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5: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篇: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不良表现,并提出了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朋辈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朋辈教育的原义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

将朋辈教育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挑选、培训并组织与受教育对象年龄层次相近、经验相似的学生,通过倾听、共娱、交谈等形式实现经验共享,从而协助受教育者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朋辈教育,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表现

1.1 学习不适应

1.2 生活不适应

大学生大都是家中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当他们步入大学真正开始自己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亲自打理个人一切事务时,很多新生顿感到无从下手。

1.3 人际关系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新生一般都渴望通过老乡会、班级、学生会、社团等渠道扩大自身的交际面,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但面对全新的环境、地域和生活习惯各异的同学群体,人际交往开始易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竞争与合作并存,有些新生处理不好各种人际关系时,便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2]。

1.4 心理不适应

新生入学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不适应,有的学生因高考失利或填报志愿有偏差被调剂,对学校和所学专业不满意,内心充满失落和迷茫;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与家庭优越同学对比后,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有的学生在人才辈出、各展风采的大学里,失去了往日高中阶段的优越感,心理落差较大。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新生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教育应结合他们自身的心理需求,通过身边优秀学生的朋辈教育,在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和正面引导,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2.1 选拔辅导员助理

从四年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中通过笔试、面试选拔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同学作为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军训、入学教育等适应性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对新生的教育更多地呈现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从而使辅导员助理充当朋辈教育员的角色,成为辅导员工作强有力的助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可选择每年固定的月份作为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举办专家心理讲座、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观赏心理影片、排演心理短剧、拍摄心理短片等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能实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2.3 树立朋辈典型榜样

2.4 搭建朋辈教育平台

第二篇:新生适应性教育

迈好入学第一步——新生适应性衔接教育

衔接教育就是由低一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顺利过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段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心理准备,使其更快适应下一步学习的教育。新学期到来了,又有一批孩子步入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门,开始他们新的学习生活。角色变了,环境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衔接工作,使孩子们平稳渡过适应期,高高兴兴地步入新一阶段学习的快车道呢?

在此,我们将按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三个学段,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对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话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需求确立适应性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对应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每个学生尽快适应新阶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轻松愉快地徜徉在新的学习生活中。

迈好小学第一步——幼小衔接教育

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来说,9月1日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学前期,幼儿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寓教于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孩子的兴趣容易保持。入小学后,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的正规化和学业负担加重,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在新生入学阶段注重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轻松地渡过这个关键的时期,使他们能顺利地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新生大多处在6——7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第一,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且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较弱,并且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第三,情感日益丰富,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增强;但孩子的依赖性较强,凡是依赖成人监督;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第四,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新生升入小学的五大变化

在孩子的教育上,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安排六个方面,这会使部分小学生出现不适的现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落、心理恐惧。因此,我们应密切注意孩子这个时期的衔接教育,使孩子学习有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

1、学习环境的变化

陌生的校园、教室、老师和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的同时,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的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同伴交往比较少、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更有甚者,学生会因为焦虑不安而产生某些身心疾病,以此来逃避上学。

2、教学方式的变化

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由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的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算为主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胆怯,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见解,甚至在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也不敢举手,在课堂上不主动举手发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一般照顾孩子。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改变,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4、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们必须利用课间十分钟,合理的自己分配做这些工作的时间,在上课期间必须认真地听,抱臂坐正,不掉头,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5、作息时间的变化

幼儿园没有严格规定上、下课的时间,作息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自由;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也不能提前放学。这对于刚刚结束幼儿园宽松作息时间的新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适应性教育内容及培养目标

(1)喜欢新环境(2)产生新兴趣(3)了解新规范(4)养成好习惯

四、适应性教育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家长、教师和学校要从不同角度耐心细致的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一)家长需要做的

1、心理上

(1)熟悉校园环境

有的家长开学前抽时间带孩子到即将入学的学校逛逛,为的是让孩子提前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要自己上学的话,带孩子认识一下上学的路,并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注意交通安全。这样会使孩子向往新的学校生活,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开心和自豪的事。

(2)确立“角色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我长大了,是小学生了”的角色意识,让孩子多体验“长大了”的感觉,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相信并支持他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越来越有自信。

2、学习上

(1)学习态度。学习时学习,要专心。家长不要购买过于华丽的文具,如花巧的橡皮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2)学习方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能让他三两分钟就走动一次,鼓励孩子在一段适当的时间里专心完成一件事情才休息。

3、良好的行为习惯上

(1)培养生活自理。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A、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让孩子学着自己整理书包,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家长要有耐心,可以在旁边多加指点,但不要代劳;B、放学后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刚上学还不会自己管理时间,由于贪玩往往忘了写作业,这时家长要说服孩子听老师的话——先写作业后游戏(或看电视),并把这一要求天天落实,孩子保质保量地做到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美,使其品尝到学习的快感和成就感,以后会越来越爱学。C、良好的作息习惯。幼儿园和小学作息时间不同,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不然,早晨起不来,到校打瞌睡,被老师批评了,自信心会受到影响。D、在饮食习惯上,孩子也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

(2)鼓励孩子交往沟通。鼓励孩子勇敢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地跟小朋友说话和做游戏等。

(3)鼓励向家长汇报。要鼓励孩子向家长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讲学校里的活动、讲自己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趣事,还可以让孩子拿出课本朗读刚学过的课文、讲当天学过的数学题等,开始只要孩子能读一段、能讲一点点,家长就要马上表扬他,给他树立信心,让他坚持下去。

此外,家长一定要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一年级的孩子出现最多的问题是不能正确理解老师的话,表达还不够清楚,学校布置的任务也不能准确传达给家长等问题,只有家长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才能清楚准确地了解和帮助学生。

孩子从学习、行为习惯到心理上都得到了家长很好的辅导之后,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就能减少焦虑、不安全感的产生,也就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二)教师需要做的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考试分数还暂时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A、表扬和赏识学生。这是孩子兴趣特长成长的指挥棒,老师和家长欣赏孩子喜欢做什么,那方面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就变成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老师经常欣赏孩子字写得好,那么孩子的字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只要经常采用赏识的语言,诸如用“你听得真认真”!“你说得真棒”!“你读得真好”!“你有特长,有出息”!之类的话来夸奖孩子的听、说、读、写、做等基本学习能力,即可为孩子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B、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过于抽象的思维学习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C、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孩子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简单的一些游戏就能让孩子互相认识。有了小伙伴,孩子的焦虑不安自然就能减少,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令学生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A、姿势端正。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笔的姿势等,都不能够马虎,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

B、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听(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主动练(大胆发言,勤学多练,加深理解)等等。

C、专注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学习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做好来”。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反复,今天掌握的要求,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强化孩子正确的做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的形式来实现。对于适应的比较慢的学生要宽容,尽量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只要稍微看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并保护他对学习、学校的信心。

D、总结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的习惯。老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比如每当孩子解出一道题的时候,就微笑着问孩子:“解开题的感觉怎么样啊?”“你是怎么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经常这样跟孩子分享解决难题的快乐,会使孩子更愿意去解决问题、品尝战胜困难的快感。

(3)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向学生介绍《小学生守则》和《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等,告诉学生每天在校遵守这些常规会为学生成就一生好习惯带来哪些好处,重要的是老师要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设计好载体,在学生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督促学生落实和规范这些常规要求。由于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反复,今天掌握的要求,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孩子正确的做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的形式来实现。对于适应得比较慢的学生要宽容,尽量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只要稍微看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并保护他对学习、学校的信心。

(三)学校需要做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前教育周,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1、开好“三个会议”:

A、班主任培训会。培训班主任老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并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师德培训和提出爱生要求,用爱的教育使学生爱上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和新生活。

B、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学校制度和办学特色,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状况及表现,告诉和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重视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家长们也可以彼此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互相学习,以达到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C、学生班会。向学生介绍校史、校情、学校概况、任课教师情况、认识了解新同学等,让学生喜爱学校、喜爱老师和同学,感受到快乐、幸福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2、上好“三堂课”: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养成教育课等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开学前的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带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知道教室、教师办公室、厕所等在什么地方,孩子在正式上学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彷徨、焦虑。开始时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不想上学,不完成作业等。这并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而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适应小学的生活。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制 定。

3、补充好“体能”: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更需要有充足体能,以适应课堂教学时间加长所带来的更高要求,学校要保证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同时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活游戏时间,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消除大脑疲劳、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等。如可以锻炼准备坐够40钟、做一些孩子喜欢的像跳绳之类的运动训练、游戏等活动来锻炼体能。因为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和增强。因此学校要带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到能坚持听讲40分钟而不感到疲劳。

总之,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长和学校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孩子从心理上、学习生活上度过这一个关键时刻。

第三篇:高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探讨

高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探讨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产生了适应不良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一种迷茫、困惑、痛苦。

根据调查统计,有1/3以上的高一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突出表现为:

(1)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想家;怀恋初中旧友,面对新环境中的陌生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

(2)难以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由于高中课程增多,学科的系统化和综合性要求高,会产生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和对学习广度、深度的不适应,导致内心焦虑和不安。体现为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知识的结构安排;另一方面难以很快适应新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过去的老路子。

(3)不能正视进入新环境后角色转变的巨大反差。特别是考进重点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原初中的学习尖子和主要学生干部,甚至是班级、学校的“明星”人物,但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后,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笼罩在头顶的光环一下子黯淡下去了,多数同学因地位变化而心理失衡,产生很大的挫折感。

(4)陷入孤独寂寞的心灵误区。进入新环境后,一些社交活动能力较差的同学在入学一个月后尚不能与班里其他同学相熟,由于彼此不了解,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所以,新生入校后,会有一个心理适应问题。适应是指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要符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也就是处理需要的过程。这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以获得需要的间接满足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

必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环境中多多少少会感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环境,但个人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和调整自身以适应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从而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

而高一级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有不少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如果教育者们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重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高中三年后的成才,甚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转折期。

首先,教育者需要了解处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15岁左右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层面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注意具一定的稳定性,记忆以有意识记为主,能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敏锐,具一定的独立性,但往往会以点盖面,比较偏激。

2、情趣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对未来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但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及不计后果的冲动。

3、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我评价也比初中充实和客观,但有时会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

4、交友热情高,重视同伴之间的友谊,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中,但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一方面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另一方面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的激化,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高一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其他的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此外,在高中一年级这个学习阶段中还存在着一些主客观因素,使新生普遍产生了适应不良症。

(一)环境改变。

来到了新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伴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需要重新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系统。而一些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寄宿学校,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面对这许多不确定因素,往往感到孤立无助,碰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

(二)学习课程变化。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特点。在内容上,不仅课程的门类增多,每门学科的内容增加了深度和难度,而且各科体系化和综合化的要求更高。在方法上,要求学生比初中时更有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外举一反三的训练练习比重加大。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初中时那样得心应手,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非常紧张惊慌。

(三)气质、性格差异。

一般来说,热情奔放、开朗活泼的学生,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而有些同学相对含蓄、沉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速度慢一些。另外,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也比内向型性格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

(四)心理准备不足。

部分学生事先没有充分估计升入新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仍用旧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比如:过去的同学亲切,现在的同学形同路人;过去的老师喜欢自己,现在的老师并不在乎自己,等等;这种不合理的比较,会使同学们感到异常孤独难受。同时,进入重点高中的同学,常把将来的发展理想化,没有估计到可能存在的种种困难,所以容易产生失望和泄气。

总之,以上众多新环境新阶段带来的问题,给高一学生带来的挫折感,必定是高中生走向身心健康、走向成功成才的阶梯或难题。学校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首先、引导学生尽快熟悉环境,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新生入校后,应及时的组织新生们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创造一个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让新生们感到亲切、心情舒畅。

同时,建议学校在高一新生入学后为他们实施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预防有心理偏差倾向的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为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有切入点地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其次、教育学生正视新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迈好踏入新生活的第一步。

新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来源于其对新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般来说,乍一入学的新生开始时大都踌躇满志,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

而一旦理想与现实脱节,发现实际的学习生活与自己想象的并不那么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学习热情骤减。再加上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同学之间还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内心的烦恼得不到适当的宣泄、排解,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学校有必要在新生中开展适应性教育,进行集体心理讲座,对同一反应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鼓励学生正视困难,帮助新生树立起面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因为新生的很多问题与家庭密切相关,可开设相应的家长培训班。

第三、加速班集体建设,指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较快地融入新的集体。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之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新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班级,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尽快构建新的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亲切的气氛,带动班级每一个成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集体中来,促进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团结互助中提高自己。

第四、分析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迅速适应新知识体系的传授方式。

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提高了,知识量加大了,综合性和系统性也增强了,而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在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

为了帮助学生迅速适应新知识的传授,教师在上新课前,应简略介绍有关科目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学生对该科目的特点、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方法介绍,帮助学生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时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教师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轻松愉快、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第五、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确定新的目标。

进入新学校的学生,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原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充满信心,但在新班级中,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局面,突然间失去了优越感,心理落差很大,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自负转向自卑。因此,有必要引导新生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抛开过去的成绩,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结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

评价高一学生适应性主要拟定为以下几个指标,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是否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

1、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情绪稳定、乐观,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2、能与新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热爱生活、热爱集体,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

3、乐于学习和工作,有恰当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学习自主性。

4、自尊、自信,有合理的自我观念,悦纳自我,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2004/9/3 杨柳

第四篇:大学新生适应

新生适应四大法宝

前言:又是一个新学年,莘莘学子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态跨入大学校门,进入人生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后,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凸现出来。因此,心理健康老师提醒,新生适应期需掌握“四大法宝”。

法宝1:有效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帮助同学们清醒的认识自己。

★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

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常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法宝2:学会学习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优秀高级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

大学生究竟应怎样学习?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法宝3:学会交往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

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法宝4:善于利用学校资源

新生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将非常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生活,尤其应该关心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娱乐设施等服务部门的相关安排以及社团、学生会都会针对新生开展相关活动,这将有助于你们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生活。

来源:网上转载

第五篇: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朋辈辅导探究(范文)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朋辈辅导探究

伊新华 赵旭艳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朋辈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从朋辈辅导员选拔与配备、培训以及考核与激励三方面提出朋辈辅导员的相关机制,探讨了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高校学生的互助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朋辈辅导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指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大学与高中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普遍出现了学业、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如果高校新生适应阶段的教育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生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探讨新形式下推进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朋辈辅导的理念,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朋辈辅导并取得较好成果,其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朋辈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

“90后”的大学生大具有鲜明的独生子女特点,自理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协作能力不强,同时,他们身上也具有先进教育的优势,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强等。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早期阶段,一般环境比较陌生,生活环境以及学习任务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摆在眼前,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新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淡化了中学阶段的优越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失落,进而冲击已形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导致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环境。第二,不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环境的陌生,远离父母的照顾,难以摆脱的依赖心理,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新生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大学阶段的教学形式不同于高中,很多新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学习方法跟不上变化形式,从而出现学习效率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不适应的问题。第三,不适应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大学多元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中学阶段单一的学习型人际关系,有些新生在集体生活中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能适应交往模式和空间的改变,与其他人因习惯差异,兴趣不容,从而交往出现问题。甚至有

[1]

些学生个性强,比较自我为中心,在交往中往往出现孤僻,冷漠等现象。

(二)高校朋辈辅导的含义及优势

朋辈在高校中指年龄相仿的学生。朋辈辅导是学生对学生的辅导,包括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一般是从高年级学生选拔优秀的学生代表,因为他们与新生年龄相当,所以在生活方式、学习经验和价值观具有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给予引导和教育,以朋友的身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朋辈辅导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牛津大学。随后,英国的多数高校效仿牛津大学的这种做法并取得成效。中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引进了朋辈辅导这一先进的工作理念,很多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朋辈辅导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任务繁杂,很难满足每一个同学的教育要求。另外,很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学生不同,很难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上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朋辈辅导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运而生。第一,时效优势。朋辈辅导员与新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相同,联系密切,当问题出[3][2]

现萌芽状态时,朋辈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第二,专业优势。选拔作为朋辈辅导员的学生一般与所辅导的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有共同的专业背景,共同的专业背景可以使得朋辈辅导员和新生在学习经验方面传承,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第三,融合优势。朋辈辅导员选自学生,他们与新生年龄相仿,成长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使得二者有着天然的信任,容易成为朋友。

(三)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作用和意义

朋辈辅导员具有自身显著的优势,作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朋辈辅不仅可以促进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深入化,具体化,而且朋辈辅导员弥补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是专职辅导员的重要补充。作为学生的朋辈辅导员,与新生的成长背景相似,加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相同,每天都能与新生接触,能及时洞察新生的变化,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第二,高校朋辈辅导员作为老师和学生间的纽带和桥梁,既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自律能力,构建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三,朋辈辅导员一般是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新生中

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的骄人成绩更具有感染性,更容易被接收,他们以榜样魅力带动新生们主动、正确地面对自我、面对困难,积极主动地接收适应性教育,增强了入学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高校朋辈辅导的相关机制

(一)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配备

构建完善的高校朋辈辅导员机制,根基是要选拔组建优秀的朋辈辅导员群体。选拔的对象主要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政治信仰坚定,学习成绩优异,组织管理能力强,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性格开朗,心理健康,善于沟通,同时能够充满兴趣,愿意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服务同学。另外,在配备朋辈辅导员时,应以朋辈辅导员与新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为原则,兼顾便于沟通和联系,注意生活和学习地点不宜太远。

(二)朋辈辅导员的培训

构建完善的朋辈辅导员机制,关键是通过培训,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效的开展工作。学校应组织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职辅导到对新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加强朋辈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进朋辈辅导员

[4]的思政工作方法,组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朋辈辅导员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工作的基本技巧,提升工作能力,还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三)朋辈辅导员的考核与激励

朋辈辅导员的考核与激励环节,是完善高校朋辈辅导的重要补充。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与奖惩办法,建立定期的汇报与检查制度。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专职辅导员要详细了解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体会,共同研究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朋辈辅导员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科学的激励办法可以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阶段性评估朋辈辅导的效果,及时表彰表现优秀的朋辈辅导员,从而带动朋辈辅导的整体质量。

总之,朋辈辅导员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的感知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搭建一个展现和完善自己的平台。

[5]

下载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朋辈辅导在新生辅导中的作用

    朋辈互助模式在大学新生辅导中的运用 一些媒体报道和学者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问题比较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为解决当前新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中南......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适应常见问题(大学新生专题)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

    大学新生适应讲稿

    让人生轻舞飞扬——适应大学生活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可能是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融洽的室友关系,不仅使你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也有......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摘要:大学新生在开始大学生活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表现在客观环境、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与中学在培......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生活

    一、环境适应篇 1、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另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2、如何适应校园中的人际环......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学习上的不适应几乎是大多数大学新生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摆脱中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习知识死记硬背,不......

    新生适应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新生适应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新生适应性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使大学生尽快认识大学、熟悉及适应新环境。 2.分析不适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初步学会调整心理失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