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研究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山东省乔木林碳汇价值估算与分析
摘要:山东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其巨大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蕴藏着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对山东省森林碳汇估算及分析极为重要。本文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的碳储量计算公式为基础,以山东省乔木林各优势树种为例,估算出山东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碳汇和释氧价值,总价值为277451.7万美元,其中黑杨类树种的固碳量最大,并对各林分碳汇价值作出评价与分析,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关键词:山东;乔木;碳汇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of Shandong province are abundant, and Shandong is a main forest region in China.The tremendous “carbon sink” not only has very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but also contains huge potential economic profit.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estimate and analyses the carbon sink of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bases on the carbon storage measures in Specifications for assess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takes dominant species of arboreal forest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estimates the carbon storage of Shandong arboreal forest and the value of carbon stored and oxygen released.The total valuation is 277.452 million dollar.Populus nigra Linn is the largest one.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valuates and analyses the valu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In the e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Key words: Shandong;arboreal forest;carbon sink
1.引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碳汇
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0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从而降低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1.1.2 乔木林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乔木林由乔木组成,包含于森林。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2 森林碳汇的价值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它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实现确定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机制,即排放贸易(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排放贸易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把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将获得的减排额度相互转让;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这三种机制的制定,推动了国际碳贸易,使森林碳汇具有了价值。
1.2.1 经济价值 2006年6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森林碳汇项目被批准,该项目从2006年开始在广西苍梧、环江县营造人工林4000公顷,在未来15年内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购买该项目产生的60万吨二氧化碳量。此外,在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受《议定书》规则限制的“非京都市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这些市场的产生与形成,显示出了森林碳汇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所具有的经济价值。1.2.2 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
森林碳汇通过吸收CO2,释放O2,把CO2转化为有机物。在这一固碳过程中,森林碳汇降低了空气中的CO2含量,延缓了气候变暖,间接减小了由气候变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等不良影响。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大会讨论并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在第六条中再次强调了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的重要性,森林碳汇所具有的减缓气候变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社会价值更加明显。1.3 森林碳汇的计量与监测评估方法
“碳汇交易”活动,实际上是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具体体现。而碳汇计量是评价森林碳汇生态效益大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上, 国内外的很多专家也已经提出了许多方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法。常见的有生物量法,蓄积量法,基于蓄积量法、生物量法的生物量清单法,涡旋相关法,涡度协方差法,驰豫涡旋积累法等。
生物量法因其简单、明确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主要是根据单位面积生物量、森林面积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树木各器官的平均碳含量等参数计算而成。由于生物量法在计算生物量时往往只考虑地上部分,即使考虑了地下部分,由于当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取样的困难,也很难得到精确数据,使得计量精度会有一定的下降。
蓄积量法,是一种以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的碳估算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对森林主要树种抽样实测, 计算出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平均容重, 根据森林的总蓄积量求出生物量, 再根据生物量与碳量的转换系数求森林的固碳量。它是生物量法的延伸, 继承了生物量法的优点, 如操作简便, 技术直接、明了, 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 由于是生物量法的继承也就在所难免的产生一些计量误差。在对转换系数的选择上只区分了树种, 而对其它因素却并没有加以考虑, 因此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在使用时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差。生物量清单法, 就是将生态学调查资料和森林普查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首先计算出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乔木层的碳贮存密度,然后再根据乔木层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 估算出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总生物质碳贮量。涡旋相关法 是以微气象学为基础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首先是应用于测量水汽量, 20 世纪80 年代已经拓展到CO2 通量研究中。涡旋相关技术仅仅需要在一个参考高度上对CO2 浓度以及风速风向进行监测。大气中物质的垂直交换往往是通过空气的涡旋状流动来进行的, 这种涡旋带动空气中不同物质包括CO2 向上或者向下通过某一参考面, 二者之差就是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固定或放出CO2 的量。
涡度协方差法是以微气象学为基础的涡度协方差法,是最为直接的可连续测定的方法,尽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该方法仍然作为现今碳通量研究的一个标准方法获得了广泛应用。
驰豫涡旋积累法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国外该方法在进行森林碳汇计量的时候应用较多。
对森林碳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的森林碳汇的现状和潜力,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近年来,中国林科院等相关科研单位在碳汇的监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9年,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从成本有效性原则出发,采用的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测定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基于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下的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监测工作,也对类似造林项目的监测提供了参考。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4 研究的立项背景
地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95%的可能性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的。IPCC预测:至2050年大气中CO2浓度将达到550ppm(1998年已达到368ppm),为产业革命前(1750年为270ppm)CO2浓度的2倍,近百年来,地球已增温0.3—0.5℃,至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9—4.5℃,有的地方可能达到6℃。地球变暖,由此将引起两极冰雪部分融化,海平面上升,旱涝洪灾及热浪频繁,部分岛国及沿海城镇被淹没,大量动植物物种灭绝,人类生产生活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全球各国都应行动起来,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碳源等来遏制地球变暖。
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的手段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减少排放源,二是增加吸收汇。根据《京都议定书》中的定义,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由于森林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的吸收者、固定者和贮存者,起汇集CO2于森林植物体中的作用,所以森林是大气中CO2之“汇”,也称为森林的碳汇作用或森林的碳汇功能,也有人称森林为陆地“碳库”,简称“碳汇”。因此,利用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和贮存CO2,是控制CO2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贮存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上80%以上的碳储量和陆地地40%的碳储量。保护和管理好现有森林,扩大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生长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作用,不仅可以遏制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且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巨大功能和效益。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2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CO2的目的。尽管世界各国在森林碳汇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上, 国内外的很多专家也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但山东对于森林碳汇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京都议定书》的出台和生效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具有了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京都议定书》旨在降低世界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减排的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减少排放源(减少能源消耗或工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这样做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会影响到各国经济发展,所以在具体行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而且难以操作。二是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抵消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2009 年 9 月 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论坛上宣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4 项措施之一—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 年森林面积比 2005 年增加 4 000 万 hm²,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 m³,这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一项重要承诺,进一步表明了林业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因此,积极发展碳汇林业,是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承诺的有效途径之一。山东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其巨大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蕴藏着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对山东省乔木林碳汇价值估算及分析极为重要。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山东省林业局2008年11月出版的《山东三级区区划》,山东省各乔木类型面积及蓄积。2.2 计量方法
森林碳汇的研究方法首先是将山东省乔木林按优势树种分为10类型(见表1)。然后根据公式(1)和公式(2)完成对上述10中林分类型植被碳和土壤碳的计算。
G植被固碳= 1.63R碳 AB年(1)式中:G植被固碳为植被年固碳量,单位:t·a¯¹;R碳为CO2中碳的含量,为27.27%;A为林分面积,单位:hm²;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²·a¯¹。G土壤固碳=AF土壤(2)式中:G土壤固碳为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a¯¹;A为林分面积,单位:hm²;F土壤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hm¯²·a¯¹。G释氧=1.19AB年
式中:G释氧为释氧量,单位:t·a¯¹;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²·a¯¹;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A为林分面积,单位:hm²
公式来自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关于森林固碳效益的计算方法。
2.3 碳汇价值计算
采用国际CO2价格3美元/t,则每t碳价格为3×(44/12)=11美元;吸收CO2量=碳汇量×(44/12);释放02量=碳汇量×(32/12);氧气价格采用工业氧气售价600元/t。
1美元=6.3723元,即94美元
3.结果分析
3.1柏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1)
表1-1 Table 1-1 项目 单位
柏类
幼龄林
中龄林
近龄林 3973.6 7.076 0.65 1.508 16.588 8.420 3.346
成熟林 7693.3 10.237 0.86 4.081 44.891 12.182 9.372
过熟林 1907.7 6.584 1.02 0.753 8.283 7.835 1.495 176535.9 67222.9 2.621 4.056 0.36 26.922 296.142 3.119 55.061
0.54 15.750 173.25 4.827 32.446
总计 257333.4
49.014 539.154
101.72 9561.68 林分面积 hm²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t·a¯¹
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美碳价值 元·a¯¹ 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林分年释氧价万美值 元·a¯¹ 林分年固碳释万美氧总价值 元·a¯¹ 5175.734 3049.924 314.524 880.968 140.53 5471.876 3223.174 331.112 925.859 148.813 10100.834 柏类主要包括侧柏、圆柏等树种,林分面积在各类型中排第五,林分净生产力一般。其中有幼、中龄林面积的比重也较大,成、过熟林较少,造成可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采林少,大部分林分处于生长阶段,有较大的碳汇潜力。3.2松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2,1-3)
表1-2 Table 1-2 项目 林分面积 林分净生产力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值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价值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价值 单位 hm² t·hm¯²·a¯¹ t·hm¯²·a¯¹ 万t·a¯¹ 万美元·a¯¹ t·hm¯²·a¯¹
落叶松
幼龄林 242.8 3.38 0.46 0.0477 0.525 4.022
中龄林 1944.1 5.259 0.89 0.627 6.897 6.258 12.784
近龄林 1129.2 8.026 1.03 0.519 5.709 9.551 1.0785
成熟林 214.3 10.369 1.85 0.138 1.518 12.339 0.2644 24.854
过熟林
总计
3530.4
1.3317 14.649 14.2246 1337.113 1351.762 万t·a¯¹ 0.0977 万美9.184 元·a¯¹ 万美9.709 元·a¯¹
1201.696 101.379
1208.593 107.088 26.372 优势树种是落叶松的林分中有纯林和混交林,该表中没有具体列出来。纯林和混交林的固碳能力不同,主要土壤固碳量的不同,一般来说,混交林的土壤固碳量较多。表中中龄林面积最多,加上不低的林分净生产力,它的植被与土壤固碳量也是最多,没有过熟林,成熟林面积也是最小,也亟待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表1-3 Table 1-3 项目 单位
松类
幼龄林
中龄林
近龄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总计
林分面积 hm² 215523.4 122017.4 62112..8 31269.9 1038.2 431961.7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4.352 6.264 9.584 12.254 7.525.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0.52 0.62 1.05 1.32 1.98
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t·a¯¹ 52.900 41.539 32.983 21.160 0.553 149.135 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美581.9 456.929 362.813 232.76 6.083 1640.485 碳价值 元·a¯¹ 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5.179 7.454 11.405 14.582 8.955
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111.617 90.954 70.839 45.599 0.930 319.939 林分年释氧价万美10491.998 8549.676 6658.866 4286.306 87.42 30074.27 值 元·a¯¹ 林分年固碳释万美11073.9 9006.605 7021.679 4519.066 93.503 31714.75 氧总价值 元·a¯¹
山东松类主要包括黑松、赤松、油松、华山松等,也是幼龄林较多,成、过熟林较少,碳储量是中、幼龄占总储量的大部分。松类面积在10个类型中排第三,总碳储量也是第三。松类较为概括,不能完全代表不同的松树树种,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些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3栎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4)
表1-4 Table 1-4 项目 单位
栎类
幼龄林 17188.8 3.36 0.26 3.014 33.154 3.998 6.873
中龄林 7021.4 6.65 0.43 2.377 26.147 7.914 5.556
近龄林 2289.9 9.24 0.76 1.115 12.265 10.996 2.518
成熟林 514.8 10.81 0.96 0.297 3.267 12.864 0.662 62.228 65.495
过熟林 64.7 9.59 1.68 0.0384 0.422 11.41 0.0738 6.937 7.359
总计 27079.6
6.8414 75.255 15.6828 1474.183 1549.438 林分面积 hm²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t·hm¯²·a¯¹
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万t·a¯¹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万美值 元·a¯¹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t·hm¯²·a¯¹
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万美林分年释氧价值
元·a¯¹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万美价值 元·a¯¹ 646.062 522.264 236.692 679.216 548.411 248.957 山东栎类主要包括麻栎、栓皮栎等壳斗科树种,幼龄林的碳储量最多,中龄林其次,总的碳储量排第八位,栎类树种主要种于山地,经济价值较其他树种低,因此种植面积不多。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4刺槐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5)
表1-5 Table 1-5 项目 单位
刺槐
幼龄林 91868.1 3.452 0.43 18.0467 198.514 4.108 37.738
中龄林 80579.3 5.698 0.56 24.921 274.131 6.781 54.638
近龄林 30122.6 7.034 0.64 11.346 124.806 8.370 25.214
成熟林
过熟林
总计
林分面积 hm²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t·hm¯²·a¯¹
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万t·a¯¹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万美值 元·a¯¹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t·hm¯²·a¯¹
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万美林分年释氧价值
元·a¯¹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万美价值 元·a¯¹
20727.3 11205.3 234502.6
9.664 7.564 0.82 10.603 116.633 11.500 23.837
0.86 4.733 52.063 9.001
69.650 766.147
10.0807 151.508 3547.372 5135.972 2370.116 2240.678 947.586 14241.72 3745.886 5410.103 2494.922 2357.311 999.649 15007.87 刺槐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无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由于刺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发挥性物质抑制周围杂草生长,使周围成为裸地,因此,林分土壤固碳能力较弱。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5杨树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6,1-7)
表1-6 Table 1-6 项目 林分面积 林分净生产力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值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价值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价值 单位 hm² t·hm¯²·a¯¹ t·hm¯²·a¯¹ 万t·a¯¹
白杨类
幼龄林 21720.1 8.95 0.26 9.183
中龄林 8358.5 12.02 0.42 4.817 52.987 14.304 11.956
近龄林 2843.3 13.63 0.56 1.882 20.702 16.220 4.612
成熟林 过熟林 3368.3 15.16 0.79 2.536 27.896
535.4 13.98 1.01.0.387 4.257
总计 36825.6
18.418 206.855
46.6685 万美元·a¯¹ 101.013 t·hm¯²·a¯¹ 万t·a¯¹ 10.651 23.133
18.040 16.636 6.0765
0.891 万美元·a¯¹ 2174.502 1123.864 433.528 571.191 83.754 4386.839 万美元·a¯¹ 2275.515 1176.851 454.23 599.087 88.011 4593.694
白杨类主要包括毛白杨、山杨、银白杨等树种,由于白杨类的一些树种不易进行无性繁殖,从而限制其大面积种植。虽然生长较快,由于面积较小,导致碳储量并不高,在各树种排名第七。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表1-7 Table 1-7 项目 林分面积 林分净生产力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值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价值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价值 单位 hm² t·hm¯²·a¯¹ t·hm¯²·a¯¹ 万t·a¯¹ 万美元·a¯¹ t·hm¯²·a¯¹ 万t·a¯¹
黑杨类
幼龄林 660185.7 8.24 0.32 262.931 2892.241 9.806 647.352
中龄林 206085.6 11.68 0.43 115.857 1274.427 13.899 286.442
近龄林 57107.3 16.87 0.68 46.707 513.777 20.0753 114.645
成熟林 27357 19.24 0.75 25.448 279.928 22.896 62.635 5887.69
过熟林
总计
1211.2 951946.8 18.65 0.98 1.123
452.066
12.353 4972.73 22.184 2.687
1113.761 万美元·a¯¹ 60851.088 26925.548 10776.63 万美元·a¯¹ 63743.33
28199.98
252.578 104693.5
11290.41 6167.618 264.931 109666.3 黑杨类树种易无性繁殖,生长迅速,成材早,在中国华北、西北、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成为中国工业原料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树种,并且人工杂交容易,培育出大量的无性系,在山东广为种植。是各树种中面积最多的,加上生长速度较快,净生产力高,所产生的碳储量也是最多。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6泡桐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8)
表1-8 Table 1-8 项目 单位
泡桐
幼龄林
中龄林 763.3 8.56 0.65 0.340 3.74 10.186 0.778 93.132 96.872
近龄林 157.3 11.42 0.89 0.0938 1.0318 13.590 0.214 20.116 21.1478
成熟林 81.1 14.23 1.20 0.0610 0.671 16.934 0.137 12.878 13.549
过熟林 19 13.62 1.36 0.0141 0.155 16.208 0.0308 2.895 3.05
总计 1491.1
0.6259 6.8848 1.4198 153.461 160.346 林分面积 hm² 470.4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4.65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t·hm¯²·a¯¹ 0.43 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万t·a¯¹ 0.117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万美1.287 值 元·a¯¹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t·hm¯²·a¯¹ 5.534 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0.260 万美林分年释氧价值 24.44 元·a¯¹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万美25.727 价值 元·a¯¹
泡桐类主要是毛泡桐,该树种耐干旱与瘠薄,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但由于种植面积较小,其碳汇量最小。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7其他用材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9)
表1-9 Table 1-9 项目 单位
其他用材树种
幼龄林
中龄林
近龄林
成熟林
过熟林 854 10.39 1.25 0.501 5.511 12.364 1.0559
总计 120836.9
36.008 396.088
79.8849 林分面积 hm² 55084.8 42151.8 8767.5 6811.3 林分净生产力 t·hm¯²·a¯¹ 3.52 6.69 9.45 11.52 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0.32 0.59 0.94 1.16 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t·a¯¹ 11.732 14.990 4.507 4.278 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万美元·a¯¹ 129.052 164.89 49.577 47.058 碳价值 单位面积林分t·hm¯²·a¯¹ 4.189 7.961 11.246 13.709 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26.076 33.557 9.859 9.337 林分年释氧价万美元·a¯¹ 2451.144 3154.358 926.746 877.678 值 林分年固碳释万美元·a¯¹ 2580.196 3319.248 976.323 924.736 氧总价值
99.255 7509.181 104.766 7905.269 其他用材树种主要包括水杉、水曲柳等种植面积较小的树种,本论文也没有分别树种分别计算,其林分净生产力是根据其他树种推算而出,并没有现成资料,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避免不了有些误差。求出的固碳量占总固碳量的3.02%。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8经济类优势树种林分固碳释氧量及价值(见表1-10)
表1-10 Table 1-10 项目 林分面积 林分净生产力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值 单位面积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量 林分年释氧价值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价值 单位 hm² t·hm¯²·a¯¹ t·hm¯²·a¯¹ 万t·a¯¹ 万美元·a¯¹ t·hm¯²·a¯¹ 万t·a¯¹
经济树种
幼龄林 225290 4.35 0.13 43.562 479.182 5.177 116.621
中龄林
近龄林
成熟林
过熟林
281530.1 202247.5 336944.9 6.25 7.86 10.56 0.25 85.251 937.761 7.438 209.388
0.56 81.987 901.857 9.353 189.170
0.79 184.778 2032.558 12.566 423.418
总计
26225.9 1072238
9.14 0.81 12.779
408.357
140.569 4491.93 10.877 28.525
967.12 万美元·a¯¹ 10962.374 19682.472 17781.98 39801.292 2681.35 90909.5 万美元·a¯¹ 11441.56
20620.23 18683.84 41833.85 2821.919 95401.4 经济树种包括枣、银杏、山楂、核桃、苹果、桃、杏等树种,总面积位于第一位,但由于净生产力没有黑杨类树种的高,所以植被与土壤固碳量只能位居第二。经济树种只注重经济产品的产量,树木的生长和林分的稳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碳汇价值只是其中的附加价值之一,并没有予以关注。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9各树种碳储量及释氧价值汇总(见表2)
表 2 Table 2 项目 单位 柏类 落叶松 松类 栎类 刺槐 白杨类 黑杨类 泡桐 其他用材树种 经济树种 总计 林分面积 hm² 257333.4 3530.4 431961.7 27079.6 234502.6 36825.6 951946.8 1491.1 120836.9 1072238.4 3137747 植被与土壤固碳量 万t·a¯¹ 49.014 1.3317 149.135 6.8414 69.6497 18.418 452.066 0.6259 36.008 408.357 1191.447
植被与土壤固碳价值 万美元·a¯¹ 539.154 14.649 1640.485 75.255 766.147 206.855 4972.726 6.8848 396.088 4491.927 13110.17
林分年释氧量 万t·a¯¹ 101.72 14.2246 319.939 15.6828 151.5077 46.6685 1113.761 1.4198 79.8849 967.122 2811.93
林分年释氧价值 万美元·a¯¹ 9561.68 1337.113 30074.27 1474.183 14241.72 4386.839 104693.5 153.461 7509.181 90909.47 264341.4
林分年固碳释氧总价值 万美元·a¯¹ 10100.834 1351.762 31714.75 1549.438 15007.87 4593.694 109666.3 160.346 7905.269 95401.4 277451.7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山东省乔木林总面积为3137747 hm²,碳储量为1191.447万t,固碳的同时也在释氧,释氧量为2811.93万t,乔木林固碳与释氧总价值为277451.7万美元,其中黑杨即速生杨的碳汇量占总碳汇量的37.94%,是比重最大的树种,究其原因是近几年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杨树林,杨树适应能力较好,生长速度快,适合山东地区的大面积种植。由于山东经济树种的种植面积也较广,所以其碳汇量也占总量的34.27%,其价值也是不能忽略。
各树种植被与土壤固碳量情况:泡桐<落叶松<栎类<白杨类<其他用材树种<柏类<刺槐<松类<经济树种<黑杨类。
4.现状分析
4.1 山东林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5底,全省林地总面积为4146964.4 hm²,其中有林地面积3138398.0 hm²,占林地面积的75.68%;疏林地30436.3 hm²,占林地面积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的0.73%;灌木林地281951.2 hm²,占林地面积的6.81%;未成林造林地180728.8 hm²,占林地面积的4.36%;苗圃地36218.1 hm²,占林地面积的0.87%;无立木林地40753.0 hm²,占林地面积的0.98%;宜林地423528.4 hm²,占林地面积的10.21%;林业生产辅助用地14950.6 hm²,占林地面积的0.36%。
4.2 山东林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改善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03.6万hm²,新育苗16.67万hm²,分别较“九五”期间增长15.1%和105.8%,新建农田林网100.3万hm²,新增封山(滩)育护林面积73.73万hm²,四旁树植树8.5亿株,山区、平原、沿海、城镇绿化整体推进。到2005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3138398 hm²,林木蓄积量11806.5万m³,森林覆盖率到20.9%。
5. 问题与建议措施
5.1 问题
1.由于中国碳汇交易尚未成熟,碳汇一直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进入市场,其价值也是没得到林业工作者的足够的认识,忽略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山东林业碳汇也是一样,缺少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因此,碳汇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市场和人们的认识,必须建立起来。
2.从表中可以看出杨树碳储量占整个乔木林乃至森林碳汇的最大比重,当前的现状是人们盲目的大面积的栽植杨树,营造速生的纯杨树林,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生产力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成熟林面积偏少。
3.碳储量计算和碳汇价值的计算方法多样,标准不一致,各参数也难以统一,公式基本上都很繁琐,建立统一的计算体系与数学模型也是刻不容缓。5.2 建议措施
1、政府的宏观调控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我国针对森林碳汇的宏观调控措施应侧重于在环境税的征收和碳税的设立,以及对林农的政策倾斜和生态补偿措施。只有尽快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碳税税率的合理性和惩戒性需以企业的边际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线,方可改变企业观念,兼顾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方共赢。基于森林碳汇的正外部性,政府应适当给予林农定额的生态补偿,对林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一方面可激发林农的积极性,并保障其收益,实现森林碳汇的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可实现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2、市场调节和产权界定
森林碳汇的产权化是依托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前提,也是森林碳汇私人化、商品化的最佳途径。政府可开放企业认购森林碳汇机制,界定清晰的碳汇产权,此举便可使森林碳汇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激励产权所有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森林碳汇外部性的内部化。
3、加强管理
定期对从事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基层人员。努力营造混交林,重视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不要刻意的追求速生丰产,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林内管理,提高林分净生产力。确定合适轮伐周期,努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重视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
4、加大对碳汇计算方法的研究
加大投入,尤其是增加森林碳汇计算与评估方面的科研经费,可以联合高校进行研究,建立合作模式。努力研究出统一、简单、方便的计算公式与数学模型,为森林碳汇的发展打下基础。
6.讨论
本研究通过研究山东省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的碳汇储量及价值计算,为山东省不同林地碳汇功能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这些均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讨的方面,以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森林碳汇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且资料匾乏、实践经验不足及能力有限,本论文研究和探讨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完善。
1、林分的净生产力的测定有一定难度,且缺乏统一的数据,因此不能保证各树种碳储量百分之百准确,由于森林清查资料所限,没有最新的数据资料,也是需完善的地方。
2、虽然本论文中已经提出了一些优势树种的林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并没有对其细分,如混交林、纯林。
本论文的论述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教,以使本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使其日臻完善。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7.参考文献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国家林业局.2008-04-28.[2] 伍泽洪,唐志华.广元市朝天区森林碳汇现状评估及潜力分析.山西农业科学.2011.[3] 李静.对森林碳汇外部性的思考.学术探讨.[4] 吕劲文、乐群、王铮、张国君.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生态学报.2011.[5] 谢立红,张荣涛.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哈尔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6] 林清山、洪伟.中国森林碳储量研究综述.中国农学通报.2009.[7] 龚维,姚源.对发展我国森林碳汇的思考.防护林科技,2008.[8] 李怒云.中国森林碳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9] 李顺龙.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10] 吕景辉,任天忠,闫德仁.国内森林碳汇研究概述.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6.[11] 李怒云,宋维明.气候变化与中国森林碳汇政策研究综述.林业经济,2006.5.[12] 杨海军,邵全琴,陈单奇,等.森林碳蓄积量估算方法及其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
[13] 叶绍明,郑小贤.国内外森林碳汇项目最新进展及对策探索.林业经济,2006.[14] 王雪红 森林碳汇项目及其在中国发展潜力浅析 世界林业研究, 2003.[15] 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2002.[16] 赵林、殷鸣放、陈晓非、王大奇.森林碳汇研究的计量方法及研究现状综述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17] 方精云、刘国华、徐篙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生态学报
[18] 陈信旺.福建柏人工林标准收获表的研究.林业勘察设计, 2006.[19] 徐化成.油松.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2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杨树.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59.[21] 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22] 余树全.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23] 刘玉萃, 吴明作, 郭宗民, 等.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生物量和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净生产力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1998.[24] 张小泉, 孟永庆, 刘命荣, 等.五台青杨天然林净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积累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1995.[25]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ISBN:9787800937156 [26]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等.1981~2000 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7.[27]《山东三级区区划》.山东.山东省林业局.2008.11.[28] Valentini R,M atteucci G,Dolman AJ, et a1.Rspiration as main determinant of carbon balance in European forests[J].Nature,2000,.[29] Detwiler R P.Land use change and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The role of tropical soils[J].Biogeochemistry,1986.[30] Post WM. & Kwon KC.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and land use change: processes and potential[J].Global Change Biology,2000.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8.致谢
本文是在恩师鲁法典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获取、到论文的结题,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劳动。鲁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思想方法和崇高的师德,使我在学习及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受益匪浅,老师不仅传授我们学术上的知识,还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值此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向恩师表达自己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杨明明师兄、连相汝师姐、刘成杰师兄也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推荐参考文献、撰写过的注意事项等,在此,我要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借此论文完成之际,向四年来所有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给予我指导、关心、帮助的老师、家人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第二篇:林业论文
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太谷县红枣经济林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红枣经济林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与管理、扶持企业建设、积极宣传发动等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关键词】生态 经济林红枣 可持续发展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的最佳体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太谷县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为目标,早动手,早安排,早谋划,在生态经济林发展上,重点抓好干果苗木两大产业,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1生态经济林的基本内涵
生态经济林,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经济林,概括起来应该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满足当环境建设的基本生态需求;二是所生产的果品(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实行可持续经营。绿色果品不仅要求无污染、安全,而且要求优质、高营养。发展生态经济林不仅要考虑第一代经济树种由结果到更新连年高产、稳产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第一代以后多代的高产、稳产问题。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生态经济林的基本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大势所趋。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生态经济林建设,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1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2、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基本途径
2.1依靠林业科技支撑
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1.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经济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
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3注重林业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生态效益。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单纯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客观的生态建设,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不仅能够带动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3、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林情况
3.1太谷县概况
3.1.1太谷县区域环境概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13°01′与北纬37°12′-37°32′之间,县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总面积约1049.91平方公里,为我省南北交通枢纽。全县域地貌形态分山地、丘陵、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914-676米之间,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万立方米。全县辖4区3镇6乡197个行政村,有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三次产业构成为23.7:29.6:46.7。红枣和苗木花卉作为该县林业发展的两大优势产业,栽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在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已成为实现县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3.1.2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太谷县红枣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老枣树主要是以零星栽植为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托林业经济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红枣经济林步入以基地建设为主的科学发展阶段,采用了枣树与小麦、黄豆、绿豆、花生等低杆农作物间作的枣粮间作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实行低定杆、高密度的集约经营管理。多年来,通过认真调查、科学分析,在边山丘陵区和重点乡村划定了红枣经济林发展基地,具体制定实施方案,采用
基地建设,旧果园更新改造,老枣树更新复壮,酸枣接大枣,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多种发展途径,大力发展红枣经济林。形成了以小白乡壶瓶枣园区、北汪乡郎枣园区、明星镇梨枣园区三大科技园区为主,红枣基地遍及全县的格局。为了确保全县红枣经济林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完成了15万亩的红枣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壶瓶枣、郎枣、梨枣三个品种的无公害认证工作,成功申报了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目前,红枣经济林面积为15万亩,其中:连片栽植近8万亩、山区散生栽植 7万余亩。
3.2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采取的主要措施
3.2.1利用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精神,结合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太谷县委、政府果断地提出“大打红枣战略”,振兴太谷红枣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分点包片,把红枣发展面积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并在资金上实行县里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同时,借助“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四个一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加强枣树综合技术管理、防雨棚和智能烘干房建设,有效地解决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难题,提高红枣品质和商品枣,提高枣农的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红枣产业整体上水平。
3.2.2加强技术培训服务
根据实际情况,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服务。并聘请省枣协会、林科院、果树所、山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枣果病害制定方案,配制药剂,进行现场培训,真正为枣农朋友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枣农提供管理技术,组织技术培训,组织指导红枣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枣农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组织销售红枣及加工产品。
3.2.3加强技术管理
全县红枣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进入盛果期挂果面积6万亩,低效林面积达9万亩,针对近年来红枣生产中出现的效益低下、病裂严重和成熟期雨量大的情况,全面实施推广“双调技术”技术,避免了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果烂果的有效措施。目前,雨篷设施建设完成近0.3万亩,建造红枣智能烘干房累计完成105座。红枣示范园区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亩产量达2000斤,亩收益5000元左右,部分高达1万余元,使红枣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
3.2.4扶持企业建设
随着红枣产量的不断增大和收益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如兴谷枣业有限公司、晋谷香、九鑫源、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红枣加工企业有十多个。以太谷晋隆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太谷县万士达红枣合作社为代表的近50家红枣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红枣产业链的延伸和红枣附加值的提高,带动了红枣经济林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为安置就业人员开辟了重要途径,为红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5积极宣传发动
一方面,向枣农宣传,使他们积极发展红枣产业,同时向外界人士宣传,使他们认识太谷红枣,购买消费太谷红枣。利用多种途径各种宣传工具积极推介红枣产业和红枣产品,加大红枣知名度。
3.3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存在的问题
当前,太谷县发展红枣经济林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与管理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管理不力现象突出;二是管理技术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枣果病害严重困扰着红枣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红枣市场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流通领域不畅;四是加工能力依然非常薄弱,企业深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之间产品标识不协调。五是科研人员缺乏,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3.4针对性建议
3.4.1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干果业发展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如红枣的病裂果等,增强政府管理职能,稳定果农心态。管理中增加科技含量,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广红枣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
3.4.2红枣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完善提高
根据红枣产业发展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值。以扶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县枣业发展。同时使枣农在自然和市场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3加强流通领域建设
成立合作社、枣协会,促进红枣业整体发展。首先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使果农和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发展,提高太谷红枣业市场竞争力。
3.4.4发展深加工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
建立扶持名牌企业,生产品牌产品,提升产品级次,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红枣附加值。
3.4.5建设生态、观光园林红枣业
在红枣产业发展中,重点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复合性模式,传
承和发扬光大太谷红枣文化。
红枣经济林作为太谷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两大抓手之一,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各类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品牌。尤其是对于保健养身的绝佳产品红枣,更是青睐有加。太谷县紧紧抓住种种机遇,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不断在政策上倾斜、在技术上创新、在科技上突破、在链条上延伸,“双调双盖”技术正在全面推广,红枣深加工正在大力引深,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必将带动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红枣之乡”。
第三篇:林业方面论文
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管理之浅谈
内容摘要: 随着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生态公益林建设已成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们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因此,合理利用林场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等建设,调动公益林经营管理积极性,对公益林建设谋求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问题与原因,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长兴林场林业资源占整个长兴林业资源约10%。国有林场是生态公益建设管理的主战场, 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目前林场在生态公益林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长兴县林场总面积76613亩,其中林业用地76503亩,非林业用地110亩,分别占99.9%,0.1%。15个营林区,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范围内。生态公益林面积50674亩,其中国家级公态公益林18992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0966亩,县级生态公益林 716亩,生态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的66%。主要承担着森林资源培育和占全县总面积1/6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任务,其中竹林10434亩、混交林8544亩、纯林30957亩。
二、长兴县林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参差不齐
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虽然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分布特点、范围、保护等级和管护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管理,但林分质量仍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成林的用材林、经济林林分质量相对较高,部分灌木林、疏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林分质量较差。
(二)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不够
每年生态公益林中发生大大小小火灾十多起,导致人力、财力、物力损失,且森林资源破坏;周边村民侵占国有林场土地现象时有发生,未能有效制止;少数村民在公益林林区内取土、捕杀珍希鸟类等行为,未能及时保护。
(三)资金不足,生态资源优势未能合理利用开发
长兴县林场生态公益林50674亩,需聘请专管员进行日常管护,对遭受病虫害、雪灾、风倒木等进行清理,对林分质量较差的进行间伐、补植改造等抚育管理,需大量资金维持。而生态公益林中的补偿政策只停留在2008年基础上,补偿资金不足,难于维持实际管护和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多年来,林场却只重视保护,不重视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使生态效益未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承包户未及时享受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由于县政府、县林业局以国有林场为单位,直接将补偿金发放林场,而林场未及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分发给各相关承包户。导致部分承包户根本不清楚有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这回事。
三、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由于林场多年来只重视保护,不重视改造提升
部分被划入公益林的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地未能及时进行补植、间伐、卫生伐;对遭受病虫害、雪灾、风倒木等林分未及时清理;对未成林地进行粗放型管理,从而使这些林分与其它成林林分相比质量参差不齐。
(二)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在各主要路口、明显位置设置森林防火标识牌,但每逢清明、元宵等国家节假日村民上坟祭祖都采用烧纸钱的方式,造成火灾隐患;在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未将各林区与周边村民交界地块全面巡查到位,导致村民侵占林场土地现象时有发生,且未能及时解决;村民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出现在生态林内取土、在林区内捕捉捕杀珍希鸟类等行为。
(三)缺乏稳定资金投入,生态资源优势未合理利用
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禁止或限制采伐,划入公益林大多是用材林、经济林,涉及林场的切身利益。大面积生态公益林,特别是人工公益林经营管理,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国有林场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承包金收取、用材林销售等,对于公益林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使得公益林难以得到高质量的经营管理。虽有县每年15元/亩的公益林补偿金,但对于生态公益林提供的生态效益以及建设经营费用相比,明显偏低。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以生态资源开发促进生态公益林发展,形成共赢局面,才能真正形成生态公益林长效管理机制。由于林场个别领导思想上停留在传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态中,不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大面积生态公益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四)林场中承包户生态公益林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一方面是因财力所限,管护经费和补偿资金缺口较大,有的则根本没有落实;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的管护与承包户的生活之需要发生了矛盾,造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难以到位,保护效果大打折。
四、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多措并举 提高林分质量
1、生态公益林地中部分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采取补植等措施进行改造,科学营建高效公益林。其中对生长在陡坡或土层十分瘠薄的灌木林,予以保护;对生长在缓坡且土层较为深厚的灌木林,进行改造提高,使其变为乔灌复层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林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对于疏林地,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加强保护,培育天然次生林,也可按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形成不同树种或不同起源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对于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绿化造林,着眼建立针阔混交、乔灌结合,高标准质量的生态公益林。对于未成林地,加强抚育管理,尽快培育成为高效林分。
2、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的、受害立株数大于10%的林分中采用定株采伐的方法进行了卫生伐。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林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3、加大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加大生态公益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同时运用法手段,建立内、外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及时更新小班数据,严格监测生态公益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管护力度 巩固公益林建设
1、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队伍建设。林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护林员队伍,专职从事生态林管护任务并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管护成效。对管护人员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管护人员一年一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每月定期召开管护人员、护林员培训会,通过培训,使一线人员知法守法。林场与各林区签订森林管护经营责任书,层层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明确责、权、利;确定保护人员及其管护责任区位置、界线、面积等管护内容,使管护人员真正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同时,对管护的范围进行明确的划界标桩,树立标示牌,注明四至范围、面积、林种、管护责任人等主要事项。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在公益林林区实行封山设卡和巡山管护。
2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占破坏公益林的不法行为。管护人员每周至少3次以上开展巡查活动,沿着所管范围边界进行仔细认真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周边村民有侵占林区土地、林区内取土、捕捉鸟类等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的保护工作。认真开展国有林场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科学制订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每年2次进行死松树清理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调查、预报,同时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有关专家教授,加强防治培训指导,及时为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形成强有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
4、强化宣传教育,抓好森林防火管理。对林区主要路口、明显位置设立的生态公益林经营区永久性标志、立牌公示和宣传标语进行全面检查,破损严重的全面更换或修补,时刻警示人们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扑救能力。特别是对重点火险区以控制火源为中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林场、林区二级森林区林防火队伍建设。及时补充或购置油锯、防火砍刀等扑火工具,便于森林消防专业人员开展综合型扑火方式培训。
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分布现状及成活率现状,提出整改措施方案。每年对原有的防火林带进行补植和抚育,直至生长成林,做好还未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点林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旦有防火林带项目安排,能及时营造。
解决森林防火通信系统问题。森林防火通信设备陈旧老化,有些无法运转。每次扑救森林火灾,大家都是用手机来互通信息,导致掌握火情动态的范围就局限于通话的两人,不利于各方扑火指挥员共享火场信息,影响了扑火效率。对全场通信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什么设备能用,什么设备不能用,做出整改方案,及时维修及更换。森林防火要事先编制防火预案,从组织机构、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后期处理等几方面明确职责,保证火情发生后的处置得当,提高扑灭火效率。
(三)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
林场积极引进投资商,吸引外资投向林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合理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①分层次开发,突出各林区旅游特色。对公益林的生态旅游实施分层次开发,有资源优势的先开发,为后期的生态公益林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提供成功的经验和资金。林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寻求差异,切忌照搬、抄袭,否则不能吸此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
②生态公益林旅游开发可持续性。在林场对公益林旅游开发时,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公益林区受益的责任,追加远大于常规旅游区的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合理开发和经营,走"边建设、边开发、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在公益林开发利用上,必须考虑景观多样性,除基础设施外,避免搞人工破坏自然景观情况。
③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认识。在发展生态公益林旅游中,要引进和培养管理与经营人才,以科学知识与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公益林旅游业对环保的宣传,使公益林的开发与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四)充分尊重承包户意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到户
要通过林区队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对规划涉及林地的有关承包户,要逐户商量,讲清利弊得失,听取意见。管护费用和补偿资金的发放要公开、透明,让广大承包户了解,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五)合理调整规划采取分类管理的问题
对生态公益林中的重点保护林,应采取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管护经费和所涉承包户的补偿资金确保到位,使所涉承包户的生存完全脱离对当地森林的依赖。对被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列为一般保护林的林地,则应区别轻重缓急,分期逐步实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措施,同时对其所涉承包户,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需要,留出适当数量的商品林,使林农能从经营商品林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来维持生计。
(六)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及补偿金建议
1、制定合理的管护费用和补偿金标准。县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应支付的成本有两项:一项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从现有水平看,每亩每年3-5元较宜;另一项是对因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林农当期收入减少的补偿,目前以每亩每年12-15元为适。两项合计为每亩每年15-20元。同时,补偿标准还要考虑重点保护林与一般保护林的区别,优先保证重点保护林补偿资金的到位。
2、补偿标准还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长兴县林场佣有万亩竹林、千亩茶园,万亩松杉林,林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浑然一体,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林场在生态公益林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妥善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篇: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丽江市永胜县血吸虫病及其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状况和特点,充分发挥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改变钉螺生长及发育条件和影响钉螺生存繁殖及生理生化实现抑螺的特殊作用,在疫区重点区域加大营造林规模,积极将抑螺防病林建设与卫生、农业、水利等其它血防项目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抑螺防病林建设成效,是共同推进血吸虫病防控进程,建立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减少钉螺孳生、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
丽江市永胜县7个乡镇共53个村委会366个村小组有血吸虫病流行,流行区总人口399016人,受威胁人口169235人,钉螺分布面积305.0179万m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情水域和生产耕作方式转变加快,畜牧交易、流动频繁,部分疫区群众防范意识降低,血吸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病治病困扰着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是通过改变钉螺生长及发育条件和影响钉螺生存繁殖及生理生化实现抑螺的有效措施,在血吸虫病防治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造林抑螺树种主要选择桉树、膏桐、油橄榄、核桃、柑桔、石榴等,通过林木个体耗水,压缩钉螺面积,区域钉螺孳生环境明显改变,钉螺密度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持续下降;通过加强管护,人畜进入钉螺孳生环境机会减少,感染血吸虫病机率降低。
1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1.1政策保障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云南省永胜县综合治理防治血吸虫病行动方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2009-2015年重点项目规划纲要》为依据,编制了《云南省永胜县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永胜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林业血防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了依法依规、有据可查。
1.2组织管理保障
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股室和疫区林业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营林工作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1.3技术和科技保障
1.3.1切实抓好各级技术培训,把林业血防建设与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执行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规定、标准,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3.2从规划布局、地块落实到整地、栽植、抚育等一系列工序,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1.3.3由县林业局种苗站负责种苗供给,保证种苗数量、质量,确保林业血防建设用苗。
1.4质量保障
1.4.1严格执行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技术规程、规定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技术关。
1.4.2严格执行“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造林质量管理办法”“、群众举报制”等,加强相关责任人员的管理。
1.5资金保障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要求,严格管理好工程建设各项资金,严格执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足额按时兑现,并严格按报账制度要求使用资金
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经验
2.1主要做法及经验
2.1.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一项工作的成败,领导重视是关键。为确保抑螺防病林项目的顺利建设,始终将抑螺防病林项目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规划设计和造林地块的调查,安排精兵强将负责落实。同时紧密结合行政问责办法,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专人负责制,从局机关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并将目标任务量化到个人,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为项目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1.2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以突出工程建设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规划原则,结合永胜县实际,认真编制抑螺防病林建设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地块落实上,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抑螺防病和适地适树三大原则,严格按照造林规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了项目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1.3项目实施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一是在建设任务下达前,未雨稠缪,提前做好了种苗和造林物资准备,为造林用苗和实施上山造林提供了保障;二是计划下达后,及时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山头地块,保证了各项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提前抓宣传动员,让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了解林业血防工作,提高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为造林用工提供了劳务支持。
2.1.4切实加强监督指导,狠抓质量管理。项目施工作业期间,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实地进行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把造林质量关,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1.5坚持把疫区作为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全面巩固扩大林业血防建设成效。在疫区乡(镇)倾斜安排实施天保工程、生态产业,大力发动四旁义务植树和沼气池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扩大了疫区的抑螺防病林面积和沼气池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吸血虫病防治效果。
2.1.6加强后续管护工作。对已建成的抑螺防病林设置专职管护人员进行管护,并签订责任状,确保造林地无放牧现象,无人畜破坏和无森林火灾发生,强化巩固造林成果。另外,在初春季节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浇水、抚育、施肥、防病虫害等,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2.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2.2.1对钉螺的影响
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技兴林抑螺的原则及要求,通过在全县七个疫区乡镇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对钉螺主要产生了以下影响:①营造区域林木个体耗水增强,土壤湿度降低,原有环境明显改变,光谱组成与光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温度和水分及其动态都发生不利于钉螺孳生的变化;②林下植物组成的改变影响了钉螺食物的营养结构,间作和翻耕土地也不利于钉螺的繁殖。钉螺孳生环境的根本改变,化感抑螺功能得到全面发挥,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疫区群众对营造抑螺防病林的重要性认识提高。目前,部分抑螺防病林造林地块已成林郁闭,已有一定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抑螺、防病、增收的防治目标。
2.2.2螺情变化
随着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的持续有效推进,全县钉螺分布面积从2007年疫情控制标准的590.3681万㎡压缩至2014年的305.0179万㎡,有螺面积下降率为51.7%;2007-2010年营造的抑螺防病林地块未查出钉螺。
2.2.3综合效益总结
2.2.3.1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后全县新增森林面积3.3万亩,按每公顷林地蓄水300立方米计,年增加水66万立方米,效益值达6.6万元(按农田取水费0.04元/m3和水利设施投资费0.06元/m3计),水源涵养功能效益明显;项目地块位于疫区溪流两侧和村庄面山的荒山荒地和农地,对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河水中的含沙量、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作用明显。
2.2.3.2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对血吸虫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宣传,让疫区群众进一步认识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项目的实施有效改造了疫区范围内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减轻疫情,压缩未控区范围,减轻血吸虫病的危害,使当地居民、牲畜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减少;三是项目建设后,解除了流行区人民群众受血吸虫病感染威胁的痛苦,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力,同时改善了疫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2.3.3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按灭螺用工量3工日/亩计算,减少灭螺用工1.1万个工日,以80.00元/工日计,节省灭螺费用88.00万元;疫情大幅度下降,减轻查治人、畜的工作量,每年大幅度减少劳务费、治疗费、医药费等各项费用近100.00万元;同时,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为疫区提供临时就业用工29.48万个,按80.00元/工日计,实现经济效益2358.40万元;农民通过林木采果、练油等方式增加收入5796.88万元,加快了疫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漆良华,黄玲玲,费世民,蒋俊明,王昭艳.山丘区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OncomelaniaSnail)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2]邓大清,于楚平,刘浩.洞庭湖区杨树发展对策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1997年01期.[3]彭镇华,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4]刘颖芳,彭宇,刘凤想.中国灭螺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5年04期.[5]张旭东,漆良华,周金星,刘国华,黄玲玲.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4期.[6]彭镇华.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7]孙启祥,张建锋,周金星.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第五篇: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策研究论文
摘要:在新时期林业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充分的认知。在林业企业运营期间,应该意识到人才是其获得稳定发展的根本,所以为了在市场上谋求更好的发展,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因此,本文针对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策展开了探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从而为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林业企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应当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确保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林业企业为了能够积极应对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经营模式加以完善,由资源依赖性经营模式向节约型与知识经济型等方向转变,此时,林业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并加大对人力资管的管理力度,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从而为林业企业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林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对于林业企业人力资源而言,主要指的是林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劳动力,并包含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林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相比有着能动作用较大和活跃性较强等优势,具有着再生性、时效性与高增值性等特征[1]。
二、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计策
(一)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
林业企业为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优化内部环境,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通过采取有效的计策,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林业企业应当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在该制度的作用下,对人力资源的行为予以规范。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林业企业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对表现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于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员工适当的进行处罚,以达到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的作用。同时,林业企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在福利待遇上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利的保障,使林业企业凝聚力增强,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总之,林业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期间,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构建健全的绩效考核方案,有利于绩效考核的标准能够实现最大化,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了良好依据。
(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
林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用效率和质量,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段,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林业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要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力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和技术工具,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并且确保林业企业在选人与用人时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言,其主要融合了很多的技术,具体如下:第一,人力资源规划技术。对于人力资源规划技术来讲,其包括了评价技术、岗位设计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大力实施线性与回归分析,并借助于工业工程技术和现代工效学等,进而实现对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第二,选人和用人技术[3]。林业企业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对选人和用人有了高度重视,通过利用选人和用人技术,对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予以合理的开发和运用。在大力开发面试技术、情景模拟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等,使得林业企业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第三,薪酬设计技术。在利用薪酬设计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林业企业要保证在对于薪酬进行设计时,对内有着公平性特点,对外则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设计薪酬时,根据岗位、劳动强度和技能等进行,保证薪酬具有调节、激励和保障等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坚实的保障[4]。因此,林业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要大力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从而为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依据。
(三)制定合理与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林业企业的发展,所以林业企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通过制定合理与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当前,部分林业企业在经营和发展期间,常常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现象,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林业企业很难招聘到更多的人才,并且也未能真正留住人才,林业企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基于此,林业企业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为企业积累更多的人才,应该通过制定合理与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5]。林业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人力资源约束和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加以规划,对员工进行鼓励和激励,可以采取物资和精神激励等措施确保员工队伍能够更加稳定,使得员工发展目标与林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通过制定合理与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进而为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企业在社会上是比较主要的部门,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了促进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为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凤艳.黑龙江省林业企业国际化人才开发问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2]王琼,陈幸良.林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潜力分析[J].林业经济,2013,07:108-111.[3]郭文德.试论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21-22.[4]张珊珊,李红勋.基于SWOT分析法的现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5,02:13-15.[5]徐晓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林业企业中的运用[J].林业经济,2015,0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