第一篇: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1]。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学分制。学生选课范围狭窄,每学年选修的课程固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安排课程,导致学分制实质上还是学年制,即冠以学分制之名,行学年制之实,属于将学时简单折算成学分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因此,其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课堂上虽然多了一些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依然还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1.3 课程设置方面,面国外实行的是“通识教育+专业课+选修课”,我国只注重专才的培养,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早源于美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的知识基础[2]。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尤其是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上,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4]。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设置通识课程,课程内容必须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夯实基础。大学后两年,分出专业,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规定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实行弹性学制、跨系或校选课制等,形成自由选课制,鼓励和要求学生选修外专业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国高等教育更重专业性,尤其20世纪50年代之后学习苏联模式之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更加突出,许多“螺丝钉”似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专业过分细化,甚至于按照生产流水线的个别工种进行专门化教育,这一点从我国历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就不难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业总数一度达到1343种,足见其分类之多。虽然之后几经调整,至1998年专业目录中的专业总数缩减为249种,但专业化的教育影响仍然深刻[5]。
1.4 师资建设方面,国外本科教学师资队伍高水平化和国际化,国内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国外大学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他们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任教,一方面又鼓励本校教师成为国际教授,并且大学有严格的聘任和晋升制度。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在教授的评定上,尤其是终身教授的聘任,其标准是高之又高,一般都是在全世界该领域顶尖人物的竞争中产生。由此,耶鲁大学有一半的教师都是外籍教师。再如日本筑波大学公开招聘7名教授,来自26个国家的187人提出了申请,参与竞争,最后学校只招聘了7人[6]。此外,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国际化,注重大学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视野空间。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教师的聘任选拔工作,但大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学在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选拔、聘任上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由于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原因,许多教师被“破格”提拔上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胜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但本身担任行政职务,整日忙于事务,无暇顾及学生,从而造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虽然已开始了国际化的合作,并且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师资构成、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是在经费来源上,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5 教育管理方面,国外实行分权制的管理方法,我国则由中央统一管理。
国外对教育的管理,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而治之”的方式,政府只在教学质量和拨款方面实行统一宏观监控,而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及学术发展则有学校自主管理[7]。这样可以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以及规划学校的未来,使大学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以中央控制为主的模式,国家对高校实行行政干预,学制、学费及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中央统一管理,高校自身对院系的管理太死,因此我国的高校普遍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太死板。虽然近年来,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到高校,但还远远不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路后的教育模式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1.6 我国本科教育在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的趋势是,研究性学习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美国大学一般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学分,成为总学分的一部分[8]。斯坦福大学为低年级开设了175个seminar课程并设置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课程,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该校在2006--2007年度就为
1200名本科生提供了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学生需要参与标准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麻省理工学院(MIT)制定了“扩大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加州理工大学推 出“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UROP)”,加州理工大学推出“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SURF)”。而我国还是“粉笔+课堂+书本+考试”的传统模式,本科生几乎很少参与科研项目,而且,对于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教育也很缺乏,本科教育基本不涉及,即使进入研究生阶段,方法论教育也不是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列入课程学习当中。2 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教育理念,其次是可操作的稳定模式,这涉及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方式等多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要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目标后,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目标因学校发展历史、特色、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各不相同,但这一目标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其实现过程必须寝循人的发展规律。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人才[15]。
第二篇: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2010-1-20 11:6
【大 中 小】【打印】【纠错】
1、英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英国确定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依据主要有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造价信息等。这些依据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有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英国没有统一的价格定额,在工程量计算规则方面,皇家测量师学会组织制定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标准计算规则》和《土木工程工程量标准计算规则》,分别成为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工业方面参与各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参与建设各方共同遵守的计量、计价的基本规则。英国十分重视已完工程数据资料的积累及数据库的建设,从数据的收集情况来讲,分为政府、专业团体、企 业三个层次。
从政府层面来说,英国的建筑业行业管理部门贸工部,下设建筑市场情报局,专门收集、整理工程建设领域人工、材料、机械等的价格信息,测算各类建设工程的投标指数和造价指数,每季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人工、材料、机械等的价格信息和各类建设工程的投标指数、造价指数,指引和规范工程造价的确定。专业团体层次是指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团体发布的造价信息。以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为代表,这些专业团体设有专门的机构收集、整理各种工程造价信息,分析、测算各种工程造价指数,并有偿提供给业界参考使用。企业层次是指大多数测量师行、咨询公司和一些大型的工程承包商发布的造价信息。大多数英国建筑业企业都非常注重实际的工程造价信息收集和积累,作为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严格保密。
2、美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美国的工程造价估算是建立在价值工程基础上的,在建筑合同文本中必须包括使用价值工程技术的条款。它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自愿采用,承建商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采用价值工程技术,此时费用由承包商自身承担;另一种情况是强制运用,在合同中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价值工程技术,至于费用一般由业主 承担。
美国计算工程成本的标准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编制的,也没有统一的工程成本计价依据和标准。国家不颁布统一定额,而是由行业协会、企业或政府机构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标准。其计价定额、指标、费用标准等,一般由各大型工程咨询公司指定。各地的咨询机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出单位面积的消耗量和计价,由此作为所管辖项目的成本估算标准。由于没有标准统一的工料
测量方法,因此在招标文件中就没有工程量清单(BOQ),每个投标商都要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然后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劳务、材料、设备的价格以及确定的管理费和利润来计算价格。承包商所掌握及采用的价格信息一般不向业主公开,许多大型的承包商都有自己的成本估价系统,其公司内部也均设有专门负责 成本控制的机构和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3、日本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日本的工程造价采用一种独特的工程积算计价模式,其工程“量”和“价”是分开的,量是公开的,价是保密的。日本的工程造价管理类似我国的定额取费方式,其工程计价的前提是确定数量,即工程量。建设省制定一整套工程计价标准,即“建筑工程积算基准”。该基准被政府公共工程和民间工程广泛采用。所有工程一般先由建筑积算人员按此规则计算出工程量,工程量计算业务以设计图及设计书为基础,对工程数量进行调查、记录和合计,计量、计算构成建筑物的各部分。
隶属于日本官方机构的“经济调查会”和“建设物价调查会”,专门负责调查各种相关经济数据和指标。调查会还受托对政府使用的“积算基准”进行调查,即调查有关土木、建筑、电气、设备工程等的定额及各种经费的实际情况,报告市场各种建筑材料的工程价、材料价、印刷费、运输费和劳务费。价格的资料来源是各地商社、建材店、货场或工地实地调查所得。每种材料都标明由工厂运至工地或由库房、商店运至工地的价格、费用差别,并标明各月的升降情况。体现了“市 场定价”的原则,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价,有利于在同等条件下投标报价。
4、香港地区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在香港,工程量计算规则方面,目前使用的是香港测量师学会编制的《香港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工程计价方面,香港工程造价信息的发布通常采用指数的形式,分别依据建造成本和建造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编制的成本指数和价格指数。造价指数分政府层次和企业层次各自独立发布。政府层次的指数由建筑署发布,建筑工料综合成本指数、人工指数和材料价格指数已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成本指数。最有影响的投标价格指数是建筑署和两家私人工料测量行编制的。测量师行的投标指数按照一份自己的“标准清单”为基础,采用中标的承包商在报价时所列的主要项目单价进行编制,属于固定比重加权指数。建筑署的投标指数则抽取中标合同中份量较重的项目,各项目权重以合同内的实际比重为准,属于变动比重的形式。建筑署按季编制的投标价格指数主要用于协助评估目的的建筑成本数据调整,同时用于建筑署负责的新建筑工程项目投标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
5、中国和发达国家计价模式比较分析
5.1 工程量计算规则方面
我国现行工程量计算规则方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局部的统一,即为区域性的统一,主要是由定额的区域性而决定的,这种情况,不利于工程量的审核,利用不同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会有区别。此外,采取定额模式,措施性项目与实体项目未分开,不同预算员对定额的理解有区别,造成工程量计算最终结果不一致,对量困难。二是现行推广的清单计价,计算规则依据的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从全国范围统一了计算规则,区分了措施性项目与实体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参与建设各方共 同遵守的计量、计价的基本规则。
由此可见,现在大力推广和使用的清单计价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工程量计算模 式的制定基本保持一致,符合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要求。
5.2 工程计价方面
在计价方面,英国、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地区都是依据发布的相关造价信息或者投标报价指数,结合工程实际以及企业特点来计算最终工程造价。在我国,定额计价采用的是“量价合一”,不符合市场竞争原则,难以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清单计价推行的是“量价分离”,统一量、灵活价的原则,由企业自主定价,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价”的编制过程中,多数企业仍未脱离定额的约束,可是仍采用的是定额组价的方式或者在招标时采用清单计价,可是在结算的时候又回归定额模式,清单未获得真正实质性的运用。
5.3 工程造价管理方面
国外主要依靠工程咨询机构、项目管理公司或由其政府注册的造价工程师来完成。在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市场形成的时间不长,工程咨询单位还处在初期阶段。它们的中介服务性质要求其从业活动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我国造价工程师一般只能参与工程前期或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相对境外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我们还相差很多。部分人员局限于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等单一工 作。这些与国外的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相比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国的造价管理机构也定期发布工程造价信息,但是以公布各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单个价格信息为主,公布综合价格指数的不多,价格指数也由各地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发布,这种发布的价格信息仍然不能摆脱其统一性,依然
不能完全反映某一个承包商的实际水平,而且部分发布的造价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使用单位可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开发出既能适合市场与技术的快速变化、又能为业主与承包商提供参照和依据的方法,做好已完工程数据资料的积累及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工作,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布信息,使从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工程造价信息成为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考虑我国的国情和行业的历史背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第三篇:国内外P2P_运营模式研究(定稿)
国内外P2P 运营模式情况
这几天为了写给金融委的报告,接触了P2P领域,研究了一些相关问题。为了使这件事搞得好,我把梳理的材料告诉你们。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发展,P2P企业开始在国外和我国出现,P2P信贷模式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P2P模式是新兴事物,目前理论界对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是十分缺乏的。
1.P2P模式简介
P2P,英文叫做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或称个人对个人信贷。而P2P企业,就是从事点对点信贷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P2P借贷,是目前正在兴起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式。建立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网络借贷中介帮助确定借贷的条款和准备好必需的法律文本。更重要的是,中介网络平台的可以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而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中介平台的回报。
目前在世界各地,诸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都出现了一些运营模式略有不同的P2P网络信贷平台。
2.P2P是“乡村银行”价值理念的体现。
“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方式,是第三世界国家良好的扶贫范本。“乡村银行”属于纯民间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银行,它透过贷放50美元到100美元的小额资本,帮助农民启动能增加收入的小型项目,也促成她们创造出了一种自产自销的小商业模式。“乡村银行”不需担保,还款率高达98.8%,贷款者96%为农村贫困妇女,迄今为止,已向800万人提供了小额贷款。他开创了全球最独特的“小额贷款”“微型金融”“微型商业”等财经理念及其实践。目前“乡村银行”已被100多国仿效。
一、P2P企业的运营模式
1.国外P2P企业的运营模式
Prosper模式。2006年,网站prosper.Com在美国成立并运营。prospe帮助人们更方便地相互借贷。借的人要说明自己借钱的理由和还钱的时间;贷款额最低50元。网站就帮助借贷双方找到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网站靠收取手续费盈利。与普通的机构贷款对借款人过往借款历史的严格审查标准不同,Prosper出借人是根据借款人的个人经历、朋友评价和社会机构的从属关系来进行判断的。对于借款人,可以创建最高2.5万美元的借款条目,并设定一个愿意支付给出借人的最高利息率。像拍卖一样,出借人开始通过降低利息率进行竞拍,拍卖结束后,Prosper将最低利率的出借人组合成一个简单的贷款交给借款人。Prosper负责交易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包括贷款支付和收集符合借贷双方要求的借款人和出借人。Prosper的收入来自借贷双方,从借款人处提取每笔借贷款的1%~3%费用,从出借人处按年总出借款的1%收取服务费。从2006年1月发布至2008年1月,Prosper已促成了1.17亿美元的贷款交易,2007年贷款额比2006年增加了8100万美元,增长速度达到了115%;美国国内的总注册会员已达到58万人,2007年增加用户40.5万人,达到了230%的增长速度。这个网站最终引起了美国证监会的注意,他们认为网站实际是在卖投资、卖金融产品,这种P2P(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不合法,2008年初,美国证监会勒令网站关闭。不过2009年加州允许该公司重新开业并重新从事P2P信贷业务。这说明P2P
信贷模式在美国也是处于动荡的探索期。
Prosper模式是比较单纯的信贷中介模式,出售平台服务并收
取服务费。
Zopa模式。Zopa起源于英国,并在美国日本和意大利推广。它提供的是P2P社区贷款服务。Zopa 提供的是比较小的贷款,在1000美元和25000美元之间,他们运用信用评分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借款人。首先将借款人按信用等级分为A*、A、B和C四个等级,然后出借人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和借款时限提供贷款,当然,借款人也可以相应地选择能够接受的贷款利率。Zopa在整个交易中代替银行成为了中间人,责任包括借贷双方交易中所有有关借款的所有事务、完成法律文件、执行借款人的信用认证、雇佣代理机构为出借人追讨欠账等等。
Zopa希望能用各种保护措施降低出借人的风险,比如强制要求借款人按月分期偿还贷款、借款人必须签署法律合同、允许出借人将一笔钱贷给几位个人借款人。Zopa的收入来源于收取借款人每笔0.5%以及出借人年借款额0.5%的服务费。Zopa的模式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在2007年分别获得了Webby Award的“最佳金融/支付网站”奖和Banker Award的“最佳在线项目”奖。成立至今Zopa已经获得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四轮共3390万美元的投资。Zopa模式的特点在于分散贷款、划分信用等级、强制按月还
款,网站担负了更多的工作,较好地控制了风险。
Lending Club模式。2007年5月上线的加州的森尼维尔市贷款的俱乐部 Lending Club,看中的却是网民联络平台的高传播特性及朋友之间的互相信任,使用Facebook应用平台和其他社区网络及在线社区将出借人和借款人聚合。Facebook是一个类似于MSN的全球网民联络平台,拥有千万用户。Lending Club具有固定的贷款利率及平均三年的贷款年限。借款人在进行贷款交易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信用认证和A-G分级。出借人可以浏览借款人的资料,并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等级或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来进行借款交易。Lending Club不采取竞标方式,而是根据不同的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有不同的固定利率。借款人可以在Lending Club Facebook应用中发出借款请求,因为Facebook中多为认识多时的朋友或同学,所以大多数借款人都觉得将借款请求在此公布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必将自己的信用历史公布,增强了私密性。Lending Club的平均贷款额为5500美元。最低1000美元,最高2.5万美元。目前Lending Club已经获得了来自Canaan Venture Partners和Norwest Venture Partners1230万美元投资。
Lending Club模式除了划分信用等级外,网站还规定固定利
率,并且利用网民交际平台为自己服务,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
Kiva模式。2005年成立的Kiva是一个非营利的P2P贷款网站,主要面对的借款人是发展中国家收入非常低的企业。出借人根据地域、商业类型、风险水平等选择企业或企业家。每一个贴出的贷款请求会详细提供各企业家的简历、贷款理由和用途、从其他出借人处借贷的总金额、贷款时限(一般为6-12 个月),以及贷款的潜在风险。Kiva采取的是“批量出借人+小额借贷”模式,一般每位出借人只要支付25 美元。一旦一笔贷款的总金额募集完成,Kiva使用PayPal将贷款转账给Kiva的当地合伙人。当地合伙人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当地的小额金融服务机构(MFI),他们负责找寻、跟踪和管理企业,同时负责支付和收集小额贷款,最后将到期的贷款收集齐后返还给Kiva,Kiva再通过PayPal返还给出借人。
通过以上四种P2P企业的典型分析可以看出,国外P2P企业主要是在探索中前进,就其运
营模式来看,Kiva是非盈利的公益借款平台,Prosper是典型的借贷中介平台,在此出借人和借款人完全是自主交易、Zopa做得更多,最主要的是强制借款人每月还款,降低了出借人的风险,Lending Club则承担了更多责任,主要表现在根据借款人信用评级规定不同的固定利率并利用现成的网络交际平台为自己服务。而其盈利模式是一致的,利润都是来自中介服务费。
据此认为可以把国外的P2P企业归纳为:非盈利公益型(Kiva)、单纯中介型(Prosper)和除了是平台中介还是担保人、联合追款人、利率制定人的复合中介型(Zopa、Lending Club)三类。
2.中国的P2P运营模式
P2P在线贷款模式在国外发展迅速,正是因为符合了外国人特有的消费习惯。英美等国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依赖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的习惯,所以当一种比向银行借款更灵活更可行的形式出现时,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同时,由于国外信用消费的历史长,具有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每个人的信用程度都可以有据可查。那么,在没有完善信用制度的我国,能否复制这种P2P网络贷款模式呢?
根据调查,中国注册登记为担保、金融咨询等公司从
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的有上万家,但是其中可以比较规范和成功从事P2P业务的,却仍是凤毛麟角。比较得到公认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齐放和青岛的部分金融中介公司。而出现的时间却与外国公司相去不远。下面针对这些P2P企业做典型性分析。
拍拍贷模式:无抵押无担保模式。
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的上海,是国内较为典型的P2P在线信贷平台,可以作为国内一些P2P网站的典型样本。拍拍贷借鉴的主要是Prosper的模式,采用竞标方式来实现在线借贷过程。利率由借款人和竞标人的供需市场决定。企业利润
来自服务费。其操作流程是,借款人发布借款信息,把自己的借款原因、借款金额、预期年利率、借款期限一一列出并给出最高利率,出借人参与竞标,利率低者中标。一般多个出借人出借很小的资金给一个借款人,以分散风险。网页上会有该借款人借款进度以及完成投标笔数的显示。如果资金筹措期内,投标资金总额达到借款人的需求,则他此次的借款宣告成功,网站会自动生成电子借条,借款人必须按月向放款人还本付息。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筹到所需资金,该项借款计划则流标。其风险控制的两个特点是:
一,规定借款人按月还本付息。这样每月要还的数额是很小的,还款压力也小。而出借人可以按月收到还款,风险也小。二是信用审核引入社会化因素。即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学历证明等都可以增加个人信用分,但这些资料并不需要提供原件,其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所以,拍拍贷认为网络社区、用户网上的朋友圈也是其信用等级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网站内圈中好友、会员好友越多,个人借入贷出次数越高,信用等级也越高。这样,网路活跃度也和用户个人身份、财务能力、银行信用度等一起构成了一整套的评价系统。拍拍贷发展迅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在全国积累了逾8万名注册用户,单2009年3月的放贷金额就接近累计总额的五分之一。
虽然拍拍贷有黑名单公开曝光,但并不赔偿出借人的经济损
失,对于逾期不还的情况,拍拍贷只退还出借人手续费,所以资金回收的潜在风险只能由出借人自行承担。
拍拍贷对借款人只有信用要求而无抵押,对出借人也不承担
担保责任。出借人和借款人完全是自行交易,拍拍贷只是作为一个见证人和交易平台存在。所以,事实上这种形式对出借人来说风险是比较大的。但是拍拍贷的中标利率往往在15%
以上,对于出借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诱惑。所以笔者认为投资拍拍贷,风险较高而收益也较高。因为是以竞标形式达成交易,交易双方自由交易,这些都是Prosper模式的典型特征。所以,拍拍贷属于单纯中介型P2P。而与拍拍贷相类似的是著名的红岭模式,虽然多了VIP会员保障金制度,但其高风险和拍拍贷是类似的。
宜信模式:无抵押有担保模式
宜信P2P公司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不同于拍拍贷,宜信采取的不是竞标方式。而是宜信全程掌控。当出借人决定借款,宜信就为他在借款申请人中挑选借款人,借款人的利率由宜信根据其信用审核决定。企业利润来自服务费。
操作流程是,宜信将出借人的款项打散,做一份多人借款的合同给出借人,等到款项到第三方账户,合同正式生效。宜信虽然没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双方共立的合同,但是宜信第三方账户人,担任了出借和借款的债务转移人,即首先第三方账户户主成为宜信的出借人,等到宜信挑选好借款人后,第三方账户户主就把债权转到真正的出借人手中。对于P2P信贷服务平台推荐的每个借款人,出借人有权利决定是否借给宜信组合的借款人;借款人每月还款,出借人每月可以动态地了解每一笔债权的偿还、收益等信息,出借人可以在第二个月得到所还本金和利息。当然出借人也可以选择不收款而继续放在宜信找下一个借款人。三年来,宜信快速崛起,目前已经在北京以及15个城市设立了网点,吸纳了几千名投资人的上亿资金,成为全国性P2P借贷连锁中介机构。
宜信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宜信的保障金制度。从宜信的运作模式看,宜信对借款人的掌控力度更强,出借人一般不参与审核,并且与借款人没有合同,而只有与宜信第三方的债权转让合同。这样,出借人就会有极大的风险。所以,为保护出借人的借款安全,宜信在与出借人的合同中承诺,一旦出现借款不还的情况,宜信从公司提取的保险金里出钱,包赔出借人全部本金和利息。这是对出借人的最大化担保。
二是风险控制的两个绝招。作为还款的有力保障,宜信采取的分散贷款和每月还款制度,比较大限度地保障了有效还款。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宜信对借款人审核时都要求面见。所以,宜信在15个城市设点,其目的之一就是方便面见。面见由本人亲自出示各种证原件并当面询问使用用途等情况,较好地保证了借款人的真实性。据称宜信的坏账一直控制在2%以下。
从对借贷流程的强大操控力上看,宜信主要借鉴的是Zopa
模式,而由P2P企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借款人利率的方式,则是与Lending Club相同,所以宜信属于复合中介型P2P。笔者认为宜信模式的风险控制力度较大,投资风险比较小,而收益相比拍拍贷低。
青岛模式:有抵押有担保模式
青岛是民间借贷比较发达的地区。据业内粗略统计,自2003
年青岛第一家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成立以来,2006年本市此类机构发展至40多家,随后以每年50%左右的幅度增长,目前已达100家左右。而这些民间借贷中介基本都是作为个人对个人的出借和借款平台存在,所以也基本都可以说是属于P2P企业。青岛模式由于摸索时间较长而相对成熟。
青岛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风险小,不良贷款率低。青岛
P2P公司不良贷款率普遍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上都以房产为抵押,汽车、股票、合同等一律不得作为抵押物,以控制风险。
调查几家较大的P2P网站时发现,其要求的抵押物一律是房
产证,而且要求必须是可以看到并准确估价的青岛市区的房产。所以,青岛的P2P企业是基本不做外地人的生意的。严格的抵押制度的背后是出借人的低风险保障。因为有可信的抵押物P2P企业完全可以为出借人做担保。青岛P2P借贷利率一般由P2P公司根据借款人情况决定,平均在12%左右。
青岛P2P模式是风险最低的,P2P企业也是担负最大责任的。
所以青岛P2P企业是典型的“复合中介型”。但是由于其企业都是民间借贷中介转型而来,所以并不重视网络的作用,其网站页面多半并没有个人借款信息或者是出借信息,而是公司的自我宣传,旨在让借款人或者是出借人到其公司面见洽谈,而且青岛只做本地人生意,由于P2P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以网络为载体展开运营的,所以青岛模式在一定意义还不是典型的P2P企业。
齐放模式:助学平台模式
齐放P2P有更多的公益的色彩,但也有可观的利润。
齐放网面对经济分层现象严重的大学生,将自己的目标群体
锁定在能交学费但需要参加大学之外教育培训和投资的学生。他们或许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已经能够迈进大学的门槛,但却没有钱购买电脑、参加更多的教育培训等等,而齐放网提供这种可协商利息的贷款方式,为贷款拓宽了渠道。
齐放的风险控制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分散贷款。这与其他
P2P企业是相同的。二是严格审核。齐放有最严格的借款人的身份认证。即学生在发布求助信息前,需要通过五项相关的认证:网站的身份证认证、移动电话认证、银行账号认证和电子邮件认证、学生证认证。通过五次认证之后,学生身份才可以确定。三是风险共担。齐放借款对象主要来自与齐放合作的高校,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等,学校与齐放共同承担风险。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受贷对象,提供受贷学生的真实有效评估,又容易让学生通过齐放找到贷款,还能规避出借人的风险。当借款成立后,钱也不会直接划到学生的银行账户,而是先转到学生所在学校的账户,再由学校将这笔钱发给借款学生,保证了借贷的真实使用。
齐放的利润有三个来源:一是服务费,大约2%左右。二是
网络广告收入。三是培训学费收入提成。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点。齐放通过与培训机构或企业合作,在为无力承担培训费用或企业培训的大学生提供助学的同时,也从培训机构的学费收入中分成。齐放网目前还与东方标准人纔服务公司、杭州新志向教育咨询公司等国内多家优秀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发展计划,将企业的实习资源、培训资源和优质的职业培训产品相结合,不但让大学生能够借到钱完成学业,还要帮助他们实现以后的就业,实现财务独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偿还的风险。齐放2007 年底启动,6个月就已经处理了2500项借款,平均每笔借款数目是400美元,还款期限1到2年,齐放提供给贷款人的年利率为5%~15%,根据借款人公认的信用指数进行变动。距公司创始人陈国权称迄今为止还没有拖欠记录。
齐放的运营模式属于复合中介型而其盈利模式也是复合的,其利润来源并不是靠单一收取服务费,这在P2P企业中式比较特别的一点,也是值得其他P2P企业借鉴的一点。而又因为其借款人的单一学生身份使齐放具备公益性质,这点又与Kiva有相似之处。
3.中外P2P企业运营模式小结
从我国的P2P典型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运营现状来看,中国借鉴外国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拍拍贷是单纯中介型,类似Prosper;宜信和青岛属于复合中介型,类似Zopa;而齐放则兼具
Zopa和Kiva的双重特征,既是复合中介型P2P企业,又有公益性质。目前中国缺少像Lending Club这样利用现成的交际平台的P2P企业,但是青岛模式和齐放模式则更有中国特色,而且中国P2P企业的风险控制比较成功,整个行业也正在迅速兴起和壮大中。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研究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实现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级,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操守的规范。如此,把人才培养模式从课堂上和书本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职业培养与技能训练,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
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仿真、模拟、生产工艺模型等;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置以生产产品为主的企业,注重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目前高职院校以项目开发为重点进行实训建设是可借鉴的一种管理模式:
首先是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项目包,应严格立项审批。立项内容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立项中明确提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除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外,管理制度建设、监控考核方式、实训大纲制定、职场环境建设等软件建设内容同时进行申报。在项目的立项审批过程中,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参与论证,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把关等环节,增加与培养任务对接、项目开发、对外服务等内容要求,规范教师按照示范校建设任务书要求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其次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立项之后,进一步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通过项目进度检查、阶段检查推进、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严格掌握项目进度、变化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养学的新模式,多方投资等制度、机制建设环节的过程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考虑到职场情景建设的实际,重点建设专业按照职业领域与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围绕创造具有企业真实场景、营造真实职业环境、教学做一体实训车间建设等项议题进行研讨,增加项目建设的企业元素和实践内涵。
再次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考虑到生产实训基地投资效
益,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教学、生产、培训、证书鉴定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品生产支持教学培训活动。
三、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培养目标;二是支撑这个目标的课程体系;三是保证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四是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五是质量评价体系。这五个部分必须集中体现在培养方案中,并且实现学校、企业和政府联动,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根据示范校建设的经历,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把人才需求规划作为经济建设项目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启动的同时,提供企业用工和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实现前馈控制。
(二)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利益互补,才能真正地使学校和企业从握手到牵手。因此,按照国家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的原则,建议天津对2007年1月实施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进行修改补充,规定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或税率减免(如减免教育附加税等)等优惠政策,以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对区域经济主要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基本出发点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适应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主要技术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融合,改变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四)改革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要改进按照“类型”来管理高职院校的做法,就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入口”进行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变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建议高职院校招生既可以单独组织考试,也可以与全国高考同步,单独填报志愿,根据考生的志愿进行单独录取,与本科院校录取工作同时进行。形成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机制,真正从层次走向类别教育。
(五)改变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办法
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定位,建议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评聘条件。参照普通高校的评聘办法,把教师的企业经历和对企业科研服务能力作为评聘的主要考评内容,并在政策上加以积极的引导。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五篇: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06-10-21
文章作者:教务处
作者: 张福生 转贴自:辽 宁 工 学 院 学 报 第 8 卷第 3 期2 0 0 6 年 6 月
导师制和选课制是国际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也正在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完全学分制的有效方式。在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和选课范围,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导师制。为了论述方便,相对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在此我们暂且简称本科生的导师为“本导”。
一、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必要性
实行本导制,是我国高校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综合需要。
(一)实行本导制是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迫切需要
因材施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教育教学原则,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一般都有相当地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论语•先进》篇载有孔子对不同学生的同一问题有不同回答的实例。
在当代西方,自觉实践并发展孔子“因材施教” 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很多,典型的有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布卢姆(B.Bloom)和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德纳(H.Gardner)等。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每个学生都具有六种不同水平的思维,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我们传统对智力的理解,拓展了“聪明”的含义。他认为人类至少有 8 种“智能”,即口语/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并且指出,尽管每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但掌握情况不一样,有的智能比较突出,有的智能比较薄弱。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影响他们的最佳学习方式,还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2]。本导制的推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得到关注,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实行本导制是密切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几千年来,中国从孔子纳徒授业开始,就有良好的师德相承关系存在。今天学术界仍然重视师承关系,也说明教师直接培养学生这种体制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目前,高校学生与任课教师师生关系淡漠甚至对立的情形不鲜见,课堂上师生缺乏心心交流更是普遍现象。人们长久以来期待的任课教师也肩承起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等这些使命仍远未实现。实行本导制,让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教授以及学有专攻且学有专长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机关工作人员都走到学生中间来,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行本导制是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里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相应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等思政人员身上,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这样一来,往往是一个思政人员要做少则几十名学生、多则几百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令他们抽身乏术。这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全员育人的愿望相违背。一般来说,在一个教学周期内一个导师大约能够指导八到十名学生。这样,本导制的实施就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有效地贯彻了全员育人的教育宗旨。本导制的显著优点也在于大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有效地解决了诸多思想上的困惑,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各个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四)实行本导制是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建设教学研究型院校的前提
众所周知,目前本科教育阶段学生的最大缺失是实践能力差,科研意识薄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水平低下。这些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以及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都得到了突出的爆发式的表现。那时候我们嗟叹,恨铁没成钢,但为时已晚。本导制的实施,可以让我们救失于未晚,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应有的科研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另一方面说,本导制在客观上也为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课题和挑战,推动着我们建设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进程。
二、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于 14 世纪诞生于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导师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这两所大学人才培养成功的“秘密武器”。在谈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人才培养的秘诀时,加拿大大学教授兼幽默散文学家斯蒂芬•利考克早在 1922 年发表的《我见之牛津》的著名散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了解到,这个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3]从此导师制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仿效。
(一)导师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学分制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
时至今日,国际国内的著名大学纷纷实行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导师制更加普遍地成为这些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分制成功运行的有效保证。在国外,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闻名于世,其中,长久得到坚持和改进的导师制和学分制是其成功的基本经验。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也都开始推行学分制,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等。从其学分制的成功经验看,坚定不移地推行本科生的导师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以及学生选课的自
由性,是其核心内容。北京大学先行在化学化工学院进行本科生导师制试点,随即 2002 年秋季在全校部分院系推开。
(二)本导制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廓清办学定位,理顺办学思路的重要前提之一
当前,国内高等学校在扩大外延建设的同时,都在不失时机地狠抓学校的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校本科生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工作的有力推进,需要全校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攻坚。从一定意义上说,本导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师生共同打造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本导制的成功推行,将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同时增强学生发展后劲的共同前提。
在这里,各个高校都必须认清学校办学现状,深刻挖掘自身办学优势。我们感到,对于那些二级院系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生师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同时师资力量相对雄厚且拥有拔尖人才,人才梯队也合理的学校,可以先行本导制。
三、我国高校实行本导制的一般操作程序 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实行本导制的成功经验,我们感到本导制的实施可以灵活地遵循制订规程、双向选择和指导提高三个紧密衔接的步骤。
(一)制订规程阶段
在对学校办学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学委员会或者职能部门教务处牵头,成立专门的组织制订形成《本导制实行办法(草案)》,提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会讨论研究通过。《本导制实行办法(草案)》要认真分析明确学校的办学优势,同时也要全面查找可能制约本导制实施的不利条件,从而客观地规划出学校推行本导制的初步运行规程、安排步骤以及前进方向。
(二)双向选择阶段
学校要把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工作放在仅次于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重要位置,统筹安排。试行本导制阶段,学生依据所学专业配备相应教研室的导师,根据学校各专业的生师比,基本上是每 6~8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比如在 2004 年 10 月,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首先请 2004 级新生和 2003 级学生自主选择一至两名老师,拟作自己的导师,并填写申请表,表达自己的选择意向及四年的学习目标。之后,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情况和自身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选择自己希望带的学生。
本导制师生匹配要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二级学院和系统一安排。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二级院系全体教师的基本情况,二级院系将全院系教师的详细情况,尤其是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等,整理汇总,按照所属教研室张榜公示,供学生选择时参考。经过师生的自愿双向选择,学院或者系办公室调剂余缺,最终完成师生匹配。
(三)指导提高阶段
在具体的指导提高阶段,学校要制定较为详细的《导师工作职责》,并制定考核办法,给予相应的待遇,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1.本科生导师要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主要职责有:
(1)熟悉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成绩考核和管理办法,特别要熟悉学分制管理办法,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2)掌握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安排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掌握被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指导学生在学业上沿着比较合理的道路不断进取。
(3)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并保持一定频度地接触,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次至少安排二小时辅导学生,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向学生布置必读书目 2~3 本,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1~2 篇,并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学生优秀论文。
(4)指导学生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和撰写工作,指导学生选择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考研和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
2.导师的工作考核
(1)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的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细则由学校制定。
(2)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门槛条件。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视为当考核不合格,取消当年职务晋升资格,低聘或暂缓岗位聘任。
3.导师的待遇及“优秀本科生导师”遴选
(1)二级院系将选定的指导教师名单分别报送教务处、学生处备案。
(2)导师所担负的指导工作折合计算相应教学工作量。
(3)学校设立“优秀本科生导师”荣誉称号,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其比例不超过本科生导师总数的 10%。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岗位评聘时给予特别关注,同等情况下优先聘岗。并可优先考虑招收和指导硕士研究生,将来有权优先选择免试研究生即本硕连读研究生。
4.对学生的要求
(1)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
(3)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导师所在系(所)或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要认真、踏实、多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4)自觉遵守所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有关管理制度。
在试行本导制的过程中,学校和二级院系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比如,师生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互相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师生均可以调换自己的对象,逐步完善完全的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导师每学期就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向所在二级院系提交一份汇报材料,要求说明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基本问题,以便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方法。学生每学期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等。
1998 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就曾建议,“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最有效的影响,个人的表现受到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这种形式应该在所有的研究型大学推展开来。”[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建树,更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前进的不竭动力。参考文献:
[1] L W 安德森,L A 索斯尼克主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 年回顾[M].谭晓玉,袁文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Diane Heacox 著.差异教学[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严艳.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44.[4]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