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设计 扎实培养 樊志
精心设计
扎实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宜君县太安中学 樊志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 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没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这样的人,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在众多学生都发表完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会骂他。针对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 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承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在 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通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已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有的写父亲的手机奏着时代的强音,有的写工作,有的写生活。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有七十年有余的闰土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 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上有天壤之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土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土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朗读激发情感,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课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能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悟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父亲》。
然后,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同学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给我吸毒汁时,我的嘶声断喝葬送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亲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
有学生在作文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老师不让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一番讲演,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应该的,无须不安,无须报答,然而现在我明白了。有同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就在我沉迷于生日的期待中时,一句朴实而古老的话惊醒了我,‚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我的心如揣了只小兔,往昔的岁月历历在目:每次过生日,妈妈的碗里连鸡蛋皮也未曾有过,每 次吃蛋糕,妈妈都是吃一点就推脱说不好吃便端给了狼吞虎咽的我。每次催她买衣服的钱都给我……想着想着,我觉汗颜,我太自私,太不懂事了。十多年来,我享受了很多,可妈妈却为此而背着沉重的负担,望着已生华发的妈妈,我有说不出的内疚,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要为妈妈备一份礼物……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同学们养成了正确的亲情观,人生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可以布置一篇‚谈成功‛类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 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己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例如,第五册中的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仲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的 态度和抗衡逆境的能力,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影、电视能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组织一场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仁共同探讨,使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历史论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导致这种交流畅通的主要媒质是师生思维同步前进。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前的诱导,引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时起步。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1、进行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的智力测验。
我要引入新课前根据学生的临场状况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出示2-3道智力题,让学生抢答。智力题以重要的年代、人物、地名和重大事件的名称为主。例如学生很快答出:①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把组织知识竞赛这一富有竞争意识的活动引入课堂,以期在复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一般情况下,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编制一些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用幻灯机打出,或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上述快节奏的思维训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从复习旧课积极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引导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针对学生已经开启的思维和心理上产生的求知欲,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上的火花引向高潮。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就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安排充实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只有接受教学重点、难点的正面挑战才能得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的思维萌动后,即把教学重点、难点推到“前台”,与学生思维热点接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考验。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预先安排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西安事变?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红军和东北军中很多将士为什么主张杀蒋?你认为蒋该不该杀?为什么?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的思维瞄准了这一系列问题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中的合理成份后,我再进一步的启发诱导。这样既解决了“西安事变”这一重点、难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维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事物转到另一类内容相隔较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思维能否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调节;第二,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到以下三点:首先,以变应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自学-讨论-讲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思维活动,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润滑学生思维的转换过程。其次,灵活过渡。精辟、恰当的过渡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抓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入知识,优化认知结构;还可以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掀起一个个小高潮,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的环节发展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再次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说明了灵活、敏捷的思维会产生打破框框、别出心裁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效应,从而获得奇异而又颇具实际意义的思维新成果。
3、培养思维的广度
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具体出现形式能体现出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教师就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组合,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保持学生思维热线,扩大教学效果。从而求得思维的光芒四散,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效应。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不断深化,例如:在讲述“元朝的统治”这一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学生:元朝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什么时候、谁建立的?又是在什么时候统一的全国?元朝的统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什么进步意义?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元也应给予肯定,这又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样,既使学生思维一步步的深入而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又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及时反馈,调整思维的节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思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调节教学内容,调整思维的节奏,使师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同步共振。
四、留下悬念,激发反思的余波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小结应是既突出重点,又揭示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凭借客观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小结起到探微见源、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教育趋势。
第三篇:精心设计生物实验 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生物实验 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改进设计实验方案;巧妙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引导学生解决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设计活动;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自主思维
生物学实验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一步步地模仿操作,或者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就放弃操作过程,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发展。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地把学生融入实验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努力解决实验问题,既有效利用了实验的教育价值,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中,有些学生讨厌蚯蚓,或者对蚯蚓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做实验。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给蚯蚓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同学们非常兴奋,他们四人一组,通过在校园里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讨论和设计“蚯蚓之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利用可乐瓶、食品瓶、花盆等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采集蚯蚓、土壤、树叶等,建造一个蚯蚓的“家”。为了保持土壤透水、透气,有的同学还在瓶子底部挖了一些小孔。有些同学对蚯蚓呵护备至,甚至把蚯蚓当作宠物来饲养了。两个星期后同学们汇报和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蚯蚓之家”。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适于蚯蚓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观察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主动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体现了关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可见,教师通过活动引入课题,使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在快乐和欢笑声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以“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为例,笔者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将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生活着;在黑暗的条件下,小白鼠很快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根据以上的问题,作出如下假设: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才得以正常生活,在黑暗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中缺少氧气,小白鼠很快窒息死亡。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材料,装置等,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大部分同学以金鱼藻为实验材料,用排水法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的气体,当快要熄灭的竹签遇到这种气体时,迅速地燃烧起来。同学们分析这种现象,因为氧气具有能使快要熄灭的物质迅速燃烧的特性,从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例如:
1.如图1,从一株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然后用少量凡士林涂抹在环切部位。约两个月后,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在切口的上方形成枝瘤,解释枝瘤形成的原因。
2.如图2,在同一株植物上,选取有大小相同果实的带叶枝条,在两果实中间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然后用少量凡士林涂抹在环切部位。数日后,位于切口上、下方的果实将会有什么不同?解释原因。
3.如图3,在同一株植物上,再选一枝条,在两叶之间,用解剖刀在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和木质部,只剩下髓,然后用少量凡士林涂抹在环切部位。两日以后枝条上的叶片有何变化,解释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这个生物实验问题可以看出,该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周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其实验结果是验证植物茎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功能。它是通过逐一排除环割韧皮部和木质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分析二者的功能,即应用减去原理来设计的实验。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
在初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另一些物质则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课本上介绍的实验步骤较繁琐,学生不容易操作。鸡蛋的卵壳膜就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利用同学们司空见惯的蛋壳做半透膜实验,材料易得,感性直观,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笔者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材料的准备:取两个大小相近的鸡蛋,用剪刀剪去尖端的蛋壳,使之成为一个直径约为0.8cm边缘整齐的圆孔。摇动鸡蛋,将蛋黄、蛋清从小孔倒出,并用水把蛋壳冲干净。将钝端的蛋壳轻轻敲裂,再将钝端敲裂的蛋壳轻轻剥离,露出约1cm高完好的卵膜。
实验操作:将处理好的两个蛋壳分别放入两个装着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尖端圆孔向上。向其中一个蛋壳的圆孔内加入饱和蔗糖溶液,直到蛋壳大部分沉入水中,水面接近圆孔;向另一个蛋壳的圆孔内加入清水,也使其大部分沉入水中,水面接近圆孔,两个蛋壳都保持悬浮状态(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观察到:加入蔗糖溶液的蛋壳由于烧杯中水分的渗入而逐渐下沉,直至沉没于烧杯的清水中,而加入清水的蛋壳仍保持初始的位置。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有的同学还设计了其他方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深刻理解了半透膜的作用,而且观察了鸟卵(以鸡蛋代表鸟卵)的结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环节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看谁最聪明,能够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当时有一位同学对着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他用铅笔敲击解剖盘的边缘时,蚯蚓开始翻滚身体,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这个同学发言说:“蚯蚓没有听觉,但喜欢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同学用铅笔、不同颜色的纸在蚯蚓的前面来回远近、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晃动,发现蚯蚓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没有视觉,但体表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有的同学分别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个平面上爬得更快。还有的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纸板搭了一个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观察蚯蚓向哪个方向爬等等。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同学们拓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也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蒋沂蒙.谈如何进行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01):36~37
[2]李相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三个“兼顾”[J].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10):4~5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519100)
第四篇: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作者以一线数学教师的视角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与启发下,积极探索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练习,二是设置操作性练习,三是设计开放性练习,四是编选阶梯式练习,五是巧用条件隐蔽性练习。
关键词:创新意识 课堂练习问题情境 操作性 开放性 阶梯式 隐蔽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24-02
作为数学老师,肩负着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如何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各种新颖的练习,有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练习设计上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练习,用猜想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好动、好想”是初中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努力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猜想的q情境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以下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最终作出结论:
1、请同学们分别求出下列三个方程①、②
③ 的两根、,并计算、、、的值。
2、请同学们观察在不同的方程中、、、这四个值之间的关系
3、猜想:不求方程 的根,猜想、的值?
4、你能用文字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可以大胆作出猜想,并在未知领域得到突破,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二、设置操作性练习,通过动手激发创新意识
所谓操作性练习,就是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设计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由此发现规律的练习。这种练习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它常常运用于几何教学之中。
如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扇形白纸,让学生猜想如何将这张纸站起来?老师演示,试着让它横站、竖站都不行,学生感到很有趣,都试着把自己手里的纸想办法站立更长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尝试都失败了。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发现有学生把纸弯一下再站立在桌子上,可是不多久它还是倒下了,小组成员感到非常惋惜;还有小组讨论说:“先把白纸沿圆心角的角平分线对折,然后半展开,使纸与桌子的接触面呈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可成功地站立在桌面上了。”教师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其他学生进行演示,果然,白纸站起来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把这张纸卷成圆锥形粘好,它也能立起来,站立的时间更长,更不容易倒下。”教师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做法试试看。教室里立刻忙碌起来,连平时最不爱数学的学生也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卷成圆锥再站起来更好。”“那圆锥有什么特征?如何计算它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们展开一个完整圆锥,在操作中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同时也理解了圆锥的侧面积就是一个扇形面积,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增强创新意识。比从头到尾的死记硬背要强上千倍甚至万倍。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中的开放性练习,一般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或条件不充分,或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开放性练习极具挑战性,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而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在学《等腰三角形》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列长度为200米的火车在一条平直的铁轨上行驶,一个人站在道旁的C点观察火车,若记火车的尾部位A,头部位B,请问火车行驶过程中有几个时刻可以使点A、B、C构成等腰三角形,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此题是一道不错的开放性题目,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四、编选阶梯式练习,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说过:例子有时比定理还重要。可见,学生对定理、方法、技能的学习,一般都需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具体题目的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自觉地掌握。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有意设计阶梯式的练习,让学生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能探索出问题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本质,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孕育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如在复习近平方差公式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组题:
1.,2.,3.4.在前三个小题解法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能将第4个小题变出如下的两种方法:
变形1: 原式=
变形2: 原式=
显然,变形2要将隐含“1”变为“2-1”,过去常常是老师和盘托出教给学生,没有背景、没有过程,学生很快就会淡忘。而这里是在一定情景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往往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可以看到,变形1跳出了常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五、巧用条件隐蔽型练习,挖掘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种隐含条件的挖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隐含条件挖掘越多,学生对隐蔽条件的洞察能力就越强,从而选择、判断、创新等能力也就越强。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可以从条件、结论、图象及解题过程中入手,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巧妙应用,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如在学分式方程后,出这样一道解方程:
。学生按?惯把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之后,学生发现出现四次方程,不会解,没学过。这时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方程,展开联想,用心去挖掘被掩盖的隐蔽特征,便能找到简捷的解法:
原方程变形为
解得
该解法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练习时,要找到隐含条件,一定要多多审题。只有把题审清楚了,才能找到更多的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的寻找,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黎桂群 初中数学有效练习设计"三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2]段雪凌 浅谈数学课堂巩固练习设计之策略[J].《成才之路》,2009(20)
[3]张健 浅谈创新意识教育与个性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04.
第五篇:浅谈培养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
浅谈培养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
前两天,读了一则小故事,题目是“只差一点点”。美国某公司聘用人员,出了一道面试题“假若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需要公司给你多少钱?”应聘者有3名。第一名应聘者的回答是“需要120美元”,理由是“2000支铅笔需要约100美元,其他费用约20美元”。第二名应聘者回答是“需要110美元”,理由是“2000支铅笔需要约100美元,其他费用约10美元”。最后一名应聘者回答是“需要113.86美元”,他是这样计算的“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生产企业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铅笔生产企业到汽车站0.8公里,需要搬运费1.5美元,还有„„”应聘者还未陈述完理由,该公司就直接聘用了他。这名应聘者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读完故事,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众所周知,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演讲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家,《时代》杂志曾给予他“或许,除了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国象征”如此高度的评价。这则小故事中,企业之所以聘用卡耐基,不是因为“公司出钱少”,第二名应聘者需要钱更少;也不是因为“他是成功人士”,此时的卡耐基还只是一名打工者。而是通过他的回答,企业看到了他“对工作不是大而化之,而是认真思索,周密考虑”;看到了他“做事不是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而是严谨细致,细致入微,对每一事项、每一环节都认识清楚,把握到位”。也正是靠这种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仅征服征服了美国,也征服了全世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不乏前例。如孔子的“繁文缛节”,曾子的“三省吾身”,贾岛的“推和敲”(僧敲月下门)等等,也正是因其严谨,故能成其大器。
严谨细致的作风,也历来是我们共产党人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的良好传统。
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文革期间,发生很多冤假错案,周总理往往能抓住任何机会做平反工作。1974年9月,总理因身患癌症而住进了医院,正值国庆前夕,将举办国宴,9月29日晚,周总理在医院仔细翻阅出席国庆招待会的二千多人的名单。这个名单是要见报的,是平反的一个机会。他从二千个名字当中,逐个梳理出受迫害同志的名字,进而将一些遭受迫害且符合参加宴会条件的同志的名字增加进去。为了保证这些人都能出席国庆招待会,都能见报,他还提笔给当时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的王洪文写信,并对新增同志参加宴会的原因逐一加以说明。正是周总理这种严谨细致的精神,让这份名单成了平反的利器,为党和国家挽回了重大损失。
历数古今中外,因严谨细致扎实而有所成的人和事数不胜数。同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而功败垂成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因为助推器两个部件间的接头破损而失事;2005年龙门塔吊因为质检人员检验不细致而在施工中倒塌,导致3人死亡,4名质检工作人员受到责任追究;今年4月28日因为一份调度命令没及时发送导致发生淄博列车相撞事故,济南铁路局原局长和党组书记双双被撤职。事故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惨痛。近期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因为监管缺失,不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也给婴幼儿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究其原因也有工作不严谨、不细致、不扎实方面的问题。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得出一个结论:细节决定成败,干任何事情都必须严谨细致扎实。
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关系全局,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个环节、细节被忽略、出了错,势必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如接个电话、编条信息、收个传真、发个文件等,看起来是小事,但件件都与全局日常运转紧密相连,办好了是小事,而出现纰漏或闪失,就成了大事。再比如,接访过程中,一杯水,一个温暖的眼神,就能消除上访者的愤怒;通知文件中,一个精益求精的字,就能准确传达领导意图。反之,接待过程中,一个冷漠的眼神,可能导致客人的反感;会议组织过程中,一个话筒、一个座牌都会影响会议质量;通知文件中,一个错字,可能歪曲领导意图,影响整个工作的性质。所以,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事无巨细都要做到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全面周密,滴水不漏。
但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我本人还是办公室工作,在严谨细致扎实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工作不用心,办事不精心,学习不虚心,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更严重的是培养了一种浮躁、烦躁的飘浮作风,因此,在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克服飘浮作风,树立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迫在眉睫。
培养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对于办公室来说,就必须在做到尽职尽责的同时,更要做到尽心尽力。
尽心就是要做到“三心”。首先,要做到用心。用心是情感的倾注和精力的投入,就是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坚决杜绝无所谓、得过且过的思想,做到“始终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工作放在心上”;其次,要做到精心。精心是一种精神,就是要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追求卓绝,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善于思考和谋划,未雨绸缪,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再次,还要做到虚心。虚心是一种修养,就是要克服夜郎自大思想,放低姿态,牢固树立“学习无止境”和“服务无止境”的意识,甘当小学生,甘当勤务员,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
尽力就是要做到“五勤”。做事严谨细致,是一个人的习惯问题,是刻意练习的结果,需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具体要做到“五勤”。即:“嘴勤、眼勤、脑勤、手勤、腿勤”。“嘴勤”就是要勤请示,勤汇报,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摆正位置,不能自以为是。“眼勤”就是要多观察,多学习,将眼光的触角延伸到政府、延伸到机关、延伸到基层、延伸到全社会。“脑勤”就是平时多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不断提高预见性和应变能力。“手勤”就是要多写、多记,随时做到有备无患。“腿勤”就是指要做到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不提困难,不讲条件,定了就干,先干再说。
“三心”是态度,“五勤”是措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以三心为基准,由五勤入手,就能培养起严谨细致的习惯作风,就能把办公室建设成为“政治强、作风正、工作细、纪律严、形象好”的科室,就能以严谨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同志们的满意。办公室工作如此,机关工作也是如此。
“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要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扎实,“低学历”也能掌握高本领,“小角色”也能干出大成就,“小岗位”也能做出大贡献!
以此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