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诚信理解(信义兄弟为例)
(一)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50分)
以下是从上述例子中得出本人所理解的诚信,我认为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就是真诚、诚实;信,指信任和信用。由信义兄弟的事迹和行为准则中可看出信义兄弟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工友,绝不拖欠工友工资,是诚实的行为,也是讲信用的行为。同时,所发放给工友的33.6万元的良心账最后相差无几,这就是不用法律法规约束,自然形成的道德的力量。信义兄弟讲诚信的品质感染了69个工友,使他们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诚实地报数领钱,并希望还能继续为这个守信用的包工头干活,希望能在这个相互信任,充满真诚善良的氛围工作。这,难道不是诚信的道德力量吗?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让人踏实;诚信是企业的成功之基,使人信赖。它与法律无关,却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约束力;它与利益无关,却使人从心灵深处有靠近的欲望。它和中华民族所有美好的品质一样,是永不磨灭的精神,是千古传承的灵魂!而在现代社会动态的角度来看,“诚”与“信”合起来可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诚信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必须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变成不合理的负担。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
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还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还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坚守诚信?(50分)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详细分析,需要从坚持诚信东的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去讨论。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说时间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话和信守承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所以坚守诚信具有普遍性,它反应了大民广众的现实需求。
坚守诚信是继承弘扬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必然要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用、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诚信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特殊情感,所以坚守诚信具有民族性,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文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无论是个体的精神文明风貌的塑造,或祖国集体的软实力的建设;无论是在人与人关系网络中的交流沟通,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中,我们都需要以诚信为名片,需要以一个诚信的形象“走出去”,才能在日经残酷的竞争中巩固根基,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坚守诚信具有崇高性,它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它的存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坚守诚信,意味着面对大千世界花花绿绿的选择,依然站稳自己的脚跟,踏实走自己的路。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因特网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全球化蔓延、机遇与挑战并行的时代,在这个腐败、霸权......等污渍残留的时代,我们只有做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选择,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走进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信义兄弟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信义兄弟”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带给无数无数相识的、不相识的人温馨、感动和震撼。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本该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做人信条,但如今,这句话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异常感动。作为普通人的“信义兄弟”,应和这个时代的稀缺精神,也当为这个时代所尊敬。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按照当下社会上某些人的逻辑,“信义兄弟”似乎也有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孙水林本人被别人拖欠了许多工程款,因此,他再拖欠农民工的工钱,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哥哥一家5个人都走了,弟弟至少可以暂缓替哥哥发还工钱,而没有拿到工钱尾款的农民工,从情理上,似乎也不会因此紧追不放……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氏兄弟的坚守更加可贵:信守承诺,宁可自己难,也不让他人忧。如此做人做事,谁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呢?
有位劳模去世多年,生前的工资至今未结清,有关方面为此推来推去。如此事情,别说于理、于法所不容,于心、于情又何忍?还有一例,法院已终审判决,被告向原告还钱。可是,被告至今非但不还,还动用行政的力量,向上级政府“说情况,讲理由”。如此无休止地扯下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挑战着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如此行事,和谐从何说起?如此环境,谁还再来投资?现实中,“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正是一些地方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一级组织,都需要自律和他律。对不讲信义的人,当务之急便是,不仅要让他们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要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对恶意不执行法律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果断地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因为,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让守信义者得人心,让得人心者得财富。这样,善行义举才会有强大的依托,守信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和道义,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备要素。感谢孙氏兄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的温馨、感动和震撼,为我们这个社会培植了一方道德沃土。
第三篇:《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满天下,义薄云天。看完《信义兄弟》的故事,悲伤之余,感慨万分。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却把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品质而抛之脑后。古人云:“言中信,行笃敬”,古老的传言信条,在我们这对可敬、可爱的信义兄弟身上传承,演绎出现代传奇。信义兄弟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为信义传承。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当孙水林在大雪纷飞的公路遇阻时,他弟弟在电话里力劝他在服务区休息明早再赶车,他为了二十年坚守的做人做事准则,坚决冒着风雪赶夜路,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在一场车祸中带走了一家四口。人虽去,精神永在,他的精神可歌可泣啊,足可以震撼每个为追求名利的人的心灵,为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进行一次澄明和洗礼。我们需要反思,反思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不顾一切的坚守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良好信义;反思我们对客户,对同事,有没有做到守诚信、讲良心、公平对待;反思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如何弥补不足之处。
信义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心是肉长的,我对你讲信义,你也会对我讲信义。虽然不排除有个别人背信弃义,但我们要向好的方面来想,乐观的对待,在工作中坚持这条准则,你总会收获丰硕果实。《信义兄弟》末尾片段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小弟孙东林见到他大哥一家四口的遗体时候,那份心情是悲伤到了极点,但是痛过后想想大哥生前说的话,“要在年三十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上,这是他们二十年不变的规矩”。于是孙东林带着悲伤的心拿着二十六万元钱急匆匆的往
家赶。到家了,可是账本没有,大家本着信义原则报上了良心帐,最后相差无几把账结了,没有一个人多报账,多么难能可贵的农民工兄弟啊,他们的良心是多么淳朴厚道啊,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不管以后公司发展如何,不管和谁做同事,不管遇到什么客户,我们都应该本着信义是相互的信念来诚信、公平的对待。
没有信义何来尊严。信义是要靠行动来实现的,尊严是要在信义的基础上塑造的。我们都知道不讲信义的人跟小人挂上钩,小人是没有尊严的,他们永远得不到尊严,因为他们从没靠信义来塑造。有了信义,你的人格魅力才能够折服于人,诚服于你,你的尊严就会体现出来。作为公司一员,要赢得公司、同事和客户的尊重,你必须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一定要做到对公司、对同事、对客户讲信义,说到做到,以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为己任、以视同事为兄弟姐妹、以视客户为朋友来对待,塑造一个有尊严的六建人。
市场部:王安翅
第四篇:影评《信义兄弟》
《信义兄弟》影评
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一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了。那就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
“人无信而不立”,一句喊了千年的话,现在听起来,却越来越迷糊了。
到底是社会的进步所致,还是诚信的丢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信义兄弟的故事能感动九州大地?是中国人的情感泛滥,泪腺失调,还是诚信在神州大地确实已成凤毛麟角了?
现实很悲剧,由不得我们不相信,诚信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电影《信义兄弟》的出现,就像雪中送炭,让国人早已冰冷的心,得到了一丝温暖。所以,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怕大家笑话,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个稀里哗啦。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简单,既没有福尔摩斯式的扑朔迷离,也没有金庸武侠式的惊心动魄,简单到只剩下一辆车,一群人,一个破旧的房子。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来自二零一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孙水林兄弟,连名字都没变。为何一经播出,却还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只因为她道出了许多农民工兄弟的心声,而且将“信”和“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将一句诺言,兑现一次,不是难事。而要去兑现一
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可要是身体力行二十年,能够做到的人,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孙水林做到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对于有钱人,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孙水林有钱吗?孙水林,黄陂人,家里上有年过六旬的父母,下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后来,为减轻父母压力,也到工地上给人家打工去了),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做装潢工人,也就是木匠。片中有一段,他(这时孙水林已是包工头)为了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不惜将自己刚买的房子贷给了银行。对于一个拥有三、四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房子意味着什么?用他妻子的一句话:“你要房子,就是要我和孩子的命。”面对妻子的逼迫,这位在工地上铁打不倒的汉子在众人面前给妻子跪下了,只说了一句:“当年,工头不给咱们发工资,咱们是怎么过的?”
一个人守信义,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素养较高,但是,如果这个人能够将信义传播开来,让身边的人也有信义,那么,我该怎样评价他呢?而孙水林就是这样一个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孙水林给工人的工钱却还没有凑齐,于是,他去向他的弟弟孙东林借钱。当他得知弟弟还欠人家的工钱时,立刻就要将钱还给弟弟,而且还严厉地批评了他,而此时的弟弟东林却还不理解哥哥心中的信义,显得有些不服:
“今天的酒今天喝,明天的事明天办。开年我一定将钱给结了。”
东林不屑的说到。
“你这是什么话,拿人家工钱,坏了自己的信誉呀!你现在是领工了,绝对不能拖欠人家工钱了!你就应该在年前把人家前结清楚了!月娥,东临的钱咋不能要了,咱回黄陂,把车卖了。”
哥哥水林愤怒地训斥道。
“哥,你是小看我,我保证开年就将钱给结了。”弟弟仍然不明就里,带着满腔的委屈。
“东林,我不是小看你!”水林语气变得平缓,“咱们临出来的时候,咱爸咱妈,怎么跟咱说的,你是不忘了,我再告诉你一遍,‘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咱们就是再难,能坏了这个做人的规矩吗?哥活了半辈子还是觉得这世上好人多,咱哥俩做人做事,就讲个信义,走在路上腰直,晚上睡觉踏实。”
而最感人的却还不在于此。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死账烂”。也就是说,人死了,他身前欠的债也就没有了。但是,“我哥哥的账却不会烂”。他的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心愿,终于赶在新年之前将工人的工资发放完毕。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曾这样写道: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我记得朱镕基总理曾提过一句话,“不拖欠工资”。这么多年
过去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却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说些什么,我只想告诉那些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雇主,有空好好看看这部电影,摸摸你们的良心还在不在?
第五篇:《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义兄弟》上演了一场农民工的真实故事,谱写一曲兄终弟接,竭力还薪,感天动地的信义赞扬曲,那信义,催人泪下,令人深思。
孙水林始终不变坚持着做人的基本原则,二十年来没有动摇的信条: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为赶在年前给老家的工友们发工钱,在驱车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一家四口全部遇难。弟弟万分悲痛,坚决完成哥哥的意愿,四处借钱,终于在年前为工友们发放了工钱。孙水林的父母及工友们无比的感动,父母为有孙水林这样的孩子而感动,工友们为有这样的工友而欣慰。孙水林深知工友们一年在外奔波劳累,含辛茹苦地打工挣钱,目的是回家同家人团聚,一起过个热闹年。然而,天公不作美,灾难总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降临,谁也没有想到会落在善良正义的农民工身上。
孙水林说过:“我们砸锅卖铁也不会拖欠工人一分钱,不欠那个良心债。”困难再大,哪怕四处奔走借钱,哪怕抵押房子贷款,哪怕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都不会拖欠工友们的工钱。
从上学那天起,老师及父母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而今社会多姿多彩,五花八门,有什么能满足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有什么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仅仅是金钱吗?今天,当我们呼唤信义回归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孙氏兄弟的义举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描述这份坚守的美丽。
信义是做人的灵魂,就让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我们的人生也会因坚持而不平凡。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赵寨中心小学六年级:尹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