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小学生守则对比
五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英国小学生守则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守则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再看美国的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法国小学生守则
第一部分:我不应该
-取笑他人
-伤害他人
-侮辱他人
-闲言碎语
-影响他人学习
-玩学习用具
-损害自己,他人和学校学习用品
第二部分:我应该
-上课好好学习,课后认真复习
-认真听讲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举手发言
-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端正姿态
-进教室前安静放置个人物品
-正确使用的学习用具
第三部分:我有权利
-学习
-犯错并寻求帮助
-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完成学习后自己支配和管理学习用品(补充:法国小学除书包外所有学习用具均有学校配备)
-课间休息时自由放松
第二篇:中外社会福利对比
中外社会福利之教育对比
2010012086
化工 102 李春
邹雪莹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对比
摘要: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国家由于发展程度和国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选择其中的教育来做重点比较。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福利也在不断的改革,在各个国家都已经普遍存在,但中外的社会福利也存在着不同的制度改革。外国的社会福利都由国家支出,支出的金额使得公民都有福利参与。而中国的社会福利存在着很多弊端,福利的到位性不够。而且在法律法规上中国的福利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要讨论社会福利,我们必须要了解税收。因为,社会福利的经费来自于税收,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从小到大被这样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我们有非常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那我想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低税收高福利。可结果我发现我们国家恰好相反,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是高税收低福利。社会福利的建设远远不能达到人民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要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主要看看教育的福利就可以了。根据政府官方数据,我国2011年投入教育的资金为16116亿元,而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这个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之下还是很低的。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中途还要经过中考,这个九年义务教育是很勉强的。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还可享受学习补贴。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日本的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人民币)的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全免,每个18岁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地方政府向不满9岁的儿童发放育儿津贴。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他们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连教材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学生读大学,食宿都由政府“垫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开始在10年内还清政府“垫资”(4年约合8000元人民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不向学生索要这笔费用。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发现我国教育的社会福利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跟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贫困国家相比较。
近年来我从媒体和自身的所见所闻了解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著名主持人周立波去年的时候听说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情况他不大相信,所以他亲自组织了一个车队,带着一车物资去了解,结果比他想象的都严重,他当场落泪;最近《电脑报》连续刊登的山区孩子科技之行,我见到的依旧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我国是太贫困了吗?根据新闻联播和我国资助其他国家的大手笔,我们还远远没到这个地步。山区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现在却很多情况在靠私人的资助。从这里可以窥视到我国社会福利之教育的一斑。
社会福利是一个长期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先进程度。我国社会福利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根据和外国社会福利的对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只能期盼着在社
会改革的过程中,能发展出一个人人都感觉到的社会福利制度,人人都能受益的社会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1.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201/t20120120_624316.html
2.http://
第三篇:中外医学教育对比
2009年12月12~13日,由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组委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主题为“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及与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的关系”,2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近400位医学教育、科研、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2天时间里,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23位国内外医学院校院校长围绕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医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方式会存在差异,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方式,其培养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培养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合格的医学生。中外院校长观点对对碰
上海交大:斯坦福大学:“合格”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缺一不可
“在谈到医学生的培养时,一些高校将培养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作为其教学的目标,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为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培养不应在理想人中追求目标,而应在平常人中追求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医学生才是合格的呢?黄钢教授指出,合格的医学生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敏锐的智慧和创新性思维、灵巧的手、健康心态和良好的修养、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培养合格医学的目标上,中国与美国几乎是一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介绍,是否“合格”是该校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考察了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后,通过打分制把学生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从去年开始,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基础上,增设了“优秀毕业”这一档,以鼓励那些具有更强人文关怀精神、更好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一般不多,绝大多数学生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中,走出学校。” Charles Prober教授说,因此,“合格”同样是斯坦福大学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康迪涅格州大学:复旦大学: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各有妙招
21世纪,医学进入了“活的医学”时代,要求医生应对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而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表示,“以病人为中心”,具有较强人文关怀精神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是他们对医学生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学校会较早地让学生开始临床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病人,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另外,还会挑选最具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精神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应如何对待病人。”
美国康迪涅格州大学医学院院长Cato T Laurencin教授则介绍,该校每年都会专门开设3个时段的人际沟通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与病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同时,还有专门的考察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评。
英国伦敦医学及口腔学院副院长Olwyn M.R.Westwood教授表示,他们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比如,在治疗一个听力有障碍的病人时,让学生去了解病人的背景、与病人家属沟通。最后,学生了解到该病人是一个板球爱好者,听力对他的生活非常重要,这就使学生们感到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治疗。”
“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确实重要,在我国也正日益被重视。”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历来讲究“医德”,为培养学生的“医者父母心”,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综合课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床边教学”,让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学习了诊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加州大学:浙江大学:“绞尽脑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美国,我们的学生也对老师单纯的讲课不感兴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院长David Brenner教授在论坛上幽默地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变得特别重要,而他们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圣地亚哥医学院广泛采用PBL即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通过电脑学习25分钟,剩下的25分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同时,学校还开展实景案例教学,邀请演员扮演病人,模拟救治场景,或者使用机器人对学生进行培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院长Paul Rothman教授介绍,该校专门建立了医学生社区,使学生们自由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并通过自己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加国际会议,开阔眼界,调动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被我国医学院校所关注。浙江大学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每周进行2次PBL教学,并让学生和老师互评、打分;同时,要求老师多鼓励、表扬学生。“如今,我们学校每个学生每周都会受到老师1~2次的表扬。同学们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夏强教授笑着说。
四川大学:密西根大学:评价学生“以能力为导向”
人文关怀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热情……都对当今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内外医学类院校都改革或改进了教学方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万学红教授表示,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后,设立与之相应的考查、考核方法非常必要。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对八年制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后,尝试考试与评估相结合的能力测评方式,对同学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量化测评;设立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和小组讨论进行观察记录;学生通过记录学习档案、学习心得和反思进行自我评估,以及面试等方式,力求在学生专业知识、责任心、角色意识、表达交流和教育他人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方面作出评判。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院长James O.Woolliscroft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评价应以能力为导向,而其能力的大小会通过对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得到体现。测量的标准越细化越容易得出结果。除了对医生实施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正确与否的考查,还应对其医患关系进行观察。因为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对待病人的态度都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能力的重要因素。刘德培:医学教学方法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长、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德培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时表示,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过去的系统教育的方法和现在以问题导向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比较和分析,教学方法能否满足合理、高效的要求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刘德培指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医学生应具备职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人格魅力、信息管理的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要有批判性的思维、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群体预防意识;医学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成以能力为导向,以医学院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但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也要培养“铺天盖地”的人才。
他表示,此次大会上,国内外医学院校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做了深入、全面探讨,必将对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过,要注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学风严谨;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沟通交流、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而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下,优点和缺点又是相互转换的。我们要探求最能满足合理、高效要求的教学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发展。
第四篇:中外谚语对比
中外谚语的跨文化交际对比
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固定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不同文化土壤中滋生出来的谚语都打上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烙印。中外谚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可归纳如下:
首先,从不同地域带来的文化差异看,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英国作为一个岛国,航海业发达,其谚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内容,如 :to go with the 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A life without a purpose is a ship without a rudder(人生无目的,犹如船失去了舵);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在平静海洋中人人都可以当领航员)。反观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滋生了众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春来不播种,秋来无处收”,“清明种瓜,谷雨种豆”。
其次,从历史文化的差异来看,对比中日两国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历史蕴涵的文化也就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典故、寓言或者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上。例如日语中“敵は本能寺にあり”(醉翁之意不在酒)。此谚语出自《日本外史》中一段历史事实。明智光秀对其主君织田信长萌发谋反之心,于是就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住在本能寺的信长。但是在这之前光秀从未表明其本意,说是前去进攻备中的毛利氏。可是走在中途他却指着东方说道:“わが敵は本能寺にあり。”突然挥军攻入本能寺。由此引出:真意不在此,另有所图之意。同样的意思,在汉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是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为欧阳修在乎的并不是酒,而是山水美景。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引申为本意不在此的意思。2
再次,从民俗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在法语中有Qui m’aime, aime mon chien.爱屋及乌等。
最后,从宗教信仰带来的文化差异来看,以中德两国为例。在中国,势力庞大、影响深远的宗教当属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文化影响自然也反映到语言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里有很多反映儒佛道三教思想的谚语。儒教的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道教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水可行船,水可覆船。”还有佛教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等等。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圣经》被基督教尊奉为经典,谚语中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直接取材于或是源于《圣经》的谚语。如:das A und O(关键所在),它源于《新约圣经》〈启示录〉第一章第八节,上帝说:“我是阿拉法α,我是俄梅噶Ω,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α和Ω在希腊字母中分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表示有始有终,从一而终的意思,演变到今天意为“关键”“重、点”。Wer Wind s t,wird Sturm ernten.(恶有恶报),此语源自《圣经旧约》〈约何西阿书〉:“他们播种的是风,所以收获的是风暴„„”,自己种下的恶果,总有一天自己会遭殃。31
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各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也反映各个民 12 转见张小玲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英谚语.《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 第4期
转见姜丽 从跨文化角度看日语谚语翻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2期
转见李苏 浅谈德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德语学习》 2007年04期 3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通过谚语的跨文化交际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各民族语言中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的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对比和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推动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尽管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是目前仍处于粗犷的发展模式。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旳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是低效的、幼稚的,并非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阐述其中的差距,我们着重在中外商业银行的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外商业银行业务
组织架构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自主性,可以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营销;而中国则实行总行和分行双线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客户来源方面:国外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独立开拓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的识别、营销及客户间的相互推荐,完成客户拓展;而我国经济法展结构则决定了客户资源以本地为主。
服务内容及策略方面:国外银行重财富增长、服务品种丰富,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内容涵盖资产配置、财务咨询、保险规划、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艺术品托管等财务 管理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强调“价值投资”,服务策略方面注重专业性与规范性;我国银行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业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规划及非金融类增值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偏向流动性较好、投资收益较高的短期产品,服务策略强调服务的周到性与细致性,更注重与客户个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赢利模式方面:除了存款和贷款的利差之外,国外银行收入渠道多样,收入构成包括手续费、咨询费及管理费。我国银行收入以手续费为主,包括买卖理财产品、代销私募及信托产品的佣金收入,另外兼有部分资产管理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二、中外银行国际化程度
国外商业银行:1.银行股权多国化,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行的股东;2.国际银行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网络的全球化,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大规模合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3.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比重不断扩大,已超过本大的份额;
我国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由国家独资纷纷改制上市,吸入部分国际资本。兴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会吸收国际资本,但仍然会控制其股份数。
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银行由于放松管制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深受重创;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则未受太大的冲击。在融入更多国际资 本获利的同时,银行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增强银行的活力,提高银行的竞争力的这一问题,成为当前的国际银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中外网络银行业务发展
网络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剖析其对比差距及原因。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业务范围(宽度):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在网上进行存款、贷款、跨行转账等业务;即使是个人网上购物,也必须是与该网络银行签订网上购物协议的网站,选择面较少:还有服务内容单一,缺少与金融同行如保险公司间的合作。
深度方面:缺少个性化服务。国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大众度身定做的阶段。由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进行组合和设计。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已有的柜面业务“搬”到网上而已,而缺少网络银行特点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了解中外在网络银行方面的差距,再从内部和外部来深究其原因;
内部:1.银行业务经营理念落后。2.对网络银行功能个人认识的局限。
外部:1.法律环境、信用机制不健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2.个人网上银行消费者支付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局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了解中外银行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中国银行在各方面寻求新的发展点。中国银行业在很多方面都 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银行卡信息出错、取款出现假币等问题,都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尽管中国银行业现状出现很多问题,由于我们起步晚,很多方面都是尝试性前进,不过随着银行业的深入改革,一步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正在逐渐拉近与国外银行业的差距。相信总有一天,中国银行业会赶上国外步伐,甚至超过国外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