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特色高中试点校汇报材料[精选]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学科特色高中试点校(济源四中)终期评估报告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受校委会委托,现在由我向专家组汇报我校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科特色建设具体情况,下面我将从六方面汇报,请审议。
一、办学思想深入人心
多年来,学校坚持“人人有价值、人人有位置、人人有进步、人人有幸福”的办学理念,把“健康个性、健全素质、健美气质”做为学生培养目标,重点突出“文化经营、民主科学、研修改革”三个引擎,强力实施“名师、名生、名校;特点、特长、特色”战略,稳步推进“强化学科特色建设,实施体艺亮校”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挖潜转化,低进高出”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促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的幸福指数,增强了学校人的自豪感,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我校创建于1945年,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寺”毗邻。学校占地120余亩,现有36个班级、1968名学生,162名教职工。学校设施齐全,校园布局合理,行政区、教学区、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各区独立;校园内,绿草覆地,花团锦簇,树木葱郁,建筑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化气息,与巍峨庄严的古建筑大明寺交相辉映,独具特色。
2015年对学生餐厅、宿舍进行升级消防改造,并通过省级一级食堂验收。
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现拥有学生用微机120余台,教师用微机150余台,还为每个教室和实验室装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百兆光纤连通每台教学、办公用微机,每个办公室还安装无线路由器,为教师网络办公安上双保险。校园网络系统覆盖了整个校园,触及到了所有教学和办公用室,可保证按课程计划实施计算机教学。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实现了办公现代化;所有办公室和学生各个寝室都安装了电话;师生就餐均实行微机售饭系统。信息化、现代化设施为高效率、高质量学习、办公、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高标准装备10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1个多功能录播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配1名专职实验员,各类实验器材、药品足以满足教学需求。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完备且装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2005年被省教育厅认命为“河南省普通中学实验室建设示范性学校”。多功能电教室集多媒体教学、现场转播、闭路电视集中控制、语音视听等多重功能。学校图书室有二十多年历史,藏书已达到了12万8千余册,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图书流通率达到90%。每年订阅各类报刊杂志225种,对师生全天开放。
学校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足球场,19个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网球场,30张乒乓球台,20余件单双杠、2
平梯等体操器械,运动场设施完备,经国家体育局有关部门验收为优等运动场。5个美术室,1个音乐室供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
去年和今天还将陆续投资,安装寝室、教室空调;维修运动场;增补实验器材和药品。
三、课程建设富有特色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信息与通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全面开设,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使各类课程有计划实施。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外,我校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开发的《古韵墨香》,《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材》、《教育——我们共同的责任》、《梦想——我们前进的动力》、《牵手——我们共同走向成功》、《国旗下》等校本教材,我们还将编撰另外四本校本教材,分别是《发生在男生中间的那些事》、《发生在女生中间的那些事》、《精品班会课堂》、《我的教育智慧》。组建学生社团,目前学生社团有:文学社、太极拳俱乐部、韵律操俱乐部、街舞吧、动漫设计等10余个社团。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等18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另外我校还依托洛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南开大学、河南省田管中心等资源优势,定期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
培训,进一步培养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建校以来,我校始终秉承“行于足下 止于至善”的学校精神,发扬勤奋、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济源,在焦作乃至在全省的同类普高中,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遥遥领先,享有焦作“教育小宝塔”之称,2007年在河南省第三批示范性高中评审中,以总分第三名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往,学生都愿意去硬件设施好,交通便利的学校就读,而我们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在原有的硬件设施、教师资源不变的情况下,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要想在全市高中教育改革中有所突破和发展,要想维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面临这种局面,我校果断提出“加强学科特色建设,重点实施体艺亮校战略”的发展思路,决定以体艺特长教育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其他学科特色发展,创建学科特色学校、办出特色影响,探索出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文化课与专业课比翼齐飞,让人人进步、人人成才,为更多的学生铺就成才之路。为推动学科特色发展,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1)由各学科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成立相应工作室。为发挥学科组在课堂教学及师生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我们大力开展了学科组建设,鼓励创新。
首先,学校把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至学科组,中层以上领导分包一个学科组,各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的教学常规制度和安排每周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引领带动作用。
其次,制定学科组发展规划,对自己团队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对团队的建设和团队成员成长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并制作成版面,悬挂在各个教研组门前。
再次,开展学科组建设论坛,围绕学科组如何开展活动、取得的成绩等让各学科组在大会议室集中进行展示,由全体教师进行点评。一系列的措施,积聚了正能量,促使各学科组齐头并进,健康发展,部分学科组成长迅速,如:生物组、语文组、历史组、政治组、美术组。
(2)由各学科骨干教师,或外聘专家、名师引领学科组发展。如:专门邀请绘画名家、名师来学校亲自指导美术教学;先后与南开大学张文恒、北京画家孙崇和北京临界点画室合作举办高考集训班;自2012年开始,把美术特长班列入学校的招生计划;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对有美术特长和爱好者进行集中培训;对美术特长生实行单独编班,专业和文化单独编班,单独施教。对于音乐类特长教学管理,学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组建成立了专门的舞蹈队、合唱团、播音主持等艺术兴趣小组,为学生发展艺术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体育类特长教学管理,聘请省田管中心教练,科学组织选材、训练;积极与省市体育部门联系,取得支持,做好省
市级田径训练基地规范化建设,采取体教结合的模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制订体育特长生招生优惠政策,对有潜力运动员特招入学,生活困难的运动员给予一定生活补助。
(3)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学科组发展。课堂教学研究做为我校的重点工作,五年没有改变,我们以“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教师围绕复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微课题”研究,还专门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许银萍老师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做了专题讲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各教研组申报的课题都是围绕教学活动中的小环节或具体的教学任务来研究。例如刘桂英主持的《农村普高依托校本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胡芳主持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闫国强主持的《课后反思(或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指导调查的研究》和杨海霞主持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案的微观设计》。以体育学科组研究的《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学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例,实行“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通过体验——总结——创新——完善,逐步形成“分组教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具有本校特色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当然同时我们也提高了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体育竞赛成绩。在近两年的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中,我校学生合格率为100%,学校体育队还曾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晨光杯体育竞赛活动一等奖,40余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向高等院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60
余人,向省体工大队输送队员6人。
除此之外,部分学科组还利用自身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历史学科,依托济源风土人情和大明寺,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大明寺和佛教文化、玉阳山和道教文化、卢仝和茶文化、聂政和绮里季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历史,在活动中完善自我。语文学科编写的《古韵墨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第一次出现的文言文断句题中,《古韵墨香》的句读有所体现,走在了高考命题前面。数学学科正在开发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材已将在2014级新生入校之前问世。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拓宽了自己的知识和眼界,也开始用新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学科,用实际行动来思考和建设自己的学科,这种进步和改变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欣慰。
(4)将各学科研究成果在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比如地理组的“自主学习—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演练—拓展延伸”;历史组的“出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拓展延伸—限时记忆—当堂检测,巩固强化—学生回扣目标,查漏补缺”等课堂教学模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引导学科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确定本组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特有作法,形成常规的同时,不断创新。
又如:语文组本着“构建高中魅力语文,促进区域专业成长”的工作理念,成立的以“每月共读一本书,共研一堂课,各讲一个专题,完成一个主题阅读系列”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魅力语文工作室”;数
学组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练后讲、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生物组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特别是女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原则和方法的《高中女生青春期教育讲座》等,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
(5)学科微环节研究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我们提倡课堂教学微环节研究,即“学、研、练、测”为主要环节的课堂教学流程,采用“学习、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研究过程,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科组就课堂教学的微环节进行专项研讨,并通过具体课例展示来不断改进,每周每个学科组安排一位教师做公开课,重点围绕自定的微环节进行备课、做课,学科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认真写出听评课后的反思、建议和总结,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学校的研修平台作业栏目。经过反复观摩研讨,老师们能够意识到“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启发学生、发展学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师生享受课堂的整个过程。”各学科组均已初步形成了体现学科特点、彰显教师智慧、适宜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文综组对“问题”环节研究,理综组研讨出的课堂“有效提问”的五先五后和十戒,英语组研讨的“如何指导和组织学生自学”和“怎样进行课堂检测”等课堂教学模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开展学科特色建设,根本上讲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在日常教学
管理中我们还引导教师不仅仅关注教材研究,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发展。
一是关注学生细节。在我们历次开展的工作交流展评活动中,老师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关注学生,觉得进步最大的就是能在工作中更多的去关注学生;值班方式变革后,每天政教和教导上发送的值班短信中,值班公布表中,体现最多就是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状态和细节;为了让学生吃好饭,我们实行校长“陪餐制”,每天由值班校长到学生餐厅体验,并对饭菜质量、服务意识、饮食卫生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每期的《四中简报》和《团报》中悉心编写的刊首语、教育小品、德育案例,每周升旗仪式上精心策划的教育主题,都是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现象,进行放大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关注学生成长。把自习课还给学生。我们大胆改革晚自习辅导制,要求教师晚自习分层次布置学习任务,不允许进教室,更不允许讲课,只允许年级两名教师维持班级秩序,每天学校安排专人记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还有专人督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通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利用晨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经过几学期的尝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连续两年的高考成绩不退反进。
让书籍陪伴学生成长。为了保证学生有书读、读好书,我们对读书活动做了改革,一是组织学生进行了好书推荐,经语文组筛选购买上架;二变定时借阅、封闭借阅为随时借阅、开架借阅,满足了学生
不同时间段里的借阅需求;三是每周图书管理员都要张贴出一期详细具体的好书新书推荐表,及时发布信息;四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摘抄,撰写读书笔记,图书室每月对学生的读书摘抄进行督导检查,及时表扬先进,督促落后。在学生中评选表彰读书先进班级和读书先进个人,对较好的读书笔记在校园内进行集中展评。组建学习型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我校启动了学习型小组建设,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分为 6至8人若干组,制定共同发展目标,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和分工;本着有利于兵教兵,有利于合作交流,有利于优势互补的原则编排座位;各科教师制订适合自己及学科的可量化、易操作的小组团队考评机制;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并运用好考评结果。学习型小组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是包括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让评价更加绿色。“给每个学生成才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针对于此,我们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评价不再拘泥于学科的上线率和优秀指标,而更关注于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否进步等指标。这一评价模式促进教师努力关注后进生,关注到每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教学中也更走进学生,更有成就感,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成长。
三是关注学生成才。为了给更多的学生铺就了一条成才之路,学校把“实施体艺亮校工程,把特长教育做大做强”做为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同时制定了特长生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因材施教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成才。通
过扩大特长生招收计划;规范特长生课余训练;成立美术教研组,组建美术班,从高一开始采取专业训练模式等措施,实现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翼齐飞。
随着学科特色建设的深入,每个学科组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自己的学科和队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会把队伍修炼成精英,把课堂打造成精品,在2016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语文教师卫庄员、数学教师苗源的课堂实录被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评选。
四、育人团队趋于成熟
我校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比率达到35%,研究生学历教师比率达到10%,省、市级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余人。10余人获河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代表济源市参加河南省优质课获一等奖。在6位美术教师、8位体育教师的基础上,我校还特聘请了2名高校美术教师、1名省田管中心教练,参与学校的体育、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特长生培训。
每一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获奖30余篇,省市级重点课题结题4项,60余人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201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高中生英语学科学业不良成因》、《“3+文综”新课程高考模式下政治课复习策略研究》、《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阶段性计划的实施与反思对中学生个
体成长的影响》成功立项,并被批准为省级课题,于2012年5月成功结题;2013年立项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在结题;2014年《地理学习性小组建设与实践的研究》、《在农村高中如何“翻转”化学课堂》、《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研究》、《生物课堂教学中关于“学习型小组建设”的研究》申报省级课题。2015年《高中地理学习性小组建设与实践的研究》,《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研究》通过省级专家审核验收合格;《生物课堂教学中关于“学习型小组建设”的研究》通过市级验收。2016年申报市级课题《高中语文里读的有效性设计与实践研究》,《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研究》,《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导学案的研究》;省级课题《高中地理微课制作与实践研究》。2003年认命为国家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学校,2009年认命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工作示范学校。
五、管理水平科学合理
我校始终坚持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我们在对学校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重点是做好创新文化育人的形式,用文化管理人,用文化引领人。其中班级文化已经开展了10年,现已成为我们的一项特色工作。每个班级都形成了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基本实现了一班一景,一班一品。学习文化,围绕教师读书、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案例反思、班级管理进行 “心路共享”,将一些名言警句、学法指导、人生哲理等优美段落、句子展示于校园,师生在阅读、摘抄、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凝练、简洁、启人心智的话语发挥出不可估
量的教育作用。还创建了阅读文化、操会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等多种校园文化。目前,学校的管理已上升到用文化引领人、规范人、感染人,让管理不再是一种约束,让成长与发展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2011年被认定为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2015年被认定为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和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系统,推行“精密计划、精妙过程、精致结果”的精细化管理,正在修订完善《济源四中教职工聘任制度》、《济源四中教职工师德考评办法》、《济源四中教学管理常规》、《济源四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济源四中常规教学检查细则》、《济源四中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及积分办法》、《济源四中师德考核实施办法》、《济源四中一堂好课标准》、《济源四中听评课常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管理水平逐步达到无缝隙的境界,营造了学校既民主自由,又紧张有序的生动局面。
还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组长,教学行政部门主管、学科骨干、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起草、制定了《济源市第四中学分认定方案》、《济源四中学生综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每学期能及时准确地记载学生修习所获得的学分及各方面表现。体育、艺术等特长学生各种获奖及各种培训均可记入学分,在本地区有较大影响。
在课程设置管理方面,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开全各类课程,充分保证非文化课、非考试课足够的位置。二是改进必修课程,通过探索课内研究型教学模式,使必修课教学产
生“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共生的综合效益。三强化选修课程,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不断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四是重视特色学科的开发,每天进行体育、艺术等特长辅导或训练活动。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使我校教学成绩连续20年位居济源同类普高之首,而且是体艺特长学生连续多年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一,体艺特色品牌得到社会认可。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和高考先进单位。
六、办学绩效享誉玉川
多年来,我校高考本科上线率远远超过省均录取率,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中长跑、竞走高水平人才训练点”、“河南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源市文明单位”、“济源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源市高考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其中数学组、文综组、美术组获市青年文明号称号,语文组、体育组获市优秀教研组称号,在2014年全市中小学先进学科组建设论坛中,语文组还代表唯一的高中学科组介绍“魅力语文工作室”的典型经验。2017年3月24日还承办了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会。
2012年,我校高考本科上线352人,其中一本14人,二本192人;八个单科第一,四中占据三个,其中王姝然以635分的总成绩位居全市文科第二名,被复旦大学录取;体艺生上线120人,艺术类学生田林涛、王佳欣、郑茁分别被广州美术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江西
农业大学录取,体育类学生王慧娟、张进恒、李金帅、赵国志、刘昱其分别被郑州大学和成都体院特招。
2013年,我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上线462人,比2012年增加87人,上线率70.8%,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二本上线92人,目标完成率170.4%,三本文化课上线292人,目标完成率113.2%,实现了 “挖潜转化、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叫响了四中提出的“低进高出”品牌。
2014年特长生统考结束,参照去年专业合格线标准,美术144人报考,142名学生过线,过线率达98.6%,报考人数及上线人数均居全市第一,创学校近几年最好成绩;体育57人报考,56人过线,本科专业过线率达98.2%,再次蝉联全市第一。
2015年高考普通类二本完成率159%,超过第二名48个百分点,三本完成率116%,超过第二名10个百分点;体艺类本科上线率超第二名8个百分点,三个完成率均居全市之首。
2016年普通类二本上线完成率达140%,三本上线完成率达107%;体艺类本科上线170人,其中美术上线101人,普通类上线率和体艺类上线人数均居全市第一。
我们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校区位不占优势,学科间发展不均衡,部分老教师的思想还不够解放等等。我们深知,学科特色高中由试点校升级为示范校,意味着责任要更大,特色要更亮,尽管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定会而今迈步从头越!
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终期评估
汇报单位:济源市第四中学 汇报类型:学科特色高中 通信地址: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西轵城村 邮 编: 电 话:
汇 报 材 料
459000 0391-6086538
第二篇:科技特色校汇报材料
科普先进校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一流,把科普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成果显著,社会反应良好,目前已成为天山区乃至全市知名度较高的、家长、社会认可的学校之一。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英语实验学校”、“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区德育示范校”、“全国少年军警示范校”、首批“区少年军警校示范校”、“自区青年文明号”、“口腔健康小学”、“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市级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市级教科研先进集体”、“市级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21世纪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工程”。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统一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做到常规教学与活动载体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实现科技教育 内容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方法多样化,活动主题化。逐步走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富有特色、实效性强的科技兴教的新路子。现将基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科技是兴国之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战略决策。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我们今天面临着二十一世纪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中,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我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始终坚持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优势,用科技带动教育,组织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调动了全校师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使我校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开展科普教育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开拓了学生科技知识领域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技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对科技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在强化了管理方面,我们努力做到:
一抓机构建立。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办、各年级组负责人、科技辅导员为成员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组织上给予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抓制度建立。为了规范科技活动的管理,我们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周周召开行政会的制度,开学第一周,行政会就要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的开展;二是坚持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就要向教师宣讲全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及活动安排;为使开展科技活动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和制度,如分管领导职责、德育主任、教务主任职责、辅导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及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群众意识。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抓计划安排。计划是实施的起始环节,是确定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略的过程。为了制定计划,我们注意了三点:第一坚持召开三个会,即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征求大家对开展科技活动的建设;召开行政会审议并修改活动计划;召开全校教师会,由校长宣讲科技活动计划;第二,坚持由校长亲自审定科技活动计划,并将计划目标要求分解到各个年级,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制定的计划,教师易于接受,实施时配合默契。
四抓科技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注重提高科技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全体教师认准课堂这一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科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管是什么课,教师们都注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保护,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大胆去做。因为教师们知道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就是科技意识的萌动、创造能力的萌动。一堂堂新颖、活泼、生动的科技教育渗透课,使科技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总要求积极渗进:加强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知识准确性、指导书法规范性、手脑并用实践性、各项训练渐进性、每堂要有创造性,面向全体普及性。
五抓过程检查。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争创科技校造为主线的科技活动,要求各班做到“六个一”即红领巾广播站每次播诵一条科技要闻,学生每周讲一个科学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搞一项小制作,各班每学期组织学生看一次科技电影或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小专刊。为了检查这些活动是否落实,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进检查,检查后,行政人员及时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与年级组、与教师交换意见。通过检查,使科技活动的开展趋于经常化、正规化。
六抓激励表彰。为了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把科技活动的开展纳入了评选先进班,先进教研组的重要内容,对评出的优秀者,学校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二是在每年教学工作考评中将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以此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为保证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对科普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行科普教育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学校加快科技活动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功能电教室等功能室的建设,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室、宽带校园网等使科技教育的手段实现现代化。并购买了大量航天航模、船模、车模器材、机器人套件、数码相机、刻录机、采集卡、摄影摄像器材等科普教育所需器材。此外,学校也重视科普教育软环境建设,开辟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科普文化展示走廊、班级文化,“幸福娃娃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普教育校园环境。同时,学校注意科普教育向社会延伸,挖掘、利用推广科学技术教育社会潜在资源。确立为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近科学开创一个广阔的天地。为科技教育活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热爱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它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前提保证。因此,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首先健全了三个辅导员队伍:即校外辅导员队伍;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科任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辅导员队伍。
1、加快转岗培训工作,配足配齐科学课程专职教师。多年来,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科学课程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修、培训。为鼓励转岗教师能安心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工作,我们不仅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计算为教师工作量,还把科技教育业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之一。这一切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学校按要求配足科学课程专职教师,还邀请了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郭来清老师等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学校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力量。从而,确保学校能严格按照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开齐上足科学课程、活动类课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朱向东老师任组长。落实社会实践总课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赴硫磺沟、柴窝堡湖水源地、西山、三屯碑水库水源地、乌拉泊水源地、米东区的东道海子水源地等地进行考察活动,在街道和社区为社会为群众宣传地震、环保各类科普知识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2、创新校本教研机制,重视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学校确定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学校在总结继承原有校本教研宝贵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设个人教育博客等进行自学、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逐步建立起校内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确立《乌鲁木齐周边水源地调查》校级科学课程课题研究,并在第24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培训一批,影响一批,带动一批。学校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学习结束回校后利用每周教师学科业务学习进行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培训成果;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示范课或讲座。贺莉莉老师执教一堂题为《岩石》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等等都取得很好的反响。
五、活动扎实,特色鲜明。
1、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形成办学特色。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等纪念日,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相应普及宣传活动,努力做到科普教育“七结合”:(1)科技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邀请科技活动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策划科技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如:先后邀请了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老师来校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我国淡水资源概括”、“我国湿地概括”等科普知识讲座;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郭来清老师进行“探讨岩石的奥秘”科普知识讲座和“探讨化石的奥秘” 等科普知识讲座,在两位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校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很高的飞跃。
(2)科技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科技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办学品牌。学校将科技教育列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六年级开展了科学知识知多少、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发明等科技校本教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计划、定指导教师,确保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落到实处;科技教育成效显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等竞赛,近几年学生有百人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3)科技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学校积极为学生成长开辟广阔空间,开设了车模、航模、船模、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养殖、摄影、机器人等兴趣活动小组。每周四下午活动,辅导老师有课时计划、课时备课,期末有兴趣活动小组汇报及总结。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科普知识讲座及图片展, 同时科学教师坚持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与训练等,促进了学生从身边的科学出发,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把学生引进科技活动的大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科技与各级青少年科普竞赛活动相结合。几年来,我校紧密配合自治区科协、市科协、天山区科协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并同步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如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普电影,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出一期科技小报,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召开一次科普主题班会活动);请专家和校外科技辅导员来校面对面和学生交流共话科学,达到进行科普传播活动的目的;参加自治区、市级、区级的各级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的欲望。2008年10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第十届“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及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新疆总决赛中,共有十名学生获奖;学校获综合团体二等奖。2008年11月,在天山区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中,学校获团体第五名,共有25 名学生获奖。2009年5月30日,我校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我校获团体三等奖。2010年11月,参加了天山区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共有105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12月,参加了第十五届“驾驶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新疆赛区的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
(5)科技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各中队都会召开一次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班队会,班主任及小干部们精心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出一期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科技板报,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
(6)科普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橡皮泥、绒线编结、布艺粘贴、剪纸绘画等制作作品,充分显示了学生聪明智慧,丰富的想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7)科技与街道办事处科普工作相结合。我校每年和幸福路街道办事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幻画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车模航模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2008年5月联合举办首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航空模型和车辆模型比赛,我校共有40名学生获奖。2010年5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学生参加参观了新疆科技馆。2010年6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第二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动漫画比赛,有1000名参加,共有100名学生获奖。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科学幻想画比赛。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科普知识竞赛活动。2010年12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沙盘模型比赛。
(8)科技与“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普知识传播活动,通过专家校外科技辅导员的大手拉小学生的小手,使学生的科普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学校坚持举办每年一度的科技周,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作品展,举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幻画、手抄报比赛和展览。使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开展,形成我校办学特色。科技教育逐渐成为我校办学一个亮点、一张品牌。
六、培养特长,成效显著
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科技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还能创设出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氛围,学生能够表现出激情,实现自我;学生还会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尝试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为了解决问题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生也会在科技活动中悟出科学态度看问题的好处,而引起自身理念上的更新。科技活动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中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个性的学生。
我们在各类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中、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参与,集中反映了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的。如我校四(1)的马鸣霄制作的《电子钟》、六(4)班的黄婉蓉发明的《自动喂鸟器》、六(1)班的苏勋泽发明的《简易画线嚣》、六(1)班的黄若薇发明的《自动升降窗帘盒》、五(1)班的樊培尧发明的《电光笔》、三(2)班的李昕睿制作的“简易凉衣架”、四(5)班薛涵钰制作的沙盘模型等同学在天山区、乌市科协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的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既拓宽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使得学生喜爱,家长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总之,相信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在全体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将逐步走上教学、教研、研究性学习与科普活动相结合的办学之路,推动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全面、有序、健康地开展。同时在今后的科普教育活动中,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真正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开发智力的氛围和场所,为争创一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而努力。
第三篇:小学特色校汇报材料
XX小学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我校将德育建设作为特色校项目,具体工作依托节日主题为载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蕴涵着大家的情感内涵,但是现在好多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不多,对于节日,更多的是追求热闹、好吃好玩,而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知之甚少。我校自申报“节日主题”为我校特色项目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了丰富的创建活动,现对我校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1、成立了“节日主题教育工作”小组,由我校韩校长担任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读书日、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主题活动。我校在引导学生过传统节日的同时,各班班主任还自拟主题开展活动,其中有四年级的 “我在成长”,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六年级的“我的幸福家庭”以及全校参与的“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活动”等几个新型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几个班主任来我办公室谈话时说到通过搞这些活动后,学生知识增长了,也懂事了,他们喜悦的表情使我知道,我校的老师们对待这项工作已经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开始变得重视,因为他们从这项工作上尝到了甜头。
2、每逢传统节日,学校将工作布置下去后,教师们就会根据主题方案行动,不同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母亲节与感恩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具体的传统节日向学生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然后开展活动,活动有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节日征文、畅谈心得和体会,比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有关这个节日的有关知识收集运用在手抄报中,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德育发展,更能够促进智育与美育的发展,这些工作已经成为我校节日主题的常规工作,节日过后,学校会安排专人去收集各班活动后的材料,打印装订,教师自拟主题的活动过后,学校要求各班主动将材料送到专人手中进行整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我校节日主题特色校工作的发展。
我校的特色工作比起其他兄弟单位来说还只处在发展阶段,而其他单位的工作已经走向成熟,我们今天来是抱着学习态度来的,通过今天的观摩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只要取得了哪怕不太多的进步,我们也是很欣慰的。
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XX小学 2011.6
第四篇:特色校创建汇报材料
创建特色学校简介
鲍店镇第一寄宿制小学
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每一块场地,调动每一位学生,以“全员参与,形成技能,快乐成长”为思路,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将特色校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二节课后。
二、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目标
内容共分四大类12个小项:
1、“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类,要求做到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有效果。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提高其艺术素质。
2、“羽毛球、乒乓球、跳皮、跳绳、踢毽球、呼啦圈、炫舞球、丢沙包、投物入篮”等体育活动类要求做到活泼、丰富、有序、有趣。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3、健美操的开展,要求做到活、齐、神、美。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能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生之中。
4、“棋类”项目要求做到“懂” —“通”—“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我们的宗旨是“多”而不滥、“动”而不乱、“发”而不限、“续”而不断。“多”而不滥:“多”,就是力求活动内容丰富,但是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到不模仿、不照搬、不作秀、不图红火。
“动”而不乱:每项活动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但要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指导、有交流、有评价。
“发”而不限:“发”就是尽情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不禁锢、不限制、让学生们敢于冒尖、敢于创新。
“续”而不断:“续”就是连续、就是坚持、不或冷或热,不断断续,因为“特色”必须以坚持不懈为保证。
我们就是要从了解学生特长着眼,从培养特长入手,以主动发展为要,走特色办学之路。
追求教育的本真,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我们一寄人追求的目标。
三、激励机制
1、辅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活动特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
2、每项活动都要有以比赛的形式开展,都要有学生的精典作品,学校领导每天对老师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3、学期末,学校将组织评委对各辅导老师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开展兴趣运动会及艺术大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2011年12月12日
第五篇:一校一特色活动汇报材料
“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特色活动情况汇报
仙游县大济尾坂小学
范国新
去年,我市教育局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在全市小学开展“培育校园环境特色,营造浓厚课改氛围”活动的通知,按照通知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我校的活动特色,并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全体老师认真开展相应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活动氛围,形成了农村小学的一个亮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我校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在座的各位同仁做个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于95年迁址重建,96年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15亩,现有小学教师17人,教学班7个,学生330人;幼师3人,幼儿班2个,学员80人。05年9月我接任学校校长,给自己定下了“建一流校园、创一流管理、炼一流师资、争一流质量”的办学目标,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07--09年,学校获得了连续三年的跨越式发展:07年暑期,投入50多万元,对学校操场进行全面改造,修建了全市农村小学第一条塑胶跑道,完善各种体育设施,为师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08年暑期,又投入了十二多万元,对校舍进行全面修缮,铺设了一千多平米的水泥砖,修建了环绿化带汉白玉栏杆,彻底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09年暑期,再一次投入了十八多万元,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包括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笔记本电脑、音响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另建了一间专供教师教研活动使用的电子备课室,在全市农村小学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为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一所整洁美观、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农村一流的花园式学校。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师资培训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效用,我们十分注重加强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培训。我校本来虽然已有13位教师已经取得了中级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但因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条件,未能实践应用,本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早已日久生疏,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我们不失时机,连续派了4位老师参加由仙游师范承办的“因特网”培训,3位老师分别参加了由仙游师范组织协办的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和“农远”技术培训。此外,指定3位信息技术掌握较为熟练的老师,由他们定期组织老师,强化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重新熟悉和掌握已经生疏或消逝的操作技术,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夯实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组织教师加强有关多媒体技术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扎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校本教研就是教师发展和学校质量的生命线。我们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认真落实,有序开展,务实求真,讲求实效,扎实抓好校本教研。
1、成立教研小组,定期举行教研。
我们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成立了语文、数学教研组,由副校长负责数学组,数学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开展数学科教研活动;教导主任负责语文组,语文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语文科教研活动。两位教研组长负责本组教研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学年总结工作。我们规定:每周三下午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优质课光盘录像以及专家的点评;登入各种资源网站,收集和下载优质教育资源;上网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下载和制作课件,建立课件资源库等。
2、创新常规要求,切实提高能力。
教案的编写长期以来就是倍受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现实的状况怎么样,大家都十分清楚。在抄袭教案的教师队伍得到不断壮大的背后,是教师实际编写教案能力和水平的降低和丧失。活动开展后,我校对教师教案编写的要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改变了一贯的做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杜绝教师继续抄袭教案。我们要求语文、数学老师一学期只要编写8课(16课时)的教案就行了,但这些教案必须是自己编写的,要求每课时教案都要有课件设计,其中的一个课例要求写详案,附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并在专题教研活动日上,安排教师轮流展示交流。所有的教案编写都要达到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并在期中和期末组织全体教师对教案进行展示、交流和评比。虽然教案编写量的要求是大大减少了,但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沉下心来,认真钻研,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编写教案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3、用好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农村小学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课堂教学的单调形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它直观、形象、省时、高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就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适得其反。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探索,要求编写的教案,每一节课都要结合课件的运用实践,写好反思。在基点校、学校的公开课教学中,都必须运用多媒体课件,与会教师参与交流、评点,认真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的使用,力求发挥其最佳的辅助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特色活动成效
“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活动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组织严密,落实到位,务实求真,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通过强化教师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对word、powerpoint两个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比较熟练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使用技能,几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我校开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方面的技术能手。培训,不仅仅是教师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使教师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增强了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带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意识。
2、通过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切实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转变,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现在能主动搜集教学信息,下载教学资源,获取资源和进行资源二次开发的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能够自觉研究教学业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深化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上学期中心组织举行的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中,我校有六位教师参加了比赛,全部获奖,其中语文科四位老师全部获得一等奖,占了一等奖人数的一半,且名列前五名。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彻底改变了农村小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直观的教学手段,给了学生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深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上学年五年级综合知识竞赛,我校16位学生参赛,16人获了奖,其中11人获一等奖占一等奖人数的近一半。
活动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还有更长的路等着我们去走,尚需继续努力,不断探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我们的活动方案,将“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这一特色活动继续开展下去,深化教学研究,打造鲜明特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