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基本情况介绍2016
谷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基本情况
一,建筑结构与实验室设置
实验室的建筑和设计严格执行了国家有关医学临床实验室设置基本要求,现有实验室包括中心实验室和PCR实验室两部分,总建筑面积为1103M2,中心实验室位于医院东健楼二楼,与门诊大楼紧密相连,PCR实验室位于西康楼三楼,中心实验室与PCR实验室的主体均采用全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50度内圆角铝,从而彻底解决了实验室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实验室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同时严格按照三区划分标准将实验室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房屋走向东西方向,呈独立单元。
中心实验室具体设置如下:候诊区---体液检验室-临床血液学检验-标本处理区-止血与凝血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免疫室-微生物室-试剂保管室-更衣室-资料室-检验科学习室-检验科办公室
二,人员构成与科室专业结构
谷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专业分类齐全,人员结构合理,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1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11人。40岁以下的中青年15人,占全科人员总数的62.5%,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科室现设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基础检验(血液检验、体液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5个专业组。各专业组由组长具体负责。
3,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一直是临床实验室工作的主线,检验科实行科主任总负责制,同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和质量监督员,检验科有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严格参照ISO15189对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和要点,制定了科室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汇编成册。各专业组组长分别负责各专业组的具体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科主任定期对各专业组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检查,科室质控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科室质量控制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质量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对于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中出现的失控项目,由质控操作人员或专业小组长写出书面分析报告,上报科室存档,由科主任统一管理和督促各专业小组对失控项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室内质量的稳定性与室间质量的准确性。多年以来,由于检验科质控工作的持续深入与不断改进,检验质量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受到了患者与临床科室的肯定,同时得到了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多次表彰与奖励,所有室间质评参评项目均取得了优良以上的好成绩。被湖北省临检中心评为2011-2012、2013-2014年度全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最佳实验室。2012年被评为襄阳市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底又获得了湖北省县市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光荣称号。
四,仪器设备与检验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科室现拥有2400个测试的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440测试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爱康AE15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库尔特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索灵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美国库尔特 ACT5-DIFF和西森美康XN10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两台迈瑞5390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美国诺瓦血气分析仪、精液图文分析系统、北京赛科西德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梅里埃3D60血培养仪及山东鑫科自动细菌鉴定仪、迪瑞FS100全自动尿沉渣工作站、全自动四通道基因扩增系统、美国 TOP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等一批高精设备30余台套,目前,我科共开展各种检测项目400余项,近十年来,为支持检验科业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医院每年为检验科投资购置1--3台的大型检验设备,2015年科室开展新的检验项目5项。形成了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ENA,传染性标志物的定量检测、唐氏筛查、降钙素原、同型半光氨酸、视黄醇结合蛋白、精液自动化图文分析、乙肝基因分型、甲流核酸检测等为主的科室特色检测项目。
5,论文、科研与继续教育
检验科在搞好日常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搞好科室的学科建设,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科室业务骨干牵头的检验科学术科研小组,每年选派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同时每年接受2名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到我科室进行培训学习,2012年5月与2013年8月份先后在谷城怡谷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两次检验学术会议。鼓励科室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并书写学术论文,三年来在各种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杂志上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2013年检验科完成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资助课题血清《肝纤维化检测》科研课题,2016年获得了科研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研课题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人与动物血液细胞非接触式识别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重大项目--《人与常见动物血液样品差异性光谱特征数据库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课题编号:2015AA021107)子课题: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拉曼光谱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课题正式被批准立项。
6,科室文化与团队精神
近年来,检验科在强化质量服务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科室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学习氛围,以团队精神凝聚人心,通过全科工作人员集体讨论,大家集思广议共同制定了检验科的科室文化内涵,它包括:检验工作四满意、科室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检验人员使命、科室优质服务承诺、科室发展目标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员工们在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许多良好的品质,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检验科的员工们能够自觉地在工作中养成了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全科人员团结一致,踏实工作,勤奋进取,使科室整体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以服务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共同价值观让科室员工对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充满信心,工作积极性也因此而大大增强,近年来,检验项目大幅增加,业务收入年年攀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科室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室内部因此加强了专业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了检验科的团队精神。
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与科室的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风气形成科室的精神文化主流,科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年喜获双丰收,科室的地位提高了,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员工的收入也增加了,检验科因此进入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二篇:人民医院检验科制度
人民医院检验科制度
一、检验科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验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要求者,应重新采集。
3、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签名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6、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
7、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9、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加强检验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1、检验科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制订各项检验的操作手册,生化、临检等检验,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3、对各种仪器,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标定后使用。使用合格的检验试剂,定期检查有无过期试剂。
4、应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制订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年有总结。有原始记录及质控图。对检测中出现的失控项目要停止报告,查出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有记录,然后报告。
三、检验科查对制度
1、建立健全查对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发生。
2、每次检验,检验师应对结果进行复核,并签上姓名。遇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3、采集标本时:
(1)门诊病人:认真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质、量)。
(2)住院病人:认真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测项目、标本(质、量),同一病人,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查对各申请单的临床资料是否一致。
4、检验时,认真查对仪器性能、试剂质量、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5、检验后,认真查对检验目的、结果、是否缺项等。
6、发报告单时,认真查对科别、姓名及检验项目。
7、血型及输血检验时,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标本、血袋编号、标签是否完整,标本和诊断血清是否符合要求,献血员姓名,血型、Rh血型及血交叉试验结果,血袋是否有破损及血液质量。试验结果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结果,以防弱凝集遗漏。复核者应认真核对一次标签、血型、Rh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后,签上核对者姓名。
四、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1、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
2、各项检验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
3、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4、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弃去。
五、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
1、检验报告单必须按检验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
2、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示,阴性可用“Ø”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
3、报告单必须有检验者签字(全名)和签发日期,急诊报告应注明标本采集(收到)及发出报告时间。
4、当日完成的检验报告单按科室分好,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分送各科室。
六、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1、检验科要根据实际需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有计划地采购试剂。
2、检验科要做好试剂的请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防止变质、过期和浪费,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3、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加盖红印的《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明。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字。
4、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验冰箱温度。剧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要求保管。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保存。
七、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3、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和衣物。
4、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试剂,废弃之前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5、贵重仪器、物品等设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存放柜箱要加锁。
6、加强对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及危险、剧毒化学试剂等的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对剧毒药品有专柜保存,并做好应急处理及防护工作。
7、检验室备有常用消防设施及专用灭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灭火器材的教育,对各种电器、电路按规定安装使用。
8、检验科人员应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八、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医院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
3、建立检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必要时)、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4、医院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九、仪器管理制度
1、各种检测仪器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养和按规定办理报销、报废手续。
2、精密仪器,设专柜存放,实行定人使用、保养、保管责任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3、各种精密仪器、器械,须经校正合格后使用,计量仪器应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每年实行强制检定。
4、新购仪器、器械、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不能独立操作,无维修知识和技能者不得随意拆卸检修。
5、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保养程序,经常保持仪器处于灵敏状态。仪器室内严禁存放挥发性、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注意防潮和防爆晒。
十、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业务资料(含有检验操作规程、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等)、仪器及试剂资料、财产情况、医疗纠纷资料、管理制度等。
2、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3、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
4、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室领导审批。
5、外来人员须查阅档案资料均应经科主任同意。
十一、检验科登记制度
1、建立健全登记制度以保证各种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科研数据,便以回顾性总结检验质量、数量。
2、设立以下登记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凝、穿刺液常规、血型、生化等检验结果登记本。各种贵重仪器每日运行情况记录本。化验单发送登记本及特殊标本收集登记本。不合格标本拒检记录本。
3、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登记,结果准确、清楚、完整。
4、违反上述规定者,从重处罚
十二、检验科卫生制度
1、每天打扫、拖擦地面、地板、擦抹台面。定期擦抹门窗及玻璃、桌、椅。物品放置有序,保持科室整洁。
2、不在检验室吸烟、进食,不乱丢纸屑等。
3、注意个人卫生。
十三、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
1、检验科要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征询改进意见,同时,备有反馈登记本。
2、定期向临床医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登记,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结果。对重要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协商。
3、要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并做好病人意见的登记、处理。
4、要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与要求,重要意见及时登记,认真改进。
5、对临床科室因疾病诊治需要的特殊检验要求,应结合实际,尽力配合。
十四、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严格执行检验工作查对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量;检验时的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检验结束时的检验结果、登记;发报告时的科别等。
2、要做过细的工作,严防检验标本丢失或损坏,尤其是脑脊液、胸腹水液等重要标本,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验,防止漏检、错检;生化检验标本验后应保留*,输血标本应保留七天以上;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等等。
3、严格执行检验标本接收制度。病房送检的检验标本和化验单应及时验收、签名,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即退回,并要求重送。
4、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力求妥善处理,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5、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主任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6、科主任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十五、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检验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检验报告单消毒后发放(电脑打印的除外)。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常规消毒,有记录。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各种卫生学监测达到要求。
十六、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一、医院垃圾分类:
(一)、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二)、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其中:
1、感染性废物: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⑵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废弃的血液、血清;⑷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2、损伤性废物:⑴医用针头、缝合针;⑵各类医用锐器;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3、药物性废物: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⑶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4、化学性废物: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⑵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⑶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检验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隔天交由市绿洁公司回收处置。
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四、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标本加2倍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十七、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控制检验科医源***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检验科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科人员自觉遵守检验科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检验科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1)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2)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3)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4)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十八、检验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试剂、材料的计划和请领、报销等工作。
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5、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
十九、检验士职责
1、在检验师的指导下,担负各种检验工作。
2、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师的指导下进行特殊检验。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
4、负责检验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5、担任一定的检验器材的洗刷,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篇:新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简历
新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简历
新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是我县检验医学领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检验项目齐全、集临床检测、教学等为一体的临床实验诊断科室。全科设有生化、免疫、血液、微生物、临检、HIV初筛、基因检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检验科一直把检验质量作为立科之本,坚持以人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落实临床检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促进科室又快又好健康发展。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5人。科室配有价值数百万的先进仪器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两台、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两台、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尿11项分析仪、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仪、酶标仪、血球分析仪等设备,性能优良,结果准确。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需求,开展了300多个常规检验项目的检测,开展的检验项目齐全,可以满足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需要:生化系列、血脂系列、酶系列、肿瘤系列、内分泌系列、血液流变、肿瘤标志、肾功早期损伤、性病系列、细菌培养等。除正常开展三大常规、血凝、血液细胞学、血液疾病的诊断,各种体液的检测分析,免疫蛋白、免疫抗原抗体的检验分析,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各种性病原体的检测分析,肝功能、肝纤、肾功能、脂类、酶类、心梗、电解质等生化检验工作外,还开展了药物浓度检測、内分泌激素的定量检测,各种肿瘤、代谢标志物的定量检测;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分析,乙肝、丙肝、结核、支原体DNA、RNA基因定性、定量分析。其中大部分的检测能在当天三点半以前发出结果。同时,实行双休日及节假日开放实验室,门诊、急诊室设有24小时全天候急诊检验,全部在2小时之内发出报告,为病人提供了方便,深受临床医生与患者的好评。我科长期参加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在历年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成绩优良,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科室的绝大部分检验项目已实现自动化,并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经重新装修的检验科,更合理、更规范,预新建PCR基因诊断实验室,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捷、更准确的诊断数据。我们承诺:在确保检验结果快速、准确、方便的同时, 将以一流的检验仪器设备,一流的检验专业技术和服务,力求让每一位患者享受最优化的检验服务。
第四篇:谷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011工作规划
检验科 2011工作规划
一, 根据医院一个中心两个体系精神,在工作人员中经常展开讨论,把医院文化建设融入到医疗服务当中,力求通过这方面的工作,将病人至上的服务观念与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真正深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内心。二,进一步加强科室标准化管理,完善各种管理体系文件,重视与落实科室档案及各种原始资料的保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科室管理继续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三,继续加强临床随访,密切临床联系,加强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并随时记录和解决临床科室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态度。四, 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努力使全科每位工作人员都深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将质量意识,质控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五,成立科室内审小组,每季度对科室各项工作进行审查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科室的各项工作能够持续改进。
六,申请购置新的检验仪器,2011年,我科将根据工作的需求申请购买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速度1600/小时(不包括电解质)。
六, 开展新的检测项目:(1)开展D-二聚体检测,使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更加完善,满足临床工作要求。(2)开展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七,申请分配一名检验专业硕士生.同时完成一项科研课题《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目前课题申请已获吴阶平医学基金肝病实验诊断基金批准。八,业务收入:争取2011的业务总收入达到1680万元。
2010-12-13
第五篇:检验科新项目介绍
检验科新项目介绍
一、生化实验室新项目介绍
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是一种细胞线粒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人体心脏、肝脏、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以心脏、肝脏含量最高。血清中m-AST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①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时,由于线粒体被严重破坏,血清中m-AST含量增高,增高的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成正比。m-AST在血清中的半寿期短,如肝脏损伤不继续加重,m-AST将迅速下降,可预示:预后较好。如m-AST持续升高,说明肝细胞仍在损伤、坏死,预示:预后不良。②乙醇性肝炎
乙醇的毒性作用使肝细胞线粒体损害,m-AST释放入血,使血清中m-AST升高,与急性肝炎比较,升高幅度较低。但m-AST与AST总酶活力的比值增高,在忌酒一段时间后,血清中m-AST很快下降,m-AST/AST的比值也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对乙醇性肝炎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③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缺氧阶段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心肌细胞损伤严重,引起线粒体蹦解,导致血清中的m-AST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并可作为临床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及临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的参指标。
2、腺苷脱氨酶(ADA)
肝脏疾病时ADA活性增高有助与黄疸的鉴别诊断。在阻塞性黄疸时,ADA升高很少,而在肝实质损伤时,ADA和ALT往往是同时升高,特别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时,ALT增高不明显,而ADA活性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增高幅度也较明显。
测定胸、腹水中的ADA,有鉴别诊断价值。结核性胸腹水中的ADA活性显著高于癌症及炎症胸、腹水中ADA活性,是早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较敏感的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指标。
测定脑脊液中ADA活性,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和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ADA活性增高,病毒性脑膜炎不升高。
ADA是可常规应用的肝功能指标。胸、腹水ADA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CSE-ADA测定可作为结脑早期诊断。联合检测ALT和ADA作为肝细胞损害的标记。ADA还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黄疸的鉴别。
3、单胺氧化酶(MAO)
MAO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应用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时MAO活性大多数正常。急性坏死性肝炎时MAO明显升高。80%肝硬化患者MAO平均升高3倍。
4、5’-核苷酸酶(5’-NT)
5’-NT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血中5’-NT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在胆汁淤积并发胆管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时,5’-NT升高率高于ALP。诊断儿童和婴儿肝病时5’-NT比ALP敏感而且有特异性。
5、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尿NAG测定是对肾小管早期损伤诊断的最敏感的指标。各类肾病及各种药物所致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及肾小管受损,尿NAG活性均增高。
血清中NAG—ase。当肝损害时,细胞内溶酶体破裂,尿酶释放入血清中,形成溶酶体酶血症,使血清中NAG—ase含量增高,增高幅度与肝实质受损的程度乘正比。
在癌的诊断鉴别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不同癌症中,它差异很大,在胆管癌、胰腺癌、食道癌、壶腹癌时升高。
6、脂蛋白(a)(Lp(a))
血清中Lp(a)水平由遗传因素决定,不同年龄、性别组之间Lp(a)水平无明显差异,已证实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它脂类、载脂蛋白无相关性。此外Lp(a)异常亦可见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以>300mg/L作为判别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界限。
7、胱抑素C 介绍
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相对分子量较小,包括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组织蛋白酶和钙离子激活蛋白酶家族中的钙离子激活蛋白。在所有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产生速率十分稳定,在体内唯一的代谢途径是通过肾小球滤过排除,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但在近曲小管有一定的重吸收,在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返回血流中。并且不受炎症、胆红素、饮食、体重、溶血、甘油三酯、性别、年龄等影响。在1985年被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临床应用:
①美国FDA批准胱抑素C作为肾病诊断标志物。②了解老年人肾功能状态最佳指标。
③各种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炎)早期预测标志物。④监测肾移植病人术后肾功能及疗效动态跟踪。⑤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
有研究表明:胱抑素 c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
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许多细胞上表达,如神经元细胞、近端肾小管细胞、尤其是内皮细胞。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可从膜上切除成为可溶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入血循环。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显著增高见于节结病和高血压,降低见于肺癌、慢阻肺、哮喘等。可作为肺的器官特异性酶。
临床应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结节病的诊断及预防
高血压和心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剂用药疗效的监测。筛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物,指导用药。肺癌及肺肉瘤的诊断及监测。肺癌预后情况分析监测。甲亢的诊断及疗效的监测。⑦ ⑧ 肾小管损伤的标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9、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肝脏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21000kD),由肝细胞合成,受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从肝细胞转运到上皮细胞,血浆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约有90%与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结合,形成高分子蛋白复合物,故而不被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当视黄醇被转运道靶细胞后,视黄醇结合蛋白便游离到血浆中,迅速被肾小球滤过,几乎全部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正常情况下,在尿中稳定性强,不易分析,不受pH和血压干扰,视黄醇结合蛋白排量甚微,但在肾近曲小管损伤时,其尿排量明显增加,故视黄醇结合蛋白排量增加可作为肾近曲小管损伤的标志物。
临床应用 ① 视黄醇结合蛋白较血肌酐、尿素氮、菊芬廓清率更准确和灵敏,更能早期发现肾小管功能损害。② 检测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有助于单纯性肝硬化与肝肾综合征得鉴别诊断。③ 反应营养状况的敏感标志。
10、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中S腺苷基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水解反应的产物。80%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贮存血浆会引起此两部分的重新分布,出现结合部分增加,游离部分降低的变化,故测定时以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为佳。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致流产、新生儿缺陷、中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反映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异常变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已成为国内外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监控疗效和诊断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常规方法。
11、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广泛存在于肝、肾、结缔组织、唾液和血清中,是参与分解胶原的二肽氨基肽酶,与癌的侵润和扩散有关。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血清GPDA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是继甲胎蛋白后又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GPDA与AFP有相似的灵敏度(分别为54.9%和74.3%),如两项联合检测,可使灵敏度提高83.3%。胃癌GPDA与CEA联合检测可将灵敏度由单项时的70.2%和57.4%提高到89.4%。临床应用: ① ② ③ ④ 肝、胃肿瘤酶谱之一。鉴别肝脏良性及恶性病变 胃癌肝转移的动态跟踪。
胃癌患者手术后的预后估计及复发监测。
12、C-反应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CRP在机体急性损伤、炎症或感染时升高,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观察。而hs-CRP可用于机体微小损伤监测,特别是在冠心病早期,血管炎性损伤导致斑块增加,是冠心病发生发展重要指标,二、电化学发光实验室新项目介绍
1、脑利钠肽前体(ProBNP)临床意义:
① 提示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预后;心源/非心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② 血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疗效;以及心肌重塑的评估。
2、肌钙蛋白T(TNT)临床意义:
①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4小时,血清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②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该值可见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患者继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3、糖类抗原724(CA724)临床意义:
①良性疾病:血清CA724升高可见于以下几种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囊肿,乳腺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极高诊断的特异性。
②胃癌:诊断敏感性为2880%,通常为4046%。而对良性胃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达95%以上。CA724升高与疾病的分期有关系。外科手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值。如果肿瘤组织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或在临床诊断为复发时也已升高。有研究结果提示,术前的CA724水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值。
③卵巢癌:诊断敏感性为4780%。对粘液样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A125。二指标结合起来可使首次诊断敏感性提高到73%(CA125单指标:60%);动态监测的诊断敏感性可提高到67%(CA125单指标:60%)。
④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为2041%。而对良性结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是98%。完全切除后CA724可显著下降。当体内存留癌组织时CA724持续升高。CA724与CEA结合起来可使术后监测的诊断敏感性从78%提高到87%。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临床意义:
①支气管癌: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的首选标志物。而CYFRA211则适合于非小细胞支气管癌的监测。6081%的小细胞支气管癌患者,NSE升高。
②NSE与转移部位或者是否为神经系统转移没关系,但与临床分期,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化疗期间,首轮治疗开始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一周或首轮治疗结束后,NSE含量迅速降低。而治疗无反应者,血中NSE持续升高或不能降到参考范围以下。
③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诊断敏感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92%。④神经母细胞瘤:62%患病的儿童血清NSE水平高于30ng/ml。病理性NSE升高水平与疾病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反之,NSE升高不明显,则预后好。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有34%的患者血清NSE升高(>12.5ng/ml)。
⑤精原细胞瘤:有6873%的病人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含量与病程有关系。其它肿瘤:22%的非肺源性恶性疾病患者NSE高于25ng/ml。⑥脑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偶尔可伴有NSE升高。原发性脑瘤或脑转移性瘤、恶性黒素瘤和褐色素细胞瘤,CNS中NSE升高。有报道14%的原位性和46%的转移性肾肿瘤患者中,NSE升高,并与病变程度有关系。
⑦良性病变:血清NSE升高(<12ng/ml)见于良性肺病和中枢系统疾病。主要在CSF中升高者可见于脑血管脑膜炎、弥散性脑炎、脊髓小脑退化、脑缺血、脑梗塞、脑内血肿、蛛网膜下出血、头部损伤、炎症性脑疾病、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综合征等。
拟开展骨标志物
1、β-胶原特殊序列
骨基质的有机成分中,90%是由Ⅰ型胶原组成。Ⅰ型胶原在骨中合成,同时也被分解成降解产物释放入血,β-胶原特殊序列是Ⅰ型胶原降解的特异的产物。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疗效在几周后反应出来。
2、N-MID骨钙素
在骨合成中,成骨细胞产生骨钙素,完整的骨钙素及大的N-MID片段均存在于血液中,前者不稳定,易裂解为后者。N-MID骨钙素被视为骨合成标志物,可与β-胶原特殊序列一起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3、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90%以上的骨基质是由Ⅰ型胶原组成,Ⅰ型胶原来源于Ⅰ型原骨胶原。因此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是骨形成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可有效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治疗、预防及复发。用于监测绝经后妇女和骨Paget氏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4、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素是由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入血中,它和降钙素相互作用以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性。甲状旁腺机能紊乱引起甲状旁腺素分泌改变,进而导致血钙水平的升高或降低(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
三、PCR实验室新项目介绍
1、EB病毒EBVEB病毒(EBV)属疱疹科病毒,病毒基因组成是双链DNA分子。它容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幼儿感染后多数为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占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除于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外,还同Burkitt淋巴瘤、免疫损伤性患者的淋巴瘤有关。同时也可能与何杰金氏病(Hodgkinsdisease)、慢性疲劳综合症、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等有关。
2、柯萨奇病毒CV 柯萨奇病毒感染已成为引起我国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检测CV对明确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有重要意义,可判断其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其治疗。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夏季高发,且易引起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爆发流行,柯萨奇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在咽部和肠道淋巴组织增殖,潜伏期7-14天,柯萨奇病毒以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100:1,出现症状者也大多数为轻型或顿挫型,严重感染者极少见。引起的主要症状有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心包炎、眼病和新生儿疾病等。
3、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简称合胞病毒,属于肺病毒属,基因组为不分节的RNA。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于冬季和早春,传染性较强,也是医院内交叉感染主要病原之一,经飞沫传播,也能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播散。是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的主要病原体,对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引起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4、肠道病毒EV 肠道病毒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4个病毒种,67个血清型。是以感染肠道作为开始,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人类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体。肠道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临床患者多种器官的损害,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和手足口病等。
5、单纯疱疹病毒HSV 单纯疱疹病毒是疱疹病毒的典型代表分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其基因组为双股现状DNA,人感染HSV后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黏膜或皮肤局部的疱疹,偶见可产生严重甚至致死的全身性感染,HSV的感染可表现为原发感染,多见于6 个月—2岁的幼儿,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见于: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咽部疱疹主要由HSV—1感染所致。生殖器疱疹为HSV—2感染,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6、人巨细胞病毒 CMV 巨细胞病毒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属β—疱疹病毒亚科,CMV的基因组容量是人疱疹病毒中最大的,含有240Kb。CMV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引起先天性感染(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易发生肺炎、结肠炎、脑膜脑炎。输血感染可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肝炎等病症。本病毒还可发生垂直传播,对胎儿危害较大,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之一。
CMV存在于血液,唾液,乳汁,尿,精液和宫颈分泌物等体液中。现在,临床上对器官移植,肿瘤,艾滋,白血病病人,CMV的检测是一个常用的观察指标。标本类型:血液,尿,乳液等。
7、人乳头瘤病毒 低危型 HPV(6、11)
高危型 HPV(16、18、31、33、45、52、56、58)
乳头瘤病毒源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的D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黏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临床常见:刺瘊、趾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主要为6、11型)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以生殖器湿疣发生率较高,传染性强,在性传播疾病中有重要地位,并有恶性病变的报道。近年有研究资料证明HPV与宫颈癌、喉癌、舌癌等发生有关。如HPV—
16、18型(高危型)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8、沙眼衣原体CT
衣原体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为革兰阴性球菌,无动力,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有3个生物型和18个引起人类疾病的血清型,所致的疾病有: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男性非淋球菌尿道炎、附睾炎、直肠炎、性病淋巴肉芽肿。女性以肛门直肠淋巴结肿大多见。
9、肺炎支原体MV 肺炎支原体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是5—20岁年龄组,但可在任何年龄的人群发病。肺炎支原体发病无季节性,潜伏期2—3周。在封闭的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产生小规模的流行。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临床显性感染,而非隐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所致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有关系。3岁以下幼儿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5—20岁年龄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肺炎,成人则以肺炎多见。
10、解脲脲原体UU 在正常人尿道中有时也有解脲脲原体,认为其致病性与血清型有关。只要引起男性尿道炎、早产、死胎、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等。
11、淋病奈瑟菌NG 为革兰氏阴性菌,是淋病的病原菌,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出现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宫颈可见脓性分泌物等。男性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女性科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早产,不育。
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新生儿可通 过患病母亲产道感染引起淋菌性结膜炎。
12、结核分枝杆菌TB 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 致人体机体,肺,肠,肾,关节,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全身各器官组织皆可感染。临床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13、甲型HINI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HINI亚型猪流感病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2009流行株),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之为甲型HINI流感病毒。甲型HINI流感病毒可直接从猪传播至人,亦可出现人际传播。感染病毒的猪或人是主要的感染来源,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人也可能通过接触到被甲型HINI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而获得感染,因此,被甲型HINI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也是潜在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临床症状与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躯体疼痛,头痛,畏寒和疲劳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病毒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