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学者提出一个观点——环境也是生产力。通过绥棱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观点十分正确。新的县委班子组成后,按照“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要求,将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整体谋划,把握关键,完善配套机制,使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文章-帮您找文章]
1、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理顺。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县委班子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全新的施政理念,推动**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县经济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的实际,提出了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域内的林业局、省浆果研究所、**农场及***两个部队农场等客属单位,成立了联席会议及多边或双边会议的联系机制。从而打破了过去那种互相封闭的被动局面,通过发挥**林业局的林木资源、省浆果研究所科技成果、**农场的旅游资源、部队农场机械化农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谁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明显,就由谁来统领。不搞小而全,避免重复建设,为**经济的腾飞聚合了力量,增强了实力。采取改革措施,重新调整了经济和发展改革局、经济局、商务局等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理顺了工作体制。为了加大改善环境工作领导力度,县委制定了《全县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舆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行政审批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专题,同步推进。做到了分兵把口,责任到人,形成了层面清晰、任务明确、职责到位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加大工作的督查力度,县委、县纪委抽调人员成立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稽查队,专项督查各部门的践诺情况,及时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
2、浓厚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为了突破思想上的障碍,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浙闽、找差距、快发展”大讨论。经过认真学习、查摆、整改,全县共查摆出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思路不宽、队伍建设不力、执法理念僵化、服务意识淡漠、科技含量低等7个方面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共2600多条。通过“揭疤触痛”、“换脑洗心”,接触深层次问题,提高认识,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设立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节目,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宣传,努力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支持经济发展是功臣,阻碍发展是罪人”的舆论氛围,要求26个执法执纪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公开承诺。强化了激 励机制,重奖举报者。同时,出台《关于对在项目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相应待遇的意见》,明确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都支持发展的工作导向。几年来,总结推出了国税局等5个先进集体和**等10名个人典型。设立大型宣传牌45块,书写标语1684条,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节目28期,专题新闻82条,人物专访8期,专题片6部,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稿13篇。浓厚的舆论氛围,发挥了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3、优惠扶持政策更加宽松。县委提出:“别人能给的政策我们都要给,别人不能给的我们也可以给”。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有关解放思想、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劳动力资源开发、推进畜牧经济、绿色食品开发、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国企改革等项工作的十个配套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暂行规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非国有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意见》、《争取外来资金奖励办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全县各基层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性文件64份788条,废止审批收费341项,减免210项,其中城建部门把基本建设方面的城市规划费、建工质量检测费、管理费等22项税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平均降幅58.6%,使县城镇开发连续两年突破 10万平方米。
4、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县“政务服务中心”,以“服务第一”为理念,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设立32个服务窗口,集行政审批、税费收取、招商咨询、协调督查为一体,做到了“方便快捷、公平公开、廉洁增效”,构建了一个“利企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平台。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建立了双向联系制度,对外来投资商发放绿卡。县纪委挂牌保护企业68家,向投资商发放绿卡42个。持卡人在**投资兴业享受治安、交通、就医用药、子女就学、供水用电等多方优惠。县直各部门普遍推行了“六项制度”。41个部门开展了“正行风、促发展”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县电业局主动为**酒业投资的庆丰酒厂和**客商投资开发的第一塑料厂恢复供电。县技术监督局主动为广大米业投资的鑫秀农副产品开发公司代办市场准入证。今年年初县委又授予13位来**投资外地客商“**县荣誉公民”的称号,以此鼓励外地客商继续为**县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5、惩诫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县委要求,纪检监察部门每年至少要公开查处12起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制定下发了《关于就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去年,公开查处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12起,处理违规人员13人。今年,县委又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规定凡是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一经查实,一律从严处理。截止10月份,查处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10起,党纪处分3人,退回原单位一人,调离执法岗位一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执法理念僵化。一些部门口头上也讲解放思想,但行动却默守陈规,思想僵化,办事情处理问题死抠条文,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了解,以没有上级指示文件为借口,拖着不办。执行规章制度缺乏灵活性,怕担风险。有一客商想办粮食营销企业,连续三天跑一主管部门,也没得到一个明确答复。
2、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至上。有的部门看重自家利益,忽视整体利益。怕失权丢利,对手中的权力舍不得放,在落实县里优惠政策上打折扣,不按新政策办事,用部门规定抵触县里政策,合意的落实,不合意的不落实。个别企业的领导在与外来企业合作中,片面维护自身利益,只想索取,不愿付出,只想自己赚钱,不愿他人赢利,很少设身处地为外来企业着想。
3、行政收费管理问题矛盾突出。有些行政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存在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的扭曲。罚款、收费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程序不规范,一些执法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 按照警告、限改、处罚的程序办案。群众对管理就是收费,检查就是罚款意见很大。
4、政策环境有待协调完善。法制观念、诚信观念淡薄,随意违反合同,随意改变政策。在招商引资时,各种优惠条件应有尽有,而一旦外资进入往往很难落实,职能转变滞后,存在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以及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各部门相互掣肘、相互推委的问题。
5、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健全,政府缺乏依法行事的规章制度,人治痕迹过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现有税收、土地、人才等优惠政策缺乏创新,较沿海相比没有比较优势,缺乏吸引力,已出台的优惠政策不落实、不配套、不平等,偏向外资,不利于民间投资创业。
6、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不高,认为改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不文明,态度冷、硬、横,甚至发生打骂当事人现象。“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官僚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行政执法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监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较突出。
三、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对策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和创新观念。一是要 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增强全民自觉参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识。党政干部尤其更要带头增强责任感。二是要树立“诚实信用观念”。在经济交往中以诚待人,重承诺守信誉。三是要树立“互惠互利观念”。奉行平等互利的原则,树立“双赢”思维方式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四是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和信用经济,更是法治经济。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引导市场竞争主体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合法的竞争。五是要树立“人才观念”。要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其知识水平、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科技人才、企业家,造就和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2、要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一是为所有投资者和所有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要公平税赋,创造平等的融资条件,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企业。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二是落实好优惠政策。将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关于对在项目建设中有突出 贡献者给予相应待遇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和各基层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强化服务机制,加强政务大厅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成立综合执法稽查大队。各行业部门全面实行“六项制度”。在县电视台设立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节目,执法执纪部门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
3、要加大保护力度,构筑两条高压线。要规范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认真清理各种收费项目,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政务公开、制度公开,政策透明,处事公正。对外来投资者实行“三证”保护,即向投资商发放“绿卡”,对其所办的企业挂牌保护,对其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对重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凡是到企业检查的,必须经过批准,罚款必须经过审核,采取强制措施的必须事前报告。
4、要加大监督力度,开通监督主渠道。一是开展整治发展环境专项举报,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二是设立监督台,聘请发展环境监督员。设立监督台、投诉站。面向社会各层面诚聘义务监督员,形成义务监督网络。三是实行双向联系制度。将挂牌保护的企业和新投建的重点项目,划分给委内各室,由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按分工负责,开展经常性、互动性联系活动。
5、要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稽查队队伍建设,选派精兵强将,领导挂帅。重大案件线索和突发事件全委集中力量,速战速决。采取查处违纪者、追究责任者、奖励举报者、一票否决,以及“一次举报、查实下岗”的硬性措施,切实筑起保证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高压线。
第二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学者提出一个观点——环境也是生产力。通过绥棱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观点十分正确。新的县委班子组成后,按照“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要求,将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整体谋划,把握关键,完善配套机制,使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1、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理顺。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县委班子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全新的施政理念,推动**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县经济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的实际,提出了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域内的林业局、省浆果研究所、**农场及***两个部队农场等客属单位,成立了联席会议及多边或双边会议的联系机制。从而打破了过去那种互相封闭的被动局面,通过发挥**林业局的林木资源、省浆果研究所科技成果、**农场的旅游资源、部队农场机械化农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游),谁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明显,就由谁来统领。不搞小而全,避免重复建设,为**经济的腾飞聚合了力量,增强了实力。采取改革措施,重新调整了经济和发展改革局、经济局、商务局等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理顺了工作体制。为了加大改善环境工作领导力度,县委制定了《全县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舆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行政审批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专题,同步推进。做到了分兵把口,责任到人,形成了层面清晰、任务明确、职责到位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加大工作的督查力度,县委、县纪委抽调人员成立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稽查队,专项督查各部门的践诺情况,及时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
2、浓厚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为了突破思想上的障碍,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浙闽、找差距、快发展”大讨论。经过认真学习、查摆、整改,全县共查摆出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思路不宽、队伍建设不力、执法理念僵化、服务意识淡漠、科技含量低等7个方面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共2600多条。通过“揭疤触痛”、“换脑洗心”,接触深层次问题,提高认识,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设立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节目,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宣传,努力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支持经济发展是功臣,阻碍发展是罪人”的舆论氛围,要求26个执法执纪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公开承诺。强化了激励机制,重奖举报者。同时,出台《关于对在项目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相应待遇的意见》,明确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都支持发展的工作导向。几年来,总结推出了国税局等5个先进集体和**等10名个人典型。设立大型宣传牌45块,书写标语1684条,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节目28期,专题新闻82条,人物专访8期,专题片6部,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稿13篇。浓厚的舆论氛围,发挥了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3、优惠扶持政策更加宽松。县委提出:“别人能给的政策我们都要给,别人不能给的我们也可以给”。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有关解放思想、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劳动力资源开发、推进畜牧经济、绿色食品开发、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国企改革等项工作的十个配套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暂行规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非国有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意见》、《争取外来资金奖励办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全县各基层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性文件64份788条,废止审批收费341项,减免210项,其中城建部门把基本建设方面的城市规划费、建工质量检测费、管理费等22项税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平均降幅58.6%,使县城镇开发连续两年突破10万平方米。
4、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县“政务服务中心”,以“服务第一”为理念,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设立32个服务窗口,集行政审批、税费收取、招商咨询、协调督查为一体,做到了“方便快捷、公平公开、廉洁增效”,构建了一个“利企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平台。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建立了双向联系制度,对外来投资商发放绿卡。县纪委挂牌保护企业68家,向投资商发放绿卡42个。持卡人在**投资兴业享受治安、交通、就医用药、子女就学、供水用电等多方优惠。县直各部门普遍推行了“六项制度”。41个部门开展了“正行风、促发展”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县电业局主动为**酒业投资的庆丰酒厂和**客商投资开发的第一塑料厂恢复供电。县技术监督局主动为广大米业投资的鑫秀农副产品开发公司代办市场准入证。今年年初县委又授予13位来**投资外地客商“**县荣誉公民”的称号,以此鼓励外地客商继续为**县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5、惩诫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县委要求,纪检监察部门每年至少要公开查处12起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制定下发了《关于就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去年,公开查处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12起,处理违规人员13人。今年,县委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规定凡是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一经查实,一律从严处理。截止10月份,查处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事)件10起,党纪处分3人,退回原单位一人
第三篇: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荆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与城区44家企业和18家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大家普遍反映,近几年来,荆州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由“整治型”向“建设型”跨越,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座谈中反映,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行政审批项目偏多,行政审批手续繁杂,行政审批时限太长。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有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收费名目较多,自由裁量权过大。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座谈中反映一些垄断行业收费标准高,弹性大。有些中介机构借助行政部门的职能,强行收费,巧立名目收费,甚至只收费,不服务。
第五,少数执法部门趋利执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从座谈情况看,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依然变相下达创收指标,收费养人,把执法、办案当成创收手段。受利益驱使,有的执法部门有利争着跑,以至越权执法、跨辖区执法、跨领域执法。有些部门甚至相互联合,故意设置行政处罚陷阱,致使企业遭受无辜损失。执法中言语粗暴、态度生硬的现象仍然突出。
上述种种问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挫伤了企
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是造成发展环境不优、影响荆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少数干部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难题和问题,工作中缺乏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有些执法部门的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当今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趋势,墨守成规,工作中缺乏敢闯敢冒的开创精神,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腾飞的举措不够得力;有些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人为地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少数部门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思想影响,怕部门职能旁落、怕部门利益受损、怕权力丧失、怕减员削职,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中缺乏真抓实干的勇气,有的想方设法保留审批项目,致使审批制度改革难以到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漠不关心,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服务意识差,直接影响了经济环境的改善。
二是现行管理体制不顺。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一方面,由于政策赋予了行政执法部门宽泛的权限,管理部门职能重叠,有的领域可由两个甚至多个执法主体监管,由于执法主体间的职能没有准确界定,客观上既存在部门内职能重叠,重复收费的问题,又存在部门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市市区两级行政管理的事权尚未理顺。在城区,市区之间采取的是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市区间各执法部门都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两者的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对象又没有明确的界定,市区两级行政部门间经常发生重复执法的问题。
三是地方财力不足。由于发展不够,地方财力不足,许多审批项目难以减少,不合理的收费政策不能废止,行政机关的冗员难以精减,发展和生存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也是经济环境难以迅速优化的直接原因。由此派生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执法等许多有损经济环境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使经济发展和优化经济环境不能同步。
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是责任机制不明确。尽管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部门落实不够,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具体,工作绩效考核不及时,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很好地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形式单一。一些部门政务公开推行不力,特别是企业评议部门,企业评议行风的制度尚未形成,一些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其三,制度体系不完备。近年来,虽然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采取了诸多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但由于这些办法和措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制度约束的功能没有充分显现。因此,在当前有效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我市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依然处于治标阶段,经济发展环境尚未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三、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服务发展”的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生命线”的重要意义。要努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意识要强;在效率与程序的关系上,效率意识要强;在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上,服务意识要强;在创新与规范的关系上,创新意识要强。
2、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是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要正确处理执法与发展,执法与服务的相互关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一是要尽快理顺市区间、部门间的行政执法关系,建立权责明确的行政执法体系。大力推行同城合一的行政执法管辖方式,逐步试行城区综合执法制度,从管理体制上减少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重复处罚、重复收费的问题。二是要实行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听证和审批制度。重新清理和规范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行行政执法项目、程序和结果的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管,积极探索行政处罚决定权、检查权两分离的工作办法,最大限度地制约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三是要大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端正执法理念,切实改进执法作风。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真正形成执法机关与企业间和谐共生、发展有序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从当前区域竞争的态势来看,行政服务环境最具决定性,最具带动性,最具能动性。环境决定发展,服务创造优势。因此,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体现。一是要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和衙门习气的作风,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抓好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一体的行政服务网络。要进一步强化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坚决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继续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切实解决行政部门明进暗不进,职能体外循环的问题。三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开放行政管制,切实做到把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把市场的功能还给市场,把社会的职责还给社会。要全面实行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减少行政审批的环节,严格确定行政审批的时限,真正实现行政审批的全面提速。四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部门办事窗口等现有资源,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方便企业办事。
4、进一步建设诚信环境。当前要深化区域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创建工程,逐步建立起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政府信用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恶意逃避金融业债务行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特别要抓好诚信政府、诚信中介和诚信企业的建设力度。
5、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领导,建立经济环境建设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责,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管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敢抓敢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下失之于宽,就是对企业苛之于严”,给下级犯错误的机会,投资者就不给我们机会,荆州的发展就没有机会。对严重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其二,要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经济环境监测点、经济环境监督员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对优化经济环境的监督指导,积极推行企业评部门、企业评行风制度,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对企业经营的环境开展经常性的暗访活动,向社会公开评议结果,并纳入市直机关的绩效考核范围,与干部评先表彰、奖惩任用真正挂起钩来。其三,要畅通企业的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制度,建立反应迅速的投诉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监督,切实做到有诉必办、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其四,要建立完善惩处机制,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和组织处理力度,对于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经济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进行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公开曝光,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第四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
第五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精选范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根据县政协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庆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发展计划局、县委党校、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政协委员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庆委„XX‟30号文件、《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去年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给企业以更大的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县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县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县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县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1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46件,行政效率低下10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11件,三乱问题14件,检举控告7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1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庆元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我县目前除县农信社支持力度较大外,很难在其它几家商业银行贷到款。商业银行对庆委„XX‟30号文件中的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执行检查中拦下企业的货车不及时检查,延误了企业交货时间,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如有的部门将企业的审批材料丢失,造成企业违规,却仍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如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县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如庆委„XX‟30号文件去年就已出台,但大多数的企业是在最近才知道。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随着审批中心的扩容,进驻大厅的单位增多,对审批提速奠定了基础,但仍处于磨合期。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有的部门进驻大厅后,人员、职能、事项没有相应调整,有的授权放权还不够到位。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名为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但在中心却仍难办理,要审批还得跑部门;还有的企业反映,象办出口证之类的事项,以前林业部门夜间7:00—9:00也有人上班,现在归入审批中心,夜间不上班,有时晚上产品外运要办出口证反而不方便了。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县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庆元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以制度来保证效能建设的有效开展。此外还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县领导和县属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企业或重点项目,利用定期走访座谈、现场办公、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投资经营者的联系,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3、健全工作机制。以“减量”为前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开展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削减审批项目,凡是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市场可以调节、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以“提速”为目标,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一律进驻大厅办公,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在本单位继续办理审批业务。各部门要加快科室之间的职能调整,给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人员充分授权,做到责、权、利三者到位。如果大厅人员不能当场办结,该部门负责人就应到大厅亲自办理,确保窗口对审批事项”既受又理”,能够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成所有的审批项目。以“规范”为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具体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此外,还要加强创业110服务机制建设,确保全天候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4、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视情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告诫、诫勉、调离、降职、免职、责令辞职以至辞退等组织处理。要加强各项政策、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那些热点、难点问题,要连续查、跟踪查。继续开展“阳光投诉”活动,方便企业和群众举报。要建立交警、运管、路政、木检、工商执法人员上路检查审批制度,未经投诉中心审批不得上路检查。要建立执法执纪执收人员进入企业检查登记制度。所有行政机关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处罚等一律进行登记,拒不登记的,经企业举报查实后,按违规论处。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
5、加强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建立健全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分类型、分层次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严格绩效考评,把绩效考评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行政效能的高低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成效、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同奖罚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6、规范执收执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批评教育、警示、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督促纠正,不进行行政处罚。交通、公安、林业等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建立“宽进严出”的办法,对车头朝里的车辆违规要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坚决杜绝向执法部门下达罚款指标,借执法为名强行搭车收费的行为。任何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报销各种费用;实行联合年检制度,扩大免检范围,对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实行两年或三年一审制,严禁在年检时搭车收费。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篇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县政协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庆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发展计划局、县委党校、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政协委员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庆委„XX‟30号文件、《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去年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给企业以更大的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县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县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县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县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1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46件,行政效率低下10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11件,三乱问题14件,检举控告7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1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庆元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我县目前除县农信社支持力度较大外,很难在其它几家商业银行贷到款。商业银行对庆委„XX‟30号文件中的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执行检查中拦下企业的货车不及时检查,延误了企业交货时间,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如有的部门将企业的审批材料丢失,造成企业违规,却仍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如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县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如庆委„XX‟30号文件去年就已出台,但大多数的企业是在最近才知道。
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随着审批中心的扩容,进驻大厅的单位增多,对审批提速奠定了基础,但仍处于磨合期。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有的部门进驻大厅后,人员、职能、事项没有相应调整,有的授权放权还不够到位。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名为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但在中心却仍难办理,要审批还得跑部门;还有的企业反映,象办出口证之类的事项,以前林业部门夜间7:00—9:00也有人上班,现在归入审批中心,夜间不上班,有时晚上产品外运要办出口证反而不方便了。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县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庆元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
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以制度来保证效能建设的有效开展。此外还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县领导和县属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企业或重点项目,利用定期走访座谈、现场办公、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投资经营者的联系,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3、健全工作机制。以“减量”为前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开展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削减审批项目,凡是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市场可以调节、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以“提速”为目标,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一律进驻大厅办公,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在本单位继续办理审批业务。各部门要加快科室之间的职能调整,给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人员充分授权,做到责、权、利三者到位。如果大厅人员不能当场办结,该部门负责人就应到大厅亲自办理,确保窗口对审批事项“既受又理”,能够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成所有的审批项目。以“规范”为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具体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此外,还要加强创业110服务机制建设,确保全天候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4、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视情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告诫、诫勉、调离、降职、免职、责令辞职以至辞退等组织处理。要加强各项政策、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那些热点、难点问题,要连续查、跟踪查。继续开展“阳光投诉”活动,方便企业和群众举报。要建立交警、运管、路政、木检、工商执法人员上路检查审批制度,未经投诉中心审批不得上路检查。要建立执法执纪执收人员进入企业检查登记制度。所有行政机关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处罚等一律进行登记,拒不登记的,经企业举报查实后,按违规论处。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
5、加强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建立健全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分类型、分层次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严格绩效考评,把绩效考评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行政效能的高低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成效、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同奖罚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6、规范执收执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批评教育、警
下页篇二:优化黄冈市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开发区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我率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经济工作局、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开发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区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区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开发区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党工委、管委会着力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区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区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区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区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党工委、管委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我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区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监察部门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6件,行政效率低下4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2件,三乱问题1件,检举控告2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
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开发区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党工委、管委会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区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
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区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
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
下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