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4: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的教学目前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现代化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意义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整合教学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关键字: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整合

一、信息技术概述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它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的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数学教学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出发,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实现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整合教学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

二、“情景化”教育模式

亲和的人际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在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情境化学习(Situated leanings)是当前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1.基本流程

“情境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或模拟一个 探索数学知识的典型场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 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己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明确问题—独立探索一一协作交流—归纳升华—强化训练—总结提炼。2.教学策略 2.1设计教学情景

“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要点,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虚拟数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像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那样的主动过程,自己亲自去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①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 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 切的思维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 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悬念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②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思维 矛盾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它是激发学生产生活跃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有矛 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思维。③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思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活动、模拟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融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制定决策和对 各种资源做出统筹安排的能力。④创设“喜悦”情境,激励学生有效思维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及成功而产生欣喜和愉快的生动写照。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功动机上,即追求成功,希望获及成功。只有多次获及成功,体验到需要被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

创设“喜悦”情境,教师首先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认真分析。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有准确的预见性。一是创设 的问题教学情境既要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学生在长期生活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的沉积);二是要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的知识(积累):三是要合理适度地把握问题的梯度。小跨度符合渐进分化原理,但成功 后的欣喜感不强。大跨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设计不当可能成为思 维的障碍。⑤创设争论性情境

争论是一种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表现为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墨守成规,追 求标新立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受陈规的约束,通过变换命 题、变换解法、变换图形等方式,提出新见解和异议,探索解题的捷径,这种情 境创设策略多用于解题教学中。

2.2积极鼓励,大胆猜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己有的 知识基础上,敢于对新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 机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做到有效调控,适时提出新问题,以提高学生提出猜想的水平。同时,要突出创造性,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2.3启发诱导,攻克猜想

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知识和教师提供的计算机素材进行推理或演示,直至证实 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为止。学生提出的猜想也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教师要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的或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设置“启发诱导”,“启发诱导” 应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不同情况、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内容,如点拨、提示、分析等,使学生及时地废弃错误的猜想,确立正确的猜 想。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 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 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2.4强化、规范正确的猜想

指导学生采取查询、讨论、演示、讲解、阅读课本等多种形式,对各种猜想 进行分析,纠正错误的猜想,强化、规范正确的猜想。

在情境教学中,要善于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渗透教育性、突出创造性,发挥数学的理性美。特别要重视极富启示性的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方法 和事迹,以及趣味性问题对学生的启示性,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将教育与教学统 一起来。

三、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 学手段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的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数学教学 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 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数学教学的整 体观出发,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研讨、主动创新,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实现 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四、参考文献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3 2查有梁,中学数学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3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教学通报,1998.5 4赵保和,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第二篇: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摘 要:最近?啄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课程也逐渐由边缘化向者主要课程转变。在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都能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推广应用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指的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想有效分层,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再根据具体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而实现高中信息教学过程层次化,练习层次化,信息技术作业布置层次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应用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针对化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作出适当调整。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多采用鼓励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对中等水平学生应该采用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帮助中等层次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来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积累,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主要采用高密度的教学方法,让高层次的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练习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践练习。可以将信息技术日常练习和每月考试有效结合。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实践练习时应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主要涉及到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练习,这部分练习主要帮助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初步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主要为高中信息技术,简单综合应用题练习,这部分练习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制,让学生通过一番动脑和实践操作,来完成相应的题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练习,这部分练习题相对较难,适合优秀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生分层,互相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方面评价的手段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类型,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基础级学生要求多强化多思考,促进特长发展。普通级学生要多练习,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级学生要求低起步,走小步,注重基础,多鼓励进行探索研究。在具体分层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小组当中都有上述三个级别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各级学生共同进步提高。

2.备课教学分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实现普遍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备课阶段,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备课,针对每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到部分学生,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课讲授和练习过程中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复习内容作适当调整,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个别需要矫正的地方应该将不同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索类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拔尖。而对于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引导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注重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要求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自我复习,在完成基础题目时,尝试练习提高题。

3.分层次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开展。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基础级学生来说,在采用较高的教学标准和学习标准要求他们的同时,评价要更加科学,注重于学生进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对于普通级学生来说,主要采用激励方法,既要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向着更高水平方向前进。对于提高级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的方法,肯定他们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崇青.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2)

[2]罗亚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3]张燕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24)

[4]王国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08)

[5]董丽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

[6]肖永明.如何有效组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电脑迷.2016(08)

第三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襄城实验高级中学 李伟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首选途径,教师能否熟练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身的讲授内容中就包括多媒体信息技术这项内容,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自然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各环节中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力度,而且也提高了教师自身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育现代化 标志 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真正的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对象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而其他的单纯事物,如电影、电视、音响等,均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的范畴。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高中课程中这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课时量较少,学生上机训练时间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校受硬件条件限制,学校本身计算机数量不够,有些学校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限制,不能为信息技术课安排较多的课时,而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许多细节的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口述或在黑板上进行图形演示,学生不容易达到理解和认知的标准。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度降低。

三.多媒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计算机的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比以前的电视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实时反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完成“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提出问题,建立图景,引导讨论,画龙点睛”的极好工具,按照“以能力立意为主”进行教学的基本思想,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二节《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 因为是这个课题比较抽象如果用文字和图画形式描述,不易被学生接受.利用flash制作一幅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对比的动画场景:位图图像不断变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当位图文件放大时的现象: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而矢量图像放大时图像却依然相当清晰。教师只提点明这种反差的特点,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2、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中有许多关于概念性的理论课,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信息加工概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厌烦的情况。那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设计多个问题,制作成集声音、图像和视频文件为一体的PPT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进行问题设计是: 在PPT中展示一段信息技术在网络应用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这门课叫“信息技术”而不是“计算机技术”?这两个在网络上出现频率都很高,它们的差别在哪里?为了弄明白问题答案学生会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并且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教师从旁点拨,最终这一问题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就会轻松解决。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网络上大量的教育类论坛,教育工作者个人的博客,给教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教师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多媒体技术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1)不能追求形式,让课堂教学为多媒体课件服务。

(2)多媒体技术运用中的“文”“声”“形”“色”等的处理要恰当,不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提高应用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时、适量、适度。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简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交流,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李晓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005.6

[2]刘万波.《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6.9 [3]石 鸥 张 倩.《课程·教材·教法》 2003.8

第四篇: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朱新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克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索信息技术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学习博客”,发挥博客的优点,让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自主学习,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实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关键词:博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课题研究概述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将博客具体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1]拓展视野,勇于创新,„„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为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

式,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笔者通过“博客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借助“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平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课程

[2]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元素,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课堂博客平台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以及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课堂学习博客”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博客群,由该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博客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博客组成。博客服务器建立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博客群具有管理权。教师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步骤、评价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与交流内容;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空间等。学生学习博客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如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协作;上传自己的作业等。

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总结,我们觉得,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博客平台上开展学习,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以一堂“新授课”的学习为例: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对照老师发布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博客中的“学习资源”栏目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含屏幕截图)、动画(含操作录像)、视频等单个文件,也可以是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学习资源的内容可以汇集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知识讲解、学习心得、发展简史、相关趣闻、前沿研究等材料。它们都经过老师精心挑选和组织,针对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简短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在“学习帮助”栏目中寻求解答。“学习帮助”是老师课前准备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集锦”和较详细的解决途径,学生的问题大多数能从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不

能理解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可以在“问题求解”栏目中发布请求,寻求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小组长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并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每学期至少会做两次小组长。因为小组长课前已进行过深入的预习,所以课堂上他们能解答同学们的一般性问题。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看到问题请求后,会在“问题解答”栏目中给他指明进一步寻求答案的途径,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同学之间也可以在“问题解答”栏中相互讨论,如果有必要,老师或小组长也可以直接到他们面前当面指导。问题解决后,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得快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进入“网络资源”栏目,通过网络资源中的链接,进入相应的网站或网页,深入地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并记录在“学习进展”栏中。

博客系统由于采用了RSS聚合器技术,学生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学习博客上进行,并全部送到教师博客中,其中“问题求解”和“问题解答”还将同时发送到其他同学的博客中。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作业”并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问题。学生下一次上课,就可以看到老师对自己上一节课的评价结果,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由以上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独立或协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除了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外,更多地是与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学生在博客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在“学习进展”和“我的资源”等栏目中积累

[3]较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即“E化学习笔记”。这些“E化学习笔记”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提醒

每位学生,要求他对这些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分类。整理过程有些在课堂中完成,有些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在整理“E化学习笔记”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从新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三)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的习惯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除了每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外,一般不会再化更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没有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完整的学习循环。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实现“学、审、思、辨、行”的统一,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内省”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学习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学习,通过查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索获取并内化新知识,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总结借鉴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获取、交流、借鉴、归纳、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内省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提高过程。

(四)提供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

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博客平台上有老师提供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相关的学习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其他同学的示范激励,有老

师同学的在线协作帮助甚至老师的当面辅导,所有这些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完整高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要求许可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时间许可,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中的链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可能,学生可以课后在家里登录他的学习博客,继续他的自主学习过程,或浏览了解自己的和同学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这样的个性学习空间,能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构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以课堂学习博客平台为基础,全班同学及信息技术教师一起构成了一个课堂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咨询者、答疑解惑者;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交流者、协作者。共同体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也利于从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六)拓展师生、生生的交流途径

课堂博客平台拓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交流浮于表象;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处于交流的“沉默”状态。课堂博客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交流的主人,交流的权利由教师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交流的选择权。博客平台上的交流使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得以延伸,可以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选择署名交流,也可以匿名留言,这样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交流的内容也丰富了,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感受、体会、想法„„。交流的结果也深刻了,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如方法获取、心态调整、思维碰撞、行为转化、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等。交流的时间除了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在交流中除了把握交流主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外,也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参与交流和引导交流的方向。

(七)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博客学习的平台上,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

1、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得到加强。

3、评价几乎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并行甚至融合了。

4、评价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5、评价真正起到了对学生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多元评价并不是模糊评价。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针对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观点有:

1、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情况。

2、学习进展的顺利程度和提高程度。

3、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4、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心理和情感的调适情况。

6、学习态度。

博客平台上的多元评价结果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

[5]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学习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明显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目标。正如一位学生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原来信息技术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对我其他功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老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都有影响其教学效果发挥的各种因素,博客也是这样。在应用学习博客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课堂博客应用效果的因素和问题,如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课堂博客应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调控策略决定了课堂博客应用的成败;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应用学习博客的课堂模式如何与其他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结合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处理好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5):55-57.[4]陈向东,王兴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5]张豪锋,梅晓卫,赵彤帆.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

育,2007,(12):93-96.收稿日期:2008年4月12日

第五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从而悟出项目教学法并不摈弃众多优秀的传统教学法,要注重项目的选题,适当把握教师的指导分寸,有时有必要向学生提供项目创作的相关资料。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应用 注意事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高》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如果我们老师的教学仍采用一成不变的五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我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究,认为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从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寻找典型的教学实例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照项目内容要求选择信息资料,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完成项目,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分为拟定项目、项目具体实施和项目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二、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我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

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中的多媒体作品的规划、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等内容时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中Word 2003教学实例“制作班级板报”作一简要叙述。

1、教学目标。本课主要是通过制作《班级板报》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及处理一份文档的完整过程,包括文字录入、编辑、排版、页面设计、打印文稿等等,以便于工作中熟练地运用Word处理软件文稿。

2、内容。制作《班级板报》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板报的主题。要求学生结合学校、学校的实际确定板报的主题、名称和风格。(2)版面设计。版面设计得新颖将会大大吸引读者,页面布局合理、符合学生的审美意向也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板报的栏目及板块的设计。要求栏目及板块设计新颖、合理。(4)内容的选择及编辑排版工作。(5)排版合成,打印作品。编辑排版完成后,要将所有内容合成一体,进行整体效果的预览及修改。

3、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主要分四个阶段:(1)自主选择栏目及板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栏目设计及内容构思。在《班级板报》制作之前,由教师安排一次课,介绍该课题的意义,大致涉及内容及注意事项,并且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校园刊物的制作实例。(2)设计方案。让学生上网去检索一些刊物资料,体会优秀校园刊物的设计思想,然后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为4组(每组10人),进行栏目板块的创新设计构思,并且形成整体构思的基本框架及简单的小组、个人分工,组内、组外既有合作又有分工。(3)展开研究。在收集稿件时主要以本班学生撰写的稿件为主。收到稿件后,要充分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进行文字录入、编辑、美化等工作,设计编排出赏心悦目的版面。(4)总结评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评价采取过程及结果相结合、评语式及记分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人、小组的特点或有创意的地方采取评语式评价,而对栏目板块设计的适当性、分析的正确性、资料的多源

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页面的美观性则采取记分式评价。为了突出研究过程的独创性,还可以设计附加分,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选用知识是否具有超前意识,运用知识的方法是否独特,是否有合理的奇妙想等等。

4、拓展延伸。在班级板报完成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组队完成学校校刊《芦花》的排版等制作。

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项目的选题

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各项知识点,难易度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选择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主题。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调查法取得

4、要适当把握教师的指导分寸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扮好合作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在项目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指导的分寸,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切忌不着边际与一视同仁。

通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与师生交流体会,积极动手制作富有创意的个人作品,这些在以前是少有的。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组织形式难方面的问题,教材组织的难易问题等,但是我想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参与创造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加主动,让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林林:《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职教通讯》,2006、6。

[2]王晶。《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优势》。《科教信息》,2009、4

下载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应用,提高教学效率,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以迈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5篇)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 梁丹瑞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前沿学科,在我们高中的各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该科与其它各科的整合,将......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慈利第二中学杨丽 摘要:新课程在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中实践前行,并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本质的、积极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