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3 04: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篇: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

17世纪,美国刚移民时,5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随着移民后的大规模垦荒,1.33亿hm2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占国土面积46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带,由于毁林垦荒、战争及工业化的择优采伐,森林覆盖率从90下降到40。

1900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允许私人拥有森林的法律,采取优惠政策,使土地转化到私人手中。当时美国西部的森林大部分为联邦政府所有,其余的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他们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将联邦所属的土地转为私有;然后对联邦所属的森林进行控制保护。联邦政府下大力气进行森林防火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并对森林经营、天然林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提高木材利用率等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实施了这些法律、政策,使美国70的森林变为个人所有,同时政府鼓励个人经营森林受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代替了薪材;金属、水泥取代了建筑用木材;石油化工原料的提取,也减少了很多林产品的消耗。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扩大。

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重视造林绿化,出现了大规模的苗圃,在许多丘陵地和弃耕地上造林。由于着手研究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和木材综合利用技术,经过处理的原木,其使用寿命由未经处理的5~10a,延长到25~30a。此外,先从木材中提取某些药用物质,然后再加工成建筑用材。1925年复合木材诞生并用于房屋建筑,也使木材用量大为减少。而加强森林防火巡逻和使用飞机灭火,则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1930年以后,美国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很快,而且过火后立即进行森林更新,以减少损失。1960年美国对退耕还林实施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私有林的发展。1987年美国政府又推出保护森林的政策,鼓励种树,提供种植草皮的优惠条件。由于有关法律的制定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从1925年以后,人口虽然不断增长,但是耕地面积却没有增加。高效农业的发展,使现在的农业产值比1935年增长了好几倍。1930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而现在却不足2。人均消耗木材的数量,从1900年到1980年几乎下降了一半。造林速度的加快,使工业林与私有林大量增加,但是联邦林增加不多,森林种植已超过森林采伐的速度,现有的成林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1倍。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全球保护环境的浪潮,美国提出了“新林业”理论。它强调森林经营在突出环境保护价值的同时,发展多功能、集约化林业,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强调林业多功能兼顾,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国有森林已全面禁伐,转变为以环境保护和娱乐游憩为主的生态、森林旅游和长期研究用林。在近100年的发展中,美国的森林面积仅减少了13左右,从1992年至今,其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33左右。

1.2中国林业发展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据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63亿hm2,森林面积1.59亿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亿m3。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从总体上讲,在我国林业几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林业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经历了由“产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变,相应地,国家对林业所采取的政策也由“重取轻予”最终转向了“重予轻取”。我国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各具特色的时期。

(1)木材大生产时期(1949—1978年)。解放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贫林国家。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业待兴。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国内大干快上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木材主要依靠自己生产。由于这一历史时期赋予林业的主要使命就是多生产木材以支援国家建设,因而相比较而言,当时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力度是有限的。对森林资源长时期的过量采伐为后来林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198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这对遏制森林资源锐减的势头、扭转资源危急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里,尽管人们意识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大人工造林的力度,但森林资源总体增长缓慢,据第3次和第4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1988~1993年,森林面积从1.25亿hm2仅增加到1.33亿hm2,森林覆盖率从12.98上升到13.92。

(3)建设两大体系时期(1993—1997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骤增。“建设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便成为这一时期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1994年,原林业部提出要“深化林业改革”、“外拓空间,内建机制”,活跃林区经济,使林业经济发展壮大起来,以减轻森林资源的压力。与此同时,顺应世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原林业部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为21世纪中国林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建设“两大体系”的总体思路下,林业在向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时期,国家对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林业仍然在“自我振兴”。

(4)生态建设前期(1997—2000年)。国家的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林业也加快了其行业发展的步伐。生态建设初期,林业并没有形成系统而成熟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未能得到有关方面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持,因而显得有些空泛乏力。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的决策,决定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对林业进行重点扶持。这标志着国家对林业的定位已由过去的“产业型”转为“公益型”。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林业立即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让森林休养生息。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

(5)进军生态建设主战场时期(200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国家开始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林业以较大的倾斜和扶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家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2中美林业发展比较

2.1森林资源比较

林业是受资源约束较强的产业,森林资源存量、资源禀赋对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从资源拥有量看,中国和美国不相上下;但从资源相对占有量看,中国则比美国少的多,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美国的森林覆盖率则达到33左右。我国的人均林地大约只有0.001hm2,约占美国人均量的1/6。

2.2林产品生产比较

我国林产工业的规模明显偏小,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在主要林产品生产上,我国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整体上属于低效型结构。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距。

2.3林产品贸易比较

从九大产品(包括针叶锯材和胶合板材原木、阔叶锯材和胶合板材原木、制浆材、单板、胶合板、刨花板、纸浆、新闻纸、纸和纸板)的贸易流向看,我国是主要进口国,美国则是主要的出口国。在全球林产品贸易中,中国是林产品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不断增大。

3美国发展林业的经验

3.1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的政策

(1)对国有林经营单位免征财产税。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向国家缴纳固定财产税(5),但国有林的财产(林木及地产)可以免税。据估算,国有林财产至少有500亿美元,这样,国有林经营单位每年可节省25亿美元,用于国有林的建设。

(2)引导小林主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美国的小私有林主达450万个,平均经营面积28hm2,拥有全国59的用材林,提供全国木材产量的一半。为了把这部分私有林纳入集约经营的轨道,联邦农业部农业稳定和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农业保持计划”、“林业鼓励计划”,对小林主进行“成本分摊援助”,在资金上保证集约经营的开展。在技术援助方面,联邦和州政府实施了“合作森林防火”、“合作森林经营”、“森林病虫害管理”等计划。此外,由半官方的森林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标准林场活动。所谓“标准林场”其标准有3条:①预防火灾,防治病虫害,避免破坏性放牧;②林地必须固定作为培育林木之用,实行永续作业;⑧必须采用有利于改善林地条件的采伐方式。申请成为“标准林场”的小林主,由森林协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者可以享受免费或廉价提供苗木和借用营林机械,非商业性质的抚育伐可以得到经济补助以及技术指导等优待。每隔5年进行1次复查,不合格者,取消资格。从1974年起,每年在标准林场中评选各级“优秀林场主”,国家级的“优秀林场主”还要在白宫举行特别仪式,接受总统的奖励。目前,全国有近万名林学家从事“标准林场”活动的组织工作,“标准林场”的经营面积已达3200万hm2,占小私有林面积的30左右。此项活动对提高小私有林的经营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

3.2林产工业和营林事业统一经营

美国的林业公司(或造纸公司)是高效林业的代表,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林业产业部门。美国高效林业的先驱——惠好公司,也曾经历过“砍完搬家”的困境,20世纪初,该公司在美国西北部创办,起初是购买森林进行采伐,出售木材。但企业在采伐10多年后,就面临资源枯竭,不得不搬往新的林区。加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原料林基地永续利用的要求也更为迫切。1941年,公司创办了第1个林场,着手建设原料林基地。1966年,该公司制订了发展高产林业的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公司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该公司拥有林地面积250万hm2,在国外拥有采伐权的森林424万hm2,公司下属170多个木材加工及造纸厂,另有职工5万多人。有11处种子园、7处苗圃,实行工厂化育苗。每年人工造林面积达6万hm2,占全国人工造林面积的10左右。公司每年的营林投资约1.5亿美元,每公顷营林投资相当于全国营林平均投资数的2倍。公司在造林、营林、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经营实行纵向发展,而在综合利用、产品多样化方面实行横向发展,达到了全树综合利用。公司下属的加工厂都包括了制材、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木片、制浆、造纸等分厂或车间。特别是制浆、造纸,作为林产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的制浆造纸产量居世界第1位,如果这个行业脱离了林业,就不可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美国的林业公司是现代林业集团化大生产的体现,较大型的林业公司,平均经营面积8万hm2,其中拥有林地40万hm2以上的公司有7家。所有的林业公司(或造纸公司)都有自己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实行林产工业和营林事业统一经营。

3.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林业

美国的林业公司都有自己的营林科技队伍,从选育良种开始,研究和总结出一整套营林技术体系,并制订出相应的技术规范。美国惠好公司依靠科技进步,实施高产林业计划以来,轮伐期缩短一半,产量却相当于天然林的3倍,伐期总收获量达到1000m3/hm2。为了发展高效林业,他们还十分注意木材利用的研究。在美国,为什么能在南方13个州顺利地实施了发展“第三森林”的宏伟计划?其主要原因就是成功地研制了南方松人造板新工艺及其成套设备。利用南方松中、小径原木生产厚单板,用厚单板胶合成方材和板材,比传统胶合板节省胶料,而其性能和用途却优于传统胶合板,从而为南方松短伐期人工林生产的中、小径原木开辟了大规模工业利用的途径,促进了高效林业的发展。

4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营林、造林基础。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我国林业的高税赋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基础,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精神鼓励促进植树造林,忽视物质利益刺激。林业基础的加强,营造林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物质利益。当前,要调动林农和经营单位营造林的积极性,必须解决3个问题。一是税费负担,要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逐步减免各种收费比例,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各种收费,保证林农和经营单位的合理收益,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要规范林业“一金两费”的用途,该还之于林的,一定要还之于林。三是要结合国内林产工业的需求和我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确定营林树种,提高营林本身的经济效益。

(2)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系统思考林业的发展,把发展林业同森林绿色食品、花卉园艺、特色加工业、森林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林特产品栽培。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建立较完善的林产工业体系。利用气候多样、地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要通过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搞好林区综合开发,推动林业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林业的大系统功能,提高林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和对外竞争力。

(3)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我国林业竞争力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放到突出地位。一要加强基础研究,发挥科学技术在营造林中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植株,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减少病虫害;利用遗传基因与栽培技术,优化树木品种与木材品质,提高营造林的经济效益。二要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产工业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及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我国林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世界经济接轨,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使林产工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三要发挥林业管理人员信息来源广、信息收集方便的优势,积极向林农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第二篇: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

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林业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下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对该省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促进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的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达到1.7万种以上,占全国总植物种类总数的52.8%,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在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云南已经初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40%上以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2.7亿亩和营造林3634万亩。截止2015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800亿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3倍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云南共有6559种天然药材,但是真正被开发出来的药物资源还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能力和科技力量较弱以及管理运行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林业资源的开采技术还不到位,云南省一些林业资源还沉睡在深山老林中,尚未被利用。所以林业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省内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云南省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滇中经济圈,而其他地方的林业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林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各地区间林产业发展的差距明显。

3、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明显

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林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森林认证等都属于社会化服务的范畴。

云南省虽然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林产业发展也更上一层台阶,但是其社会化服务功能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可能会导致云南省一些林产加工企业在国际化贸易中面临着不平等待遇和关税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云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林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在对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相关林业产权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省内存在着树木资源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划分不规范的现象,这可能会降低大家对投身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是云南省规模化建设商品林基地的阻碍。

5、林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产的发展,投入的发展资金与往年相比增加不少,但是,由于由于云南的林业资源面积广且分布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的制约,导致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和云南林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数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的短缺是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云南省林业发展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林业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例如:改善人工林种植和维护技术、定向单株培育技术、复合经营技术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培训,培养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装备,全面提高云南省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建立健全的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林业产业的制度和加强林业产业的管理制度,对云南省的林业的采伐必须要有政策的保障,明确森林树木的产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保护林业户主的合法权益,调动大家的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促使林产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要建立林产业的管理体制,督促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步伐,促进林地的合理流转。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云南省林业产业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家林业专项资金的支持、银行的投资贷款以及省内的经济支持。云南省的林业产业较为复杂,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重大项目补贴经费的,把云南的林业产业作为省内首要产业,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利用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推动云南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还要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合理地开采林业资源,延长产业链和鼓励个体林产业经营等方法提高云南省整体的经济效益,为林业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四)积极学习现代化林业知识,改变传统理念

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经营林业产业在云南省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生态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改变陈旧的发展观念,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理念,促使人们对林业经营理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五)完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首先要加快云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其他价值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精加工的能力,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例,加快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推动云南省林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特色园区,发挥产业园的整体优势,推动附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六)建立林业产业的预警信息系统

要随时注意市场的动态并加以分析,及时掌握投资动向、价格变化、原材料信息等市场发展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向省内乃至社会发布实时信息,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帮助相关林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了解投资信息和争取的做出决策。

(七)科学的建立林产业工作队伍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劳动者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要加强对林业农户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大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到林业培育等技术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林业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要打造一批专业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对云南省的林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八)充分发掘云南省林地开采的潜力

云南省有丰富的森利资源,我们在大力发展商品林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黄连木等树种,成立林木能源示范基地,推动云南省生物柴油项目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林草、林药、林菌等相关产业,提高林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促进云南省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语: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把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生产结合在一起,全面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周会娥.浅议云南林业发展的潜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02:133-134.[2]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102-103.[3]何小洋,蔡春梅.浅谈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绿色科技,2013,12:133-134.

第三篇:中美投资比较研究

中美风险投资比较研究

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辟了新的渠道,这必将进一步吸引各类资金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市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美国的比较,借鉴其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美比较研究;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发展风险投资最成功的国家。由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美国诞生了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众多知名的企业。正是靠这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支持,使美国经济出现了近几年的持续高增长和低膨胀,高就业现象,即“新经济”现象.“新经济”现象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产生“新经济”的推动力——风险投资的探讨。美国的风险投资模式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完整范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正逢其时,很有必要吸取美国风险投资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有很大增长, 资金来源始终保持多元化特色。

美国的风险投资在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1994年新增风险投资不到50亿美元,1995年达到74亿美元,1996年又增至100亿美元,1995年和1996年分别比前一年增加50%和35%。随着每年新增风险投资额的增大,美国风险投资累计额也由19 78 年的不到40 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末的将近400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4.5%。1991年筹资承诺的累计风险资本为290亿美元,1996年为5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1.5%。1996年美国风险资本支撑的上市公司为261家,挂牌上市所筹到的总资金为118亿美元。

在风险投资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也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特色。美国的风险资本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中养老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51%,其次是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再次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家庭和个人对风险资本的投入1994年仅占当年新增风险资本的8%。

(二)风险投资收益率增长迅速, 风险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超过非风险企业。

美国风险资本基金对投资者支付的年收益率波动较大,但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年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的风险投资收益率几乎为零,1995年已上升到54%。1991-1996年,风险投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29%,大大高于同期非风险企业。

(三)风险投资企业类型多样,主要形式是独立合伙公司。

美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主要有4种类型:(1)、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2)、金融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管理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3)、产业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产业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4)、独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由于这类企业管理的风险资本到1989年已几乎降为零, 从1990年起把它并入独立合伙公司计算。其中,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所管理的风险资本在美国风险资本总额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仅为40%,近期则已稳定在80%左右。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是美国风险投资企业的主要形式。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公司制。在这种企业制度下,风险投资家是普

通合伙人,其他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大多数合伙契约的有效期为十年, 在这十年中, 有限合伙人实际上放弃了对合伙公司的所有控制权,只保留一定的监督权,将合伙公司交给普通合伙人经营;普通合伙人的报酬结构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形式。有限合伙公司制的产权关系明晰,治理结构合理, 报酬制度科学,对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风险投资业务程序比较规范, 投资过程分为筹资、投资和撤资三阶段, 风险投资重点在成就期和创建期。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名学者Lerner 和Gompers 提出了“风险投资循环模型”。这个模型把风险投资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每个大的阶段又分为几个小的步骤。

第一个阶段是筹资阶段。基金筹集是风险投资过的起点。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凭借自己的声誉和能力努力争取养老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等潜在投资者的投资, 并通过与投资者谈判签定合伙契约, 组建风险资本公司。在这里是以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作为风险投资企业的典型类型来讨论风险投资过程的。签订合伙契约是这一阶段的关键步骤之一。合伙契约规定所筹集资金的投资范围, 并要保证风险资本家按照投资者的最大利益行事。

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即把风险资本投入到一个选定的公司组合中去。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选择投资对象。风险投资家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对提出申请的企业进行认真审查、多次筛选。第二, 规划投资时间, 即决定在投资对象业务发展的哪一个时期注入资金。第三, 估计股权价格, 即对投资对象每股股权的价格进行评估。第四, 选择投资方法, 即决定是否需要获得其他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第五, 达成投资协议, 即通过与投资对象谈判, 在利润分割、绩效衡量、董事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取得一致, 然后按协议注入资金。第六, 参与风险企业管理, 即风险投资家通过在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拥有的席位和投票权, 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决策, 并提供专家建议。

第三个阶段是撤资阶段。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通过风险企业股票的“首次公开发售”或把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等方式收回投资。至此, 整个风险投资过程结束。风险投资收回投资后又会开始下一个投资过程。风险投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其中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长期的成功。

(五)民有资本在美国风险投资中居重要地位,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大。

下面,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国际比较,以便进一步认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特点。

首先从风险资本的来源来看, 1985年,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及卢森堡四国的政府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资本总额的70% , 意大利、西德和丹麦三国的银行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投资总额的50% , 日本的风险投资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要投资主体, 而美国的风险资本中则有70%是由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的民间资金转化而来的。民间资金在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中的地位比上述其他国家重要。

其次, 从风险基金来源主体来看, 美国养老基金来源主体占主导地位, 占5 1% , 而在亚洲, 企业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则占到3 8.6%(见表2)

最后, 从风险投资的投向来看, 美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电脑、通讯、医疗生物、电子四大行业, 占8 1.2% , 而亚洲风险投资在这方面的比重仅为24%。

可见, 美国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大大高于亚洲国家。

二、中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

中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深圳等一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新增项目投资数量、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总院的调查,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主要集中于北京、深圳、江苏和上海的比例依次为37%,7%,9%,25%。从2007年新增投资额来看,北京地区的新增投资额最多,为13.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和广东,新增投资额分别为10.5亿美元和2.3亿美元,占全国新增投资总额的77%以上。从新增投资项目来看,2007年全国共有415个新增投资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有152个、102个和27个,三地占全国新增投资项目的67%以上。除去深圳以外的华东地区获得的投资项目数量最多,达到61个。

(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与高科技行业

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院对风险投资公司认为的最优投资价行业的调查报告的结果,风险投资公司偏好的行业依次为: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和医疗器械),互联网,IT行业,传统行业,电信及增值业,制造业,传媒娱乐以及消费品行业等。前四大行业的偏好率分别为21%,16%,13%和8%。通过分析新增投资项目分布可发现,互联网具有104个投资项目,占25%,是创业投资行业分布中获得投资项目最多的行业;其次是IT行业,获得65个投资项目,占16%;传媒娱乐行业也是2007年创业投资的热点,共获得41个投资项目,占10%;电信及增值业共获得了33个投资项目,占8%;属于传统行业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共获得了39个投资项目,占8.5%。其他属于高兴技术行业的高兴农业、环保、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业也都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投资。

可以看出,2007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IT行业、互联网、传媒娱乐、电信及增值等行业,这几个行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占到了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50%左右。

(三)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成长期和扩张期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调查,成长期共有163个项目,占新增数目的40%;其次是扩张期,共有142个投资项目,占新增投资数目的34%,种子期/初创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项目共91个,占22%;成熟期共得到19个项目,占5%。从投资阶段金额分布情况看,成长期和扩张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最多,分别占新增投资的32%和54%;种子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7%;成熟期占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风险投资在2007年仍然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扩张期,这一阶段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86%。但由于中后期阶段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一定的向种子期等早期转移的趋势。这说明,随着风险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的意愿在逐步增强。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情况

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在退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退出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及退出的企业数量较前几年都有大幅增加。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创历史记录,蝉联全球融资桂冠。中国企业IPO数量为242个,融资金额为1023.72亿美元。其中,11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69.74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风险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全球IPO市场的回暖,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在退出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一)风险资金来源

美国的风险资金早期多来源于富有的个人家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到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基金高达40%,个人与家庭的投资只占13 %。由于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而且投资期一般较长,达到3-7年,因此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投资机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其承受风险能力较强,对信息的研究与判断更为专业,资金相对充裕,可分散到十几个项目投资中。所以应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培育机构投资者才是拓展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所在。

(二)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政府扶持的方式必须与风险资本运作的内在要求相适应。1958年,美国政府实行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从而改变了自1946年民间自发设众第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以来13 年没有出现第二家类似机构的局面。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期。1978年和1981 年,美国政府为风险投资业摆脱低迷状态,出台了税收的优惠措施,使资本收益税由49.5%降至20%,形成了风险投资的第二次浪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风险投资又是市场化很强的金融运行机制,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因此,政府对风险投资怎样扶持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存在着对风险投资一哄而上,从风险投资的建立,投资项目,管理等等都大包大揽,使风险投资效率低下。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应是在宏观方面,为风险投资创造适宜发展的环境如制定风险投资的行业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引,制定各类激励政策,比如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

(三)风险退出机制要完善

由于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资本投资于风险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从风险企业获取短期红利分配,而是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进入企业,并在最适当的时机退出投资。因此创造顺畅的多元的撤出渠道,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保障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如美国风险投资撤出渠道有IPO、股权回购、项日并购退出、公司清算等多种形式,而在我国当前风险资本的退出存在着一定困难。针对我国风险投资撤出难有如下建议:尽快建立二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成立场外交易市场;鼓励股权回购实行税费减免等。

参考文献:

[1] 胡海峰.2009.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胡盛梅.风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意义[J].国际经济合作.2001,(10).[3] 张大英.风险投资的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4] 孙颖杰.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0,(06).[5] 彭建.借鉴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00.[6]琚向红,张明泉,王宁.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 2004,(20).[7]周薇.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03).[8]徐加,徐祥柱.论美国、德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商业研究, 2002,(22).[9]王静.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 2006

[10]杨伯元,张健,陈宪.创业投资在我国发展障碍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1,(06).[11] 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时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第四篇:中美教育研究

中美两国高中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

应首都基础教育界的邀请,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杨振宁,近日来到北京教育学院与来自北京及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示范校校长、骨干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

杨振宁教授以深邃的眼光,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对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讲述了他的看法。深刻的分析了当前中美教育差异和不足,为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关键词:杨振宁,中国教育专业团,艾迪留学,中美高考

中美教育研究动态

2007年8月15日~19日全国第四届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对中美中学科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

一、中美高中科学教育现状

包含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对比

二、中美高中科学教育的区别 是对中美教育特点的分析

三、借鉴与思考

包含改变教师理念、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养等(摘自兴华科学教育网)

2010年1月中美教育行政组织对中美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 包含对研究两国教育差异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的具体分析,对两国教育方式与原则方面的对比,对两国交于历史沿革的比对分析,对现在中美教育组织之间的异同讨论,对两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改革所需要借鉴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摘自百度文库)

中国教育专业团职能为研究中外(中美)的教育改革差异动态为主要工作,及时进行研究分析,促进两国教育的发展(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

2011年4月21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校长访华,进一步加深中美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帮助在美留学生尽快完成毕业的目标。(摘自MBA智库百科)

2010年12月12日,中美校联盟美国知名大学”中国珠海站”教育交流会在珠海市第二中学举办,促进了两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为两国教育的互补优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了解了两国不同的教育。(摘自天涯博客)

艾迪留学的首席顾问余露的研究 我们来探究中美两国中学的教育分类

在中国,中学阶段已经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就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分班分科,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理科或文科的能力,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所上的课是一模一样的。

而在美国,中学阶段不分文科班和理科班,对学生的数理化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高,高中只有代数和几何属于必修课,而且代数不强求背公式,几何也不大教授“如何证明”,三角对许多州更属于选修课,但对英文演讲写作训练的要求较高。学校设有很多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所选择的课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可能没有两个学生的课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基本上能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来了解中美两国高考的情况

2010年12月推出的中国高考新政,再次将闻名海内外的“GAO KAO”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重要录取依据的口号下,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高考内容是否也同时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恐怕答案的揭晓还需翘首以待。

而美国的高考,全国性的考试主要为两类,一是SAT考试,二是ACT考试,这两种考试的成绩都被各大学所接受,学生选任何一种考试都可以,目前美国绝大部分高中生是参加SAT考试,其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英文和数学再加上写作。与中国高考不同的是,美国高中生可以在进入高中后的任何一年参加考试SAT或ACT考试,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多次参加考试。

对于学生各学科成绩的评估,并不在SAT或ACT考试中体现。高中开设的主要大学预修课程都有全国性的考试,学生在修完某一大学预修课后就可单独考这一门课,如果成绩达到所入大学规定的标准,这门课在大学就可以免修,并可获得相应的大学学分。美国的高考(SAT或ACT考试)并不是高中生进入大学或名牌大学唯一的通行证,大学录取学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业平均成绩、SAT或ACT考试成绩、社区服务表现、领导才能、个人的才艺(如音乐、体育才能等)、推荐信和自我谈上大学的撰文等。(摘自艾迪留学)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杨振宁教授对中美教育的分析吧

————2004年

中美教育传统区别很大

杨振宁说:“我一直认为,新中国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是在解放后中小学教育大大普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在原北平念中学时,北平的文盲不少于50%,甚至是百分之七八十;不算外来的人口,今天北京10到40岁的居民恐怕很少是文盲。中国能够有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其中,一个功不可没的大事就是大多数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印度、巴西、墨西哥都是很大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中国这么普及。这是一个有长远意义的历史事实。”

杨振宁接着话锋一转,向在座的校长、教师,提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说:“今天美国的科技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是不是每个地区都应该抛弃原来的教育政策或教育的哲学,向美国这个方向学习呢?”他说:“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事。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这些国家及地区的教育哲学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跟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传统有很大的区别。从中国、韩国、日本到美国读书的孩子,一般都比美国的同班、同岁的同学根基扎实,大学生、研究院的学生也是这样。可是所有的美国中学、大学、研究生院老师,以及美国学生,都有同一个印象,就是中国学生不会做研究。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办法,有它的特长。这个我自己就深受其益,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老师都很负责任,教得很深入,我到美国以后发现,一些课我已经念过了;美国教育跟我在国内受到的教育完全不一样。这个现象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中学、大学学生到外国学习,成绩都很好,可是国外为什么会有中国学生不会做研究的印象呢。原因在于中国训练学生的办法与美国不同,中国学校教出的学生往往认为,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是前人做过的,怎么能挑战从前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哲人所做的贡献呢。”

他分析其中原因,说:“对此应该讲得更清楚,中国学生是开始阶段不会做研究,在刚做研究工作时,胆子比较小,不敢向新的方向发展。可是到了真正做研究工作后,很多中国学生做的成绩很好,而且,他们很努力。在美国一个大的国家实验室,其中的机器通常是24小时运转,你会发现到半夜12点以后还在继续工作的,一般都是中国学生。到研究生毕业时,往往是中国学生做得很好。到获得博士学位时,中国学生并不比外国学生差。”

他说:“如果问我,是中国的教育政策好,还是美国的教育政策好,我认为这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任何一个简单回答都是错的,因为这关系到千千万万所学校、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孩子,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回答。包括对中学生、小学生、大学生训练的方法,是好还是不好,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对多半的学生,我认为中国政策是好的。因为它可以把这些孩子引导到将来能够发挥他们社会作用的道路上去。要想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到美国看看就知道了。我在美国教过两年的大学一年级物理课,美国的学校不管是非常好的学校,还是不太成功的学校,大一的学生多半还在晃悠,对于世界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回事,前途是什么样子都没有想过。这跟美国整个社会结构有关系,教育也占一部分原因。而在中国,孩子们就成熟多了。可是对于天资特别好的学生,中国的政策就不一定好。”

中国要了解美国教育的背景

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的杨振宁,非常重视定量分析,谈教育也不例外,他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中小学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这不利的一面,在美国却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名叫费曼,这个人有非常丰富的想法,做了很多很重要的工作,可是他从小说话做事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常说他要在中国的话,很难成为大物理学家,因为整个社会不准他这样,不准他那样。

又比如,比尔·盖茨,他在中国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美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这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能够给予极大的空间,他们可以发展。这是美国今天在学术上、在经济发展上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国风险投资办得比较成功。二次大战后,英国在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得诺贝尔奖非常多,可是总体上生物工程不可跟美国比,这是因为它没有一个好的风险投资制度。这是美国现在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杨振宁教授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自身有很长的传统,不是一两天能改过来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研究教育体制、教育哲学的人,一定要了解美国的成功背景是什么。”

他说:“在中国,一个显得高傲的人是大家不喜欢的,美国对这种人比较容忍。可以由一件事证明这句话,20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文章叫做《双螺旋》,是1953年一个名叫Wat son的美国人和一个名叫Crick的英国人合写的。他们写文章的时候,一个20多岁,一个30多岁,过了一些年,他们得到诺贝尔奖。我认识他们两位,他们都是讲话不那么客气的人。20世纪六十年代,Watson又写了一篇名叫《双螺旋》的书,翻开这本书就知道他讲话和他做人的口气,其第一句话是有名的,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我的同伴不以高傲的态度待人”。这句话说明Crick讲话是非常冲的。Watson说话也如此,很冲。”

他说:“中国学术界对这种人是不喜欢的。国内一些基金会,评委在讨论某某人是否应该得奖时,对讲话比较冲的人往往不喜欢,不愿意投这些人的票。这是中国和西方尤其和美国的传统的一个分别所在。我个人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向西方传统多走一点,这会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好处。美国对于这样的人比中国宽松一些,它的科技能成功发展是与此有关的。这是值得中国尤其是教育界注意的。”

照搬美国解决不了中国教育问题

杨振宁教授非常关注中国教育当前的热点问题。他说:“现在,中国社会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孩子要考大学,全家人非常紧张,而且很多个家庭都非常紧张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压力,并在这个压力下出现了一些呼声,觉得中国教育制度有问题,把小孩压傻了。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他分析说:“一个孩子考大学,全家人都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学校不够多。今年秋天中国要招收380万大学生,这数目比改革开放之初多了很多倍,但是,拿13亿人口相比,这仍然还是很小的数目。如果中国大学数目大幅度增加,压力会自然减少。可是,办学经费从哪儿来?师资从哪儿来?一连串的问题都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是把美国的哲学搬过来就可以解决的。”

他说:“中国4亿人口在城市,9亿在乡下,这9亿农民的思维状态,我不敢讲,因为我接触得太少。4亿中国城镇居民今天接受科学的思维,或科学的办法,绝不比美国一般人低。从教育成功率来讲,美国是12年义务教育,可是在纽约市,12年义务教育出来,文盲多得很。他们那里很多的学校认为,孩子在学校是一个祸害,得赶快把他们送出去,不管他们会不会念书,其结果造成两极分化,一边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一边是知识水平、思维方法、素质品位、价值观都不理想的人。从总体看,我觉得不如中国4亿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高。”

他说:“对小孩是着重启发,还是着重灌输,这是社会的传统,一时不容易改过来。美国小学一年级学生跟中国小学一年级学生不一样,中国学生比较听话,平均起来安静一些,美国的男孩子动来动去的,坐立不安。这是整个社会的结构不一样,社会的价值观不一样形成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有这个分别,同时,要知道这很难讲哪个好哪个不好。中国小孩比较静,比较听话,当然容易有效地向他们灌输知识,于是就发展出中国的教育哲学;而美国比较容忍,小孩做奇怪的举动比较多,这有自然的道理,也有很深的社会结构,甚至有遗传因子在里面。不能贸然下结论哪个好哪个坏的。我认为两方面各有短长,不同的小孩也是不一样的,与老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有关系,假如一个老师,比较注意鼓励小孩向多方向注意,兴趣广泛一点,这是有利小孩健康成长的。我在美国教了很多年书,发现美国的小孩,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这也喜欢弄,那也喜欢弄,好处是接触东西多,坏处是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中国相反,比较集中,比较安静,好处是能好好念书,坏处是不利于向各个方向发展。”

他说:“美国喜欢改革,动不动就出理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是说在前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人认为美国落后了,并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数学教育不对,要有新数学,新数学的办法跟传统的不一样,要把很抽象的观念很早放进去,有很多学校采取了,过了一些年,发现这项改革非常不成功,到六七十年代新数学就没人弄了。还有一个例子,是费曼写了一系列非常好的大学教科书,一些学校负责人说这些书写得非常好,可是一般老师不敢教,因为这些书牵扯的东西太多,内容太深,老师害怕被学生问得回答不出来。我讲这些是要说,中国教育改革要谨言慎行。但不是说不能动。”

他说:“20年前中国科技大学成立的少年班,那时在全中国都很有名,我在美国报纸上就看见了,有十二三岁的小孩被选进去了。这件事搞了20多年,从国家立场讲等于做了20年的试验,就应当认真加以总结。如有一个相当清楚的结论,不只是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世界天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摘自育儿网)

杨振宁教授的分析深刻而明了,是对中美教育的明确分析,很有借鉴意义。

第五篇:中美资信评估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美资信评估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一、资信评估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一)中美资信评估发展模式不同

美国资信评估业的发展属于典型的市场驱动型模式,即:市场对资信评估的强烈需求促生了资信评估行业。建立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明确纳税评估的职责,配备高素质的评估队伍,完善对评估人员的激励机制,是推动我国纳税评估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美国的资信评估最初是从企业债券评级开始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由次级抵押贷款转化为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为最高级“AAA”级,正是由这三大评级机构评出的。1900年,美国的约翰·穆迪(John·Moody)创立了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 ̄dy's Investors Service)。次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就蕴藏着潜在的风险,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以及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是导致次贷市场发生风暴的重要因素之一。1909年,约翰·穆迪在一本名为《铁路投资的分析》(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ment)的书中,首次对美国各家铁路公司及其发行的债券的质量(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予以表达,标志着美国证券评级事业的诞生。企业债券对投资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提供众多信用不同、收益不同的投资工具,实现风险细分。

美国资信评估业的诞生有着特定的经济背景。评级机构在债券评级制度中居于主导地位,评级机构的性质对评级结果有重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兴修铁路成为当时资本投资的一个热点领域。因此,我们的媒介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涉足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了筹集巨额的铁路投资资金,各个铁路公司纷纷发行铁路债券。首先,对航运企业来说,良好的客户资信档案和授信制度,是航运企业证明客户资信状况、确立信用标准、规避潜在财务风险、提高企业交易安全性的保证。但是由于信用状况存在差异,一些铁路公司不能按期向投资者兑付铁路债券的本息,甚至有的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打着兴修铁路的名义来进行欺骗。因此,企业债券溢(折)价摊销要对纳税人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在其他工业领域同样存在。信用评级机构在本次次贷危机中的不良表现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广大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事先了解欲投资债券的信用状况,以规避违约风险。如,仅在2007年7月10日一天,穆迪就调低了超过400种此类证券的评级,标准普尔也在同一天将612类证券列为观望,并在随后两天内调低了大部分证券的评级。因此,约翰·穆迪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而成立了一家资信评估公司,并于1909年首次对铁路债券进行资信评级。此外,由于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很多机构投资者对证品的定价缺乏深入了解,完全依赖产品的信用评级进行投资决策。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在严重破坏经济的同时,却为美国资信评估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2.1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减利息费用的方法。由于经济危机中大量的发债企业倒闭使得企业债券成为“废纸”,广大投资者切身感受到企业债券信用级别的重要性。(四)行政干预过多 一是行政干预评估结果:资产评估机构属于中介机构,其评估程序和方法坚持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施行细则执行,不应受行政机关或社会团体的干扰。而且,美国政府基于降低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实行金融业的分业经营,限制投资银行从事证券评价业务,而鼓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价。关键词: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1 长期债券投资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发行企业债券。同时,美国的政府部门开始将资信评级结果引入金融业的监管工作中。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好处,如:对融资者来说发行债权比发行股票的综合成本更低, 同时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公司原有的性质)基本不受影响。这样,美国的资信评估业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奠定了今天世界领先的基础。【关键词】企业债券。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资信评估业发展属于政府引导型模式,即:政府在资信评估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纳税评估期限较短,因此,即使允许实地调查,在短期内也难以发现问题,而在匆 信用评级 忙之中作出调查结论,恐怕也是有问题的。我国的资信评估最初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服务的。(2)法律约束、监管机制、信用评级体系等制度的缺陷对危机的产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8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各地地方企业发行债券下达了发行额度;从评估折扣率回归结果看: 解释变量中只有X5和X6显著:当资产的处置方式为拍卖时(X5),评估的折扣率大,这似乎与常理相悖,可能反映了在评估机构眼中,与折扣变现等方式相比,拍卖并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市场价值。198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信用评级问题研讨会,与会人员就信用评级理论、制度、政策、机构、程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为资信评估机构的组建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正是评级机构利益所致,才在债券评级中出现了这种现象。之后,中国工商银行调查信息部和中国农业银行信息部等单位还制定了《企业信用评估试行办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等文件,并下发各省试行。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D/P),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中国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制定信用评级办法主要是为了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对企业办理贷款按信用等级掌握,但是不对外公布。全球投资者出于对这三大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券上的高质量信用评估结果的信赖,大规模购买此类债券,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一期间,人民银行系统(各分行)内部组建了20多家资信评估机构(信誉评级委员会、资信评估事务所等),并初步制订了各种资信评级办法,对资信评级有关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2]但现实情况表明,有的评估机构缺乏独立性,特别是行业性事务所在进行评估时,行政干预行为时有发生,使评估人员难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操作,迫使评估机构粗放评估,违背了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各地专业银行(即现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咨询公司、调查统计部等机构也开展了企业资信评级工作。如果采用直线摊销法,前几年的溢价摊销额都为1606元,而实际利率法的摊销额为1357.债券评级 6元、1466.2元、1583.5元、1710.2元、1912.5元,前少后多。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我国第一家独立的资信评估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正式成立,它是一家专业、独立的资信评估公司。相关信用评级业法律制度有1933年的《证券法》,1935年的《银行法》、《联邦储备法》,1940年的《投资顾问法》,2006年9月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宪法第一修正案》等等。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从一开始就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因此在当时是惟一一家非政府参与性质的独立的资信评估机构。这三大评级机构由于美国政府的倚重获得了监管特许经营权,在美国国内具有极高的信誉,垄断了国际债券评级市场。可见,我国资信评估的发展初期,政府部门是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纳税评估的配套改革 确立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其中,纳税评估机构的设置和完善纳税评估的法制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纳税评估向纵深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直到今天,政府部门在资信评估发展方面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1 尽快成立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 评估结论。

(二)中美资信评估机构的比较

美国目前的资信评估机构主要有四家,分别是:

1.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Corporation)。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评级行业的评级结果纳入联邦证券监管法律体系,同时认定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就是当时最大的三家公司。该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由普尔(Henry Varnum Poor)先生创立的普尔出版公司(1922年开始一般企业债券评级业务)。如某外贸公司与一外国公司签定出口黑白电视机合同,作为第一笔贸易,该公司仅凭买方自己提供的资信报告,不经查实就采用承兑交单方式成交(D/A60),交货后外方拒付货款。1941年,普尔出版公司与标准统计公司(Standard Statistis Corporation,1924年开始企业债券评级业务)合并成为标准·普尔公司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的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之一。台账是对 债券评级 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反映收款情况的业务统计表。

2.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信用评级大都为AAA,从某一角度反映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单一化。约翰·穆迪于1900年创立该公司,穆迪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三大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之一,也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个。同时,评级机构在为企业发行债券评级时,会建议其接受本机构的咨询服务。

3.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Fitch IBCA)。一是除个别地方外,基本都没有设置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该公司是由美国菲奇投资者服务公司与英国IBCA公司(国际银行信贷分析公司)于1997年底合并组建而成,并于2000年收购了美国的达夫·菲尔帕斯资信评级公司。本文论述长期投资会计 指标体系 政策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主要从企业内部着手,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所得税筹划进行案例分析,使研究内容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惠誉国际目前虽然是法国投资者控股,但是参与其合并的评估公司主要是美国公司,而且目前其管理总部和主要业务中心在美国,因此将其视为美国的资信评估机构也未尝不可。过去评级机构部不向发行人收取费用,而如今这些评级机构一直从发行人那里收取信用评级费,然后再告诉投资者它们给发行人发行的债券何种等级,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惠誉国际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三大国际性资信评估公司之一。定 普尔 位。

4.麦卡锡公司(MCM)。即根据各欠款单位的应收账款拖欠期限的长短和金额划分若干区段,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债券评级 表”,并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收款情况,确保应收账款发生的期限。该公司属于美国新生的资信评估机构,1975年成立于纽约,历史较短,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着眼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尚未顾及的领域,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服务顾客,对债券进行慎重的信用分析并做出迅捷的等级判断。证券化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的累积。

相对美国而言,我国的资信评估业从诞生开始,就在机构数量上不断膨胀,虽然经过几次整顿和整合,但是目前的资信评估机构数量仍然多达50家左右,这一数量规模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和。2.2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与名义利息比较,将其差额作为溢价摊销额[15]。然而,绝大多数评估机构都属于小型机构,规模较大的只有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但是由于这几家资信评估机构诞生的时间还很短,评估结论的权威性还不强,影响力比较有限且主要限于国内。(3)实施案头评估,对案头评估中出现的疑点,约谈纳税人,对评估结论作出相应处理,并制作纳税评估报告。因此,我国目前特别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资信评估机构。设置的纳税评估机构属于税务机关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1)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测算、确定相关指标的峰值和预警值。众多的小型资信评估机构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资信评估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并不明显。如果纳税评估也允许介入实地调查,就行使了纳税检查的 企业债券 职权,使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在某些职权上存在混淆。

(三)中美资信评估主要业务形式的比较

美国主要的资信评估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等,从诞生之初涉足资信评级业务开始,就一直将债券评估作为其主要业务品种,对于一般工商企业本身的资信评估工作则开展得较少。由于这种法律上的独立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经济衰退引发了债务危机,使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意识到了信用评级的作用,通过信用评级的指标可以对金融业的投资风险进行监控。也就是说,美国资信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是证券市场中的投资品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实际投资中,应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而对于债券发行企业本身的整体信用状况一般不单独公开揭示,除非有客户需要。也就是说,在可获得资料的前提下,对实际折扣率的高低没有较强说服力的变量.进一步或许可以说,在我们假定市场有效的前提下,或者是评估机构对资产的市场价值的评估不准确,或者是不同资产项目的非市场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没有统一规律可寻。更多的情形则在评估实践中将企业本身的资信评估融入到对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中去,即:将企业整体的资信评估作为债券评级工作的一个步骤或考虑因素。在租船合同中,应将租船的责任终止及货物留置条款明确地并入提单中,在债务人不支付运费时,对资信状况不良的客户可通过留置货物,保证收取运费的权利。因此美国资信评估机构的主营业务中,独立的企业资信评估形式比较鲜见,人们要了解某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也只能通过对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来间接判断。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

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较大不同,资信评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准备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债券以及进行其他信用交易的企业。此时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初露端倪,并且仅对信用评级机构改革不能解决所有的金融风险。与此相应,我国对企业自身的整体信用评估与企业债券评级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两项业务来开展(当然,债券评级也主要依赖于对企业自身的整体信用评估)。投资者正是由于信赖这些机构对抵押债券的高质量信用评级,才放心大规模购买此类证券。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很不发达,债券评级的需求还十分有限,相应地,资信评估机构开展的债券评级业务也十分有限。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产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据调查,现在国内的资信评估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对寻求银行贷款的企业的信用评级,这一收入通常占到了评估机构总收入的80%左右。关键词: 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市场,信用违约率,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缺失,结构金融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可见,在我国现阶段,对企业自身的整体信用评估是我国资信评估行业的主要业务形式。(三)信用评级过程透明度低 由于在评级过程涉及到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的保密问题,评级机构不会公布评级的数据来源,同时,评级机构也不会公开核心的评级方法。

(四)中美资信评估基本方法的比较

美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在诞生初期,其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定量方法,通过对企业、公司、金融机构等评估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负债情况及市场前景的综合定量分析,得出该评估对象的按期履约能力,即信用能力。台账是对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反映收款情况的业务统计 信用评级表。在评估具体债券品种时,一般在综合评估发行企业本身的信用能力同时,还要考察该债券的契约条件、担保情况等因素,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取得,最终得出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如,标准普尔在关于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减值“已近尾声”的研究报告发布后仅一天(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和摩根大通银行宣布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定性分析开始得到资信评估机构的重视,并将其引入评估的具体方法之中。对于资信状况不良的客户,运费支付时间尽量约定在预付运费提单签发之时或之前。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不仅仅取决于与现金流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还与领导者素质、企业治理结构、文化理念等息息相关。(一)纳税评估的机构设置 纳税评估的专业 恶性竞争 性与基础性特点,决定了纳税评估工作必须在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环境下开展。如果不将这些因素纳入资信评估的范畴,显然难以得出客观的评估结论。另外,客户资信管理和授信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航运企业应及时对客户资信状况和授信制度进行动态维护。因此美国的评估机构开始重视将定性的方法引入评估工作中,以弥补单纯定量方法的缺憾。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由于定性分析的内容较难量化,这就需要评估师依据自己的丰富经验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有关部门应该合理引导企业债券逐步走向市场化,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在此基础上,通过参照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体系,最终得出评估结论。信用评级机构在本次危机中的主要表现为:(一)次级抵押债券评价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评级机构最初把次级抵押债券认定为与美国国债同为AAA级的最高级别债券,这大大促进了次级债市场爆炸式的增长,加之较高的收益率,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纷纷为其买单。资信评估被誉为“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指的就是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相互结合,二者缺一不可。2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 信用评估 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2.1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减利息费用的方法。

虽然定性分析不像定量分析那样准确,但是由于评估师的丰富经验和审慎判断,在进行定性分析时还是可以做到客观和真实。其它的法律如1933年的《证券法》,1935年的《银行法》、《联邦储备法》都是用以促进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甚至在《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将信用评级行业认定为媒体,信用评估结果作为言论、新闻自由凌驾于金融监管之上。再加上美国几大资信评估机构都建立有比较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资信评估实践中,几大评估机构对于同一个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近乎相同,这显然是尊重客观实际的必然结果。2.2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 信用评级 的实际利率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与名义利息比较,将其差额作为溢价摊销额[15]。

中国的资信评估发展历史还很短,因此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严重依赖“进口”,由于“消化不良”,大多数评估机构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能力,而一味照搬国外的评估方法,这显然难以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与评估,人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债券评级的方法,国内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如翁悦、杨洁茹分析了国家风险对银行债券信用评级的确定所产生的影响。

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大多数评估机构都建立有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相互之间差异很大,这就使得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时无法做到与实际情况的完全吻合。公司前期缴 债券评级 纳税收较多。而且众多评估机构由于存在恶性竞争,不惜在定性分析时降低评估标准,使得不同评估机构对于同一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因此,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多数企业 企业债券 愿意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的溢价进行摊销。久而久之,定性分析方法就逐渐演变成“吸引”客户的“法宝”,这必然严重地损害资信评估“独立、客观、公正”的主旨,最终将危及行业自身的持续发展。(2)客户信用评估法。所以,在中国目前的资信评估方法中,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完善、评估师执业水平的限制,以及行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等因素,使得定性分析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水平较低;原因

一、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被批评对象。而定量分析方法也由于定量指标体系不完善而缺乏解释力。债券的等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债券评级越高,融资成本就越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正常运用并做到密切配合,必然导致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的脱离,使得资信评估结论的准确性程度不高,最终将严重阻碍资信评估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

二、中美资信评估发展比较的几点启示

1.资信评估发展模式应立足国情。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进行了反思。市场驱动型和政府引导型是资信评估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一国采用何种模式完全取决于国情需要。而在2006年9月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中提出了增强信用评级业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来提高评级质量,以保护投资者及公共利益。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相对美国要晚得多,因此采用政府引导的方式可以加速资信评估发展的进程,从这一点来说,我国采用政府引导型模式来发展资信评估业的做法是正确的。在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获取客户,这意味着信用评级机构主观上降低了信用评级的标准。但问题是,资信评估毕竟是独立的中介行业,“独立、客观、公正”是其行业灵魂,政府引导型的发展模式如果运用不当,比如政府部门介入太深、太广,就会使得资信评估机构失去了本来的独立面目,容易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这个问题在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发展过程中显然是存在的,并且至今仍在不同程度上客观存在。而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是分设的。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政府部门必须完全割断与资信评估机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联系,使其成为完全独立、依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中介机构。1 尽快成立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这是我国资信评估行业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前提。(1)账龄分 债券评级 析法。

2.资信评估机构应少而精。信用评级 2、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航运企业应当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较低的市场需求和过多的评估机构是一对无法协调的矛盾,超过市场需求而设立太多评估机构的结果只能是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对中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是致命的打击,特别是对于以信用评价为主要业务的资信评估机构更是不可想象。本文主要利用转换后的下偏矩计量方法,研究投资者对我国企业债券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及其管理经验,最终促成了资信评估机构在数量上的少而精的格局。3.2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达国家资信评估机构数量少并不等于只保留一家。在资信评级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客户授信制度和合同审批制度,对不同客户适用不同的信用标准,对不同信用标准的合同适用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资信评估机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服务,一家评估机构的评级结果使投资者缺少了比较与选择的余地。分析工具一般采用“人机”结合,评估主要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人工逻辑分析进行,税务约谈主要是引证或搞清评估 信用评估 中发现的疑点。资信评估不仅仅是定量分析,也有大量的定性分析,因此人的主观因素总是包含在评级结果之中,需要投资者进一步选择判断。以企业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者主要承担基准利率以上的风险,就我国企业债券而言,这些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投资者通常认为:二家以上的资信评估机构对同一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将会更可靠;因此,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 企业债券,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的溢价进行摊销。并且二家以上的资信评估机构由于存在着公平竞争,因此它们必然会对各自的评估技术精益求精,从而有助于提高资信评估报告的质量。可 恶性竞争 见,纳税评估是一种介乎于税务管理、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活动,它与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一起,共同构成税收征管体系,并在税收征管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资信评估机构在数量上一般也不是单一的,保持三、四家的规模倒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很显然,这是市场经济和资信评估内在规律共同

3.2

企业债券又叫公司债券,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务性证券。

3.资信评估主要业务形式应由市场需求决定。对新客户的开发,应通过多种渠道(如职业信用评级师、金融机构、分析客户财务报表等)完整和准确地了解客户信息,并以此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中美资信评估主要业务形式存在差异,实际上是由于两国资信评估需求市场存在差异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两国资信评估机构诞生的历史背景。信用评级机构属于按公司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是非政府中介机构,遵循中立的原则,不受任何行政部门的制约和干扰,独立工作。

美国是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家,证券市场非常发达,通过债券方式融资是美国企业的主要融资选择之一。本文对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并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由于资信评估的目的是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服务,因此美国的资信评估机构从诞生到发展都与企业债券评级息息相关,而对于工商企业自身的整体信用评估则较少开展。在这些法律当中涉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只有1940年的《投资顾问法》,它规定了评级机构保持独立性,禁止评级机构签订与客户分享投资利润所得的合同,评级机构利用其发布评级信息中的任何手段欺骗其顾客或潜在的顾客的行为均属非法。

应该看到,美国以债券评级来间接反映企业整体信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债券信用虽然需要考虑企业信用状况,但是它毕竟只是企业的一个方面,用债券评级来反映企业整体信用肯定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在发达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尽管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胜过于其他任何资本市场,然而债务市场的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股权市场。特别是很多国家(如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很不发达,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发行债券,这就更不可能采用债券评级来简单代替企业资信评估的做法了。2、应收 信用评估 账款的日常管理 航运企业应当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因此这种以债券评级来涵盖企业自身整体的资信评估的做法只能适用于像美国这样债券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到了其他国家就不一定适用了。而其他因素并没有引起评估机构的足够关注。

我国目前以对企业自身的整体信用评估作为资信评估机构的主要业务形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在开展资信评估业务活动时,应该适时扩大对企业债券本身的资信评估业务。【摘 要】针对企业债券投资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通过下偏矩风险计量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发行债券的企业,既要做好企业本身的资信评估,又要开展企业债券的资信评估,这样就为有关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进而对于提高资信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案头审计主要是根据评估部门预先设计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等,运用计算机对纳税申报涉及的各项相关资料进行 评估机构 比对分析,对存在的疑点通过人工分析和约谈纳税人等方式予以解释。这应该是今后我国资信评估行业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06年9月29日布什签署了《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3(以下简称法案)。

4.资信评估基本方法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科学结合。各行业评估机构(有的并没有评估资格)把企业整体资产肢解开来评估,既不能保证整体资产结果的科学准确,也会影响整体评估水平的提高。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资信评估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二、债券评级制度 债券评级制度在美国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穆迪、标普、惠誉三家国际著名的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定性分析由于存在着主观因素,因此就更需要评估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执业水平,同时也必须建立科学的定性指标体系来加以约束和规范,以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第三,航运企业要与很多外国公司进行交易,由于地域、信息传递等因素使得大多数航运公司不能对国外公司的资信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得准确与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完善的定量指标体系。债券可以等价发行,也可以溢价发行或 指标体系 折价发行。就我国目前的资信评估方法而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运用得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着较多问题。对我国目前流通的企业债券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企业债券有着自身的特点,即风险一收益的不对称性。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作为国际债券评级市场的三大巨头,其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其基本思路是:一是要通过兼并重组减少评估机构数量,以此来解决行业间的恶性竞争问题,消除定性分析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的利益动因;要推进我国纳税评估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快纳税评估机构设置和完善纳税评估法制建设的配套改革。二是要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实际、相对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有所参照、有所规范;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记录比较差,信用评分较低 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如FICO)将个人评级分为五等:优(750 850分)、良(660 749分)、一般(620 659分)、差(350 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三是逐步建立“可上可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评估师队伍的执业水平,增强评估师对定量分析特别是定性分析方法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美灵,欧志伟.信用评估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吴晶妹.中国企业与证券的资信评估[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4

[3]石新武.资信评估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冯宗宪.中国证券与信用评估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5]黄运成,赵彦云等.中国证券评级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张训苏.资产评估与证券等级评估[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7]林汉川,夏敏仁.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8]崔立新,宋志东.我国资信评估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59

[9]甘卫华.论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的逐步推进[J].经济师,2002,(7):48-49。在我国,由于政策体制及思维观念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下载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林业发展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王汉伟 (哈尔滨华德学院 教务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校......

    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的法官制度改革在立足于法治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法治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法官制度的设计上积累......

    中美秘书比较研究(最终版)

    中美秘书比较研究 “秘书”这个词汇在1979年《辞海》中写道:秘书室“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

    中美财务报告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中美财务报告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中美财务报告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财务报告格式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产生重大经济后......

    中美风险投资对比研究

    中美风险投资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美风险投资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风险投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部领导及部队首长都对教育技术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都把教育技术中......

    中美两国国际收支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国际收支比较研究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逆差+顺差”的特点: 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金融项目长期呈现顺差状态。 其中,经常项目的次级账户收益及服务项目总体均......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作者: 蔡红生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6月1日【编辑推荐】《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