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5: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执教: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 谢晓静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课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的探究活动组成。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第二部分:认识风化。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教材最后还安排了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地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平时知识积累中,他们对于岩石以及岩石的形成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这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探究下,在实验和学习中构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希望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 “冷热的作用”和“流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同时整合利用各种学习途径,经历多通道经历岩石变化原因的探究过程,多角度寻找支持自己解释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推理、求证意识。同时在探索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水、镊子、岩石、玻璃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引导主题:同学们,我们在哪里见过岩石?你印象最深刻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

(二)图片引领观察:教师课件出示连续六天拍摄的一组岩石的照片:要求学生先观察,这6天里,这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发生改变?学生观察汇报。

(三)触发学生矛盾:那7天后呢?8天后呢?模样会改变吗?那八年后呢?八百年后呢?八千年后呢?

(四)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又改变模样了呢?这其中,什么发生了改变?(板书)

(五)激活实验动机:是不是这些因素作用下,岩石模样就会发生改变呢?(板书)就这样一直争论下去?(由学生提出实验求证)

二、实验求证

(一)冷热实验

1、我们就用这块小石头模拟校园里的岩石(出示小石头),那阳光和雨水用什么代替?

2、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讲解实验单的填写。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7、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呢?

(二)水流摩擦实验

1、过渡:当然,咱们这块岩石在雨水的冲刷下,肯定还会受到水的摩擦和冲击,那么岩石会不会因此改变模样呢?我们照样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3、温馨提示:同样的,我们也需要完成这张实验单,通过刚才实验得到的经验,你觉得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这个温馨提示请你来提。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6、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三)实验总结

1、课堂当中,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去模拟了岩石受冷热、水流摩擦影响后发生的现象,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现在你认为这块岩石在这六天里,它的模样发生改变了吗?那为什么难以发现它的变化?如果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这么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2、是啊,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但这也是一种改变。试想,现在是六天的时间,那经过六年后,六百年后,当这种变化经过时间的累积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另外的一番情景了。

三、推测与解释

(一)课件展示另外一些岩石的图片。它们以前长这个样子吗?

(二)科学推理:联系刚才的实验,说一说这块岩石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三)在你们的讲述中,还有什么因素也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学生讲述,教师板书。(教师相机出示“石生树”图片:这棵树长在什么地方?一直长,岩石会怎样变化?植物的根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另外,动物、大气污染等对岩石的破坏也很厉害,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四)明确风化概念: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实践强化

(一)再次出示六张照片,留白第七张照片,问学生:如果真在800年后拍到了这块岩石的第七张照片,你觉得会是怎样的画面?请你画一画!这么画,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学了今天这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谢晓静,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2001年,她以《空气在哪里》一课代表温州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温州市科学骨干教师、瓯海区第二轮名师、瓯海区教坛新秀、课改之星。从教十余年,分别在省、市、区各类论文、案例比赛中获奖共40余次;多次应邀在省、市、区级做观摩教学;近年来主持《小学自然教学中科学基础启蒙教育之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立足农村教育现状,强化家校同向合作,优化学生学习环境》、《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延伸小学生的探究空间》等省、市级课题,更荣获19届浙江省“春蚕奖”称号。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舟山市定海小学

袁优红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师搜集了两个城市的一些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欣赏完后,请说一说是什么城市?(北京、乌鲁木齐)

2、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这两个城市,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模拟实验

2、汇报: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3、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种,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1、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3)乘坐旋转木马,大转盘,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你们能得出什么规律呢?每个同学把规律记录到记录单二中。

科学记录单二

上面的几种运动现象,我们能得出的规律是: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为什么?再请几位学生在转椅上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地球周围有哪些星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如何?(自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

1、确定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现在你们能判断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次让地球仪自转起来。

2、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也就是说,北京迎来黎明了,乌鲁木齐要再过几小时才能迎来黎明呢?

3、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从图上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4、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图呢?)

五、课堂总结

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特点:运动方向和方式、周期、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袁优红,女,大学本科学历,于1993年参加工作开始一直致力于小学科学(自然、常识)教学,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区小学科学学会副会长。2007年获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小学科学教学先进个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课堂教学能手、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先进工作生产者、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中,以踏实、求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学生为本”,力求让学生全面主动探究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担任各级公开课、观摩课达30多节次,在省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上作讲座,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区多次获奖或发表,优质课连续四届获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辅导学生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在《研究性丛书》中发表。主持、参与《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灵魂——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探索》、《大班额教学班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等课题的研究,分别在省、市获奖。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执教: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林志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林志,男,1976年6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校科学教研组组长,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大组成员。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科学(自然、常识)学科的教学工作,本着“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的信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学习。2006年执教的《蜡烛能燃烧多久》在浙江省首届小学科学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1999年获台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多个科学教学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案例已有近10篇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制作的CAI课件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一个作品省电教馆发行的“优秀课件集锦”。2007年——2008年被选拔为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执教: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陈芬红

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板块平移学具等。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使北川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

3、借助多媒体资料认识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4、讨论: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4、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所学知识并揭示课题。

2、避震知识介绍。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陈芬红,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科学教师。自1995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曾获柯城区第八届教坛新秀,浙江省首届“新生代”(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教学观摩课及送教活动;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执教者:浙江省龙泉市教研室 陈永飞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造环形山,让学生在造环形山模型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教学重点、难点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 教学准备

沙、石子、玻璃球、注射器等。

 教学过程

一、认识环形山

1、呈现图片:这里有一张月球表面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播放视频:这里还有一小段有关月球环形山的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过程中请你留意一下,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有些什么特点?

二、模拟造环形山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环形山的这些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模拟造环形山,看一看,哪个小组造出的山跟月球上的环形山最相似?

2、分小组讨论:那你们又会怎样去造“环形山”呢,你有多少种造山的方法呢?

3、模拟方法的选择:看来同学们很有方法,在这些模拟方法中,你认为哪几个是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的?

4、同学生又需要哪些模拟实验材料呢?

5、指导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怎么样做好这个实验,才使得我们造出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6、分小组造“环形山”。

7、师生评价“环形山”。

三、交流,并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提出假说:你现在是否能推测一下环形山的成因了呢?你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3、如果让你到月球上去考察,你认为有哪些证据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的?

四、呈现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老师这里还收集到了一些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环形山的成因你了解了吗?

3、科学家提出假说时用了哪些证据?

4、我这里还有一点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影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5、你需要重新修改你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6、是的,科学家对环形山的形成也只是一种猜想。他们也还在不断的寻求证据,证明这种猜想。我想总有一天,科学家会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课后,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找资料,求证我们的猜想。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陈永飞,男,1975年出生,浙江省龙泉市水南小学科学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丽水市教坛新秀,丽水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获省小学常识(科学)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

第二篇: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大雁归来》课堂实录(执教: 长兴实验初中 杨小平)

一 课前播放《鸟与梦飞行》的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营造氛围。中文歌词: 《鸟与梦飞行》片尾曲 《to be by your side 》 飞跃大海,飞跃大洋 掠过黑色树梢的森林 穿过了山谷但我仍然不敢呼吸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飞过变换的沙漠和平原 越过笼罩着光辉的山脉 穿过肆虐的狂风和暴雨 为了回到你的身旁

(上课铃响)师:这是一只多情的大雁在歌唱着回来的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 生齐答: 《大雁归来》。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课题,告诉我你读到这个题目时是怎样的心情。生:很高兴。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生:很盼望。师:为什么?

生:大雁来了,大地充满生机。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 5 段。生: “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 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人。生:有爱心的人。师: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 阅读全文,看看“我”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读课文时请大家做好下面几件事: 给各段标上序号; 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 看看 “我” 是用怎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生:(读课文)生:是用喜爱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最能体现我的感受的句子是“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 3 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心情很愉快。

生:我觉得是“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 3 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 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最能表达出赞美之情。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

师:(板书“野性的诗歌”)我们往往把怎么样的事物比作“诗歌”? 生:美好的事物。师: “野性”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和关在动物园里不一样的,是在大自然里的。生:是自由自在的。生:是无拘无束的。生:是天然的。

师:文中哪些段落或句子让你感受到大雁归来是自由的,美好的,是一首”野性的诗歌”? 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先自主品读,写上批注,然后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可以先说一说,交流交流。

生:第 4 段,“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写得很亲切。师:具体是哪些词让你觉得特别亲切?

生: “低语”,它把沙滩当成“久别的朋友”,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师:你能想象一下它在低语什么吗? 生:我的朋友,我又回来了!师:沙滩会怎么说?

生:我很想念你,我的朋友。师:(点头、微笑)

生: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这 一句也是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大雁的友好活泼。它把 “水洼” “池塘” 和 当作朋友来 “问好”。

生: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师:为什么说“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天气就温暖了,冬天就过去了。师:哦,大雁带来春天,带来温暖。

生: “在我们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这里把大雁的动作姿态描绘得很美。” 师:具体是哪些词语?

生: “盘旋”“扇动”“滑翔”、、师:我们把着些词圈点出来。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师:哦,为什么呢?生:因为这句话很有感情,能看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师:你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读)师: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重音在哪里? 生: “又”

师:对,还要注意什么?

生: “回来了”可以读得慢一点,深情一点。师:我们来试一试。生:(读)

师:这个语段真是太美了。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听,想一想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我们给它起个名,好吗? 生:好 生:(读语段)

师: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画面? 生齐声:大雁归来图 师:你还读到了什么图?

生:第 6 段,“每次出发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师:说说。

生:它们像人一样,有“辩论”,有“争论”,写得很有趣。

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而“辩论”吗?生:它们在为到哪个玉米地里去而辩论。师:有道理。那它们为什么而“争论”呢? 生:它们在争谁找的食物多一些。生:它们在争哪些食物好吃。

生:它们在争派谁把食物带回去。

师:(微笑,点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这里作者仅仅把它们当作鸟来写吗?生:不,把它们当做人来写了,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师:对啊,爱融化在字里行间了!我们一齐把这个语段朗读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生:(齐读)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 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这里用比喻的方法写鸟的动作,写它们快速降 落的样子,很形象。

师:下面的鸟为什么“欢呼”啊? 生:它们等待的食物来了,它们特别高兴。生: “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望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这里用“喧闹” “一群一群”的,写 地很热闹。

生: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用了拟人手法,它们一边吃还一边交 谈,很温馨。

师:这个语段所描述的是什么画面,我们也起个名吧。生:大雁寻食图。师:这个“寻”字不太雅,我们换一个。生:(大家异口同声)大雁觅食图。师:很好!生:

我觉得第 9 段很有趣,“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师: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生:他们是一个集体,很热闹。它们还会争吵,辩论。生:它们队伍里有也有领导。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 “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师:这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 生:大雁集会图。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对大雁的感情是? 生:喜爱。

师:我爱大雁,我爱大雁的什么,仅仅是爱它的外形,它的鸣叫? 生异口同声:不是!师:那是什么?

生:爱它的活泼可爱。

生:爱它的坚定执著,第“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 生:爱它的热情友好,“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渲嚷着发出邀请。”

生:爱它的团结,第 11 小节,“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生:爱它的重感情,比如“孤雁”,因为失去了亲人而忧郁鸣叫。生:„„

师:这么美好的大雁“我”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 生:在沙乡。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 生:从老师发的资料。

师:为什么 3 月的沙乡会成为鸟的天堂? 生:这里有沙滩。生:有河流,有玉米粒 生:有“我”这样的爱鸟者。生:还有松林。

师:那你知道沙乡原来是一个怎样的? 生:是一个沙子农场。

生:是一个“被现代文明榨取殆尽又被抛弃的沙子农场”。师: “我”在这里做了什么?你从资料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生:在这里,他带领家人每年种上上千棵的松树„„

生:在这里,他积极地行动着,渴望恢复沙场的生态平衡„„

师:是啊,他不仅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他还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他的一生都在为土地奔走呼号,人们称他为威斯康星河畔的大地守护神。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我”、沙乡、大雁三者之间的关系,你用哪个词?生:和谐。师:是啊,大地、河流、动物、植物、人,我们共同谱写了一曲“野性的诗歌”,创造了一 个和谐的家园。这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理念,请大家再次阅读老师刚才发的资料《利奥波得和〈沙乡年鉴〉,告诉我什么理念?》 生:是“大地共同体”。

师:很好,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吗?

生:就是说大地上的一切,包括土壤、河流、山川、动物、植物和人,都是平等的。生:它要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师:智利·米彻斯特有一句诗“大地应该是个女人的模样,一切生物依偎在她宽阔的怀抱。” 这句诗可以作为这个理念的注解。他不但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一个积极的行动者,他还是一个深沉的思想者。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是不是在任何时候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欢快地鸣叫,尽情发挥它们的“野性”?

生:不是的,第三小节写“11 月南飞的大雁”是“一声不吭”的,因为“大雁知道,从黎 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还有第四段写道: “三月的 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师:是啊,三月的大雁能自由地飞翔,欢快地鸣叫,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休战时刻”。

生:老师,秋雁觅食时是“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利捡拾玉米粒。”悠闲的很。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里的“时而”是因为它们不敢在一个地方呆久,怕被猎人发现,是一种紧张状态。

生:第四段大雁刚回来时“试探性”也写出了紧张。

生:还有孤雁,它们不断鸣叫,而且声调忧郁,因为它们失去了亲人,成了“单身”。

师:它们可能失去了—— 生:可能失去了妻子。

师:哦,可能是失去了妻子的鳏夫。

生:还可能是失去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孩子的父母。

师:是啊,难怪它们要不断悲鸣,它们是在呼唤自己的亲人啊。利奥波得曾经在《沙乡年鉴》 里这样表述: “孤雁是冬季狩猎中的幸存者,现在正徒劳地寻找着它们的亲属。这样,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为这些孤独的鸣叫者悲哀伤痛了。” 师:利奥波得用文字表达着、呼吁着,雅克.贝汉用镜头表达着、思索着。(播放《鸟与梦飞行》视频(时间:2 分 28 秒 内容:在迁徙途中,大雁在空中美丽而诗意地飞翔,音乐和画面唯美动人,但猎人的枪口正对着它们,“砰”„„)生:(观看 惊叹)师:罪恶的枪声让我们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请大家再看一则来自 2009 年 03 月 19 日 12:43 央视《东方时空》的新闻,你也可以登陆 http://www.xiexiebang.com,标题叫“鄱阳湖卖天鹅肉 疯狂捕捉一夜杀五百只”(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和资料,内容简介:人们用天网和毒药大肆捕 杀天鹅,卖给附近的餐馆。触目惊心!)师: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的天鹅到此栖息„„一位村民对这镜头忧心忡忡地问:这样下去,天鹅还会回到这里吗?只怕我们再也看不到天鹅了!师:结合这则材料,请大家想一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把它改成《大雁》不是更简洁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谁能解利奥波德的心语?

生:用“归来”表达作者的企盼,希望人们能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 生:呼吁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和动物和谐相处 „„

播放《鸟与梦飞行》片尾曲 《to be by your side 》 „„ 明天,我将继续飞翔 从最深的海洋到最高的山峰穿过了你睡梦中的疆界 飞进令我不敢言语的山谷为了回到你的身边

第三篇: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武陵春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课堂实录

执教者 绍兴县实验中学 茅娟美

11月19日上午第一节于金华五中

教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几分钟,聊了些有关金华五中前段时间校庆的事情,接着就问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并且打开百度中收录自己的发表文章的信息给展示给学生看

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

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

生:在等待爱人

师:爱人等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孤独,寂寞,失望

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

读后——

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

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下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

师:有人愿意修改吗?

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

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

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

生: 在凌晨的前后

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

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

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

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

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

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

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

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

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

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

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呢?

生:挑上另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走到江边,看着江水东去……

师:这简直就是小说……

下面,我们挑一个细节,细细地写下来,从(清晨,打扮,心声)三个方面挑一个……

三分钟后

师:选择早晨背景写作的野马?上来展示一下

生:杨柳飘舞,愁绪亦在随风飘舞,天上还是惨淡的白,草上布着朦胧的霜,不知天上挂的那轮淡月,是否知道那女子的心,风吧!带来了几缕凉意,吹落了……

师:你写的很有节奏感……风吧!名词活用做了动词 生:女子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知识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她手执了一只金步摇……

师叫学生点评了一下,然后

师:写得好,点评的也好写心声的也要展示一下

生:她想,丈夫远出这么久,他会回来吗?

师:恩,你还没有写好,继续

生:用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发,丝丝从指间滑过,直到指尖泛白,放开,莫郎……

我难道终不及你身边的阿娇?

师以及全场鼓掌

教师将以上三个写的比较好的东西的作品合起来朗诵一遍——(稍稍做了修改)

师:你们都睁大了眼睛,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吗?

生:有淡淡地哀愁,……的忧愁

生:动作描写,梳妆打扮上加了细节环境,动作,心理都作了刻画

师:我们平时喜欢写大而空洞的东西,比方说“清晨”……我们要细节背景

出示幻灯——舍大取小绘细节

师:剩下的几句诗中还有画面,我们就挑其中一句写吧,最难写的“肠断白萍洲”就留给老师吧……

幻灯——配背景 写动作 听心声

同时教师立即就在电脑上即兴写了起来——

生……

师:你笔下的女子的哀愁,除了一江春水没有人能理解

生:女子拂袖走过窗前……江上点点白帆都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一个是我的归人……

师:很有音乐感……

生:你在江上凝望着,一艘艘的船过去了,一只没有,两只没有,三只也没有,没有,没有,思念,希望一点点减少……

继续展示

师:有没有写斜晖脉脉的?

生:船只……希望落空……落日本无意,流水也无情……

师:我们班真是卧龙藏虎,……老师都不敢给你们看了,你们还要看吗?

生一齐:要

师:那老师只好献丑了……

屏幕展示:江水茫茫,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

师总结完毕,说:老师送你们几句话(面对作文这座高山(幻灯显示)

我们可以仰望

但决不跪拜

那么,试着换一种简单的方法

风景会这边独好

《武陵春》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很好,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宁波市海曙区翠柏中学 李晶 武 陵 春

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

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

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①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②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③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了解词人,解读内心

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61558;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打出幻灯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8226;万章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从词人人生经历来看,她的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家乡沦陷丈夫去世文物丧失等等苦难,这些苦难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

她曾词动京华,名噪一时,可这早已经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种种教条,因此她的词也被斥为“无辜藉”她对幸福的追求又被诬蔑成“无检操”,甚至连我们心仰望之的陆游对她也颇多微词

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时也”

是啊,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板书: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

五、抒写感受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展示幻灯片: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小结: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老师想借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朗读《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

或许《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包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师生齐读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诵、品词、对比以及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板书: 旷世孤独

国破夫亡 直接 抒 愁 传 细节

触景 生 摹 武陵春

春晚 [1]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2],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3],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4],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5],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2] 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3] 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5] 舴艋(zéměng 责猛)舟:形似蚱蜢的小舟。

赏析: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有人评价说“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懒于梳头。风物依旧,人世已变一切事情都已完,想要诉苦衷,眼泪早已流。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乘舟前往只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第四篇: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穷人》

穷 人

【教师简介】

汪玥,男,1980年6月出生,就职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从教8年来,一直追求“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教学风格,在区、市及省教育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所撰写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心理活动描写”“尝试心理活动描写”,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学得相对透彻。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穷人》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本课教学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通过该重点段的学习,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凭借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第二课时

1.能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品质。

2.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抄写容易写错的生字并组一个词;抄写值得积累的新词;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1.揭题导入,学生读题。

2.完成预习检查作业(课堂作业单1—4题)。

3.作业交流,反馈。(在交流第三题时,顺势交流反馈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1.浏览课文,关注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几处句子。

(2)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2.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1)根据字形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2)认真默读语段,读懂复杂心情: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写旁注。(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

(3)自由朗读,以读促悟:学生自由选择

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

【预设关键句】

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① 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② 辐射描写桑娜家非常穷的心理描写,读出忧虑之情。

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感受桑娜“害怕”的情绪;读懂桑娜的“下定决心”。② 师补充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

(4)整体朗读,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请大家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看谁能读出“忐忑不安,心情起伏”的感觉。(生自由练读——指名学生读——师范读——生自由练读——师生配乐合作读)

(5)师小结: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3.提炼人物形象:完成课堂作业单第5题,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生填写——交流)

(三)尝试心理描写,升华人物品质。1.尝试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来到西蒙家,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睡得香甜,此时,她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桑娜想: 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2.交流心理活动描写。

3.教师反诘,探寻小说主题: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一个字也没有写?

4.师总结提升:托尔斯泰曾说“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 抱回孩子的一刹那桑娜什么也没想,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一个将善良深深刻进灵魂的桑娜。

(四)学生课堂小结,教师下挂任务。1.生小结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机动)

2.师总结全课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及任务。

【板书设计】

桑娜(忐忑不安)善良 穷人?

渔夫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矛盾冲突。

1.听写词语: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忐忑不安、自作自受。2.根据听写的词语,回忆课文矛盾冲突,唤起学生记忆。

(二)研究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1.呈现桑娜与渔夫的对话。

2.紧扣“熬”字,感受渔夫的品质。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三)想象续写,拓展阅读视野。1.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穷人》。

2.以托尔斯泰的作品集为依托,交流书中的人物。

我的舞台

【教师简介】

王彧钊,男,1977年9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现任宁波北仑小港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努力追寻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

【设计说明】

《我的舞台》,作者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小时候在不同“舞台”上的成长经历。这是文本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一语言现象,通过速读、填表、写批注等有效的课堂练习,引领学生去发现,欣赏,学习课文的语言,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借助“阅读表”,梳理、概括文章内容。2.欣赏课文语言,学习做摘录,体会作者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速读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1.带问题读课文。

(1)“我”指谁?“我”的舞台在哪里?“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

(2)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重点词。(3)学生交流。2.再次速读,学做摘录。

(1)“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呢?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认真找一找,读一读,填在表格里。

(2)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4)师生引读。(5)出示吴霜资料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学美国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吴霜在说》等。

(二)感受文章用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语言特点。1.在作者成长的舞台中,哪部分内容的描写特别吸引你?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意思?(1)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2)小结课文的表现方法:艰辛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轻松、快乐与风趣。

板书:艰辛——轻松(3)学生赏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3——8自然段,学写批注,赏析用轻松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

1.读课文3——8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圈一圈重点词,把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

2.学生认真圈词,写批注,教师随机指导怎样写批注。3.选择部分学生交流。

4.学生赏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重点句。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这样轻松的描写在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课外书,同学们的作文中都见过。能回忆出来吗?

Ppt出示:林海音《窃读记》、《夜莺的歌声》、毛泽东《七律.长征》,秦文君《女生贾梅》,顾嘉静《烦人的痘痘》。

2.出示对比材料,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面对艰辛的经历,有的可以用轻松的笔调来表现,有的—— Ppt出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小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

【板书设计】 我的舞台

吴霜

艰辛 轻松

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简介】

鲍丹丹,女,197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情趣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亲和自然、质朴本真的教学特色。2010年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8个生字。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二、教学准备

1.以全文注音的方式打印教材。

2.课件、田字格及葫芦叶、小葫芦等板画教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认识“葫芦”,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师生共读 初读启思

1、自由读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借助画面,师生合作讲读故事,随机点拨:

(1)

正音“盯着”、“邻居”。理解词义。(2)

点拨“感叹号”与 “问号”的读法。

3、交流初读感受。

4、启发思考: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他觉得可以不要什么?这些真的可以不要吗?

三、补充画面积累理解

(一)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随机点拨:

(1)发现含多音字的词语“细长、长满”,正音。(2)认读“葫芦藤”。联系生活,看图说话。

(3)发现形近字 “挂—哇”。儿歌律动,区分形近字。

3、指导写字:挂、哇

引导观察,说说发现;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随机点评,再次练习。

(二)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1、刚才我们合作读连环画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少了一幅图!(板画葫芦架)葫芦架搭好了,接下来,该在上面画些什么呢?

2、学生自读圈画。

3、汇报交流,完成板画:

(1)

根据反馈,随机板贴:小葫芦、葫芦藤、小花、绿叶(2)

给词卡摆序,说说理由,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3)

师板画,引导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4)

指导朗读句子。迁移说话。

4、指导朗读。

四、质疑存疑

1、(出示插图2)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质疑,存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堂练习。

二、回顾问题,读中解疑

1、聚焦“那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不同。

2、情景剧表演,体会那个人的可笑。

3、想象说话,读文明理。

三、指导写字。

第五篇: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 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 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

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

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

生:在芦苇的尽头

师:还可能在哪里?

生:在诗人的心中

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

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生:是飘忽不定的……

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

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

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

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

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

生齐读——

师:此时……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

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

生:是激动,是兴奋

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

生:在

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

生读一遍 师:我们要关注这个 在 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师: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

生:加“啊”

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 啊,为什么

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

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

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

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

男生齐读 在水一方 这句 全班和一遍 在水一方 四字

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

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

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

生:宛

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

生读……一遍,宛 字拉长

师:再放松一点,这 宛字 再读一遍

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对 “唉”字 齐读 加了字的原文

再请一个女同学读 唉 字意味全包含在原文中了

同样请一同学读,全班和一遍最后一句

师: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

生:溯游从之 等句子中有

师:这种逆流而上的划船声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还有其他词表现吗?

生:阻 长 等字

师:请一同学试着读这种追寻的艰辛

生读一遍

师:有感觉,我们重点关注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

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这三句,大家一起读这三句

师:是啊,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我们再读,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师:从什么地方?

生:溯游从之等句,感受到了主人公奋力向前……

师:同学们,他奋力向前,追求不止,一共几次啊? 生:三次,也许六次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两次

生:无数次,地点的转化体现了无数次

师:应该是无数次,我们的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

生:表现了他执着的精神

生:坚韧的精神

师板书 执着

师:追寻的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是永远追求不到,但是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起立,拿起课本,在朗读声中感受这种执着的精神,老师读第一节,大家读二三两节——配乐——

请坐,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

师: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

生:追求的梦想,目标吧

生:作者也是一个痴人,在寻梦,寻找心中的海市蜃楼……

师:追寻这种看到就摸不到的……感觉

生:追寻一种幸福……

生:一种心灵的寄托……实际上虽然得不到,但是要拼搏—— 师: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哦,我们读这段话,一起共勉吧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这种追修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下载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实录(大全五篇)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实录一等奖《逍遥游》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写好课文。)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如果说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小扣柴扉久不开”,那么今天这......

    评课-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展示

    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展示 于3月13日—14日赴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进行了为时一天半时间的学习。听课八节:其中14日上午的两节课《松树》(七年级)、《烟......

    《灯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灯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

    火烧云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优秀范文五篇)

    火烧云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精选39篇)

    篇一:梅花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二、解题:1、齐读课题。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3、教师小结归类: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fpg 黄山奇石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の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の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の热爱之......

    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

    病毒展示课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病毒展示课教学设计 湘波中学 廖治年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病毒的种类、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2)能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能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