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3 16: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校服对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第一篇: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中外校服对比研究

伊顿纪德英伦国际校服发展中心

2005年北京市“两会”期间,一份关于“改进学生校服”的政协提案被递交到北京市教委,此提案受到了很大重视。校服究竟应做成何种款式如何运做才更为合理?这是多年来教育部门、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课题。中国中小学校服面临的问题

1.1 校服款式单一,结构松垮

目前多数校服款式陈旧,运动服几乎成为校服的代名词,“千人一面”现象严重。校服这种单一面孔严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校服结构大多极为松垮,穿在身上显出慵懒之态,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活泼好动、生气勃勃的特性。

“千人一面”的运动服成了校服的代名词

1.2 没能体现出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纵观国内各中小学校服,各年龄段在款式结构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不能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与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已开始具备明确的性别意识。而现在的校服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点,使得中学生在性别意识启蒙时期,没有因日常所穿着的服装而起到良好的美育作用。

性别差异被抹杀了

1.3 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校服是陪伴学生多年的服装,但一些质地粗糙、不吸汗、起静电的服装面料,让穿着者有明显的不适感,对学生身体健康—卜分不利。此外,还有穿着不久就开线、破损等问题,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断针扎伤的案例。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T7302l—2004针织学生服”,希望能对校服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1.4 购买方式单一且不透明

国内学生校服的购买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由学校指定款式和价格,统一为学生量体定制。但这种收费不透明、带有半强制性的校服购买方式已逐渐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强烈不满。作为消费者,家长和学生应该有权参与选择所购买校服的款式和价位,也应该知道校服的来源和价格构成。而事实是,家长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交钱,这显然不合理。因而,许多家长质疑,学生购买校服的钱是否真正被用于校服的面料和制作上。

部分私立学校或合资学校已开始注重校服的品质

在北京一些私立或合资学校中,校服的品质有较大的改观,不仅色彩搭配比较和谐,款式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并注意了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据校方介绍,其校服是请人专门设计,部分学生也参与提供意见,因而学生们比较喜欢。这些私立或合资学校在校服上的运作经验值得参考借鉴。国外校服面面观

要真正作好中小学校服的工作,很有必要对国外校服的特点和运作模式进行调研与分析,其中有很多可资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2.1 英国校服为社会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英国的校服从细部体现了英国人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合体笔挺的板型、优良的品质、以及花样繁复的校徽、帽徽,无一不显示着英国人特有的风度和气质。

2.1.1.经典的校服款式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种温和的气候使女生可以四季穿着裙装而不会觉得寒冷不适,因此,英国学生的校服一直有男裤、女裙的性别差异。

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平时上学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男生为正统西装、正规皮鞋、需要佩戴领带;女生也是统一西式正统服装、正规女式皮鞋、必须佩戴领花。这种经典的校服款式,以及严谨细致的服饰搭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学生的气质和审美。

优雅内敛的英伦经典校服

优雅内敛的英伦经典校服

此外,很多学校还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书包和遮阳帽等,同时学生都配有运动校服,但只限在体育运动和体育课时穿着。

英国校服也非常注重能够体现身份地位的细节和标志,学生的帽饰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形式,成为身份、地位的标志和象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帽饰已成为一个学校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传统的学生制服中,徽章和领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徽章分为大小两种,一种位于外套胸前的口袋上,另一种尺寸较小的用在帽子正中央。

2.1.2.校服销售形成良性循环

英国各中学校服通常是由学校统一定制,由于只有这项费用需要学生家庭自己担负,因此校服的价格较高,一般需几十英镑。尽管如此,多数家长仍愿意为孩子购买校服。原因是青少年易受同伴影响,喜欢互相模仿,又紧贴时装潮流,追捧新款服装。假如不规定穿校服上学,父母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为子女上学的服装操心。

鉴于此,英国校服销量能够保持良好态势。不少教育界人士赞成学生穿校服,其中一个原因是校服可以带来庞大的经济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一些拥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服装品牌是由校服起步的,比如创建于1865年的N&L(New&Lingwooci)原为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EtorlSchool)特供校服,现今它已全面进入保守的英国上层社会。除了仍为伊顿公学服务之外,该品牌也逐渐开始拓展美国市场。

2.2 日本校服款式新颖多样

日本的大多数中学都有统一的校服,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是时髦的象征。许多女学生毕业后仍然喜欢三五成群地穿着校服外出,可见她们对校服的喜爱程度。

与英国相似,日本冬季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左右,这种相对较为温暖的气候保证了日本女学生可四季皆着裙装而不觉得寒冷或不适。

2.2.1.人文决定了日本人对校服的重视程度

日本人在潜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制服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他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视制服类服装,也愿意用心把这类服装做好。这种文化背景使日本中学生喜爱这种大体统一,细节个性的学生制服。日本的学生校服,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约时尚的日本校服

2.2.2.时尚化的款式设计是日本校服的优势

日本各中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制服,体育课要换上便于运动的体操服,有的学校要求在体育馆里换上体育馆专用鞋。

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日本校服设计有着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木中学生校服在设计上逐渐汲取了流行元素,款式变得更为时尚。如女生冬季校服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下身无论冬夏,皆为膝上短裙。

2.2.3.校服销售方式多样,销售状况良好,各种校服配套产品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日本校服一般由校方委托专门厂家设计制作,因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变,所以校方与厂家的合作关系也是较稳固的。一套校服通常在4万日元左右。

日本的校服专卖店

近年来,校服已经成为日本女孩们一种别出心裁的装束。许多日本女生在周末和放学后仍然选择穿校服,或者穿那些看上去与校服类似的衣服。有些女孩即使自己的学校没有统一着装规定也穿校服。

东京一家以出售各种年轻人的时尚生活用品而著称的商店迅速抓住了这个趋势,开始出售各种适合校服佩戴的丝带,效益非常好。

2.3 韩国校服在销售宣传方面非常用心

韩国人崇尚“勤勉、朴素、博爱”,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逾矩、忠于职守。因此韩国人也非常注重制服类服装。

2.3.1 校服款式的西化

尽管韩国气候四季分明,但中学校服并未因寒冷而舍弃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韩国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着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质紧身长袜代替长裤,这样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证了款式的美观和男女校服的差别。

韩国校服在款式上较为西化,夏季上身为短袖衬衫,部分校服配以领带或领结,下身女生为及膝裙,男生为长裤;春秋校服上身为长袖衬衫,部分配以领带或领结,外罩各色西装外套或毛衣,女生下身为及膝裙,长厚毛袜,男生为长裤。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机绣的方式绣于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如帽子、长袜等。

2.3.2 校服已形成特有品牌

韩国校服已作为成衣的一个品类在市场上参与商业竞争,并逐步形成特有品牌。校服制造商在销售中非常注意广告宣传,很多校服品牌不惜以重金邀请当红青春偶像作代言人,如SMAT品牌的校服就请当红偶像文根英为代言人。以这些当红偶像作为模特拍摄的精美校服宣传海报,往往可以非常有效地吸引中学生的注意,而中学生对偶像崇拜模仿心理,不仅使拥有偶像代言的校服品牌销量大增,也使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校服,并以身上的校服为荣。

目前韩国校服的生产销售已形成较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且具有自己的品牌和风格,在这种商业化竞争背景下,韩国校服正逐渐进入质优、物美、价廉的良性循环。

韩国著名校服品牌IVY CLUB

韩国著名校服品牌SMART 国外校服可供借鉴之处

以上各国校服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共同点是在校服的设计和经营上较为成功。

3.1款式与气候的结合

校服在设计时都充分考虑了本国的气候因素,制作的校服穿着舒适自如。

3.2校服成为体现本国文化的窗口

各国校服的款式设计都与本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不断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于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可以看出,校服在成为本国文化一部分的同时,还起到了维持甚至带动本国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这些国家,校服已成为展示本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3.3校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处于12~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各国在男女生校服的设计上都考虑到了这点。在款式上明显体现出了男女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指导中学生度过青春期这段懵懂岁月,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性别意识。

3.4合理透明的校服销售体制

各国校服销售方式都已形成特有的体系。英国是学校统一定制,价格较高,但这种高价买来的高质量经典款校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满意;而日本、韩国采取的是学校规定款式,学生在商店进行购买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家之间的竞争,使校服的品质和价格得到了保证,因此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由此看出,各国校服无论在款式设计还是销售推广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而且都已比较成熟。相对而言,国内的校服就显得较为逊色,不仅款式陈旧,年龄、性别不分,且没能体现出孩童或少年们青春、活泼、积极向上的特点,而且面辅料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销售方式不够透明,这些问题亟待有关机构和部门认真考虑解决。

中国的校服不应单纯地照搬照抄,而应学习其以本国文化为依托,以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为主旨的理念,将其精髓灵活地运用到校服的运作之中,使校服也能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和年轻一代风貌的窗口。

第二篇:中外教育捐赠对比研究

中外教育捐赠对比

教育捐赠是慈善捐赠的一种,是捐赠人为资助教育事业,以非赢利性方式自愿、无偿地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与教育机构管理使用的行为。教育捐赠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筹集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教育捐赠是一种实现我国教育投入多元化,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在全社会都有这种共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便是一个树人的过程。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繁荣做出贡献。所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也说明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资金支出仍不尽如人意,教育捐赠就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手段。

在中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所有的社会行为都会收到法律的监督和管理。但是迄今为止,国家仍未系统的出台过一部用于规范和管理教育捐赠及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法律法规。目前对于教育捐赠的规范散见于下列不同部门的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下简称《捐赠法》)——教育捐赠属于公益捐赠的一个种类。《合同法》——教育捐赠行为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属于赠与合同。《基金会管理办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教育捐赠涉及中介管理组织的规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教育捐赠涉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法律法规。总的来说除了《捐赠法》外其他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都不是特别强,而且有的立法层次过低,难以为教育捐赠提供强大的法律依据。这样的立法不明确,规范不严谨的情况,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捐赠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如同云里雾里,模糊不清,甚至感到陌生和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大大的影响到了大家对于教育捐赠的认同和热情,这就造成了教育捐赠在我国的发展略显不尽如人意。

但是在国外,教育捐赠的事业一直都在蓬勃的发展之中。美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得以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美国完备的相关慈善的税法体系和政策对教育捐赠事业的支持。尤其是作为捐赠者,在进行慈善捐赠之后可以获得减免税务的优待,这项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慈善捐赠的热情。美国法律(无论是联邦法还是州和地方法)有关慈善的税法的规定错综复杂,涉及的条款很多。美国相关慈善的立法原则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支持原则,即通过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激励慈善的发展;二是公平原则,即通过设立各种免税标准以实现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或再分配,至少也要阻止歧视的发生;三是:监督原则,即通过税收机制规范慈善中的信托行为,以及慈善组织与商业或政府机构的边界。美国的税收制度规定,如果慈善捐赠的金额达到一定的限额,作为个人可以减免30%-50%的个人所得税,作为公司可以减免一年内不超过10%的税务金额,同时可以顺延5年的时间。当然美国法律对于教育捐赠的鼓励也是方方面面的,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对于慈善认定的和税收待遇的各个方面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1.捐赠免税法 2.高额遗产税法 3.免税监督法。这样的税务法规促使着人们在缴税与慈善捐赠之间做出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高校教育捐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教育捐赠募集到的钱款,来为高校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在我国教育款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而国外的教育款项大部分却是来自于教育捐赠。

让我们叹惋的是我国的教育捐赠收入一直处于持续偏低的发展状况,在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0449.63亿元,剔除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入、事业收入及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部分,捐赠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不足1%。这种发展现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教育捐赠事业在我国的举步维艰。

在外国而言,现今国外高校募捐的手段之规范,范围之广范,数量之巨大,是历史上任何阶段都不能相比的,募捐已成为国外高校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以美国为例, 美国高校的慈善捐赠(公司、基金会, 特别是个人、校友)全部用于支持校园的基建、学校的运作和扩大学校基金的规模。根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报告, 美国用于高等教育的每10美元之中就有近1美元来自慈善捐赠。也就是说, 美国高校界一年约有240亿美元的慈善捐款进账,其中1/4来自校友,其余部分来自公司、慈善基金会和其他个人捐赠款。当然除了美国,日德英法等各国的高校也纷纷认识到了捐赠的重要性, 积极的倡导捐赠, 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和兴办一流的高校筹措资金。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外教育捐赠的迅速发展。不得不说这是得益于国外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人们大多崇尚于基督教,基督教义的慈善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对于慈善事业的重视。同时富人阶层对于慈善事业的热衷也促成了这种社会风气的风靡,于是教育捐赠的发展就有了合适的温床。优良的社会风气,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教育捐赠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蓬勃的发展必定会有许多优势、特点、可取之处。国外的高校对于高校基金会的筹办和运作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这对于我们在规范国内教育捐赠的范畴和明细教育捐赠的规范上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的。

1.捐赠机构规范化

规范化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捐赠同样适用。捐赠机构的规范化既能增强高校的理财功能,又可以推动高校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之举。

2.捐赠目标细分化

国外的院校在对于捐赠目标的细分化就是一大亮点。目标细分化就是对于捐赠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细致分解,这不仅仅对于捐赠者来说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能够使得受捐赠的院校、院系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和义务。一所高校的捐赠目标从总体上来看,往往会显的十分庞大,只要分解得当,大目标就可以转化为中目标,中目标又可以转化为小目标,这样对于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容易和清晰。

3.捐赠手段多样化

捐赠手段的多样化同样也是加强教育捐赠力度的另一条途经。较为常见的捐赠的手段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捐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遗产捐赠、寿险捐赠、信托捐赠等等。捐赠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常见的是例行募款和大额捐款。多样化的手段多样化的形式都给了捐赠者和受捐赠者更多的机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4.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友群体建设

对于学生的爱校教育也会使得教育捐赠的,捐助者人群更加广阔和宽泛。在国外学校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学校的文化和底蕴。这对于以后走出校园的学生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鞭策着他们努力前行,去拼搏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外高校经常会请一些事业有成或做出成绩的校友回校参观、座谈“跟踪财源”;毕业典礼时,力邀各界名人现身说词,这样能够达到提高学校的地位,扩大影响,促使校友和其他慈善人士捐款捐物的目的;尊重捐赠者意愿,给捐赠者某种荣誉是一种很好的募捐手段;而且若考生的直系亲属曾给予母校鼎力支持,可提高该考生的录取机会。

5.强悍的学校实力和国家政策支持

加大高校教育捐赠的力度,也就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才是教育捐赠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当然不论做什么事情政府的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总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校的实力、影响力国家政策的支持都是教育捐赠产业发展的硬件要求。广泛而活跃的社会活动同样可以促使各方人士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 成为一条可取的筹集资金的途径。而上述的这些都是国外教育捐赠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特点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促使教育捐赠事业能够成功的几点重要的条件。

(1)要注重学校形象。一般来说, 办学成绩越是靠前, 声誉越是大, 越是容易获得外界的捐赠。捐赠者一般会选择名气大的高校为对象以扩大自己的名气, 所以办学成绩较好、名声较大的学校就会更加容易得到捐赠。

(2)要制订完善的发展规划。每一位捐款人都会关心捐赠对象未来的发展前景, 学校必须提出完善的发展规划以告诉捐赠者学校需要他的捐赠, 而学校必须证明有能力善用捐赠者的捐赠, 如此才能打动捐赠者的心。让他们放心。安心。(3)要重视校长的领导。美国高校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募款, 由此可知校长若领导能力强, 对外关系佳, 就更加容易争取到经费, 这是影响募款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成功要素都是需要我国各个高校在发展教育捐赠事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和借鉴的。从上述分析来看,国外在高等教育捐赠方面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涉及面广,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成果也比较明显,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高等教育捐赠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相对来说,我国的国民群众对教育捐赠缺乏全面的认识,捐赠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缺乏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缺乏对慈善性、公益性的鼓励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慈善机构和公众对教育捐赠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成熟,基金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发展。很多高校只重视募集资金,而对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视不够,造成目前国内大学捐赠基金名目繁多,但运作不规范和使用不当等矛盾。

通过中外教育捐赠状况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除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以外,制度支持是主要的原因。高等教育捐赠既要靠社会的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依靠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制度是实现自由、形成秩序的工具,能够为教育捐赠提供直接的保障。

我国要想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政府必须在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和创新。并且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国情的不同,国外的很多经验在中国也会有很多行不通的地方。我们如何能够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捐赠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捐赠制度,应当是当下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的主要任务;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政策来保障教育捐赠的持续进行,如何在我国高校建立规范的社会捐赠管理机构和制度,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捐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也应当是未来高校教育捐赠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可以从这些方向的研究来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我国教育捐赠的现状,促进和加快我国教育捐赠的发展和力度,让教育捐赠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附:表1中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分析

表2 美国理念慈善捐款总额和相应的税收抵扣总额

第三篇:对比中外反腐败情况 研究中国反腐败问题

我国反腐败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早在19世纪,英国的阿克顿勋爵就说过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而且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焦点,各国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但是繁荣的背后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即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在目前大规模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的打击下,腐败之势其锐未销,据检察机关统计数据,各级政府的腐败的确是从人数、金额、程度等方面都在扩大,总的来讲反腐工作事倍功半。本文主要从国外的反腐败成功经验,我国官员的腐败现状、腐败原因,以及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反腐败 清廉 国外 现状 原因 中国特色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是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清廉指数采用10分制。2003年至2010年,中国在排行榜上的得分始终在3.5分(腐败比较严重)左右徘徊,根本没有任何一年可以称得上是“长足进步”。

七年来我们的清廉得分在低位小幅高低徘徊,排名从66位下跌为78位,累计下跌达12位。虽然一些人对此排名存在异议,但长期 以来的低位排名也是问题。政治文明、政治清廉是世界大势所趋,再不奋起直追我们就要被远远抛离。如此反腐形势,又如何能令人乐观?

一、国外的反腐败成功经验

世界各国在加强司法和行政部门反腐职能的同时,借助媒体监督、民众举报、签订反腐公约等多种方式,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惩处高层腐败。如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的力度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官纷纷落马。如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被起诉;涉嫌腐败导致韩总统卢武铉被弹劾。

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以9.3分并列第一,被评为本“世界最清廉国家”,中国香港 以8.4分排名第13名。位于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与中国大陆文化最相近,我们主要研究下这两个地区的反腐败情况。

新加坡在殖民时期特别是“二战”后到1959年人民行动党执政前,腐败曾是该国人民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决心清除腐败现象,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寓廉政要求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并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以减少腐败动机;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建立起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体制,尽量减少腐败的机会;建立精干的、高效能的反腐败机构,严厉调查和惩处公务员中的腐败分子,增加从事腐败行为的成本。这些方面的措施相互配合,共 同发挥作用,从而做到了使公职人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新加坡如今被公认为亚洲的“清廉先生”,该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我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有组织的腐败(主要集中在警察系统中)也变得十分猖獗。腐败的恶性发展在70年代初终于引起公众的大规模抗议,从而迫使港英当局下决心粉碎有组织的腐败问题。1974年,港英当局成立了直属于总督的廉政公署,并从整肃警队中的有组织腐败犯罪开始重拳打击腐败分子,香港廉政公署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反腐败策略:一是赋予反腐败机构很大的独立调查权,高效率地调查和起诉腐败分子;二是成立防止贪污处,致力于消除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腐败的漏洞;三是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贪污的祸害并争取他们对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支持。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香港的廉洁程度从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比较良好的记录,我国香港地区所创造的教育、惩治、预防“三管齐下”反腐败的策略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二、我国官员的腐败现状

中国官员的腐败现象究竟到了什么地步?造成了多大的危害?无法全面的回答,只能作一个轮廓性的描绘。2010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同比增加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含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同比增加2%,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82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4亿元。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吞噬国有资 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例如近期发生的 江西贫困县财政局官员套取约近亿元资金携老婆潜逃案件,震惊全国。从无形的损失来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别大,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社会机制与经济发展的不相匹配,使得社会矛盾丛生,社会不和谐因素不断出现,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腐败大案要案数量增加,串案、窝案增多,腐败的群体由低层向高层发展,腐败用人和司法问题突出,徇私渎职严重,腐败动机恶性转化、花样翻新,腐败网络紧密坚固、发案部位呈网状延伸,腐败蔓延呈国际化趋势等。

三、腐败问题原因探讨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而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等与之配套,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使得诸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呈易发多发态势。

(一)制度不完善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的某些做法还在起作用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权力的左右,这样就给权钱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制度建设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在传统的政体中,人治的色彩很浓,家长制的作风占主 导地位。其次是新中国成立不到60年,前30年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还走了一些弯路,我国真正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时期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和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要想把制度设计得很科学、制定得很完善,的确很有难度。

从现实情况看,很多腐败现象从表面看来是人的素质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却还是制度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有的制度不配套,偏重制定要求式的实体制度,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障制度相对缺乏,使一些制度执行起来弹性很大。其次是因为一些制度滞后或缺失,无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最后是因为监督制度的制度、监督权力的权力偏软,使得一些制度成了摆设。以上这些原因就造成了权力过分集中现象的发生。

(二)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从我国这些年的反腐败实践看,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这样的“三个基本”现象: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事后基本不是监督。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特别是对主要的领导干部,同级党委不敢监督,同级纪委也不敢监督。人民群众形象地描述对“一把手”的监督现状: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媒体监督太险,下级监督不敢。

特权和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就说明了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还不能实施有效的群众监督。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 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是,相当长时期以来,群众监督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一方面是因为群众监督没有制度化、法制化,其监督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地方,监督者必须看被监督者的脸色行事。

(三)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教育缺失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不断加深,社会文化环境得到了发展,但也也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滋长,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权力观发生了变化,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跌入了腐败的泥潭。此外,我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意识、官本位思想等封建社会的固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土壤。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努力还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反腐倡廉教育当成基础性工作来抓,有的人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反腐败对立起来,认为“经济要上,反腐败要让”。另外,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没有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而变化,反腐倡廉教育流于形式、应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社会转型期矛盾丛生,应对不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差异,各利益 主体都希望通过不同方式获取有限的资源,这就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引发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

由社会转型带来的腐败问题众多,部分领导干部以非法利益为纽带,运用权力资源为小集团或个人谋取非法私利,形成利益联合体;一些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存在谋私行为,乱收费、做假账、假评估等问题严重;一些不法商人和企业主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择手段拉拢、腐蚀掌权干部;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自己与先富起来的人的财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不满意、心理失衡,从而引发了大量腐败行为。

四、关于中国特色反腐败工作的一些思考

我国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是在社会转型期诸多矛盾相互交织下进行的,我们既要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坚定信心是关键,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

(一)继续深化改革,为预防腐败提供强大动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旧的体制打破了,新的体制又不完善,就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统领反腐败的各项工作。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完善市场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垄断;二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进一步提升各种非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规范政府行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政治领域,重点是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形成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一切公共权力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 依法反腐是国际反腐败经验的重要总结,我国的反腐倡廉也要多加完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法律制度,避免假、大、空的政策性规定。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证已有反腐败法律的执行力,促使国家各项廉政措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要加强行政管理方面法律的建设和执行。以《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为主体,完善财产申报法、公务员行为准则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公务员的管理和考核、处罚力度,严格公务员从业纪律和职业操守,实现公务员队伍廉洁高效、依法从政。

要尽快完善经济管理尤其是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反腐败法律体系,需要金融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的支撑配套。要多方征求意见,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彻底堵塞腐败资金的流通渠道。尤其要重点加强和完善反洗钱和金融实名制方面的法律制度。

要加强司法制度建设,重点完善责任追究方面的法律体系。任何腐败行为都应该得到最严厉的惩罚,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腐败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党内纪律追究、行政处罚、刑事责任承担等不同层面责任之间的衔接配套,建立层次分明、严密科学的责任追究体系。

(三)健全反腐败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监督权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把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首先要加强检察机关、审计机关等监督机关的建设,充分保证其侦查权、财政权的独立性,减少干预和阻碍。监督机关要大力发展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

我们党和国家的创立者毛泽东同志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找到了一条反腐“新路 ”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在目前的反腐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这条道路。一是要从宪法和法律上保护人民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保障监督权有效实施的法律细则,建立各级政府对信访、举报、投诉等的受理和处理机制;二是畅通人民监督渠道,完善互联网监督体系,倡导并规范微博举报、网上发帖曝光等行为,使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最大的保障。

(四)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发挥惩治的预防和治本功能 面对现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查办腐败案件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当前,重点是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等。对于腐败案件,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手软。同时,要充分发挥法律、政策、纪律的综合治理作用,立足于惩治、教育、预防这三个关键点,在惩处的同时做好教育和预防工作。

(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

从查办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凡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地方,都是廉政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的地方。当前,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挖掘廉政文化资源,改进廉洁文化教育方式方法,让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腐败分子黑名单”制度,并将之与社会信用体系等网络相连接,让腐败分子无所遁形,举步维艰,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中外社会福利对比

中外社会福利之教育对比

2010012086

化工 102 李春

邹雪莹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对比

摘要: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国家由于发展程度和国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选择其中的教育来做重点比较。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福利也在不断的改革,在各个国家都已经普遍存在,但中外的社会福利也存在着不同的制度改革。外国的社会福利都由国家支出,支出的金额使得公民都有福利参与。而中国的社会福利存在着很多弊端,福利的到位性不够。而且在法律法规上中国的福利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要讨论社会福利,我们必须要了解税收。因为,社会福利的经费来自于税收,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从小到大被这样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我们有非常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那我想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低税收高福利。可结果我发现我们国家恰好相反,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是高税收低福利。社会福利的建设远远不能达到人民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要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主要看看教育的福利就可以了。根据政府官方数据,我国2011年投入教育的资金为16116亿元,而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这个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之下还是很低的。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中途还要经过中考,这个九年义务教育是很勉强的。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还可享受学习补贴。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日本的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人民币)的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全免,每个18岁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地方政府向不满9岁的儿童发放育儿津贴。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他们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连教材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学生读大学,食宿都由政府“垫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开始在10年内还清政府“垫资”(4年约合8000元人民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不向学生索要这笔费用。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发现我国教育的社会福利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跟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贫困国家相比较。

近年来我从媒体和自身的所见所闻了解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著名主持人周立波去年的时候听说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情况他不大相信,所以他亲自组织了一个车队,带着一车物资去了解,结果比他想象的都严重,他当场落泪;最近《电脑报》连续刊登的山区孩子科技之行,我见到的依旧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我国是太贫困了吗?根据新闻联播和我国资助其他国家的大手笔,我们还远远没到这个地步。山区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现在却很多情况在靠私人的资助。从这里可以窥视到我国社会福利之教育的一斑。

社会福利是一个长期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先进程度。我国社会福利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根据和外国社会福利的对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只能期盼着在社

会改革的过程中,能发展出一个人人都感觉到的社会福利制度,人人都能受益的社会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1.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201/t20120120_624316.html

2.http://

第五篇:中外医学教育对比

2009年12月12~13日,由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组委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主题为“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及与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的关系”,2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近400位医学教育、科研、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2天时间里,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23位国内外医学院校院校长围绕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医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方式会存在差异,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方式,其培养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培养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合格的医学生。中外院校长观点对对碰

上海交大:斯坦福大学:“合格”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缺一不可

“在谈到医学生的培养时,一些高校将培养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作为其教学的目标,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为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培养不应在理想人中追求目标,而应在平常人中追求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医学生才是合格的呢?黄钢教授指出,合格的医学生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敏锐的智慧和创新性思维、灵巧的手、健康心态和良好的修养、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培养合格医学的目标上,中国与美国几乎是一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介绍,是否“合格”是该校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考察了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后,通过打分制把学生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从去年开始,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基础上,增设了“优秀毕业”这一档,以鼓励那些具有更强人文关怀精神、更好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一般不多,绝大多数学生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中,走出学校。” Charles Prober教授说,因此,“合格”同样是斯坦福大学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康迪涅格州大学:复旦大学: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各有妙招

21世纪,医学进入了“活的医学”时代,要求医生应对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而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表示,“以病人为中心”,具有较强人文关怀精神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是他们对医学生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学校会较早地让学生开始临床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病人,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另外,还会挑选最具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精神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应如何对待病人。”

美国康迪涅格州大学医学院院长Cato T Laurencin教授则介绍,该校每年都会专门开设3个时段的人际沟通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与病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同时,还有专门的考察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评。

英国伦敦医学及口腔学院副院长Olwyn M.R.Westwood教授表示,他们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比如,在治疗一个听力有障碍的病人时,让学生去了解病人的背景、与病人家属沟通。最后,学生了解到该病人是一个板球爱好者,听力对他的生活非常重要,这就使学生们感到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治疗。”

“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确实重要,在我国也正日益被重视。”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历来讲究“医德”,为培养学生的“医者父母心”,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综合课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床边教学”,让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学习了诊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加州大学:浙江大学:“绞尽脑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美国,我们的学生也对老师单纯的讲课不感兴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院长David Brenner教授在论坛上幽默地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变得特别重要,而他们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圣地亚哥医学院广泛采用PBL即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通过电脑学习25分钟,剩下的25分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同时,学校还开展实景案例教学,邀请演员扮演病人,模拟救治场景,或者使用机器人对学生进行培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院长Paul Rothman教授介绍,该校专门建立了医学生社区,使学生们自由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并通过自己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加国际会议,开阔眼界,调动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被我国医学院校所关注。浙江大学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每周进行2次PBL教学,并让学生和老师互评、打分;同时,要求老师多鼓励、表扬学生。“如今,我们学校每个学生每周都会受到老师1~2次的表扬。同学们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夏强教授笑着说。

四川大学:密西根大学:评价学生“以能力为导向”

人文关怀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热情……都对当今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内外医学类院校都改革或改进了教学方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万学红教授表示,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后,设立与之相应的考查、考核方法非常必要。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对八年制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后,尝试考试与评估相结合的能力测评方式,对同学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量化测评;设立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和小组讨论进行观察记录;学生通过记录学习档案、学习心得和反思进行自我评估,以及面试等方式,力求在学生专业知识、责任心、角色意识、表达交流和教育他人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方面作出评判。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院长James O.Woolliscroft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评价应以能力为导向,而其能力的大小会通过对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得到体现。测量的标准越细化越容易得出结果。除了对医生实施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正确与否的考查,还应对其医患关系进行观察。因为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对待病人的态度都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能力的重要因素。刘德培:医学教学方法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长、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德培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时表示,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过去的系统教育的方法和现在以问题导向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比较和分析,教学方法能否满足合理、高效的要求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刘德培指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医学生应具备职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人格魅力、信息管理的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要有批判性的思维、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群体预防意识;医学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成以能力为导向,以医学院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但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也要培养“铺天盖地”的人才。

他表示,此次大会上,国内外医学院校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做了深入、全面探讨,必将对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过,要注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学风严谨;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沟通交流、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而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下,优点和缺点又是相互转换的。我们要探求最能满足合理、高效要求的教学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发展。

下载中外校服对比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校服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谚语对比

    中外谚语的跨文化交际对比 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固定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不同文化土壤中滋生出来的谚语都......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班级:商学院工商管理1301班 学号:1110312319 姓名:李凤 摘要: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的应用;我国的企业文......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中外绩效对比和改进

    5.绩效 绩效是行为主体期望的结果,是行为主体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企业行为产生的对消费者的绩效、对企业自身的绩效和对社会的绩效。本文主要研......

    中外超市对比分析

    2014A1493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中外连锁超市对比分析 专 业:工商企业管理(中小) 作 者:薛亚楠 准考证号:060612100145 指导教师:徐珊珊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中外企业文化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文化对比分析——从惠普与联想来看中外企业文化价值观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如今世界潮流下,企业文化凸显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文化是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渗透的......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摘要】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现当代交通安全的现状,以及与国外交通现状对比,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方......

    中外神话故事对比(推荐五篇)

    一.神话的地位 1. 开场白: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最远古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