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稿)滨州学院办学情况汇报
滨州学院办学情况
滨州学院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北镇师专。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按照合格、强校、名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活校、合力治校“五大工程”,发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和“求实、严谨、团结、奋进”的校风,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实干,积极作为,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单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学校现占地2436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1亿;设有20个实验中心(室),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700万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学校面向山东及全国22个省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5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人。设有21个系(院),71个本专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6门省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1
一、坚持质量立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能力、强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平台”,健全了决策目标、运行管理、人才培养、日常教学支持、监督考核、教学保障等“六大体系”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实践教学、英语教学、政治理论课教学“五项改革”,坚持每学年开展本科教学自评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考研工作喜获丰收,2004级首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4.6%;2005级录取率高达37.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13个系中8个系在全省高校同系同专业中名列第一,生命科学系录取率达到81.66%,位居全省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首位,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英语教学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狠抓英语系教师和全校450名研究生老师“两支英语教学队伍”,广泛开展“英语寝室”等活动,主考年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率分别达64%、25%,大大高于全国全省高校平均水平。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107名教师考取九大类职业资格证书117个,2722名学生取得了3大类117种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参加学科竞赛和师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国家一等奖1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45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86项,获2009美国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亚军。毕业生就业工作扎 2 实推进,连续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坚持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与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在校生500余人;接收外籍学生60余人,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先后有3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外国文教专家40余人次来校任教。
二、坚持特色兴校,精心打造七大品牌
学校围绕滨州人文环境资源、高新技术和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孙子研究、安全系列、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航空信息技术研发七大特色品牌。一是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打造新兴专业品牌。按照“强基固本、以奇制胜”的思路,2006年以来,经教育部批准、民航总局同意,组建了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填补了省内专业设置的空白。现有飞行技术(飞行驾驶方向、飞行安全方向)、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养成生445人;与深航、山航、海航、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和扬子江航空公司分别签订了飞行学员训练和就业合同,与山航签订了航空安全员就业合同,与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签订了联合培养飞行学员协议,2006级首届飞行学员已被航空公司派送到美国泛亚(Transpac)和加拿大卡盖尔(Cargair Ltee)航校进行飞行训练;2008年开始先后与山东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联合培养“大改驾”飞行员285人。依托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积极开展航空信息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二是发挥故里优势,努力打造传统文化品牌。依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孙子研究院,拥有“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孙子兵学研修基地”。积极开展《孙子兵法》应用研究,3 学报专刊发表论文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编著出版了《孙子兵法概论》教材和《图说孙子》知识普及读本;在全校开设了“孙子兵法概论”选修课;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惠民县孙子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或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交流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与市直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3期高级研修班,培训800多人。三是瞄准社会需求,努力打造安全系列品牌。设置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建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滨州分院、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工业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查中心,争取国家安监总局立项和合作研究课题2项,举办了首次全国安全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安全文化与安全发展》和《中小学安全教育》普及读本,为全省企业和教育系统开展安全培训2000余人次,获得山东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150万元。四是结合地方实际,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发挥地缘优势,先后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建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生态环境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24项;文化研究承担课题50余项,《光明日报》以专栏形式连续10次刊发我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成果,两次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五是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优势专业品牌。组建了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所,注重以科研促教学,成功报批了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被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4
三、坚持人才强校,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坚持 “六管齐下”(聘请两院院士,提高学校声誉;聘任客座教授,拓展教学视野;引进名校名师,巧借他山之石;坚持质量第一,严把进人关口;制定激励政策,激活内部骨干;鼓励在职学习,提升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先后组织实施了“全员教职工继续教育工程”、“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工程”、“新进教师培训工程”、“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等四大工程。聘有飞机发动机、数学、化学等领域8名院士和40多名知名学者、厅级以上行政领导担任学校的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拓展了教学视野;聘请北大、人大等名校名师30余名作我校兼职教授,讲授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办学理念的更新,带动了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现有现有教职工1254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高级职称人员2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58人,占专任教师的62.5%,比2004年增长40个百分点,博士由2004年的不足10人增长到60余人;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校教师奖,3人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4人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
四、坚持服务活校,实现校地互利双赢
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关心、以作为求地位”,制定实施了《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2006—2010)》,努力把学校建成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技术研发、公务员培训、资格认证中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印发了文件,召开了落实“服务滨州行动计划” 5 座谈会、合作框架协议签定会和经验交流会;学校成立了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每名党委成员负责1个县(区),先后三轮20余次与8个县区及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对接。针对滨州市特色产业、区域特点、人才需求和传统文化,联合实施了服务滨州“十大工程”、“18个标志性项目”、230多个子项目,一大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与市旅游局等单位合作完成了滨州市及阳信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滨州市及经济开发区2009-2020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4个项目;工业废弃酵母利用、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函数信号发生器研发等30多个项目已进行了成果鉴定,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由邹平齐星集团提供20万元经费研发的锂电池,现已开始批量生产;冬枣转基因、盐碱地改良等多个项目正在攻关阶段;与滨南采油厂签订了3个合作项目协议书,20万元研究经费已经到帐;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18000余人,是2004年的近8倍,已为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5000余人。科研工作有了新起色,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7项;出版专著、教材等160多部,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0多篇;获国家专利6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1项;争取科研经费800多万元。
五、坚持合力治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始终坚持文明校园不动摇,集政府、社会与学校三方合力,创建和谐校园。一抓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每年寒暑假两次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落实校系两级“五联系”制度,大力实施党风带动工程。二抓教育载体创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 6 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顺利通过全省高校德育工作检查评估,取得优秀的好成绩;全校16幢学生公寓全部通过省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我校被荣获“全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示范单位”。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和“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创建了80余处德育基地。三抓为师生办实事。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的过程中,努力构建以校内资助“5+1”(“奖、贷、助、补、减”加新生绿色通道)为主体、社会资助为必要补充的全方位资助体系,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为师生办实事350余件,办理助学贷款2480余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争取到社会资金350余万元。四抓文化素质教育。把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建设优秀大学文化的切入点,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改进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名师讲坛等融知识性、创新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艺术情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五抓长效机制健全。坚持“五不出台”的原则,建立健全了320多项规章制度。前段时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升本以来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整理、修订和完善,修订86项、废止22项、新建20项,初步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工作落实督导检查机制、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校军地警共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发展资金科 7 学运筹机制、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等八项长效机制,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制度落实的督查,聘请30名特邀监督员,持证上岗,对学年工作要点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全校通报,限期整改,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干事创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综合性本科院校。
8
第二篇:滨州学院图书馆(xiexiebang推荐)
滨州学院图书馆
滨州学院滨州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现用图书馆大楼建于2003年,2004年9月启用,馆舍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
高十层。图书馆下设综合部、采编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技术服务部、期刊部,有工作人员60人,大专以上学历者占80%以上,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6人。滨州学院图书馆有读者1.6万余人,每天接待读者数千人。采用收藏、外借、阅览合一的服务模式。以读者为本,以服务育人为职责,全方位为读者服务,力求创造一个和谐优雅的读书环境。图书馆阅览室每周开放近80小时,图书借阅处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自修室每周开放近100小时,寒暑假期间照常开放。图书馆开设外借、阅览、文献检索、网络查询、电话咨询、文献复印等服务项目,以后还将陆续开展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
滨州学院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采、编、典、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均实现了全流程计算机管理。2002年获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的荣誉。新馆开馆以来,按照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办馆理念“以读者为本,以服务育人为职责,以学科建设需求为动力”的宗旨,寻求高校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战略基石,提高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活力和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转向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为手段,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储存和流通,从而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这种条件下,图书馆工作必须强调实现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或信息产品。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本着真情对待、爱护读者、尊重读者、维护读者的尊严的原则,滨州学院图书馆做了以下要求:一是馆员要自尊自重,只有自己充分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二是尊重读者的人格。工作人员上岗时要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文明,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烦。三是操作规范,态度和蔼。四是耐心解释,坚持原则。五是禁止对读者搜身、体罚以及嘲讽。并建立了馆长热线、馆长信箱,以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操作的电脑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等基本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馆员的素质就是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效益。馆员的积极性越高,图书馆发展的气氛就越好。为了切实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滨州学院图书馆每周二下午定为馆员业务学习研究时间,馆员每学期必须学习一门关于图书馆的专业课程,并于期末由人事处组织考试。改变服务模式与树立整体形象
滨州学院图书馆新馆建成以来,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在书库增设阅览座位,改善照明,营造良好的阅览环境;实施服务公示栏、馆员挂牌上岗,教师学生监督制度;使用文明语言,实行“百问不厌,百答不倦”的承诺。树立了图书馆员的良好形象。馆内装修以营造和谐优雅的学习环境。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滨州学院图书馆于2005年11月对馆内大厅和墙壁进行了装修。在大厅树立起一面电子显示牌,向教师和同学们传送新的信息和情报;征集了教师的字画近200幅,并在醒目处悬挂古今伟人读书的名言警句、各大学校训和有关规则。整个图书馆环境整洁、安静、幽雅、舒适,为读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成为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的良好去处。
滨州学院图书馆应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图书馆各服务窗口全面延长开放时间,办公室、期刊阅览室、流通书库、电子阅览室每周全天开放,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晚上也正常开放。
现用图书馆大楼建于2003年,2004年9月启用。大楼位于校园中心地带,雄伟壮观。馆舍面积2.1万平方米,高十层,设有基本书库、报纸文献库、自然科学书库、社会科学书库、文学书库、艺术书库、工具书库、特藏文献书库、黄河三角洲文献室等;设有期刊阅览室、过刊室、电子文献阅览室、飞行技术专业模拟试验室、自修室等,共有阅览座位2300个;还设有展览厅、报告厅、检索厅等。整座大楼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充满现代化气息。
现有读者约15000人,每天接待读者数千人。现采用收藏、外借、阅览合一的服务模式。本馆以读者为本,以服务育人为职责,全方位为读者服务,力求创造一个和谐优雅的读书环境。图书馆阅览室每周开放近80小时,图书借阅处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自修室每周开放近100小时,寒暑假期间照常开放。图书馆现开设外借、阅览、文献检索、网络查询、电话咨询、文献复印等服务项目,以后还将陆续开展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
滨州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是滨州学院图书馆下设的社团,协会徽标是由顾召营设计完成,同时顾召营捐书达到200多册。
滨州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会徽
第三篇:滨州人民医院医保汇报材料浅谈
滨州市人民医院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
工作汇报报告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山东省卫生厅鲁人社发〔2011〕76号文件及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滨人社办字〔2012〕1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我院在接到文件之后,院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医保管理工作,调整充实了由院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委员的医保管理委员会,按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了分解,做到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院按照考核评价标准,对医院医保分级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扎实的落实,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查,主动和市医保主管领导交流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使我院医保工作在不断改进中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将我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及医院综合管理工作向各位领导与专家汇报如下: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方面
(一)医疗保险基础管理
我院制定了滨州市人民医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定及滨
州市人民医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管理规定、滨州市人民医院医保及农合病人病案复印的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及管理措施。并按要求与各级医保农合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协议,严格按协议从事管理和医疗工作。建立健全医保农合工作定期总结分析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一周两次下病房宣传医保知识并对医保医疗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医疗保险协议的医疗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通报批评和处理。
医院对医保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组成由副院长为主管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小组,下设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11名,负责医院的医保农合管理工作。
为了方便医保患者就医,我院在住院处、医保农合办公室及医院网站上公示病人就医须知就医流程,并设专人负责医保政策的咨询窗口,医保农合咨询电话及专门为参保参合患者解疑答惑。定期组织医保相关知识培训和团委组织青年医师医保农合知识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初结合医保定岗医师信用档案的建立,组织了全院医师医保知识考试,发放试卷406份,全体医保定岗医师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考试成绩一并记入信用档案。
积极配合经办机构的工作,配专人按要求及时报送各种数据和报表,在检查过程中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医疗文书,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对待及时处理。
(二)信息系统管理方面
我院网络中心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医保农合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了医保系统正常运转,确保数据信息的传输畅通、完整、准确、及时,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备份,建立健全医院信息管理组织体系和信息系统管理日志。根据鲁人社发【2011】76号文件的要求,建立的药品、器械卫生信用档案备案制度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
(三)目录管理
1、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采购制度:作到招标集中采购、阳光采购,根据科室需要,严格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如: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制度、新药(耗材)申请审批制度、供货企业合法资质审核管理制度、票据和凭证管理制度,与供货商签定药械质量购销协议书,并建立药械企业卫生信用档案,把质量保证、反商业贿赂等相关内容写进了协议书中。药品做到了全省集中招标采购,耗材全市集中招标采购,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阳光采购。制作了投诉箱,由督查室定期检查。近几年来,没有任何违规、违纪及投诉现象发生。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对相关科室组织基本药物知识培训,下发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实施方案,根据基本药物实施方案,药剂科将基本药物品种上报到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医保管理委员会,把缺少的品种通过全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补齐,确保供应,并将基本药物目录发放到各科室。药剂科药学部、医保办出台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管理规定,药剂科列出全院基本药物目录,发放到每一医务人员。药剂科严格执行医院制剂管理规定,按规定审批,批准合格的制剂只在本院使用。药学部每月按规定对我院处方进行点评并把点评结果反馈到药物通讯中。我院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按规定开展了各项活动,举办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对全院医护人员及相关民营医院进行了培训并组织了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授予相关处方权限,严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我院药械科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使我院基本药物备药率达到93%、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达到90%,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信息化手段的配合,目录内药品使用率达90%、自费药品费用占总药费的比例为4.8%,药费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为38.05%。
2、服务设施项目管理
我院制定了“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规定”,结合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及特殊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大型设备的诊断阳性率,使MRI、CT、ECT检查主要诊断阳性率分别达到了89%、87%、85%。目录内诊疗项目使用率达到了90%,检查检验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30%。严格执行新项目的审查工作,并开展了物价管理进医院活动,在电子屏幕上滚动公示我院的收费价格,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
和好评。
(四)医疗费用结算管理
我院安排专人负责对各种医保资料的整理,能够及时准确报送结算报表。严格控制参保参合患者的检查、治疗费用,使各种费用控制在范围之内。个人政策内自付比例和政策内自费比率总体低于同级医院水平。
(五)住院管理
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参保人员身份核实,认真审核参保患者随身携带的医疗保险证、卡,核实住院病人的参保身份,并在72小时内办理联网确认。在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上,每日实时上传在院病人数据,及时为病人办理统筹结算手续,主动为参保病人提供标准格式的医疗费用清单、住院费用结算单等。
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转院转科制度。按规定办理出入院手续,转科转院审批手续。
对参保人员提供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医疗服务项目,严格按照我院“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规定”,填写自费药品和治疗知情同意书,征得病人或其家属签字同意后,方能进行治疗用药。
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按规定为病人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及时、准确的为病人提供各种有关材料,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建立了严格的处方、病历管理规定。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处方开具、书写得到了进一步合理规范。病历记录规范、准时,根据医院“病历复印管理规定”,能够及时为参保人员提供病历复印件,检查治疗与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相符,确保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医疗或服务不足行为,无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违规现象。
已经初步建立医保执业医师档案,并对所有执业医师进行了医保知识考试,发放调查问卷三百余份,参保参合病人满意度达到98%。
二、医院综合管理方面
(一)依法执业
严格按照国家及主管部门的规定依法执业,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及副本、有效期按时校验,法人、床位数或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化时及时办理变更注册登记;医院无出租、转让或承包科室、病房。
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医院无违规广告播出。严格执行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医院制定各专业技术岗位各级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无超范围执业现象。
(二)组织结构管理
医院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了职能科室、科主任管理目标及奖惩制度。由科教科专门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明确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与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继续医学教育等管理委员会组织。
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医院文化建设从核心抓起,制定了院训、院徽、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劳动竞赛活动,有一大批科室和个人获得滨州市工会颁发的劳动奖章和奖状,我院积极参加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百佳医院创建活动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三)人力资源管理
制定人力资源配置原则和方案,建立了随工作任务进行编制增减与人员储备和调动的联动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78%,制定了全员培训方案、继续教育规划。医院建立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定期邀请各级专家进行知识讲座。所有员工均能接受在岗培训和其他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对口在职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各方面的技能培训,以保持和提高技能与知识水平,使各类工作人员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科学合理,医生配置满足三级查房,护士配置满足等级护理的需要。按照效率优先、公平公正、合理分配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员工
绩效评估体系。
(四)医疗与应急管理
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以“三好一满意”为目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定期举办医疗安全防范能力知识培训,充分发挥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督导检查,定期以“医务通讯”的形式进行通报。
建立了职能部门24小时总值班制度,处理异常医疗信息、医疗纠纷、应急事件和医患关系协调。建立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预警、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医患矛盾排查调解机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救治体系,制订人员紧急替代制度,院内、外各种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具备应对社区紧急情况、流行病、自然灾害等能力。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认真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及社会公益性活动,认真参加卫生下乡、支农、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五)教学与科研管理
我院承担了滨州医学院及滨州职业学院临床教学工作及滨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区全科医师培训,供应室、糖尿病护理专科培训,临床技能考核评价,核发上岗证等工作。我院师资队伍梯队合理,教学方法先进有效,师资队伍符合临床教学编制要求,现有研究生导师17名,滨州医学院带教教师397名,滨州职业学院带教教师937名。投资建立了国
内较为先进的临床中心实验室,更好的满足临床和科研的要求。
(六)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医嘱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信息与整合全院主要服务流程,分步实施并逐步建立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ICU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能够为临床提供完整的动态的临床信息,满足临床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的需要。图书馆为临床医技提供医学文献查询网站、能够提供双向远程会诊服务。
我院网络中心定期维护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应用程序,保证网络正常运转,能够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和绩效的信息。医院信息系统(HIS)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逐步与其他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建立病历查阅制度及程序,确保信息资料的保密、安全和完整,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医院网络系统使用了标准化的诊断编码、操作编码、符号和定义。
(七)财务管理
按照有关规定,制订医院财务工作管理规范。检查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情况。实行了医院财务、预算、决算。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和
内部控制,能够定期进行财务分析,逐步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分析报告,医院设有审计科负责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医院综合目标奖惩与考核制度。规范经济活动决策程序,实行了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并下发了专门文件以确保该项工作的实施。
医疗服务收费规范、透明。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医药费用查询、出院结算清单制度。建立收费服务规范,公示服务价格,提供一日清单和医药费用实时查询。
医院设有专门的招标办公室,严格执行国家招标采购政策,按照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八)卫生信用管理
制定医院卫生信用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院长信用分管制度,设立了专职和兼职联络人。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及卫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对规范我院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合理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着积极地作用。我院将继续按照标准要求,在工作中发扬长处,找出不足,把医疗保险工作做好做实,做到让参保人员满意,主管部门放心。
谢谢
滨州市人民医院
第四篇: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文件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文件 滨医护教科字„ 2009 ‟4号
关于做好2009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做好2009届毕业生毕业考试工作的通知》(滨医行发„2009‟27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2009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实施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五月三十日
滨州医学院2009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对2009届毕业生毕业考试工作要求和现代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需要,特制定我院本科毕业生护理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实施方案。
护理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是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毕业综合护理能力的考评与评价,采用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多站考试的方式,评价护理毕业生综合掌握和运用护理技术的能力,包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职业素质、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
一、考试对象
2004级全部护理本科毕业生,包括2004级本科135名,2004级对口护理本科186名,共321名。
二、考试方式与内容
采用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法,学生在开考后进入考站抽签, 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进行轮转,完成各项考核内容。主考老师根据评分标准, 评定学生的得分,各站分数相加为学生的总得分。考试分3站进行,各站内容如下: 第一考站:问诊与评估考站(时间20分钟,分值40分)本站共设4个小站,分别为内、外、妇、儿科护理站,学生抽签选考其中1个小站,考试内容:①根据抽到的病例进行问诊和评估(相当于住院评估),问诊对象为模拟病人(由主考老师扮演);②根据病例回答以下问题:病人主要存在的护理诊断(问题),主要护理措施等;③主考教师根据病例提出1-2个能体现职业态度或人际沟通或应急处理能力的考题。
第二考站:操作技能考站(时间20分钟,分值40分)选择时间、难易度相差不大,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6项(静脉输液、鼻塞式给氧、肌内注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法),采用抽签制,每人抽取一项。
第三考站:健康教育考站(时间5-10分钟,分值20分)根据所抽取的病例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三、考试时间
2009年6月23日—26日。每位考生完成所有站点考试时间约40-50分钟。
四、考试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科研办公室全面负责2009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负责组织考试命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的制定等,并于考试前统一印刷后密封。
2.负责组织考试相关人员并进行考试工作培训。3.负责安排考试过程的督查、巡查,全面了解考试工作情况。
4.负责成绩汇总、分析与总结,确定补考人员名单、补考安排、成绩复查等工作。
5.协助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完成考试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二)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按照学院要求具体负责考试工作的实施。
1.负责制定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与考试流程表,统一部署安排。
2.考点设总监考1人,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设巡考教师1-2人,由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办公室管理人员担任;设监考教师20人,由中级及以上职称,作风正派,工作认真,教学水平高的人员担任。设考试协调工作教师2名,负责学生的组织安排。
3.考前进行集体备考,以利各站教师了解整体情况及全程要求,统一评分标准,把握打分幅度。
五、成绩管理
(一)成绩录入。由教学科研办公室与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负责成绩录入,于考试结束后三日内将考试成绩登记表及成绩分析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部),考生试卷及评分表由学院按学校统一要求整理存档,连续保存不少于3年。
(二)成绩公布。考生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的总成绩由教务处学籍管理科负责公布。
(三)及格标准。考试总分在60分及以上,3站均合格者为及格;总分低于60分或总分高于60分但有2站不合格者视为不及格。考试不及格的考生于8月中旬参加学院组织的补考。
(四)成绩复查。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于考试结束三日内向教务处提出“成绩复查申请”,教务处在接到学生申请后三日内给予复查答复。
六、考生要求
1.每位考生开考后进入考站抽签, 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进行轮转, 完成各项考核内容。
2.考生需携带学生证、身份证应考,自备工作服、帽子、口罩等。
3.按照考点要求准时应考,凡在规定时间内无特殊原因未参加考试者,以考试不及格论处。
4.考生不得将书本、纸条等带进考站,考试过程中关闭通讯工具。
5.考生需在各站的试卷上正确、清楚填写学号、姓名及所在班级。
6.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如有疑问或急需解决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监考教师。违反考场纪律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九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护理
综合能力
多站式
考试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 2009年5月30日
第五篇:滨州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滨州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倾向于大学生高消费或情绪性、先锋性消费的定性论述较多。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较少。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伴随社会科技的进步,各类洋品牌、新产品、新消费观念将不断涌入。大学生,时尚的追随者、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
一、处于半踏入社会的人们,又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本校在校生,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本次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人。
正文
调查情况
1、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除了开学要交的学费之外,学生还需要买书、参考资料,参加各种等级考试,以及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些费用都是必须的。大部分同学在这部分的花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民以食为天,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概总结了一下,在大学生的生活费中,伙食费支出有32%的同学300元以下,48%的同学300—500元,15%的同学600—800元,5%的同学800元以上。在伙食费部分在我调查的人当中,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有些女生生活费挺高,但伙食费却较少,这或许与有的女同学“减肥”思想有关。
3、衣服等穿着类也占着不小的比例。大学生是新奇的一族,对自己的形象外在表现十分注重,在平均每学期购买衣物的花费方面,有19%的同学占5%以下,37%的同学占5%—15%,29%的同学占15%-30%,还有15%的同学占30%以上,从调查问卷上看,购买衣服的费用基本上跟学生的生活费的费用成正比,生活费高一点的,买衣服占的比重就大一些。
4、在对手机费用的调查方面,基本上所有调查的同学都有手机,在调查的同学当中手机费用超过50元以上的占了41%,从调查的数据看,似乎大一的同学手机费用较高,大二大三的同学手机费用明显减少。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44%的大学生拥有电脑。从对拥有电脑的同学调查得到购买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其次为休闲娱乐,再者为查资料。当问及对电脑的要求时约20%的同学选择了经济实惠型,80%同学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总的看来,大学生购买电脑与专业和年级有关,其电脑消费并不是盲目的,主要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更与经济实力有关。在现今最想购买的物品的调研中,电脑也以超过50%的绝对优势胜出,其次是手机,接下来有电子字典、MP4系列、照相机等等。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和现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及校园网的开通不无关系,便捷的网络环境是导致同学购买电脑的最主要原因。
5、在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活比高中生活丰富多彩,每个班级和社团都会定期组织节目,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交班费和社团费。每逢节日及生日,也总是会有同学聚会及集体旅游等。
6、恋爱消费。75%的大学生都承认有恋爱经历,每逢情人节圣诞节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在调查的学生中,有53%的同学认为恋爱会增加开支,但不会有特别开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男生的恋爱开支多一些,事实上我们的一般的感觉也是这样。但我们也有新的发现,传统的男方出钱局面已经打破,出现了男女共同承担甚至女方主动承担全部费用的情况,有的女生恋爱支出甚至超过男生。在当今大学校园这样付出到底值不值,尤其当今就业压力如此之大,我们认为还是应以学习为重。
情况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这一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问及“每个月生活费数额”时,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有11%的同学300元以下,48%的同学300—500元,28%的同学600—1000元,13%的同学1000元以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其中消费最高的达到1.85万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本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消费要高一些,东南沿海地区学生比中西部地区消费要高一些。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塔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塔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塔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塔的上端到塔的下端依次降低,这
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2、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调查的每位学生都拥有手机。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调查的人当中,有35%的人的周围有攀比现象,有15%的人周围无攀比现象,而还有50%的同学不清楚。总体看来,周围有攀比现象的同学生活费相对较高些。在消费时53%的同学注重质量,11%的同学、消费建议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从调查过程交谈得知,当今许多大学生追求的是潮流,消费也是
随着潮流走的。消费有种盲目性,根本没有考虑实用效果和可行性,这样就有许多不必要的资金被消费。其实这些没有必要用的资金完全可以存起来,买一些好的学习工具、急用等。再次,消费没有自控力,经常超出自己消费能力范围,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苦恼。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3、消费关联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
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
面对当今社会,学做一名理性的大学生,也是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