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时间:2019-05-13 04:1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第一篇: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

第一步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1.存货取得成本的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人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

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存货支出成本的核算。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方法比较

存货成本的方法比较: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加权平均成本=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存货单位成本=本次发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一笔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一笔结存数量+本次购入数量)。

6.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7.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商业企业包):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计算机计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后算出出货成本,用户只需录入数量。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和加权平均法一样的弊端,是一种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并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

1.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1)货款已经支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付,同时材料验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税额)

收入库 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

料采购”科目核算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2)货款已经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付材料尚未验收税额)额)

入库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货款尚未支借:原材料(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付材料已经验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入库(发票账单税额)额)已经收到)贷: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4)材料已经验借:原材料(暂估价值)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收入库,月末发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票账单尚未收

到,需暂估入账(2011年多选)

(5)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无此处理 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说明: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

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按照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

按照计划成本:

权平均法(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2.发出材料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3.计划成本法下的单独核算

四个数据:

(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1)(2)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

(2)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

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四个公式记住即可)

(3)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

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说明: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4)发出材料应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负担的材料成本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差异

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说明:此步骤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阶段

商业企业的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总金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常用于商品批发为企业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商品种类多,一般来讲,其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毛利率法能减轻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风华-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又称“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成本的差额通过“商品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分摊的减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计算公式(兼职可用,跟医院算成本一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第二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制造费用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里的生产工时是各种产品的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优点:资料容易取得,核算比较简便;能够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

缺点:在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采用这咱方法分配制造,制造的机器设备折旧费和修理费,将大部分由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来负担,显然不合理。

适用范围:在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资料等基础工作的情况下适用。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可以是各种产品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实用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制造费用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2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8000小时,计算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21000/12000+8000=1.05

甲产品制造费用=12000×1.05=126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8000×1.05=8400(元)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优点:由于生产工人工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所以该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简便。

缺点: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就多,分配的制造费用也就多;反之,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少,分配的制造费用也就少。所以,如果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相差圈套,采用这种方法会影响分配结果的合理性。

适用范围: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大同的情况下适用。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适用范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5.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6.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第二种和第四种用的比较多,因为核算起来比较方便一般用的是第四种。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投入产品生产:借:生产成本--XXXX 贷:原材料--XXXX发工资:

分配工资:借:生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月末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销售产品是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销售产品的成本是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销售原材料借: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此处千万不能做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是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出租设备获得租金是借: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出租所计提的折旧费是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收到罚款的金额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支付罚款,违约支出,捐赠支出应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贷: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生产完结转到库存商品,结转完工产品业务会计分录一定要设明细科目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

结业产品销售成本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 结转材料销售成本会计分录,借:其他业务成本 货: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

第三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为:

被分配对象 分配方法 材料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人工费用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

领用某种原材料2 106千克,单价2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42 120元,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1.2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1.1千克。分配结果如下: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52=24 960(元)

乙产品:330×52=17 160(元)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相互分配费用。分配的计算方式为:

某车间、部门(或产品)应分配的辅助生产用费=该车间、部门(或产品)耗用劳务(或产品)总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甲企业某月配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10所示:

表10 甲企业某月配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用电单位:度 费用单位:元 各受益单位名称 机修车间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供销部门 厂部 仓库 合计 各单位用电度数 150 17 500 20 000 500 750 650 39 550 各单位应负担的费用 ─ 2 275 2 600 65 97.5 84.5 5 122

上列分配表中的分配率计算是扣除机修车间耗用150度电后计算的。

第一车间应分配的辅助生产用费=17 500×0.13=2 275(元)

其他车间和部分分配略。

(二)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①交互分配,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②对外分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先按各受益车间实际耗用劳务数量乘以预先规定的各劳务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一次分配;再计算出实际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月末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之和,则应当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是已知的,根据不同的“月末在产品成本”核算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是核算在产品成本的基础,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之和就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

为确定在产品结存的数量,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二是做好产品的清查工作。

(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

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例13】甲公司的A产品本月完工370台,在产品100台,平均完工程度为30%,发生生产成本合计为80 000元。分配结果如下:

单位成本=80 000÷(370+100×30%)=200(元/台)

完工产品成本=370×200=74 000(元)

在产品成本=100×30%×200=6 000(元)

甲公司B产品单位工时定额400小时,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单位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160小时,第二道工序240小时。为简化核算,假定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平均为50%。则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160×50%÷400×100%=20%

第二道工序:(160+240×50%)÷400×100%=70%

第二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说明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说明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科目核算内容

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员工的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员工的福利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

2、制造费用明细科目核算的内容制造费用-办公费:指的是生产车间耗用的文具、印刷、邮电费、报刊杂志、资料费等费用。制造费用-差旅费:指的是车间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差旅费用。

制造费用-运输费:指的是铁路托运,不能进入原材料成本的运杂费。

制造费用-修理费:指的是修理生产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大修理和经常修理费用,以及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制造费用-工资: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造费用-福利费:指的是按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工资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会议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参加会议的费用。

制造费用-劳保费:指的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指的是工作服、工作鞋以及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装置、卫生设备、通风设备等劳保用品支出的费用。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指的是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包括家具备品、计量工具、小型工具等费用。

造费用-通讯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的电话费、所内的通讯费、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每月的手机话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指的是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水电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由于消耗水电(日常用水、照明用电)而支付的费用。制造费用-停工费:指的是生产车间或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

一、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工资

—基本工资

—加班费

—临时工工资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三个三级科目,其中“工资”是二级科目,在这个二级科目之下又设有三个三级科目“基本工资”,“加班费”,“临时工工资”。这里的“基本工资”是指公司管理部门的正式职工应得的工资扣除“加班费”之外的全部工资。

2.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福利费

—医疗补助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福利费”包括管理部们员工工作餐,医疗用品,公司组织职工体检费,工伤医疗费,注射疫苗费,医疗药品费,工作人员租房费,液化气,餐厅用厨具,司机保安餐费补助及夜班补助,厨师工资,职工慰问金,体育用品等。另外,它还包括每月公司按一定比例计职工福利基金,“医疗补助”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一种医疗基金。

3.管理费用—折旧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是指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每月所计提的折旧。

4.管理费用—修理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电脑,空调,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修理安装费,硬件升级费,办公楼和宿舍装修费,其他管理部门办公用品移动和安装费等。

5.管理费用—中介费/代理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人事档案代理费,招聘中介费。

6.管理费用—办公费

—书报费

—印刷费

—日常办公用品费

—消耗用品费

—年检/审计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六个三级科目,其中“书报费”指管理部门购书,订报刊杂志的费用,“印刷费/复印费”指印名片、劳动合同、公司内部报纸等,“日常办公用品”指管理部门每月按预算标准购买的办公用品及为新员工购买的小件办公品,以及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用色带、墨盒、墨粉、复印纸等,“消耗用品费”主要指行政办公购咖啡,茶叶,纸杯,纯净水,矿泉水,纸巾以及洗手间用的洗手液,消毒液,手纸等,“年检/审计费”指企业参加工商联合年费,企业变更费,企业验资审计费等。“其他”包括财务部购发票费,财务报表,财务帐本和封皮,以及复印费等。

7.管理费用—物料消耗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购买硬盘、光盘、软盘等电脑用品,以及插座等维修零件,其他扣除“办公费—日常办公用品费”和“低值易耗品”外的办公用品。

8.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说明:本二级科目是指月底时将用于管理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结转费用。

9.管理费用—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月底对公司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分期摊销,结转费用。

10.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不用)

说明:本二级科目是对公司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的摊销。

11.管理费用—租赁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食堂房租,会议室租赁费,职工宿舍房租,其他的管理部门使用场地时发生的场地费用。

12.管理费用—运输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不是很常用,仅指管理部门偶尔发生的通过运输公司的运费。其他的如EMS费应计入“邮电费”。

13.管理费用—邮电费

—快递费

—其他邮资

说明:本二级科目又分两个三级科目,其中“快递费”主要指管理部门日常发快件的费用(例如EMS)。“其他邮资”指用除快递方式邮寄信函、资料等所发生的费用。

14.管理费用—通信费

—固定电话费

—上网费

—手机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含两个三级科目,其中“固定电话费”指管理部门办公室有线电话使用费,”上网费“指Internet使用费,“手机费”指管理部门移动电话使用费。

15.管理费用—坏账准备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财务部门依据财务制度规定对“应收账款”是否坏账所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16.管理费用—存货跌价准备

说明:本二级科目是指公司依据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涨跌对存货所计提的跌价准备。

17.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费用

—工资

—加班费

—办公费

—教育培训费

—修理费

—招待费

—活动经费

—市内交通费

—差旅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设置的目的是对研发中心发生费用的统计,下面对这些科目作一个说明:

“工资”含研发中心职工的日常工资,年终双薪等;

“加班费”即研发中心职工的加班费;

“办公费”指研发中心发生的邮寄费,复印费,传真费,冲扩费,购书费及其他杂费;

“教育培训费”是研发中心职工教育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修理费”指研发中心发生的修理电脑费,购硬盘,数据线等费用。

“招待费”即研发中心招待客户的餐费;

“活动经费”是研发中心组织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市内交通费”是研发中心职工市内办公所发生的费用;

差旅费指研发中心职工国内外出差所发生的长途机、车、船票费和出差补助;

“其他”即研发中心发生的除以上各项外的费用。

18.管理费用—技术转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是财务部根据公司与其他公司转让技术合同所计提的一种费用。

19.管理费用—技术研究开发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公司依据一定的比例为新产品研究开发计提的经费。

20.管理费用—技术提成

说明:本二级科目用于公司与其他公司技术合作所发生的按一定比例计提的基金。

21.管理费用—待业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

22.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依据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包括退休人员工资。

23.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工会费。

24.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购房基金。

25.管理费用—会议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企业加入政府或社会某协会的会费和活动费。

26.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按照一定工资标准计提的公司职工教育基金。

27.管理费用—劳动保护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为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28.管理费用—董事会费(暂时不用)

—活动经费

—会议费

—差旅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三个三级科目,“活动经费”指董事会成员组织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指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如招待餐费等,“会议费”指公司召开董事会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指董事会成员召开会议期间的住宿费、打车费和补助等。

29.管理费用—培训费

—讲师费

—资料费

—餐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四个三级科目,其中“讲师费”指聘请讲师的讲课费,“资料费”指购买培训材料的费用,“餐费”指培训期间公司员工发生的餐费,购食品费用,“其他”包含培训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及其他杂费。

30.管理费用—咨询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公司聘请律师顾问费、会计税务咨询费及其他信息咨询费用。

31.管理费用—差旅费

—国内

—国外

—培训差旅费

—市内交通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含四个三级科目,“国内”指管理部门职工国内出差发生的费用,“国外”指管理部门职工国外出差发生的费用,“培训差旅费”指管理部门员工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等,“市内交通费”指管理部门市内办公发生的交通费,培训期间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等。

32.管理费用—税金

—印花税

—车船使用税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四个三级科目,“印花税”指公司财务帐本所交的印花税和公司销售合同、国外进口合同所交的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指公司管理部门使用车辆所交的税金,“房产税”指公司使用厂房所交的税金,“土地使用税”指公司征地所交的税金。

33.管理费用—附加费

—残疾人就业基金

—价格调节基金

—防洪基金

34.管理费用—水电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管理部门消耗水电的费用。

35.管理费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公司为手机运输所投的保险费以及车辆保险费等。

36.管理费用—招待费

—招待费

—活动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招待费”指公司管理部门对外招待客户发生的餐费,“活动经费”指公司管理部门职工内部聚餐发生的费用。

37.管理费用—车辆费

—油费

—养路费

—租车费

—修理费

—车辆维护用品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七个三级科目。“油费”指管理部门车辆使用汽油、机油的费用,“养路费”指管理部门使用的车辆按国家规定所交的公路维护费,“修理费”指管理部门车辆的修理维护费,“车辆维护用品费”指管理部门为车辆购买的日常维修用具及轮胎等,“租车费”指公司租用车辆的费用,“其他”指管理部门车辆过路过桥费、停车费、交通违章罚款以及车辆年审和驾驶员证件审查费用等。

38.管理费用—其他

—签证费

—展位/摊位费

—清洁费

—保安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五个三级科目,“签证费”指办理出国护照签证或签证居留证延期费,国外工作人员专家证延期费等,“展位/摊位费”指公司人事招聘费或管理部门搞宣传的展位费,如参加广交会、高交会、APEC会等,“清洁费”指公司雇佣保洁员费用,“保安费”指公司雇佣保安的工资费用,“其他”包含人事部在网上招聘广告费以及“管理费用”其他二级科目所未包括的费用。

二、5101 制造费用

1.制造费用—工资

—基本工资

—加班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基本工资”指是指公司生产部职工应得工资扣除“加班费”之后的全部工资,“加班费”指生产部职工的加班工资。

2.制造费用—职工福利费

—福利费

—医疗补助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福利费”指公司生产部职工节日礼金,慰问金,工伤医疗费等,“医疗补助”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一种医疗基金。

3.制造费用—折旧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每月底计提的折旧费用。

4.制造费用—修理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机器设备修理维护费,办公设备修理安装费等。

5.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车间加工产品所需零配件,印刷胶带,不干胶标签,进口零配件关税,生产用酒精、电缆、电线、夹具以及其他副材等。

6.制造费用—办公费

—书报费

—印刷费

—日常办公用品费

—消耗用品费

—年检/审计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六个三级科目,其中“书报费”指生产部门购书,订报刊杂志的费用,“印刷费/复印费”指印名片、劳动合同、公司内部报纸等,“日常办公用品”指生产部门每月按预算标准购买的办公用品及为新员工购买的小件办公品,以及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用色带、墨盒、墨粉、复印纸等,“消耗用品费”主要指生产部门购咖啡,茶叶,纸杯,纯净水,矿泉水,纸巾以及洗手间用的洗手液,消毒液,手纸等,“年检/审计费”指企业参加工商联合年费,企业变更费,企业验资审计费等。“其他”包括财务部门购发票费,财务报表,财务帐本和封皮,以及复印费等。

7.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对生产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依据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每月底结转费用。

8.制造费用—租赁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生产部门租用厂房、仓库、机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9.制造费用—运输费

—国内

—国外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进出口材料或产品所发生的海运费、空运费、陆运费等,它分为“国内”,“国外”发生的运费。

10.制造费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门进出口货物的保险费,生产部使用机器设备的保险费以及车辆保险等。

11.制造费用—差旅费

—国内

—国外

—培训差旅费

—市内交通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四个三级科目,“国内”指生产部门职工国内出差发生的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国外”指生产部门职工国外出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培训差旅费”指生产部门职工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和交通费等,“市内交通费”指生产部门职工市内办公发生的交通费等。

12.制造费用—水电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门车间水电消耗费用。

13.制造费用—招待费

—招待费

—活动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其中三级科目“招待费”指生产部门发生的招待客户费用,“活动经费”指生产部职工内部餐费。

14.制造费用—车辆费

—加油费

—养路费

—租车费

—修理费

—车辆维护用品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六个三级科目,“加油费”指生产部车辆使用汽油、机油的费用,“养路费”指生产部使用的车辆按国家规定所交的公路维护费,“修理费”指生产部车辆的修理维护费,“车辆维护用品费”指生产部为车辆购买的日常维修用具及轮胎等,“其他”指生产部车辆过路过桥费、停车费、交通违章罚款等费用。

15.制造费用—通关费

—通关费

—商检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三个三级科目,“通关费”指生产部门的通关费,免税表费,办理机电证费,换单费,手册预录费,关封费,铅封费,港杂费等,“商检费”指生产部门发生的商检费,(手工)外检费等,“其他”指通关过程中发生的杂费。

16.制造费用—邮电费

—快递费

—电汇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两个三级科目,其中“快递费”主要指生产部门日常发快件的费用(例如EMS)。

17.制造费用—电话费

—固定电话费

—上网费

—手机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含三个三级科目,其中“固定电话费”指生产部门办公室有线电话使用费,”上网费“指Internet使用费,“手机费”指生产部门移动电话使用费。

18.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按照一定标准计提的公司生产部职工教育基金。

19.制造费用—待业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

20.制造费用—劳动保险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阐述的是公司和个人依据一定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的一种。

21.制造费用—工会经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工会费。

22.制造费用—住房公积金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购房基金。

23.制造费用—劳动保护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公司为生产部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24.制造费用—实验研究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验研究费用。

25.制造费用—外部加工费

说明:本二级科目主要指支付给其他公司的加工费。

26.制造费用—培训费

—讲师费

—资料费

—餐费

—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包括四个三级科目,其中“讲师费”指聘请讲师的讲课费,“资料费”指购买培训材料的费用,“餐费”指培训期间公司员工发生的餐费,购食品费用,“其他”包含培训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及其他杂费。

27.制造费用—其他

说明: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但不归属于“制造费用”其他二级科目范围内的费用。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银行手续费

—利息支出

—利息收入

—汇兑损益

—销货折扣

说明:银行手续费指从银行存、取款、汇款、托收所发生的手续费。利息支出指各项借款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指各项存款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指外汇兑换汇差。销货折扣核算发生的现金折扣

四、销售费用

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保险费

—包装费

—展览费和广告费

—商品维修费

—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运输装卸费

—销售员薪酬

—业务费

—折旧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

—其他

销售员薪酬是指销售人员职工薪酬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修理费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五、1403 原材料

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

—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自制半成品

—外购半成品(外购件)

—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

—包装材料

—燃料

—其他

六、5001 生产成本

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第三篇:产成品管理制度

产成品管理制度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成品入库、出库等管理程序,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本制度适用于津利钢构工程公司对产成品的管理工作。2 职责 2.1 总工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主管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产成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3)领导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有关工程技术文件,对重大施工方案进行决策;

4)审定重要生产技术方案,组织解决重大生产技术争议和安装技术接口问题; 5)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解决薄弱环节,做到预防为主; 6)掌握质量动态,对重大质量和技术问题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 7)审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计划,并推动实施;

8)组织执行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的同时,研究市场需求,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总公司 的技术能力,组织制定并不断修订企业标准;

9)领导内部质量审核,督促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10)负责审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内审计划、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和纠正预防措施。2.2 工程管理部 2.2.1质量主管

1)负责对车间仓库和外委单位产成品的管理做不定期检查; 2)负责向质检员提供的产成品合格证明文件,下达允许入库指令; 2.2.2技术主管

组织技术员提供物资清单,车间技术员提供发货清单。2.3市场营销部

a).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负责与客户沟通供货时间、地点、数量及型号等相关信息; b).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负责按客户要求向钢构车间主任或车间调度发出供货指令; c).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负责收集客户签字回单,供货完全结束后与客户做合同结算工作。2.4 钢构车间a).车间主任和车间调度负责供货安排工作;

b).车间主任和车间调度负责下达入库指令,进行入库工作;

c).仓库管理员负责产成品的接收、验证、入库、标识(标牌)及保管工作;

d).仓库管理员负责依据车间技术员开具的《产成品发货清单》做好产成品的出库手续; e).仓库管理员负责编制填写产成品《入、出库台账》;

f).车间技术员根据车间主任或车间调度的供货指令和工程管理部技术员提供的货物清单,开具《产

成品发货清单》并交于售后服务人员; g).质检员负责编制、提供质量证明文件;h).车间班组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库包装、移交等工作。3 管理制度

3.1 产成品入库

产成品入库有3种形式:

1、钢构车间加工的成品入库;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产成品入车间仓库;

3、委托外委单位加工的产成品入异地库(铁塔构件镀锌在镀锌厂)。

3.1.1所有产成品入库,仓库管理员在接到车间调度下达的产成品入库指令后,仓库管理员核查产成品名称、工程、数量、标识、包装及合格证资料情况,核查清楚后做入库登记并办理入库手续。异地库由售后服务人员确认后,通知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

3.1.2 入库结束后仓库管理员开具《入库验收单》(见附表A)(入库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仓库自存,二联转入财务,三联转入车间技术员作为车间当月生产成品量的依据。)

3.1.3 产成品入库仓库管理员建立《产成品入库台帐》,对所有产品按工程、品名、规格、数量、时间登记入帐。

3.1.4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产成品入车间仓库时,市场营销部需通知工程管理部安排产成品入

库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3.1.5产成品入异地库(镀锌厂),必要时工程管理部予以派人进行检查验收。

3.2 产成品日常管理

3.2.1仓库管理员每月需盘点产成品的库存数据和出库数据,做到详细认真,并核查产成品数量及产成品外观质量,如发现任何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质检员,有严重质量问题时需通知工程管理部质量主管,避免因保管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3.2.2 产成品贮存做到分工程项目、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及成品保护工作。3.2.3工程管理部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异地仓库进行质量检查。

3.2.4 每月底仓库管理员同财务、车间技术员对成品库进行一次盘点统计,做到及时清算手续完整,确保月末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3 产成品的出库

3.3.1市场营销部副经理根据供货要求提前三至五日与业主联系,明确各线路首批铁塔供货时间及数量等相关信息。

3.3.2市场营销部副经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车间主任或车间调度。

3.3.3车间主任或车间调度在接到市场营销部副经理的发货指令后,通知车间技术员开具《产成品发货清单》并组织发货。当产成品在异地(镀锌厂)时,组织售后服务人员凭《产成品发货清单》自行发货。

3.3.4产品出库时,禁止售后人员不通知车间技术员自行发货,产成品发货数量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得多发、少发、错发。做到成品发运时包装完好,标识完整、清楚,资料齐全。

3.3.5仓库管理员根据车间技术员开具的《产成品发货清单》,做好登记并办理出库手续,异地出库也需凭《产成品发货清单》做好登记。

3.3.6 外委产品出库前,由市场营销部发出供货指令,并通知外委单位进行产成品出库,钢构车间负责派人现场交接。3.4 产成品的运输及交付

3.4.1产成品出库后钢构车间需指派售后服务人员负责与客户联系,将产品运抵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及时与客户沟通,做好后续服务。

3.4.2产成品运至客户指定地点后,售后服务人员必须要求客户在《产成品发货清单上》签字确认。3.4.3 售后服务人员送货完毕后,将各线路首批铁塔供货情况及时通知市场营销部,并将回单带回,原件交于市场营销部与客户核算账务用,复印件自己留底。

产成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使本公司成品的入库、发货、运输、盘点等事务流程有所遵循,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

有关成品管理作业包括收发货作业及库存管理等事务,依本制度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成品保存地点

根据公司产品特点,产成品不仅存放于公司成品库或存放于各加工车间规定的划分的区域存放。

第四条成品入库方式

(一)产品由质检部检验合格后入库。

(二)质检部门应当确认入库产成品标签清晰、明确,并与包装的名称、产品型号、规格,数量所贴的唛头标识相符,并开具“产成品入库单”,成品库管理部门按照“产成品入库单”

入库。

(三)产成品的入库地点按“产成品入库单”确定。

第五条成品出库方式

1、计划部开出“产品发运、结算办理通知单”,送到采购部第二联(财务结算)、第四联(成品库);“产品发运、结算办理通知单”必须认真填写用户、规格、材质、数量、单重、单价、合同号等内容。

2、采购部根据“产品发运、结算办理通知单”上的发运日期来通知承运人装货,承运人将经过采购部签字“产品发运、结算办理通知单”的第二联送到销售部开具“送货单”,并提供送货需要提供的合同或相关附件。

3、承运人拿到“送货单”后到质检部领取相应轧辊的质保书。

4、承运人将汽车过磅后到成品库或车间装运轧辊,装运过程中必须核对质保书上的辊号和轧辊辊号,确认无误后方可装运。

5、装运好后过磅后即可凭借“送货单”第四联出门单离开公司。

6、成品管理部门按照“送回单”和门岗登记的“汇总表”核对后确认发货。

第六条:退回辊的管理

产成品退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报废辊、返修辊、调换辊。

以上三种情况发生需要退回的轧辊,销售人员应先填写“质量异议处理单”,由质检、技术部门判定责任后确实需要拉回的,由销售部门通知运输管理部门并随附“质量异议处理单”复印件,运输管理部门通知承运人将轧辊拉回,拉回时要和承运人说明清楚轧辊状态,如果是返修和调换辊必须避免在装运和运输途中轧辊碰伤或损坏。退回辊到公司后,采购部开具进货物资检验单并根据“质量异议处理单”,将检验单和“质量异议处理单”交相关部门安排卸货(报废辊由采购部负责、返修辊和调换辊由计划部负责)

第七条盘点

每月进行一次库存盘点,由成品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并和财务核对一致,对盈亏情况应查明原因并落实具体责任人,做好考核工作。

第八条实施与修订

本管理制度待核准后实施。

产成品管理制度(暂行)

一、目的产成品是按照本公司的生产工艺将劳动对象加工成所需要的用品。为规范公司产成品出入库管理工作,加强对公司资产的管理、控制和准确成本核算。消除产成品出入库程序不规范、单据缺失、入库主体不明确、对于产成品在出入库工作中只见单据不见实物或只见实物不见单据的现象进行规范。

二、要求

1、产成品的入库办理只能由外包装车间的组长负责办理,办理产成品入库时必须向成品仓库提供《产成品入库单》,入库单应填写规范、准确、完整,所列品名、品牌、型号、数量、包装及批号应与入库实物相符,包括组长、库管员、品管人员均应在《产成品入库单》上签字;

2、产成品出库必须是发货实物与发货单同行,决不允许出现只见单据不见实物或只见实

物不见单据的现象。

三、产成品存货的计价

产成品的计价:按照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具体包括生产制造过程中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实际成本并按会计核算方法的在月末分品种归集计算而得。

四、产成品入库

1、入库

合格成品入库后应放置于仓库合格区内,检验结论为“合格”的产品,生产外包车间将已填制的《产成品入库单》到成品库办理成品入库手续,在办理入库时,库管员应检查、核对产品的品名、品牌、型号、数量等标识是否正确、规范、外包装是否干净等,且凭生产原始记录和清点的实际情况办理入库。财务部据实际收货情况在BOM系统中录入并打印一式三联入库单。生产负责人、外包车间组长、库管员、检验人员必须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单的第一联作车间联,第二联由交由会计稽核,第三联交质量部门作检查依据。

2、退货入库

成品库管员在退货业务时,库管员应检查核对所退产成品的品名、品牌、型号、数量、批号等是否属实。注意,所有退货均应有销售部门主管经过审批的退货申请单方可办理退货,并打印一式二联退货单,相关人员必须(经办人员、库管员)签字,第一联作库房存根留存,第二联作交财务稽核。在BOM企业管理软件中的操作流程同上“退货入库流程”。

3、已办理入库的产成品退回车间

已办理入库产成品因质量原因须退回到成品车间的,应按要求办理红字入库手续,在办理退货时在BOM企业管理软件中据实际退货量录入并打印一式两联入库单,生产部负责、库管员、外包组长均须在入库单上签字,第一联存根联留存,第二联交财务部稽核。

五、产成品的出库

1、销售发货、发样品出库流程

库管员根据打印的“销售发货单”发货。财务人员在完成制作完成发货单,打印一式三联的发货单,第一联存根联库房用,第二联客户联交与客户,第三联交财务部记账,并同时打印销售出库单作门卫出门用,所有人员均应按《产成品发货流程》执行发货。

2、报废(见《存货报废程序》)。

六、盘点见《存货盘点制度》

七、报表及账簿管理

1、成品库房管理人员应于次月1日下班前上报上月成品出入库月报表以及各种原始单据,按出入单库分类、按单据号依次整理好交与会计人员。

2、材料卡片:必须按成品建立卡片并随时逐笔登记出、入库量和结存量。

3、在开工后的前半年应应登记手工账。

八、其他规定

1、库管人员和销售内勤人员以及销售人员有责任与客户单位核对帐目;

3、库管人员应按《仓库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产成品的管理。

八、处罚

(1)报废处罚

所有报损、报废物资均应查明原因,并落实责任人,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处理。对由于个人保管不善或人为原因造成损失的应由个人负责赔偿。视情节轻重由直接责任人赔偿损失金额的5%-100%,并扣绩效10-200元;对相关管理人员处以5%-20%的罚款,并扣绩效10-200元。如是自然原因,作公司损失处理。

对所有报损、报废物资均应尽量回收利用或作价处理回收部分资金。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遂宁市来肯来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13日

产成品管理制度

产成品是企业的生产成果,是获得销售收入和企业利润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杜绝产成品的浪费和损坏,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一、产成品入库要严格执行验货标准(包括验收产品的品种、规格、重量、数量、质量、生产日期),验收合格后准许入库。

二、成品库保管员要与车间入库人员仔细核对入库产品的品种、数量。双方核对无误后,同时在“产品交接表”上签字认可。产成品的入库品种、数量应与生产车间生产的品种、数量一致。

三、每个班次生产的产品,在交接班时出现不满一箱的,冷库要把这类产品单独存放,待下班生产同一品种产品时,将其装满封箱,与其他同类产品一起出售。

四、库内产成品必须按生产日期、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要轻拿轻放。所储产成品药做到存放整齐,垛位合理,避免变形倒塌,保持好物品原有的物质形态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煎炒不必要的损失。

五、产成品出库,保管员必须根据销售部及开票员提供的客户订货品种、数量、规格,凭正式票单出库发货,并与提货人或送货的驾驶员仔细核对,当场点清出库发货的品种、规格、数量,要做到出库、装车、发货准确无误。

六、产成品要本着“先进先出,后今后出”的原则进行出库,以免产品过期变质。否则,将追究保管员的经济责任。

七、如果出现客户退货现象,保管员必须认真清点产品数量、检查其质量,检查完毕后方可办理退货手续。

八、保管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要对公司产品有相关的了解,对所保管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生产日期及其库位要心中有数。每天应根据生产入库的品种、数量和出库的品种、数量将产品进行汇总,将最新库存报表及时上报给销售部及生产部的领导,使领导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随时调整生产计划。

九、成品库要按会计制度设立产成品保管账,要按品种详细记录产成品的进、销、存情况。产品入库单与出库单要及时报送财务部,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十、产成品入库后,出现变质、残损及正常损耗(正常损耗率为0.08‰)以外的短缺,由保管员承担全部经济责任。保管员要定期进行盘点,填写“盘点表”,出现盘赢盘亏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上报分管经历和财务部进行处理,确保产成品的安全性。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制度,如有违反,按制度规定的情况进行处理,如制度中未规定具体处理方式的,其相关责任人需交纳50元/次的激励基金,并通报批评。望公司各位领导及全体员工共同遵照执行。

第四篇: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

为了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能够全面、合理反映核算项目的真实成本,并监督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将其正确、及时地计入产品成本;根据成本核算的原则,我公司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支出进行分类核算,将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支出按经济用途归类反映;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目前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

二.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或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产品和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不能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一般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其他;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分别反映各车间、部门各项制造费用的支出情况。

三.现将制造费用按照制管车间、加工车间、金结车间、下料车间、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进行归集,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折旧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设备管理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进管理费用核算,直接为生产发生的修理费、检测费、验收费、招待费进制造费用核算;将生产管理部、运营管理中心、物资部和仓储部发生的费用进管理费用账户核算,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折旧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

四.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其分配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合计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 x 制造费用分配率

当否,请批示。

资产财务部

2016年9月6日

第五篇: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案

第6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教学目标】

1.了解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2.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

3.重点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制造费用的分配。【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 【讲授课时】 45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品直接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外,还会发生各种间接费用,也就是制造费用。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就必须要正确地核算制造费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6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第二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教学过程

(一)制造费用的内容

1.制造费用的概念

指为组织管理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这类费用虽然也是由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但是不能直接归集于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而是通过先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登记和归集,而后向分批成本单位分配转账。2.制造费用包括的项目

包括三部分:一是间接原材料;二是间接人工;三是其他费用;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1.制造费用的归集,可以在制造费用发生时,通过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把所发生的费用都归集起来。(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则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基础(如生产工时、人工工资、机器工时)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此只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

例1:苏达公司的基本生产车间12月份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145 952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12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6 244小时。分配制造费用的计算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145 952/(12 000+6 244)=8 甲产品制造费用=12 000×8=96 00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8 000×8=49 952(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96 000 ——乙产品 49 952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45 952 2.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计划分配率=计划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例2:苏达公司装配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167 2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5 600件,乙产品4 160件;单件产品的定额工时:甲产品3小时,乙产品4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400件;乙产品512件。本月实际发生的费用为12 100元。(1)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甲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5 600×3=16 800(小时)

乙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4 160×4=16 640(小时)(2)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167 200/(16 800+16 640)=5(3)各种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

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400×3=1 2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512×4=2 048(小时)(4)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 200×5=6 000(元)该月乙产品分配制造费用=2 048×5=10 240(元)该车间本月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 6 000+10 240=16 240(元)

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时,每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金额不等,因此,”制造费用“可以一般月末有余额。

三、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在制造费用发生时,如何进行归集和账务处理。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运用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正确地核算制造费用,从而正确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下载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配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