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5:5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5-7-1 中国冶金装备网

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连续铸钢是一项节能工艺,它具有降低能量消耗、节省工序、缩短流程、提高金属收得率、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钢种扩大、产品质量高等许多传统模铸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自从20世纪50年代,连续铸钢技术进入工业性应用阶段后,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连铸机及其成套设备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连铸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板、方坯连铸机的发展对加速连铸技术替代传统的模铸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连铸坯的吨数与总铸坯(锭)的吨数之比叫做连铸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钢铁企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连铸设备、工艺、管理以及和连铸有关的各生产环节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1970年至1980年,世界平均连铸比从4.4%发展到28.4%,中国的连铸比从2.1%发展到6.2%;至1990年,世界和中国的连铸比分别发展到62.8%和22.4%;到2001年,又分别发展到87.6%和92.0%。2003年,中国连铸比达到95.3%左右,估计世界平均连铸比2003年接近90%。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连铸技术在近10多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世界连铸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存在的差距

世界上有许多连铸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如西马克·德马格、奥钢联、日本JSP公司、达涅利(包括戴维)公司等。以板坯连铸机为例,西马克·德马格公司从1962年至2001年新设计和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370台;奥钢联从1959年至2000年新建和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181台;日本JSP公司截止2001年新建并改造板坯连铸机共约150台;达涅利的戴维公司也设计了10多台连铸机。2001年末,世界上共有各类投产的板坯连铸机约550台800流(有一些是重复改造的,按估计值未计入)。

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共有551台(1749流)连铸机,其中板、方坯连铸机分别为101台(130流)、429台(1564流),圆坯、异形坯连铸机分别为20台(52流)、1台(3流)。这些统计中,绝大部分连铸机是立足于中国国内设计制造的。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知识、科技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由于历史及其他各方面原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显然具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冶金企业投放的技改资金比较大,新上项目很多,连续铸钢项目也较多,但连铸机设备和技术大部分还是靠引进。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已经引进了将近10条生产线;从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全部引进或引进核心部位设备与技术的常规板坯连铸机共有24台27流,还有继续引进的趋势;中薄板坯连铸机、异型坯连铸机全部引进;大方坯连铸机也有引进的倾向。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连铸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以板坯连铸机为例,主要表现在:

●板坯连铸机本体设备的四个关键设备明显落后于国外。结晶器国外已采用紧凑式结构,我们还是老式的带外框架的结构;国内外新投产的板坯连铸机几乎全部采用液压振动装置,而我们还有许多新上的是机械电机振动装置;零号扇形段国外能够液压远程调辊缝,而我们还是液压垫块式结构;扇形段国外均能够液压夹紧、远程调辊缝和动态轻压下,而我们还是垫块式的停机调辊缝结构。

●除以上四大设备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外,配套设备中许多小的地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也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连铸生产应用软件差距最大。

●国内技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就连铸技术本身的发展,国内专家有以下看法:

新材料是钢铁工业的永远追求

进入21世纪后,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产业革命”在材料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现象,神奇的纳米材料可能孕育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在材料工业的传统产业中,尽管有色金属及合金、陶瓷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钢材,但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军事方面的支柱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钢材仍然被公认为是21世纪一种主要的建筑与工程材料。21世纪,全球经济将持续增长,对钢材的需求量也将继续增长。增长的同时,钢铁工业必须从“产量型”向“品种型”、“质量型”转变,如开发生产低合金高强度钢、优质合金钢、超级合金等新钢种。生产具有高洁净、高均匀性、超细晶粒的新一代钢铁材料会成为有实力的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谁掌握了这些生产技术,谁的产品就会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连续铸钢是钢铁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目前连续铸钢已经能够浇铸绝大多数钢种,新材料的试制与开发对连铸工艺和设备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是连续铸钢的命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连铸产品的质量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客户已经不满足“合格产品”这一理念,谁的产品质量更高、更好,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汽车用深冲钢板,钢中[C]+[P]+[S]+[O]+[N]+[H]总和不大于0.01%。作为连续铸钢,就是要提高无缺陷坯的比率,在连铸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等多方面下功夫。

连铸产品合格率不仅仅取决于连铸机本身,由于连铸工艺的特殊性,需要进行浇铸的钢种往往对钢水的成分、夹渣、气体含量、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连铸前工序的炉外精炼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受到连铸工艺的重视之后,在90年代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如超铁素体不锈钢00Cr26Mol要求[C]+[N]≤0.015%;油气管线用钢[N]≤0.005%、[S]≤0.001%;轴承钢[O]≤0.001%。如此之高甚至更高的质量要求必须依靠炉外精炼技术来实现。新建的板坯连铸机一般根据所生产的钢种都考虑了完善的炉外精炼措施,而老连铸机的改造将会把炉外精炼作为首要的改造因素,以便给连铸机提供合格的钢水。炉外精炼可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提高连铸坯和钢材质量、提高成材率、降低废品率等。对不同钢种、不同规模、不同轧材配备不同的炉外精炼技术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连铸技术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近终形和传统断面的板坯连铸机各有千秋很多人把薄板坯、中厚板坯连铸机也称作近终形板坯连铸机。目前近终形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类连铸连轧工艺的发展重点还是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过去曾有人认为,近终形连铸连轧工艺的出现将大量地取代传统断面的板坯连铸机和热连轧机。然而,由于钢种、产品用途、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传统断面的板坯连铸机不但不会被近终形连铸连轧工艺大量代替,而且还会继续向前发展。

连铸机的高效化改造

今后若干年,新增连铸机的势头将会明显减弱,正在生产的连铸机的高效化改造会越来越多。不论是新建连铸机,还是老连铸机的改造,人们不会单一地追求高拉速、高产量,而综合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水平将成为连铸机高效化的基本准则。

连铸坯热装热送

热装热送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金属收得率,缩短从钢水到成材的生产周期时间。对于传统板坯连铸机,在总体设计时,热装热送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工艺过程。

炉机匹配

炉机匹配是连续铸钢提高生产效率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连铸机初步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周到。

液压振动是连铸机的关键技术液压振动可以在浇注过程中调整振幅、频率、波形偏斜率(结晶器上升、下降时间及速度),以取得最佳的负滑动时间和保护渣流动效果。液压振动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得到迅速推广,在传统板坯连铸机上大有替代机械振动之趋势。

轻压下技术各有侧重

静态轻压下技术将根据钢种会被普遍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会越来越多地接受生产实践的考验。对于生产率高的板坯连铸机,为了减小维修工作量,缩短停机时间,远程快速调辊缝技术成为大型板坯连铸机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在浇铸过程中,大压下量压下的铸轧技术有可能被人们重新看好。

冷却系统有待发展

针对不同连铸机、不同钢种及其它具体情况对板坯凝固传热及冷却规律的研究,将会继续深入下去。这种研究主要体现在结晶器一次冷却和辊子导向区域的二次冷却方面,对有些钢种来说还包括凝固完毕的自然冷却。二冷喷淋宽度随板坯宽度变化的无级调节会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流量、宽范围的气水雾化喷嘴会较快推广。

生产更加纯净的钢种的要求

为了生产更加纯净的钢种,保护浇注、中间罐冶金、中间罐保护渣、结晶器保护渣、浸入式水口形状的深入研究和配套措施将成为最基本的工艺要求。

电磁搅拌将会继续使

电磁冶金技术特别是结晶器钢流控制技术将根据钢种和拉速的要求会逐渐多地应用在高级钢种的浇铸中。对某些特殊钢种,如等轴晶比率要求较高的钢种,扇形段区域的电磁搅拌还会继续使用,甚至是某些钢种的必要措施。另外,在大量生产的钢种中,为了延长中间罐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浸入式水口快速更换装置的普及步伐会加快。

结晶器液面控制和漏钢预报装置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为了稳定生产操作并保证板坯质量,结晶器液面检控系统成为最常规的技术措施之一。结晶器漏钢预报装置在高效率、高拉速连铸机上也会更多地应用。自动开浇作为提高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技术也会受到用户的重视。

总之,连铸机关键技术选用及配套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连铸机的装机水平,提高连铸板坯质量,提高拉速、生产率、金属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连铸机的节能特点。连铸设备将会围绕工艺要求在设备结构的优化、可靠性、维修性、可操作性、使用寿命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另外,在连铸工艺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如包晶钢种连铸、减少铸坯半宏观偏析和宏观偏析技术、纯净钢的生产技术、不锈钢及其它特殊钢种的生产技术、高等级钢种的中间罐冶金生产技术、高效高速连铸等。

第二篇:我国经济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0,我国经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摘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问题。

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三、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四、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五、就业矛盾突出。

关键词:通货紧缩、就业、消费。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三、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四、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

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

4.8%和4.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0.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0.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行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升的态势。因此,预计我国在短期内价格走低的趋势不会改变。

五、就业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全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近几年,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我国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就业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从中可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某些体制性的弊端,如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问题、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如得不到缓解,或者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可能引发政治问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

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资料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工业随着经济复苏得到迅猛发展,如今已名副其实成为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中国生产的日用陶瓷产量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陈设艺术陶瓷产量是全球的65%,建筑陶瓷产量也占世界总产量半壁江山。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使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陶瓷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在产业日益发展的同时,并存产能过剩、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分布不均衡,产区发展不平衡,产销失衡

行业生产具有明显地域性,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山东、福建等省份。这些地区,陶瓷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影响辐射面广,提供众多就业机会,成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出现部分区域陶瓷企业过度集中现象,随着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也造成区域内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问题。而西北、东北、内蒙等地区,受限总体经济水平,尽管有资源优势,但陶瓷工业水平整体落

后,可发展空间巨大。

(二)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陶土资源过度开采

陶瓷行业本身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一些陶瓷产业密集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陶瓷行业对空气、土地等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我国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广东佛山,一年消耗陶瓷原料超过4000万吨,平均每天消耗12万吨,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当惊人。很多地方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陶瓷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国内矿产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也阻碍了我国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各地方政府也制定相应法令、法规,整治行业污染,陶瓷行业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三)行业利润水平低,产品低质化严重

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一个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陶瓷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企业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低价格,行业利润水平不

断下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中国陶瓷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进行突破,从陶瓷大国成为陶瓷强国,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重视产品创新。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合理使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行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陶瓷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姜富华 杜孝忠 2007-8-6 14:10:00

一、我国小水电开发利用历程和现状

(一)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各地结合江河治理,开始开发利用小水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家决定开发利用丰富的中小水电资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经国务院批准,“七五”期间开展了第一批1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八五”和“九五”期间又分别开展了第二批200个和第三批3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目前,正在进行“十五”期间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工作。

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中,为促进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分别以国发[1983]190号、国发[1991]17号、国办通[1996]2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1.小水电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2.实行“以电养电”的政策。

3.小水电实行“自建、自管、自营”的方针和“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的政策,建立“发、供、用”统一的管理体制。继续贯彻大电网对小水电实行扶持让利政策,国家电网不要上收和变相上收由地方建设管理的农村水电电网及其供电区。

4.在统一规划下,省、地、县可以建设容量大于2.5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和高于35千伏的输变电工程,实行“谁建、谁管、谁受益”的政策。

5.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县与县之间联网,并与大电网联结,联结后与大电网是送电与售电的关系。

6.农村水电供电区可仿照国家给予大电网的政策,收0.02元/千瓦时电力建设基金,连同“以电养电”的资金和历年用于小水电建设的专项资金等,建立农村水电发展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

7.农村水电及电网企业执行缴纳6%增值税的政策。(二)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开发小水电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各地对开发小水电的积极性较高,近几年每年以7%~13%的速度发展。据水利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在全国1500多个县建成小水电站4.8万座,总装机容量达2849万千瓦,年发电量947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6%和36%;共建成800多个县电网和40多个地区性电网;小水电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的一半,全国1/3的县(市)和1/4的人口主要靠小水电供电;小水电供电区平均到户电价约为0.40元/千瓦时,低于全国农村平均到户电价(约0.60元/千瓦时);全行业资产达到1000多亿元,发供电年营业收入达460亿元,年实现利税81亿元;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

(三)成效和作用

1.加快了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小水电解决了大电网难以覆盖的老少边穷地区广大群众的用电困难,累计使3亿多无电人口用上了电,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一批建成的109个电气化县,从1984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79亿元增加到1489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从8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3元增加到2303元,年均增长8%(198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0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2.加快了中小河流治理,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条件,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开发小水电,使数千条中小河流得到初步开发治理,累计增加库容约500亿立方米,净增灌溉面积200万亩,近年来还解决了0.7亿多人、0.5亿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发展了以小水电为龙头的山区水利,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3.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国小水电1年发电量相当于0.34-0.44亿吨标准煤,与相同数量的火电相比,可减少排放1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全国小水电供电地区约有0.2亿户农民使用电炊具,减少了用于燃料的木材砍伐量,保障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同时,对推动林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保林,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企业一年上缴的税金,约占全州财政收入的40%,替代林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促进了森工企业的转产。

4.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水电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小水电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目前,我国小水电从业人员约120万人,其中设计、施工人员30多万人。全国有100多个厂家可以生产小水电设备,年产量超过150万千瓦,不仅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要,还向50多个国家出口经济适用的小水电设备。我国还为6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数千名小水电专家,参与了50多个国家几百项小水电工程的建设,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5.开辟了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我国开发中小水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扬。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广中国发展小水电的经验,一些与我国无邦交的国家也通过民间途径向我国学习。有60多个国家130多个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小水电网总部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设在我国杭州,为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前景。

二、今后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一)资源条件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根据最近水能资源初步复查成果,小水电可开发量为1.246亿千瓦,占全国水电资源技术开发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广泛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东部地区占16%。而目前小水电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资源量的23%,发展潜力很大。

(二)特点与优势

1.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小水电资源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鼓励、引导集体、企业和个人开发。

3.小水电资源具有分散开发、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

4.可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小水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

5.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相比,其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于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其开发利用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

1.小水电上网受制约。由于小水电站大部分是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因此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上电力体制方面的原因,致使相当多的地区存在对小水电上网电量、价格设限的现象。据贵州省反映,全省大部分小水电站上国家电网的名义电价为0.12元/千瓦时,但因为电网经营企业认定的一部分“无效电量”不计价或者只按照0.02元/千瓦时计价,实际电价往往达不到0.12元/千瓦时水平;而地方县域网络小水电的上网电价也只有0.12~0.18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低于许多小水电的成本。此外,电网经营企业在丰水期还常常限制小水电上网电量,近年来小水电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只有3500小时左右,不到设计利用小时的2/3,有的小水电站每年弃水量约40%,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2.国家对小水电的税收扶

持政策未完全落实。为扶持小水电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和若干项目免征增值税的通知》中规定,县以下小型水电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可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可由其自己开具专用发票。这项政策大约只有40%的企业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是下游电网企业和用电企业要增加11%的税款而拒绝执行。

三、加快小水电发展的建议

1.区分不同情况和地区,国家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政策。截至2002年底,我国仍有0.3亿人没有用上电。因此,对有水电开发条件的无电、贫困地区,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开发当地的水电资源,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积极培育电力市场;对其他地区,国家要在认真做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实行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同时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资本进入小水电行业,实行投资多元化。

2.进一步落实对小水电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应明确单站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企业,都按6%税率缴纳增值税。关于解决进项税抵扣问题,目前发电方呼声较高的解决办法是,先按17%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然后对超过6%的部分给予返还,实行即征即退,这样做,既能够解决11%的税负转嫁给购电方的问题,又可以确保增值税管理的链条不中断,也便于税务部门操作。

3.我国应借鉴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扶持小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从世界范围看,对包括小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实行“配额制”已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手段。如澳大利亚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实行“配额制”,1999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占全国总发电量12%以上。我国正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也应配套出台类似于“配额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为小水电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国家可以考虑实行小水电不参加竞价、电价按当时市场价确定及所发电量全部上网的政策。

第五篇: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已经走过 了二十多年的风雨路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92年之前可以说是开发区的探 索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发展 速度缓慢,经济总量小。引进技术方面,不仅规模小,而且技术含量低。但是经过这 一阶段经验教训的积累,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得到了明确,提出了‘.三为主”的建区 宗旨。1992年至I99年是开发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发区的数量扩 大到32个,覆盖了超过全国一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并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推 移。1997年开始,开发区进人到调整阶段,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外向 型经济的风险攀露无遗。开发区作为非可控经济系统受外界影响很大的特征开始引发 人们的思考,我国开发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

1.法律体系不健全

虽然目前省级政府一般制定有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但 是国家级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没有国家统一的开发区法,开发区 就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当地方“条例”与上一层次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地 方“条例”就失去法律效力,这会严重影响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很多企业把主要精力用于高科技产品的贸易上,忽视了技术创新,没有积极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缺乏技术内拯a没有企业自主创新主 体地位。

3.土地资源的限制

如今大多数开发区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局面。吸引外商投资,土地是承载 体,土地间题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些地区为了在引资 方的竞争中取胜,报出的土地出让金大大低于成本价,给当地财政带来了巨大的 负担。

4.“经济孤岛”的压力

中国开发区多处于城市的近郊或远郊,与周围地区的联动较少.缺少城市的依 托;而区内外资的单一结构或绝对的经济主体地位又使得开发区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大 型外资的手上,对于外界经济波动非常敏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在选择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全方面的进行投资项目分析,尽到投资项目分析师的职责,做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再根据综合评分做出决策,才能获得投资项目的最佳效果。

下载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连续铸钢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87年我国第一家投资银行--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截至目前有200多家证券公司成立。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海通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申银万国注册资本规......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更是超过了70%。......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求职面试早已成为毕业生开启职业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能否熟练掌握和使用好这把钥匙,对毕业生能否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影响极大。那么毕业生求职面试到底......

    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什么是辞职信辞职信,也叫辞职书或辞呈,是辞职者向原工作单位辞去职务时写的书信。辞职信是辞职者在辞去职务时的一个必要程序。二、写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1.理由要充分、......

    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彭庆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教案设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里提出希望引起老师们注意。 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够突出。本套教材三、四年......

    我国养老院应如何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社会保障 作者 徐健 考试批次 1209 学籍批次 1109 学习中心 辽宁抚顺层次 高起专专业 行政管理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28日......

    我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5篇)

    我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日期:2011-6-15 9:12:59 点击:1252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虽然早在50年代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工程建设时,已经起步,但是室内设计和装饰......

    统筹审计工作发展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统筹地方审计工作发展是在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下,解决地方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要做好地方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