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

时间:2019-05-13 04: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

第一篇: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

1、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上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

2、人们对穆青的人物通讯有着很高的评价,其反响巨大的有在延安时期的关于劳动英雄赵占奎的通讯,60年代关于焦裕禄的通讯,粉碎四人帮后关于植棉劳模吴吉昌的通讯。

3、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4、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出现早期导语。早起的导语,人事因地时要素俱全,被人称为【第一代导语】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发展,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导语等许多新形势。

5、1978年以后,我国【深度报道】开始崛起,代表作有【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等作品

6、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效果等作为一个整体。

7、以采写世界政治风云人物著称的女记者是意大利人【法拉奇】

8、郭玲春,不断探索实践,勇敢突破会议报道的陈旧框框,写出一篇2别开生面、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的会议新闻。

9、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答: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5)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10、分析【彭德怀】这篇文章

此文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 1)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① 彭德怀的开朗健康,让她的成见一扫而光,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有了全新的认识

② 表达了作者很欣赏彭德怀这率真的个性

③ 作者形象的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和他作为一名统帅大军的指导员的天真、活泼个性

④ 作者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逐渐壮大的原因,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他感到欣慰 2)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 反映了人物精神,又反映了时代精神

② 抓住了人物的个性来写,刻画了彭德怀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表现上,也很有特点

① 叙述详略得当,祥写人物典型事例,略写人物背景 ② 叙述充满变化,有顺叙、倒叙、插叙,避免了呆板的单调 ③ 抓住了细节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活泼、敏捷、略带孩子气的个性

11、总结新闻分析的结构形式

12、总结名篇作家 【毛泽东】

13、总结新闻体裁

14、新闻设置悬念的结果

15、新闻作为一种独立的样式,【具有的特点】有着

1)真实性 是对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真实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力量所在。

2)新鲜性 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现的,新闻要及时捕捉生活中新鲜事物及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为群众提供富有新意的事实和信息。

3)迅速及时性 新闻不同于历史,它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及时迅速,讲究时效性。

4)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 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新闻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是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所必须重视的。新闻作品研究、思维方式

16、【记鲁迅】(美)史沫特莱 1)人物特写

2)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有助于引导读者全面深刻的认识鲁迅 3)外貌的描写 鲁迅既具有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一般共性特点,又极富于个性魅力、爱憎分明,知识渊博,又不失谦逊,正直果敢,勇于针砭时弊,先天下忧而忧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同事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节描绘,特别是人物描写时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到很大作用,使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形象感强。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为我们展示了鲁迅精神的崇高境界。这使得作为他朋友的作者也不禁被他所折服。

17、感性认识阶段具有直接性、单个性、生动性;而理性认识则具有抽象性、深刻性、整体性。

18、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

19、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1)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刚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0、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宏观思维和立体思维有何意义?

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研究新闻作品成功与否,往往与所采取的思维形式有密切关系。我们在研究活动中应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思维形式。在此基础上,也应认识和掌握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形式的特色,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集中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拓宽思维的领域,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深入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

21、新闻报道的语言,总的来说,它要求1)准确严谨,既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报道的客观事物,2)鲜明生动,即具体明快,而不枯燥乏味,3)简练明白,即语言凝练,晓畅明了,通俗易懂。

22、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方式有:1)同一题材不同体裁,2)同一体裁不同体裁,3)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4)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23、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有【消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24、狭义的新闻便是指消息,又称电讯。消息常被称为【报纸的主体】【报纸的主角】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的告诉读者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

25、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消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稚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软新闻指时效性较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浓厚的报道,一般指一些社会生活、消息类报道。

26、西方新闻界消息的写作形成了一个比较苦丁的结构模式——【倒金字塔】结构,即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系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叙,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

27、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

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消息(电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2)消息:是以简洁的文章,简明扼要的方式即使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大量、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3)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的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

4)解释性报道:是西方传统的客观博爱到发展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到了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5)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的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28、简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重点)

1)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2)重视使用北京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时间,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29、读后感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现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单元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写作特色: 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位贯连。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本文特点:精炼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鸿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国际新闻 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事实体现新闻主题。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民个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这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题、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人物通讯 穆青

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是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的体现了时代精神。

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花火,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集约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相思正是吐黄时】通讯 连锦添 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情、理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本文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上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溶于笔尖,包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醒来,铜陵!】龚生

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人物通讯 和平等

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孔凡僧通知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本文】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新年的旗帜,满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二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第一部分 中国消息

1、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新闻素描。

(2)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3)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2、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人物新闻。

(2)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2)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3)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2)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3)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4)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5、上海严寒(1)短消息。(2)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6、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1)新闻述评.(2)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7、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1)人物新闻。

(2)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8、从邮局看变化(1)消息.(2)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3)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经济学家赶集(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10、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1)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的重大事件。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11、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钟鸣百又八 2(1)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2)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3)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1)经验性消息。

(2)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3)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13、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消息。

(2)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14、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1)消息.(2)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3)《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

15、京郊出现“科学热”(1)消息

(2)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

16、滦河水向天津奔来(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

17、抢菜记(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18、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1)现场新闻

(2)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

19、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1)体育快讯

(2)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20、陕北有煤海 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

21、好啊!诚实永存(1)人物消息.(2)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22、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1)现场新闻

(2)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23、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1)经济新闻.(2)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24、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1)国际新闻

(2)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3)《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第二部分 中国通讯

1、别了,“不列颠尼亚”(1)消息.(2)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

2、华美窗帷的后面

(1)风貌通讯(邹韬奋).(2)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3)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4)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3、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1)通讯(范长江)。

(2)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3)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4、桌上的表

(1)通讯(张明)。

(2)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3)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5、访“葡萄常 ”

(1)人物专访(邓拓)。

(2)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3)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4)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6、春夜

(1)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2)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3)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7、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事件通讯。

(2)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 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8、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1)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2)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3)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9、“一厘钱”精神(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10、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人物通讯(穆青)。

(2)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3)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1、水城威尼斯(1)国际风貌通讯。

(2)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3)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2、写在绢帕上的诗

(1)人物专访。

(2)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3)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3、并非鱼草之争

(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3)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4、夜宿车马店

(1)通讯。

(2)宏观着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3)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5、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1)通讯。

(2)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6、小城风光更迷人(1)通讯。

(2)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17、“飞天”凌空(1)人物特写。

(2)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18、“妈妈教我放鸭子”

(1)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2)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3)《“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9、访厕所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20、核弹元勋的“三子”

(1)人物通讯。

(2)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1、相思正是吐黄时

(1)通讯.(2)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 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

(3)《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22、华阳礁上补给忙(1)现场短新闻。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23、醒来,铜陵!

(1)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

(2)《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24、菜价追踪(1)经济报道。

(2)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25、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人物通讯。

(2)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3)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26、师魂

(1)人物通讯。

(2)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三部分 外国新闻作品

1、日本签字投降

特点:客观地叙述介绍,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火葬——甘地永存(1)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2)写作特点:语言凝练、传神。

3、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1)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 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2)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

(3)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

(4)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1)法新社驻北京首席记者比昂尼克采写的短新闻(2)写作特点: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在事实之中。

5、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1)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2)特点:段落多,但多而不烦琐、活而不零乱,层次分明。

6、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1)记者抓取当时的日本首相夫人看望中国大熊猫的现场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真切、细腻,富有人情味。

(2)特点:重现场描写、少过程叙述。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风格,不拘一格进行报道,写出新意,写出情趣。

7、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特点:运用现场,精练的文字,运用确切的数据描写,产生了信任感和真切感。

8、记鲁迅(1)人物特写。

(2)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

9、彭德怀印象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10、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1)本篇表现了法国首都巴黎在1940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后的种种情景。(2)前苏联著名记者 爱抡堡.(3)写作特点:选材典型,以一当十。寓鲜明的爱憎于冷俊的叙述描写之中。

11、水面下的桥梁

(1)通讯,前苏联著名记者西蒙诺夫。

(2)开头给人留下悬念,然后叙述事件过程,结尾言尽意不尽。

12、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1)以记者的现场见闻感受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报道了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美国 米尔顿·布莱克尔。

(2)写作特点:虽然场面大、事例多,但行文简洁有序、内容集中、鲜明。

13、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1)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被毒死后的14年,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写下了这篇报道。此文揭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的罪行,美国

A·M·罗森塔尔。

(2)特点:双线展开,一方面写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情、景事融为一体,双线交织,气氛沉重。

14、英迪拉·甘地

(1)政治人物专访,意大利法拉奇(被称为“政治访问之母”)(2)采访风格:言辞泼辣、提问尖锐、不卑不亢。

15、“老报童”罗伊去世了(1)人物特写,美国 尼尔·夏恩

(2)写作特点: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16、世界最佳急诊室

(1)特写,美国 乔恩·富兰克林阿伦·多尔夫.(2)写作特点:结构新颖,采用双线式布局方法:一条线描述这个急诊室的一次抢救活动的工作过程;一条线介绍这个“猛烈创伤中心”的现实情况和背景材料。两条线交叉并进,互为补充。

第三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通讯等)

1.华美窗帷的后面(风貌通讯 邹韬奋、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通讯 范长江、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3.桌上的表(通讯 张明、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4.访“葡萄常 ”(人物专访 邓拓、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5.春夜(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 中国青年报记者(有时会考选择题)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8.“一厘钱”精神(工作通讯 新华社记者 李峰 余辉音、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物通讯 穆青、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0.水城威尼斯(国际风貌通讯 穆青、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1.写在绢帕上的诗(人物专访 柏生、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结构特点:以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2.并非鱼草之争(工作通讯 陈晓微 周守瑾、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3.夜宿车马店(通讯 刘云山、宏观照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4.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通讯 熊先志、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5.小城风光更迷人(通讯 林黎、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16.“飞天”凌空(人物特写 夏浩然 樊云芳、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妈妈教我放鸭子”(刘衡 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8.访厕所(罗详兴、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19.核弹元勋的“三子”(人物通讯 李春 王进昌、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0.相思正是吐黄时(通讯 连锦添、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21.华阳礁上补给忙(现场短新闻 刘冰 徐文良、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22.醒来,铜陵!(龚声、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23.菜价追踪(经济报道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王进业、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24.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物通讯 何平等、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25.师魂(人物通讯 黄绍全 陈朗、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四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综合模拟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属于(c)a.通讯

b.现场新闻 c.人物新闻 d.评述新闻

2.《从邮局的变化看》一文导语属于(d)a.设问式 b.引语式 c.直叙式 d.对比式

3.《滦河水向天津奔来》一文安排结构的依据是(b)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空顺序 d.纵横结合

4.《抢菜记》一文结尾的特色体现在(d)a.总结评述 b.紧扣主题 c.尾笔点睛 d.设置悬念

5.《祁连北的旅行》选自(c)a.《萍踪忆语》 b.《萍踪寄语》 c.《中国西北角》 d.《范长江文集》

6.《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的作者是(c)a.邓拓 b.范敬宜 c.毛泽东 d.刘少奇

7.《上海严寒》一文的导语最鲜明的特色是(d)a.引用 b.对比 c.评述 d.描写

8.《京郊出现科学热》一文深化主体的方法是(c)a.笔尾点睛 b.开篇点题 c.前后呼应

d.运用背景材料 9.《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篇(c)a.事件新闻 b.背景报道 c.新闻素描 d.新闻特写

10.《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篇(d)a.通讯 b.评述 c.特写 d.消息

11.《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的主要特点是(c)a.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b.表达真切,语言生动 c.有评有述,评述结合 d.用事实说话

12.《抢菜记》一文运用的采访手段是(b)a.现场采访 b.现场观察 c.追踪采访 d.隐性采访

13.下列新闻属于国际新闻的是(d)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别了,司徒雷登》 c.《京郊出现科学热》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14.《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指(d)a.港督别名 b.港口别名 c.港口专用桥名 d.英国皇家游轮名

15.《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a)a.消息

b.新闻评述 c.新闻特写 d.现场新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对新闻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式是(a b c d)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e.分析一篇新闻作品 17.调查性报道的种类包括(c d)

a.多项揭丑式

b.全面揭丑式

c.单项揭丑式

d.综合分析式

e.全面分析式

18.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时,要注意(a b c e)

a.细节应真实典型

b.细节能说明问题

c.细节能反映事物的特征

d.细节应生动感人

e.细节描写要文笔简洁

19.《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中对比手法的作用是(a b)

a.抓住矛盾

b.揭示症结

c.表达观点

d.表明态度

e.体现问题的严重

20.《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中,邓拓的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c d)

a.以诗来扣题

b.以诗来展开情节

c.以诗来串联时空

d.以诗为线索来谋篇布局

e.以诗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新闻作品研究的客观性是怎么体现的? 答:客观是指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 这个客观条件,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22.新闻作品研究中的“经验论”倾向是如何表现的? 答: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经验论”轻视新闻写作和研究规律,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定式,认定“新闻无学”,“分析新闻没有必要”,“上级说好就好,上级说坏就坏”,认为 “不学新闻照样懂新闻”,把局部的,一知半解的经验当作普遍规律。如此等等,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不能帮助读者正确的分析、评价研究新闻作品。23.结合《英雄登上地球之巅》,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影响?

答:通讯《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报道了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事迹。这在当时是一件震惊国内外的新闻。中国登山队员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人类登山史上几十年来没能突破的复杂难关,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我国的登山健儿登上了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结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指出焦裕禄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色? 答: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通过具体的材料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了焦裕禄作为党的优秀于部的光辉形象:坚强的党性、革命的胆略、艰苦相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人物通讯要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常常能更鲜明地表现出内心世界。先进人物的思想品格、英雄模范的精神风貌只有在矛盾冲突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具体显现。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写焦裕禄时,注意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了这位英雄人物在兰考县一年半所经历的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做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做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做斗争。

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的革命性格。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间、地点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先进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来揭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跌宕有致、引人人胜。25.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一文中的作用? 答:《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文主要运用了事实对比、数字对比两种对比手法,其作用就是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事实对比主要体现在生产、调拨、批发部门都强调火柴是在增产、增销,零售部门却出现火柴脱销的局面,这就存在着明显的事实差距,必然有一方提供的事实不准确。

数字对比主要体现在账面上的数字与实际调拨、发放的火柴数的对比。比如在文中“零售部门的同志反映” 这个小标题部分,就存在明显的数字对比,公司统计科的同志说:“我们调进火柴的比重,占全市的百分之三十,如果说是增长百分之三十七点八,那我们今年头四个月就得调进3204件,而实际只调人2086件,差了一大截呀!”

通过事实对比与数字对比,记者抓住了生产部门火柴的增产与市面上火柴的脱销、账面上调拨火柴数的增长与实际下拨火柴数的减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种一边市场上火柴脱销,一边仓库里火柴睡觉的对比,问题的症结也就被揭示出来:火柴脱销是人为造成的紧张局面,是我们的工作未落到实处,并由此得出经营作风有待改进的结论。可见,对比手法的使用,起到了抓住矛盾、揭示症结的作用。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6、分析《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共同社北京1979年12月7日电」(特派记者松尾)“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 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了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因为日本首相夫人要来参观,所以熊猫房的周围,在夫人到达前三十分钟就挤满了中国孩子。“欢欢”由屋内走到外面的运动场上,注视着这么多人,背朝着大平首相夫人,久久安静不下来。

陪同参观的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笑容满面地说:“‘欢欢’还害羞呢!” 首相夫人说:“日本人在等待‘欢欢’的到来。” 可能是理解了首相夫人的话,“欢欢” 终于把脸转了过来,夫人非常高兴,说:“多么可爱啊。”并且眯着眼睛说:“今后务必生个小熊猫。” 约十分钟后,在向“欢欢”告别时,卓琳夫人问道:“新娘子,长得怎么样?” 志华于夫人深深地点了一下头说:“好极了。” 据北京动物园业务组长曾建珠说:“‘欢欢’何时去日本,还未定。冷倒不在乎,安排好专机就可以去。”“欢欢” 嫁给上野动物园的“康康” 的日子不远了.答:一条意义深远的外事新闻 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导语直接引用了大平夫人富有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 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这样情趣盎然的现场新闻,自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在传递审美价值的同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自然得到体现。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感染。如改成:“大平首相的夫人大平志华子,今天下午由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陪同,到北京国家动物园观赏中国人民的礼物——大熊猫‘欢欢’首相夫人希望’欢欢’在日本传播友谊的种子。”显然,索然寡味。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 的喜爱之情。本文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色,值得借鉴。总之,这篇新闻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传神、含蓄的笔法。

综合模拟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海严寒》一文的表现特色为(d)

a.高屋建瓴,纵览全局

b.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c.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d.用事实说话

2.《京郊出现科学热》的新闻主体是(d)

a.廉教授的回忆

b.廉教授的直接表述

c.廉教授的工作现场

d.廉教授一周的工作日程

3.《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一篇(c)

a.事件通讯

b.人物通讯

c.体育快讯

d.经验通讯

4.著《中国救荒史》的作者是著名记者(a)

a.邓拓

b.范长江

c.胡乔木

d.孟秋江

5.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现场报道的是(c)

a.《上海严寒》

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c.《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d.《夜宿车马店》

6.《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的作者是(b)

a.金凤

b.郭玲春

c.邓拓

d.范长江

7.成功的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作品是(b)

a.《菜价追踪》

b.《从邮局看变化》

c.《醒来,铜陵!》

d.《“飞天”凌空》

8.《抢菜记》是一篇(d)

a.背景新闻

b.经济新闻

c.社会新闻

d.现场新闻

9.《好啊!诚实永存》一文的结构特点是(c)

a.穿插大量背景材料

b.按时空顺序安排结构

c.段落简短,节奏感强

d.安排有序,层次分明

10.《分清主流和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是一篇(d)

a.消息

b.通讯

c.特稿

d.新闻述评

11.《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a)

a.散文式的结构

b.鲜明的时代感

c.语言、文风的独特

d.人物、时间的特殊

12.《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具有强烈的(d)

a.重要性

b.接近性

c.趣味性

d.时效性 1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叙事特色是(d)

a.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b.结尾画龙点睛、富有深意

c.立意巧妙、题材新颖

d.背景与材料紧密结合

14.《经济学家赶集》反映的年代是20世纪(c)

a.70年代初

b.70年代末 c.80年代初 d.80年代末 15.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b)

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一厘线”精神》中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a c)

a.叙述

b.说明

c.议论

d.抒情

e.描写

17.《并非鱼草之争》结构上的特点是(a b c)

a.层层深入

b.由表及里

c.采用递进式结构

d.采用并列式结构

e.开篇即设悬念

18.《夜宿车马店》一文的特色主要式(b c e)

a.文字优美

b.精心选材

c.巧妙构思

d.笔法轻松

e.多侧面、多方位地表现主题 19.《访“葡萄常”》的写作技巧是(c d)

a.小中见大

b.视角独特

c.因人写事

d.缘事写人

e.具体生动

20.《春夜》在写领袖人物时的写作特色是(a c d e)

a.另辟蹊径

b.描述简洁

c.独具匠心

d.不落俗套

e.别开生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大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答: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于整个过程,大体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主观性与客观性、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1)感性与理性。研究新闻作品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二者辩证统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渗透。

(2)个性与共性。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真实、客观、新颖诸共性而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公文等其他文章样式。同时,每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陷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模式。

(3)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新闻作品,不言而喻,它必须要有客观条件——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这就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我们在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对新闻作品做出确切的评价。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力求对新闻作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正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传播意图及其社会影响等等。我们应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运用多种思维。知识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细,作品越来越个性,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发展,尝试从多种角度来研究新闻作品。

2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23.分析《华美窗帷的后面》一文的中心思想。答:《华美窗帷的后面》一文通过对作者在伦敦居住时,结识的三个小人物的生活境遇的描写,揭示了华美窗帷后面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一切并不像资本家所描绘的那样是人间天堂,使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华美窗帷掩盖下的社会现实。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简析《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中,导语的写作特色。

答:白色新闻中出色的导语就是写出感情,写出特点,以引起更多读者怀念。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在《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中写道:“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记者以现场描写作导语,把读者带入肃穆的会场,情景交融,又巧妙地揉进了新闻要素。25.谈谈《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一文数据的运用。

答:此文从导语开始,几乎处处有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支撑可以体现作者严谨的态度和新闻的真实性。数字的不断增长变化体现了候鸟保护区的成就,数字的运用便于受众了解,且增强权威性和可信度。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26.分析《“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

[美]尼尔?夏思

罗伊?迈尔斯的追悼会将于星期一举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他是 帕由新闻》大楼附近的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不管年岁多大都被人叫作报童的那号人当中的仅存者之

《自由新闻》的一整代记者、编辑和其他职员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罗伊”的迈尔斯先生,本星期早些时候在他度过一生最后几年的疗养所中死去,终年六十七岁。

直到几个月以前,由于健康状况恶化而终于无法撑持下去为止,他一直把《纽约时报》和其他外埠报纸送到订户桌上,并且在《自由新闻》大楼外的人行道上叫卖上述报纸和《底特律新闻》。

去年有一个月他尝试了一下退休的滋味,但不久又重操卖报的旧业。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要把头往后仰起才能看得见东西。他形容枯稿,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瘦削的肩头。然而,在他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他对工作极为认真,也能滔滔不绝地神聊一气。“罗伊,你今天于得怎么样啊?” 一位打算买报的顾客会这样招呼他。“要买份时报?” 他会这样回答,声音粗得象是从沙石上崩出来的一样刮耳。

有一次,罗伊从《自由新闻》的电梯上走下来,正好赶上采编人员在那里开会。也许是由于他视力不佳,也许是由于他脾气倔强,反正他把报纸分发给了在场的记者。会议只好中断,直到罗伊把报纸分完。

“两毛五?” 一个记者有一次在罗伊对他说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价钱以后提出了抗议。“见鬼,罗伊,我花一毛五就能买到一份。” “是喽,不过你得上芝加哥去。”

有些记者在收报费的日子没有钱付款就躲着罗伊,这是大伙都知道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罗伊瞎得很厉害。只要订户的位子上有人坐着,他就去摧讨,不管那人是谁。有一次罗伊误把一个女记者当作一个长着胡子的男记者,因为他往常就是坐在那张桌子后边的。还有一个记者在刚参加《自由新闻》工作的时候,发现他桌上每天都有一份《纽约时报》,感到很诧异,但他以为这是由于工作需要而发给他的。然而到了月底,他终于发现这是怎么回事。“一共六块二毛五。” 罗伊粗声粗气地对他说。

罗伊死后留一卜一个女儿,德乐勒斯?塔尔曼夫人,还有一个姊妹和一个孙儿。追悼会将于星期一午后二时在红河区西杰弗逊街10783号格尔巴赫殡仪馆举行。他将安葬在河景区费思代尔公墓。答: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记者用简洁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位常年卖报、生活艰辛且倔犟认真的老人形象。“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形容枯槁,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削瘦的肩头”。记者为读者勾画的是一个在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的67岁老人。为了表现这位老人的性格特征,记者又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镜头,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报童” 罗伊的艰辛忙碌,又充满自尊、自立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刻在读者心中。人们从“老报童”奔波一生的凄凉晚景中引起诸多联想。

文中三次运用了人物对话,极富人物个性,如他的“粗声粗气” 和直奔主题的回答:“要买价时报,”。“是唆,不过你得L芝加哥去。”“一共六块二毛五”显示了他的职业性语言和认真执着的性格。

人物不同的经历、职业、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形象和气质方面各自独具特色。记者在表现人物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人物形象和气质的个性特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现人物“非它莫属” 的个性特征。这篇特写为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一个” 的“老报童” 罗伊的个性特征。综合模拟试题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c)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共产党刘胡兰慷慨就义》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别了,“不列颠尼亚”》

2.下列属于有关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是(c)a.《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锺鸣百又八》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d.《并非鱼草之争》

3.“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这句话是一篇体育快讯中的(b)a.导语 b.背景 c.结尾

d.新闻由头

4.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c)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5.结尾有背景材料的消息是(d)a.《抢菜记》

b.《一厘钱精神》 c.《经济学家赶集》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6.《春夜》中景物描写的特色是(d)a.渲染气氛 b.烘托人物 c.客观描写

d.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7.《“妈妈教我放鸭子”》一文中“矮禾经不起鸭子拖,禾密过不了麻鸭婆”属于(b)a.俗语 b.民谚 c.歇后语 d.民间传说 8.《“一厘钱”精神》是一篇(b)a.人物通讯 b.工作通讯 c.经验通讯 d.事件通讯

9.《春夜》的语言特色是(d)a.生动朴实 b.平易动人 c.幽默风趣 d.优美清新

10.通讯《并非鱼草之争》说明主题的方式是(c)a.边破边立 b.欲扬先抑 c.正反结合说明 d.用事实说话

11.《相思正是吐黄时》一文采用的散文笔法是(b)a.借景抒情 b.托物寄怀 c.以物论理 d.托物言志

12.《水城威尼斯》的作者是(b)a.邓拓 b.穆青 c.范长江 d.胡乔木

1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体裁是(c)a.工作通讯 b.经验通讯 c.事件通讯 d.人物采访

14.《飞天凌空》是一篇(c)a.人物消息 b.人物专访 c.人物特写 d.人物通讯

15.《水城威尼斯》是一篇(a)a.风貌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经验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面关于《小城风光更迷人》的表述,正确的是(bcde)a.这是一则事件通讯

b.这篇通讯报道的是四川乐山五通桥的一次端阳龙盘盛会 c.这篇通讯在很多部分运用了现场感很强的表现手法 d.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简洁而又传神

e.关于“三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的文字,属于细节描写 17.《“飞天”凌空》一文中采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是(b c d)a.调动记者丰富的想象力

b.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 c.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使文章有起有伏

e.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

18.《彭德怀印象》一文表现的彭德怀的崇高品质是(a c)

a.平易近人 b.淡泊宁静 c.艰苦奋斗 d.谦虚谨慎 e.耿直诚实

19.下列新闻作品由美国记者采写的有(a c d e)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c.《日本签字投降》

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e.《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20.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b e)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世界最佳急诊室》

c.《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 d.《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e.《奥斯威幸没有新闻可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是先有感性,然后才发展为理性。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不透过作品的现象,就无法把握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对作品中的事实还停留在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认识阶段时,对作品的分析不可能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将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补充、丰富,并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再现时,才能对作品所揭示的内涵有比较全面、深切的感受,从而达到理解与感受的统一,真正把握作品的本质。其次表现于它们的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难免有感性认识的东西。22.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 答:分析新闻作品要从个别具体作品中探索新闻采写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新闻实践的能力。在分析过程中,离不开认识事物的一般原理?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亦既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由于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一般。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鲜明的特性。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性。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失去了丰富多彩、色彩斑澜的面貌,就会陷入千篇一律、固定化、僵化、套话的模式。如果只有个性就丧失了本质属性。

23.指出《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一文中背景材料部分,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在最后一段中文章介绍了阿西和亚妮的父亲都是广西桂林地区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 指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紧接着又写了两个孩子受画家李骆公教授指导的经过。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 “难道两个孩子是神童不成”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分析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在消息中的作用。

答 文中引用了名诗人臧克家 1947 年那场严寒时做的“生命的零度”的前两句诗“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来叙述旧社会时那场严寒的后果。紧接着说“这几天要比十年前要冷得多” 可是“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人” 前后两种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老人与孩子是弱势群体对疾病灾难的抵抗比一般人要差因此用他们做比较具有典型性。在文末作者尤其提到了对老人与儿童的照顾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严寒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是教育局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十八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与照顾与旧社会政府对人民死活不闻不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5.《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进行人物塑造,体现人物性格。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有助于突显人物的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有点睛之语。正是塑造人物的重要一环。文中刘胡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由你吧,我再活十七岁也是这个样子。”短短几句话,刘胡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跃然纸上。另外,大量运用人物对话,简化了叙述程序,使叙述紧凑、条理清晰、节奏明快,并且富于现场感。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26.分析《夜宿车马店》的写作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夜宿车马店 刘云山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今年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粮食总产2.2亿多万斤,比去年增长M成;油料总产4000多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全旗350多个穷队,今年面貌都有很大变化。农村的繁荣,给集镇也带来了兴旺。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这个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们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

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俺在店里干了十多年,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膘得脸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多数人拿的是红(高粱)黄(玉米)面窝头,舀两碗开水就着吃;现在可不一般了,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还要到街上买块豆腐割斤肉,打二两白于,人家就图那个美气哩!”

“那算啥美气!”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贾满贵的瘦高个老汉有点不服气地说,“上一次进城来卖公粮,俺把儿媳妇、小孙孙、老姑娘一齐拉了来,饭馆里的烧麦、馅饼、锅魁,娃娃们想吃的都尝遍了。服务员一算帐,俺一次掏给他十几块。俺今年一家打了1万斤粮食,8000斤油料,光卖给国家的粮食油料就是1万斤,进钱3500块,那场面才叫美气哩!”

“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头。” 车马店服务员丁大叔“揭底” 了。

这时,来自黄河边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后生高兴宽接上话茬:“过去队里年年不分红。有次俺爹进城,说要领俺去开开眼。到了街里,一不敢进商店,二不敢进饭馆,兜里空空,怕看了眼馋。这回俺进城,一次就卖了3000多斤油料。”说到这里,高兴宽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

“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不知谁这么说。

高兴宽倒实在。他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边全是衣服,有媳妇的,有妹妹的,有老父亲老母亲的,什么涤纶、涤卡、弹力呢,都是时兴货。青年后生说他还打算买台切面机,给村里人加工切面,让庄户人也能吃上城里人吃的饭。

满屋子的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车马店的火炕似乎也烧得分外熟,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答:这则通讯主要通过作者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全文篇幅短小,但是精选体裁,构思巧妙,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先,通讯以第一人称叙事,从记者的视角出发,叙事农村的变化。记者在文中充当了显性叙事者,和一般通讯的隐性叙事者不同,更加真实,读者可以从记者眼中,了解、体会到默特右旗如今的幸福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第二段中明确交代,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老远就听到爽朗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看到卖粮卖油 车辆挤得水泄不通,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其次,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独具个性特点,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读来非常亲切。如车马店老炊事员周二旦乐呵呵地说,过去庄户上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瞟得脸上放光 人家就图个美气哩!瘦高个老汉贾满贵谈自己领一家人下馆子时说 娃娃们想吃啥的都尝遍了 那场面才叫美气哩!不知道谁说的,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这些朴实的语言,将农村人民真实地一面展示给读者,他们的话语里充满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之感。

通讯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今年面貌的变化之大。开头处粮食总产量 比去年增长了两成,油料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炊事员周二旦在谈到庄家户时说,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瞟得脸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都拿着红黄面窝头,现在 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 通过这些衣食住行的对比,充分表现了生活的变化。

结尾处以环境描写收尾,满屋子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火炕烧得分外热,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烘托了一个幸福温暖的画面,以此收尾,暖意浓浓。

第五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

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上海严寒 短消息

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 新闻述评

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人物新闻

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从邮局看变化 消息

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学家赶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钟鸣百又八 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经验性消息

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消息

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消息

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京郊出现“科学热” 消息

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现场新闻

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抢菜记 现场新闻

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现场新闻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体育快讯

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陕北有煤海

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好啊!诚实永存 人物消息

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现场新闻

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经济新闻

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国际新闻

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别了,“不列颠尼亚” 消息

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华美窗帷的后面 风貌通讯 邹韬奋

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通讯 范长江

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

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桌上的表 通讯 张明

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访“葡萄常 ” 人物专访 邓拓 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春夜

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梅阡

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事件通讯 中国青年报记者

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一厘钱”精神

工作通讯 新华社记者 李峰 余辉音 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人物通讯 穆青

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水城威尼斯 国际风貌通讯 穆青

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写在绢帕上的诗 人物专访 柏生

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并非鱼草之争

工作通讯 陈晓微 周守瑾

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夜宿车马店 通讯 刘云山

宏观照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通讯 熊先志

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小城风光更迷人 通讯 林黎

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飞天”凌空

人物特写 夏浩然 樊云芳

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妈妈教我放鸭子”

刘衡 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访厕所 罗详兴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核弹元勋的“三子” 人物通讯 李春 王进昌

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相思正是吐黄时 通讯 连锦添

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

《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华阳礁上补给忙 现场短新闻 刘冰 徐文良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醒来,铜陵!龚声

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

《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菜价追踪

经济报道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王进业

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人物通讯 何平等

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师魂 人物通讯 黄绍全 陈朗

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下载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200904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题型:简答】 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答: 这篇新闻从介绍一本新书的角度,反映了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

    自考复习专题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之作品简单评析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新闻素描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八周讲义

    第八周讲义 第一次课讲义 传媒艺术学院 王丽丽 课程核心知识: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一、预习检查(约15分钟): 作业讲评:  阅读《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体会其语言特色、结构特点......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推荐五篇)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2

    第三章 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 1、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 ①分析新闻作品内容。 ②分析新闻作品形式。 ⑴对新闻结构的分析;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