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
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农办科〔2017〕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渔业厅(局、委、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2017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继续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给予支持。根据《农业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7〕11号)有关要求,现就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等的部署和要求,以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效率为主攻方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农技推广体制机制、精心打造示范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绿色高效适用技术,加快培育精干高效队伍,切实发挥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支撑推动作用。
二、主要目标
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
(二)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广泛应用,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三)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基本健全,每个农业县建设2个以上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4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基层农技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超过70%。
(四)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建立,全额拨款机构占比超过95%。基层农技人员在岗率超过90%。超过1/3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超过100个工作日。
三、重点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任务是:
(一)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促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效履职,发挥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市场化主体的引导、服务和必要的监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市场化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支持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技术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加强绩效考评的新举措,强化队伍能力建设的新模式。
(二)建设运行高效的示范服务载体。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展示农业重大品种、关键技术和种养模式等。规范基地运行管理,统一竖立“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标牌,加强考核验收。遴选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精准指导服务、组织交流观摩等措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便捷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任务安排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考核电子化。
(三)加强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围绕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求,遴选确定一批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形成当地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到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及时发布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等农业公共信息,制定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加强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分级分类培训机制,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技能培训。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支持地方实施农技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新毕业大学生、乡土专家、种养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一线农业科研人员中遴选一批特聘农技员,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五)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需求,广泛集聚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市场化服务组织、农业乡土人才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提升农技服务效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四、加大绩效考评力度
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对2017年各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奖惩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一)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依据下达各省的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以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量、服务对象满意度、支撑主导产业发展成效等为主要考核标准,制定《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附件),继续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列入农业部2017年专项工作延伸绩效管理实施范围,继续将粮食主推技术到位率作为2017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
(二)创新考评方式方法。通过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线下考评与线上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全面督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各省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程管理和考评。科学制定考评方案,继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省开展绩效考评,加大现场考评力度,增加现场考评评分在考评总成绩中的权重。
(三)加强考评结果应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增强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技推广单位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各省考评结果与下年度任务安排、资金测算等紧密挂钩,进一步加大实施绩效所占权重。对各省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完成和实施成效进行优、良、中、差等四类定性评价,对评价优秀省份给予通报表扬;对评价较差省份提出整改建议,限期予以改进。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安排,狠抓任务落实。种植、畜牧、渔业、农机等分设在不同部门的省份,要加强农业系统内部统筹协调,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最大效能。要加强总结宣传,充分挖掘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扩大影响成效,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营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附件: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6月30日
第二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精神,有效实施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我县以《景泰县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为基准,迅速组县财政、审计、纪检、人事、编办、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示范县建设项目绩效考评专班,按农业部统一考评标准,对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1工作进行自查评价。重点对项目组织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和资料查询。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较好完成了项目的组织协调、检查评比和其它的日常管理;成立了专家组,顺利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修订,筛选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完成资料整理汇总。
二、完成了项目要求的体系改革任务,景泰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印发了《景泰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本着‚服务‘三农’,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履行职能、有利于调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县上设置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园艺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信息办公室;景泰县农作物种子管理机构,加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牌子;景泰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挂监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景泰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两块牌子;景泰县能源办公室,加挂景泰县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站的牌子;景泰县畜牧兽医局(改革已完成)。乡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三、项目筛选确定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小麦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春15号,宁春39号,宁春4号;主推技术:引进推广先进优秀的标准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播机收。枸杞产业主导品种为:宁杞3号;主推技术:选优质种苗、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红枣产业主推品种:小口枣;主推技术:选用优质种苗、配方施肥、科学修剪、无公害栽培。猪产业主推品种:杜长大;主推技术:暖棚建设、规范化养殖。
四、项目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0个,其中小麦产业示范基地3个,枸杞产业示范基地3个,猪产业示范基地3个,红枣示范基地1个。基地试验示范成效明显,经济效益可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五、项目遴选了100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开展示范户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其中小麦产业指导员30名,枸杞产业指导员28名,红枣产业指导员17名,猪产业指导员25名;选拔科技示范户1000名,其中小麦示范户300户,枸杞产业示范户280户,红枣示范户170户,猪产业示范户250名。辐射带动示范户20000户。2011,共开展技术指导员培训35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技术指导资料450册(份);共培训农民22000人次,其中科技示范户1000人,辐射带动户21000人(次),发放科技教材、资料3万多份,出动宣传培训车辆20车(次)。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入户次数达10次以上,指导时间达80天以上,入户率和技术指导覆盖率均达90%以上。
六、通过项目推广实施取得的成效:小麦产业: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24公斤,其中喜泉镇亩产达到433公斤,一条山镇亩产达426公斤,红水镇亩产达410公斤;枸杞产业:项目区 3年以上的枸杞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较基础亩产365公斤增产45公斤,亩增收700元,项目区年生产枸杞干 180.4万公斤,年总产值3608万元,纯收益增加308万元;红枣产业:项目区3年生小口枣平均亩产鲜果达550公斤,亩产值达1650元;6年生以上亩产鲜果达1620公斤,亩产值达4860元。辐射带动全县小口枣鲜果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增产9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70元。项目区年生产红枣鲜果2941、2万公斤,年总产值8823、6万元,纯收益增加661、77万元;猪产业:猪产业建设在三个乡镇的19个村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50户,其中:芦阳镇培育猪产业科技示范户120户,猪存栏28000头,能繁母猪4100头,培育仔猪15400头,出栏39000头;喜泉镇70户,猪存栏7000头,能繁母猪1400头,培育仔猪7310头,出栏13500头,其中生产三元杂交仔猪10500头;上沙窝镇60户,猪存栏6400头,能繁母猪900头,培育仔猪3200头,出栏9850头,猪产业产值 0.546亿元。
七、完成项目支出100万元,其中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3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15万元.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聘请专家费用5万元,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5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费用5万元。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示范户,看试验基地、组织技术指导员座谈等形式,验收领导小组一致认为,2009景泰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指标,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目的,可通过验收。
验收组长:
验收组成员:
第三篇: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关于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问题
一、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吉水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51.46万,其中农业人口40.3万,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素有‚赣中粮仓‛美誉。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0年被列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打造好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是全面完成综合建站任务。2009年,我县按照省里‚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要求,将乡镇原有的农业五站合一,全县建立18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实行集中办公,工作统分结合、经费分块使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 ‚‘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乡镇农业综合站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调配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三是建立农技人员财政保障体制。乡镇农业综合站现有人员274人,全部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资全额拨款,阳光津贴从2010年元月起,也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彻底解决了乡镇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每个乡镇站财政预算办公经费2万元。四是乡镇站工作条件大
大改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所建的陈旧站房、办公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新。2009年县农业局筹集资金100万元,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新建黄桥农业综合服务大楼,主房建设面积400多平方米;整合原乡镇农业五站的资产和资金,更新、改建了乌江,金滩、双村、尚贤等4个乡镇综合站,全县全县近几年更新、改建站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此外由县农业局统一筹资配备办公设施,乡镇站配备了固定电话、电脑等设施,八都、文峰等8个乡镇站还配备了面包车进行科技服务。今年,枫江、白水两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已纳入新建规划,计划年底完工。五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制定了乡镇农技站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乡镇农技人员末位鞭策、乡镇农技人员三方双重考核办法等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有序、有效规范管理。六是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开展了信息咨询服务、包村联户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服务,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推广模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开展挂牌服务、跟踪服务,抓基地、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服务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站房建设问题。我县乡镇农业综合站站房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房屋破旧,建设面积少,居住环境差,服务功能
弱,有的已成了危房,不能住人。加上综合建站后,平均每站就有十几个人,原有站房容纳不了,改扩建乡站站房迫在眉捷。
2、农技推广服务设备问题。服务手段滞后。缺乏开展农技服务的基本设备,基本上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脚‛的方式搞技术推广,服务效率较低。
3、乡镇站推广经费问题。目前虽然每个乡镇站有2万元的推广经费,只够维持站里的电话、电费及办公用品费用,乡镇站的正常运转经费及推广经费没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有钱养人,无钱办事‛,农业新技术推广进展慢。
4、农技干部知识更新问题。乡镇综合站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亟待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目前还没有项目支持建立农技干部知识更新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设想
1、建设乡镇农业综合服务大楼。按照省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添置技术推广设备,建设成集培训、咨询、办公、技术服务等功能的农业综合服务大楼。全县乡镇站房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对6个站房成了危房的站进行新建,需资金420万元;对其余12个站的站房进行改扩建,需资金480万元。计划在3年内分期分批解决,但要国家项目支持,争取项目解决600万元,县财政和自筹300万元。
2、加强乡镇站服务硬件建设。按照‚六个一‛(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台投影仪、一台显微镜、一台测土仪器、一辆科技服务车)标准对全县18个乡镇农技站进行配备,每站预计投资10万元,全县需180万元,力争通过项目资金解决。2011年乡镇站都要实现办公自动化,2012年以前乡镇站都要配置手提电脑、投影仪、显微镜、测土仪器等设备,购置科技服务车,改变‚一张嘴,两条脚‛落后的服务方式。
3、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每个乡镇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建设面积各100亩。建设内容:完善田间排灌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培肥地力等。每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条件建设投资20万元,共360万元,通过国农项目投资完成。
4、保证农技推广机构基本推广经费。农技推广机构是公益性服务单位,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要发挥农技队伍的科技支撑能力,必须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要保障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费、开展试验、示范、农民培训、服务设施维护、办公经费、炊事员工资、进村入户交通费等每站每年15万元,全县每年要270万元。国家项目扶持占70%,争取县财政解决30%。
5、继续深化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优化配置、创新机制,打造一支队伍稳定、机制灵活、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达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人才结构梯队化、试验示范科学化、信息传递多元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实现‚管理在县、工作在乡、服务到户、指导到田,农民考核、绩效挂钩‛。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强化农技培训
狠抓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杞县农林局(2010年12月9日)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1个行政村,1064个自然村,人口105万,耕地面积133万亩。杞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常年种植小麦90万亩、玉米85万亩、大蒜35万亩、棉花33万亩、辣椒20万亩、花生15万亩、菜花6万亩。杞县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建成和完善了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大蒜、棉花、蔬菜和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链。几年来,杞县相继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国大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县”、“河南省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年,是杞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第一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项目实施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农技服务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确保了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杞县农林局作为项目建设承担单位,积极按照省、市政府和
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的扎实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杞县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织,全面落实了各项改革措施。理顺了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设置了机构,建立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县设立了21个乡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目前,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员共133人,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69人;本科学历24人、大专60人、中专49人。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机构,将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全额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聘用、考评、分配等制度,实行工资报酬、职务晋升等与业务考评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杞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了小麦、玉米、蔬菜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全县21个乡镇遴选10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小麦科技示范户450户,玉米科技示范户350户,蔬菜科技示范户200户。同时,在全县建设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50亩,重点示范推广1-2种农业实用技术,切实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分别是:城郊乡平厂村“前轻中重后补、氮肥运用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于镇镇荆岗村“氮肥后移与冬灌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城关镇东关村“新品种展示与小麦精播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泥沟乡蔡寨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肥料试验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裴村店乡许岗村“深耕与精量播种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裴村店乡曹屯村“高产栽培技术”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平城乡郭南村“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试验示范基地;葛岗镇孟寨村“大蒜平衡施肥技术”大蒜试验示范基地;葛岗镇西云村“平衡施肥与合理密植技术”大蒜试验示范基地;高阳镇务岗村“地膜覆盖技术、立体种植中的起垄种植技术”辣椒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前期做好实施方案,中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后期做好总结。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参观学习。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广大技术人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为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政府下发了《杞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杞政[2009]96号),成立了杞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组建了以总农艺师郭景战为组长,高级农艺师秦国荣、张继春为副组长,局业务站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家组,具体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我们还建立完善了多项工作管理制度,如,《杞县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杞县农技人员聘用制度》、《杞县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杞县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等,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明确细化责任,科学制定方案。
根据县政府下发的项目实施意见,我们又制定了《杞县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按照任务分解表,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子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施方案》,出台了技术指导员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户产生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权利和义务;《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项目专家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小麦、玉米、蔬菜三个专家组;《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三)精心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实践探索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一是精心挑选技术指导员。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我们遴选了10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兼顾项目实施的三个主导产业,其中小麦专业技术人员45人、玉米专业技术人员35人、蔬菜专业技术人员20人。二是合理确定科技示范户。在入户调查、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技术指导员选定1000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小麦产业450户、玉米产业350户、蔬菜产业200户,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和培训示范户10户。为确保指导员发挥应有作用,我们还明确了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每个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业局、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目前,所有技术指导员均已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示范户手册》,分门别类地指导农业生产技术,发放技术指导资料。三是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我们切实加强了对100名基层农技指导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形式采取专家授课、基地实习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县农业局成立了“素质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培训工作,对100名农技指导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脱产培训,将培训成绩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评优、评先和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我们结合杞县产业分布和种植特色,依托现有的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良种繁育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遴选了10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各示范基地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县农林局组织了10名高级农艺师,成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高产栽培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每个基地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切实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财政切实加大了投入,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如,于镇镇北大坡小麦良种试验示范基地,财政投资2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基地井、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平均单产达到600.5公斤;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平均单产达到580公斤;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平均单产达到1510公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平均单产达到650公斤;通过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和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省农业专家、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小麦、玉米、大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五)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2010年,我县实施的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为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资金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拨付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09]257号)相关要求执行,全部用于农技人员 6
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专家组费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等6个方面。资金具体落实情况是:技术指导和培训补助30万元,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15万,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专家组费用5万元,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费10万元,新型农民培训5万元,制度建设和工作考评5万元,共计100万元。
一年来,我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体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机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有的示范户经过培训后,不能及时的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各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下乡对科技指导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加强示范建设,在全县筛选出2-3个比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乡镇,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组织人员到村、组、户开展服务指导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一、农技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2011年年初,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已经研究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并出台了实施意见,由14个基层农技站根据农业生产和地理位置特点改革为5个基层农技站,相应编办正式下文确立了基层农技站的编制,编制为40人,乡镇农技人员均为全额事业编制;
2、目前改革后的基层农技站办公场所借用乡政府的办公室,办公设备老化,检测仪器不全,交通工具没有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4月初我们已经把古交基层农技改革出台的文件资料上报太原市农委科教处,至现在也没有列入计划,因而古交市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古交的农技改革列入资金计划,以便尽快完成改革任务,继续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二、基层农技推广“五项制度”建立情况
五项制度即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建立情况良好,具体为:
1、人员聘用制度
(1)聘用程序:公布聘用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应聘人员申请应聘;聘用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聘用单位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根据结果择优选出拟聘人员名单;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并公布聘用结 果;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受委托代理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签订后的聘用合同须经政府人事部门签证。(2)人员聘用上岗办法:人员聘用要体现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用的全过程要建立严密的人才考核流程,将聘用岗位及职数、竞聘者及个人履历、竞争规则及过程等信息全部公示公开,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体现聘用制度全程的公正性,加强全社会监督力度,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实现真正的公平、公开、公正。
(3)竞争上岗考试考核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得低于80%,参加竞聘上岗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出、管、用由农技中心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
(4)人员聘用期限:人员聘用期一般为3-5年,对连续工龄25年或在本农技站工作10年以上、或距退休时间不足5年的人员,可签订长期聘用合同至退休。
(5)聘用人员考核: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工作态度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解聘、调整岗位及工资、津贴的依据。
受聘人员考核不合格,聘用单位可以调整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岗位培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更改。
2、推广责任制度(1)结合当地农技队伍状况和产业发展实际,分类确定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和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明确各类农技人员的职责分工、岗位目标,进一步整合农技推广资源和力量,确保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到岗、到人,加快构建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农技推广方式的转变。
(2)围绕农技推广组织、责任、考核、培训、保障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农技推广管理方式、服务手段、考核机制、奖惩措施,制定农技队伍人员分类、责任落实、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因专业制宜,进一步细化明确职位职责、人员聘任、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切实加大对农技推广建设的投入,按照“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服务手段、有保障经费”的“新五有”要求,创建一批示范性基层农技推广站,不断完善农技推广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手段。要安排必须的农技推广项目资金。支持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和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技队伍指导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的原则,深入推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不断优化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
(4)鼓励农技人员改进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三农”实情,理解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农技人员创业创新,主动承担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分片包干、挂钩结对和进村入户的形式,主动承担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分片包干、挂钩结对和进村入户,开展新技术、新农作制度、新管理方法的探索和推广,在帮助农民的同时锻炼自身才干。及时总结推广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农技人员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示范样板,逐步形成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工作机制。通过政策激励和典型示范,使农技队伍得到稳定、能力得到提升、机制得到优化、地位得到巩固,进一步发挥好公益性农技服务在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3、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由综合考评、业务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三部分组成。(1)综合考评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考评。包括职业操守、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爱岗敬业的表现,完成各项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以及廉洁自律情况。具体考评由农技中心、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的比例进行。
(2)业务考评主要对其完成的业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实绩进行考评。
(3)服务对象直评主要是指由服务对象对其服务内容的满意度进行测评。一般需对三个以上服务对象抽查等形式进行测评。
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1)市、乡镇(街办)两级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考评激励制度,对考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凡考评没有达到优秀的,不得推荐参加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的评选。(2)农技推广人员考评结果与考核挂钩,并作为职务、职称晋升、评优、奖金发放、进修培训的重要依据。
(3)市级农技指导员和乡镇(街办)农技员第一年考评不合格者,予以警告;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所聘用的技术指导员实行末位淘汰。对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不能按进度进行技术推广服务的要进行及时警告、撤换,并通报所在工作单位。
4、农技人员培训制度
(1)根据当地基层农技人员情况和农业发展需要,可自行组织举办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聘请教育、科研和推广单位等专家,对全市基层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5期以上,并建立培训档案,详细记录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等。
(2)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3)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方案,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培训对象只要是科技示范户和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内容包括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农业法规政策等。
(4)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技术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典型交流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并充分利用电 视、广播、网络、音像、报刊、科技资料等各种媒体扩大覆盖面,建立培训档案。
5、多元推广制度
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技术协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科研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协会及合作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1)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联合,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坚持采用集中培训骨干与巡回宣传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与农民群众现身说法相结合,现场指导培训与广播电影电视教育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组织农民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拓宽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渠道,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技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组装配套和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
三、材料信息报送情况
农技中心与基层农技站能够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通知,及时上报各方面的材料和信息,并且把在基层发现的典型及时以信息报送,灾害事件第一时间上报,以便给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上报信息均以电子邮件和简报的形式发送、抄报。
四、农技改革地方配套资金情况
由于上级部门对古交的基层农技改革至今未列入计划,地方配套资金也就未能到位,工作经费也未列入财政预算。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古交市政府是有决心把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的,我们基层农技的改革与建设是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二O一一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