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刘勋昌1,2 胡凯1
(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凯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文化惠农的重要使命,应树立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相契合的新文化观,即文化战略观、文化使命观、文化管理观,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者。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新农村建设;新文化观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
[1]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惠农是一项事关农村发展方向的民生工程。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必须树立以推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引导农民群众形成新道德风尚为宗旨的新文化观,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文化观是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平衡城乡文化发展、文化惠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民富裕与精神力量的关系的新认识和新看法。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文化观。
一、文化战略观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2] 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战略观,即其对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战略观,就是要站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与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推进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当做一项事关农村发展方向的民生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
(一)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
[3]必须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调整文化城乡二元化格局,均衡文化资源分布,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扩大农民群众文化消费,提高其文化消费水平,培育农村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成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的必然要求。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深根植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于城市仍然较为贫乏,适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缩小我国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而不懈努力。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4]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道德和新风尚,体现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不断提升思想 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干部应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勤劳致富、互助合作、民风淳朴、爱护环境、家庭和睦、和谐稳定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
[5]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铲除农村腐朽落后文化,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与集体观念,用农民群众喜爱的具有浓郁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识。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科学致富以及致富不忘国家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觉悟程度。
(四)推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要求党员干部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也要“广泛
[6]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将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对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与工作本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努力做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向农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带领农民群众科学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分析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二、文化使命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使命观,即其对履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职责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使命观就是要始终牢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撑作为其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而履行文化使命需要养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自觉是其对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意义及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回应、觉醒与勇于担当。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自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前提,既体现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切和贡献中,又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品位、文化价值追求的实践中。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高远的社会担当精神,回应农民群众迫切需求,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树立先进文化意识,自觉担当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就是要始终铭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取向,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就是要增强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当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应当以自身良好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崭新的精神面貌,发挥示范与导向作用。
(二)树立文化引领意识,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引领意识,就是要始终牢记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教育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安全的功能,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农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成为农民群众及农村基层干部自身日常现实生活的基本遵循,成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与文明素质较低,部分农民群众的集体观念与履行义务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农民群众将腐朽落后文化作为个人的精神寄托,部分农民群众的道德标准模糊、道德意识弱化。这些主观不利因素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农村基层干部应时刻密切关注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状况、愿望和利益诉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农民群众和谐文化理念。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个人品格。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应模范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保持高尚的品格与精神追求,成为引领农村社会风尚与农民群众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率。为此,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自身思想阵地,时刻筑牢信念、道德与法纪防线。二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荡涤自身思想上的尘埃,时刻警惕中外消极腐朽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抵御各种诱惑陷阱的自觉性与免疫力,时时处处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就是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确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农民群众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农村基层干部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要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艺人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二要围绕农村文化建设主题,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与革命传统资源,加强对古镇古村落及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工作,加强对乡间尤其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保存工作,确保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与传承。三要用简洁、通俗、朴实、生动、活泼的语言与鲜活的事例在农民群众中间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农民群众养成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自立自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家庭和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淳厚民风。
(三)树立精神家园意识,自觉担当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精神家园意识,就是要始终牢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科学论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传承民族的血脉为己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农民群众以精神启迪。农村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文化愉悦身心、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与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本质功能,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农民群众真正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精神家园,就是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8]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就是要始终牢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培育农民文化精神。为此,一要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休闲文化广场、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现状。二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发展基本要求,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聚合农村各类文化生产要素,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多为农民群众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艺术产品,满足其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多为农村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促进其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三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引导扶持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加强对乡镇电影院、录像厅、游戏厅、网吧、个体报摊书屋等文化经营场所的管理与监督,坚决依法打击制作贩卖含有色情、暴力、迷信、赌博、邪 教等不良文化内容的书刊光碟、播放淫秽影视及艳舞表演的违法犯罪活动,彻底清除腐朽落后文化产品,用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塑造人、熏陶人,使农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品质等得以鼓舞与引导。四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农民群众成立农民文化协会,鼓励农民群众自娱自乐。农民文化协会可由读书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禁赌、禁邪教协会、文艺演出队、铜管乐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群众组织组成。引导农民文化协会以传统民俗节日、红白喜事为载体,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助于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培育新的精神风貌、形成新的风尚习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五要组织开办乡村社区基层大讲堂等文化公益活动,邀请宣讲志愿者主讲“形势政策、道德文明、法律法规、科学技能、传统文化、社会保障、投资理财、养
[9]生保健、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内容”,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文化管理观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干部要引导全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树立新的文化管理观。文化管理观主要解决的是在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学习观、文化服务观和文化娱乐观。
(一)文化学习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学习观,即其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文化的育人功能总的认识和根本态度。当今,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学习观,大多数人认为,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进步服务,是与时俱进之举。少部分人则把学习看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对学习没有兴趣。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服务水平。终身学习是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水平、改造世界观、增强工作能力与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重要方式。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坚持读书学习。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刘云山部长指出,学习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坚持读些好书,能使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精神充实,获得心灵的愉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就是要始终坚持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要立足本职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公共管理知识、化解农民群众矛盾纠纷以及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所需要的心理干预与疏导知识等,不断丰富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武装。
(二)文化服务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服务观,即其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看法和对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所采取的服务态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文化服务观,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看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要把为农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自己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坚持文化惠农服务观,要坚持农村文化事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并举,既要为农民群众提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平台,又要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还要把文化惠农看作是文化强农的有效手段,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
(三)文化娱乐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娱乐观,即其对工作之余选择文化娱乐方式与消费何种文化产品的根本观点和倾向。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娱乐方式能反映他们真实的业余精神生活,是其文化价值取向的体现。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娱方式会对农民群众产生辐射作用,直接引领着农村的社会风气。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健康的文化娱乐观,选择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多欣赏有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文化产品,拒绝消极有害的文娱方式,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风气,绝不可沉溺于享受麻将文化、花酒文化、色情文化与神秘文化而不能自拔。农村基层干部选择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既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与能力发展,又有利于家庭团结与社会稳定。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能使人放松身心,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消极有害的文娱方式通常只是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则易使人灵魂堕落、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会给家庭与社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用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10]发展文明、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3][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9日第1版。
[2] 胡锦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第1版。[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2月22日第1版。[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19日第1版。[7]阳国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80页。
[8]芶以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乌蒙论坛》2010年第2期,第37页。[9]光明日报专题调研组:《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又一桥梁——关于内蒙古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的调查报告》,《光明日报》,2012年8月16日第1版。
[10]胡凯、刘勋昌:《农村基层管理新农观转型研究》,《求索》,2011年第12期,第103页。
Analyzing the New Culture Outlook of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LIU Xun-chang1,2
HU Kai1
(1.School of Marxism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83,China;2.School of
Marxism of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556011,China)Abstract: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ure which benefits farm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y must acquire the new culture outlook corresponding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that is, the outlook of cultural strategy, the outlook of cultural mission and that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on.They must meet the farmer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many forms and of many varieties.They must act as spreaders of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promoters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Key words: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 new culture outlook
作者通信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勋昌 电子信箱:lxcklxy@163.com
第二篇: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摘 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此项工作,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又能促进和改善农村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用地矛盾。拟就农村居民点整理含义、特点、问题、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居民点整理;问题;模式;措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二是
对原先农民宅基地房屋进行评估,发放补偿费用,由农民自己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房。给予农民补偿款的方法可能导致农民建不到房。原因有二,一是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到市场上买房或者自己建房;二是由于农民储蓄较少,而用钱的地方较多,所以容易导致农民把补偿款挪做它用,最终则无钱建房。
(6)责任田再分配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农民迁移到中心村或城镇,这就涉及责任田的再分配的问题。对于居所到田地距离较远的农民则面临交通成本的问题,这些费用由谁承担则是问题之一。有些地方把整理出的田地由政府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态园区。园区管委会每年向农民交纳租金或一次性付给农民集体补偿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则是问题之二。
(7)耕地复垦数量、质量的问题。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理的数量以外,还需特别注重整理为耕地后,耕地质量的高低。过去,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就因为只注重耕地的数量而没有过多强调复垦后耕地的质量,而造成了“占好地、补劣地”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做好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工作。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要求,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以下模式和方法进行整理。
3.1 规划调整型
对于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所涉及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
3.2 集中合并型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条件好、限制条件少的村庄,规划长期保留同时接纳其他搬迁村庄;或多个行政村已经自然地聚集成更大规模的聚落;或人口规模不大,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村庄,鼓励并引导其他村庄的迁入,增强人口在此类村庄的集聚。
3.3 保留改善型
对于村庄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需求对其发展进行限制的村庄;或村庄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或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迁入到其他村庄中去的村庄,进行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为主的整治工作。
3.4 搬迁撤并型
对于现状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逐步引导人口向其他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齐全、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他村庄转移;对位于矿产品储藏区或者踩空区等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通过合理布局新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整治和退宅还耕,使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迁并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点的退宅还耕与农田的整理复垦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主要措施
4.1 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首先,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农民的产权。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居民点整理的重大意义,并保证整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第三,在整理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实惠,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不降低,对于整理过程中对农民造成的损失要给予公平的补偿。
政府在安置农民时应以统一安置到建造好的居民小区为主,这样大规模的安置,一方面能保证农民有房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和农民节省房屋建造的开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征求农民的意见,扩大宣传力度,争取大部分农民的认可,并保证农民住房条件不降低。对于确想自己建房的农户可以发放补偿款,让其自建房屋。同时,政府只发放房屋的内部必要的装潢费用以及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住房面积减少所带来的补偿费用等。
对于责任田的再分配,地方应该考虑农民田地位置变化做带来的交通成本,并给以必要的补偿。对于由政府统一经营农业园区的,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按照租赁农民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获得稳定的补偿,这样既可以获得因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入,也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从而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2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应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合理运作、科学评价,做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地方政府应该对复垦后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高于平均水平或复垦耕地质量很高的,可以给予奖励或赋予“质量系数”,即置换比复垦面积更大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
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涉及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精神的问题。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土壤的改良。土地作为自然的产物,其质量的提高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充分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虑系统内各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平衡以及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系;②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不适合作物耕种的土地,要做好退耕还林还湖工作,维护农村生态系统;③按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理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的同时要有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理与文化建设相统一。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典型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适时创新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应该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不能靠侵害农民的权益来发展经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以后,应充分抓住这个机会,把农民的权益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土地可持续利用之路。
参考文献
[1]郭述恒,张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及措施[J].中国信息界,2009,(06):5859.王富山.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现实潜力初探[J].华北国土资源,2008,(02):3032.赵珂.农村居民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05):5657.黄河清,姚晓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8,(06):2122.林坚,李尧.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1):5865.国土资源部公布2006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9).
第三篇:正确认识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瓜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 毅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县各级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党的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发挥党的基层干部的作用,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素质,凝聚合力,当好组织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党一项伟大的实践,党的基层干部正是这一伟大实践义不容辞的组织者。
1、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增强党的凝聚力。党的基层干部要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牢记全心-1-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作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保证。
2、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提高整体素质。党的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落实标准的高低,必须把党的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在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勤政廉政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增强党的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组织学习法律、历史等文化知识,提高党的基层干部的整休文化修养。
3、党的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必须使群众成为受益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好群众当前最急、最盼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逐步解决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既要强调群众的经济利益,更要注意群众的政治利益;既要强调群众的物质利益,更要注意群众的精神利益;既要强调给予群众直接的支持帮助,更要注意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得以全面充分地保护和实现,得到更高层次、更具广泛意义的实惠,实现党的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
二、健全机制,抓实载体,当好推动者
党的基层干部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健全机制,抓实载体,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最广泛、最迅速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1、健全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选人、用人工作,在“德才兼备”的总体框架下,对德才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更新和完善,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内涵,努力造就骨干党员群体。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领导机制,强化责任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完整工作体系;完善考核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兑现奖惩;完善督查机制,定期调度,定期督导。第三,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更加注重发现典型,着力培育典型,善于发挥典型什用,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诠释者和践行者去带动和引领群众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实践。
2、抓实工作载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如“结对共建”、“一线工作法”、“党员教育基地”等,今后工作中,党的基层干部应继续探索和丰富各种载体形式,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形成制度。一方面,要注意载体的针对性。对基层干部不知道怎么为群众服务的情况,可以创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对群众观念保守,不敢干、不会干的情况,可以强化基层干部示范引导方面的载体;对群众和企业缺乏技术,不懂管理的情况,可以创建基层干部直接到企业、农业基地,参与企业
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载体。另—方面,要注意载体的具体性。要明确每一种载体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增强可操作性,使党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3、灵活工作方法。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基层干部要灵活工作方法,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特点,用科学的、全面的观点去研究问题,用辩证的、切合基层实际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村工作,确保上级的各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三、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当好实践者
党的基层干部在某种意义上是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是从他们身上直接体验党,感受党的,只有每个党的基层干部都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带头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使之成为全党生动具体的实践。
1、要抓好经济建设。党的基层干部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促一方经济发展,带一方群众致富。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瞄准市场,研究制订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引导农民调整,指导农民耕种,帮助农民销售,解决农民在调整结构中因循守旧不想干,怕担风险不敢干,缺乏本领不会干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
切合本地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2、要坚持思想主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基层干部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科学生动地宣传、倡导和推广一切先进的思想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克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需要。
3、要代表群众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以民为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基层干部必须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民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要组织干部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篇: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摘要: 农村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 经济 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促使农村干部队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还群众以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从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农村的集体利益。
2、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 政治 建设,促使农村干部遵纪守法、以德服人、依法治村,主动接受村民监督,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努力打造廉洁清明的村干部队伍,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3、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活动的重要 内容,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 问题 ;通过开展述职述廉等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际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同富裕,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当前,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呈日趋严重的趋势。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因此一些乡镇把责任制工作没有被摆上应有位置,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征兵、土地转让、出租和工程发包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在宅基地划分、救灾救济物品发放、农用物资供应、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极个别干部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行为。
(3)财务混乱,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既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引发出了农村干部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违法乱纪问题。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同时也掩盖了一些人的违法违纪问题。
(4)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工作 方法 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支部、村委“两张皮”,村委与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
2、以上现象的存在,影响 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1)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村支部、村委会虽然有计划、有部署,但没有从本村实际出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措施,没有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整改,工作缺少成效。
第五篇: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摘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促使农村干部队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还群众以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从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农村的集体利益。
2、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使农村干部遵纪守法、以德服人、依法治村,主动接受村民监督,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努力打造廉洁清明的村干部队伍,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3、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性。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提高
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述职述廉等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际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性。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同富裕,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当前,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呈日趋严重的趋势。
(1)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因此一些乡镇把责任制工作没有被摆上应有位臵,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支部、村委相处困难,村委与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3)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征兵、土地转让、出租和工程发包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在宅基地划分、救灾救济物品发放、农用物资供应、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极个别干部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行为。
(4)财务混乱,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既引
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引发出了农村干部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违法乱纪问题。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同时也掩盖了一些人的违法违纪问题。
2、以上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1)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还不够,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往往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村支部、村委会虽然有计划、有部署,但没有从本村实际出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措施,没有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整改,工作缺少成效。
(2)党内监督不能有效开展。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有些党员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也不会监督。加之政务、村务公开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对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便监督。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讲究一团和气,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在村干部使用上,有的乡镇重使用轻管理,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往往对村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造成惩治不严,监管乏力,使问题越积越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3)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制度建设上,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搞花架子,即使有制度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套,制度、规章定了不少,真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实在,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
不明,导致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集体上访和联名来信不断,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结。
三、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党在农村强有力的领导,而要实现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用,以镇、村干部为重点,有计划地培训、轮训广大党员干部。乡镇党委和乡镇机关、行政村党组织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乡镇和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长廊、报刊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五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2、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基础一是要严格依法依规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 “两推一选”等多种形式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让素质较高、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进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及时调整那些“软、散、懒”的村党支部班子。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让村干部卓有成效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倡廉形势,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明确职责要求。实行村务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村党支部通过抓规范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和各项管理规则之中,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制度,督促农村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工作敷衍失职,不抓不管,以致屡屡发生大案要案、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责任追究。同时必须及时、严肃地查处农村干部中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案件,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4、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农村干部行为。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2)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化解村组不良债务。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并逐步化解不良债务"。在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遏制不良债务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搞好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对集体资产要进行评估,要切实解决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从加强农村党风廉风建设入手,选好书记,配好班子,加强监督,顺应形势,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