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1 19: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

第一篇: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

http://wenku.baidu.com/user/contribution?st

=1

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企业纷纷进行了改革与重组,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拥有了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各跨国公司竞相要在潜力无限的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国秘书工作的一轮轮挑战和新要求。国外秘书体系比较成熟,通过国内外秘书工作的比较来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对我国秘书工作的可借鉴之处。

秘书,是我国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会普遍设置的一种行政性质的职位;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则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对全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都有较长的渊源,但是双方各自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如今中外秘书角色各具特点及存在差距的现状。国内的秘书工作的发展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历史上的秘书工作都是为历代统治阶级服务的,加上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导致政府机关单位的“行政秘书”成为全国秘书的代名词,官场化的秘书工作使我国现存的秘书工作实现不了自身的突破。国外秘书的概念,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如今,国外秘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秘书的社会职业化,已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完全实现。秘书不是官员,而是分类众多、服务领域广阔的社会职业。

一、中外秘书工作比较

(一)从工作特点看差异 1.国内秘书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国内的秘书工作带有较深的政治特色(一般是从事公务工作)。政治特色主要表现为,秘书主要以政策的需要,秘书经过清楚领导的意思,协助领导把事情处理好,秘书应该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非常清楚,并根据法律条款为领导提供建议和意见,并协助领导处理公务;公务秘书工作的开展,大多是运用政治的方法与行政的方法结合;公务秘书一般具自己的群体的特殊组织形成;秘书的选拔工作需要严格的规程,必须是是具备党员的资格,有很好的执行能力,选拔政府系统的秘书通常要求具备国家公务员的条件,而在部队的秘书人员要有军人的资格。大部分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仅仅将秘书这一职业当作是一个过渡的平台,一个让自己获得提拔的基点,一个通往仕途的起点。

(2)从属性

从秘书的工作中可以看出,领导处于主导地位,而秘书的工作处于“从属”的地位,秘书机构主要为处于核心地位的领导服务,是管理机构的辅助组织。也就是说没有核心的领导决策机构,秘书机构也就不存在了。秘书这种从属性表现为,如果没有领导的工作,秘书的工作也就不存在了;秘书人员在工作中只能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处理事务,他们没有决策权;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要根据领导的意图来做,他们决不能自己做主,这样就会超越了自己的权限。

秘书工作的特性要求他们必须与领导站在同一观点上,发挥自己的服务性,要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帮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没有时间亲自完成的内容,为领导的工作提供全面的帮助。

(3)被动性

秘书的工作还存在着“被动性”,他们要靠领导的指示来办事,其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工作要在领导的指示下来进行,有时候秘书可以主动安排一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也需围绕领导的工作进行开展,达到领导的满意的程度。

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但不等于他们没有工作的主动性,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仍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通过不断的努力出色完成任务。比如在领导做决策时,秘书可以适当的给出自己的意见给领导做参考,并积极提供有价值的观念给领导。

(4)综合性

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他们做事情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从全局的观点上来考虑问题,避免出现片面性;秘书工作中还有一项就是上传下达,是上司与员工的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秘书工作还包括处理信件、撰写公文、布置会议等。

2.国外秘书工作的特点(1)社会化和终身化

国外同样存在着秘书这一行业,他们不仅在各企事业单位,而且存在于社会当中各个领域,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共有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300余万人,在美国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队伍的壮大,秘书工作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

随着秘书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很多人把秘书这一职业当成是自己一生的追求,终身秘书也越来越多。

(2)私人化

在美国,私人秘书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作,从明星到政府官员,从老板到运动员,从律师到医生,几乎都有私人秘书,各行各业,甚至是家庭主妇。私人秘书的存在成为国外秘书工作的一大特色。

(3)主动性

由于管理人员在事业竞争中的重要性,秘书人员有了更多的参与决策过程的机会,他们的职能已经较之先前明显扩展。随着秘书私人化的普及,很多人都会直接下放一些决策的权利给秘书,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发挥,有些雇用私人秘书的人,直接将一些工作全权授予私人秘书打理。

(4)专门性

随着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秘书工作也越来普遍,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严格来讲,每个行业都有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当前,许多行业秘书开始涌现出来,医疗秘书、教育秘书等已经很常见,充分地反映了秘书的专门性。

(二)从工作内容找差别 1.国内秘书工作内容

国内秘书工作内容大同小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各个领域的秘书分为15类,他们分别负责以下工作:文书撰写、文字处理、文本制作、档案管理、会议组织、调查研究、信息资料工作、信访工作、接待工作、协调工作、督查工作、日程安排、日常事务、办公室管理、其他临时交办事项。其中“办文、办会、办事”是秘书最主要的工作。在国内,对秘书人员的文字功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秘书能够快速、高效并准确地完成公文的撰写。

虽然秘书工作内容中有档案管理这一项,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中,秘书一般都缺乏专业的素质,进而导致档案不能进行合理的分类、有效的保存和管理。

2.国外秘书工作内容

国外秘书工作(这里以香港为例)根据秘书分类的不同,则秘书的工作内容也不同。

(1)公司秘书

公司秘书可管理公司的相关文件,在老板的不在的时候代替老板处理公司事务;他们可以代表领导签字、有一定的发言权,在领导授权的范围内对事情进行决策,但他们并不能直接参与公司事务决策。这类秘书的工作内容可分为监督管理、参与决策、信息披露等。

监督管理。公司秘书要清楚公司章程对自己的约束力,对公司的日常事物要有明确地掌握,保证处理事务流程的合法性,在按着公司制度与章程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股东大会、公司会议的时候做好记录,监督公司人员工作情况,并负责与其它部门相沟通、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证券商以及投资者、股东之间的关系,从各方面确保公司按章程合法经营。

参与决策。公司秘书有时候也参与决策工作。在国外股票市场中,秘书要及时了解股票情况,认真听取董事会和决策者对业务的办理意见,并提醒管理者、决策者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公司需要承担一些义务等,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及时地决策,确保上述决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避免公司利益受损。

信息披露。公司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提高公众投资的信心,秘书负责把公司的上市信息按着公司的规定进行及时地披露,还要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保证他们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还要防止公司的一些保密信息不要外露,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等。

(2)公司商务助理

公司商务助理一般就是秘书的职能,负责帮助经理处理日常经营中的一些事务,但他没有决策权利。他的工作主要分为两类,掌握上市公司的发展动向,比如文书的撰写、转接电话、接待来宾等一些工作;还要根据公司的安排外出办事,接送与收发各类文件,还要为领导办一些私事等,比如为公司的领导接送家人,为上司的太太送鲜花等。

(3)办公室文员

办公室文员包括销售文员、行政文员、企划文员等。在这些公司中,秘书处于最为底层的位置,主要负责根据部门经理的意思起草各类文件、修改文稿、打字、复印、收发传真等;把材料及时交给领导并传达给客户,负责员工的考勤工作;公司的档案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一系列的工作。

(三)从工作方式看差别 1.记录方式

国内秘书做记录时一般用笔记本,但笔记本一但记上内容之后,就很难增加和减少内容,有时候只能在旁边进行添加,看起来非常不方便。当笔记本用完后就会丢进抽屉当中,如果再想找到一些有用信息非常困难,找起来也非常旨时间,不利工作效率的提高。

国外的秘书一般采用活页备忘录来记载信息,一旦需要增加内容时,就当是轻松地把信息写到另一页上,并按着顺序重新排列起来,当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查找,非常方便。活页备忘录的质量很好,象卡片一样,写起东西来非常容易,并且能够随身携带。

从国内外秘书的工作习惯来看,国外秘书的工作效率更高一些。2.出差与应酬方式

在国内,一些公司在招聘秘书的时候必须要满足“长期出差”这一条件,而出差、应酬等都是秘书一些不得以的工作,特别是“女秘书”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秘书面临着自己爱人和上司爱人两个难题,而女秘书面临的类似问题更为突出,这也给国内秘书行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国内,男性秘书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女性秘书,除了世俗的眼光认为女秘书肯定不光彩之外,还有许多人认为男性秘书做事更加可靠,办事更加方便,身体素质更强。另一方面,随同上司出差或应酬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秘书的人脉,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在国外,一些女秘书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注明不与上司出差,女秘书不负责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应酬、出差等,这样就不会引起双方家人的误会,也避免了公司其它人员对她们的轻视。因此,在国外女秘书一样可以得到上司太太的信任,即使有的时候不得以,必须要和异性老板一起出差,他们也会让上司带上他的爱人一同前往,这样不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3.时间观念与工作效率

国内秘书的工作时间一般是八小时。有时候没有什么重要的工作,打扫卫生、为领导沏茶、整理一些文件成为上班工作的主要内容。但也有的时候很忙,甚至在晚上还是加班赶材料,因此工作缺乏稳定性。

国外秘书的工作时间大部分是七小时,实际上接近八小时,秘书一定要提前上班,为领导做好工作的准备,并对当日的工作进行安排。下班的时候他们也要晚一些,这些在公司的制度上都不能得到体现。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司当天的工作记录在备忘录上,然后根据领导的工作安排时行准备,他们讲究当日的工作当日完成,每一件事件都不能拖拉,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国内的秘书注重工作效率,工作期间的事情一般不会带回来,私人时间非常宝贵,不能被公事所占用。

(四)从工作能力找差距 1.国内秘书专业素质

国内秘书的专业差,他们的工作不够明确,非常复杂,而国内秘书的素质更是高低不齐。有调查显示,国内秘书真正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不到三分之一,他们一般都是文科毕业,以中文、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的居多,当然也包括一些理工科毕业生。近些年我国也实行了“秘书资格考试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秘书并不一定非要资格证,只要单位聘用就可以,多数单位对秘书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国内对秘书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秘书这一职业,这些都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秘书行业的整体素质。2.国内秘书工作能力

众所周知,国内秘书的工作综合能力不强,掌握的工作技能比较单一,且选拔进入岗位的时候大多并没有掌握作为秘书的基本工作能力,最多只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而经过本科四年培养的大学生们,也仅仅只是记住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好的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大部分秘书从业人员都是在进入岗位之后,通过在工作中学习、请教前辈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国的秘书政策不够健全,在人事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中还没有涉及到秘书工作的相关内容,所以我国秘书工作能力还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国外秘书专业素质

在国外,秘书的专业素质比较高,特定的秘书工作都由特定的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担当,比较高等级的秘书工作都要由高水平、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秘书人员来担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技能专业化的更高要求,使专业分工呈上升之势。高级秘书通常要具有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经济调节、系统与信息管理和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此外还要求有多年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作风修养。在国外,要做一个称职的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

4.国外秘书工作能力

国外的秘书工作能力远远超过国内的秘书,这主要得益于国外秘书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国外突出秘书教育“职业性”。国外培养的是受过专门训练和严格技能考核的人员,是经过规范化培训和考试的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与此同时,国外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关职业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香港地区为例,香港地区的秘书要一定的职业操守,对公司的信息安全负责,决不能把一些重要的商业秘密透露出去。他们的专业能力、工作经济和个人品质都非常重要。在香港的一些高校已经开放专门的秘书专业,香港城市理工学院与得法理工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香港还组织秘书资格考试,对一些已经入职的秘书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考核,比如能够讲流利的英语、会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等都是他们必备的素质。对于一些与内地有来往的公司,还要有较强的汉语能力,能够进行汉字输入,讲流利的普通话等。

正是因为国外秘书职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在某一程度上决定了国外秘书工作能力水平。

二、比较下的不足

(一)工作能力上的不足

国外秘书人员的工作能力比我国秘书人员的强,综合能力也很高。在综合素 质比较高的前提下,国外秘书可能也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这与国外秘书教育、培养和秘书职业化息息相关。通过对比我国秘书工作能力与国外秘书工作能力,找出我国秘书工作存在有以下不足。

1.文书管理

整理、包管好文件、资料,熟练地进行文件整理、汇集、归档,当领导需要时,立即就能提供,是干秘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同时还要掌握按英文字母顺序检索的规则等等。

现阶段,我国各个政府和单位的档案管理现状令人堪忧,档案堆积、随意存放、归档错误等屡见不鲜,这不仅与有关单位不重视档案管理有关,也与秘书人员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有关,部分秘书觉得只要把所有的文书全部存放起来,不随意丢弃,当有需要时再去查找即可,但是这往往会造成查找文档工作效率低下。如今,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许多多的文档都以电子档的形式储存下来,这要求秘书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办公软件,还要掌握电子文档的管理方法。2.语言能力

随着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独立企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对秘书的语言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具备驾驭、使用本国语言的能力,要求秘书熟练掌握英语以及其他外语的能力。必需外语的工作场合,要求对英、法、西班牙语的能力必须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不只要求日常会话说得好,还要求有相当的语言学基础能力。对极平常的单词的准确意义及初步的语法都不明白的人,是干不了秘书工作的。

3.其他能力

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说,秘书是“万金油”,要求各方面都要涉猎,但是我国目前的秘书工作却很局限,繁杂却没有知识技术含量,以致很多人认为秘书工作仅仅只是打杂,这需要加强我国秘书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会计方面,要求秘书有一定程度的复式记账、支票、保险、税务等知识;在分析资料方面,要求有能把长长行列的数字编成图表、统计表的知识;在印刷报告书、请柬时,要有必要的编辑、校对知识。同时,秘书还应掌握必要的摄影知识、制作单位宣传报纸等知识。

(二)工作方式上的不足

国外秘书善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服务于秘书工作,同时所有的秘书人员 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工作效率非常高,在对比之下,也显示出了我国秘书工作在方式上的一些不足。1.办公自动化

现阶段,我国有一部分秘书还是不能熟练地掌握电脑办公系统,在很多的秘书工作里,还是习惯地使用传统的手写进行书写或记录,尤其是在制作和处理公文方面。即使有些秘书学会了电脑办公系统,但是由于掌握程度不够或是操作次数不多,在使用时,还是明显的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导致效率低下。

2.主动性

我国大部分秘书在工作主动性上还存在些不足,这跟秘书的工作态度与观念有关。大部分人觉得只要将自己分内的工作完成即可,在领导们集体讨论的时候,习惯了记录者和旁听者的角色,久而久之,秘书的工作的被动性日益突出。

3.其他工作方式

在面对上司的不理解或者错误的批评时,很多国内的秘书选择沉默,但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人际之间需要沟通,当然秘书与领导更需要沟通。当领导做得不对时,秘书要敢于用委婉的方式指出领导的错误;当遇到领导的不理解或者错误的批评时,秘书也要耐心地与领导沟通,可以选择过段时间再与领导静下心来沟通。

三、新形势下,国外秘书工作对我国的借鉴之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是未来社会的培养目标,这就向传统秘书工作提出了挑战,促使秘书工作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入改革。

通过国外秘书工作与国内秘书工作的比较,找出国内秘书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差距,通过借鉴国外秘书工作的优势,来加强我国秘书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秘书工作体系,促进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

(一)加强秘书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完善的秘书工作培养体系

一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秘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原来的秘书仅仅以处理文字、撰写一些公文为主,而现在显然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是提高人才的专业化,加强学校调和的专业化,可以开设专业的秘书课程,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对秘书工作进行系统化的整合。第一,学校开设应用类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第二,依托区域的文化牲,对地方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第三,以培养能力为主,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力求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才的需求。

三是要是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秘书行业属于一专多能的行业,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培养方式,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况,为学生设立一定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前国家对秘书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如何强化秘书工作的实践性,在秘书课程中要有所反映,并通过教学的具体案例来进行了督导与学习。秘书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引入实践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适应这样独特的教学方式,并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利用各种模拟的信息、工作任务等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还要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施,比如多媒体体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加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秘书专业设置的规范化建设。由于近几年各种独资、合资企业迅速发展,对私人秘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造成各种秘书专业培训班一哄而上,而不是根据市场预测对秘书需求量来严格、合理的设置专业的混乱局面;实际上,我国的秘书队伍的主体是公务秘书,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机构的精减,秘书的总体需求量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势必出现秘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后果,从而使秘书专业陷入困境。因此,秘书专业的设置必须根据秘书专业自身的特点,主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供求关系的新问题、新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专业设置规划。专业设置层次必须明确,包括成人教育的培养也必须多层次多渠道,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的设置也必须根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要等诸多因素来合理配置,使有限的教育资金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跑。

五是要加强教材的规范化建设。目前,虽然国内有上百种教材,但内容交叉、体系单一,已形成了单纯化、雷同化的模式。加强教材规范化的建设,就是根据大学、中专、成人教育的对象不同,各自的培养目标及层次不同,编写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教材,以保证教材的示范性、趣味性、形象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2.提高秘书从业资格标准

造成国内秘书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还是因为社会用人单位对秘书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两点:一是用过硬的文字功底;二是熟悉电脑办公软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非文秘专业的本科学生从事着文秘工作。所以,提高秘书从业资格标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要成立全国性的有权威的秘书协会,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的秘书等级考试。通过全国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考试,不仅使各类学校依照统考这根指挥棒来加强课程和教材的规范化建设,而且使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聘用、定级有可靠依据。

第二,对从事或将要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一张秘书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还需要在雇用秘书时进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估。要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标准,门槛准入程度要提高。

(二)加强秘书人员综合素质

我国秘书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因为秘书工作既繁琐又复杂,所以这很考验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秘书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加快工作效率,促进秘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第二外语能力

如今,中国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这样,懂一门外语就十分必要。现在的英语还是国际的普通话,不懂英语,看不懂英文信函,听不懂英语电话,接待不了外国客人,就达不到商务秘书的最低要求。对于企业中的秘书有能力的话,最好再掌握一门小语种,因为很多企业的客户可能是国外一些公司,这时秘书如若能够掌握这门语言,会对公司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会促进双方的沟通,加强双方的持续合作。

2.环境适应能力

秘书的环境适应能力对秘书工作来说举足轻重,看似轻松实则比较困难。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指的是秘书的工作环境,还包括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环境。秘书要能够很快的适应领导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同事待人接物的原则,要将秘书这一角色很快的融入环境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同时,秘书拥有敏锐的政治辨识度,清晰的经济知识,快速适应全球大环境的变化,将会对秘书工作的各个部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中,秘书直接服务的领导、朝夕相处的同事,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风俗与礼节。所以秘书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国际通用的礼节,同事也要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因为秘书不仅要处理好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处理好自己与同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领导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秘书可根据所在单位或企业的需求,培养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秘书工作体系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秘书工作体系,需要在消化和吸收国外秘书工作的优势上,进行我国秘书工作的创新。

所谓的中国特色,主要指的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时代特色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在与中国秘书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的必然表现。

1.实践特色

我国的秘书工作要多多实践,在实践中找经验,在经验中实践,不断提高我 国秘书工作的实践水平。要发挥不怕失败、不怕艰辛的精神,勇于将秘书专业知识运用于秘书工作实践,用秘书工作实践来不断提升理论知识。

2.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特色就体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上。作为 一个中国的秘书,必须掌握一门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在企业的秘书,其承担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还是发扬与传承中国文化的使者。秘书工作的民族特色就要体现在秘书日常的表现当中。

3.时代特色

我国的秘书工作要适应时代潮流,在高科技日益兴盛的时代,我们要更好利 用这些科技来服务于我们的秘书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秘书工作要找好自己的基点,利用好我国目前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第二篇:中外秘书比较研究[范文模版]

中外秘书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秘书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的要求,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发展迅猛的势头。这期间,不少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有了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一大批秘书专业教材,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各种急需的秘书人才。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如此,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秘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受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并与世界接轨的现代秘书教育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考察发达国家秘书职业环境和秘书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现代秘书教育制度。

[关键词]秘书 秘书职业环境 职业能力

对中国和国外秘书职业环境和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是当前秘书教育理论研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课题。我国秘书教育肇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蓬勃发展。此间,很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大量秘书专业教材,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弥足珍贵的探索。时至今日,秘书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量非秘书专业的学生加入秘书工作岗位的竞争,秘书职业的专业教育优势难以凸显;各类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定位不清,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缺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缺乏职业成长和提升的潜力;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对秘书专业选择的无奈和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造成秘书专业的尴尬定位。由此,秘书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现代秘书职业精神并且具有成长潜力的、分层次的、多元化的职业秘书教育体系。各国秘书职业深深植根于各国的经济基础,浸润着各国的领导管理体制、人文环境等上层建筑的要素同时深受不同程度的国际文化交融的影响。以更加开放的视角观察分析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职业环境与颇具特色并具有成功示范效应的秘书职业教育将为我国的秘书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路。

一、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一)中外对于秘书的职业定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

“国际秘书联合会”对秘书的界定是: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助手:她(他)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没有上司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出主动性和正确判断的能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做出决定。作为全球性的秘书组织对于秘书的职业描述代表了大多数国家对于秘书职业定位的一致性:

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上司不可能事必躬亲,管理工作需要“辅助”上司这个特殊的工作层次,这就是使得当今的秘书职业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秘书的定义,都强调了它的“辅助性”。“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的助手”明确了秘书的辅助性地位。

秘书的辅助性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秘书相似的基本职业功能。从美国的《韦氏秘书手册》、英国的《剑桥秘书“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到德国的《当好秘书100诀窍》,一致认为:处理各种信息;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协调沟通;催办、督办;撰写、审核、印制、传发文件;筹办和组织会议;安排上司工作日程;组织各项活动;档案保管等,是其中最基本的、最常见的职能要求。

基于相同的秘书工作职能,各国对于秘书基本素质的要求趋向于一致。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结构,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具体而言,知识结构包括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有公文和应用文写作、文书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组织等知识,以及一些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基本能力包括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使用现代化办公机具的能力、预测能力等。尽管各国对秘书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要求不尽相同①,但中外秘书都离不开“为领导服务”之宗旨,因此各国均将忠于领导或上司,爱岗敬业、勇于负责、诚实谦虚、团队精神,善于沟通,保守机密,富有创造、主动精神等作为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二)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办公现代尚未完全普及,即便是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办公现代化程度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秘书工作的不少环节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如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使用和存贮,大多是以办公室信息中枢与信息网络上信息员的口传(电话)笔录、文字资料整理、文件剪报制作与传输为主要方式,而精确、高效地电脑化信息系统尚未普及。对管理中关键问题的了解与解析,大多用手工操作式的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手段和手工操作为主并渗透人为因素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作以掺杂过多主观色彩定性为主,辅之以不精确的定量研究分析,使辅助决策的信息失真。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办公系统已趋于完善,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的分析大多以计算机程序化的数学统计和精确的计算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秘书辅助决策造成了困难。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巨大的制度创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在传统模式中,强调秘书的纵向沟通。秘书尤其是政府秘书习惯性地被称为“秀才”、“笔杆子”,即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善于把上面的精神、单位的情况以及下面反映的问题“上传下达”,并按领导意图用文字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秘书工作沉溺与“文山会海”。而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一切要面对市场,面对社会公众。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更开放的视野,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管理者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则需要秘书成为自己的智囊和助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

(三)中外秘书工作职业化异同

我国古代拥有丰富的秘书工作经验和繁荣的幕僚文化,而现代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时代进程却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民主、法治、平等、人权等宪政制度的缺失使中国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却没有形成职业化的秘书。不仅如此,深厚的幕僚性秘书活动也对我国现代秘书职业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化的秘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现代秘书活动范畴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官僚体系,而是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辅助服务职能的专门职业。然而政府秘书在任职条件、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仍有一些特殊要求。其次,确定了秘书办文、办会、办事、信息处理、沟通协调等特定秘书工作内容,确定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考核体系,建立了对秘书从业进行指导和服务的秘书行业协会。第三,秘书工作是非权力性服务。现代秘书工作内容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有一定职权的官吏型秘书,又区别于副职领导者、职能部门管理者和专职的咨询智囊人员。秘书岗位一方面解决了领导“独木难支”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多的副职和职能部门造成的权力分散,决策迟缓的弊端。第四,明确了秘书工作的目的是辅助服务于领导,在辅助服务的有效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职业价值体现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我国秘书所体现出的职业化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秘书职业化具有同质性和趋同性。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决定事务发展的要素越来越多元化,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整体筹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对于事业的成败越来越重要,而秘书的辅助、沟通协调对于企业管理和项目决策均能起到优化的作用。

二、中外秘书职业教育比较

由于秘书在管理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我国和西方各国都比较重视秘书的职业教育,不仅开展了广泛的多层次的秘书职前教育,而且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在职教育,但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一)中外秘书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培养目标上,西方国家突出秘书教育“职业性”:西方发达国家培养的是受过专门训练和严格技能考核的人员,是经过规范化培训和专门考试的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秘书职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职业自信心,作为一项专业化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如在欧洲各国普遍设立的欧洲女秘书培训班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而法国将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由政府筹办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以为政府培养高级秘书而著称,高级秘书为优秀人才所热力追捧。在我国,由于秘书职业的形态还不够完善,社会对秘书职业认知的误区、职业教育并未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秘书职业化程度不够高,导致职业认可度较低。更多的人不是把秘书作为一种职业方向,是把秘书职业作为一种跳板和过渡,秘书岗位“留不住人”,这种社会现状的存在致使秘书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错位或缺位。

西方发达国家秘书职业教育紧贴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标准都是根据公司、企业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课程内容就是秘书工作内容,课程考核针对秘书职业能力。经过职业教育,秘书上岗即能独当一面,秘书职业教育极大增加了就业竞争力。我国的秘书职业教育虽也强调联系实际,但由于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导致职业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取得与学术教育平等的社会地位,我国秘书教育还未摆脱以“课堂为中心”、“讲授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学院式教学的局面,比较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学生目标定位不准确,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市场,毕业后还需要很长的适应期,用人单位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秘书专业的专业技能在就业竞争中体现不出优势。

(二)秘书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我国秘书培养偏重于学历教育,拥有一套相当庞大的秘书正规学历教育系统,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强调非学历教育的秘书职业资格培训,更重视秘书职业技术教育。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秘书在取得学历文凭后,并不能直接获得秘书职业的从业资格,要获得相应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职业秘书。由秘书协会主持统一的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试,已经形成用人要求、考核标准、使用和工资收入相关联的体系。我国的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秘书资格证书”考试还刚刚起步,考核内容、标准和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职业鉴定的专门性培训缺乏规范管理,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秘书教育及培训,特别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德国为例,秘书教育虽然由职业专科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院承担,但教学方式一般是每周上1~2天课,其他时间却在公司企业中实习,边学边干,在实践中获得秘书职业能力。法国以培养高级秘书人才为己任的国立行政学院,第一年不在课堂上课,而是把学生分派到各级行政机构去担任见习行政人员。下去实习的学生,由当地官员充当指导教师,“真刀真枪”地进行实习。实习完毕,要求每人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成论文做出分析和提出对策,然后上升到理论。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符合应用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学的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无论是实践能力或理论水平都能够得到较快的提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出高级秘书人才。反观我国秘书职业教育,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课堂和校内有效的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和专业训练模式还在摸索当中,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的盲目扩招导致秘书专业人满为患,难以有实习单位能够提供所需的工作岗位。

(三)秘书师资队伍的差异

西方先进国家在秘书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表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秘书教育体制上.而且也表现在拥有一支经过严格职业培训的、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上。西方发达国家秘书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秘书操作实践能力。美国国家教师经验鉴定委员会提出,“你没有给病人做过成功的手术,你就不要教学生怎样动手术”,“你不是出色的律师,你就别教学生怎样当律师”。秘书教师也一样,若没有秘书工作的实践,就不能教学生做秘书。英国从事秘书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国家培训署的认可.才有资格从事秘书教学,很多秘书教师都是有过工作实践的顶尖秘书。英国对秘书教师的实践性、技能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秘书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却未经过秘书专业的系统的严格的训练,秘书职业的职业能力较低,而成功的职业秘书则很难在秘书职业培训中担纲。造成了教秘书的不是秘书,是秘书的不教秘书的现状。

(四)秘书分层教育的差异

我国秘书教育采取一般学历教育模式,成批招收,成批毕业,目标定位不准确,教育层次混杂,学生职业方向和层次定位缺位。秘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不明显,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荣誉感。而德国在秘书职业的分层教学上做出的有益探索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迫使德国在外事秘书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出现了“培养欧洲秘书”的计划及其教育实践活动,为德国外事秘书教育提高了档次,使“欧洲秘书”跻身于“白领阶层”。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班”采取分批招收,分期择优筛选,分层次培养秘书人才。在招收对象上,入学起点高,淘汰制度严苛;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速记、打字、外语等技能课,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设多门选修课,定出标准,严格考核;在训练方法上采用强化训练模式,以高难度、高强度训练达到职业技能的高标准,突出秘书教育的职业特色,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相比较普通高校文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德国秘书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秘书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其确定的具有鲜明特色和顺应市场需求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要求严格的技能训练方法、分段培养竞争择优的教学模式、既注重专业技能又关注职业个性培养的教学计划为我国的秘书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注释]

①《剑桥秘书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关于秘书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有如下的要求:“可靠性”、“责任感”、“谨慎性”、“忠于职业”、“创造性”、“守时性”、“良好的外表”、“个性和幽默感”、“良好的适应性并乐于助人”、“礼貌与礼仪”、“乐观”以及“团队合作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

德国克劳迪娅?贝伦斯――施奈德和恩斯特?蒂迈尔合著的《当好秘书100诀窍》一书强调了人品的作用,它说“人品是对一个人的个人特点本质的阐释”,并且强调了“团队协作能力”、“举止得体”“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有自我责任心”、“能承受身心压力、态度积极”“灵活性、诚挚”、“有勇气、主动和有奉献意识”等。

日本企业对秘书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则是:“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严守秘密”、“对外接待热情诚实”、“与领导人融洽相处”、“能很好地配合同事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简论中外秘书教育差异视域下我国秘书教育的发展思路,黄强,经济视角,2013年5期;

[2]中外融合:中外秘书学课程建设,余厚洪,秘书,2013年1期;

[3]浅谈中外秘书教育的不同特色,马培新,秘书,2005年9期;

[4]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李欣、李国栋,教育与职业,2004年32期;

[5]中外秘书职业的培训及考试,方晓蓉,当代秘书,2000年2期。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第三篇: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企业文化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知名企业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内涵和缺乏创新等问题。需发掘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标准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6-0089-03

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当前,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中的作用逐渐被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文化发展相辅相成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要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需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一、美国、日本、印度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的印度企业文化独树一帜。

(一)美国

美国的跨国企业在全球最多且最具竞争力,而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他们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能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美国的企业文化重视个人价值实现。如,苹果电脑公司认为,应开发每个员工智慧的潜力,寻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推动了企业整体的发展。美国的企业文化提倡奉献和竞争。企业员工只有具有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将个人发展和企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企业员工只有展开竞争才能有效益、出成果、出人才。同时,美国企业又非常重视为员工搭建良性竞争的平台,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提倡创新和利益共享是美国企业文化的另一特点。美国的IT公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秉承创新、激励创新的传统,使公司的产品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利益共享方面,美国许多企业实行股份制,给员工配股,提高他们在企业的地位,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日本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魂洋才”。“和魂”指日本的民族精神,“洋才”指欧美的技术。“和魂”和“洋才”结合,成为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二是家族主义是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家族主义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转移到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为保持集团这个大家庭的协调,维护大家庭的利益,充分发挥大家庭的力量。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团队精神,提倡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多方面协调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劳资和谐,提高员工的主体意识。

(三)印度

印度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家族文化、精英文化、信用文化、人本文化和行业文化。印度人民党政府前任财政部长亚什万特?辛哈曾说:“印度有三种经济,一种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一种是砖瓦泥匠代表的旧经济,还有一种就是老牛车代表的更加陈旧的经济。”无论哪种经济都是私营企业占多数,家族企业多,但他们又不迷信家族接班制度,如果家族培养不出精英,可将产业交给家族外的精英来处理。家族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互补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印度企业认为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信用不仅体现在同其他企业的交往中,同时在员工待遇上也讲求信用,严格遵守员工合同,为员工谋求利益,听取并采纳员工意见,这是印度企业中的人本文化。印度企业广泛加入行业协会,团结一致,注重在行业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外,行业规范严谨,重视企业的社会效应,提倡回报社会并以此提高企业的荣誉。

(四)美国、日本和印度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的文化都根植于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国一向崇尚个人主义。因此,企业文化将实现个人价值放在首位,重视发掘员工价值,人尽其才,扩大员工的发展空间。而日本和印度的企业文化家族观念较重,他们将家族主义融入企业管理中,成为一种文化,这降低了管理难度,保证企业策略的一致性。其次,这些国家的优秀企业无不将回报社会视为己任。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企业只有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长期盈利、获得发展。同时,企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得到社会更大的支持。企业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企业,又造福于社会。最后,这三国的企业文化都重视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提倡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甘心为企业奉献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二、中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我国企业竞争也从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与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这些“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口号,并没有真正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决策中,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特色。如,有的企业虽然打着“务实、责任”的口号,但员工工作不严谨、消极怠工,有的员工不爱惜公司财物,没有责任心。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员工的心里。另外,我国一些企业的所谓“文化”过于追求形式,不切实际,广大员工不能理解,奋斗目标不切实际,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创新

企业文化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加入WTO后,许多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被我国企业采用,而我国部分企业纷纷模仿西方国家管理模式,不顾企业自身生存环境,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事实上,这样的管理理念并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因为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我们所吸收的文化必须与我国企业文化相融合,否则就会“水土不服”。文化差异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条件,失去这个差异就等于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发展不利。因此,我国企业一定不能照搬西方企业文化理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政治化倾向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者是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也基本上等同于思想政治建设。虽然改革开放已三十年,国家也在大力推行政企分开,但从思想政治着手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仍存在,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认真发掘,融入到我国企业文化中。企业应看清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软件”设施。

(一)秉承传统,构建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

美国、日本、印度的企业文化都是在本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国家的传统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本国社会文化传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信义应成为企业活动的准则。而儒家思想中的“家国天下”也可解读为:企业承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强大企业才有坚实的后盾。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带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小事”、“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新”。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并追求“敬业报国”的信念。这些与我国优秀文化结合的海尔文化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海尔业绩。目前,海尔模式已被写入哈佛大学MBA课程,成为中国型企业文化的典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人性化是强调企业管理者通过道德修养感化职工,领导以身作则,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员工的评判标准中。标准化指企业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员工明确职责,提高工作的目的性。但一些企业常常将二者割裂开或将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只有标准化和人性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过于强调人性化,忽略制度建设,会导致工作懈怠、管理无方,往往会忽视员工的工作能力;反之,只强调标准化建设,不注重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不体谅员工,就会使管理过于形式化,企业也就失去持续上升的动力。以海信集团为例,该企业是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海信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海信集团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要求人人遵守。同时海信的企业文化倡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怀,有浓厚的人情味,让很多员工对海信都不忍割舍、放弃高报酬的其他工作机会。海信将标准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员工人人争先,在把握创新和质量两个关口后,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归根到底是人的集合,企业管理也就是人的管理。美国的企业文化强调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为员工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发掘他们的潜力。日本企业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促进团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印度企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人本文化无不将人推到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我国企业应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要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我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公司始终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董事长王石认为,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万科始终将人才引进和培养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不惜成本建设人才培训机制,良好的人才储备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雅戈尔是我国知名的服装企业,他们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亲人”的亲和文化,这就是增加员工归属感的最好写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以顾客为本,以服务社会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良好声誉,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责任编辑:李琪

第四篇: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摘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异常迅速,不仅是科技、经济、社会制度、管理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中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和分析,就我国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西方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融合,虽然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上已经基本和西方处于同等的水平,但是在管理的实际效果却仍和西方有所差距。存在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在文化根源、社会基础、企业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中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点

(一)运用目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为企业、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发现人们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多样需求,并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制度等形式来满足他们,激励他们,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许多相同的管理方法。如工资福利计划以及其他的类似方法,他们在中国和美国的运用是相同的。比如说销售人员的工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他们的计资方式都是基本工资加上提成。可能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底薪和提成比例,可是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三)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力资源也开始全球化。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现在的人力资源争夺战已是如火如荼。如果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以后的人力资源争夺中,必将处于劣势。各国都不得不建立与世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世界会趋于统一。

二、中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点

(一)文化背景。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国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官本位的思想也十分严重,这些都阻碍管理的进程。美国的历史比较短,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文化交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思想解放,抓住了发展的时机,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的配置制度。在美国有着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对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与岗位最优化配置。而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还很不完善,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其发展,但是,还是不能为人才的流动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机制。户口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劳动保障也跟不上。

(三)人员招聘方面,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因而招聘的新员工人数比较随意,而且招聘方式比较单一,稍微复杂的也是部分简单的照搬西方的模式,没有发展和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招聘和录用模式。高级管理人员往往从内部选拔产生,缺乏管理创新意识,比较容易墨守成规。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有比较完备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招聘的专业人员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紧密。同时,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往往委托管理公司、猎头公司等进行,容易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带入到企业中来。

(四)员工培训制度。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出去培训,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

理商学班,等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在中国,大多数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他们以为那是浪费金钱,因为员工可以自己学习,不行的话,再招一个新的。有人甚至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我看恰恰相反,我们缺少高素质的人。对员工培训,不只是对企业自身有利,对整个社会也是十分有利的,随着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可以招到更优秀的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工资制度。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因此,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奖励制度方面名目繁多,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的奖励制度。总的说来,美国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职能经济机构,其管理模式的主流仍属于管理技术型的。在中国,人力资本的金钱价值差异不是很大,我们不提倡个人主义。我们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提倡共同富裕,所以,工资的差别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很好的管理他们的企业,因为干好干坏和自己的利益没有多大关系,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在,他们实行了改革,实行员工持股,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乌里奇教授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模型,他明确地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扮演的角色划分为战略经营伙伴、行政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以及变革推动者这四大角色。同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要想在未来有效地承担起这些角色,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他们就必须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些新的能力:经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变革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这些观念被美国企业广泛接受。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他们大多不是管理人员出身,而是中途改道。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认证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这项认证,从源头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影响我国吸引人才的一大阻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社会福利计划正在实施,各方面都在飞速进步,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未来优势,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吸引人才。我们的上海世博馆场的建设,就吸引了大批的海外人才的加入,这说明我国是有很大的引力的。

三、启示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只能结合国情吸收借鉴。

(一)转变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传统人事工作及其观念的一次彻底革命,其宗旨和目标是使人的能力,特别是潜能尽可能有效发挥。

(二)实行教育开放。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留住和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自己培养人才。这也是美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培训。美国把培训作为一种终身教育,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工作。目前我国在培训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比如观念问题,要改变不良观念,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要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对那些单位送出去受过较长时间培训的人员,要制定合理的服务年限或抵押金制度,要舍得在培训上投入财力和人力。

(四)提高待遇,留住人才。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国家公务员队伍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只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才会有一个管理高效的国家。提高公务员待遇,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制定保护性政策,是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要认真对待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西方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切实使之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服务。

第五篇:中外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研究

中外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研究

简介:中外饮食文化论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主要有:其一,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的,饮食只是一种手段,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民以食为天”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词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词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词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其二,烹饪用料的选择。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吃大块肉、整块鸡等。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烹调时,在用料上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可能在中国人看来都是极好的原料。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其三,用餐方式。这是中西饮食文化中最明显的差异表现,也是中方文化中的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从制,各人自付各人账。其四,用餐礼仪。这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意思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

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1.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中外饮食文化论文黄河流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2)西方文化。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在论及西方文化之成因、起源时,本文取狭义之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希腊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源头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文明。从起源意义上说,由于这种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的地中海,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财富,进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西方文化还是一种“罪感文化”,它沿袭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这与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的世界观看起来相矛盾,事实上又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前者鼓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后者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以上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

2.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而它们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第三,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由于宇宙模式的不同,中国 本强调整体功能,西方强调形式结构。中国的整体功能是包含了未知部分的整体功能。它的整体性质的显现是靠整体之气灌注于各部分之中的结果。各部分的实体结构是相对次要的,而整体灌注在这一实体结构中的“气”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在西方人看来,个性和个体的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崇尚个性突出,于是生活中以特为贵,烹饪上以独为美。刀叉与筷子、圆桌与条桌等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双方虽然都有程式,但一分一合,互相对立,由此产生的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体现在饮食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小孩刚出生,要吃;到了满月,要吃;过一周岁,要吃;等到了结婚,也要吃;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最后去地了,仍要吃,叫做“自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 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

四、研究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文化人类学意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现象众多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积极地接受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注意西方的礼仪规范,从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可以培

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因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之初,往往会感受到文化冲突的力量。通过对饮食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理解或误解。

下载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预防职务犯罪比较研究

    中外预防职务犯罪比较研究 发布日期:2009-9-25 来源: 中外预防职务犯罪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田湘波,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廉政研......

    中外新闻研究个人整理

    1、 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上发表,......

    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伊顿纪德英伦国际校服发展中心 2005年北京市“两会”期间,一份关于“改进学生校服”的政协提案被递交到北京市教委,此提案受到了很大重视。校服究竟应做成何......

    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要求研究

    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要求研究 【摘要】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内部开设的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强度大,范围广,设计的专业多,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是关系到该岗位人员能否及时、高效......

    秘书工作(范文模版)

    秘书是办公室的重要组成人员,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秘书人员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建立与领导“对接”的工作语言。秘书位居领导身边,直接为领导工作......

    秘书工作

    单元一、 秘书/助理的角色认知 秘书/助理职能 初级秘书/助理:事务性文员 中级秘书/助理:事务性文员+辅助管理 高级秘书/助理:独立管理+事务处理 怎样清晰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会......

    秘书工作

    辅导四第十五章领导者日常活动安排 一、基本概念解释 1.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2. 会见,领导人接见外宾或内宾,并作简短的交谈,一律称为会见。 3.......

    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是有思想无主见,有成果无形象;在别人眼中,你是有权力无职位;工作性质是有心事无口表;个人形象是有本事没脾气 秘书既要像只穿山甲,立足现实,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又要像只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