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帮扶弱势群体的实施意见
XXXXXX街道办事处
关于推进帮扶弱势群体的实施方案
各社区居委会: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全街道五保户、低保户、特困职工、残疾人员、孤寡老人、病灾户等弱势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就救助帮扶弱势群体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政府救助和社会扶助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帮扶弱势群体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轨道。
基本原则: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原则,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自救和帮扶相结合原则,鼓励自力更生,扶助发展;三是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四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切实做到程序、结果公开,办事公道,最弱者优先;五是突出重点原则,开展专项救助、分类帮扶。
二、救助帮扶对象
1、低保户、五保户及孤寡老人、孤儿;
2、特困残疾人;
3、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
4、家庭困难不能正常就读的学生;
5、患重大疾病,在享受社保医疗补助后仍存在困难的居民;
6、因意外而造成的困难居民。
三、基本任务
(一)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要实施分类施保和重点施保,对低保家庭中的大病、残疾、老年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实行分类保障。对重度残疾人、“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70岁以上老年人等,按照低保标准重点保障。二要做好企业特困职工的低保工作,凡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应保尽保。三要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实施低保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
(二)完善残疾人专项救助帮扶体系,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1、做好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救助工作。关心贫困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状况,不定期的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扶持力度。建立就业困难群体调查制度和援助制度,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帮扶重点放在就业或再就业上,采取选送学习资料、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增强其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
3、切实做好贫困残疾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残疾人自信、自强,不断增强抗御风险和脱贫能力。
4、做好残疾人的民生工作。
(1)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助学、大学生救助政策。对子女读书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前上门家访,了解其子女读书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助学措施,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2)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了解被帮扶家庭的住房状况,并将有关情况反映相关部门,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
(3)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险工作。对患有重特大疾病而致贫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协助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救济金,帮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城市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努力做好贫困残疾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定期会议制度。社区成立“为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有效处理。
2、掌握详细情况,及时建立档案。对辖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入户登记,全面掌握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子女赡养情况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分类建立花名册,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信息基础。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为老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棋牌室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及日间照料室等各项管理制度。
4、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建设各功能室。房屋建筑根据日间照料的需要设臵老年人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
5、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1)生活服务,如帮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和资金,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2)心理慰藉服务,如电话问候、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摆脱心理寂寞和精神孤独,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3)探亲服务,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老人生日等,探望老人,陪老人过节,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4)娱乐服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健身活动室、棋牌室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老年人业余文体活动。
(四)关爱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他孤残贫困儿童
1、加大对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排查力度。及时主动与民政、综治、城管等部门联系,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失亲儿童、单亲儿童、流浪乞讨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做好登记。
2、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一要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和典型事例。二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等,解决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感情沟通难的问题。三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寄宿制学生和在外租房居住学生强化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确保儿童不辍学、不外流。
4、建立学生缺旷零报告制度。发现缺旷学生要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并追踪缺旷学生动向。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各社区成立弱势群体管理和服务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处理帮扶弱势群体的日常工作。各社区要制订帮扶实施办法,街道同时把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列入各社区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社区要层层分解责任,实行结对帮扶,社区书记、主任至少联系一个家庭户。
2、严格把关。各社区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和申报审核程序,严把申报人的家庭收入量化标准审核关。对申报对象逐户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经济来源及实际收入,客观评价,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做到应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换网络。建立弱势群体档案,及时掌握其动态。
3.严格监督。要定期对帮扶弱势群体资金的使用、发放等进行监督;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程序、对象、救助标准的监督;要加强对帮扶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街道有关部门要定期公布帮扶工作的落实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4.广泛宣传。各社区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帮扶的重大意义,同时搞好典型宣传。动员社区干部济贫解困,奉献爱心。工、青、妇等社会团体,要利用联系群众渠道广泛的优势,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xx居委会救助帮扶弱势群体实施意见
XX居委会救助帮扶弱势群体实施意见
救助帮扶弱势群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保障五保户、低保户、特困职工、残疾人员、孤寡老人、病灾户等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辖区五保户、低保户、特困职工、残疾人员、孤寡老人、病灾户等弱势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结合我办事处实际,就救助帮扶弱势群体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有所呼、我有所解”为服务宗旨,秉承“以人为本、扶危济困”的工作理念,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的,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工作;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原则,建立各类救助帮扶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救助帮扶原则,不断创新措施,丰富救助帮扶工作内容;坚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原则,开展专项救助、分类帮扶,确保辖区弱势群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帮扶。
三、救助帮扶对象
1、低保户、五保户及孤寡老人、孤儿;
2、特困残疾人;
3、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
4、家庭困难不能正常就读的学生;
5、患重大疾病,在享受社保医疗补助后仍存在困难的群众;
6、因意外而造成的困难群众。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救助帮扶工作
1、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跌情况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实施分类施保和重点施保,对低保家庭中的大病、残疾、老年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实行分类保障,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特殊困难。对重度残疾人、“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70岁以上老年人等,按照低保标准重点保障。三要做好困难行业和企业特困职工的低保工作,凡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四要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实施低保民主评议和公示制。
2、完善残疾人专项救助帮扶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专项救
助活动,对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月再给予50元特困补助。大力实施“三助”工程,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助听”、“助行”、“助明”康复器材和康复手术。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工程,通过
建立残疾人就业扶持点,在社区招聘残疾人专职干事。
3、落实住房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工作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经济困难的“双困户”给予租金补贴。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和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继续实施“安身工程”。
4、建立健全应急救助体系。对因灾、因病等面临重大困难的特殊群体,给予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应急救助。建立医疗救助、帮困助学、救灾救济和残疾人救助等多位一体的应急救助资金体系。
5、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要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救助网络体系和救助工作机制。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对露宿街头的人员要进行甄别,该救助的引导救助;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危重病人要给予及时救助。
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活动
1、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支持慈善事业。
2、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服务计划。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以社区为载体,积极动员各界群众开展“一对一”、“众帮一”、“一助一”长期结对帮扶活动,为困难家庭提供经常性服务,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救助帮扶的互动局面。
3、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宣传活动。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开
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社会公德,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扶助困难群众,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六、保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居委会成立弱势群体管理和服务领导小组,由居委会党政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低保办公室、各社区组成,办公室设在低保办公室,具体负责弱势群体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我办弱势群体人员生活保障工作,通过调整保障范围,严格审批程序,实现应管尽管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制度,这既符合广大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又维护社会的稳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各社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此项工作。
2、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在审核确定弱势群体对象的过程中,各社区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和申报审核程序,严把申报人的家庭收入量化标准审核关。要对申报对象逐户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经济来源及实际收入,作出客观评价,并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申请人员隐瞒虚报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追回多领的救济金,半年内不得申请保障救济;情节严重的,以侵占救济款论处。要做到应保的对象一个不漏,不该保的对象一个不保。
3、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社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积极配合,确保弱势群体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把弱势群体管理和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弱势群体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
2010年2月25日
第三篇:弱势群体帮扶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弱势群体帮扶计划
我校弱势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为经济弱势,一部分为学习弱势。针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帮扶计划:
一、经济原因导致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计划
1、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贫困生资助政策,建立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助困形式为主的机制与体制。积极核实并落实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确保将助学金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里。
2、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衣着和生活用品方面无法与其它同学攀比,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班级中,内心孤独、自卑。针对这类现象,学校将实施“爱心关注”工程,构建以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确保对贫困生的关爱活动深入到每个贫困学生心里。“爱心工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树立贫困生的模范典型(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了解自己各种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培养他们直面艰难困苦和信心和决心。
(2)加强贫困生的基础技能培育。由于家庭贫困和教育环境的因素,大部分贫困生自小就没有广泛的兴趣,在计算机、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上也比较费劲,这使他们与其他同学存在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基础技能类的培训。例如:教师课后为学生补习英语,微机室为贫困生练习微机创造开放的条件。
(3)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关注。班主任要对单亲家庭的贫困生、学习困难的贫困生进行定期的关注和谈话,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尽可能的在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学习原因导致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计划
学校将针对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部分学习困难学生,采取“科学辅导+技巧帮扶”的帮扶计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各班级要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2、注重方法,开展活动。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帮扶教师要注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困生”,教师要真心爱护,要与之“心连心”,交朋友。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坚持多鼓励、多正面引导,切忌歧视、放弃。教师要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困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良好的班集体、学习环境,往往对“学困生”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各班级要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对子和帮扶小组,努力形成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帮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困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不断增强自信。(3)发现闪光点,让学困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五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让更多的“学困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对“学困生”成绩提高较快的下发“进步奖”。
第四篇:“弱势群体”帮扶总结
“弱势群体”帮扶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气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仍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学校注意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各种措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爱”字当先,让“弱势群体”感受真情。
学校在学期初,就制定了计划。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做到“爱”字当先,真情投入。在对“弱势群体”的转化与管理中,教师时时怀着宽容之心,处处寻找爱他们的理由,想方设法去喜欢他们。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学校没有一个“弱势”生因为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而与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二、学会倾听,让“弱势群体”倾吐心声。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转化,就更应该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呼声。只有清楚认识,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效转化。学校在10月份开展了“弱势群体大调查”的活动,通过随机抽取学生,课下询问的方式,了解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辅助,配以适当的行为干预,帮助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教师的帮扶做法,学校进行了汇总,并在级部间进行了交流。
三、善于欣赏,让弱势群体显露一手。
欣赏是实施有效教育的一种态度,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人一样看待。“弱势群体”表现得不够突出甚至毛病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者潜力的挖掘不够造成的。学校开展了“星光少年”评价活动,即使是“弱势群体”的学生,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劳动奖、参与奖、纪律奖、听课奖等等,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成功的向往。
四、找准焦点,让弱势群体品味成功。
要想有效地转化 “弱势群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重新定位每一个学生,善于抓住时机,扬长避短,促其转化。学校“星光少年”的评价中,有一项是“进步奖”,这一项主要是针对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的。“弱势群体”学生,获得这个奖项的机率超过了其他学生。任课教师郑重地将获奖的标志发给学生,让这部分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五、捆绑评价,让弱势群体感受同伴互助。
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对子,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困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在评价时,帮扶对子捆绑评价,从帮扶者的帮扶态度和被帮扶者的转化效果两个方面综合评定,保护被帮扶者的自尊心,感受同伴帮扶的真诚。
六、多方联手,让弱势群体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没有家庭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与转化离
不开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与家长沟通。各班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学校坚持每学期家长会制度,并组织了对“弱势群体”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协助,共同做好“弱势群体”转化工作。
总之,“弱势群体”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复杂的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既要“爱”字当先,又要有智慧、有毅力、有办法。学校会继续满腔热情地在工作中认真探索,使“弱势群体”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帮助。
第五篇:2009年小学生弱势群体帮扶总结
五(2)班弱势群体帮扶总结
洞水小学:曾远梅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明天,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都应该有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一学年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年伊始制定的学困生的帮扶计划,经过认真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并能有效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与家长双向沟通
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家长联系,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有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实现了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学困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陈孟同学,我刚教他时,上课不注意听讲、回答问题乱说一气、作业又脏又乱,通过我俩多次私下交流,肯定了他的许多优点,他有了一些进步。自从我当着学生的面说我们是好朋友之后,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现在他改掉了许多坏毛病,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到办公室问我。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及时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期末考试,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
二、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一题多解,学困生谢连松认为哪种方法好理解,就让他用哪种方法解题,而不强调他用老师认为简单的方法来解题。再比如,学困生陈孟不会分析应用题,因此我在引导他分析应用题时,先让他读题说条件,读问题,复述题意,再找出关键句然写出等量关系,把应用题公式化,有效的提高了该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善于表扬,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我与学困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让他们通过体会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我对学生的奖励是不同的,成功的奖赏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此来让他们获得进步。
四、下移教学中心,多提善问,提高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困生,对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学中心要下移。比如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常常听到一些优秀学生大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学困生很少说话,这时我就会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其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另外,小组会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
汇报时,把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经常性的让乔旭文和许崇志他们各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当他们汇报的结果不太完整或不太准确时,不批评他们,而鼓励、启发、引导他们,直至能够正确回答为止。随后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从而极大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开展同伴学习,享受学习乐趣
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的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那是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同伴的说教、示范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困生的帮助是一般的教育教学手段所无可比拟的。在和同伴的学习中,学困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学习、模仿优秀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志,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随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于是,我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主动找一个或两个学困生结成学习对子,积极主动地开展同伴学习。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而感到迷茫,而且也不再孤独,自卑心理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六、变补课为指导预习,为学困生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基础,是学好新课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新课学习的进行。学困生由于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差,上新课前又不知怎样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老师讲授新知识时,往往象是在云雾中,不明白老师讲些什么,他应该学些什么。结果旧帐加新帐,知识欠债越来越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过去我忽视了预习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采取补课的方法。总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学困生乔旭文和许崇志留在教室或办公室,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补课,逼他们多读多做,企图以多制胜,但事与愿违,他们的学习不仅没有明显的进步,反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我吸取教训,尝试着变补课为指导预习,专门为学困生提出低一层次的预习要求,同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如在上新课前,让学困生先看看课本。把握即将上的新课的主要内容,或提供一些相关练习。学困生们在预习中经过自已的艰苦努力,解决了一些问题,并发现了一些疑难点,他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逐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养成课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习惯。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学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重视他,不热爱他,甚至放弃他。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应该平等的,公平的,热情地去浇灌他们,培育他们,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帮助他们实现“兴趣--参与--成功--激励--兴趣”这一种良性循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如懒惰,怕苦思想,把单纯的兴趣转变为学习需要。变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是指日可待。
2009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