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讲义)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及其组织(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的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即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亦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亦称用人主体。
劳动关系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关系的目的。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相联系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目的。其二,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雇主)为基本主体构成的,但为实现劳动过程,相关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政府、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以及作为雇主利益代表的雇主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三,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基本构成的社会关系。
2、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行政化的劳动关系向市场经济下双向选择的劳动关系的体制性转变,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进程中,总体上保持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 劳动关系的建立从计划经济下通过对劳动力的行政配置方式建立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在劳动力市场上双向自主选择;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关系,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平等契约关系;劳动关系的运行从由政府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自主订立的契约,成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
2.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主体多元化,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带来劳动关系多样化。协调劳动关系的范围逐步扩大,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增多,协调难度逐步增大。目前我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人数已逐步增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国有企业转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清晰化 随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双方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利益主体,双方各自有自身明确的利益追求,双方利益相对分离又相互联系;从计划经济下的高度一致,转变为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又在同一利益主体内相互协调。劳动关系涉及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职工福利等问题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4.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制化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主干,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集体合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企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劳动关系法律政策体系框架,劳动关系协调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二、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和机制
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协调劳动关系各项制度和机制,是维护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劳动规章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监察制度
1、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契约,是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关 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个别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框架,极大地推动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2007年6月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目前,我师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已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
2、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职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自《劳动法》正式确立了集体合同制度以来,集体合同覆盖面不断扩大。1994年,原劳动部颁布了《集体合同规定》,2003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集体合同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以部令颁布。为进一步从法律上对集体合同制度进行明确,《劳动合同法》专门用一节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特别规定。
3、劳动规章制度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 施 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一样,劳动规章制度也是确定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依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并把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作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一项条件。
4、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职工民主管理,又称企业民主管理,是指职工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单位内部事务。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按照法律规定,经过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机构,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直是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法定必要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各类所有制企业。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指由法定的机构依法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纠纷进行处理的一项制度。他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 段,是处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矛盾纠纷的重要机制,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先后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调整仲裁法》,明确了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6、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方机制是由政府、工会代表、雇主代表组成的三方性劳动关系协调制度。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共同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重要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双方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手段。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着推行的协调劳动关系基本原则。在我国,2001年8月,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三方共同建立了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我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先后都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做出明确规定。三方借助这一这会对话平台,就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沟通,在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7、劳动监察制度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劳动检查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性手段,是世界各国广为运用的法律制度。它具有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强制性等属性。所谓法定性是指劳动监察履行的是政府的一项公共职能,其检查活动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必须依法进行。所谓行政性是指劳动监察是政府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效地贯彻实施而采取的一项专门监督制度,它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执法活动。所谓专门性是指劳动保障监察是由专门的机关为保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所进行的专门监督。所谓强制性是指劳动监察是代表政府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被检查单位不能拒绝。我国在1993年8月由原劳动部发布《劳动监察规定》之后,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监管的法制化。2004年,我国又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劳动保障监察的性质和地位,健全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三、影响我师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问题
1、劳动关系确认问题
依据劳部发【2005】12号文,临时用工发生工伤后劳动关系确认等。
2、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程序、内容及后果
3、工时制度的执行问题
标准工时、综合工时、不定时工时规定和执行中的问题
4、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和执行问题
日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等
5、季节性和临时性用工劳动合同签订问题
不签订劳动合同、临时工错误认识、劳动合同期限的确定
6、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问题
基建施工单位、餐饮单位、酒店等服务类单位
7、劳动关系解除问题 规章制度不健全、举证责任不到位、解除程序不合法等
四、企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管理上有情操作
“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内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努力实现企业与劳动者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如果职工处于被强制性管理的地位,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还会对企业和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从而阻碍企业发展,最终导致职工个人也遭受损失。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为职工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重视关注职工人性能量的充分释放。同时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要求和目标,把各种人才巧妙的进行结合,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职工利益的“无缝对接”,努力鼓励先进、塑造团队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在对职工的尊重和信任上,必须尊重职工个人的人格、劳动和一切权益。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重点要做到教育、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教育职工的进取精神和效忠精神,使企业每个职工真正理解“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道理;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人格,重视和重用人的才能;关心人就是生活上体贴,工作上支持,思想上 关怀。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够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企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作用,重大决策职工参政议政
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对企业来说,没有民主管理企业是治理不好的。企业要实现民主管理,必须坚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让职工全员参与,这也是尊重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体现。企业必须大力推行企务公开,做到企业重大事项向职工通报,重大决策征求职工意见,重要人事安排向职工公示,切实保证职工享有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201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六部门联合以总工发【2012】12号文发布执行《企业民主管理规定》,企业民主管理具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地位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绩效分配、奖惩等激励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同时是企业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企业的 激励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物质资薪激励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此,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认真把握和运用。
一是实施资薪激励,必须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关心职工生活等原则。彻底打破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职工薪资激励机制。如薪金分配上的固定工薪、年薪、股权分配制,奖金分配、职务(岗位)津贴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职务升迁(公开竞争)、调岗(岗位轮换)、淘汰(末位淘汰)制度等。
二是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紧密结合。如果只讲物质忽视精神,势必导致职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其结果可能产生不顾整体、损公肥私等弊病。如果只讲精神不考虑职工利益,职工就体会不到个人的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样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要通过多种激励手段,正确引导、提高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鼓舞其工作热情、促使职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业务熟的职工队伍,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4、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以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及劳动标准为依据,以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为基础,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形式,完善劳动 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形成整体管理合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第一、企业领导干部要学法、懂法,依法办事。企业领导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岗位,企业能否依法经营、建立和谐的内部劳资关系,减少劳动争议案件,关键在企业领导。因此,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要从过去的能人管理改变为制度管理,依法处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各种问题。
第二、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企业各类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事,使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和劳动关系的协调作用。凡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等都要通过民主讨论决定,在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把劳动争议案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人社部令17号发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2年1月1日执行
第四、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签订、续订、解除(终止)备案登记管理办法。积极推行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特别要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审查,强化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减少、预防企业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5、注重企业形象,发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对内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件具体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企业经营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二是要认真挖掘和提炼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整体价值观。三是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整体价值观。四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轴心、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努力塑造培育优秀、独特的企业化、信用文化、品牌文化、行业个性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的有机整体,让每一位员工都在从事最有效的工作,企业和员工都能有步骤地走向新的成功之路。
第二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荐]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应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应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一、企业层面的途径。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
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也趋于契约化、规范化。企业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内部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
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二、员工层面的分析。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
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工务段 王晗)
第三篇: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反,劳动关系的矛盾激化将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劳动关系稳,则企业稳、社会稳定。
一、当前企业劳动关系主要特点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所有制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主要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一)、劳动关系呈多变性。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自利益取向日益清晰和独立。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经营者追求利润最高化、劳动者追求待遇最优化。这三者之间即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同一性,也有利益冲突的矛盾性。用人单位对不需要的员工可以辞退;劳动者对不满意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辞职,致使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将呈长期发展趋势。
(二)、劳动关系呈多样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公有经济劳动关系已不复存在,现已呈现出公有、非公有劳动关系共同发展和各具特点的局面。从公有领域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落实较好,用工分配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同时仍有少数企业采取歧视性用工管理办法,将职工分为固定工、临时工、农民工等,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从集团整体来看仍有部分单位用工,劳动关系的确立并没有实现契约化。
(三)、劳动关系呈多元性。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统一而简单。现在,由于劳动者就业自主权增大,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多重劳动关系已比较普遍。据我们了解集团目前除合同工外,还出现了劳务派遣工、特殊劳动关系(返聘人员)、实习生等。
(四)、劳动关系呈多层性。当前市场就业已成为用人单位实现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实现择业自主权的主要方式。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同条件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呈劳动者挑用人单位的局面;具有一般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往往处于相对稳定地位;简单、一般性的工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二、需要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一)、要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赢得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常说金碑银碑不如口碑。有些企业的奖项含金量不是那么高,只有百姓的口碑是最实在的。无论你的经营成果多么炫耀,只要企业爆发违法案件,你的经营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候就要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首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经营,只有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劳动部门也将在推进企业守法建设,对守法给予支持,对位法企业进行监管,帮助企业调解劳动关系最想规范。
(二)是作为企业来讲,用工要依法订立履行劳动合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查处违法案件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为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因此在企业用功的基础法律制度上,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企业要依法订立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履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目前加班加点的情况比较普遍,民工生活保障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因此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减少避免影响劳动关系的不良因素,从而共同维持劳动关系的和谐。
(四)是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是否及时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到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劳动者再就业当中,经常要为底端养老保险等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认为参加社会保险看不到预期,不愿意参保,这对日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留下了隐患,对此企业一方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以免时间一长,引起社会劳动的纠纷。
(五)要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现代企业应当是开放的管理,在工资待遇上实行暗箱参加,实现片面的物质奖励,都有损于职工的合法权利,都会为日后的劳动纠纷埋下不良的事端。因此依法保障职工享有咨询权、参与权、表达权、参与权,同时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因为法律规定保障职工权益的底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待遇需要集体协商来解决,通过集体协商,有利于劳动双方消除、化解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三、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企业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结合企业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首先,对国家、省、市及公司劳动保障相关政策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方便日常工作所需。其次,为履行企业告之义务,重新修订了《员工手册》,督促员工认真阅读。此外,认真做好新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外聘讲师、外送短期培训、购买书籍等多渠道组织企业HR从业人员等人员分批培训,从而增强企业HR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为确保制度全面、具体,企业人力资源部首先对目前用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新旧劳动合同法进行对比,亮点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补充修改完善《公司劳动合同实施管理细则》、《公司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制度》等。为及时对员工从入职、上岗、转正、调动直至离职整个成长过程进行督促指导,集团制定《员工沟通管理办法》,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融洽员工关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政策为依据,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得到保障、尊严要得到维护,劳动关系就必须和谐稳定。
(四)、加强监督,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近年,企业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制度的监督管理。如员工休假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试用期转正考核等进行跟踪。其次,规范劳动关系各项流程,对关键结点进行有效控制。如:规范劳动关系各管理流程,梳理并补充完善相关工作表单,对员工成长进行全过程跟踪与指导。
四、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第四篇:创新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
创新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
一个优秀企业的存在,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竞争力的结果。只有善于、敢于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企业和谐的基础上。在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限公司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型企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追求。
一、企业概况
***于20年 月组建,注册性质为 企业,注册资金 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
公司成立以来,注重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形成有效制约和高效运行机制,并且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行业优秀值,利润总额、销售业绩等均名列上海市同行业前茅,公司生产经营进入了持续、健康、协调的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完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并先后荣获“”、“”、“”等称号。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始终坚持倡导人为本、民主协商,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和职工在协商共谋、效益共创中实现了双赢。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重视科技投入,重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生产经营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网络化、装备实现数控化,公司成立 1 以来,研发并批量生产数十种新产品。公司连年获得........文化是管理之基。*****一方面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致力于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了一支专业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队伍,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占%。几年来,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为保证企业根基常青,公司秉承诚信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竭诚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优质服务,受到客户和公众的褒扬。在经营往来中,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先后被评为......二、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情况
法律法规是企业恒久发展的保障,尊重法律,依法行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公司成立以来,*****就把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自己坚定而又明确的行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加强和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基础。一是规范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和规范用工管理,公司十分重视发展企业工会的作用,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与工会的沟通协商,广泛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遇到规章制度的修改、废止等情况时,也采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予以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公示。在员工手册的制定修改过程中,公司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听取职工意见,为创造和谐民主的企业氛围提供有力条件。二是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公司在组织职工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同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向职工说明企业的基本情况,让其明白自己应享有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内容、劳动时间等各项权利,同时公司工会也积极配合,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针对职工的加班工资、公休假以及其他休息休假的落实,公司在严格执行法律政策的同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与工会及时沟通,做好相应计划安排,并向职工告知。如果说劳动合同100%的签订给员工带来的是主人翁意识的增强,那么企业在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上的规范作为,给员工带来的则是成功感的满足。加班后及时列出报酬,尊重员工的休息权……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舞台;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对员工的爱护和尊重,给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繁荣。岗位立功、技能竞赛成为员工的自发行为。三是认真做好综保转社保相关工作。2011年8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上海也对综保转城保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公司在学习和熟悉政策外,还对公司全体职工进行了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福利,了解社会政策。在广泛宣传培训基础上,公司先后为多名员工办理了相关手续。同时,为了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公司还在公示栏中定期公布职工社会保险交纳情况,员工也可随时查询个人社会保险交费情况。
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为了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公司以《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系列从书为教材,对农民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农民工参加了由****总工会举办的“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法律知识竞赛。学习丰富了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情况
自《企业集体合同条例》颁布以来,公司坚持把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在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这项工作时,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平时的集体协商活动中。作为代表职工一方的工会,在协商的过程中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工资、奖金分配这些最具体、最直接、最敏感的问题,既 3 是员工关心的热点,又是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点。企业工会通过与企业行政的沟通,充分运用集体协商的途径,特别是对员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员工生病住院慰问办法等进行了多次集体协商,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又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员工利益的“双赢”。目前,企业在保证签约率和续签率的基础上,正将工作重心由注重签约转移到注重履约上来。
公司工会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通过职代会的正常运行,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厂务公开方面,实行了制度透明化,管理民主化。公司利用宣传橱窗,将企业的相关政策、重要事项等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公司每年召开2次职代会,坚持将企业经营管理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讨论。在深化职代会内涵和健全工作制度方面,公司切实加强职代会提案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建设。比如:公司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提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在职代会上职工提出增加培训机会的提案后,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并提出了“培训是员工福利”的口号,每年提取一定的经费作为职工的培训费用,建立以鼓励创新为目的,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保障职工的学习权利。同时,公司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干部民主评议以及员工考核,要求职工代表和领导干部向职工述职。通过评议和考核,在职工、干部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基本经验与主要特色
和谐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和谐就是生产力。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企业依托工会组织,从职工生活、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先后被评为“”等称号。要说创建经验,也许从以下一些细微的 行动中更能体现南华兰陵的和谐。
1、为了改善员工生活,使食堂饭菜更合员工口味,公司专门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定期监督和检查食堂工作,使食堂伙食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一举措深受员工好评。
2、为了提高住宿员工的生活质量,公司给每间员工宿舍都配备了空调、电视、饮水机等生活用品,在宿舍楼添臵了洗衣机。“象爱家一样爱企业”。
3、为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公司员工到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并定期为从事特殊工种以及油漆车间的员工提供职业病体检,时常给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有力地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4、为给员工提供一个幽雅的工作环境,公司专门聘请人员对厂区内的绿化进行维护和保养,整个厂区经年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员工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心情舒畅,微笑常在。
5、为了追求企业内外和谐,公司定期举办公益慈善活动,给云南贫困地区的人民募集善款,为公司内部困难职工解决难题。同时,公司还在节假日期间慰问和看望困难职工和群众,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
为了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和谐中谋发展,企业积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为了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公司修建了篮球场,建立了职工健身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足球比赛、卡拉OK赛、乒乓球比赛等等。“象爱家一样爱企业”,这句话不在*****不是虚言,因为这里处处有可感可见的家的温馨。
和谐凝聚力量,诚信赢得市场,责任成就未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的利益,提高职工的福利,既体现了公司对职工的关心、5 爱护,体现了公司的规范、有序,更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打下了“人和”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企业用家的温暖关怀职工,职工就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回报公司。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职工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有限公司 年5月8日
2012
第五篇: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目录 和谐关系的内涵…………………………………………………......1 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1 1.2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1 1.3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2 1.4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2 1.5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2 2.1 企业层面的途径…………………...……………………...….3 2.1.1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3 2.1.2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3 2.1.3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3 2.1.4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4 2.2 员工层面的分析……………………………………………….......4 2.2.1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4 2.2.2 提高法律意识………………………………………………..…4 2.2.3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4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 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合同管理理念,恪守法制理念,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理念。要使这“四种”理念根植于劳动关系的深处和生动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用人单位和员工是两个重点环节。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企业管理;员工层面 和谐关系的内涵
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和谐是人类社会健康运行的润滑剂,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管理思想,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不和谐到和谐再到不和谐的矛盾循环过程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认为社会世界法则是和谐协调的,这些法则从各个方面趋于完善人类。
企业管理环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应当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解决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提倡竞争中的和谐,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
1.2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
由于人际关系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找那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相近或相一致的人,作为发展和扩大自己人际关系力量的对象。同时,人际关系群体也时刻在物色和接纳新的“知音”。因此,和谐的、进步的、高尚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是一种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企业 1
一旦具有了这种人际关系,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他们就会诚实守信、忠诚企业,自觉地把自己与企业视为命运共同体,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己任,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努力发挥主人翁作用。
1.3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维护企业、尤其是职工队伍的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职工队伍的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就无从谈起。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人与人之间没了友情、没了团结、没了合作、没了相互帮助,大家金钱至上、自私自利、不讲人格、不顾大局,那么职工队伍就会出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混乱局面,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无成”。因此,稳定职工队伍,需要营造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企业团队精神。“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相互协作的精神,使人们在和睦相处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在相互帮助中完成劳动生产任务。“家和万事兴”。企业一旦营造了这种人际关系,就能产生众人划桨的巨大合力,就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1.4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
由于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横向、纵向或是相互交叉进行交往的,相应地,企业领导层的人际关系也是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只不过比一般人范围更广,层次更高。人际关系对社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的作用,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反馈到企业领导集团中去,为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企业领导之间的相互交往,对于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决策水平也会创造经验交流的条件。
1.5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企业发展的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活力,二是集合活力。个体活力指的是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集合活力指的是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整合力的不断增强。不管是个体活力的增强,还是集合活力的强化,都离不开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没有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整合力就不可能得到增强。总之,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生产力,对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产生使企业起死回生的效果。
构建企业的和谐人际关系,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职工对利益的占有与自己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是不是对应的,合情合理的;二是产生了利益矛盾,企业能不能及时地加以协调和解决。这里既有职工自身素质的原因,又有企业体制机+制的问题。为此,企业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应当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2.1 企业层面的途径。
2.1.1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2.1.2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也趋于契约化、规范化。企业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内部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 3
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2.1.4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2010年10月28日,我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2.2 员工层面的分析。
2.2.1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2.2.2 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
2.2.3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 4
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王自强,王浣尘。构建企业管理中的和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4]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6]宋维明.管理学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7] F•X•贝尔等.企业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 斯坦雷•M•戴维斯.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9]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0]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四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