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缺失症
解读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缺失症”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市场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几乎仍处于洪荒时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经济的核心部门,中国银行业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领跑作用,然而,事实上,却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伍者。
一、中国银行业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中资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从上到下,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基层行长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在行动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3、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金融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
5、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一些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由于企业文化的普遍缺失,导致中国银行业权力腐败现象严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二、建设金融企业文化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的竞争、资金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金融企业通过“文化力”的激发,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1、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IBM、摩托罗拉、海尔等,除了他们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外,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模式无不体现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金融企业在研究自己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发展轨迹后深刻认识到,创建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由于企业间存在诸如经营策略、管理模式、思想观念、内外环境甚至价值取向等差异,企业文化并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可供采纳,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创建适合自身实际的文化。
从金融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迫切需要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目前,国内外金融企业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金融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如国有商业银行某些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仍然较高,人员素质较差,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经营中潜在风险在增大等等。这些经营上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金融企业间文化上的差距,在经营决策中没有用先进的文化作指导,没有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是金融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金融企业经营中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更是没有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的直接后果。因此,摒弃金融企业中旧的、落后的经营文化观念和管理方法,坚持用中国先进的文化作指导是解决金融企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2、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
参与市场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这种竞争中要求金融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而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金融企业全体职工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统一的整体利益、统一的人员调配和指挥。而领导者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以使其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必须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以保证思想稳定;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必须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保持集体的团结统一和融洽。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建立和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用金融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出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必然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要通过建设金融企业文化来调整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与上下级协调一致,以保证政令畅通;与部门间及时联络,以利信息的沟通;与员工交流感情,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避免冲突,清除各种障碍,为共同目标奋斗。
4、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建企业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大力创建企业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实践证明,金融企业文化是推动金融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金融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为金融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提高金融职工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三、把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1、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层,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
2、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柔软性。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二是具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象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四是具有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银行,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三个代表”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第三,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统一法人的意志任务很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
第四,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大众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融通。
第五,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
4、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商业银行所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而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环境则构成企业的个性。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因此,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并逐步积累成企业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等情况会发生新变化,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三、是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着为人民群众管好用好国家资金的权力。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先进性与群众性之间求得统一。
四、敢问建设“有中资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路在何方?、加强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要切实摆上位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
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年终考核、等级行管理以及干部的晋级、提升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超前谋划,全面推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
四、是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各地可根据本行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
五、是要成立专门机构。就当前商业银行的现状看,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中心,设立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等等。
六、是启动“亮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有一个调研、分析、摸索、提高的过程。应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服务明星和业务能手奉为员工楷模,以此培植员工价值观,先进人物不但应拥有崇高的荣誉,受到全体员工的尊敬,还应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晋升发展机会。要建立荣誉室,集中展示历年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图片。
2、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花旗银行认为,谋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是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
二、是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每一个员工跨入银行的大门时,他都会被告知: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而通过他的努力,在若干年后,他又会达到什么样的职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是要重视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方面,可分层进行: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农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须努力的目标,学习现代金融工具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目标体系及其监控,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等,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3、坚持与时俱进,凸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牌效应,而名牌则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浸润、渗透、打造而成的。为此,必须加强战略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等,着力塑造农业银行的管理文化、信贷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要选择有效载体。诸如图书室、联谊会、行服、展览厅、表彰大会、演讲比赛、庆典活动、新产品展示会,等等,都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三、是建设商业银行的家园文化。总体构想是:建设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报效祖国的“民族家园”;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把农行建成员工的“职业家园”;用优质服务让客户宾至如归,给人以“家”的温暖,建成“客户家园”。
四、是打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准确表达出有个性的农业银行经营理念。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征集理念口号和形象标语,制定岗位座右铭,创作行歌,编制员工手册,印发宣传册等。
五、是锻造有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应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银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当前农行的实际,主要应培养五种精神: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开创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诚信、稳健、创新、效益的观念。
4、坚持规范经营,构筑严密的制度文化。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重知识、重人才、重业绩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
二、是建立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三、是建立职工收入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及银行经营情况来决定、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要围绕人本、诚信、创新三个方面打造企业文化,将个人追求与整个事业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成长挂钩,而不是单纯的绩效挂钩。
5、以导入CI形象标识为突破口,塑造个性鲜明的现代商业银行形象。
企业形象对于银行来说,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谁的形象好,谁就能够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一、是全面导入CI形象标识系统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实施CI战略,把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视觉形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在营业网点设计上要坚持有利展示商业银行文化、有利吸引客户、有利客户舒适、有利客户方便、有利经济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管理、产品和服务上导入ISO9000标准,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逐步迈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增强公众的认同感。
二、是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依据各类客户不同的服务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务。同时,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做到“零障碍、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等。
三、是做好公关和广告宣传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四、是注重长期性、时代性和效益性的统一,量入为出,构筑坚实稳固、信誉卓著的物质文化形象。
6、理顺关系,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二、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分关系。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其文化主体企业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必须统一,不能搞多元化,且企业标识、主要广告用语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各分支机构应在总体目标理念的引导下,结合经营状况、人员构成和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三、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二篇:解读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缺失症”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市场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几乎仍处于洪荒时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经济的核心部门,中国银行业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领跑作用,然而,事实上,却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伍者。
一、中国银行业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中资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从上到下,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基层行长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在行动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
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⒊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金融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⒋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
友好协作关系,保持集体的团结统一和融洽。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建立和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用金融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⒊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出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必然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要通过建设金融企业文化来调整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与上下级协调一致,以保证政令畅通;与部门间及时联络,以利信息的沟通;与员工交流感情,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避免冲突,清除各种障碍,为共同目标奋斗。
⒋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建企业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大力创建企业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实践证明,金融企业文化是推动金融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金融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为金融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提高金融职工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三、把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⒈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层,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
⒉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柔软性。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二是具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象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四是具有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银行,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三个代表”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第三,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统一法人的意志任务很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
第四,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大众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融通。
第五,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
⒋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商业银行所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而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环境则构成企业的个性。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因此,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并逐步积累成企业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等情况会发生新变化,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三是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着为人民群众管好用好国家资金的权力。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先进性与群众性之间求得统一。
四、敢问建设“有中资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路在何方?
、加强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要切实摆上位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
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年终考核、等级行管理以及干部的晋级、提升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超前谋划,全面推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
四是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各地可根据本行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
五是要成立专门机构。就当前商业银行的现状看,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中心,设立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等等。
六是启动“亮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有一个调研、分析、摸索、提高的过程。应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服务明星和业务能手奉为员工楷模,以此培植员工价值观,先进人物不但应拥有崇高的荣誉,受到全体员工的尊敬,还应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晋升发展机会。要建立荣誉室,集中展示历年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图片。
第三篇: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企业文化”这出镜率颇高的四个字,就象一个人的思想精髓。在它外化的时候,这个人的价值观、行为观甚至是精神与风貌都显露无遗。
是思想,就可能牵涉到落后与境界的问题,在此问题的更前端呢?则可能是患上了僵化症。可见,企业文化是需要动态发展的。事实上,也只有与时、与市、与势俱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突破局限、攀上新台阶的精神催化器。
这应了“流水不腐”的道理。现在,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你的企业有否患上企业文化僵化症。
企业文化僵化症的六种征兆
每个企业主都极力的为(或正在为,想为)自己的企业设计了颇为理想的企业文化,并都爱将之通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口号等等进行具化,把它们书写进员工手册或涂抹在办公室的墙上。
可当企业文化患上僵化症的时候,那些东西又有何用呢?充其量就是一件件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的摆设!从那些摆设上移开目光吧,来下面的选择题中打打“√”或是划划“×”.一、自己时常处在“更年期”
你的生活中没有烦心事,你的生意上也没有足够令你苦恼的事,可你就象一个时常处在更年期的中年妇女,一跨进办公室,就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烦恼和焦虑。
起因很复杂。不过,很大的一个可能就是:企业里的工作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比如,员工们刚刚还在为工作谈论得风生水起,可一听见你的脚步声,就回归沉寂,闷得你甚至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可在那些员工的脸上,兴奋明明还没有完全平息。他们有事瞒着你吗?经过你放轻脚步走进办公室的证实:没有。是怕你吗?正常的讨论工作,为何还要怕你?是某个人特别敬畏你吗?可大家为何都这样子?是的,你该到了检讨自己的时候了。
二、同一问题多次出现
你前天刚刚就某个问题在会上进行点名批评,告戒大家不要再犯了,可今天又出现了。当你静下心来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的时候,你却发现,这个问题原来自己早已强调了多次。
是执行机制与执行力出问题了吗?可它们为什么会出问题?难道这和企业文化萎靡不振没有关系吗?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一张虚虚实实的网,它张罗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会有没有能够撑开或破败的部分,影响着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运做。
三、企业缺乏创造力
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睡过安稳觉了,因为你的对手在产品研制与市场上的出牌总是出人意料、难以应付,压得你就快有点喘不过气来。自己以前不也打过这样的漂亮仗吗?可现在为什么老是被动挨打?员工的创造力都到哪里去了呢?是自己的员工素质太差?不,他们当初可是若干应聘者中的佼佼者啊!
可对手在进步,为什么自己没有进步呢?这些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不过,倡导创新、务实的企业文化不是喊口号,它是需要一套利于(而不是磨灭甚至限制)员工发挥创造力的激励甚至是监管制度作为支撑的。比如: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创造性工作的激励;对创造性工作及其成果的推广等等。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制度吗?它们的执行情况又是如何呢?
四、企业文化构建行为逐失吸引力和其效力
你曾在企业中推广过聚餐、给员工过生日、有意安排某人与某人合作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等等许多举措。
可是,当你某天从觉中醒来的时候,你却发现:聚餐的时候,和自己讲话的人总是那么几个,许多员工是否想说什么可又什么都没说;给员工过生日开始还能坚持到场或者是委托人送上生日礼物代为祝贺,可是后来你再也没有吃到过员工的生日蛋糕,再后来,负责此事的部门甚至慢慢将这个活动给取消了;团队协作的工作作风与氛围,曾使你感到欣慰,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后来,你又慢慢发现,某部门内部到是够讲团队精神了,但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何总叫人头疼。
可你又是否想过:企业文化是既要你热心,也要企业中的干部员工一起热心的文化,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培育起某种习惯价值的文化。热心到底是如何冷却的呢?
五、企业诚信问题暗流汹涌
企业的诚信问题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这两个互相有所联系的部分。
也许,你现在正准备清理那些说假话、办假事的员工。可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是否想过,员工对企业发生诚信问题的一些因素呢?
比如,你将奖金与提成写进了公司制度中,可现实是,你常常对你的员工讲“不好意思,今晚加加班辛苦一下,公司不会亏待你们的”,可就是迟迟不见你按制度来发放当发奖励,甚至还没有一个对员工的明确交代。再比如,你安排你的销售部员工对经销商讲多少广告促销支持马上就要启动;退换货没问题等等,可当许多经销商正常运做你的产品就快绝望的时候,也没见你有什么实际的举措。
就这样你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老板,你的公司也是一个没有诚信的公司,你的员工呢,也成了无所谓诚信的员工。企业文化遇到了来自推行者、参与者、接受者的方方面面的阻力,还有什么不僵化的呢?
六、企业文化在异地遭遇贯彻阻力
因为区域市场文化意识的不同,异地机构员工接触企业文化的时间和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你会发现你的外地机构,竟然会爆发出一些和当地文化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如在管理上,在工作作风上,等等。
其中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实例就是曾经的郑州亚细亚的广州仟村,在推行强硬的军事化管理上所遇到的执行阻力和来自外部非难的遭遇。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的7味药方
假如,你在上述的任何一个问题上打了“√”,就说明你的公司存在企业文化僵化症。
你也肯定想改,也肯定想使自己由一只病猫变成一只下山的猛虎或者是一只翱翔在天的神鹰。如何改?想想你面对一潭污水、死水的处理办法,或许就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检查症状、治理病源
在你面对一潭污水、死水的时候,你首先需要查明的就是:是水的源处本来就是污水、死水;还是源处无源、通处不通;抑或是有人往里面倒脏东西或垃圾,影响了水质甚或是截断了源头堵住了疏导之处。在天一贸易公司就有这样的不稳定因素。
天一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君是个颇能侃,并在公司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老员工。由于工作成效问题,自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该君最近老被公司王总在会上、会下骂。为此,有些想不通的张君在公司到处散布消息,类似于什么“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之类的东西,并表露出随时都可以辞职不干的意思。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张君的所作所为,影响了许多员工的正常工作情绪,并进一步的造成了一部分骨干员工的流动,使他成为了王总眼里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王总不得不下定决心辞退张君。
通过此例或许可以看出,在企业中似乎总有一些人在和你要倡导和塑造的企业文化玩角力、拔河的游戏。可这些人就仅仅是你的员工吗?
二、别忘了检讨自己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出于出了事情总爱将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人的劣根、企业主身份的特殊性等等原因,不论你的企业在用人上是否由雇佣文化转变向了盟约文化,你都难免不会只检讨别人而不检讨自己。
现实中是没有“不会犯错的国王”的。在中国的企业中,在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的情况下,你对自己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就更是深远。在上述天一公司例子王总的工作方式可能对企业文化产生不利影响之外,你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承诺多兑现少的的工作作风,也极可能影响到企业文化中的向心力、创新、务实、诚信等等要素。
我们常说“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这是没错的。可受“以身作则”般的历史文化影响,可这在极需榜样的华人企业中,是缺乏执行的基础的。对在机制和制度上往往都存在许多更大问题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就更是缺少土壤。
现在不妨想想,你所要塑造的企业文化在你的身上能够找到相应的特征吗?倘若有,你该怎样坚持呢?如果找不到,你又该怎么做呢?
三、引进来
有容乃大,这有点为活化企业文化进行开源的意思。实际上,通过研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可以发现,它们招聘具有不同地域与从业背景的员工进企业,并非仅仅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还为了使企业文化在某个市场着陆本土化,还为了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活力与朝气。
在一些跨国企业中,利用外部力量改善自己企业文化的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三星,他们在发展数字媒体业务过程中,负责人陈大济感觉到三星的一些文化有些缺陷,于是大量聘请美籍韩裔或者有美国工作经验的人到三星。不同的工作作风为三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企业文化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化与完善。
由此亦可看出,企业文化是有其社会属性的,在塑造自己预期的企业文化时,必须考虑如何与当地社会中的健康、优秀的文化进行融合。也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四、走出去
企业文化如水,要避免它成为一潭死水,或引导它流向自己预期的方向甚至是海纳百川,就不得不用大禹治水的开渠疏导之法。
在解决企业文化的僵化症乃至构建过程中,除了象天一公司的王总在处理企业文化之毒瘤时,将不良的人事驱逐出境之外,有时候,你还得走出去加强自己与其它企业横向之间的企业文化交流。
这些企业可以是你的供应商,也可以是你的下游渠道商,还可以是与你没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其它企业。如奥普浴霸就在和百安居等超级连锁的交往中,不停的与它们加强企业文化的交流,以从中吸取可以活化自己企业文化氛围及其运行机制的优秀的东西。
五、制度与执行的保障
企业文化是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的。比如,你要使你的企业文化充满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等优良元素,你就应该允许“百家争鸣”,就应该对创造性工作的员工进行奖励,乃至进一步的推广创造性工作的经验与方式;你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跨岗位、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就应该为这种合作的进行,制定监管、考核和处理的相关办法,并长年累月的坚持执行。
说到执行,这一直是国内多数企业的一个软肋。或者还可以这样说,许多企业缺乏的并不是可行与完善的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计划,最终定出优劣、分出胜负的而是集中的体现在执行力上。对此我有两个建议:其一,为企业文化保障制度的执行,专门设定与职位、薪酬相联系的监管与考核机制,并使其互相联系与牵制。
其二,在企业中专门设定负责执行和督导执行的机构,并加强对该机构工作成效的检查。
六、建立一套有利企业文化活化的机制
这实际上说的是,不管你的企业文化之水有否在按自己的要求流动,你都不妨往里面投投石子,以打破平静激点水花出来。
比如,可以考虑设计建议奖、员工风貌奖、内部竞争奖等等各种奖项;比如,在承诺的兑现中,多增加一些超过预期的意外的成分;再比如作为工作狂的你将工作暂抛一边,和员工多谈谈生活与理想;还比如,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建设,纳入企业文化系统中进行探讨、交流,在企业平台无法满足员工发展的情况下,甚至不妨帮助员工走出去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不要拘泥形式,要尽量发乎自然
企业就象一个具有自组功能的生物体,企业文化亦然。既然如此,企业文化的一切构建行为、维护行为、活化行为,都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取法自然的规律。比如,要与社会文化、人们的基本价值观乃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尽量交融,而不是刻意为之下的突兀乃至格格不入。
比如,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用人不疑”与“对事不对人” 一样具有粉饰管理者内心真实的难为人道之处。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对事又怎能不对人?事在人为,用人做事又焉能不疑人?可你就能因此将它们拔高到“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和“对事要对人”的高度吗?不能,因为你将会打破大家心照不宣的管理文化、用人文化秩序,你将可能因此遭遇来自员工的不信任、大规模人事变动及其来自外部的不利舆论。
倡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的美特斯邦威,就因为其总裁周成建所坚持的“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及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以人治取代法治和不加修饰的执行等等原因,而成为造成:在去年9月份左右的两个月时间内,继1997年管理层批量叛离之后再一次遭遇大规模人事变故的重要原因。
企业文化一向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复杂话题,你在构建它、解决它出现僵化症后的难题之时,做好心理和相关方法上的准备了吗?但愿你能跨过这道难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业的生命工程
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业的生命工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中能够引导与协调人们行为,使每一个人的能动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在一定的共同目标指导下所形成的企业内聚力与旺盛的活力。它的魅力在于能作为一种文化心态与氛围附着于特定的人群之中。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反过来推动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动力。在发达国家被视为“企业之灵魂,行为之基因”,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世界上大凡成功的大企业、大机构在创建初期或在改革之后都把确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这是由于确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等于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比如,花旗银行在长达19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它独特而又卓越的企业文化,一直支撑着花旗的成长。花旗人热爱花旗、效力花旗的企业文化是花旗银行成功的一大法宝,可以说没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就没有花旗银行的奇迹。花旗银行总结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而获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并且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 “人”(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竞争,已发生延伸与演变,不仅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且更体现于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管理研究的权威美国哈佛大学认为,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
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两国的制度差异不谈,仅从理论与实践上分析,差距不仅在“硬件”上,而且更在“软件”上,尤其是在企业文化上差距悬殊。中国的企业文化相当肤浅,中国金融业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几近空白,不仅落后于国际金融业,而且还滞后于中国的企业,仍旧是“传统文化”占主导,在理论上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或者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娱体育活动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WTO的加入,金融业将呈现出明显的业务国际化、竞争白热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全能化、管理系统化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中外金融企业必将在企业文化上展开较量,形成冲击反差,因为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金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企业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崭新的竞争手段。我国金融业惟一的出路就只有加速层次升级,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加快“软件”优化,构筑优秀而又先进的企业文化,用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金融企业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圈与增强市场竞争力极具战略性,并且我国金融企业文化的重新创造不能再“慢跑前进” 与“小幅修正”,应从根本上进行突破。这是由于中国的金融业今后即使技术、人力及硬件要素等能跟上,若没有企业文化去支撑,“软件”落后,企业依旧缺乏内驱力,难以维系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国金融企业文化的再创造一定要形成有金融企业自身的特色创造和规定性。同时,金融企业的文化重塑还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即“既中国式、又国际化;既企业性、又金融型”,融合而成既别于传统,又别于外国,颇具国际性、民族性与金融特点的中国金融企业。
企业文化的创造不仅是对精神财富的整合,也要对物质资源进行整合,这是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银行业对资源不断地进行整合就是不断提高金融企业资源效率的过程、获求企业
扩张的途径,也是反哺企业文化再发展的动力所在。花旗银行在对资源整合上可以说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历史上通过购并美国农业贷款信托公司、聚餐俱乐部信用卡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而迅速扩张,到1998年又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新的“花旗集团”,整合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事实上,金融的效能与效率就来自于对金融资源进行吻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整合,同步于经济发展。金融业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机构、资本、服务、形象、品牌等经营要素,最佳的运作应当是经营要素的完美组合。
第五篇:中国企业文化的氛围到底缺失了什么
中国企业文化的氛围到底缺失了什么
要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果不能够创新,就很难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曾经有美国媒体做过一次讨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也就是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很多创新型企业。我当时看了材料,归纳有那么几条原因:
1、中国企业文化普遍盈利水平很低,拿不出钱搞创新。
这需要在今后改革当中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创新的问题我们喊了多年,为什么不能落到实处,就是因为我们企业的盈利能力差,拿不出大批钱投入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这样的领域,第一个结论对我们来讲是适应的。
2、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只鼓励模仿。
这种教育观念使受教育的人、特别是精英人才难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发展因此也受到很大限制。
3、中国的创新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
虽然政府在鼓励,媒体在不断鼓吹创新,但是企业没有一个真正内在的动力来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创新变成口号。
4、中国缺少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
这一点我们在讨论金融问题的时候也多次提及,就是怎么样打造中国金融体系的时候,能够使中国金融体系更支持创新,特别是个人的创新问题。
此外,我还注意到华为任正非的观点,他表示中国缺乏创新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
曹园媛——实用健康专家。
曾先后担任:
民政部康复医学会“健康中国社区公益健康活动”核心讲师!
协和阳光健康管理机构糖尿病特训营创建者。
北京大学•北大未名集团健康服务体系担任主力讲师。
当然,中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在一个开放的范围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里面进行创新。现在我们讲自主创新的时候涉及到三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我觉得,对大多数领域的中国企业文化来讲,主要还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问题。当然,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们确实还需要用更多经历来解决一些现实的创新问题,如果能够真正进行自主创新,也就是原始创新,那就更好,但这种原始创新毕竟成功概很低、成本高。
对于这一点,任正非说,在创新过程当中,华为只强调做有优势的部分,没有优势的部分,就应该更多地加强开放合作,让别人去搞。我举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所以创新也必须在一种开放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中国企业文化当中还相当缺乏务实的文化。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很务实的民族,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务实的过程,但是,最近一些年来,很多企业常常受一些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出现了很多不务实的态度。
比如,中国企业文化走出去,一旦受到一些困难,马上就说这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企业文化,是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歧视。我觉得没必要这样过分政治化解读。
实际上,像日本当初走到美国去的时候一样,他们也碰到过很多障碍,没有必要把我们受到的任何一次挫折都归于政治因素,而应该从自己市场化的程度和竞争力来考虑问题。所以,怎么样克服那种似是而非、表面看着很正确的政治式惯性思维方式,对整个企业和企业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务实的文化现在对我们来讲是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世界里面,谁不务实谁就要吃亏,谁夸夸其谈谁就要吃亏,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很简单的。日本、德国一些专家讨论,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会长期领先于全球制造业。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德国人就说我们就是几个词:认真、严谨、讲卫生;日本专家讲的更直白,他说一个不讲卫生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高端制造业国家。如果我们不解决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只空谈所谓“中国创造”和“高端化”,我觉得是做不到的。
国外企业确实非常务实,而中国企业花架子太多。比如,全球著名的汇丰银行曾邀请我到伦敦参加全球高管会议,希望我做一个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我当时想,这么高端的会议肯定在豪华的五星级饭店进行,但是,最后却是在泰晤士旁边一个酒窖里进行的,里面非常灰暗,连靠背椅子都没有,所有高管都是坐在长条板凳上听我讲了三个小时。
我讲话的时候,除了一个小方台子以外,什么都没有。汇丰银行全球总经理介绍我的时候只花了五分钟,然后开始直接进入话题。这完全不像我们中国企业开会,中国企业可能要花半个小时让各种各样的领导致辞,然后再进入正题。
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花大量的时间,务实的文化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竞争能力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我发现,国外企业家他们心态非常好,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承受失败的能力、承受成功的能力,都比中国企业家强得多,可以说是归如平淡也归入成熟的水平,而没有炫耀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