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04: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第一篇: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

_编辑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2706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激励全校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扶持学生特长发展,进一步完善优秀学生加速发展的助推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素质奖学金(分三等)、单项奖学金(分十个方面)、农类专业奖学金(分三等)、新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学生是指具有东北农业大学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四条

各类奖学金评选时间范围是上一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奖学金均于当年10月份评定一次。评选结果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五条

各类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黑龙江省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赞助。

第六条

同一学年内,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素质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不可兼得,但单项奖学金、农类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可兼得。

第二章

奖励项目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七条

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5,000元;综合素质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三等800元;单项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500元;农类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一等520元、二等340元、三等200元;新生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2,000元;校长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的奖励标准、时限视情况而定。

第八条

申请各类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年内未受过纪律处分;以前有纪律处分的,须是在评选时间范围以前已解除者;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上进。

第三章

申请与评审

第九条

各类奖学金的评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

第十条

各类奖学金的申请与评审工作由学生工作处牵头组织,各学院具体负责,学校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评审程序

(一)每年10月份,学生工作处根据各类奖学金的奖励名额,参考各学院学生数、学生类别、困难学生人数及比例等情况,将名额分配到各学院。

(二)各学院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广泛宣传,确保全体学生知情。

(三)符合基本条件和所申请奖学金种类具体条件的学生,除农类专业奖学金之外,均需向学院提出申请,并递交《

奖学金申请表》。

(四)学院成立评审工作小组,审核申请人资格,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需在本年级本专业或本班级接受同学评议,学院评审工作小组根据班级评议情况,严格按照评选条件进行评选,初步确定拟获奖学生名单,在本学院内公示,无异议后,学院在《

奖学金申请表》上盖章、汇总,并将汇总名单和申请材料报送学生工作处审核。

(五)学生工作处组织联评,并在全校公示,学校公示期间,发现不符合条件者,学校将取消该生资格,收回该名额。

(六)学校审批,确定最终获奖人员。

第四章

国家奖学金

第十二条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 2 全面发展,特设立国家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全日制本科2年级以上(含2年级)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奖人数以黑龙江省教育厅当年度下达到我校的名额为准。

第十三条

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分年级按专业进行。获得国家奖学金者,同时荣获学校“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第十四条

国家奖学金的具体申请条件

(一)学习成绩优异,本年级本专业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前5%,无补考科目。

(二)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第十五条

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

第五章

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十六条

为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对象为全日制本科2年级以上(含2年级)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资助人数以黑龙江省教育厅当年度下达到我校的名额为准。

第十七条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分年级按专业进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者,同时荣获学校“三好学生”称号。

第十八条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具体申请条件

(一)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本年级本专业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前30%,本学年内补考科目不超过1科,无挂科科目。

(二)本学年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中备案,具有特困生编号。

(三)生活俭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或志愿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受奖励资助学生,并颁发学校统一印制的奖励资助证书。

第六章

综合素质奖学金

第二十条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设立综合素质奖学金。综合素质奖学金分为三等:获得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者,同时荣获学校“优秀三好学生”称号,奖励2,000元;获得综合素质二等奖学金者,同时荣获学校“三好学生”称号,奖励1,000元;获得综合素质三等奖学金,奖励800元。

第二十一条

综合素质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全日制本科2年级以上(含2年级)学生中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综合素质奖学金评选按班级进行,其名额为:

(一)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评选比例不超过所在班级学生数的5%;

(二)综合素质二等奖学金,评选比例不超过所在班级学生数的10%;

(三)综合素质三等奖学金,评选比例不超过所在班级学生数的20%。

第二十二条

综合素质奖学金的具体申请条件

综合素质奖学金的评选,以学年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主要依据。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班级前15%,学年内补考科目不超过1科,无挂科科目,可申请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班级前30%,学年内补考科目不超过2科,无挂科科目,可申请综合素质二等奖学金;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班级前60%,学年内补考科目不超过2科,无挂科科目,可申请综合素质三等奖学金。

第七章

单项奖学金

第二十三条

为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突出特长,扶持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学校决定设立单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道德模范奖学金、宣传积极分子奖学金、文艺骨干奖学金、运动标兵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外语优秀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

第二十四条

单项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全日制本科2年级以上(含2年级)学生中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特殊贡献的学生。学年内单项奖学金不可兼得。作为申报单项奖学金依据的奖杯、奖牌、获奖证书的落款日期须在申报专项奖学金的学年以内;获奖证书须加盖有国家部委、省、市厅局等相关机构、社会团体或专业权威机构的公章;一般情况下,由企业、公司等独立举办的各类比赛获奖者,不列入单项奖学金的奖励范围,但赛事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可提请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审议决定。

第二十五条

为鼓励学生干部踏实工作,服务他人,树立典型,特设立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奖学生同时授予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学生干部数的10%(不超过学生数的5%)。

(一)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1.在校、院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党、团支部、班委会、寝室长工作满一年的优秀学生干部。

2.工作能力强,是所在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发挥作用突出,工作成绩显著,业绩突出。

3.服务意识强,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热心为同学服务,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所在组织举行的民意测评中同意票超过三分之二。

4.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列班级前50%,无挂科科目。

(二)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名额分配

1.原则上,30人左右的自然班,每班1人。

2.在院级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任职的学生干部,在其所在的学生组织内参评,征求对应的校级组织意见,院级学生组织可以推选的优秀学生干部数根据该院学生数分为四个等级:500人以下的学院可推选4人;501~1000人的学院可以推选6人;1001~2000人的学院可以推选8人;2000人以上的学院可以推选10人。

3.在校级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任职的学生干部,在其所在的学生组织内参评,校级学生组织可以推选20人。

第二十六条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做贡献,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特设立社会实践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200人。社会实践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以上(含2次)参加校、院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学生。

(二)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水平较高,被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采用,受到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书面表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或在学校组织的挂职锻炼工作中受到所在单位的表彰。

(三)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的骨干成员或个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事迹突出,被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第二十七条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特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50人。科技创新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经学校认定的各类科技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上获国家三等奖以上者(含三等奖),或者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者(含二等奖)。

(二)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研究成果论文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含北大核心、CSSCI源期刊)上发表者,或在省级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者。

(三)在我校大学生科研立项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并得到相关领域专家认可者(需2名以上教授联名推荐)。

第二十八条

为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特设立道德模范奖学金。

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道德模范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爱心捐助、舍己救人、拾金不昧等方面表现突出,社会形象好、6 群众认可度高。

(二)事迹特别突出,社会反响好,赢得群众高度赞誉,能够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中产生重大 影响。

第二十九条 为大力宣传我校学生和学生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迹,弘扬主旋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新闻报道,特设立宣传积极分子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宣传积极分子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主动参加宣传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为校、院宣传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者。

(二)积极向学校报刊及新闻网络投送宣传稿件,年度在校级报刊(如《东北农业大学报》、《东农学子》等)上发表文章或新闻报道累计达5篇以上(含5篇);或年度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报》优秀学生记者;或年度在地市级刊物、杂志、报纸等上发表新闻报道2篇以上;或年度在省部级及以上刊物、杂志、报纸等媒体上发表文章或新闻报道1篇以上。

(三)积极参加校广播站工作,播音或广播站管理事迹突出,或在省、市电视台、广播台积极实践,开展对学校宣传报道工作的骨干。

第三十条

为了促进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培养广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在文艺方面(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小品、美术、书法、演讲等)做出突出成绩,特设立文艺骨干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文艺骨干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文艺特长生或艺术类学生

1.在国家级(教育部、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个人或集体奖项中的骨干成员(指导教师推荐的领唱、领颂、领舞、编导等,下同)。

2.在省级(教育厅、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团省委组织的)正式文化艺术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个人或集体奖项中的骨干成员。

3.在校级(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得3次以 7 上(含3次)一等奖的个人或集体奖项中的骨干成员。

(二)非文艺特长生或非艺术类学生

1.在校级各种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得2次以上(含2次)一等奖的个人或集体骨干成员。

2.校、院文艺团体(校大学生合唱团、校舞蹈团等)中的骨干成员。

3.符合文艺特长生或艺术类学生评选条件者。

第三十一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为校争光,在学生中倡导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风尚,特设立运动标兵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运动标兵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体育特长生

1.在国家级(教育部、体育总局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中列前8名者(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下同)。

2.在省级(教育厅、省体委组织)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中获前6名者。

3.在市级、校级各种体育比赛中破最高记录者。

(二)非体育特长生

1.在校运动会2个以上项目中(含2个)获得前三名者。

2.积极组织学校的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为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做出突出贡献者。

3.满足体育特长生评选条件者。

第三十二条

为鼓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特设立学习进步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学习进步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学习成绩进步明显,智育成绩连续两学期在本班提升3名以上;

(二)年度内无挂科科目。

第三十三条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外语,适应人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8 提高学生外语成绩,特设立外语优秀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外语优秀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国家外语统考中四级达610分(或85分)以上或六级达540分以上者(非英语专业);

(二)英语专业通过专业八级者;

(三)获得翻译证书等外语证书者;

(四)在组织广大学生外语学习中有突出贡献者。

第三十四条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谐校园建设与社会公益活动,特设立志愿服务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每年评选不超过30人。志愿服务奖学金具体申请条件:

(一)在校、院两级志愿者组织注册成为会员,并工作满1年,积极参加活动,表现突出,每学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80小时(服务时间需经过校团委或校青年志愿服务总队确认),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环保服务、健康救助、抢险救灾、赛会服务、公益服务、支教服务等。

(二)本学年积极参加过国家、省、市重大志愿者活动,并获得服务单位的表彰;或组织参与学校重大志愿者活动,表现突出,经相关部门认定;或长期在校外从事志愿者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体现志愿者精神和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第八章

农类专业奖学金

第三十五条

农类专业奖学金评定范围和原则

(一)凡被我校录取在籍的农类专业(包括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园林、风景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均可参加农类专业奖学金的评定。

(二)农类专业奖学金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评定,按班级每学期评定1次,由学院测算、评定,报学生工作处汇总、审批,由校计财处发放。

第三十六条

农类专业奖学金评定比例及金额

(一)农类专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一等、三等评定比例各为本专业本年级 9 学生数的30%;二等评定比例为本专业本年级学生数的40%。

(二)农类专业奖学金每年按10个月计算,每学期发5个月,按学期发放。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每人发放150元。其他学期农类专业奖学金每学期评定1次,按等级发放,一等奖学金每人每

学期260元、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170元、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100元。

第三十七条

农类专业奖学金的发放

(一)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专业奖学金,复学后第一学年按休学前所评定的等级发放。

(二)为鼓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拼搏精神,各学院可在农类奖学金总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班级实行不同的评定比例,对于先进班级可适当扩大一等奖学金比例。

(三)农类专业奖学金于每年的11月份和5月份发放。第九章

新生奖学金

第三十八条

为提高新生生源质量,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我校,特设立新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我校在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统招计划内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东北农业大学,且按规定日期入学报到的新生(不含民族预科、高水平运动员、中外合作办学)。

第三十九条

获得新生奖学金的具体条件

(一)我校外省(黑龙江省以外且不含艺术类新生)新生,每省奖励1人,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列于我校在该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同科类录取新生中排名第一,且高考成绩高出新生所在省份一批次校最低录取线20分以上者(生物科学专业录取新生除外;若文理科新生都满足以上条件,则以高考成绩与该批次该科类省控制线分数差值排序)。

(二)我校黑龙江省新生,每专业奖励1人,被我校一批次专业录取的新生,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在本专业排名第一,且高考成绩高出一批次校最低录取线20分以上者(生物科学专业录取新生除外);被我校二批次专业录取的新生,10 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在本专业排名第一,且高考成绩高出二批次校最低录取线40分以上者(文理兼招专业新生若都满足以上条件,则以高考成绩与该批次该科类省控制线分数差值排序)。

(三)我校生物科学(理科实验班)专业新生,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高出新生所在省份重点控制线50分以上,且成绩在该专业排名第一者。

(四)艺术设计和音乐表演专业新生,文化课成绩高出招生省份艺术类控制线150分,术科成绩在上述两个专业排名第一者。

第四十条

新生奖学金由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提出名单,学生工作处审核,学校批准,在开学典礼时发放。如获奖者第一学年中途退学,则所获奖金须全额退回学校。

第十章

校长奖学金

第四十一条

校长奖学金实行不定期评选,奖励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奖励金额由学校决定。

第十一章

其他奖学金

第四十二条

其他奖学金是指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的各项奖学金,评选条件、奖励额度按照出资单位的要求,参照相应的文件和评选办法执行。

第十二章

第四十三条

奖学金评选时间范围内(指上一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纪律处分者,不得申请各类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

第四十四条

凡是在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拉取选票者以及获奖励后一学期内违反校纪校规受处分者,所得奖学金一律扣发或收回。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从2009级学生开始施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东农学字[2010]5号

第二篇: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试行)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各自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为了规范毕业生就业行为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及履行就业协议的管理,维护协议书的严肃性,切实保证相关各方的利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第一条 协议书由就业指导中心按编号分配给毕业生,统一登记,统一发放。每位毕业生只能领到唯一编号的一式四份协议书。

第二条 协议书只发放给非定向、自筹经费的学生,定向生、委培生、保送研究生等不予发放。放弃保送研究生资格的毕业生,须持相关证明向就业指导中心申请领取协议书。

第三条 在签订协议书前,签约各方要认真阅读填表说明和条款内容。

第四条 协议书中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字迹工整。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约定的,约定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规定,并在协议书“备注”栏内填写,由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毕业生签字。

第六条 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的毕业生在签订协议书时,应将报考事宜如实告知用人单位,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在协议书备注栏内注明

“×××同学已报考公务员(研究生),若被录取,本协议书失效”字样,并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毕业生被录取后,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并向就业指导中心出具录取通知书。

第七条 就业协议在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生效,毕业生应及时将协议书送交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登记盖章,协议书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各执一份。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协议书制定就业方案。

第八条 已签约的毕业生应及时将协议书送达用人单位、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

第九条 考取研究生的学生须将协议书送交回学院,学院统一送交就业指导中心,以便及时将毕业生档案和户籍关系转发到录取单位。

第十条 协议书不得复制,不得转让,不使用的应退回就业指导中心。凡复制或转让协议书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由此而造成的违约责任由签约者和转让者共同承担。

第十一条 由于在协议书签订中弄虚作假产生的违约责任,由弄虚作假者承担。

第十二条 协议书的补发、换发。

协议书下发后,毕业生应妥善保管,尽量避免损坏或遗失。签约时应考虑周到,避免解约。毕业生在使用协议书的过程中,若发生解约、遗失、损坏等情形,需要补发、换发协议书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办理解约流程

用人单位与学生达成协议后,需要办理解约的,应按如下流程办理:

1.原签协议单位出具书面同意的解约函(盖单位公章,与协议书一致),并退回推荐表、一式四份协议书;

2.学生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并附上单位解约函,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核实情况无误,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后交还学生本人;

3.学生携带解约函、学院已签署意见的书面申请、原协议书一式四份到就业指导中心办理解约手续;

4.就业指导中心发放新的一式四份协议书,新发放的协议书中标注“此件为解约补办件”。

(二)遗失补办流程

协议书遗失后,应按如下流程办理补办手续:

1.学生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核实情况无误,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后上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2.对于空白协议书的遗失。学生需在协议书丢失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公告挂失,学生持协议书丢失的书面情况说明和报纸(以上材料均需为原件,复印及传真件无效),在半个月后到就业指导中心领取新的协议书,新发放的协议书中标注“此件为丢失补办件”。

3.对于已签协议书的遗失。签约单位提供已签约的证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学生持协议书丢失的书面情况说明和单位证明(以上材料均需为原件,复印及传真件无效)到就业指导中心申请领取新的就业协议书。待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核实无误后将新协议书上发放给学生。

(三)协议书更换流程

若因协议书污损、填错等情况,需要换发协议书的,应先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由学院签署证明意见后将申请书和原协议书(一式四份)交至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办理。

(四)因协议书丢失造成违约或被用人单位追究违约责任等其他相关后果的,丢失者承担全部责任。

(五)因骗取、伪造协议书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毕业生自己承担,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如有以下行为,就业指导中心将不再为其发放协议书,并不再负责推荐其就业。

(一)求职过程中恶意竞争,对学校声誉和其他同学求职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

(二)与用人单位签约过程中,故意错误填写个人信息或不签字,并以此为理由要求违约的;

(三)假称协议书丢失、损毁或以其他理由试图骗领新协议书的。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东北农业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学生。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负责解释。

附件: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补发、换发申请表

本规定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规定为准。

第三篇: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讨论稿1)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

办法(讨论稿)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过程,而且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一)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因此,学院各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及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效果。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重视过程管理,使学生在调查研究与查阅文献资料、方案论证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应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通过对重点问题的独立钻研,使学生受到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开端,在充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与工程素养提高的同时,更要强调学术道德的形成,严格禁止过渡的引用和参考,坚决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出发,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此环节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选题应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任务。题目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不同条件而定。

(三)选题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应将选题、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阅和外文翻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训练内容综合考虑,工程技术类题目计算、绘图、撰写设计说明书等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各类论文(设计)题目一般应有阅读外文资料、撰写中外文献综述的要求。

(四)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题目的份量、难度应保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后能够顺利完成。

(五)一个学生一个题目,保证独立进行工作,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

(六)鼓励学生与用人单位联系,直接承担符合上述要求的研究性题目和实际工程。

(七)选题应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题目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允许学生自选题目,可根据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在与指导教师商定后,将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等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对学生自选的题目,学院应组织专人对题目进行审核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

三、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确定程序

(一)各专业负责人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并组织学生选题。学生自选的题目,其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共同商定。

(二)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对题目筛选审核,对存在争议和学生自选的题目进行论证。

(三)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及任务书。

(四)主管教学的院长签发正式的任务书。

(五)学院将题目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案。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

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分级管理,分工协作。

(一)教务处工作职责

1.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

2.组织协调各学院,布置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3.负责具体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问题。

4.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学院工作职责 1.布置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2.组织有关各系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审定题目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审定指导教师名单。

3.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4.组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对专业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论文,应组织院(系)级答辩,最终确定成绩。

5.做好本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存档、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由各专业安排,各专业可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为确保指导力量,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各专业可聘请校外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担任指导教师。

凡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教师,应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选择题目,拟定任务书,编写指导方案,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

2.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定学生需要查阅的参考资料、社会调查、设计规范、设计图集等。3.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4.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指导。

5.做好学生英文翻译的评阅工作。

6.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并写出评语。

7.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

(四)学生工作职责

1.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成果,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无论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学习和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开必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并交至辅导员处备案。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1/3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延期毕业。

5.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并保证质量。

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各专业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

2.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同行专家参加。如确因项目需要,必须聘请校外人员参加时,须报请院长批准。答辩前应按《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见附件1)的内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审查。答辩程序按各专业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细则进行。

3.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2:6,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具体的评分标准由学院根据专业选题的不同类型制定,上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评为优秀的设计不得超过专业学生人数的20%。

六、毕业论文(设计)总结与存档

(一)毕业答辩结束后,各学院要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及毕业答辩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并于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一周内,将书面材料上报教务处。

(二)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由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院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复核工作,检查合格后交教务处存档。

七、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东北农业大学

二○一五年十一月三日

第四篇: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简介

2012-01-09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依托于东北农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2008年开始筹备建设,2011年正式落成,同年注册成立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科技园以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综合资源为主导,以发展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强化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为主要特色,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政、产、学研三方合作,社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发展的建设模式。重点强化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制剂等领域及其配套支撑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1年7月,科技园累计有入园企业40家,涉及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肥料及制剂及服务行业5大类,其中教师创办企业30家,约占75%。学生创办企业2家、校友创办企业4家和4家配套服务性企业。全部企业中36家为科技型企业,约占90%,这些企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且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均与东北农业大学有实质性的联系。

园区现有管理人员9人,本科生以上学历占100%,年龄结构合理,管理人员素质高,学历高,凝聚力强,业务水平高。园区下设企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教育培训部和财务部4个部门,各职能部门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共同承担科技园各项工作。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孵化能力,将逐步形成以科技园为引擎,三个专业园(化工路农业示范专业园、黑龙江省畜牧业科技园区、江北食品科技产业专业园)为骨干,若干个产业基地为联动的三维一体化纵深部署格局。科技园将在校东侧化工路与闽江路交叉口处规划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大厦和约1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利用强大的平台优势,撬动大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立足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使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成为资源集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物产业科技园。

第五篇: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学作业(范文)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

1、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D)﹡

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二、填空

 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一词。﹡

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将来怎么样。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一、选择 1、1、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2、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B)。﹡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尔

3、把人类社会的精神成就称作文化,而把物质成就称为文明的是(B)。﹡

A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B19世纪德国学者 C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D2 0世纪美国学者

4、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5、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C)。﹡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6、(B)是中国较早讲授和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1923年曾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A陈翰笙 B瞿秋白 C许德珩 D孙本文 7、1979年(B)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学等需要赶快补课。﹡

A胡耀邦同志 B邓小平同志 C胡乔木同志 D费孝通先生

8、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C)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二、填空

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圣西门)。﹡

3、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传统型权威)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和《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 社会

一、选择

1、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C)。﹡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人际关系

2、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B)。﹡

A氏族关系 B家庭中关系 C村庄中关系 D朋友关系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A)。﹡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C)。﹡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5、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B)。﹡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6、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B)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7、《新人口论》的作者是(C)。﹡

A马尔萨斯 B阿尔弗雷•李维 C马寅初 D丹尼斯•梅多斯

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A)。﹡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B提供食物、提供空气、生态平衡

C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提供热量 D生物交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D)。﹡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A)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11、社会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ABCD)。﹡﹡

A.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B.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D.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E.社会有丰富的文化

12、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13、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D)。﹡﹡

A社会物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二、填空

1、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发生的关系。(4)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5)初级社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

3、(1)时空上的普遍性(2)变异性(3)相对稳定性(4)强制性(5)阶级性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选择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D)对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2、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3、研究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平衡关系与相互协调的规律的学说,孔德称之为(D)。﹡

A社会物理学 B社会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ACDE)。﹡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5、社会学界对个人社会化研究的角度有(A)(B)(D)()()。﹡﹡

A文化的角度 B个性发展的角度 C历史的角度 D社会结构的角度 E整体的角度

6、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A)(B)(D)(E)()。﹡﹡

A获得人格和自我 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B)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B)。﹡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二、名词解释

1、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改善。

2、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三、简答

1、简述个人社会化的特点。(1)强制性。

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受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2)能动性。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四、论述

1、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外界社会环境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

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一生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1.学校:对于进入学校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社会化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从而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同辈群体:①在同辈群体中,大多数活动并非由某种权威所安排,他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2.②个人在同辈群体中可以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1.工作单位:①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和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很大。

第五章 社会互动

一、选择

1、根据社会约束力的强弱,以下排序中正确的是(C)。﹡

A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B法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

C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D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2、“入乡随俗”是一种(D)行为。﹡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顺从

3、社会行为是一种(D)。﹡

A无意识的行为 B偶然性行为 C反射性行为 D有意识、有意义的行为

4、从众行为是一种(C)。﹡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 D价值中立的

二、填空

1、社会互动”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

2、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是(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四、简答

1、(1)不能胜任角色,即某人不具备一定承担角色的能力,但却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到某一位置上。

(2)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即“大材小用”、“此材彼用”。

(3)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

2、(1)竞争是指以超过对方取胜为动机,互相争胜的行为方式。

(2)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公开的对抗性社会行为。

(3冲突的特征在于双方必须直接接触,冲突各方在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的根本对。

(4)而竞争并不要求直接接触,也没有情绪上的对立,更不必彼此打击。

3、(1)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

(2)它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一些人夺取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失去了得到的机会。(3)竞争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得目标,而不在与反对其他竞争者。

五、论述

1、(1)所谓冲突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冲突的产生是由于个人或团体间的利益、意见和态度方面存在根本对立。(2)冲突的负功能:冲突的破坏性

(3)冲突的正功能:由于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潜在力量,有可能使社会更好地调节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经常地沟通意见,实行对话,避免矛盾的根本对立。(4)对冲突的调适的重要性。

(5)强调发挥冲突的正功能,加强社会调适机制。

第六章 社会群体

一、选择

1、人类的第一种家庭形式是(A)。﹡

A专偶婚制家庭 B偶婚制家庭 C伙婚制家庭 D血婚制家庭

2、群体动力论最早由(D)提出。﹡

A霍曼斯 B克里斯蒂 C米勒 D勒温

3、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4、婚姻总是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包括(ABCDE)。﹡﹡

A血缘关系 B民族 C宗教信仰 D阶级 E身体

5、人类群体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ABCDE)。﹡﹡ A它是生产活动的需要 B它是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C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它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E它是个人物质生活的要求

6、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表现在(ACDE)。﹡﹡

A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

B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C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动因

D研究对象还未达到普遍意义

E心理学方法多于社会学方法

7、(B)曾把群体分为家庭群体、工作群体、社区群体和利益群体。﹡ A达伦多夫 B巴克 C列宁 D马克思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下述判断中,(D)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二、填空

1、家庭的结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把家庭的历是形态历史形态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三、名词解释

1、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2、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3、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四、简答

1、一般来讲,群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初级社会群体的正负功能。

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1)从微观心理学角度看,初级社会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从而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从宏观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五、论述

1、(1)性生活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抚养、赡养功能

(6)稳定社会功能 *请举例分别说明之。

第七章 社会组织

一、选择

1、组织平衡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D)之间的平衡关系。﹡

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 B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 C组织与环境 D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2、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3、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ABC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整合组织 D文化组织 E文化维系组织

4、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AC)。﹡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参谋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E直线制

二、填空

1、在组织理论意义上,(马克思·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简答

1、(1)特定的目标体系。(2)成员的角色化。(3)正式而明确的规定。(4)权威体系和科层化的管理。(5)组织是一种历史现象。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选择 1、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是(B)。﹡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3、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

B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

C从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在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

E从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

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BCDE)。﹡﹡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

5、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ABDE)。﹡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E农民阶级

6、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B)。﹡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尔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它是指一种有等级的社会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三、简答

1、(1)农村改革与城乡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城乡流动。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3)所有制改革与阶层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职业流动。(4)教育结构的变动促进了阶层流动与代际流动。

2、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3、从一定意义上讲,引起社会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社会。这是因为:(1)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2)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3)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

(4)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5)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是社会分层体系分化、组合的原因与社会继替的原则。

第九章 社区

一、选择

1、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在联合国人口司划分的九类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C)。﹡

A西欧 B美国 C前苏联 D发展中国家 3、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

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

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

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5、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ACDE)。﹡

A人口 B权力 C环境 D组织 E技术

6、人文区位学理论的创始人是(ABDE)。﹡﹡

A F·膝尼斯 B R·派克 C O·邓肯 D R·沃伦

7、我国城市系统金字塔的底部是(BC)。﹡ A 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9、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BD)。﹡﹡ A新建城市的兴起 B农业发展水平

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E人口的机械增长

10、梅多斯等人认为,为了实现长期保持生态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全球均衡,就必须(ABE)。﹡﹡

A停止人口的增长 B停止工业投资 C加速工业化 D加速经济增长 E达到“增长为零”的全球均衡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即(A)。﹡﹡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 B提供食物、提供空气、生态平衡 C提供食物、补充能量、提供热量 D生物交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2、新正统区位理论把社区研究从空间的分布转移到(A)。﹡ A人口适应 B生态环境 C立体结构 D社区发展

二、填空

1、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区)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

三、名词解释

1、膝尼斯的“社区”概念指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村。这种社区的特征是:其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四、简答

1、(1)城市社区相对地由大量、密集、异质的人口聚居而成。(2)居民基本上都是从事众多行业、职业的非农业人口。

(3)次级关系占主导地位,人际关系比较肤浅,相互交往注重功利,社会控制主要靠正式的组织和正式的规范。(4)科层组织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居民以其职业为中心来进行纷繁多样的活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现代城市的有关机构和设施,或从事专业进修,或从事文体娱乐以及各种社交活动。(6)人口的异质性促进文化交流,因而居民思想开阔,乐于变革。

五、论述

1、社区概念是相对于社会而提出来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主要表现在:(1)社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联系的社会集合体,其内部关系同质性较高,也就是说,社区强调共同性的一面;社会则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盘根错节。

(2)社区包含着一种区域或空间的存在,既然有空间和区域范围,那么就意味着社区实际上有一种边界,尽管这种边界有时不太明确,相对含糊,但它总是存在的。而社会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泛指各种社会关系。(3)一种类型的社区结构通常是单一的,其内部的各种要素主要有某种共同之处而连接起来;而社会结构非常复杂,社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按各种各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而且通过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合力,维持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均衡。

社区与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社区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区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

(2)社区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之一,理解和认识社区的结构、形式和发展历程,有助于人们认识社会的结构和变迁。

2、(1)经济生活的功能。经济生活的功能亦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功能,这是社 区的首要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通过生产或进口,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 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担负这一功能的经济组织通过社区的纵向格局和横 向格局进行经营活动,前俱在社区内部,也在更大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 用。

(2)社会化的功能。任何一个人的社会化都是在这个或那个社区里进行的。也正是通 过这一渠道接触更大社会的文化。对社区成员起社会化作用的包括家庭、邻里、学校等正规与非正规组织,还包括社区之外的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学校最能体现社区的社会化功能。

(3)社会控制的功能。在各种控制力量中,当地政府拥有更多地是通过各种组织和规章制度来进行外在控制。在各种控制力量中;当地政府拥有最大的强制性权力。

(4)社会参与的功能。社会越是人们就地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活动之所,人们往往通过与社区事务来参与更大的事务,社区参与功能的组织。

(5)社会福利的功能。社区社会福利功能的特点是提供就地直接及时的帮助,农业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执行功能的组织。

第十章 社会制度

一、选择

1、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C)。﹡ A社会关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社会规范

2、下列关于道德的论述,正确的是(ACDE)。﹡

A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 B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弱

C道德比习俗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力强 D道德相对于法律,约束力更广泛

E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形式

3、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社会行为(BC)。﹡﹡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4、制度必须由以下要素组成(ABC)。﹡﹡

A组织体系 B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体系 D意识形态 E强制权力

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B)。﹡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人际关系

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A)。﹡

A氏族关系 B家庭中关系 C村庄中关系 D朋友关系

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C)。﹡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志缘关系

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A)。﹡﹡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是协调人们的相互交往与相互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社会共同生活,并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2、社会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三、简答

1、(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2、(1)时空上的普遍性(2)变异性(3)相对稳定性(4)强制性(5)阶级性

四、论述

1、社会制度的正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社会化功能(4)文化传播功能(5)整合功能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1)制度本身的惰性

(2)制度内部结构可能出现的混乱(3)人为因素 *联系实际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

一、选择

1、“入乡随俗”是一种(D)行为。﹡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顺从

2、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A社会进化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社会发展 E社会倒退

3、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DE)。﹡ A和平遗愿 B静坐抗议 C骚乱 D集会游行 E暴力革命

4、美国社会学家挨·弗里阿基安提出了几个说明革命即将来临的经验指标,它们是(ACE)。﹡

A都市化程度的增长 B社会普遍的不安 C性的混乱的广泛扩展 D知识分子对政府忠心的转移 E非制度化的宗教现象极大地增长

5、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C)。﹡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D曲折的倒退

二、填空

1、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它可以分为(社会进步)、(社会停滞)、(社会倒退)。﹡

2、(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三、简答

1、(1)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日趋加快,这在当今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2)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影响越来越大。(3)现代社会变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4)现代社会变迁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5)现代社会变迁的相关性日趋增强。

2、(1)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包括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面貌三方 面的内容。

(2)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3)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4)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直线的,往往有曲折,呈波浪式的态势。(5)社会变迁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变化。

3、(1)作为社会存在基础的、又不依赖于社会而独立存在、既影响到社会又受到社会 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即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将它视为社会变迁的决定力

量,或是最终的决定力量。(3)与政治组织有关的权威因素。

(4)文化因素,即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一

套观念、社会价值、知识、技术等。

四、论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结构性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新中国的的建立是对中国向何出去的回答,也是对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开始,社会结构发生重组。

(2)因为摧毁旧的社会结构很难,这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结构重组的道路必然是坎坷不平的。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性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4)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次改革对于结构转型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5)整个社会结构由于这一变革而静悄悄的转型,但结构性冲突也变的愈加明显和激烈。

&(答题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十二章 社会现代化

一、选择

1、A·G·弗兰克提出了(D)。﹡

A增长极限论 B后工业论 C依附论 D世界体系论

2、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3、“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弗兰克 B梅多斯 C沃勒斯坦 D贝尔

4、“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有许多崭新的特征(ACD)。﹡﹡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⑤技术成为战略资源

5、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ADE)。﹡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欧化” C杜绝剥削现象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E对外开放,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道路

6、英国的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提出了(D)。﹡

A社会进化论 B社会革命论 C社会改良论 D社会循环论

7、社会运行的评价最主要是(A)。﹡

A协调程度评价与发展程度评价 B运行程度评价与协调程度评价

C社会运行的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 D社会运行的满意度评价

8、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D)。﹡ A人口多 B交通发达 C生活水平高 D集中度高

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

A工业化 B农业发展 C人口众多 D科层化

10、我国对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是(D)。﹡

A积极发展小城市 B控制小城市的数量 C稳妥发展小城市 D合理发展小城市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现代化:它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三、论述

1、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2.3.4.    社会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 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现代化是一向复杂的系统进程; 社会结果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个人角色分化 社会组织分化

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的分化 理性化

理性化;

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持续而迅速发展;

经济不断而迅速的增大 经济结果的改变

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1.2. 

1.    1.2.城市化; 人的现代化。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一、选择

1、《世界观察》研究所的L.R.布朗认为,人口增长的负作用有(ABCDE)。﹡

A通货膨胀加剧 B个人收入下降 C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D野生动物灭绝 E矿物资源枯竭

2、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ABCDE)。﹡

A民族构成 B家庭构成 C宗教信仰构成 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 E职业和行业构成

二、论述

1、在转型社会期间,角色失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它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

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角色不清:它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怎样去做。

1.角色中断:它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

的现象。

1.角色失败:是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现象,是由于

多种原因是角色扮演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 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

到更多的矛盾。

&(答题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

一、选择

1、舆论控制属于(BC)。﹡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E微观控制

2、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包括(BDE)。﹡

A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B对意志的社会控制 C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D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E对判断的社会控制

3、“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提出的。﹡﹡

A库利 B罗斯 C米德 D萨姆纳

4、离轨行为包括(ABC)。﹡﹡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5、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包括(ABCDE)。﹡﹡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经济处罚 D组织处分 E说服劝告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成员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2、是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三、简答

1、(1)任何社会需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社会控制,无法维持个人生存和群体活动。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个社会也要求其成员处于某种协调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控”现象进行制止或制裁。

(4)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第十五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

1、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ABCD)。﹡﹡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历史法 E实证法

2、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BCD)。﹡﹡

A问卷调查技术 B社会测量技术 C资料收集技术 D资料分析技术 E社会学方法论

3、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BCDE)。﹡﹡

A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社会学 B生活形式方面的社会学

C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学 D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E边缘学科性质的社会学

4、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ABCD)。﹡﹡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帕森斯

二、论述

.1、(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联系实际举例论述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招生协议书 主办方: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始称东北农学院,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

    023山西农业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办法

    山西农业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办法为激励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

    湖南大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

    湖南大学国家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为激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

    东北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公示[大全五篇]

    东北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公示名单 农 学 院 :李刚 刘晓飞 谷于 曾庆力 刘召 王冬雪 陈丽丽 杨晓敏 谢洪涛 张丽伟(28人) 孙桂玉 苑石磊 王金鑫 唐晓......

    全省优秀教师----东北农业大学xxx事迹材料

    全省优秀教师----东北农业大学xxx事迹材料 王洪斌同志是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博士,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

    东北农业大学电机厂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性 质: 生产实习学 年: 2016- 2017 班 级: 机械1403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强哥&刘中原 实习起止日期:2017年6月12日—2017年6......

    东北农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书

    背景材料二 关于东北农业大学学生感染布病赔偿责任解决方案 法律论证意见 受黑龙江省教育厅及东北农业大学委托,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王歌雅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王跃......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 (2018年2月修订稿) 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背景下,为吸引优秀生源,鼓励在校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