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答案 刘金寿版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A、托勒玫的地心说 B、哥白尼的日心说 C、银河的系发现
D、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 我的答案:B
18-19世纪中期,()兄妹及父子,通过数遍天上星星等大量观测事实提出“银河是一个星系”的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万光年之遥,树立了继哥白尼以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A、伽利略 B、哈雷
C、威廉·赫歇尔 D、哈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根据(),当光源背离我们运行时,光源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大它所发出的光的红移量就越大。
A、多普勒效应 B、光速不变原理 C、哈勃定律 D、相对性原理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科学家根据拍照发现,几乎所有宇宙星系的某种元素的光谱线,相对于地球实验室内同种元素的广谱线,都具有明显而普遍的()现象,于是根据物理学的多普勒效应,科学家进一步得出了“目前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A、减弱 B、增强 C、红移 D、蓝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类星体、恒星、行星及生命出现的年代大约距大爆炸的起点时刻()。
A、1亿年 B、10亿年 C、100亿年 D、120亿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根据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视宇宙的半径(尺度)大约为()。
A、137亿光年 B、150亿光年 C、200亿光年 D、无限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3 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A、137亿年 B、150亿年 C、180亿年 D、200亿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描述,在宇宙创生3分钟时,宇宙温度降至10的9次方K,直径达到1光年,近()物质合成氦。A、一成 B、一半 C、三成 D、七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给出,宇宙物质产生后氢和氦的质量丰度比约为75/25,这一比值一直保持下来。今天实测的氢、氦丰度和这一理论值完全相符。A、宇宙大爆炸理论 B、广义相对论 C、量子论
D、恒星演化理论 我的答案:A 2 目前所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是()。
A、轻元素的丰度 B、古老恒星的年龄 C、微波背景辐射
D、运星系光谱的普遍红移 我的答案:A 3 根据恒星能源的热核反应理论和宇宙大爆炸模型估算,银河系中最古老恒星的年龄大约在下面()指示的范围内。A、50~100亿年 B、100~136亿年 C、140亿年以上 D、50亿年左右 我的答案:B 4 大爆炸理论预言,爆炸初期的辐射在一百几十亿年后依然存在,能量在不断减小,大约相当于等效温度 的微波背景辐射。我的答案: 第一空:
3K
数学家费里德曼曾经从理论上论证出,宇宙的演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
A、平均密度 B、临界密度
C、平均密度与临界密度的比较 D、平均密度与临界密度的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0分 2 综合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所获得的的数据发现,约50亿年前宇宙开始加速膨胀,其动因是神秘的()。迄今所知,真实可见的重子物质仅占宇宙总体的4%,而23%的暗物质和73%的暗能量人类却一无所知。A、暗物质 B、宇宙弦 C、上帝粒子 D、暗能量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关于黑洞的预言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A、牛顿经典力学 B、量子力学 C、广义相对论 D、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2 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提出的关于黑洞的预言是建立在()的基础上。
A、牛顿经典力学 B、量子力学 C、广义相对论 D、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3 根据广义相对论,黑洞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星体,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连光线也无法逃脱这个区域。A、物质旋转区域 B、黑色区域 C、强引力区域
D、时空封闭的区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4 根据拉普拉斯以及史瓦西关于黑洞预言的推算,若将太阳压缩成半径为 km的球体,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正确答案: 第一空:
3;我的答案: 得分: 20.0分 第一空:5 拉普拉斯以及史瓦西关于黑洞预言的推算,要使我们的地球成为黑洞,就必须把它压缩成半径只有
mm 的球体。正确答案: 第一空:我的答案: 得分: 20.0分 第一空:
按照人们对于黑洞的分类,“史瓦西黑洞”是由()演化而来的。A、星云 B、行星
C、原星质量大于太阳8倍的恒星 D、超新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中子星如果超过()质量上限(即奥本海默-佛柯夫极限),其内部中子的简并压便抵抗不住向内的引力,中子星将继续坍缩下去,直到形成黑洞。
A、1.44m⊙ B、3m⊙ C、3.2m⊙ D、8m⊙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奥本海默在1939年提出,若中子星的质量超过3.2 倍太阳质量,则其中子间的泡利斥力就抗不住引力坍缩,星体会进一步坍缩成黑洞。上述3.2 m⊙质量(常用3)被称作 极限。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奥本海默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奥本海默 4 钱德拉塞卡(1910~1995)1930年提出,若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 倍太阳质量,则其电子间的泡利斥力就抗不住引力坍缩,星体会进一步坍缩成白矮星。上述1.4 m⊙质量被称作 极限。
正确答案: 第一空:
钱德拉塞卡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钱德拉塞卡
现在推测宇宙中某处存在着黑洞的主要依据是看该处是否存在着()。A、特殊能量活动 B、X射线和γ射线 C、引力透镜效应 D、类星体
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科学家观测到的第一个黑洞候选者是位于星座 座X-1号双星系统中的那颗暗星。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天鹅
我的答案: 得分: 50.0分 第一空:
天鹅
霍金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原始黑洞(微体积黑洞)的说法,并认为这类微体积黑洞的吸积效应()发射效应,因而它具有“蒸发”现象。一旦掌握了它就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巨大的能源,从而帮助人类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说法都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人们目前推测了解的黑洞大概可形成一个家族,其主要成员有()。A、史瓦西黑洞 B、大黑洞 C、原始黑洞 D、微型黑洞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D 得分: 12.5分 3 现代宇宙学认为,在宇宙的大量活动星系的中心普遍存在着,这些黑洞中质量较小的只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00万倍左右,而较大的其质量可达太阳质量的十亿倍以上。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超级大黑洞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第一空:
黑洞 4 史瓦西黑洞又称作寻常黑洞,它是由原星质量大于 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演化而来。
正确答案: 第一空:
8;八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白洞是20世纪60年代由诺维可夫等人根据()提出的理论说法,他们认为,白洞与黑洞是物理过程完全相反的两类天体形态,白洞是源,黑洞是汇。A、巡天探测 B、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史瓦西解 C、拓扑理论计算 D、牛顿三大定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科学家将黑洞——
——白洞这一宇宙中假想的特殊结构分别称作“爱因斯坦——罗森桥”和“史瓦西喉”,其中前者的管道很长,后者的管道很短。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虫洞
我的答案: 得分: 50.0分 第一空:
虫洞
太阳如此之大,在其赤道圈的一条直径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地球,至少可以排()。
A、30个 B、60个 C、90个 D、109个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6.7分 2 1998年,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在为期10个月的探测中,发现月球的(???)存在水冰,总的储量可能有1100万吨至3.3亿吨之多。A、月海中 B、月面之下 C、月壤冻土中 D、南极和北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6.7分 3 多年的火山喷发是地球水分和大气的部分来源,()更使地球环境大大改变,绿色遍野、生机盎然。
A、生命的出现 B、绿色植被的出现 C、人类的出现 D、动物的出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4 从太空中看去,地球是一颗璀璨美丽、内涵丰富的宇宙宝石。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漂浮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这是目前已知太阳系()的行星。A、唯一存在生命实证 B、唯一具有大气层 C、唯一具有液态水 D、唯一具有绿色植被
正确答案: ACD 我的答案:D 得分: 8.4分 5 太阳是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天体,它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 %(精确到一位小数)。正确答案: 第一空:
99.7 我的答案: 得分: 16.7分 第一空:
99.7 6 月球是地球潮汐的主源,其直径3476公里,公、自转周期
天,无大气和生命,遍布环形山、陨石坑。土壤富含He3,表温-233至-123℃,极地有水冰。我们从地球可看到月面的59%。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小的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A、0.39 B、0.72 C、1.00 D、1.52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2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其轨道的半长轴比地球轨道的半长轴()。
A、大1.5倍 B、小1.5倍 C、等于0.5倍 D、等于2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3 金星是地球的近邻,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被失控的温室效应主宰的星球,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占大气96.3%的份额,大气压则是地球大气压的90倍。如果我们保护不好地球环境,那么地球也会步其后尘,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A、CO2 B、SO2 C、N2 D、H2O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0.0分 4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颗,温差可达 ℃。
正确答案: 第一空:
600 我的答案: 得分: 20.0分 第一空:
600 5 剧烈的温室效应使 金星成为八大行星里最热的星球,表面的温度大约为 ℃。
正确答案: 第一空:
460;465~485;465-485
土星自转类似木星:赤道快,两极慢;外表快,内部慢。其内部自转周期为10小时40分,赤道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比内部快26分。在天文学中称这类自转为()。
A、不均匀自转 B、较差自转 C、反常自转 D、分层自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2 根据目前的观测,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海洋的星球是()。
A、水星 B、木卫二 C、土卫六 D、海王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16.7分 3 木星是自转很快的行星,其赤道的自转周期为(),要比极区的自转快1/120。A、24小时 B、12小时
C、9小时50分 D、3小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6.7分 4 土星是八大行星里卫星最多的,目前已经探测到较大的球状土卫至少有()。
A、6颗 B、9颗 C、12颗 D、17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6.7分 5
在八大行星里的运行姿态十分独特,主要表现在它横躺在公转轨道面上。正确答案: 第一空:
天王星 我的答案: 得分: 16.7分 第一空:
天王星 6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 倍,体积超过地球至少1300倍。
正确答案: 第一空:
318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被正式降为太阳系的二级行星——矮行星。从此,太阳系除太阳以外的其他成员被确定为三大族群,该三大族群的名称就是()。
A、八大行星 B、矮行星
C、太阳系小天体 D、彗星
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ABC 得分: 50.0分 2 正是2003年前后新发现的冥外小天体塞德娜、齐娜,促使了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将冥王星从大行星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促使诞生了太阳系 新族群的划分。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矮行星
根据提丢斯公式,太阳系中的某个轨道上缺少了一颗行星,但是天文学家在这个轨道位置上却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称之为小行星环带,这个小行星环带的位置分布在()。
A、金星与水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金星与地球之间 D、火星与地球之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是位处火星-木星小行星环带最大的球状小行星,2006年被划归矮行星群体。它直径952km,为月球直径的1/4。2008年三次平均观测的质量数据为9.4×10的20次方千克,占小行星总质量(3.0 ± 0.2 ×10的21次方千克)的1/3,为月球质量的4%(有资料说1/50)。正确答案: 第一空:
谷神星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对地球上2.5亿年以来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次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灭绝率最高的一次发生在(???)。在这次事件中,生物物种灭绝达70%,恐龙从此消失。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三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与行星相比彗星的质量很小,在运行中其形状和大小随着它们相对于太阳的位置()。
A、有所变化 B、逐渐减少 C、显著地消长 D、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3 短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小于
年,其主要来源于柯伊伯环带;长周期彗星的回归周期大于 年,其主要来源于奥尔特星云。正确答案: 第一空:
200 第二空: 200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200 第二空:
200 4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ort)假设,在离开太阳50000AU处聚集了由太阳系原始物质、脏雪球等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太阳系“果壳”,被称为 星云,据信它是长周期彗星的仓库。正确答案: 第一空:
奥尔特
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不连续面。A、赫斯
B、莫霍洛维奇 C、皮特洛维奇 D、巴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在地球内部,介于外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圈层是厚度接近()km的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A、3000 B、2000 C、1000 D、500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 构造。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圈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圈层 4 在地质学中,将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称作 不连续面。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古登堡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中洋脊——深海沟系统,洋底热流异常都是()的证据。A、海洋生成陆地 B、板快学说 C、海洋变化
D、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经过()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A、1亿年
B、5亿—10亿年 C、2亿—3亿年 D、5亿—6亿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3 1960年,美国的
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底沿中洋脊顶部裂开,新海底在这里形成,并向洋脊两侧扩张。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赫斯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赫斯 4 20世纪初,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是有关全球范围的大陆构造学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大陆固定论。正确答案: 第一空:
韦格纳;魏格纳
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 B、西玛拉雅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大西洋及南极洲板块 D、大西洋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50.0分 2 板块概念是
196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岛孤和海沟系统是三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它们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从一种活动带到另一种活动带,构成了地壳的大规模活动。地壳本身被这些活动带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板块。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威尔逊
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
A、侏罗纪和白垩纪 B、白垩纪和石炭纪 C、侏罗纪和第三纪 D、白垩纪和第三纪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在()年前,恐龙家族在我们这个行星上突然消失了。A、65万 B、650万 C、6500万 D、65000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强大的恐龙家族在地球上繁衍了近2亿年,却在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恐龙消失的同时,体重凡超过约 kg的陆上动物也全部消失。
正确答案: 第一空: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4 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
公里左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0;十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陨星以每秒钟 20-60公里的速度扑向地球,在海里激起高达(???)米高的巨大水墙,迅猛地向四周推进。A、50 B、500 C、1000 D、500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大约有10公里的陨星以每秒钟 20-60公里的速度扑向地球,巨大的动能闪电般地转化为热能和冲击波,爆炸的威力相当于
1亿兆吨TNT当量,一部分陨石和地球岩石瞬间气化,冲击波凿开的大坑深()公里,把周围的一切消灭得干干净净。A、5 B、15 C、25 D、5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6500万年前,陨星撞击地球以后,撞击尘埃和全球大火的浓烟遮天蔽日,有二、三个月时间根本看不到太阳,光合作用受阻大约有 年。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一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一 4 科学家推测,引起K-T大灭绝的彗星撞击地点就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期克苏勒伯陨石坑,它的宽度至少有 千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80;一百八十
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造成生物大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大约在()公里左右。A、1 B、10 C、50 D、10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地质学中,将显示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时期的地质过渡层称为()。
A、K-T界层 B、铱界层
C、恐龙化石界层 D、彗星撞击界层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意大利古比奥地区沉积物中 的浓度表明,其含量在白垩纪——第三纪界层中有一个峰值。
正确答案: 第一空:
铱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铱 4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直径大约 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000;1千;一千;壹千
休梅克—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碎了,最大的碎片在木星的同温层上打出一个大洞,这个洞的大小()。
A、有月球那么大 B、有火星那么大 C、有地球那么大 D、比地球还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2 休梅克—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成了()块碎片。A、7 B、15 C、21 D、32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休梅克夫妇在
天文台观测到,首次发现的列维 9号彗星经过木星附近时被木星的引力场撕碎了。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帕洛玛;帕洛马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帕洛玛 4 最近的这次令世人震惊的彗—木大碰撞发生在 年。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994
对于小行星,我们可以在20年前就预测出它的运行轨道,但是对于长周期彗星来说,我们最多也只有()年的预警时间,因为它飞行速度太快了,因此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更大。A、1 B、2 C、3 D、5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近地小行星多达()多颗,有的科学家戏称,地球就象生活在一个小行星的马蜂窝里。A、500 B、1000 C、2000 D、1000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3 发射核爆炸装置,偏转1千米大小的陨星需要万吨级的核弹,偏转l0千米大小的陨星需要 万吨级的核弹(请在空中输入数字)。
正确答案: 第一空:
1000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第一空:
1000 4 “深度撞击”实验是用航天器发射撞击器撞击 1号彗星。正确答案: 第一空:
坦普尔
物质的物态多种多样,其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A、原子团 B、分子 C、原子 D、类晶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2 在众多物质的物态中有一种“液晶态”,它是介于()之间的一种物态。A、晶体和非晶体 B、液态和固态 C、有机物和无机物 D、结晶态和液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6.7分 3 物质的物态多种多样,其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A、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B、非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 C、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D、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4 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形成()。A、超导态 B、超固态 C、等离子态 D、中子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16.7分 5 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高度电离的物态被称作等离子态(plasma),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气体。等离子体又称()。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电浆
我的答案: 得分: 16.7分 第一空:
电浆 6 某些物质在极低温时呈现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该物体所处物态就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最先发现。正确答案: 第一空:
超导态
卢瑟福将他所设想的模型与太阳系类比,“太阳”是带正电的原子核,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是带负电的电子。只是在这个“太阳系”里,支配一切的是强大的(),而不是万有引力。
A、电磁力
B、弱相互作用力 C、向心力
D、强相互作用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16.7分 2()1897年对于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也有结构,可以分割,并且内部有两种电荷。
A、伦琴 B、贝克勒尔 C、居里夫妇 D、汤姆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6.7分 3 在原子模型中,()模型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揭示出在原子的中心存在着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A、汤姆孙模型 B、卢瑟福原子模型 C、玻尔模型 D、索末菲模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16.7分 4 “原子”一词是由()提出的。
A、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 B、卢克莱修 C、伊壁鸠鲁 D、泰勒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16.7分 5 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内的电子并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而是形成了()状态分布。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电子云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第一空:
独立 6 索末菲于1916年对已有原子模型做了修正,提出电子轨道呈椭圆,原子核位于(),电子运动轨道应在三维空间;并提出了空间量子化的概念。正确答案: 第一空:
椭圆焦点;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一个焦点;椭圆的焦点上;椭圆焦点上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 与α粒子相比,中子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粒子,更容易钻进原子核的原因是中子。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不带电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第一空:
不带电 3 放射性元素钋、镭是由 发现的。正确答案: 第一空:
居里夫妇;皮埃尔·居里夫妇
正电子的存在首先是由狄拉克在理论上预言的,而后在()年被安德森在实验中发现证实。
A、1930 B、1932 C、1936 D、1959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2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 的理论。正确答案: 第一空:
基本粒子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第一空:
基本粒子 3 泡利和费米在1930-1933年预言,β衰变过程中应当还有一种质量极小不带电荷的粒子。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中微子
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煤炭充其量也只能够用(???)年。
A、100-300 B、300-500 C、1000 D、5000 正确答案: B
氢燃料电池发电时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燃烧,能量转换率可达()。其关键制作技术是用特制的多孔性材料做电极,不仅要为气体和电解质提供较大接触面,还要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60%-80% B、30%-40% C、70%-80% D、90%以上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2 太阳一年辐照地球的能量大约为()万亿吨煤当量。A、3000 B、170 C、5000 D、100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3 太阳照射地球 1 小时的太阳能约合全世界()的总能耗。A、1月 B、10年 C、1年 D、3年
正确答案: C
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求生存发展。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新材料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品种式样变化多、更新换代快、与新工艺和新技术关系密切、产品由“长大重厚”型向“ ”型转变的特点。正确答案: 第一空:
短小轻薄
超细微颗粒组成的纳米材料会具有种种奇异的性能,它不包括()。A、很复杂的化学性质 B、特殊的力学性质 C、特殊的磁学性质 D、大面积效应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50.0分 2 1991年,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正确答案: 第一空: 碳纳米管
纳米技术是研究“纳米尺度”即()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A、100mm至0.1mm范围 B、100nm至0.1nm范围 C、10nm至0.01nm范围 D、100μm至0.1nm范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提出纳米概念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经憧憬说:“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原子
下面有关生物的特征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具有多样性,但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
C、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的自我更新过程 D、病毒是可以独自存在和活动的微生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50.0分 2 遗传和变异的组合,构成了 的历史。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生物进化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物种的多样性
B、不同种群的生物特点各不相同 C、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D、遗传的多样性 我的答案:B 2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
我的答案: 第一空:
生存环境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DNA是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长链互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双螺旋状分 B、DNA的生物合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征
C、DNA的碱基是A、T、G、C,碱基配对的原则是A与G、T与C D、DNA具有贮藏遗传物质,传递、表达遗传信息的作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0分 2 蛋白质是由20多种
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正确答案: 第一空:
氨基酸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它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代谢,并把生命信息传递给下一代。A、辐射 B、遗传 C、生殖 D、传递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癌症一般都是因为
多次突变积累而发生的。正确答案: 第一空:
基因
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并为商家带来巨大利润,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经济生活。A、已经 B、即将 C、可能 D、不可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50.0分 2 生物技术因其能够改造
而被看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之一。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生命;生命本身;生命本生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基因工程研究范围的是()? A、抗化学除草剂植物 B、延迟成熟的西红柿
C、从羊奶中提取出的tPA药物 D、试管婴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50.0分 2 基因工程是以
操作为核心技术的过程。正确答案: 第一空:
重组DNA
关于克隆羊多莉,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多莉是直接由体细胞获得的新的动物
B、多莉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于提供卵细胞的黑面母羊 C、参与多莉出生过程的三只母羊都应该是它的母亲
D、多莉的成功宣告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又一次大跨越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50.0分 2 由于体细胞没有发育的,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仍需要卵细胞参与。正确答案: 第一空:
全能性
第二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总结与思考
本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成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了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每个人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及带来的恩惠。很难想象,我们社会离开了科学技术将会是什么样子!
高技术是20实际40年代以后发展的新技术群,主要内容包括微电子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下面,我将介绍几项高技术的情况。
一、微电子和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三位科学家因研制成功第一个结晶体三极管。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的生产始于1959年,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二、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
一、微生物工程
二、生化工程
三、细胞工程
四、生物制品等领域。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如下: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即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都是高新技术,二者在新经济中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三、新能源技术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海洋渗透能。
四、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1、民用飞机技术
民用飞机综合航空电子、飞行控制技术;安全及救生技术;民用航空发动机及重要部件;小型、超小型飞机(含无人驾驶飞机)专用发动机及重要部件。无动力运动滑翔机、教练机等除外。
2、空中管制系统
民用航空卫星通信、导航、监视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统(CNS/ATM)管制工作站系统、CNS/ATM网关系统、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制系统等;先进的空中管制空域设计与评估系统,数字化放行(PDC)系统,自动终端信息服务(D-ATIS)系统,空中交通进离港排序辅助决策系统,空管监视数据融合处理系统,飞行计划集成系统,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系统,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和多点相关定位系统等。
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
新型民用航空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系统、天气观测和预报系统、适航审定系统;新型先进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货物及行李自动运检系统、机场运行保障系统。
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卫星地面上行系统、卫星地面差放站以及采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协议)的高性价比地面通信系统,宽带/高频/激光卫星通信系统等;与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电视卫星直播业务(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和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相关的四大业务地面终端设备及关键配套部件;高精度地面终端综合检测仪器与系统。
五、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
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
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技推动发展,而生产力则是推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时期,世界的科技技术总是在不断变化,让我们来透过历史,看一下科学技术的起源看一看它的变迁。
一、古代科学技术形成生产力的源流及世界首次生产力高潮
1、最初的科学劳动
人们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客观规律,这种劳动过程中寻求规律的思考是脑力劳动,也是科学劳动的开端。认识事物、寻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由现实到规律的思考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2、人类的“第一发明”
人类早期社会是靠群体力量进行狩猎活动来维持生存的社会。
3、第一次技术革命
弓箭的推广,导致人们产生利用弓弦绕钻杆来打孔的想法,使往复运动变成回转运动,从而发明了钻具。人增加了生产手段,发明了“制陶”技术。从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技术革命。
4、金属时代
以金属农具为代表的整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浪潮”,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世界第二次科技发展——产业革命
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出现飞跃,是科学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而科学、技术革命又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1、四大发明是催生剂
2、文艺复兴运动是产业革命的先导
3、人类进入“科学实验时代”
4、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7世纪到1830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到英国,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形成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5、蒸汽机改变了世界 英国纺织工业的机械化,带动所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工作机的技术革命,大机器的运转,需要超人力的驱动力。动力机成为机械前进最大障碍,研制动力机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大事。
三、世界第三次科技发展——化工技术革命
世界第三次科技发展,也是第三次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英国与德国之间,这次转移使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中心。是什么原因使德国发展起来的呢?
四、世界第四次科技发展——电力技术革命
世界第四次生产力高潮,也是第四次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大致发生在中国清朝光绪到中华民国这段时间,即世界兴起电力技术革命的1879年到1930年。这个时期,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⑴从抓机械技术创新开始。
⑵电力技术革命使美国后来居上。电力革命起源于欧洲,完成在美国。1866年,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第一个发电厂,发电能力为900马力,供7200个灯泡使用,完成了电力工业技术革命。尔后,爱迪生的助手制成了交流发动机和变压器。美国于1886年建成最早的交流发电厂并提供使用。电力技术的成功,使美、欧、日纷纷把电力建设作为国家承建工程的重点,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电气化热潮,使人类迎来了“电气化世纪”。
⑶大规模生产方式,使工业进入历史新阶段。美国机械工业取得领先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实现了元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生产。
⑷产业技术革命带来了经济繁荣。首先,美国完成和完善了欧洲的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1889年,美国的一流技术使钢铁产量超过欧洲,达到400多万吨,占世界第一位,美国的石油化工技术,除化肥工业以外,全部夺得冠军,成为“石油化工技术王国”。其次,美国完成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发明”。
五、信息高速发展期
上世纪下叶,世界进入一个综合创新的高技术时代。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的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科技发展时期,将世界发展带入了高速的轨道。未来,我们的科技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期待。
学习现代科技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教兴国”已被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兴败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必须以科学进步带动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还在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地站稳脚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全民的现代科学意识,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基础条件。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宣传,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人们的高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
新的时期即将到来,科学技术又经历着新的变革,人们正在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大发展将是世界潮流,科学技术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具有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还要具有根据经济结构变化而改变工作类型的能力和熟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多方面知识。关键是通过各种渠道,使不同科学之间发生联系,在相融、共处和合作中相得益彰。我们要整合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人文与科学、理论与经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人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的科学技术起步晚,基础不扎实,但是中国人民凭借着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努力奋进,一步一步更新自己的能力,追逐世界的脚步,创建超高能乳胶室,获得乐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粒子物理的层子模型和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以及涛子质量的标定等成就。核物理方面,建成了1.5米重离子加速器,开展了低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铀元素锎等。此外还建造了1.5兆电子伏直线感应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同位素分离器、受控核聚变装置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研究设备以及大口径反光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13.7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氢原子钟等天文仪器„„
氢弹、原子弹、运载火箭等等世界先进技术被我国科学家突破,并成为世界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而如今,神
六、神七的成功更让我们向宇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世界震惊了,我们惊叹,也许不久的将来,太空中会有中国的一面旗帜。
乘风破浪,继往开来,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追赶,中华民族已经摆脱了迂腐落后的帽子,我们迎来了自己的科技时代,而作为大学生,更是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水平,那么你才是这个时代合格的接班人,那么你才能肩负这个时代所赋予你的任务和使命,未来,等着你我共同去探索。
第三篇:28041《现代科学技术概论》AB试卷及答案
28041《科学技术概论》AB试卷及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 试卷(A)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15 分)
1.关于科学虽然有多种定义,但总括起来不外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维度是。
2.技术就是 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
3.从最一般的角度可以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4.古代科学技术是指
5.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恒星、行星、日月和。
构成了中国古人考察万事万物生衍变化的途径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7.公元 2 世纪罗马人托勒密完成《至大论》,系统地建立了的宇宙结构体系。8.传承希腊科学文化遗产是古代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9.1543 年哥白尼出版 奏响了科学革命的序曲。
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和近代科学方法的创立者。
11.按照狭义相对论,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它的长度测量值。
12.1942 年费米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志着人类利用核能时代的开始。13.1917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
14.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论,现今的宇宙大约开始于的一次“奇点”爆炸。
15.地壳是指从地表到之间的部分。
二、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按照研究的类型,现代科学一般相应地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三大类。()
A.应用科学;B.工程科学;C.信息科学;D.计算机科学
2.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整体发育性;第二;第三,自相关性。()
A.整体发展性;B.自我发展性;C.内对应性;D.外对应性
3.汉代出现的 其中叙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营造法式》 ;D.《数书九章》
4.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 40 年代。()
A.18 世纪 70 年代;B.18 世纪 30 年代;C.19 世纪 20 年代;D.19 世纪 30 年代
5.19 世纪 70 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A.蒸汽;B.化工;C.自动化;D.电力
6.1859 年达尔文出版一书系统地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A.《生物进化论》 ;B.《自然选择论》 ;C.《物种起源》 ;D.《生物哲学论》
7.19 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 射线的发现、和电子的发现。()
A.质子的发现;B.放射性的发现;C.阴极射线的发现;D.黑体辐射的发现
8.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A.土星环模型;B.恒星模型;C.行星模型;D.面包葡萄干模型
9.1926 年科学家们建立起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新的物理学理论体 系,即()
A.矩阵力学;B.统计力学;C.量子力学;D.相对论力学
10.恒星一般有三种归宿,即、中子星和黑洞。()
A.脉冲星;B.白矮星;C.红巨星;D.主序星
三、判断正误(每题 1 分,共 5 分)
1.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就是技术、技术就是科学。()
2.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 势之一。()
4.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科学和技术的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成。
3.简述建基于近代科学的机械论自然观。
4.简述狭义相对论的新推论。
5.简述洋陆活动论地球观的确立过程。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试论科学技术变革社会功能的实现途径。
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的形式有哪些?谈谈你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2.科学技术与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A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活动倾向。2.规范化。3.应用研究。4.近代科学。5.异常天象。6.阴阳 说和五行说。7.以地球为中心。8.阿拉伯人。9.《天体运行论》。10.伽利略。11.最大。12.原子核反应堆。13.有限无边静态。14.200 亿年前。15.莫霍面。
二、选择
1.B 工程科学。2.C 内对应性。3.A《周髀算经》。4.B18 世纪 30 年代。5.D 电力。6.C《物种起源》。7.B 放射性的发现。8.C 行星模型。9.C 量子力学。10.B 白矮 星。
三、判断正误
1.×;2.√;3.√;4.×;5.√;
四、简答题(要点)
1.答:第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2)分)
第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2 分)
第三,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2分)
2.答:古代中国在其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构成 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2 分)以及陶瓷、丝织、建筑三 大技术(2 分)和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2 分)。
3.答:首先,机械论自然观认为,所有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都是由于力的存在和作用。(2 分)其次,机械论自然观主张所有运动变化只能 引起量变,而不可能发生质变。(2 分)最后,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们用牛顿运 动定律可以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精确地推算出它在此前和此后任何时刻的运 动状态。(2分)
4.答:推论一,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其长度测量值最大,相对于观 察者运动时长度缩短。(1 分)推论二,时钟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走得最快,相 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走得最慢。(1 分)推论三,在任何惯性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都不能超过光速。(2 分)推论四,如果物体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很多,相对论理 性就还原为牛顿力学。(2分)
5.答:洋陆活动论地球观的确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格纳于1912 年提出大陆漂移说,但没有为人们所接受。(2分)第二阶段是,在洋底地质探测的基础上,美国地质学家赫斯于 1960 年提出海底扩张说。(2分)第三阶段是,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勒比雄于 1968 年提出大地构造的板块理论。(2分)
五、论述题(要点)
1.答:(要点)科学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变革社会。所谓科学技术的社 会变革功能是指,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3 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实现。其一,通过推动 生产力发展,为社会变革提供物质基础和手段。(3 分)其二,通过提高劳动者 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变革生产关系。(3 分);其三,通过与先进社会意识的结 合变革上层建筑。(3 分);其四,通过改变生活基础来变革人类的进化方式。(3 分)
2.答:(要点)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当代科学 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主要有以下几 种形式。其一,人文社会科学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和学科建 设。(2 分);其二,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关注和研究科学家的活动和科学技术成果 的应用。(2分);其三,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探讨各种社会问题。(2分);其四,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发展中互为环境和条件。(2 分)谈自己对各 种途径的理解和看法。(7分)
《科学技术概论》 试卷(B)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15 分)
1.按照研究的类型,科学可以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
2.技术具有两个属性:第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3.基础研究的目标是
4.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功能可分为发展生产力和
5.古代科学技术包括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和
6.金属冶炼技术是从
7.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 《丹经》 一书中,首次记载了 8.形成于商周之际的阴阳学说和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的《几何原本》一书对古希腊的数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10.古希腊所形成的11.1851 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和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把定律确定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12.1833 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出版一书为近代地质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3.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两大疑难是以太之谜和。
14.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即
15.热大爆炸宇宙理论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于年首次提出。
二、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基础研究可以分为纯基础研究和两类。()
A.应用基础研究;B.开发基础研究; C.实验基础研究;D.定向基础研究。
2.对应于科学的分类,可以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
A.生产技术;B.制造技术; C.产业技术;D.航天技术。
3.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三大技术是陶瓷技术、建筑技术和。()
A.造纸技术;B.印刷技术; C.火药技术;D.丝织技术。
4.公元前 4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解释自然现象的“四因说”和。()
A.地心说;B.目的说; C.原子说;D.以太说。
5.创立了行星理论从而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A.第谷; B.布鲁诺;C.开普勒;D.伽里略。
6.1781 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即。()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冥王星; D.土星。
1896 年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
A.贝克勒尔;B.居里夫人; C.伦琴; D.汤姆孙。
8.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
A.基本粒子理论;B.量子力学; C.原子物理学; D.计算机科学。
9.哈勃定律表明:()
A.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B.宇宙收缩;C.宇宙膨胀;D.宇宙无限大。
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部()
A.50;B.70;C.100;D.200。
三、判断正误(每题 1 分,共 5 分)
1.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就是技术、技术就是科学。()
2.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4.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科学和技术的差别。
2.简述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3.简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5.简述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按照当今的看法,科学具有哪些含义?谈谈你对各种含义的理解。
2.试论科学技术的人文性本质。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B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工程科学。2.精神因素。3.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4.变革社会。5.古 阿拉伯。6.制陶。7.配制火药。8.五行学说。9.欧几里德。10.理性主义。11.能量守恒与转化。12.《地质学原理》。
13.黑体辐射问题。14.中子。15.1948。
二、单项选择 1.D;2.C;3.D;4.C;5.C;6.A;7.A;8.B;9.C;10.C;
三、判断正误 1.×;2.√;3.√;4.×;5.√;
四、简答题(要点)
1.答:第一,任务和形态不同。(2 分)第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2 分)第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2分)
2.答:其一,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本身看,它偏重于实用,理论性不强,也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科学方法,因而它为自身设定的发展空间极小,没有发展潜力。(3分)其二,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外部环境看,中国封建制度的保守、僵死和排他性,也不能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反而成了 科学技术发展的桎梏。(3分)
3.答: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原因和条件。(2分)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而变异的发生直接来源于生活条件的变化。(2 分)生物通过与 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生物逐步产生新的类型或物种,从而客观进化,这样就构成了整个生物 进化的图景。(2分)
4.答:汤姆孙 1897 年发现电子后,于 1903 年建立原子结构的“面包葡萄干”模型。(1 分)1904 年日本物理学家长岗半太郎又提出原子结构的“土星环” 模型。(1分)为克服这两个模型存在的问题,1911 年卢瑟夫又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 分)1913 年玻尔引入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对原子的行星结构模型加以完善,克服了电子陷落问题,使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趋于完善。(2分)
5.答: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论,我们现今的这个宇宙开始于大约 20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2 分)在大爆炸前宇宙是一个温度无穷大、密度无穷大的“奇点”。(2分)大爆炸 3 分钟后,经过 70 万年,电子和原子核开始结合成稳定的原子。(1 分)又过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为原星系,星系内物质又逐渐形成为恒星、行星等天体。(1分)
五、论述题(要点)
1.答:按照当今的理解,科学包含四种含义。第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 事实和规律的知识。(2 分)第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分)第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2 分)第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2 分)谈自己对这四种含义的理解。(7分)
2.答: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也是一种人类文化,所以,科学技术必须体现人文性的本质。科学技术的人文性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文性是 科学技术的出发点。(5分)第二,科学技术是人的科学技术。(5分)第三,新创造和发明的科技成果如何进入已有的人类生活,与人类的文化传统相协和,正是科学技术研究孜孜以求的目标。(5分)
第四篇:现代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心得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心得
中国,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五千年的文明繁衍至今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魂!中国的生命中蕴含着两百年前的辉煌,一百年前的耻辱与一百年后的奋争 百年前的炮火轰开了这片古老大地的国门,持有先进武器的列强在我们的土地上纵横驰骋,使我们的民族濒临灭亡。我们依靠民族的意志与精神战胜了苦难,重新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昔日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今日的十五国联军退守三八线,历史的瞬间让我们为百年战火的耻辱划上了句号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惧怕武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梦幻。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掠夺与侵占的内涵变得深远。经济手段的蚕食是一种无形的掠夺与侵占,它虽没有战争那样残酷,但仍会导致一个民族从物质到精神上的逐渐消亡。一个失去民族工业、失去民族文化的国家,在当今的世界里,同样意味着遭受殖民统治似的损失。麦当劳、奔驰汽车、松下电器等等,在带给我们世界先进的产品、先进的管理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列强在疯狂掠夺之余嘲笑我们的无知、无能,大量倾销劣质产品,大力宣传所谓的西方文明,在物质与精神上逐渐使我们丧失反击的能力。这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耻辱,一种比武力侵占容易让国人忍让、接受的耻辱。中国人何时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中科人清醒的意识到:竞争的成败在于效益的高低,效益的高低源于现代化管理、领导者的思维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中科人自喻为拓荒者,选择了一块提高民族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土壤,并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多年的辛劳换取的是为社会贡献出的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她的应用可以使国家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她的推广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共同的事业与我们携手认同,用我们共同的智慧创造我们民族的未来?
科学发展观唤醒创新基因的特征,创新是一种观念,观念没有理性。创新是博弈中的常数。文化创新是大自然中的无性繁殖,文化创新又类似嫁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当最终看到创新的结果时,那已经不是原来的文明了。人与他物的合成都属于未来,人的生存道路就是与他人一起创造未来。
《博弈圣经》中说:“博弈的结构,不仅需要自己,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和一个观众,这是博弈存在的三条件。”任何文化思想的传播都是除自身条件之外,还有两个条件才能构成,因此创新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一个三元结构,这样才能构成遗传与生态的文化遗传基因。任何被优先唤醒的科学与博弈的基因模式,都是一种观念思潮,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
科学发展观就是被唤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个人的文化,里面不存在个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我们的观念一定符合科学与发展,沿着大自然铺设好的这条无形的道路前进,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做,从人们首次仰望科学发展观开始,就把这个命题错误地当成了理论进行猜测、评估。社会上一些聪明人开始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起源、本质、内涵、核心等等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结果是众说纷纭。人们凭个人的主观想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遥远的猜想,好像人人都在谈宇宙的大爆炸、星系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基因的排序、生命的合成等等。一个世纪性命题,是刚刚开始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一个文化进程也不可能突然被高端人物的智力所理解,也不可能被几句话所解释。
《博弈圣经》里《博弈文化盛宴》一文中说:“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只有竞赛,人心才会振奋,并被命题统一;只有竞赛,才能显示出文化命题引起壮观的生物秩序。
其实,很多人仍处于一个低级竞争的认识阶段,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行为还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见到利益的时候,本能地表现出原始竞争的自私,用战略的长远眼光看待这种赤裸裸的竞争行为,好像直接扑向食物。或许人们还不能真正简单地认识这些词的意思,如科学、文化、文明、知识、规律、真理、战略、战术、哲学、经济学、感情、爱、爱情、熵、正理、交流、观念、进步、道德、博弈等等。人们还缺乏太多知识,根本不知道科学发展观在传递执行中,需要一个正理均赢论的主线作为度量人力行为的尺子,直接将它引入具体事件中,就会对它产生疑惑。
假如科学发展观是文明的起源,是又一次东方文明的轮回,我们就不应该思考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和死亡,而应该考虑它的繁殖和成长。如果东方社会是个大摇篮,科学发展观和它的民众做着的都是幼年的事情。
成长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引导人们用国正论的创新思维分清实体与性质的知识论。在科学发展观可靠、包容的系统中,以人为本,不分领域,不讲智力,不管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真正广泛地让每一个人的观点和其他角色建立关联并在改革开放的自由环境中进行文明的创造,以占优之和让更多的个体形成不同的繁盛,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一起成长,让繁荣的过程在自己身上发生,与时代共荣。
一个时代辉煌的历史,首先是有一个文化命题,《博弈圣经》中说道:“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标题的创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个命题,人们因命题集合起来,与命题互动。未来繁荣的社会到处应该看到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和竞赛。成长的第一特征,就是通过竞赛激起的情绪在飞秒瞬间优先唤醒更多人和主题一起呼应,像重大庆典的阅兵式,整齐的方块队伍,用皮鞋踏动大地的声音,最能激起一个民族的兴奋之情,从而自我显得无比强大。因此,我们发现人的精神会融入背景,成为自然实体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被优先唤醒的人已经呈现出中心,成了积极分子。在各行业走在前列的人已经成了专家和明星,这都是竞赛的事实。由此得出,离主题越近,越容易成长。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长和繁荣的过程就是把握科学、正理、均赢、连续与创新的博弈过程,也是人类寻找正理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或许,不久之后,更多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彼此携手去研究这个文化命题,把各行业零星的理论归纳成发展原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他们会完整地告诉我们关于科学发展观自身的来龙去脉。
我们讲述人类与自然的故事,就是讲述科学发展观创新的故事,也永远讲述着自己成长的故事。
第五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之思考论文
1再现现代科学技术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不但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论,而且也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和规律的概论。离开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静止、孤立地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成果,就会使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变得零乱庞杂而不成体系。而如果把“史”与“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则不但能克服“零乱庞杂”的缺陷,而且还能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把“史”与“论”结合起来,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历史演进和完整体系,而且要了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以及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只有做到史论结合,才能达到开课的目的和要求。
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根据上述三原则,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内容与体系可做如下安排。导言。概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理论基础、前沿阵地、中心内容和综合体现。
第一章,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言,概述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及其所遇到的“两朵乌云”。第一节,相对论的建立。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讲授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洛伦兹变换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其主要结论,广义相对论及其验证。第二节,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要介绍黑体辐射理论和紫外灾难。
二、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具体讲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玻尔对原子结构的量子解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讲授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二章,原子物理学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主要讲授从物质结构的研究到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第一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
一、物质结构初探,复习回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
二、向原子世界的进军,主要讲授X射线、放射性元素及电子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对基本粒子家族的认识。第二节,原子能的开发研究及应用。
一、原子能的开发研究:重点介绍原子能开发研究中的三大发现,即慢中子效应的发现、核裂变的发现和链式反应的发现。
二、原子能的应用,包括能源方面的应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能源方面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用三弹即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研制;二是核电站的发展,主要介绍从慢中子反应堆到快中子增殖堆再到核聚变反应堆的历史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可概要介绍在生产、生活、科研、军事上的应用及其成果。
第三章,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工程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的技术。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生物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多分子体系;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化成原始生命物质。
二、生物进化论,主要介绍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二节,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一、遗传学:主要讲授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及其遗传学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及其遗传学说。
二、分子生物学:重点介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核酸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四个部分的内容。因学时限制,可重点介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个部分。
一、细胞工程,应首先讲授细胞的全能性,然后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折合和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等内容。
二、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主要介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基因载体的发现和研制。(2)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基因DNA、获取载体基因DNA、目的基因DNA与载体基因DNA的重组、把重组的DNA转入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筛选转基因生物体五个步骤及方法。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生物医药的研制及应用、生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大量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天文学和天体演化学说。天体演化学说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本章在重点讲述天体演化学说之前,先把天文学的相关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第一节,天文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概要介绍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
二、重点讲授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体介绍古代天文学、近代经典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情况。第二节,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可分三个大问题来讲述。
一、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介绍电磁辐射、宇宙线和中微子三条途径;
二、获取天体信息的物质手段和仪器设备,主要介绍人眼的构造和功能、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天体摄谱仪;
三、天文观测发展简史:依次介绍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第三节,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介绍牛顿“无限无边”宇宙模型及其疑难、爱因斯坦“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及其疑难、哈勃定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
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先对星系及其类型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三、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具体介绍恒星的形成,表征恒星演化过程的赫罗图,恒星演化过程的三阶段,即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恒星的三种归宿(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四、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两部分内容;
五、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包括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第五章,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人类历史在经历了6000年的农业社会和近300年的工业社会以后,现在正在迅速走向第三个文明社会———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就是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所谓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第一节,微电子技术。
一、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具体介绍集成电路的诞生、集成电路的种类及其历史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
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第二节,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概述:具体介绍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历史发展;
二、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或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或称信息处理、实时控制或称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或称智能模拟等;
三、信息高速公路。第三节,通信技术。
一、电气通信:主要介绍电话通信和非电话通信及传真;
二、光纤通信:具体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的优点、光纤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三、卫星通信。第四节,激光技术。
一、激光与激光器:具体介绍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激光的特点、激光器的构造等内容。
二、激光技术的应用:概要介绍激光加工(包括激光铸模、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雕刻等)技术及其在农业、医疗、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第六章,空间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一节,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航天工程体系。
一、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具体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和三个宇宙速度;
二、航天工程体系:包括航天器、运载工具、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中心和用户地球站。第二节,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展。
一、运载火箭的开拓者: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现代火箭鼻祖冯布劳恩;
二、战后火箭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火箭推进的动力原理: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
四、现代运载火箭的结构。第三节,航天器及其分类和发展。
一、人造地球卫星:主要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其轨道、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
二、载人太空飞行器:具体介绍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三、行星际探测。第四节,未来的宇宙开发工程。概要介绍卫星发电站、太空工厂、月球开发、飞出太阳系,移居其它星球等。
作者:王双桥 单位:邵阳学院政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