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的措施
如何加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的措施
一、概述
在我国,农业要发展,电力需先行,新农业的发展建设在召唤新农电。我国的农电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许多年,并有效的遏制了以前的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和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的“三电”问题。还有用电秩序乱、设备状况和电工的素质差、供电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困难、人民群众用电困难、电费收缴难等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尤其农村电力管理体统更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针对农村用电发展的战略,重点提高农村用电技术设备及质量。实现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高供电质量、低电能损耗的农村电网新系统,为“三农”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但是新体制下的农业用电由于多方面原因,在用电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供电所管理制度的创新做简要论述,并提出如何加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的措施。
二、当前电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们工作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电力部门的供电量越来越大。但是发电设备发电需要消耗能源、增加经济支出。目前在我国农电管理中由于缺乏强大的经济后盾作为支撑,有心无力,导致许多新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当前我国农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电企业资源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距离可靠、优质供电的标准相差甚远。但是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旧的电网系统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新农村工农业的发展用电需求,而且电力的供应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旧的农业电网在改造时由于资金问题,未能将所有农网全部改造,尤其在农业电网整改结束之后,许多新增加用户报装没有资金来源,而农电企业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进行解决此问题,所以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旧的农网改造是按照当时农村的用电水平进行设计的,以至于后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用电量呈上升趋势走向时,农网的改造就显得尤为滞后,农网的改造质量差、线径细,配变容量小等问题应运而生,遇到用电高峰期时就会出现电压低、农民用电难、经常出现农村停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农电企业无能力承担建设投资,所以农村电网重新铺设和改造基本是不可实现的。资金不足所以导致农电企业资源动力不足。
2.农电企业网络科技无长效的投资机制,影响农网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部分农电企业的发展,缺乏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在旧的农网改造工程结束之后,因无持续的资金投入,加上农电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发展的机制,因此出现建设和改造资金短缺现象。农业电力网络科技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并未完善和健全,在农业电力网络科技等各方面没有将其的积极性和优势充分调动发挥出来,在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着的热、难点问题开发研究的较少,使得部分难点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3.农电的安全生产和农村用电无有效控制手段
农业电力网络的安全管理不稳固,对职员的设备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农村的电力网络整改并不彻底,而且农村用电点多、面广、线长,与城网相比设备的安全性能较差。还有农村电网进行整改之后,农村的电力资源维护的界限并不明确,因此加大了农电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导致一系列的服务性的矛盾和问题出现。
三、加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的措施对策
1.增加农电企业低压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了适应新农村的建设需求,农电建设应该超前发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重点进行低压电网的建设。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压的合格率,减少线损等。“十三五”期间,国家计划投入1.7万亿用于配电网建设,配电网迎来了黄金建设期,配电网建设将以此为契机,完善配电网各等级设备,保障农业电网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满足农业电网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农业电网科技改造的投入
面对农村电力管理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对农网的改造和升级,对原有线路中老化的高压和中低压线路全面改造和升级。在改造时,为消除安全隐患,调换掉全部的架线、线路不规范的电线杆,需要在农户家设立的电线杆,一律换成水泥材质的水泥杆。
3.以人为本,依靠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品质,打造一支高素质农业电力管理团队
对农业电力企业员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贡献社会观念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多开展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以岗位练就精兵,以工作带动学习、以考试促进学习、以学习能力差的进行淘汰原则,成立一支适应农电企业发展需求、思想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团队,为农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并且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使用和安排的动态管理机制,以优化农电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满足岗位需求。另外,农电企业内部进行奖惩制度,对那些表现优异、服务好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关心、爱护、勇于奉献的舒适氛围。
4.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农业电力企业应该更进一步深化对供电的服务意识,并对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对农电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基层的各位员工贯彻承诺服务、优质服务的理念,以达到提高电力职工服务意识的目的。对农电企业服务窗口进行规范建设,为农电企业整体的规范化管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树立先进供电所和优质服务的典型。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体现出优质的服务,做到让客户满意。另外,还可以对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针对性的个性服务,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5.对农电企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农电企业应该对人才机制进行完善,科学安排人才资源,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人才的管理也应该转变观念,重视人才的知识掌握。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并对各岗位所需人才制定责任目标、任职条件等,努力为企业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提升农电企业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的可靠性、优质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加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逐渐转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力系统面临着多重挑战与机遇,因此加强对农电系统现状分析和发展目标的判断,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为农业电力系统的特殊性意义,农电科技的发展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单位:国网荆州供电公司)
第二篇:农村电力线路降损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村电力线路降损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农村电力线路降损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是电网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反映,加强线损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电力线路管理的现状,对如何降低线路降损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电力线路;降损;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供电企业,配电网是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配电元件,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损耗,这种损耗称为线损。加之配电网网架以辐射网为主,主干线的截面积偏小,而且多为架空线供电,供电的半径大,导致配电网线路损耗更加严重,当电网的线损用电能的损失表示时,就体现为线损电量,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如何降低线损是企业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电能损耗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电能损耗率它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衡量电力在传输过程中损耗高低的指标,也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县级农村电网由于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过长,网络布局不合理,导线截面偏小,设备利用率不高,功率因数低,导致管理不善,计量设备不全,使配网线损长期居高不下,线损管理工作难有成效,造成农村的电网电能损耗偏高。降低电能损耗是贯彻“生产与节约并重”能源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投入了巨资,提出了改造城乡电网、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实施城乡同价等措施,以提高电网送电能力,降低电能损耗,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的用电负担,开拓农村的电力,以繁荣农村的经济。
二、农村电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些用户违规用电和窃电的行为造成线路损失。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村用户的窃电行为也愈加隐蔽和窃电手段更加先进,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检测稽查,造成电力线路损失。
(2)电能计量装置的问题和配备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不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也出现了工厂,然而工业生产过程中用电负荷波动比较大,容易造成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不相符,容易造成负载、超载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电能的损失;
(3)电网的布局不当。在农村配电网的结构中,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多并且空间长,而配电线路上负荷点比较多,配变供电点与负荷中心间的距离比较远,导线截面选择和载荷不相符等;
(4)电力人员的抄表、核算等工作上人为的误差也不可避免,造成电力线路的损失。
(5)供电的硬件设施落后。在农村电网改造以前,一般都是使用过去陈旧的、落后的变压器和供电设备,这些型号老、耗能高的变压器使电力线路损失严重。在农村电网改造前,架设的导线截面小,供电半径较大,造成负载量大,线路损耗比较严重;
三、农村电力线路降损的技术措施
(1)进行电网的无功优化配置。系统运行中大量无功功率的流动,将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电力网中无功功率的消耗是很大的,大约有50%的无功功率消耗在输、变、配电设备上,50%消耗在电力用户。无功补偿主要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两种方式,分散补偿又包括随机补偿、随器补偿等方式。在进行无功补偿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补偿方式及补偿安装地点的确定。补偿容量的配置无功补偿方案的确定有以下原则:对于需要集中补偿的可按无功经济当量来选择补偿点和补偿容量;对于用户来说,可按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进行无功补偿,以减少无功功率输入;对于全网来说,可采用等网损微增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无功容量,所获得的网络损耗减小相等)来确定无功补偿的总容量。
(2)规范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健全电力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电力管理的基本保障和依据。因此要加强电力的抄、核、收的管理,抑制和避免错钞、漏抄、估抄的现象发生,加强农村电力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降低电力的损耗以及有效的提高电力的生产管理水平。
(3)规划或改造电网结构,升高电网额定电压,简化电压等级。升高电网额定电压既是增加传输容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网损的重大措施因为根据交流网络S=UI,在传输同等负荷的情况下,升高电网额定电压U可以减小电网的传输电流I;而简化电压等级则可以减少从电源到用户的变压级数,从而减小整个网络的等值电阻R,因此升高电网额定电压和简化电压等级传变级数,在输送同样负荷功率情况下,可以使电网有功损耗减小。
(4)增建线路回数,更换大截面导线,减小网络中的等值电阻。导线截面选取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考虑,选择导线截面必须考虑投资的利润率,而不应只追求年运行费用最低。一般在确定经济电流密度时,应比计算值略大,因为适当增大电流密度,可适当地减小导线截面,对年运行费用影响不大,但对减少投资却有显著的影响。
3农村电力线路降损的管理方法
(1)加强对农村供电所电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电力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踏实工作,全心全意的做好对电表的维修、记录和降损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窃电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和先进,这就要求电力稽查人员不断学习和研究先进的防窃电技术,供电所人员要不定期进行检测,并全力缉查内外勾结窃电的行为,对窃电者进行公正、严肃的处理。
(2)加强农电计量管理工作和计量装置的完善。在农村电网降损的管理工作中,对国家已禁止使用的电能表进行淘汰和更换,使用新型的电能表,完善农村电计量设备的装置,提高计量准确度,工作人员应定期对电能表计进行监测和更换,避免错接线、错抄录等现象的发生,也杜绝电力人员利用权力滥用电。
(3)提高农村电网抄表的准确性。电力人员要严格执行电费抄、核、收管理制度,加强对抄表、核算的管理,防止和杜绝错抄、漏抄、估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用电量大的用户要求固定抄表的日期和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间,电力工作人员和户主同时抄录用电量,以确保用电量的准确性,而大部分用户则分别在每月的固定日期进行用抄录即可。供电所要对工作人员在用户用电量的抄表、核算、收账的工作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测,对正确率高的人员进行奖励,而相反在工作中失误的人员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提高工作人员对电费的抄、核、收的工作能力。
(4)完善线损管理的制度。完善线损管理工作的制度,将线损管理工作分布到供电装置、线路布局以及管理工作人员身上,重点从这三项工作中切实做到线路降损,可以在供电所内部实行惩罚手段,用惩罚手段对降损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充分保障。定期开会,对线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找出线损的原因并在第一时间作出修改。
(5)加大电力降损的营业普查力度。以电力降损为主要内容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营业普查,以保证电力降损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对电力降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对阻碍电力降损工作进行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电力降损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6)加大电力降损的宣传力度,鼓励全民节约用电。对村民用电知识和降损知识进行教育,宣传电力降损的意义和重要性,渲染电力降损的氛围,使电力减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电力降损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结语
如何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只有通过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加强对线损的管理,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慧.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J].安徽电力,2005.[2]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县供电企业线损规范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张鸿雁,郑琰,赵睿.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分析及降损措施[J].河南电力,2007.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1
1.1 土壤污染............................................................................................................................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1 1.4 乡镇工业污染....................................................................................................................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3 2.3 污染途径............................................................................................................................3 2.4 污染负荷大........................................................................................................................3 2.5污染范围大.........................................................................................................................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3
3.1 环境一直薄弱....................................................................................................................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3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5 结语............................................................................................................................6 参考文献........................................................................................................................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农村地表水大都呈恶化趋势,不能作为农村饮用水源。以打井方式使用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较为普遍,由于受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不佳,简易自来水又基本无消毒处理,直接威胁了农民的饮水安全。每年生产的超过2500万t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接排放,使农村居住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投入资金致力于农村饮水保障工作,累计解决了3亿多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到2008年底,全国还有三分之一的乡镇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致使约2亿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1.4 乡镇工业污染
新农村建设强调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乡镇企业越来越多,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这些企业不仅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且由于乡镇工业企业数量多、布局混乱、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成为农村社会的最大污染源。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排污量也会不断地增加,生态压力会随之上升。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河道、沟渠淤塞,水寒灾害频发;乱采滥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泥石流、塌方、地陷频发,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过渡放牧、过渡开发导致沙漠化,草地荒漠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各种污染的蔓延,使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已成为环境问题的重灾区,如果继续忽视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十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7]。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如农作物生产污染、农民聚集区生活污染和集约化兽禽养殖粪便污染等农村本地污染源;靠近农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边各类企业或工业开发区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远程传输等异地污染源;扎根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源。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决定了农村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比城市更为复杂,按其基本属性一般可分为生物类/无机类、有机类以及有毒类4类污染物。2.3 污染途径
形式多样化。我国农村污染物途径主要由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国体废弃物污染3种基本途径。2.4 污染负荷大 2.5污染范围大 2.6污染后果严重
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超过1000多万t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1 环境一直薄弱
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基层的干部存在着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环保意识淡薄。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味求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不利于环境污染的规模化整治。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而环境污染在向农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扩散,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连应付生产性基础建设都不够,更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居住点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严重下去。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从增强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入手,加强对《环保法》相关条例的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好各种多媒体资源对农业第一线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还要着重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通过这些举措帮助农民树立环境资源的忧患观念,加强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农业管理:第二,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技术的认知,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教育宣传协助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知识,运用先进的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第三,改进工作方法。将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的工作内容中,建立环保机制,定期实施环保监察,通过树立优秀的环境保护榜样、对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8~9]。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保证定期举行会议探讨相关环保问题。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第一,对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环保政策。制定环境污染治理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完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强化治理污染相关组织队伍的建设,各级应当有相应的环境监察人员,及时地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监察,确立环境污染的治理办法和环境污染的惩处制度等等,从法律的角度,把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加大环境监察的执法力度,从而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制化。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体系。要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在城乡发
展规划中体现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规划既应当全面系统,也要做到科学实用,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划应当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划要具备一定的先行性,确保城乡环境保护的互动,共同完成区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第三,建立明确的环境污染奖惩制度。一方面,确立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责任考核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的逐级落实,及时对污染环境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及时对重度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予以表彰,在政策上对落实环境保护的企业予以偏斜,以鼓励农业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之中。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第一,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补贴。一方面,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应当向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倾斜。农村的财政资金往往分配于新农村的建设之中,导致了建设与资金的矛盾。要想缓解这一矛盾,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就应当重视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环境污染治理的补贴政策。第二,要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收支平衡。通过拓展环境保护收入渠道,强化农村市场的生产资料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收入的增加。对于充分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企业,降低相关税收,从政策上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引导,促进农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建设。增加对生态农业企业的贷款支持,扶植重大农业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第三,开展多渠道融资,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涉及范围较广,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农业、水利、工程、卫生等各个部门的合作。要从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情况入手,整合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资源,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农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募集。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方式主要包括群众自己筹措的资金、外资、国营或民营企业筹措的资金、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等等。政府要从政策上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为进行鼓励,以促进社会各界人士投入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之中,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贡献知识和力量。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要结合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生态环境,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当前在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还需要提高。要想解决当前农村生态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就需要具备科学的环境治理视野,了解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提高农业的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环境治理相关科技的创新,及时对先进、环保、科学的农业技术进行普及,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榜样,推广各项农业知识和技术。鼓励民营农业企业进行环保科技的创新,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确保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环保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不断钻研新的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环保农产品,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而为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农村环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由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再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整洁乡村。努力做到“防”“管”“治”三管齐下,各个阶层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再达到农村生活宽裕的同时,保住农村的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2]崔连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4]李尚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合作治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5]王波,黄光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6,12:138-141.[6]张铁亮,郑向群,师荣光,蔡彦明,姚秀荣,王跃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3772-3774.[7]徐亦刚,俞飞,张孝飞,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与成因[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6):37-39.[8]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余洋,乔志勇,林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10).[9]张轶,陈凌.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33-36.
第四篇: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30年
1979年2月,水利电力部撤销,电力工业部成立。
1982年3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为水利电力部。
1984年12月,中央、国务院领导就组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加快电力建设作出批示。198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集资办电政策正式推出。
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改革与发展“二十字方针”。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撤销,组建能源部。1988年10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
1991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组建。1999年11月,该公司实行厂网分开,其电网部分资产重组后,改制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分公司--国电南方公司。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同月,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五大跨省电网组建电力企业集团。
1993年3月,能源部等7个部委撤销,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
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华能发电、华能国际电力、山东国际电源和北京大唐4家电力企业作为首批到海外上市的预选企业。8月起,4家公司陆续在纽约和香港上市。1995年12月,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并自1996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6年6月,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
1998年9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这标志长达20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
199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两改一同价”正式启动。
1998年12月,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直辖市)成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
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就改革省级电力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提出具体要求。
2001年6月,广东省电力体制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案确定,其主要内容包括:重组发电资产,建立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下辖几个区域性电网公司;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主持召开的研究电力、电信、民航体制改革实施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成立,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并随后成立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任组长。
2002年3月15日,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2002年6月,工作小组通过了《重组划分电网发电和辅业、三产企业的初步方案框架》,并上报国务院。
2002年10月15日,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电监会、电网公司和发电公
司筹备组主要负责人人选落定。柴松岳任国家电监会主席和党组书记。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发电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挂牌。
二、中国电力工业分分合合50年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活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工业均由电力工业部直接领导和管理,这是由部直接领导省(市、自治区)电力工业惟一的一个时期。从1956年开始逐步调整和充实了省(市、自治区)电业工作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领导相结合、以中央领导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
1958年初党中央召开南宁会议,决定在电力工业建设中实行“水主火辅”的长期建设方针,为加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1958年2月第二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58年3月水利电力部正式成立后,将电力工业企业全部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独立的工业体系,各省(市、自治区)仍然实行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由集中走向分向,又回到集中管理,这时已经形成京津唐、东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五大电网的管理体系。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7月水利电力部实行军管,所有管理工作由军管会的生产、后勤、政工三大组管理,又一次把电力工业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当时将中原电业管理局下放河南省革委会管理:东北电网归渖阳军区领导;徐州电网归江苏省革委会领导;华东电网归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北京电力公司停止“托拉斯”试点,恢复北京电业管理局建制1970年4月水利电力部结束军管,由水利电力部革委会领导,革委会决定撤销西北电业管理局,将西北各省(区)的电力工业下放各省(区)领导,同时将广东省电业管理局和四川
省电业管理局下放给广东省和四川省革委会管理。1975年撤消水利电力部革委会,恢复了水利电力部的建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下放远比水利电力部建部初期下放更为严重,不仅将电管局、电业局下放地方,连设计院和科研机构都全部下放地方,使电力工业勘测设计和科研机构遭受巨大破坏。结果使电力工业的设备遭受了巨大破坏,事故频发,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1975年恢复水利电力部建制后,1975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事实已经证明,大区电网的管理是不能肢解的,从此以后,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又走上了中央管理为主,大区电业管理局分片管理的体制。
(二)、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79-1997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面包干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著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
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并之后,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著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水利电力部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鹏副总理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面包干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采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为节约投资,在电力建设中普通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3、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
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系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托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采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合同,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 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没有显著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电力企业、事业电位的联合组织,其性质不变,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中国电力工业在经过进20年的改革探索时期,终于走上了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企业并存的道路,由于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的集资办电,全国拥有了大批大中小型的独立发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与独立发电企业几乎达到平分秋色的程度;由于这段时期对发电企业给予征收电力建设基金和还本定价的优惠政策,而对输电、配电、售电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输配电的发展受到投资的制约,不少省(市、自治区)将原来属于直属,直供的供电企业转变为趸售电企业,到1996年全国农村供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只拥有1/3的县供电企业,2/3成为趸售县和自发自供县。在电源建设上出现了小型燃煤电厂和无调节小水电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上网电价高,发电能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农电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缺乏对农电的投资,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线损高,农村电价电费的管理、检查、监督不到位、乱加价、乱摊派、乱受费和权利电、人情电、关系电视象严重。
第五篇: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行业的基础方针,该方针简单概括“安全”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安全来进行,“安全生产,以人为本”是生产之根本,一切安全都是以人为本出发,围绕人而开展,但当下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并不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重视不够,预防工作及安全措施未认真落实,其次是教育培训的不到加强,诸如职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习惯性违章,再者是安全理念和安全氛围不能营造及构建,现就以上方面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强力实施以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能真正得到控制
一、安全第一,全员重视
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施工中只要有人存在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在地表还是在坑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和职员心里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分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1、2、3、4、5、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 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 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
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施工管理中发现,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或作风漂浮事故发生的频率总要高些。反之,领导重视了就能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就能带动职工重视安全,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职工的安全要从实际行动体现,离开了基层的安防工作,一切上层工作都失去了意义。
二、预防为主,防范杜绝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身俱来的矛质,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重要正确对待,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辨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就是:
1、逐级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职工学好技术本领,树立起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学会如何做,怎样做才安全。
2认真做好事故预想,制定好反事故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3、警钟长鸣,要在思想上经常敲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安全生产警钟,安全监察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查隐患、查漏洞,坚决制止“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三、提高职工素质,强化职工意识
许多事故的发生,与一线职工的自身素质不高,意识不强有着密切关系,一线职工素质好,意识强、往往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反之本可避免的事故也就发生了,如:未到时间看回头炮,导致事故 的发生就是典型的事例,这是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与意识问题。因此,须做好如下工作:
1、各施工队安全部门要加强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操作。
2、抓纪律、反违章,抓现场除隐患,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百年大计。是减少伤亡的根本措施。
四、杜绝习惯性违章,构建安全理念
习惯性违章本身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大事。有的员工认为“戴不戴安全帽,扎不扎安全带,只是小事一桩,不必大题小做”因而对严格管理有反感,事实上,这些“小事”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危,在作业中违反安全规程的操作方式,往往成为事故的直接诱因,不仅危及人身安全,而且危及设备安全,妨碍电力生产。因此,违章无小事,一切习惯性违章行为都要切实加以纠正。
习惯性违章是有章不循,明知故犯的行为。行为者往往既熟知安全规程,又懂得其做法的危害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不顾规程和危害,按自己认为可以的方式办事,这就严重地消弱了安全规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习惯性的违章是反复出现的违章行为,消极影响很大,特别是发生在老工人和领导者身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将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有的新员工看到老工人不安规程的规定随意作业,既省事又没事,也会跟着这么做,有的员工看到领导也有章不循,随意指挥,就会跟着学,照着做,这样一代传一代,使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人 们看得忘了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久而久之,对那些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失去了警惕。
我们要清楚认识“安全生产源于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听就听清,走就走到,说就说全,干酒干实”的安全理念,深化安全运作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将强制性的安全生产变成员工的自觉自愿的自律行为。
五、安全工作薄弱环节预测和控制措施
1、不论高低压设备施工一律严格执行《供电所作业票》或《线路第一
(二)中工作票》,凡无票工作,无票操作,发生事故都要追究责任。
2、开好 班前班后会,每天的开工收工都要开,缺一不可,要有记录,若不开班前班后会,不认真研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一经发现不论后果与否,都要严惩不贷。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互相关心施工安全。
3、施工期间要加强车辆管理,杜绝发生交通事故,严禁客货混装或用汽车座牵引放紧线、立杆等。
4、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停电计划,涉及局掌握的分支以上线路停电,要及时向局调度提停电计划,以便做好统筹安排。
5、每日开工前,现场列队宣读工作票、作业票,负责人要向作业人员讲明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情况及工艺要求、其它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等。
6、严格停电、验电、挂接地程序,拉开低压开关施工的一律挂“禁 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示牌,停送电工作要专人负责,操作时要使用合格的安全工器具。
7、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必须系带,无安全帽保护的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8、雇用人员的年龄一般不易超过50周岁,最小不得小于18周岁且身体状况良好,有妨碍工作的病症不得雇用。
9、登杆作业时,登杆人员要使用安全带,并不得失去安全带保护,严禁将安全带绑在导线上,登杆前先检查各种工具,如:脚扣、安全带、手绳等,还要检查电杆深埋情况,角度杆、终端杆、分支杆要检查拉线情况等,没有安全感的,一律不得登杆,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再登杆。
10、杆上作业,上下传递物品一律使用绳子,严禁抛投,杆下人员监督杆上人员的作业情况,要起监护作用。
11、严禁采用突然剪断导线的方式放旧线,必须用绳索缓慢进行。
12、架设新线的放线,要有过线滑子,放线的接头,要严加管理,拽不动的绝不能硬拽,以免刮坏其他设备及建筑物等。紧线时,要统一指挥和信号,道口要设专人看守,以免刮人。紧线时严禁“过牵引”,以免造成倒杆断线伤人事故。
13、换立新杆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好,若利用旧杆起新杆,新杆坑与旧杆坑要至少有50公分的保护距离;各种起重工器具要做到充分检查,包括绞磨、抱杆、钢丝绳、大绳、各种滑车、缓冲器等,不合格的绝不准用。立放杆应使用专用工具,要有专人指挥,统一信号、统一口 令、统一指挥,要采用角度滑子,电杆起立到一定高度时应检查各部受力情况,杜绝放野杆。
14、涉及到交叉跨越电力线、通讯线路的,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对于同杆架的,必须停电进行,严禁带电进行。
15、施工中要加强用户自备电源的安全管理,防止由于反送电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在具有自备电源的分歧线上,必须加挂地线予以封闭。
16、施工中遇有高低压电容器补偿点的,必须进行检查,在充分放电接地后方可施工。
17、低压线路施工,必须将零线做好标志(记号),防止380V电压进户,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8、施工车辆的车况要好,驾驶人员情况(驾驶证、行驶证、保险、驾驶人中年龄)需检查符合要求,并做好详细检查记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出工地现场,否则出现事故,要追究检查人和雇用人责任。并不定期对雇佣车辆进行检查。
19、在每天出车前必须对车况进行一次严格检查,特别是载人车辆每天出车一次检查外,还要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20、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时跟踪安全措施的落实与费用的使用情况,确保了专款专用,从而确保了施工现场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提高了现场安全施工水平。
21、不断充实自查内容,扩大自查范围,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并举一反三,实现“自查、整改、提高”的良性循环,全面加强电力基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起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2、合理调配人员、机械,加大设备保养力度,已到使用年限的设备要坚决淘汰。
23、设立安全警示牌与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