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尽管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是目前仍处于粗犷的发展模式。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旳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是低效的、幼稚的,并非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阐述其中的差距,我们着重在中外商业银行的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外商业银行业务
组织架构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自主性,可以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营销;而中国则实行总行和分行双线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客户来源方面:国外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独立开拓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的识别、营销及客户间的相互推荐,完成客户拓展;而我国经济法展结构则决定了客户资源以本地为主。
服务内容及策略方面:国外银行重财富增长、服务品种丰富,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内容涵盖资产配置、财务咨询、保险规划、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艺术品托管等财务 管理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强调“价值投资”,服务策略方面注重专业性与规范性;我国银行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业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规划及非金融类增值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偏向流动性较好、投资收益较高的短期产品,服务策略强调服务的周到性与细致性,更注重与客户个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赢利模式方面:除了存款和贷款的利差之外,国外银行收入渠道多样,收入构成包括手续费、咨询费及管理费。我国银行收入以手续费为主,包括买卖理财产品、代销私募及信托产品的佣金收入,另外兼有部分资产管理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二、中外银行国际化程度
国外商业银行:1.银行股权多国化,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行的股东;2.国际银行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网络的全球化,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大规模合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3.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比重不断扩大,已超过本大的份额;
我国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由国家独资纷纷改制上市,吸入部分国际资本。兴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会吸收国际资本,但仍然会控制其股份数。
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银行由于放松管制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深受重创;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则未受太大的冲击。在融入更多国际资 本获利的同时,银行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增强银行的活力,提高银行的竞争力的这一问题,成为当前的国际银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中外网络银行业务发展
网络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剖析其对比差距及原因。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业务范围(宽度):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在网上进行存款、贷款、跨行转账等业务;即使是个人网上购物,也必须是与该网络银行签订网上购物协议的网站,选择面较少:还有服务内容单一,缺少与金融同行如保险公司间的合作。
深度方面:缺少个性化服务。国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大众度身定做的阶段。由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进行组合和设计。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已有的柜面业务“搬”到网上而已,而缺少网络银行特点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了解中外在网络银行方面的差距,再从内部和外部来深究其原因;
内部:1.银行业务经营理念落后。2.对网络银行功能个人认识的局限。
外部:1.法律环境、信用机制不健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2.个人网上银行消费者支付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局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了解中外银行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中国银行在各方面寻求新的发展点。中国银行业在很多方面都 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银行卡信息出错、取款出现假币等问题,都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尽管中国银行业现状出现很多问题,由于我们起步晚,很多方面都是尝试性前进,不过随着银行业的深入改革,一步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正在逐渐拉近与国外银行业的差距。相信总有一天,中国银行业会赶上国外步伐,甚至超过国外银行业。
第二篇: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中外铁路运输现状对比分析
在中国,近年来铁路运输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铁路在近13年内共完成了7次提速,每一次的提速都昭示铁路的发展。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提速,提速在京哈,京沪,京九,京广,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开展,这次提速使我国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从1.6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后自2009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就是在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即第七次提速。在这次调整后,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0.6%以上,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大幅压缩。这次新图将有一批动车组投入运用,同时,铁道部还集中采购了25G客车3000辆,投入这次新图运用。我国的铁路业一向面对了这样几个困境:
第一,旅客买票难。众所周知在我国每逢春运,较长的节假日等一些客流量高峰时期,火车运输的情况就相当为难,可以从新闻上,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看到或听到关于客流量的情况,譬如某某火车站的客流量有创历史新高,为多少你年来之最,某某火车站滞留旅客多少人,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在我们所就读的大学里,每年寒暑假同学们如果不提前十天去买票,那么面临的后果很是让人沮丧,不但票的队伍长,回家的日子也是必被延后很久。第二,乘车难。据一个列车员亲口说,一节火车厢在春运时期超载2到3倍是很正常的事。学生、农民工在这是都汇集到一起回家过年,加之带的东西又多。正在火车上很难找到立锥之地。
第三,货车要车皮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他们眼中,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只被认为是承担客运任务,而没有想到火车运输在货物方面的巨大作,尤其是在我国,由于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匀,所以煤运、铁运、木材等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铁路运输。例如大秦线就是一条很典型的煤运专线,货运是铁轮运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它们的作用不亚于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没有了充足的铁路运输供给。造成的结果将不堪估计。造成以上这些困境的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极少,铁路网人均密度在世界上排名第116位,在134个有铁路的国家中排名116位,也就是倒数19位。具体来说,人均占有量仅为5.7厘米,为美国的1/4,瑞典的1/3。按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只有77.51公里,仅为印度的40.4%,世界排名第73位。
第二,铁路运输压力大。我国铁路里程仅占世界里程的6.5%,然而却完成了世界客货周转总量的1/4以上,其中客运量为27.3%,货运量的24.8%。如此超负荷的运输量对铁路部门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铁路机车、客车、货车承担负荷远超于国际水平,平均每年完成的换算成周转量为1.47亿吨公里/,是美国机车负荷率的1.62倍,俄罗斯的2.45倍,日本的3.2倍,法国的6.12,德国的6.68倍。这种情况的结果是机车的严重消耗,可运营周期短,市场回报低,继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运输量中,客运量为1381.32万人每台,是法国的4.89倍,德国的4.05倍,日本的1.86倍。铁路运输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绩为人共睹,但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第四.落后的营销机制,也使各铁路局开拓市场受到制约。一些单位的营销机构只是原有生产型机构的翻版,职能虚化,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运力配量等环节衔接不紧密,营销
部门和运输部门、综合部门的配合不协调,激励措施不完善,职工缺乏开拓市场的压力与动力,”官商习气”和”衙门作风”不变,客车虚,,列车员依然感觉轻松,行李车空驶,行包工作人员也不着急,日常调度指挥众有货没车,有车没货的现象也是由发生,久而久之,给铁路运输造成巨大干扰。
虽然我国的铁路运输面对着种种问题,但是在不断地发展及完善中,问题可以慢慢的得到解决。目前我国主要的铁路类上市公司PE、PB值已高出国际平均水平,与亚洲国家的估值水平也较为接近。考虑到我国铁路刚刚进入大建设时期,相应公司的业绩将会在未来几年逐步体现,我们可以“看好”铁路行业及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一,大规模铁路建设加速推进
对比“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建议,交通运输中的各个子行业在政策支持力度的排名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铁路成为最优先扶持的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里程目标是: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第二,专用设备及配件业高度景气
铁路大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而这将主要用于铁路线固定设施的投资、铁路装备的投资以及铁路运输,其中铁路装备可分为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制造、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以及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庞大的投资规模,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比较看好铁路装备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前景,而铁路固定设施的建设由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毛利率较低,难以给相关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在铁路装备业中,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的行业景气度最高。从销售收入增速看,2006年以来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的销售收入增速已经超过机车车辆配件和机车整车。从毛利率水平看,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业在20%左右,而机车车辆配件业的毛利率水平只有16%,机车整车毛利率水平则在10%左右。
第三, 借资本市场融资不可避免
铁道部目前扮演着资产拥有者和行业管理者以及铁路运输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而要解决我国铁路发展投资长期不足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消除社会资本进入铁路的障碍,拓宽铁路融资渠道,走“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改革道路。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统计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结合新线建设,新组建的由铁路、地方政府、战略投资者组成的合资铁路公司达到26家,总里程约7000公里。全年发行铁路建设债券400亿元。利用资本市场,以存量换增量,扩大融资规模已成为铁路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铁道部在2006年的工作总结中就明确表示要推动大秦、广深、铁龙三个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继续推进新的股份制改造项目。从目前这种发展趋势看,铁道部通过资产注入等方式利用已上市的铁路公司募集更多的铁路建设资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与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很大区别的美国的铁路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的新的认识。
美国自1971年起,铁路公司实行客货分营,铁路公司总体上区分为客运铁路公司和货运铁路公司两大类,国家客运铁路公司(Amtrak)是美国惟一的城间客运铁路公司。货运铁路公司绝大部分为私人所有,是美国铁路的主体。美国地面运输委员会基于收入将货运铁路公司分为三类:按1991年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年营业收入2.5亿美元或以上的铁路运输公司为I级铁路;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2.5亿美元的铁路运输公司为II级铁路(也称地区铁路);年营业收入2000万或低于2000万美元的铁路运输公司(也称地方铁路或短线铁路),以及所有从事集疏运/枢纽服务的公司(无论营业收入多少)为III级铁路。2007年,美国有7家I级铁路公司,分别是: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BNSF)、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T)、大干线铁路公司(GTC)、堪萨斯城南方铁路公司(KCS)、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S)、苏线铁路公司(SOO)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其中,大干线铁路公司(GTC)和苏线铁路公司(SOO)分别是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美国子公司。此外,还有556家II级和III级铁路公司
美国的行业监管体系也与国内有不同。目前,美国政府的铁路监管机构主要是地面运输委员会和联邦铁路署,分别行使经济管制和非经济管制职能。地面运输委员会设在运输部内,但与运输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与运输部其他机构也没有直接业务关系,它是一个具有司法裁决职能和管制职能的准独立经济监管机构。地面运输委员会对铁路的主要裁决和管制职能包括:解决货运铁路运价与服务争议,审批铁路兼并、线路建设、线路收购以及线路的废弃等事宜。
美国铁路旅客运输发展与改善举措:
1.旅客运输现状
美国客运铁路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在与公路、航空的激烈竞争中,城间客运铁路已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和盈利能力,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Amtrak城间客运铁路市场份额仅为0.1%。
2.近年改善举措
(1)改善公司内部管理
2002年以来,Amtrak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改革,包括重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退出邮件与快递运营,集中于核心的客运业务等。Amtrak将全部业务划分为5个战略业务领域:①Amtrak自有基础设施管理;②东北走廊运营;③州走廊运营;④长途列车运营;⑤辅业,包括房地产、商业、通勤服务等。Amtrak围绕5个战略业务领域组织战略规划、提交财务报告。对于财务和法律服务等,Amtrak集中管理,不划分到具体的业务领域中。
(2)加强客运营销
Amtrak,使用“收入管理”方法来确定执行的票价,以确保公司从市场需求中获取最大的收入。即利用一个类似于航空定票系统的计算机预订系统,对每趟车长达230天的客票预订期分阶段进行预订和剩余能力分析和预测,越接近发车日,分段间隔越短,随时根据客流情况确定实行哪一档票价。Amtrak采取了灵活的票价优惠措施,既有针对特定时间、旅行次数、团体购买的商业折扣,又有针对老人、小孩、学生、军人、残疾人等的福利折扣。Amtrak发展了多样化的售票渠道,包括车站售票处、呼叫中心、自动售票机、网上订票系
统等。旅客可以在Amtrak公司网站订票,同时Amtrak还针对国际旅游代理商、国内和国际包价旅游承办商等开发了Amtrak RailAgent和Amtrak Tour RailAgent网上订票系统。Amtrak还举办各种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客运铁路的影响力。例如,2008年5月10日举办了“国家列车日”活动,吸引全国上万人参加。
(3)提高客运服务水平
目前,Amtrak73%的车站(发送旅客人数占Amtrak总发送人数的94%)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Amtrak正按照美国残疾人法要求,对其服务的527个车站中的481个进行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出行需要。Amtrak计划在东北走廊 ACela高速列车上安装无线宽带(WiFi)因特网,旅客将能够在高速列车上上网,接收电子邮件,预计2010财年第二季度将可以开通使用。Amtrak力图通过提供此项服务提高Acela高速列车的竞争力,吸引客流,增加收入。此外,Amtrak还打算在东北走廊的Regional等列车上开通WiFi。
(4)加快信息化建设
Amtrak现有的许多信息化系统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影响了公司运营效率,限制了增长潜力。为改变这一状况,Amtrak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计划,主要包括4个信息化改造项目:整合主要的运营、财务和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的战略资产管理项目;下一代订票系统和电子售票项目;Amtrak信息现代化项目,应用企业数据仓库等现代技术对原有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信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美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与改善举措
1.货物运输现状
美国铁路以货运为主。美国国土辽阔,矿产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尤其是煤炭运输量大的特点,为货运铁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货运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近年来货运铁路市场份额在40%左右。2007年,美国货运铁路完成货运量22.6亿吨,实现货运收入568亿美元。煤炭是美国铁路运输最主要的货物品类。2007年,I级铁路煤运量占总运量的比例为43.8%。铁路是汽车的主要运送工具,美国生产的汽车中约有70%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的。
美国铁路在大宗货物长途重载运输方面一直占有巨大优势。20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开始发展重载运输,主要是在货运专线上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美国铁路煤炭运量中约有95%是利用单元列车运输的。2007年,平均每辆运煤货车载重113.6吨。以总重吨公里计算,保德里弗盆地的联合线是美国最繁忙、运输密度最高的货运铁路线。BNSF和UP两家铁路公司在联合线上开行煤炭列车。煤炭列车总重可达1.9万吨。2007年,联合线煤炭运量为
3.59亿吨。多式联运已成为美国铁路增长最快的货运业务。1980~2007年,多式联运运量由300万拖车和集装箱增加到1200多万拖车和集装箱。集装箱运输是铁路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方式。2007年,I级铁路集装箱运量为943万箱,占I级铁路多式联运总运量的78.4%。美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已进入重载运输的领域——用载重113吨的凹底平车装运双层集装箱,由4台机车牵引,列车总重近万吨。
2.近年改善举措
(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输能力
货运铁路公司采取了三方面措施提高运输能力。一是持续对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确保铁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质量和经济的运输服务。1980~2007年,美国货运铁路对机车、货车、线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约4200亿美元。二是减少货物停留时间和作业次数,提高机车车辆日车英里,提高运营效率。2006年第四季度与2005年第四季度相比,BNSF机车日车英里数提高了2%,产生的运营效率的提高相当于增加了大约125台机车。同期,BNSF货车日车英里数提高了近9%,相当于增加了7600辆货车。三是研发并应用新技术。2006年BNSF研发了列车管理与调度系统(TMDS),在其沃思堡调度中心使用。TMDS是最新的列车调度与货运管理系统,利用TMDS,BNSF可以整合各种确保运营安全的技术。UP公司开发出客户存货管理系统(CIMS),利用CIMS,可以在不扩能的情况下,提高枢纽通过量,减少枢纽内的车辆数,从而避免拥堵、提高服务可靠性。
(2)实施大客户战略
美国I级铁路的营销工作一直奉行“二八原则”,即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对大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T)通过为大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来获取利润,并运用电子商务、合作合营等方式,力争把小客户发展为大客户。在对大客户的运输合同定价管理中,美国I级铁路公司对营销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授权。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的市场和销售部门在所有职能部门中规模最大,分别联系煤炭、化工、粮食、集装箱等大客户行业的企业,该部门员工一半以上是营销人员,他们负责及时地联系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商谈服务和运价。
(3)重视公司之间的协作
I级铁路公司之间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制定联合运价、共享运输资源、协调运营组织,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2006年10月,CSXT公司与BNSF公司就连接加利福尼亚与亚特兰大、夏洛特以及美国东南部其他地区之间的多式联运走廊运营达成合作协议。2007年2月以来,双层集装箱列车开始在这条走廊上每天往返于西海岸和东南部之间。I级铁路公司还与短线铁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小公司灵活、低成本的优势为自己集疏运量,实现双赢。2008年,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NS)提出建设“帝国连接线”铁路走廊项目,与纽约10家短线铁路公司合作,将短途卡车运量转移到铁路上来。该项目允许参与的短线铁路公司营销 NS公司Southern Tier干线和支线多余的铁路运量。
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铁路网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未来运输需求。铁路网建设投资成为当前美国铁路发展的重要问题。PPP(公私合营)模式是当前美国铁路网建设重要的融资模式。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的背景下,政府对城间客运铁路发展的重视也日益增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铁路走廊、城间客运铁路建设投资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美国城间客运铁路经营长期亏损,为改善经营绩效,Amtrak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对我国客运铁路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主要城市及城市带的轨道交通发展方兴未艾,铁路应积极融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实现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
重载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大大提高了美国货运铁路的运输组织效率,满足了美国大宗长途货物运输和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使货运铁路牢固确立了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我国铁路应借鉴美国铁路经验,加快发展重载和集装箱运输,通过运输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不
断增强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铁路发展虽然慢于欧美等国,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难看出,随着不断的学习创新,我国铁路的发展正在慢慢的走向巅峰。
第三篇: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班级:商学院工商管理1301班 学号:1110312319 姓名:李凤
摘要: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的应用;我国的企业文化虽然在不断充实,但仍落后西方国家一大截,理论的研究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对国内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进行对比,有助于有选择的借鉴发展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缺陷、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企业文化研究发展:
1、企业文化的内涵:
《西方企业文化》一书中,该书的作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它的要素还包括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等。他们认为,人是一家公司的最大资源,而人是不能直接用计算机来控制而只能通过某种文化的微妙的提示来管理的。强有力的文化是指导人的行为的有力的杠杆。
2、企业文化的研究:
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
3、企业文化模式:
马京生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讲述到:国外企业文化的参考模式有:
a、Z型企业文化:是由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内提出的,主张美国模式在每个重要方面恰恰是日本模式的对立面,认为在美国也有一些公司具有与日本公司类似的优点,同时又结合了美国的特点,他把这种公司叫做Z公司,其企业文化就叫做Z型文化。Z型文化理论具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其中包括长期雇佣、信任以及亲密个人关系等;
b、7S模式是由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于1981出版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模式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以“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七个因素;
c、11C模式是佩格尔斯于1984年出版的《日本与西方管理比较》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文化要以文化为核心,围绕文化这个核心的有10个要素,贯彻和执行这些要素,就会产生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必然使公司获得成功。
d、7C模式是沃特曼于1987年出版的《创新经营——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能力,其它因素包括文化、沟通、控制、危机点、机会与信息、事业和献身精神等围绕周围,共同构成一个企业的文化状态,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戚明阳在《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研究》中指出:企业社会互利导向的价值观,目的不仅是为投资者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且还非常重视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价值观,是西方社会在 70 年代产生的一种主流企业价值观,这种企业价 值观是综合企业、员工和社会整体利益来考虑并确定企业利润水平的。
威廉·大内发表了《Z理论》一书,在该书中他认为:“传统和气氛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文化代表着这家企业的价值观,然后这些价值观构成了企业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这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对美日企业管理上的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涉及到了企业的价值观。
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写道:“能长久享受成功的企业一定拥有能够不断地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经营实务和核心价值观。”本书的作者还告诉人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群聪明人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敢于进行创新比拥有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更为重要,而企业的关键所在则是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并为之而奋斗。
菲利普•塞尔兹尼克说:“一个企业的建立,靠的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时所做出的选择,靠的是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一般情况下,这些价值观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无论如何,企业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保护、推动这些价值观。一个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价值观的维系和大家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
二、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1、企业文化的内涵:
马京生、任慧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目前对于企业文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在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的价值观、企业作风和传统习俗、行为规范在内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同企业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企业界常常把企业文化称为企业文明或企业精神。
2、企业文化研究的引入与发展:
韩佳泉、刘欣凯、隋玉林在《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综述》中阐述道: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出现《管理世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织文化”的译文揭开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研究的新乐章。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台湾多采用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而国内研究者多青睐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
3、企业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张烨在《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对比》中指出:我国企业文化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类:a.主要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国外企业文化理念的论述;b.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更多的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c.深层次的对企业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阐述,如研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或是结合制度进行研究。
4、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刘宏在《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研究 》一文中指出:中国企业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用这种荣辱观去主导企业的核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国家社会大众价值观为导向,形成与国家社会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增强。张炳林、占德干用《中国价值倾向调查表》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构建做了一项实证性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企业文化实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企业文化的分析研究开始将重点放在个体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上,更倾向于研究分析个体企业核心价值观。
李彦亮在《浅谈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创建》一文中指出:以人为本、勇于创新、团队合作、竞争进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之所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也包括自己以及其他外部环境中的人,乃至整个人类。其目标是,对外要造成社会责任感,包括诚信经营和顾客至上的理念,对内要造就团队精神,包括集体荣誉感和协作意识。
5、企业文化研究的不足:
刘瑞鹏、刘玉普在《浅议国内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谈到:现 代企业文化的理论的确是引进的,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和实证研究并不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a、对某一领域有所研究但不成体系。企业文化理论从进入伊始,在理论体系、实践指导、操作模式等方面就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形式主义的;b、没有长期接触过企业实际,企业文化研究与具体的企业管理实际严重脱节。这表现为学院派的专家学者,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理论,但对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如何嫁接,如何贯彻在日常实践中几乎都没有论及;c、与国外相关领域缺乏交流,国内企业文化理论滞后于实践和落后于国外,是制约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d、学术机构缺少相应的学科这致使投入本领域的研究人员、资金较少,它的学术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理论的研究发展相对较慢。
张烨在《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对比》中讲到:中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更多的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对大型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摩托罗拉、GE)的研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首钢、中石化)文化的研究,对家族企业文化(三星、沃尔玛)的研究,与企业实际相脱节,难以运用于实践。
韩佳泉、刘欣凯、隋玉林在《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综述》中指出:尽管我国的管理实践十分丰富,如海尔的“休克鱼”、“斜坡理论”,但是我们所操作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要素——语言,几乎全是搬来品,因此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多半是转述别人现成的结论,加之我国管理学界的“急功近利”和“学以致用”的观点盛行,因此,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尚桂玲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a,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b,企业文化建设文体化,其结果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制度不配套;c,企业文化口号式、公式化;d,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e,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f,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企业文化,但如果这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文化与企业发展趋势相反,还可能演变为企业发展的严重阻力;g,企业文化是万能的;h,认为企业文化没有用,只要企业能赚钱就行。
三、总结陈述:
对比中外企业文化的研究现状,发现后起之秀——中国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仍显稚嫩,理论研究应用于具体实践的目的并没有实现。虽然企业界与学者们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多方位的企业文化模型,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就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基础模型,企业文化同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很少,这也是中国学者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当然企业文化从引入到现在仅仅有20多年,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定量化研究较少,定性研究较多;有关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得更少;企业界对于理论应用的实践更是少的可怜。但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与竞争优势,企业界就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结合企业的有限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特点加以应用;在坚持民族文化和适应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世界著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验,坚持目标特色创新原则、继承借鉴原则,努力使自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由于企业文化概念存在着抽象性与具象性的矛盾,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泛研究,争取实现理论引导实践的发展。
针对现今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足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1)强化整体意识,使团队成员形成共识。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就必须让团队成员认清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价值,实现团队成员在统一支配下各尽其能。(2)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使大家形成和谐、相互扶持的氛围。在团队内部,要把成员的力量凝聚起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完成团队任务。
(3)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方面,既能使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个独特优势又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模仿,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生产力。(4)开展合作竞争与协作型竞争的新路子。可以采用战略联盟方式实现优势互补,重组各方资源,把企业做大做强。
(5)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引入外部市场压力和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使价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在人才使用上,奖优罚劣,促使人才不断创造出业绩。通过有效性竞争从各方面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长盛不衰。
四、参考文献:
[1]韩佳泉,刘欣凯,隋玉林.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黑龙江电力,2005,03:161-164.[2]张烨.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对比[J].现代商业,2008,18:65-66.[3]刘瑞鹏,刘玉普.浅议国内企业文化建设之路[J].现代商业,2008,20:74-76.[4]戚明阳.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研究[D].渤海大学,2012.[5]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22-24.[6]闫士魁.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与管理,2001,10:25.[7]许利华.世界著名企业核心价值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8]叶尚平.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跨文化透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9]尚桂玲.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对策[J].煤矿现代化,2005,05:71-73.[10]马京生,任慧.中外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6:80-84.[11]李沫.威廉·大内的“Z理论”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J].企业活力,2012,04:54-58.[12]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 年 9 月第三版
[13]李彦亮.浅谈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创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42-145.[14]周光亮,李庆胜.关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对话[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1:138-141.
第四篇:中外社会福利对比
中外社会福利之教育对比
2010012086
化工 102 李春
邹雪莹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对比
摘要: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国家由于发展程度和国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选择其中的教育来做重点比较。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福利也在不断的改革,在各个国家都已经普遍存在,但中外的社会福利也存在着不同的制度改革。外国的社会福利都由国家支出,支出的金额使得公民都有福利参与。而中国的社会福利存在着很多弊端,福利的到位性不够。而且在法律法规上中国的福利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要讨论社会福利,我们必须要了解税收。因为,社会福利的经费来自于税收,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从小到大被这样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我们有非常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那我想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低税收高福利。可结果我发现我们国家恰好相反,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是高税收低福利。社会福利的建设远远不能达到人民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要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主要看看教育的福利就可以了。根据政府官方数据,我国2011年投入教育的资金为16116亿元,而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这个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之下还是很低的。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中途还要经过中考,这个九年义务教育是很勉强的。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还可享受学习补贴。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日本的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人民币)的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全免,每个18岁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地方政府向不满9岁的儿童发放育儿津贴。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他们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连教材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学生读大学,食宿都由政府“垫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开始在10年内还清政府“垫资”(4年约合8000元人民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不向学生索要这笔费用。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发现我国教育的社会福利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跟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贫困国家相比较。
近年来我从媒体和自身的所见所闻了解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著名主持人周立波去年的时候听说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情况他不大相信,所以他亲自组织了一个车队,带着一车物资去了解,结果比他想象的都严重,他当场落泪;最近《电脑报》连续刊登的山区孩子科技之行,我见到的依旧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我国是太贫困了吗?根据新闻联播和我国资助其他国家的大手笔,我们还远远没到这个地步。山区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现在却很多情况在靠私人的资助。从这里可以窥视到我国社会福利之教育的一斑。
社会福利是一个长期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先进程度。我国社会福利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根据和外国社会福利的对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只能期盼着在社
会改革的过程中,能发展出一个人人都感觉到的社会福利制度,人人都能受益的社会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1.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201/t20120120_624316.html
2.http://
第五篇:中外医学教育对比
2009年12月12~13日,由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组委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主题为“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及与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的关系”,2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近400位医学教育、科研、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2天时间里,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23位国内外医学院校院校长围绕医学案例教育与医学系统教育两种模式、医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方式会存在差异,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方式,其培养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培养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合格的医学生。中外院校长观点对对碰
上海交大:斯坦福大学:“合格”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缺一不可
“在谈到医学生的培养时,一些高校将培养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作为其教学的目标,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为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培养不应在理想人中追求目标,而应在平常人中追求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医学生才是合格的呢?黄钢教授指出,合格的医学生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敬业精神、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敏锐的智慧和创新性思维、灵巧的手、健康心态和良好的修养、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培养合格医学的目标上,中国与美国几乎是一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介绍,是否“合格”是该校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考察了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后,通过打分制把学生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从去年开始,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基础上,增设了“优秀毕业”这一档,以鼓励那些具有更强人文关怀精神、更好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一般不多,绝大多数学生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定中,走出学校。” Charles Prober教授说,因此,“合格”同样是斯坦福大学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康迪涅格州大学:复旦大学: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各有妙招
21世纪,医学进入了“活的医学”时代,要求医生应对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而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表示,“以病人为中心”,具有较强人文关怀精神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是他们对医学生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学校会较早地让学生开始临床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病人,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另外,还会挑选最具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精神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应如何对待病人。”
美国康迪涅格州大学医学院院长Cato T Laurencin教授则介绍,该校每年都会专门开设3个时段的人际沟通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与病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同时,还有专门的考察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评。
英国伦敦医学及口腔学院副院长Olwyn M.R.Westwood教授表示,他们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比如,在治疗一个听力有障碍的病人时,让学生去了解病人的背景、与病人家属沟通。最后,学生了解到该病人是一个板球爱好者,听力对他的生活非常重要,这就使学生们感到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治疗。”
“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确实重要,在我国也正日益被重视。”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历来讲究“医德”,为培养学生的“医者父母心”,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综合课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床边教学”,让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学习了诊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加州大学:浙江大学:“绞尽脑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美国,我们的学生也对老师单纯的讲课不感兴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院长David Brenner教授在论坛上幽默地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变得特别重要,而他们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圣地亚哥医学院广泛采用PBL即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通过电脑学习25分钟,剩下的25分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同时,学校还开展实景案例教学,邀请演员扮演病人,模拟救治场景,或者使用机器人对学生进行培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院长Paul Rothman教授介绍,该校专门建立了医学生社区,使学生们自由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并通过自己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加国际会议,开阔眼界,调动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被我国医学院校所关注。浙江大学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每周进行2次PBL教学,并让学生和老师互评、打分;同时,要求老师多鼓励、表扬学生。“如今,我们学校每个学生每周都会受到老师1~2次的表扬。同学们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夏强教授笑着说。
四川大学:密西根大学:评价学生“以能力为导向”
人文关怀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热情……都对当今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内外医学类院校都改革或改进了教学方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万学红教授表示,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后,设立与之相应的考查、考核方法非常必要。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对八年制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后,尝试考试与评估相结合的能力测评方式,对同学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量化测评;设立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和小组讨论进行观察记录;学生通过记录学习档案、学习心得和反思进行自我评估,以及面试等方式,力求在学生专业知识、责任心、角色意识、表达交流和教育他人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方面作出评判。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院长James O.Woolliscroft教授表示,对医学生的评价应以能力为导向,而其能力的大小会通过对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得到体现。测量的标准越细化越容易得出结果。除了对医生实施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正确与否的考查,还应对其医患关系进行观察。因为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对待病人的态度都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能力的重要因素。刘德培:医学教学方法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长、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德培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时表示,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过去的系统教育的方法和现在以问题导向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比较和分析,教学方法能否满足合理、高效的要求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刘德培指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医学生应具备职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人格魅力、信息管理的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要有批判性的思维、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群体预防意识;医学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成以能力为导向,以医学院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但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也要培养“铺天盖地”的人才。
他表示,此次大会上,国内外医学院校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方法做了深入、全面探讨,必将对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过,要注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学风严谨;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沟通交流、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而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下,优点和缺点又是相互转换的。我们要探求最能满足合理、高效要求的教学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