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风味化学

时间:2019-05-13 04: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食品风味化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食品风味化学》。

第一篇:浅谈食品风味化学

浅谈食品风味化学

摘要:食品风味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在食品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论文主要谈论天然与合成食品风味使用进展与发展趋势、食品风味原材料制作与安全性评估以及食品风味剂问题。

关键词:食品风味、进展、趋势、原材料、安全性

1.前言:食品风味是一个广泛和综合的术语,包括食品的香气和味道。颜色和香气是食品引起人们购买或消费的“第一印象”,美味则是保证一种食品能持久被特定人群接受的必要条件。因此,食品科学家和食品工艺学家把提高和改进食品风味看做提高食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食品风味剂的原材料愈加多样化,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食品风味剂问题。

2.天然与合成食品风味使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2.1天然与合成食品风味使用进展

食品风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调味品、肉制品、奶制品、保健食品以及饮料中都有较好的应用。目前,酵母抽提物等已开始作为单独的调味品出现在市场上;以HAP、HVP、氨基酸、核苷酸等为原料进行复配的调味品也日趋占领了人们的厨房。在肉制品中,如Megan等研究了利用天然风味增强剂来降低法兰克福香肠中的钠含量,从而降低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食盐摄取等。在2010年召开的核苷酸及衍生物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对核苷酸系风味增强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奶制品中,将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应用较为广泛,王勃利用微胶囊技术来延缓奶糖香味挥发,并利用乙基麦芽酚来增强奶味。大多数的氨基酸类、低聚肽类保健品都是利用动植物水解蛋白来制取的,像医用的水解蛋白注射液、口服液等也是如此。在饮料中,风味增强剂的应用也较多,主要是用于提高饮料的特征风味,改善口感,降低成本,徐乐三等将猴头菇与酿造酒醅混合发酵,用以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的的黄酒。Kunieda等将香草提取物应用到饮料中用于改善饮料的味感和丰富度。Jonathan等利用茶叶提取物作为天然风味增强剂添加到绿茶饮料中,来增强绿茶的风味。

2.2天然与合成食品风味发展趋势

天然风味物质资源有限,提取分离过程复杂,成本高。为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风味物质发展很快、种类繁多。但是消费者从卫生、安全角度考虑,仍然倾向于天然风味物质,所以开发天然风味物质仍是研究的方向。科技工作者已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创制出和天然风味物质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把它们称为等天然风味物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同时,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取风味物质,可不受天然原料的限制,其风味与天然风味物质相同,具有发展前途。

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一的鲜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味蕾,而利用氨基酸、味精、核苷酸、天然的水解物或萃取物、有机酸、甜味剂、香辛料、油脂等调配而成的复合鲜味剂,具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对于天然复合风味增强剂,如HAP、HVP等的发展,废物回收利用和绿色安全将是一个趋势。

3.食品风味原材料制作与安全性评估

3.1食品风味原材料制作工艺

食品风味的原材料来源很广,可从不同物质中提取多种食品风味材料。可以利用微生物法提取、可以从植物中提取,也可以从动物中提取。

3.1.1微生物源天然风味增强剂

微生物源的风味增强剂包括的种类较多,但其大部分均属于氨基酸类和核苷酸类。自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证实谷氨酸及其盐类具有鲜味以来,国际上便开始了对其的大量研究,最开始生产谷氨酸的方法是利用酸水解小麦蛋白和大豆蛋白制取,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1956年日本以淀粉水解糖为原料,经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谷氨酸,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于核苷酸的研究起步较晚,1913年日本的小玉新太郎证实肌苷酸及其盐类具有鲜味,在各种鱼类和肉类中都发现了大量5'-肌苷酸;1960年日本国忠明博士发现5'-鸟苷酸具有鲜味,且在香菇中含量较高,并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肌苷酸和鸟苷酸。现时,工业用的核苷酸则主要由水解酵母菌的RNA(核糖核酸)所得。与味精相比,核苷酸不但独有一种鲜味,而且其增强风味的能力较强(以重量为基础计算,约强50~100倍),其所增强的味道属性的范围亦较广,并且能普遍给人可口的感觉。

3.1.2 从动物中提取风味增强剂

从动物的肉或骨头中提取风味增强剂主要方法是水解动物蛋白(HAP)而成,利用酸或酶催化动物蛋白水解。多以鸡肉、猪肉、牛肉等畜禽为原料提取的水解动物蛋 白,蛋白质含量高,其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需要,更能体现动物原料的风味特点,而气味来源于极性氨基酸和还原糖通过美拉德反应的产物。

3.1.3从植物中提取风味增强剂

从植物中提取的风味增强剂多以植物水解蛋白(HVP)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单一呈味成分,如甜菊糖苷、甘草甜素、索马甜等。植物水解蛋白是植物性蛋白在酸或生物酶的催化下水解后的产物,其构成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和肽类。谷氨酸最早的制取方法便是通过酸水解小麦蛋白而提取的。传统的水解方法是通过加酸水解,但酸水解的水解程度不易控制,且产生微量一氯丙醇和二氯丙醇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酶法生产HVP成为了目前主要的研究工艺。

3.2食品风味原材料安全性评估

食品风味原材料的本质是化学合成或者天然存在的物质。与食品中天然存在物质不同,食品风味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意添加到食品中去的。所以,对食品风味剂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十分必要和重要。

食品风味原材料的安全性评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含义:

首先,每一种食品风味原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检验,甚至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对其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毒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在确认其限量使用对身体没有安全隐患后才可以被批准使用,以确保人体食用的安全性。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添加剂技术上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依法决定准予许可并公布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同时公布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质量规格要求,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在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后,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即时作废。对缺乏技术上必要性和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科学研究结果或者有证据表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或者不再具备技术上必要性的,卫生部将及时组织对该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对重新审查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或者修订其使用范围和用量。

4食品风味剂问题

4.1毒豆芽,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问题

4.1.1 毒豆芽定义:指在豆芽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或工业原 料,从而改变豆芽生产周期和外观,然后流入市场销售的豆芽。

国家在食品法当中明确要求在豆芽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任何添加剂,所以市面上大多数豆芽产品都有添加非法添加剂。

辨别方法:毒豆芽无根须,正常豆芽有根须。毒豆芽在售卖过程中可以用鼻子闻闻,气味刺鼻,甚至有的都有臭味。真正豆芽有豆子的香味。毒豆芽外观粗壮,根茎粗壮,没有根须。主要是这三种,看一看有无根茎,闻一闻有无气味。毒豆芽一般都泡在水里进行售卖。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2011年6月10日德国宣布,流行于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源头为毒豆芽。

4.1.2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一食品公司2002年从印度进口5吨红辣椒粉,将其用于生产各类品牌的伍斯特调料,为众多下游食品商或者饭店所使用。后被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查出此种辣椒含致癌物质,因此受到通缉。而苏丹红事件也拉开帷幕。

4.1.3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4.2.风味物质合理使用与安全监督

风味物质就是能对人的嗅觉(气味)和味觉(滋味)产生刺激而获得感觉的物质。它给食品带来风味,而风味则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食品能否为 4 消费者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风味不仅决定人们对食品喜爱与否,而且可以决定食欲,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

食品风味物质众多,对食品生产,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一些不法商家向食品中添加一些非食用物质,导致了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例如上述的毒豆芽事件,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一度的引起民众对食品风味物质的恐慌,一些民众看到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敢买或食用。食品风味物质与非食用物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风味物质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当合理使用风味物质,造福于民。合理食用,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添加的是风味物质,风味物质是可食用物质,而不是向食品中添加一些能改善食品风味的非食用物质。即要清楚地区分风味物质与非食用物质。再者,风味物质虽是可以食用,但前提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人体才没有伤害。因此,向食品中添加风味物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定安全剂量标准来添加,如果滥用食品风味物质不但对食品风味造成影响,对人们的健康也会造成伤害。

近几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伤害,同时也暴露了食品行业的一些问题。食品事件大多是因为向食品中添加一些非食用物质。因此,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即是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监管体系,细化监管渠道,不放过一个死角,不给不法商家祸害人民的机会,同时要不断完善对一些物质的区别,即区分可食用物质与非食用物质。从食品源头到加工、生产、销售,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而且,国家应当加大惩戒制度,加大犯罪成本,重重处罚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不法商家。

食品问题不光靠国家监管,每一位商家都应诚信守法,严格遵守法律,为人民生产处安全健康的食品。

第二篇:我喜欢的风味食品_说明文

我喜欢的风味食品_说明文

我喜欢的风味食品 客家菜闻名四海,作为客家人,我常常为家乡丰富的特产和食文化而骄傲。一天,我们去一家餐馆吃饭。我点了一盘酿豆腐,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爸爸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哇,那么悠久,是怎样做出来的?我来了兴致。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首先买回豆腐,并调好肉馅作为佐料。做肉馅要先把猪肉剁碎,再混合墨鱼、葱、香菇等,还可放些胡椒粉,这样美味的肉馅就做好了。接着就开始‘酿’。先把豆腐切成体积相仿的一小块一小块,再用手轻轻地握住,用筷子在它中间划一条‘沟’,把调好的肉馅塞进去,一个酿豆腐就做好了。酿豆腐讲究力度均匀、恰当,否则容易破碎。爸爸耐心地向我解释,正说话间,一盘热腾腾的酿豆腐就端上来了。堂弟先下手为强,赶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哇!烫死我了!他旋即一边尖叫,一边不停地吹气,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痛苦。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嘲笑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堂弟听了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我也夹了一块尝一尝。刚放进嘴里,一股香味便四处飘散。豆腐,嫩滑可口,美味至极。肉馅呢,松、香、浓,令人回味无穷。嗯,好吃极了!一盘酿豆腐吧一会儿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大家都大呼吃得过瘾,吃得开心。这天我不仅吃到了酿豆腐,更了解到了客家酿豆腐的做法和绵远悠长的历史。我爱吃酿豆腐,更爱我们的客家文化,爱我美丽的故乡。

第三篇: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实验(宋体,小三,加粗,单行倍距)1实验原理(四号,宋体,单行倍距)

内容(小四,宋体,行间距20磅)

2….注:a个人实验报告文件名:学号 姓名 实验几 实验名称

b 每个实验做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称为 实验几 实验名称,内容为每个人的实验报告

第四篇:传统发酵食品的风味研究

传统发酵食品的风味研究

食品原料经发酵后,可提高食品的保藏性、营养价值;发酵不仅可以丰富食品种类,还有保健功能。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艺源远流长,曾经影响过日本、朝鲜等国家。

传统发酵食品

传统发酵食品指采用传统发酵工艺、利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食品。凡是利用微生物作用制成的食品,都可称为发酵食品。

经过发酵,原料中不溶性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因分解物之间相互组合,多级转化和微生物自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呈味、生香物质,从而形成了色、香、味、形等诸项调和的特殊食品。

原料和微生物

⊙原料丰富:制作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广泛。人们日常食用的谷类、豆类、蔬菜、乳、肉等食物都可作为原料;需要的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细菌等。

⊙中西不同:中国以多种微生物进行发酵,西方国家则用细菌、酵母菌的一种或几种。例如,我国的传统风干肠以多菌种混合发酵,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和霉菌等。西方酿酒多采用单一酵母菌作发酵剂,如葡萄酒等。

风味特点

自然发酵菌类繁多,营养物质丰富,产品风味浓厚。

人们以传统发酵食品为基料,开发出多种再造食品和功能食品。在这方面,西方国家起步较早,通过加入风味、营养物质,生产出的食品种类丰富、花样繁多。

腐乳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香气浓郁。酱油除了咸味以外,还有令人愉快的芬芳香气。豆酱、酱香和酯香浓郁,咸淡适口。

日本的纳豆风味持久,秘诀在于:用稻草把浸泡和蒸煮过的大豆包起来,通过细菌发酵得到沁人的稻草香气。

我国传统发酵工艺较为成熟,食品风味独特,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生产需要进一步现代化,产品种类也有待增加。

营养功效

⊙营养保健:传统发酵食品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例如,豆瓣酱、甜米酒等富含羧氨酸,可预防记忆力减退;发酵豆制品多含抗血栓成分,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乳酸菌成分可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还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胃肠动力等作用;豆类经发酵后,可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功能来源:当以一种或多种农副产品经生物生成发酵食品时,伴随着主要产物的生成,亦有成百上千种其它代谢物形成。它们平衡协调形成了发酵食品特有的品质结构与风味,也使发酵后的食物中含有某些功能因子,如多肽、氨基酸、多糖、低聚糖等。

一些发达国家的发酵技术革新较快。我们应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走向世界。

第五篇:食品化学期末总结

食品化学: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是食品科学,属于应用化学的一个分支。

体相水(又称自由水,指食品中除了结合水以外的那一部分水)

结合水(又称固定水或束缚水,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水)可结冰

食品化学的研究范畴:只要范围包括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色香味化学、食品工艺中的化学、食品物理化学。食品有害成分化学及食品分析技术。

1、水分活度: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3、吸湿等温线的滞后现象:采用向干燥食品样品中添加水的方法绘制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不相重合,这种不重合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4、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氨基酸分子在溶液中呈电中性时(即静电荷为零,氨基酸分子在电场中不运动),所处环境的PH指即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5、蛋白质变性:在酸、碱、热、有机溶剂或者辐射处理时,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之为变性。

6、蛋白质功能性质:指出营养价值外的那些对食品需宜特性有利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胶凝、溶解、泡沫、乳化、黏度等。

7、单糖: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是不能在被水解为更小的糖单位。

8、低聚糖:指水解能够产生2~10个单糖分子的化合物。

9、多糖:即多聚糖,指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

10、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a-1,4糖苷键链接形成的线状大分子,聚合度为100~6000,一般为250~300.11、支链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a-1,4糖苷键和a-1,6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大分子,结构中具有分支,即每个淀粉分子都是通过一条主链和若干条连接在主链上的支链组成。

12、淀粉的改性:为了适应各种使用的需要,需将天然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酶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水溶性、黏度、色泽、味道和流动性等。经过这种处理的淀粉总称为改性淀粉。分类:可溶性淀粉、漂白粉、交联淀粉、氧化淀粉和酯化淀粉等。

13、同质多晶: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晶形式,但融化后生成相同的液相。

14、油脂的塑性:指一定外力下,表现固体脂肪具有抗变形能力。取决于:(1)固体脂肪指数。(2)脂肪晶型。(3)熔化温度范围。

15、维生素:维生素是活的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需要极少的天然有机物的总称。

16、生物利用率:也称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的比例

17、淀粉的老化: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成淀粉凝胶并长时间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的甚至沉淀的现象

18、淀粉的糊化: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度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

19、油脂的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下,表观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1、起着溶解。分散蛋白质、淀粉等水溶性成分的作用

2、对食品的新鲜度、硬度、风味、流动性、色泽、耐贮性和加工性质适应性有影响

3、是食品的组成成分

4、起着膨润、浸透、均匀化等功能

蛋白质的分类:单纯蛋白、结合蛋白、衍生物蛋白

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met、苏氨酸th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缬氨酸val)

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特点:

1、结合水或称为束缚水或固定水: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又可分为:a:化合水或称为组成水:指与非水物质结合得最牢的并构成非水物质整体的那部分水。b:邻近水:指处于非水组分亲水性最强的基团周围的第一层位置,主要的结合力是水-离子和水-偶极间的缔合作用,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缔合的水是结合最紧密的邻近水。c:多层水:是指位于第一层的剩余位置的水和单分子层水的外层形成的另外几层水,主要靠水-水和水-溶质氢键作用。

2、体相水或称做游离水:指食物中除了结合水以外的那一部分水。又可分为:a:不移动水或滞话水:指被组织中的显微或者亚显微结构及膜所阻留住的水。b:毛细管水:指在生物组织的细胞间隙和食物结构组织中,由毛细管力所截留的水,在生物学中又称为细胞间水。c:自由流动水:指动物的血浆、淋巴、尿液中,植物的导管和细胞中内液泡中的水以及食品中肉眼可见的水,系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结合水的特点:

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关系。

2、结合水的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100度)下结合水不能从食物中分离出来。

3、结合水不易结冰。

4、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5、体相水能为微生物所利用但绝大多数结合水不能。

小麦粉形成面团时,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所发挥的作用;

1、这些蛋白蛋白质的可解离的氨基酸含量低,所以在中性水中它们不易溶解;

2、他们含有较多的谷氨酰胺和羟基氨基酸,所以易形成分子氢键,使面筋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黏聚性质,其中黏聚性质还与疏水相互作用有关;

3、这些蛋白质中含有-SH基,能形成二硫基,所以在面团中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其具有韧性。

4、麦谷蛋白决定面团的弹性、黏性以及强度,麦醇溶蛋白决定面团的流动性、伸展性和膨胀性。

蛋白质变性所产生的结果和常用的变性手段:

(一)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1、分之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蛋白质在水中溶解性能降低。

2、某些生物蛋白酶的活性散失,如失去酶活或者免疫活性。

3、蛋白质的肽键更多的曝露出来,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4、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发生改变。

5、蛋白质分散体系的黏度发生改变。

6、蛋白质的结晶能力丧失。

(二)常用变性手段:

1、物理变性:加热、冷冻、机械处理、经高压、电磁辐射、界面作用。

2、化学变性手段:酸、碱因素(PH值)、盐类、有机溶剂、有机化合物、还原剂。

单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物理性质及如何应用:

1、甜度。甜度是糖的重要性质,但不同的食品加工所需糖的甜度不同,因此功能性食品甜味剂倍受青睐。

2、溶解度。利用溶解性,可将溶解性最高(79%)的糖果作为保存食品的防腐物质,因为糖浓度在70%以上才可以抑制酵母、霉菌的生长。

3、吸湿保湿性:利用其吸湿性,可将其应用在生产面包、糕点、软糖、调味品等。

4、结晶性:利用单双糖的结晶性,可利用其制作冰糖。

5、黏度:利用黏度可将其应用在糖果工艺的拉条和成型的需要。

6、发酵性:利用其发酵性,可将其应用于酿酒生产及面包疏松。

美拉德反应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控制:

1、利:通过美拉德反应可以形成好的香气和风味,还可以产生金黄色的色泽。

2、不利:美拉德反应会使还原糖同氨基酸与蛋白质部分链段相互作用会导致部分氨基酸的损失,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美拉德褐色会造成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3、控制方法:(1)降低水分含量;(2)改变PH(PH小于等于6);(3)降温(20度以下);

(4)避免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用不锈干设备)。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还原糖:具有还原性的糖,如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

老化淀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怎样防止老化:

1、老化淀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老化后的淀粉与水失去亲和力,不易于淀粉酶作用,因此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严重的影响了食品的品质,如面包的陈化失去新鲜感,米汤黏度下降或产生沉淀就是淀粉老化的结果。

2、防止老化:可将糊化后的a-淀粉在80度以下的高温迅速除去水分(水分含量最好达10%以下)或冷至0度以下迅速脱水、糊化淀粉在单糖、二糖和醇糖存在时,不易老化、表面 或具有表面活性的极性脂,推迟了淀粉的老化

脂肪的作用:营养功能:热量最高的营养素、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提供脂肪酸

食品加工功能:供润滑的口感、光润的外观,塑性脂肪还具有造型功能、赋予油炸食品香酥的风味、传热介质

巧克力为何起白霜,如何防止: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脂,可可脂的B-3V结晶易转变为B-3VI型,即出现粗糙的口感和表面“起白霜”,要使巧克力口感细腻、外观光滑、口融性好,则应加入乳化剂抑制这种转变,从而抑制巧克力“起白霜”。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不饱和脂肪与基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

包括链引发、链增殖和链终止3个阶段。

引发剂

链引发(诱导期):RH→R·+H·

链增殖:R·+O2→ROO·

ROO·+RH→ROOH+ R·

链终止:R·+ R·=R-R

R·+ ROO·=ROOR

ROO·+ROO·=ROOR+O2

油脂的氧化类型:

自动氧化:是活化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基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

光敏氧化:是不饱和双键与单线态氧直接发生的氧化反应

酶促氧化:脂肪在酶参与下所发生的氧化反应

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脂肪酸和甘油酯的组成、氧、温度、水分、表面积、助氧化剂、光和射线、抗氧化剂

氧化值(POV):1kg油脂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克摩尔数。新鲜的油脂<=1,劣质的油脂>=20,是衡量油脂氧化初期的氧化程度

碘值(IV):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是衡量油脂中双键数的指标(碘值下降,说明双键减少,油脂发生氧化)

酸价(AV):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食用植物油不超过5,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反应油脂品质的好坏。

油脂的精炼:

1、沉降:除去不溶性杂质(静置、离心、过滤)

2、脱胶:应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粗油中的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

3、脱酸:游离脂肪酸影响油脂的风味和稳定性,可采用加减中和的方法除去游离脂肪酸的过程称作脱酸。

4、脱色:油脂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影响油脂的外观,可用吸附除去。

5、脱臭: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异味物质,可通过热分离等方式除去。

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

1、维生素及其前体物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但必不可少

3、不提供热能,一般不为机体组成成分

4、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必需由食物中供给

5、部分维生素还影响食品的性状

6、参与氧化和影响食品的颜色和风味

牛奶不应存放在透明容器中的原因:

牛奶中含有核黄素,核黄素在光下会降解形成了光黄素和光色素,光色素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其他维生素尤其是抗坏血酸有强烈的破坏作用。牛奶存放于玻璃容器中后,由于上诉反应,会造成营养价值的降低并且产生异味。

影响矿物质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1、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存在状态。矿物质的水溶性越好,越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利用。

2、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有事会发生拮抗作用,可能与载体的竞争有关。

3、螯合效应。金属离子可以与不同的配位体作用形成相应的配合物或螯合物,有些利于吸收,有些不利于吸收。

4、其他营养素色入的影响。有些营养素会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没有写则会抑制。

5、人体生理状态。人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6、食物的营养组成。食物的营养组成也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天然色素结构:四吡咯色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色素、酮类色素、醌类色素 叶绿素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酶促变化、热和酸引起的变化、光解

护绿技术:

1、加入钠、镁、钙等盐酸能降低叶绿素脱镁的速度

2、中和酸而护绿

3、高温瞬时杀菌

4、绿色再生

5、气调保鲜

6、水分活度很低时有利于护色,脱水蔬菜能长期保持绿色的原因

下载浅谈食品风味化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食品风味化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食品化学考研专业课

    一、填空题(50分)25空2分/空 1、 食品中存在的天然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分类有多种。例如__(写3类),其中能够引起 果蔬酶促反应的是__类物质 2、 乳化剂的结构特点是__物质。乳化剂在食品中......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1、食品剖析的目的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另一方面是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余,多核芳烃......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总结

    1, 食物:是指含有营养素的可食性物料。 2, 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3, 食品:经过加工的失误成为食品。 4, 食品科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

    QKLS 0002S-2013 沈阳克拉古斯食品有限公司 风味豆制品

    Q/KLS沈阳克拉古斯食品企业标准Q/KLS0002S—2021代替 Q/KLS0002S-2021风味豆制品2021-07-20发布2021-08-25实施沈阳克拉古斯食品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1标准的规定......

    咖啡风味介绍

    本店咖啡风味介绍 【蓝 山 咖 啡】 是一种微酸、柔顺、带甘、风味细腻的咖 啡;纯蓝山咖啡口感、香味较淡,但喝起来却非常香醇精致;被评为具有贵族的品味,乃咖啡中之极品。 【摩......

    盘县玉祥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消防制度5篇

    盘县玉祥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消防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根据有关消防、防火法规,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加强企业的放火安全工作,保护生产设......

    六年级 同步作文五《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

    1朗宁教育六年级写作教案陈萍珠授课时间:2013年5月4日 课题: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 教学目的:1、学会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来介绍与写作。 2、感受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并能谈谈自......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风味食品》说课稿(共5篇)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风味食品》说课稿 东华中小XXX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风味食品》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习作。同第五单元课文中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