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节点把握及其风险控制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节点把握及其风险控制
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就是对一个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即从项目的前期准备、现场施工、竣工决算等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理论上应是全面审计,但不是说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针对不同阶段设置跟踪审计的关键控制点,对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重要活动事项及大额资金流向,进行重点监控和审计。如何在跟踪审计中把握审计监控节点,控制审计风险,既能达到审计目的,又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的确大有学问。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节点把握
(一)前期准备阶段跟踪审计监控节点的把握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勘测设计、施工预算、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节点进行控制。
1、在勘测设计阶段,审计的控制目标是,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依据、标准、规范、定额、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是否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2)检查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严格把关,精心设计。(3)检查设计方案变更,看是否经过原审批单位同意;施工图设计变更是否经过设计单位同意。(4)检查工程项目建设是否坚持了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看有无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2、在施工预算阶段,审计的控制目标是,确定该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设计概算和预算是否做到限额设计,设计总概算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概算内。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核对投资、概算、预算是否相互控制。(2)审查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的选取和套用是否恰当,取费标准和施工队伍的资质是否恰当。(3)审查概预算编制是否准确,有无粗估冒算的问题。
3、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应在工程开标前,对招标文件、评标办法、工程量清单、信息发布方式、招标方式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列席工程开标会,检查开标、评标过程,确定招标投标是否全面,运作是否规范。招标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应该进行招标投标的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标。(2)标底编制是否合规、真实,是否控制在预算之内。(3)投标单位的选择及资质的审查是否公正。(4)评标和定标组织是否完善。(5)是否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对投标单位报价、工期、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方案、质量实绩、企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确定中标单位。(6)采用邀请招标项目和确需分包的专项工程是否经过招标投标指导委员会批准。
4、在工程合同签订阶段,应在合同形成初稿尚未签字生效前,审查签订的合同是否严密、可靠、合法、合规。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应订立合同的交易事项是否都订立了合同。(2)订立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格、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手续是否齐全。(3)订立的合同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批。(4)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5)有无违规分包的合同。招标投标及合同审计的重点是程序性审计,即交易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质询有关人员,并做深入调查。
(二)、现场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监控节点的把握
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进度、工程质量、隐蔽性工程、材料价格、现场变更签证及资金拨付等六大节点进行监督控制。
1、工程项目施工和进度监控。施工和进度审计的监控目标是确定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力量、技术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施工和进度审计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可用观察、询问、测试等方法进行。施工和进度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施工单位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看是否与投标书和合同相符。(2)检查施工单位有无转包工程或向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分包工程的情况。(3)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技术人员的到位情况,看是否与投标书施工组织方案相符。(4)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签证、材料改代等程序是否合规,签证是否真实。(5)检查施工使用的材料和安装的设备质量是否合格,有无假冒伪劣产品。(6)检查工序签证单,是否有监理(监督)签证。(7)检查工程进度,看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
2、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监控。工程质量审计的监控目标是确定工程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事故。工程质量审计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可用观察、询问、测试等方法进行。工程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工程项目部、施工单位、监理监督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进行符合性测试。(2)查阅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使用的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测结果。(3)对在建或完工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测试。
3、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就目前的工程项目而言,跟踪审计的重点主要是隐蔽工程,隐蔽项目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决算审计效果及最终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跟踪审计需要对隐蔽项目的工程量进行现场确定,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施工方配合不力等原因,造成审计方对现场测算工程量与施工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时,审计可通过记录、计算、丈量、拍照、录像等方法,提前进行勘察取证,取得现场第一手数据资料和情况,并通过监理、内审及建设部门的配合,以共同印证的方式确定工程量。
4、进场材料价格确定。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为统包价,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如果合同以最终决算审计作为基础,则要对进场材料的产地、规格等内容进行复核。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必要询价,避免因市场行情的变动,造成不必要损失;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监督。
5、变更签证的确定。现场变更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现场变更签证的内容涉及工程设计变更、建设方对施工方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等内容。跟踪审计中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工程、追加工程实行严格把关,首先确定其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其次要做好对变更工程的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确定现场签证单涉及的造价额度,以防止超支或虚假现象发生。
6、资金控制。主要是监控建设资金是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检查工程进度款拨付业务,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按合同约定付款,是否与工程进度配比;有无挤占挪用、滞留不用项目资金或者外借使用等问题。对往来资金数额较大且长时间不结转的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要查明原因,防止超付工程款现象。
(三)竣工决算阶段跟踪审计监控节点的把握
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工程取费及材料价差等节点进行控制。
1、严把工程量计算关。如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与定额要求一致;核实图纸与有关现场签证的施工是否真实一致。
2、严把定额套用关。如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相关的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有无高套定额现象;定额缺项的相关造价确定是否合理,有无利用缺项子目套取投资的情况;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相一致等
3、严把工程取费关。重点审计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等。
4、严把材料价差关。如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材料价差调整依据的市场指导价和预算价是否正确;施工企业自行采购的材料、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施工单位多领的材料是否按当时的市场指导价扣回等。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锁定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成本。
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风险控制
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的比较多的审计方法,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熟悉工程业务、财务业务、企业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实际工作中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多是各专业的人才一起完成,审计的风险随之加大。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是目前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跟踪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机关聘请中介机构、审与被审角色定位、审计跟踪切入时机及审计程序等方面,探讨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中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1、要制订周密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跟踪审计的操作指南,应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和方法;规定的审计程式要严密、科学、规范;方案内容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行,切忌空话连篇,更不能流于形式或胡乱编造。笔者在2009年,根据湖北省审计厅提出的“联合审计、跟踪审计、风险审计”的审计思路,制订的省州县三级联动跟踪审计方案--《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曾得到省长李鸿忠同志及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目前这个投资近十亿元的民生工程,正在按此方案在审计跟进中有序进行
2、审计组成员构成要有专业胜任能力。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考虑到基建审计专业性较强,而且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般要由有较高专业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工程造价审计师等专家、行家组成。为了克服审计部门实施力量不足,无法完全履行建设项目涉及的审计职责,对工程事中控制事项及竣工决算审计,可以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暂行办法”,对参与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招标鳞选,委托有有水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强调和推崇专家管理,委托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做,但决不是说审计机关可以放任自流,一托了事,国家审计机关除了负责制订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外,还必须整体把握,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以保证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委托风险。
3、要注意审与被审不同角色的定位。在跟踪审计中要防止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要特别注意审计不能越位介入被审对象的具体事务。因为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审计,属于新的审计方式,责任重大,风险较大。审计是作为第三方的参与者而不是项目责任人,更不是管理人或监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首先应与业主及项目法人取得联系,并按程序以书面形式反映,不得直接干涉施工单位及其具体的操作事务。审计、建设、监理、施工四者的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这是关系到跟踪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健。
4、要把握好跟踪审计介入的最佳时机和切入点。跟踪审计的介入应恰到好处,应注意介入的时间、关口、阶段、环节、事项等,该到现场的一定要到现场,该目睹的不能耳闻,不清楚的情况一定要设法弄清楚,因为有些第一手资料事后是无法弥补的。如笔者2009年在对县交通局公路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中,在项目前期及时介入,并现场踏勘,发现一条长三公里的连接道路,勘测设计并不复杂,设计费却高达91万元的异常情况。因审计跟踪及时,仅设计费审计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6万元,并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同时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5、坚持依法审计,按程序办事。要掌握好审计标准,娴熟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审计人员在每一个环节的审计都要有法可依,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发现的问题,注重每一项事实的细节,实事求是,切实维护好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各自的合法权益。
6、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日记,及时记载跟踪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所审具体项目、审计方法、发现问题的专业判断及整改情况等。日记要注重反映量化成果,要真实反映跟踪审计全貌。
7、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定期对各参建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工程量、工程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同步跟进、定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出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意见书》,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
第二篇: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点把握及其风险控制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点把握及其风险控制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点把握
(一)前期准备阶段跟踪审计监控点的把握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勘测设计、施工预算、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节点进行控制。
1、在勘测设计阶段,审计的控制目标是,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依据、标准、规范、定额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看是否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2)检查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看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严格把关,精心设计。(3)检查设计方案变更,看是否经过原审批单位同意;施工图设计变更是否经过设计单位同意。(4)检查工程项目建设是否坚持了先勘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看有无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2、在施工预算阶段,审计的控制目标是,确定该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规定,设计概算和预算是否做到限额设计,设计总概算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概算内。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核对投资、概算、预算是否相互控制。(2)审查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的选取和套用是否恰当,取费标准和施工队伍的资质是否恰当。(3)审查概预算编制是否准确,有无粗估冒算的问题。
3、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应在工程开标前,对招标文件、评标办法、工程量清单、信息发布方式、招标方式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列席工程开标会,检查开标、评标过程,确定招标投标是否全面,运作是否规范。招标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应该进行招标投标的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标。(2)标底编制是否合规、真实,是否控制在预算之内。(3)投标单位的选择及资质的审查是否公正。(4)评标和定标组织是否完善。(5)是否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对投标单位报价、工期、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方案、质量实绩、企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确定中标单位。(6)采用邀请招标项目和确需分包的专项工程是否经过招标投标指导委员会批准。
4、在工程合同签订阶段,应在合同形成初稿尚未签字生效前,审查签订的合同是否严密、可靠、合法、合规。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应订立合同的交易事项是否都订立了合同。(2)订立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格、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手续是否齐全。(3)订立的合同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批。(4)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5)有无违规分包的合同。招标投标及合同审计的重点是程序性审计,即交易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质询有关人员,并做深入调查。
(二)现场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监控点的把握
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进度、工程质量、隐蔽性工程、材料价格、现场变更签证及资金拨付等六大节点进行监督控制。
1、工程项目施工和进度监控。施工和进度审计的监控目标是确定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力量、技术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施工和进度审计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可用观察、询问、测试等方法进行。施工和进度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施工单位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看是否与投标书和合同相符。(2)检查施工单位有无转包工程或向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分包工程的情况。(3)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技术人员的到位情况,看是否与投标书施工组织方案相符。(4)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签证、材料改代等程序是否合规,签证是否真实。(5)检查施工使用的材料和安装的设备质量是否合格,有无假冒伪劣产品。(6)检查工序签证单,是否有监理(监督)签证。(7)检查工程进度,看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
2、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监控。工程质量审计的监控目标是确定工程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事故。工程质量审计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可用观察、询问、测试等方法进行。工程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检查工程项目部、施工单位、监理监督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进行符合性测试。(2)查阅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使用的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测结果。(3)对在建或完工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测试。
3、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就目前的工程项目而言,跟踪审计的重点主要是隐蔽工程,隐蔽项目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决算审计效果及最终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跟踪审计需要对隐蔽项目的工程量进行现场确定,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施工方配合不力等原因,造成审计方对现场测算工程量与施工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时,审计可通过记录、计算、丈量、拍照、录像等方法,提前进行勘察取证,取得现场第一手数据资料和情况,并通过监理、内审及建设部门的配合,以共同印证的方式确定工程量。
4、进场材料价格确定。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为统包价,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如果合同以最终决算审计作为基础,则要对进场材料的产地、规格等内容进行复核。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必要询价,避免因市场行情的变动,造成不必要损失;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监督。
5、变更签证的确定。现场变更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现场变更签证的内容涉及工程设计变更、建设方对施工方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等内容。跟踪审计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工程、追加工程实行严格把关,首先确定其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其次要做好对变更工程的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确定现场签证单涉及的造价额度,以防止超支或虚假现象发生。
6、资金控制。主要是监控建设资金是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检查工程进度款拨付业务,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按合同约定付款,是否与工程进度配比;有无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或者外借使用等问题。对往来资金数额较大且长时间不结转的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要查明原因,防止超付工程款现象。
(三)竣工决算阶段跟踪审计监控点的把握
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工程取费及材料价差等监控点进行控制。
1、严把工程量计算关。如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与定额要求一致;核实图纸与有关现场签证的施工是否真实一致。
2、严把定额套用关。如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相关的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有无高套定额现象;定额缺项的相关造价确定是否合理,有无利用缺项子目套取投资资金的情况;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一致等。
3、严把工程取费关。重点审计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等。
4、严把材料价差关。如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材料价差调整依据的市场指导价和预算价是否正确;施工企业自行采购的材料、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施工单位多领的材料是否按当时的市场指导价扣回等。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锁定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成本。
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风险控制
1、要制订周密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跟踪审计的操作指南,应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和方法;规定的审计程式要严密、科学、规范;方案内容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行,切忌空话连篇,更不能流于形式或胡乱编造。
2、审计组成员构成要有专业胜任能力,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考虑到基建审计专业性较强,而且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般要由较高专业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工程造价审计师等专家、行家组成审计组。为了克服审计部门实施力量不足,无法完全履行建设项目涉及的审计职责,对工程事中控制事项及竣工决算审计,可以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暂行办法”,对参与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招标遴选,委托有水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强调和推崇专家管理,委托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做,但绝不是说审计机关可以放任自流,一托了事,国家审计机关除了负责制订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外,还必须整体把握,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以保证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委托风险。
3、要注意审计与被审计不同角色的定位。在跟踪审计中要防止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要特别注意审计不能越位介入被审计对象的具体事务。因为跟踪审计属于新的审计方式,责任重大,风险较大。审计是作为第三方的参与者而不是项目责任人,更不是管理人或监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首先应与业主及项目法人取得联系,并按程序以书面形式反映,不得直接干涉施工单位及其具体的操作事务。审计、建设、监理、施工四者的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是关系到跟踪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4、要把握好跟踪审计介入的最佳时机和切入点。跟踪审计的介入应恰到好处,应注意介入的时间、关口、阶段、环节、事项等。如笔者2009年在对巴东县交通局公路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中,在项目前期及时介入,并现场踏勘,发现一条长三公里的连接道路,勘测设计并不复杂,设计费却高达91万元的异常情况。因审计跟踪及时,仅设计费审计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6万元,并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5、坚持依法审计,按程序办事。要掌握好审计标准,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审计人员在每一个环节的审计都要有法可依,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发现的问题,注重每一项事实的细节,实事求是,切实维护好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
6、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日记,及时记载跟踪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所审计的具体项目、审计方法、发现问题的专业判断及整改情况等。日记要注重反映量化成果,要真实反映跟踪审计全貌。
7、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定期对各参建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工程量、工程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同步跟进、定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出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意见书》,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
第三篇:基建项目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
EMBA 在职博士 专升本 自考网 在职研究生
育龙网核心提示: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治理效率和投资效益,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基建项目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其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从国内外审计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审计风险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从内部审计实践经验来说,基建项目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也导致审计人员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策略来规避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得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把握了项目审计风险的特点,才能在宏观上对审计实施有清醒的熟悉,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必要前提。就基建项目审计而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审计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基建内部审计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它既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概预算、招投标、物资采购、施工、监理等一切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治理活动,又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资金治理、会计核算等方方面面。审计内容一般包括两块:一是工程治理审计,主要审计项目立项、概预算、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材料采购、质量验收、工程造价、项目决算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性;二是财务审计,主要审查资金来源、运用、会计核算以及基础财务工作的合规性。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审计基础知识和经验,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采购、验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实践中常由于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治理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偏重于财务审计,造成财务审计与工程治理审计的脱节。
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基建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到竣工使用整个过程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其中的一方或多方都可能在某个过程或程序中获得利益,因此极易导致舞弊行为。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可以将舞弊行为分为三种:一是内部舞弊,表现为内部机构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如在材料采购、合同订立中收受回扣、佣金等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外部舞弊,表现为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外部机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的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非法获利,比如代理招标机构或受托编制招标文书机构人员向参与投标单位透露其
已获悉的工程标的等重要信息;三是内外勾结,表现为内外部机构人员相互串通,如共同编造虚假信息、签定虚假合同等。基建项目中的舞弊手段可能多种多样,但通常在形式上却较难发现漏洞,有规范的程序、规范的操作、规范的合同,但这些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其实隐藏着违法舞弊的事实。揭露舞弊行为,是基建项目内部审计中的难点,也带来了较高审计风险。
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判定恰当的审计结论以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各种信息和资料则是审计证据的表现形式。内部审计目标具有多样性,包括评价程序的合规性、发现风险隐患、提供决策依据等。与偏重于财务审计的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和资料更广泛和复杂,这些信息和资料既包括执行、操作方面,也包括治理、控制方面,甚至还包括市场信息、公众信息。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收集各种工程技术资料,咨询图纸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查阅会议记录、会计凭证和账簿,必要时还可作一些调查,多方位、多渠道地去获取审计证据。假如这些信息和资料不完整或不真实,即使审计人员保持了高度职业谨慎,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是不恰当的,由此必然带来审计风险;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所收集信息和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对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时,需要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恰当的职业判定,难免出现不恰当的审计结论而导致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本身的审计能力欠缺从内部审计的职能来说,它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的职能,有的组织机构的内审部门还有一定建议或处理的权利,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专业能力,而且要有分析、论证和判定的综合能力。就基建审计而言,从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从投资治理、资金治理、造价治理、质量治理全方位评价基本建设项目,在审计评价时对问题的宏观把握和分析驾驭能力不够,从而可能做出不恰当或不全面的审计结论,背离审计目标。
笔者认为,要规避上述因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在审计策略上应注重从四个方面着手:
注重内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实施中要充分重视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合作。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延展,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这一内部审计外部化趋势在基建内部审计方面显得尤为明显。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包括:与工程审价机构的合作,如有的还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内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的工作,碰到专业问题时可向他们请教;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获知验收的重要信息
和查阅验收资料,有助于审计的开展。在审计隐蔽工程时,部分审计内容难以直接验证,此时应该考虑与外部审价机构、监理机构以及验收机构的合作,咨询参与人员并适当利用其成果,这些外部证据有利于对隐蔽工程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有的单位同级内审、纪检等监督部门在事前、事中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上级部门审计时与这些部门合作,更有利于把握情况,也使同级监督更能发挥效能。
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指以立项为起点,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为主线,以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为分支,以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为封闭终点形成闭合审计回路。财务审计是以资金走向为线索,注重对基建资金来源与分配的分析,成本审计大都需要工程造价审计资料验证成本列支的真实性。工程造价审计以工程量入手,同时结合图纸、标的、合同、现场,核实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调研和把握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注重研究现行定额,严格界定定额适用范围,看有无高套、重套现象,这是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范围。工程造价审计应与基建财务审计相互佐证,要对资金到位时间、资金运用情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作客观分析。
合理运用职业判定一是要把握重要性原则。基建项目审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对于这些信息和资料及其所反映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抓数额大、影响大的事项跟踪审计、具体审计;而对数额小、影响小的,采取点到为止的方式,能放就放。二是要把握谨慎性原则,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对怀疑存在的舞弊行为或事项以及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项目进行审计时,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持谨慎态度,不仅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合规性,还要注重事物本质的合法性。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资料,审计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和识别,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有疑问之处要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情况逐个了解清楚,使原本隐蔽的信息明朗化、清楚化,积极揭示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在进行专业判定与分析时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确保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和审计行为的规范化基建项目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系统性工作,审计程序、方法与技巧是否得当,既是审计人员政策水平的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反映。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有关操作规程展开审计,审前要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选择有经验和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审计组,要对审计对象的情况作必要的了解,把握一些基本信息,并初步分析是否存在重大风险。现场要实施必要的询证、检查、观察、分析性复核等程序,并确保审计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要以政策为准绳,做到有理有据,使主动
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与被审计单位内外部进行接触时要注重方法和技巧,不卑不亢,注重沟通和尊重,要做到消除分歧,以理服人。
第四篇: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无论是系统集成或是软件开发,IT公司经常面临着各种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面临着如何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评估利益大小、分析不确定因素、决定投资回收时间等众多问题。并且,一个IT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必然会为被实施方(用户)在管理、业务经营等多方面带来变革,这就使IT项目必然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IT项目的广泛实施,一方面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管理、经营方面的革新,而另一方面,夭折、中断、失败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如何在项目实施中有效地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已经成为了项目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项目风险的管理不仅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而且在项目事件发生之前风险的分析就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根据风险控制与项目事件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事前控制——风险管理规划,事中控制——风险管理方法,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一、事前控制——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或启动初期对项目的一个纵观全局的基于风险角度的考虑、分析、规划,也是项目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包括风险形势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几部分。
1、风险形势评估
风险形势评估以项目计划、项目预算、项目进度等基本信息为依据,着眼于明确项目的目标、战略、战术以及实现项目目标的手段和资源。从而实现:通过风险的角度审查项目计划认清项目形势,并揭示隐藏的一些项目前提和假设,使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初期就能识别出一些风险。尤其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或项目计划一般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假设、前提、预测在项目实施期间有可能成立,也有可能不成立。而这其中隐藏的风险问题又通常是被忽视的。一旦问题发生,往往造成项目管理方的措手不及和无一应对。例如项目计划中假设用户实施小组全力支持、脱产或几乎脱产投入IT项目的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用户方人员却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处理原有的业务,造成IT项目实施进度的拖延和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的风险。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找出这些隐藏的项目条件和威胁,就需要对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计划进行详细审查,如人力资源计划、合同管理计划、项目采购计划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风险形势评估一般应重视以下内容:项目的起因、目的、项目的范围、组织目标与项目目标的相互关系、项目的贡献、项目条件、制约因素等。
2、风险识别
在对项目的基础的风险形势评估之上,就需要对各种显露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实际上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一种设想和猜测。因此,一般的风险识别结果应包括风险的分类、来源、表现及其后果、以及引发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在具体识别风险时,一方面可利用一些常识、经验和判断,通过以前经历的项目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数据、经验和教训,或者请教相关的专家和资深从业人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解项目的范围、结构来识别风险,理清项目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与外因的联系等内容,从而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技术和工具。比如,结合经验和教训,将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罗列成一张核对表,或者是项目的实施范围、质量控制、项目进度、采购与合同管理、人力资源与沟通等。以上都是风险识别常用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途径,因项目而异,灵活运用。
3、风险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整理之后,必须就各项风险对整个项目的影响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评价,通常这些评价建立在以特性为依据的判断和以数据统计为依据的研究上。风险分析的方法非
常多,一般采用统计学范畴内的概率、分布频率、平均数众数等方法。但无论是哪一种工具,都各有长短,而且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分析者的主观影响。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人员的分析或者采取头脑风暴法等尽可能避免。此外,我们应当明确,风险是一种变化着的事物,基于这种易变条件上的预测和分析,是不可能做到十分的精确和可靠的。所有的风险分析都只有一个目的,即尽量避免项目的失控和为具体的项目实施中的突发问题预留足够的后备措施和缓冲空间。
风险评价之后,项目面临着两种选择,即面临着不可承受风险和可承受风险。对于前者,或者终止项目,或者采取补救措施,降低风险或改变项目;对于后者,则需要在项目之中进行风险控制。
二、事中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管理风险,即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监视和风险规避消除一些潜在的威胁项目健康实施的事件。风险的管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是连续、反复进行的,消除了某些风险来源后,有可能又会出现其他的风险,而且,为减少风险损失而进行的风险管理本身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管理风险所耗用的项目资源造成项目其他部分的可用资源减少,规避风险的行动影响原定项目计划而带来风险等。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制订标准并按阶段衡量项目进展状况,时时监视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根据风险情况果断调整和纠正项目行动。
1、风险监视
由于时间对项目的影响是很难预计的,因此风险监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监视风险即监视项目产品、以及项目过程的进展和项目环境的变化,通过核查项目进展的效果与计划的差异来改善项目的实施。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项目风险的信息会逐渐增多,风险的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但风险监视工作也随信息量的增大而日渐复杂。我们一般可采取项目的审核检查的方式,通过各实施阶段的目标、计划、有关项目风险的信息会逐渐增多,风险的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但风险监视工作也随信息量的增大而日渐复杂。我们一般可采取项目的审核检查的方式,通过各实施阶段的目标、计划、实际效果的对比、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风险规避
在风险管理规划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一旦监视到风险,就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可以从改变风险性质、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改变风险的影响大小等多方面着手。风险规避的策略一般有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后备措施等几种方式。
其中,预防风险尤其不能忽视项目的教育培训和按程序办事两个方面。由于项目实施成员的任何不当行为都会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要减轻与之相应的影响,就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和有效的风险教育和项目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应该包含项目相关的策略、计划、标准、规章规范、项目知识、产品知识等。在项目活动中,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制度,如进度、人力调配、文档管理、资源分配等。
转移风险,在IT项目中使用最频繁的应该要数合作伙伴、项目外包、保险与担保等手段了。无论是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实施还是项目的外包,都能在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项目进度等方面分散风险,开脱责任。但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利润的一部分流失。
回避风险,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的可能性极大,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无法转移又不能承受时,通过改变项目来规避风险。通常会通过修改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结构等方式来回避风险的威胁。
接受风险,作为规避风险的常见方法,主要是指主动将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承担下来,这种后果通常主要反映在实施周期、成本费用的有限增加上,以牺牲项目收益而不影响项目整体。
用于规避风险的后备措施,主要体现在后备费用、预留进度时间、后备技术力量三个方
面,这些后备措施在项目计划中就应预留,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调用后备力量解决问题。
三、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无论项目进展的情况如何,都必须将风险管理的计划、行动、结果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求风险管理报告的连贯性和不间断性,因此,该报告不是仅仅在项目结束之后才制作的,而是应该视项目的进展状况、项目计划、报告的对象等条件采取书面或口头、不定期的或阶段性的等多种方式,为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还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所制订的风险管理策略本身是否可行?实施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是否与项目总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尝试、总结、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风险总是和效益并存的。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第五篇:基建项目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基建项目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基建项目审计的特征
1、审计环节多,流程长,内容较复杂。
盟基建项目的审计要从项目的决策、选址、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管理、完工验收、财务决算和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全面审计。涉及内容多而复杂,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强,也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要把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现代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宏观的和微观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审计监督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一般项目建设期分三大段: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完工使用阶段。这就决定了基建项目的审计必须具有连续性,项目前期审计,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可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在建期审计可以对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把握,防止一些不合理费用支出和概算外工程支出的发生,避免审计滞后,保持审计的连续性。通过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决算期审计的前后呼应来实现项目审计的连续性,以便全面地对整个基建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审计评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基建项目审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不仅要从经济方面审查基建项目,而且还要从技术、投资管理等方面审计、评价基建项目本身的合理性、方向性和科学性。交付使用后的效益性,还要审查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投资、技术、监理等各方面实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涉及面广,审计评价要求所依据的国家政策、法规也严。
二、建设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1、立项审批风险。
立项审批过程是各个单位进行基建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各个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初始环节。立项过程中,很多单位为了项目尽快上马,经常忽略项目的操作风险和实用性,甚至并不做可行性分析。有的单位甚至与审批部门做关系,通过关系使项目审批尽快通过,对基建项目的源头把握不严。有的工程量立项是不正确或者重复立项。例如:在有地圈梁(已含防潮层)的设计中另行设计防潮层、在带形砖基础中另行设计防潮层、在沥青平面补漏的天面另行补裂缝等等。
2、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竞争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优选施工单位,有利于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建设工期,节约建设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都对招投标的范围、方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审计过程中,却发现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招标文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招标文件的内容及有关要求违背我国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招标文件的内容不完整、对投标人的要求含糊不清等,导致投标人投标标准不一,投标报价涵盖的范围混乱以及投标人竟相压价等众多问题发生。第二,招标人肢解建设项目,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由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不甚健全,行政干预太多,相当一部分单位常常将一个工程项目肢解为几个项目,从而造成招投标不完整,施工管理混乱,单位配合困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第三,投标人的资质级别不符合标准,挂靠现象严重。部分投标人往往以联合设计或施工、监理的名义高套企业资质和级别,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第四,压价现象严重。项目招标报价低,完工结算高,即低开高走。部分施工单位在参加投标时严重压价,一旦竞争成功,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各种理由要求增加成本,最后不仅决算造价严重超标而且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第五,挂靠围标现象严重。在资格预审时,部分包工头挂靠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单位进行投标报名,使得入围单位实际上大部分甚至全部是一个单位或一个人进行投标的现象,造成投标价格偏高,失去投标意义。
3、施工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施工组织不规范。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套用同类工程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方案无法指导实践,并与现场实际做法不符,造成结算的不真实性。
其次,施工材料不规范,施工单位往往对施工用主要材料虚报价格或以次充好,造成很多豆腐渣工程和烂尾工程。
再次,合同不规范。在工程施工中常发现业主对合同重视不够,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甚至出现合同只商定工程范围、进度和质量等条款,造成合同对工程结算没有约束力,给施工单位留下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造价高估冒算、增加结算造价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存在一些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保质金明显低于国家规定,按实际缴交的社会劳动保险金额未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列明作为工程进度款向施工企业扣除等情况。
最后,工程量计算错误。
如外墙下的带形基础长度按总长计算而未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下的带形基础长度按总长或中心线长度而未按净长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错误地按两个边相乘积计算等。
有些基建单位为了计算方便,定额中的同一工程量使用了不同的单位,如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和摸板的工程量以平方米为单位而这些构件的坐浆灌封、运输、安装均以10立方米为单位,极易出错。一旦出错,误差将是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4、财务决算风险。
首先,错套预决算定额是工程造价不真实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第一,由于土建、市政、装饰、园林、修缮、水电安装等各种定额的单价及费率差异较大,施工单位往往会套用对自己有利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定额。第二,部分项目的费用不按规定定额标准执行而擅自修改、换算,理由是难度大。第三,定额换算错误。当使用的材料单价比定额价低时该换算的不换算,第四,规格种类错套。如现浇梁和预制梁的基价差异较大,天台补漏按是否有油布又存在较大价差。第五,重套子目。由于大部分综合子目中已包含了土方、垫层等工程内容,这部分工作有可能被重复套用一次子目从而多计工程造价。第六、错误地选用综合子目和单项子目。存在把综合子目分解套用单项子目的情况,也存在把不合综合子目规定的单项子目合并套用综合子目的情况。
其次,某些工作内容可以直接套用定额子目,施工单位往往故意强调工作难度而不去套定额,甚至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串通定一个独立费,从而造成结算造价高于实际成本。
5、交付使用问题。
首先,签证管理不规范。由于基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大多是由外单位设计的,对于现场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为了纠偏,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部分基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反复地拆补和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往往施工单位对增加的内容要求签证,对减少的内容就不去签证。甚至存在工程项目竣工后仍在办理经济签证的情况,极易造成高估冒算、重复签证、少做多签、未做照签、私自涂改签证、减少部分不签等情况,从而造成虚增建筑成本,工程造价升高。
其次,交付使用标准缺乏评定。基建项目涉及的内容繁杂,而且经常缺乏交付标准的审核,因此,经常出现交付使用后,出现问题推诿的现象,对项目影响很大。
三、防范审计风险需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给基建项目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需要探析的新问题,为保证建设项目审计目标的实现,防范审计风险,应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加强对立项审批和招投标过程的全面审计。
首先,对建设项目的确立和审批,要重点审计项目投资的依据,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看其批件的规模、建设的条件、资金的筹措、项目效益等可行性分析材料的准确、可靠和合规性。
其次,审计招投标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符合规定,内容是否充分详实,有无肢解项目和促使投标单位变相压价的情况。比如三大主材的供应要求及价差计算标准是否在文件中明确阐述。
再次,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实准确,编标人员是否具有预决算资格,标底是否保密。
最后,审查投标人的资质级别等,有无挂靠现象。查招投标的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2、加强对工程合同的审计。
审计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有关条款是否合法合规,文字说明是否清晰,各种手续是否完备,合同的工程价款和结算要求是否明确,如合同中是否对新增项目的结算作出了明确规定等。
3、加强施工设计方案和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结算的依据之一。审计施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到现场核实是否按图施工,建筑结构、工程量等是否与图纸上标明的尺寸一致,重点审核变更部分是否都有签证,少做的项目是否未从结算中扣除等,可以杜绝虚增工程量的情况发生。
4、项目实施过程重点审计各种签证。在工程结算审核过程中,要重点审计经济签证中增加的内容,对于签证上的已经隐蔽了的工作内容则以施工过程中双方认可的有效证据为依据进行核实。
5、重视事前、事中审计。
审计大多数停留在事后,这样很难起到控制和约束作用,必须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尤其对变更资料、签证和各种隐蔽工程,主要是查看现场与资料是否相符,防止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串通作弊。
6、严格按照定额进行预决算审计。
第一,审核工程量。结合图纸对工程量的立项、计算、计量单位等进行审核,尤其注意容易出现多算、重复算、误算的项目。第二,审核定额的套用。审计时应注意定额的整体套用是否合理。审计定额的选择、规格种类、单项子目和综合子目、换算等。第三,审核独立费。审核独立费的签证或合同,有无定额可套。对双方有协议的应严格按协议办。第四,审核材料价格。重点审计是否套用了当期材料价格,是否用采购价代替市场价。第五、审核取费标准。审核各类工程取费标准是否与施工单位资质、工程类别及等级一致,防止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