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筠连县政府信息中心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城管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概述
按照建设部标准,结合筠连县实际需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由以下12大子系统组成,通常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按照建设部标准进行开发外,还依据本地特色及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开发。
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数据库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系统管理员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图: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1.1 监督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城管通”)是专为城市管理监督员量身定做的城管子系统,该子系统应用于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实现信息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用于收集各区监督员上报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记录信息并同步转发给相应区受理系统;提供城管通设备与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提供对城管通设备上报信息的统计分析、终端软件的下载与升级、参数配置、终端状态监测、终端序列号管理等功能。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1.1.2 系统结构
整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资源,还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终端应用层、无线数据服务层和数字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服务层。终端应用层即“城管通”应用软件。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支撑模块:包括数据加密、分包传输及断点续传、数据重传、数据无线传输与同步、嵌入式GIS引擎和手机定位驱动模块,支持GPS定位、基于基站定位、基于地址定位三种模式。
标准应用模块:包括电子表单报送、电子地图辅助查询定位系统、图片音频图像传输、快捷用语自动填写、地理编码自动补全、今日提示、历史任务查询等等。
无线数据服务层(服务器端)安装在数据采集服务器上,负责实现终端和后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交换,并完成服务器端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具体如下:多媒体数据管理,数据解密解压缩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同步服务,无线地理信息数据发布服务,报送表单、图片、位置信息和后台之间的接收发布同步服务等待系统对接接口服务。如下图所示:
1.1.3 系统特点
(1)实时通讯: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端之间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按需实时通讯,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信息始终和后台保持同步。
(2)可移动性:以无线网络为传输介质,就目前而言无线网络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且几乎无盲点,也就是说,只要是电话(包括手机)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3)携带方便:数据查询、采集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非常方便。(4)安全性:对关键数据进行移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5)可扩展性:无线扩展能力十分强大,只需对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便可很方便的选择使用多种无线通讯网络。
(6)先进性:可运行在Android平台上,适配当前国内主流的设备。
1.1.4 功能设计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该系统在无线采集设备内内置应用软件与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电信资费。无线采集设备通讯方式采用移动、联动或电信路由均可。
具体功能为:
用户登录:用于验证信息采集员的身份、责任区域检测、程序版本检测、大小类版本检测。问题上报:信息采集员将管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上报。在发送表单里包含问题等级、问题类别,问题大类、问题小类、地图、照片和声音等信息。
我的任务:显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给信息采集员的核实核查任务,信息采集员执行任务后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做出回复。
任务管理:记录最近信息采集员提交的问题和回复的核实核查任务,如果有发送不成功的问题或者核实核查,信息采集员可以查看修改后发送重新发送这些回复。
今日提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每天发送提示信息发到“城管通”上,提醒信息采集员执行某些操作。
地图浏览:查询和标注事(部)件所在的位置,包括网格定位、GPS定位、位置选择、地图放大、地图缩小、自定义兴趣点、查看部件属性、显示实景、二维三维地图转换等功能。
自行处置:和问题上报功能基本相似,不同点为自行处置上报时需要上传处置前和处置后照片,自行处置的案卷直接结案不走工作流流程。
案卷查询:根据上报时间、大小类、地图范围等查询上报的案卷,点击查询结果可以查看案卷的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
单键拨号:可以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电话号码,信息采集员选择该功能便可直接拨打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方便操作。
系统自检:检查网络状况、数据库连接状况。
系统设置:提供了服务器设置、单键拨号设置、密码修改、历史记录配置、我的任务及今日提示的提醒设置的功能
系统帮助:系统功能介绍,帮助信息采集员迅速使用系统。退出系统:退出系统,并通知监督中心该信息采集员已下班。
系统登录 系统主界面
地图浏览 案件上报 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2.1 系统概述
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呼叫中心的数据交互,受理来自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社会公众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以及政府公开邮箱等途径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接线员对他们所反映的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派遣办理。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座席人员提供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图如下:
1.2.2 系统结构
该子系统是受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应能够在一个界面上查看或操作空间地图、多媒体、表单等信息;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自受理功能;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手工登记功能;
能根据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中包括的坐标信息,在地图中自动标识出问题发生位置;
通过手工登记的问题位置描述,在地图中搜索并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 具备向信息采集员发送问题核实、核查指令功能; 具备接收信息采集员核实、核查信息功能;
能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向协同工作子系统报送任务数据;
具备新问题或任务反馈信息实时提示功能;
具备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信息等地图显示、查询功能;
能够通过电子地图查询某个单元网格当前在岗信息采集员; 监督受理子系统支持可自定义的公用字段显示模式; 支持可自定义的列表显示模式、可变的排序和过滤模式。
应具备受理、立案辅助功能,可以快速查看到建设部标准的小类立结案标准;
应具备重复上报问题的辅助判定功能; 应具备公众举报问题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1.2.3 功能设计
(1)基于GIS城市部件基本操作:基本GIS图形显示(含影像叠加),城市部件的分类显示,图形的缩放、漫游、符号化显示。
(2)任务接收:指监控中心接收社区、城市管理监督员的信息,或者来自呼叫中心的报告。能接受手机发送的核查消息和上报消息。
(3)任务监控:对所有任务进行列表或者图形化的时间进度监控,落实任务的实行情况。
(4)任务催办:监督中心对超时或将要超时的任务进行催促,催促对象为市级指挥中心或各委办局。
(5)分发:给城市管理监督员分发核实任务,或者给市级指挥中心分发立案任务。
(6)查询:对每类城市部件进行位置查询、状态查询、属性查询、历史记录查询。能实时的查看接警席位的案件办理情况。按照案件类型进行案件信息查看。能在图形界面上查看摄像头的位置,并能通过点击查看摄像头监视情况。查看各个职能部门案件办理情况。
(7)空间定位:根据位置定位、案件定位、社区定位、地名定位、网格定位、城市部件定位、监督员的巡视范围定位。能根据案件发生位置得到所处理的监督员信息。
(8)状态显示:对案件的各环节的状态进行分类显示,包括立案、在办、结案、超期情况。能用不同的灯来表示案件状态;有案件来时,屏幕能进行闪烁显示,并有灯亮;能闪烁监督员某个时刻的位置;能显示监督员某段时间范围内的轨迹。
(9)统计输出:以图表方式对案件的区域、时间、类型、处理情况进行统计输出。
(10)打印输出:对图形、查询结果、统计结果、案件办理情况等进行打印输出。能图文一体,并打印。
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3.1 系统概述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各专业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工作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查看部门任务列表,及时受理并反馈指挥中心派遣的任务,打印问题处理工作表单并对部门人员处理效率进行统计考核。
该子系统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卷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实现案卷处理和流转全程控制,查看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对案卷流转进行插入意见和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任务分派管理、案卷督办管理、计时管理、处理部门反馈等功能模块。
1.3.2 功能设计
协同工作子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具和部件在线更新工具。
通过工作流的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协同处理、并联工作,包括:
(1)指挥中心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2)职能部门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从功能上来看,可以分为: 系统应提供图文一体的案件列表,并能够设置显示字段、筛选案件列表; 系统应显示案件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案件办理过程、案件表单,并能够对多媒体进行管理; 任务分派管理能根据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辅助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案卷督办管理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督办信息能够以实时信息、短信等方式通知当前经办人员;并对案卷进行重点标识、显示; 计时管理能够对案卷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及任务派遣响应及处理情况进行计时处理,详细记录案卷办理每个阶段的处理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或任务自动进行通知,并对超期案卷报警; 基于工作流机制的案卷派遣、回退、督办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派遣、回退、督办等流程权限; 系统应支持将案件批量导出、下载当前案件的多媒体信息; 系统应支持对案件授权延期、作废及挂账等功能;
系统应支持给信息采集员发送今日提示,并可在案件上可以关联查询信息采集员信息; 系统具备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案件的编号、类别、地址、描述等查询相应案件,查询结果与地图联动,并可以将查询结果汇总分析、保存查询条件实现快捷查询; 系统可以自定义配置消息提示、维护个人信息,提供支持软件的下载; 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工作系统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消息畅通,解决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管理案卷的问题,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主要实现的功能:案卷到达提醒、案卷督办短信、案卷超时提醒、群发消息。
该子系统支持基于二维、三维、实景一体化的地图工作界面,派遣、督办、申请授权等功能。
1.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4.1 系统概述
监督指挥子系统也称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区域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单元网格图、部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监督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区域内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格的详细信息,包括监督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综合评价结果等。
监督管理系统的软件支撑部分由系统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是系统的控制台,负责对显示的内容及相关操作进行控制。通讯管理模块是负责系统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之间数据和命令进行通讯,目的是将控制台发出的命令提交给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是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终端,它最终将按照控制台的要求将需要显示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上。
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清楚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信息采集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看。
1.4.2 功能设计
监督指挥子系统应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基于地图的监督指挥功能,应能够对发生问题位置、问题处理过程、监督员在岗情况、综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功能包括: 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要求;
具备实时显示当天城市管理问题处理情况功能;
具备滚动显示案件办理情况,能够查看案件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 具备在空间地图上定位案件信息,实现地图与属性信息的互动查询;
具备实时显示信息采集员的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
具备查询信息采集员详细信息功能,查看信息采集员历史行动轨迹及上报的历史案件;
能够展示空间地理信息成果,提供地图的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操作,并实现案件、信息采集员与地图的互动;
具备在监督指挥子系统上展示综合评价及综合分析系统的数据成果,包括问题来源分析、专业部门评价、高发问题分析、区域评价等统计信息,并支持图表的展示。
1.5 综合评价子系统
1.5.1 系统概述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综合评价子系统能够灵活设置评价周期(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季评价、半年评价、年终评价等)、评价模型、策略、要素权重、表现形式等,统计、分析各种数据,并得出评价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综合评价结果宜根据五级计分法分为5个等级,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从好到差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5个等级的评价结果采用不同颜色表达,A级为绿色,B级为蓝色,C级为黄色,D级为红色、E级黑色。
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并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形成新模式下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具体包括:
(1)对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城市部件、市容环境情况的监督;(2)对其部门内部人员的监督;(3)对各专业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
(4)对责任主体的监督,从而使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1.5.2 功能设计
综合评价子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评价
结案率; 按期结案率; 超期结案数;(2)绩效考核
监督员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监督指挥中心接线员绩效考核; 监督指挥中心值班长绩效考核; 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员绩效考核;(3)基于监督员的统计。
(4)基于区域的统计分析,包括案件立案数、结案率、高发问题比率等。(5)历史记录分析
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历史记录分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间隔: 年 月);
结案案件/案件(直方图); 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 各种类型案件立案个数(直方图);
各种类型案件个数/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6)职能部门内部案件比例
在某个时间段内,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的案件类型的比例关系(直方图);
立案案件、结案案件、在办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超期案件、督办案件、正常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各种类型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1.6 应用维护子系统
1.6.1 系统概述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子系统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结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其主要功能如下:
提供基于BS架构的应用维护子系统;
具备对部门机构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基于部门、岗位、人员的添加删除维护操作;
具备对人员的案件权限进行区域过滤,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人员只查看自身案件的配置管理;
具备基于工作表单和电子地图一体化的工作流定义功能,实现工作流过程、阶段、流向中对表单、地图等对应操作的配置和管理,以适应业务管理过程中工作流程、参与专业部门、问题管理职责等方面的变化;
具备对信息采集员进行配置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及信息维护,对责任网格的管理及信息采集员所辖网格的配置;
具备对数字城管业务进行扩展,当问题分类发生变化或需要增加时,可以维护问题大小类,并维护大小类计时、立结案标准等信息;
具备输出表单定义功能,实现输出表单名称、字段、样式等编辑的管理; 系统应提供各种辅助工具,包括日历的管理,节假日及多种作息时间的配置管理;
具备系统监控功能,能够监控系统维护操作日志、服务器基本信息、数据库基本状态等信息。
该子系统可以建立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应用维护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及命令进行系统维护,从而保证了数据库安全,并大大地提高了维护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该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系统特点如下:
1.严格有序的多级权限控制。
系统的权限管理可以实现基于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别管理,分级控制,不同的人员登录应用维护子系统只能修改本人权限之内的配置信息;权限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人在一项业务的某个阶段对某张表格的某个字段是否可读、可写等。
2.方便灵活的表格自定义功能。
可视化工作表单设计工具,提供多种自主开发定义的字段类型,可实现多种自定义的功能,如使用数值计算字段可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使用日期计算字段可根据系统工作日历和承诺制计算承诺办结时间,可使用签字字段实现口令签字以及手写笔迹签字等。可方便的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表单对应输出表单,也可灵活的实现一张工作表单对应不同格式的多张输出表单,以及多张工作表单的内容统一在一张输出表单上打印输出。
3.直观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
提供一套方便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可方便直观地定义业务的工作流程,支持分流以及多流向并行处理;良好的工作流历史版本管理功能可实现历史案卷办理过程的完整保存。
1.6.2 功能设计
应用维护子系统应能够对机构、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地图、工作流等相关信息及查询、统计方式进行配置,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
具体功能包括:(1)权限设置(2)工作流程设置(3)区域信息设置(4)网格信息设置(5)用户设置(6)角色设置(7)打印设置(8)案件维护
(9)职能部门,用户设置(10)工作日志设置
1.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7.1 系统概述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员使用。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地理信息所需的地图数据,地图图层分类、地图图层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地物要素均可定制,系统可提供缺省的适应城市管理需求的图层和要素名称,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层和要素进行定制和扩充,每类地物均可定制相应的属性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数据扩展。
系统特点:
(1)开放的数据标准,良好的可扩展性。提供字典表定义和地图数据结构定义功能。
(2)严谨的地理要素编码体系,灵活适应各种标准的变化。
通过系统特有的要素编码体系,可实现新旧不同标准之间的对应;可根据要素编码规则生成相应的地理要素体系结构,支持要素编码定义以及符号定义的格式化导入和导出。
(3)全面支持GIS数据的配置管理。
系统提供一整套符合国标的符号库,同时提供符号的制作工具,可对符号库方便地添加修改;支持矢量图、影像图、栅格图的管理;支持文件格式GIS数据的直接导入,通过图层定义、专题图定义、专题管理,可对数据库中的图形数据进行预览,轻松掌握数据的实际情况。
(4)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
通过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界面,可以方便地查询、统计各类部件与事件;支持地址或者编码定位具体部件和事件,可以方便地维护部件与事件的属性结构和表现样式;支持对指定区域内的各类部件和事件的统计。(5)强大的数据转换功能。
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转换模块,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图形数据,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属性数据,可以方便地输出栅格图片。
通过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即可以对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如下:
基于BS架构的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具备专题图层的维护管理,可以对专题图包含的图层、范围进行配置,并提供配置向导功能;
具备实现添加、管理地图数据功能,可以对基础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进行配置管理;
具备对各个图层属性配置功能,实现对属性字段自定义;
能够维护地图库中包括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等要素在内的要素编码、显示样式等;
地图管理中应提供地图预览功能,能够快速查看地图配置效果; 具备对背景图层的切换配置,快捷图层的切换配置。
1.7.2 功能设计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具体功能包括:(1)图层控制;
(2)专题信息管理与更新;(3)事件信息管理与更新;(4)网格管理与更新;(5)部件信息管理与更新;(6)地名管理与更新;
1.8 数据交换子系统
1.8.1 系统概述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与上级或下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
在市区两级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市级数字城管系统与区级系统的业务交互,数据共享等功能。
另外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核心应用系统与内部、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实现与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现有系统的协同工作。主要包括:
与短信系统接口; 与呼叫系统接口; 与视频系统接口;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必须是标准和开放的,才可保证业务功能实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接口的标准化体现在接口方式、接口格式、接口处理均符合普遍性的软件开发规范和标准,如接口方式采用API或传输中间件或FTP等;接口格式描述清晰、完整、准确,无二义性。接口处理实现过程规范等。
1.8.2 格式标准
接口的开放性体现在接口格式必须公开,支持更多的接口方式等。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底层接口采用已有的工业标准;
(2)接口定义简单明了,便于数据的生成和传送以及对接口的操作;(3)接口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方便以后可能的扩充;(4)屏蔽接口细节,使所编制的接口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接口数据能够方便地形成,并能被对方顺利地采集;
(6)在接口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具有数据传送和接收后的标识以及确认过程;
(7)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接口数据量最少;(8)接口数据传输控制策略可靠且完善,具有可靠的接口数据出错处理机制;
(9)采用事务性设计或传输加密确认机制,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正确。
1.9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1 系统概述
地理编码子系统是数字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1.9.2 功能设计
地理编码子系统应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1)地址编码(2)地址属性(3)数据字典生成(4)地址编辑
地址采集是地理编码库建立的起点。为建立筠连县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数据库,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采集地理编码信息,地址采集应是在1:500城市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精确位置标注,最终形成筠连县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具有更新功能。地址采集主要有如下手段:
(1)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整理;(2)利用移动信息采集器进行采集。1.10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
1.10.1 系统概述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是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基础上对无核实核查且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内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同时通过系统对责任部门、单位和区(市)县负责的问题的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效能督办的子系统。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主要受理和处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推进组从不同渠道收集并交办的问题。问题来源渠道包括:省市领导交办、各推进组检查发现、部门转交、媒体曝光、市长、局长信箱、公众举报、来信来访等;问题类别包括: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构筑物乱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流浪乞讨等。该系统以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及知识管理为核心,以沟通、协调、控制为宗旨,凝聚先进的管理精髓,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县区和政府部门单位整合在一起,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1.10.2 功能设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问题描述、位置、问题来源、案卷类型、大小类、所属社区街道等信息。对于登记成功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批转到立案人员进行立案。登记错误或这重复上报的案卷可以进行作废不受理的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受理、派遣:数字化城市立案受理人员可以看到登记的城乡综合治理问题案卷,对于需要处理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进行立案受理,不符合处理要求的问题可以进行回退至登记人员进行作废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授权:对申请回退、挂账、作废进行授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督办:领导人员有权对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督办,督办后,问题在处理部门处突出显示。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城乡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统计对综合治理类的案卷的指标进行统计,如立案数,派遣数,处置数等,同时对问题的处理作出合理的评价。
1.1
1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1.11.1 系统概述
数字化城管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是市、区(市)县监察部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实施业务监察、监察评估和效能问责的信息系统,即市、区(市)县监察部门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电子监察系统,对超期结案率高、实际结案率低和综合效能评估差的市、区(市)县级部门进行政效能问责和行政效能评估通报。系统建立起了一套监察有力、管理透明、落实及时、处理完备的网络型信息化的电子监察模式和运行体系,并且能使之成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应用分支和应用软件构件。
1.11.2 功能设计
问责:市、区(市)县监察局对所有的超期处置案卷,必要时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对某一时期内综合处置效能差的专业部门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答复问责:被问责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问责文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问责。
督办整改:市、区(市)县监察局对停留在专业部门阶段的超期处置案卷可以进行督办整改。
答复督办整改:被督办整改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督办整改通知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督办整改。
电子监察考评:电子监察考评功能主要是统计各监察部门和各专业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监察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监察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电子监察专业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个专业部门的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
1.1
2移动处置子系统
1.12.1 系统概述
移动处置子系统是提供为专业部门处置人员使用的手持移动办公应用平台,使专业部门人员无需再坐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提高问题处置效率。通过该系统,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指挥派遣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在现场问题处置完毕后,可以通过系统将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相关人员通过系统,能够查看问题的基本信息、派遣意见以及案件的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也可以查询案件办理的过程,专业部门能够将问题处理的过程通过填写表单和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将结果反馈到协同工作子系统。
1.12.2功能设计
系统能够接收办理协同平台中的案件,查看已经办理的案件;
系统提供了查看案件详细信息功能,可以查看问题表单、图片、声音、办理过程等信息;
能够实现对日常案件的各种操作,包括案件办理、填表、批转、回退等; 能够查询当前岗位人员历史办理的案件;
提供快捷信息提示、案件到达提醒等功能,并支持系统提示信息、案件列表排序、密码设置等功能;
第二篇:浅谈数字城管系统新应用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
2011-03-16 11:21 环卫科技网 作者:马征 0条评论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施”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并实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城市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人口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及各地加快推进“大部制”改革等特点,原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城市管理发展的新需求,各地城市管理部门纷纷从应用上、功能上提出新思路和新需求。许多城市和地区在原有的“数字城管”基础上,加大项目投资,建设二期项目甚至三期项目,紧密结合民生工程和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数字城管”系统,把城市管理的新思路用科技新手段实现,更好的为政府服务、为市民服务。
一、综合视频监控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相当成熟的系统,在政府行政部门、公安社会治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资源中应用较为普追,怎样有效的利用这些视频资源更好的为城市管理服务,以下是笔者对城市管理中视频资源利用的一些想法:
(一)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城市管理部门通过自建(租赁)模式在城市管理“黑点”、“难点”区域的高点(30层左右建筑物)上安装监控设备,以“面”控为主;利用公安治安街面监控资源,以“点”控为主;利用交(水)警道路(水面)监控资源,以“线”控为主;利用应急办等其他行政单位及社会视频资源对绿地、公园、开放型居民小区、工地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从而减轻城管人员的压力,减少城管巡检人员数量。
利用以上视频资源的关键在于视频共享和整合的集成,如图1所示,在监控系统网络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给视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视频专网(公安视频专网)、VPN网络、运营商裸纤租用(EPON光网络)、专线接入等方式,在城管部门内部建立视频服务独立区域,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又保证了网络的带宽,可以达到视频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
(二)多级联动的视频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以多级联动管理为主,一般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四级),区级和街道级的城市管理单位对属地管理区域更加了解,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对城管案件进行核实核查、立案结案,更加快速准确。视频资源由市级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和管理,区级、街道级通过市级调用,为避免单台设备因为视频调用请求过多而导致当机。采用视频转发方式,将视频转变为流媒体进行传送,区级、街道级可采用BS/CS模式,将视频与城管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视频多级联动以及无缝应用。
图1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三)视频在工地管理的应用
工地管理是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了工地秩序管理和泥头车(散体物料车)管理,也是市民投诉最多的类型之一。工地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快速的了解工地当时的施工秩序,由于工地属于临时性的,因此安装无线移动传输视频系统(CDMA/3G)可以解决管理需要和投资成本将无线移动视频作为视频资源的一类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泥头车管理同样也可以通过视频系统进行管理,在工地门口和建筑废料倾倒处各安装车牌抓拍和识别系统,先将本工地所有的正规泥头车进行登记,在进出工地时,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辨别正规车辆和非法运行车辆,再在注册登记的泥头车上安装GPS设备,预先规划好行使路线,防止泥头车非法倾倒建筑废料。
二、应急调度指挥的应用
由于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集成了众多城市基础资源数据以及其他行政单位的相关数据,因此有不少城市将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和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联系起来。
(一)应息值守的应用
该应用涉及市级应急指挥部门、区级应急部门,以及所有街道等应急单位,这些单位需要通过该系统来完成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梳理、了解、统计各级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如应急值守、指挥调度等,主要服务用户包括:
政府领导:政府领导需要全面掌握了解突发事件信息及应急相关基础知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根据相关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地指挥调度,有效控制事件的进展,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应急指挥部门:通过平台统一信息报告标准规范、管理各项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可形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在现有的基础数据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排。
区级相关应急单位: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如公安、三防、卫生等。这些相关应急单位通过本平台向市应急办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以及接受市领导的指挥调度
街道:可通过本平台全面了解掌握本级单位部门的信息报告,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信息报告工作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的应用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根据预案基于GIS地图对城管资源(车、人)进行搜索、调度、下发指令,并可以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监督事件的其体处理过程如下:紧急案件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在专家组的协助下,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通过案件调度部门迅速调度指挥城管资源,展开对案件的处理工作。
通知联动单位配合,由于案件处理的复杂性,可能会涉及到联动单位配合问题,案件处理时如需要联动单位到达指挥中心共同指挥或者到现场配合工作;汇报处理情况,现场处理人员需随时向指挥中心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可采用电话、短信、GPS终端汇报等方式传送信息。传送的信息可在指挥中心电视屏幕上显示,视频监控中心在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按照中心指挥组的要求提供视频信息,并做好音像记录工作;案件后续处理,紧急案件一般都是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他工作则事后继续处理;反馈处理结果,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和相关的音像记录输入到数据库中。对于没有完成的案件,需要反馈到发送案件的部门,并对没能处理案件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三)预案管理子系统
预案就是针对某件可能发生的事件预先定义的各种执行或报告方案,方案包括的几个主要部分有:详细具体的适用条件、供指挥员参考的文字正文、预先定义好的各种控制参数列表(如对CCTV控制参数等)。当事件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行动方案,将调度指令派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应急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进行归档处理。其中:
文本预案:在对一些很复杂而且周期比较长的案件进行预案,根据不同的职责任务,监督中心以文件的方式下发给各个职责部门。
静态预案:对于一些固定的街道的道路保洁、绿化保养、市政设施等等都有固定负责人员,当那个复杂区出现问题,可以在GIS地图上调出负责人信息,直接语音或者短信调度分派负责人去处理。
动态预案:动态预案是处理紧急案件的,在GIS地图上搜索案发地点附件的动态城管资源,查看这些资源的状态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指挥调度,以达到协同处理案件的效果。
图2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图3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应用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政策,针对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立足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建立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公开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整合利用和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规范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实现对城管信息资源统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主要是为城市管理分布于不同系统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持,将这些服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设置发布。该应用面向大城管横向政府部门、城管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如图2所示。根据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信息资源目录及元数据信息,可以将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项进行配置,并以WEB Service的方式在基于ESB总线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上发布,发布的WEB Service包括服务名称以及接口相关规范。这些服务可以进行授权管理,指定获得此服务调用的应用系统名称及用记,取得权限后的用户可以调用发布的WEB Service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展示和进行其他的扩展开发,同时为后续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分为6个子系统,如图3所示,分别是访问控制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信息浏览子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日志处理子系统和系统出错处理子系统。这6个子系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接口。各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需要调用这6个子系统的服务实现与城市管理资源中心库的数据交互。
四、无线移动通讯的应用
“城管巡检通”和无线视频传输通过该应用使用于“数字城管”系统中,根据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和3G网络的商用推广,无线移动通讯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管理工作中。
(一)传感数据无线通讯的应用
根据城市管理部门业务的扩大,城市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对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部件进行监测和管理,因此可以通过参数采集器(传感器)对桥梁承重、垃圾站地磅、垃圾焚烧炉温度及隧道空气粘稠度等进行采集,或通过DDC控制器对景观灯、路灯等亮化设施进行控制,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接入城管应用系统中,由操作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即减轻了工作量又减少了设备线路的投入。
(二)集群对讲的应用(PTT)
集群对讲(PTT)集成在“城管巡检通”终端上,实现无线对讲机功能,使用全国覆盖的移动网络作为网络载体,安装集群通软件后,便能实现即时的一对一单呼或一对多群组集群对讲通信,无需拨号,通话清晰稳定,不影响“城管巡检通”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集群调度管理工具。
五、信息公开及监督的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作为与市民接触较为频繁的部门之一,信息公开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加行政活动、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下是信息公开及监督的一部分应用:
立案告知:市民投诉城市管理问题后,城市管理部门予以立案的,则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告知,并附有案件编号和处理期限;对于不予立案的,则告知不予立案的原因;
办结回访:对于处理完毕的市民投诉的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进行回访,或通过自动语音(TTS)方式电话回访,系统根据市民回复的短信内容或电话数字健进行确认,回访结果不满意的不予办结;
网络发布:通过城市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提供市民网上投诉、处理进度查询等服务,增加投诉来源,服务于市民。
六、总结
推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我们研究该领域建设的相关人员不断努力的目标。通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从“监管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为城市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动态综合调控发挥出城市公共设施的最佳效能,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满足不断发展的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第三篇:数字城管系统
1.1 数字城管系统
建设目标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依托空间信息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具体如下: 由传统“小城管”步入科学系统、长效、综合的“大城管”格局。在城市体制改革中组建的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全区市政、规划、工商、交通、园林、绿化、建管、房管、环保等部门进行相关职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统一调度,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管理配套。城市管理问题由专人监督,集中到监督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达到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强化了管理力度和效果,改变了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中执法机构多头、职能交叉重叠及处罚不一,推诿责任,管制力度弱化的局面。 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全民互动。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公众对城管的理解,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解决城管与公众的矛盾对立现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做出贡献,为市政府树立关注民生的形象。
1.2 建设内容
根据数字城管的整体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字城管的分期分阶段建设,提出如下初步设想:
第一期,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县、乡两级一体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软件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及系统集成。 确定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
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组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系; 完成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基础数据库建设; 完成软硬件设备及网络等基础平台建设; 搭建数字城管平台;
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和车辆监控子系统;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监督评价体系;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相关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
第二期,进一步优化一期建成的系统,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平台实施覆盖的地域范围,拓展平台功能,为城市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完善、强化镇乡级平台;
进一步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县、乡级数字化城管模式;
1.3 功能描述
根据数字城管的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系统包含九个基础模块: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还将扩展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移动视频门户子系统、车辆监控子系统。
数字城管系统结构图
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可以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无线应用系统实现,向业务处理中心(监督指挥中心)传送的电子表格、照片、声音和问题说明可通过移动运营商为数字城管建设的专用无线应用系统送达,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呼叫中心系统
主要是支持呼叫中心功能的硬件平台,支持数据和语音业务,可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满足多个话务员的日常工作。呼叫中心系统应性能稳定,并具有可扩展性,易使用易维护。 协同工作子系统
提供给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查督办等方面的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查询工具,可以根据不同权限编辑和查询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监督信息等,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同步、信息交换。各级领导、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可以方便查阅问题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专业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对审批流程进行检查、监督、催办。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反馈、任务核查、任务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区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 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
设在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评价系统
提供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案件全面的统计、评价功能。通过制订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部门、岗位等多个角度,对城市管理涉及的各个责任主体进行综合考核及评价,并生成图形、报表等形式的可视化的评价结果。 移动视频门户子系统
对电子政务中与政务、民生相关的视频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建立完善的视频信息采集、审核、发布管理制度。依托视频平台进行无线综合视频管理平台的改造,通过权限管理、视频资源管理等功能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无线视频门户,市民感受政务公开的多媒体化。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由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主要功能: 实现添加、管理地图数据功能,可以对基础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进行配置管理;
具备对各图层属性进行配置的功能,实现对属性字段自定义;
能够维护地图库中包括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等要素在内的要素编码、显示样式等;
地图管理中应提供地图预览功能,能够快速查看地图配置效果; 能够配置基于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地图快捷操作图层。 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
用于对装有GPS车载终端的环卫车辆、城管执法车辆等进行定位监控管理,并结合GIS应用开发系统,实现对环卫车辆、城管执法车辆等的智能化和空间可视化管理。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主要供监督中心操作员、值班长和指挥中心办公人员使用。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构建与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第四篇:涉县数字城管建设方案
涉县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进程,整合城市信息及公共管理资源,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构建大城管格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构筑我县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相结合的方式,到2011年底在主城区建成县级一级平台,到2012年底在大城区建成二级平台,实现城区全覆盖城市数字化管理。
三、实施范围和管理对象
(一)实施范围。数字化城管系统总体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是以主城区为主,二期逐步扩展到井店镇、更乐镇、河南店镇范围。
(二)管理对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 1
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和扩展部件类)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类)为主,同时结合我县实际适当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数据普查。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网络数据以及部件普查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500;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部件数据、网格数据的普查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标准执行。
(二)办公场地建设。办公场地设在县城管局一楼大厅,分为数字城管监督员办公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两个区域。
(三)系统建设。
1、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屏幕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2、视频探头监控。在主城区排查视频监控盲区,需要补充安装探头的部位,要及时进行安装,实现县监督指挥中心对大城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3、数字化城管专网建设。铺设县监督指挥中心与主城区相关部门、乡镇之间的数字化城管专网,并为二期“四镇两厂”专网建设预留接口。
4、网络平台。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的整个网络环境主要由电子政务专网和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构成。
(四)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组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
五、信息资源整合1、整合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共享电子政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有关县直单位和四镇两厂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将由公安部门管理的用于公共场所监控的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到数字城管中心机房。公安局提供上述视频监控资源相关情况,并为数字城管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便利,开放相应端口,提供相关的联网条件及数据,允许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授予数字城管视频监控信号浏览、控制权限,保证顺利连接,实现联网需求。
3、整合相关单位终端设备资源。根据数字化城管工作需要,为有关单位配备终端设备,各单位至少要配备1台可上网办公的电脑,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派遣有关城市管理问题案件的接受、处置和反
馈。
4、其他需要整合的资源。除上述项目外,由政府和有关单位投资建设的其它信息化资源,需要整合共享时,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提供便利条件。
5、整合城市管理热线资源。按照建设部规范要求,数字化城管需要使用建设部统一规定使用的“12319”便民服务热线。本着整合、升级、扩容的要求,将原“12319”城建服务热线调整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使用,统一对外,全面受理居民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等,居民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
6、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实施一键通。为便于群众了解行业法规政策、监督服务承诺、反应社会呼声,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直接担负城市容貌整治工作任务的相关责任单位便民热线进行整合,在确保原便民热线电话号码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与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特服电话“12319”内部互通。群众咨询问题拨通“12319”热线后,数字城管平台接线员将群众来电,通过“一键”通直接转移到相关单位。该项工作由城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6月30日)
(1)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完成项目建设立项、评审、审批工作。
(3)完成项目招投标,确定承建单位,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7月1日至11月30日)
(1)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根据机构职能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内设机构和操作标准、工作规范、规章制度等。
(3)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部署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扩建呼叫、指挥中心,升级应用系统。同时,做好基础数据、网络和视频监控等共享资源的接入工作。
(4)明确部件和事件相关的归属部门及承担具体维护工作的单位所属职责。制定部件、事件名录及处理标准,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5)建设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6)系统试运行。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1)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
(2)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3)组织系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涉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郝巍吏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杨连海担任,城管、财政、住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牵头组织。财政、住建、环保、涉城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也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资金保障。建设资金以县政府投资为主,相关部门投资为辅,适当采取市场运作方式融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平台操作员、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和监督考核制度、城市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制度以及人员培训、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相关配套制度,建立问题举报、问题处理、信息反馈、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促进城市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五篇:初稿 数字城管系统介绍
天元区数字城管系统介绍讲解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下午好)!
欢迎大家莅临天元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面由我为各位领导介绍我区数字化城管的运行情况。
我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为全额拨款独立核算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天元区城管局二级机构。现有人员41名,含管理人员4名,技术人员1名,考评员1名,坐席员8名,信息采集员27名。指挥中心大厅24小时人员值班,负责接听和受理城管投诉热线、市民短信举报。白班坐席员主要对各类案卷的甄别、立案、派遣、结案及案卷的处理进度跟踪,负责对“全球眼”探头、车载GPS定位以及采集员GPS定位系统的监控;晚班坐席员主要负责对夜间环卫作业车辆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区“数字城管”是市”数字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城市四区各出资400万元,于2009年5月启动建设,同年10月1日竣工运行,是全国第一次将3G无线通讯技术融入数字城管,全国第一次将无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融入GPS系统运用。
“数字化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以社区为工作网格,通过整合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对城市的事件,例如(……),以及部件,例如(……)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城管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系统: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GPS环卫车管理系统、采集员GPS管理系统。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左(或右)大屏上所显示的该系统的登录界面。该系统案卷来源主要有信息采集员巡查上报、“12345”市长热线、市民的短信和微信举报、“全球眼”视频探头上报以及领导交办等。案卷的处置基本流程有7个环节:信息采集、受理立案、任务派遣、问题处理、处理反馈、问题核查、结案。
信息采集员每人都配备一台城管通手机,他们在自己责任网格内进行不间断的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拍照并上报到我区指挥中心,中心坐席员根据立案标准甄别,受理立案,值班长根据案卷的定位、类别,立案条件等派遣到相关的专业职能部门,为明确责任、高效处置,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设11个终端责任单位,涵盖三个街道办事处,四个专业部门,四个清扫保洁公司,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终端平台。专业部门收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到问题点去处理问题,并将处理的结果反馈到我区指挥中心平台,中心坐席员发送委托核查任务到相对应的采集员城管通,采集员收到核查任务后第一时间到问题点去核查并将核查的结果反馈到我区指挥中心平台,中心值班长对比采集员上报图片和核查图片,根据结案标准予以结案,不通过的按照以上处置流程进行二次派遣直到问题处理完毕为止。从以上流程我们不难看出,案卷信息从采集员巡查发现上报到中心值班长办结结案,均已在规定时间内处完成,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精确到位地解决了城市管理问题。
为拓展社会公众监督渠道,株洲市已开通城管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市民若发现城市管理方面问题,均可以将问题编辑成短信或者彩信发送至106291008进行举报,经信息采集员核查属实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有奖通讯话费(短信:5元/条,彩信:10元/条),凡市民举报的问题,均按照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案件工作流程进行处置。下端显示的短信举报平台的基本流程。从2013年1月正式运行至今,我区共收到市民城管短信举报4325条,主要集中在公共自行车故障、宣传广告、市容环境等方面,问题处置率、回复率均达到95%以上,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接下来介绍的是第二个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目前株洲市共有140多个”全球眼“探头,主要分布在城区主次干道、中心广场、重要节点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天元区暂有31个“全球眼“城管专业探头,新增探头也正在建设中,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区”某探头“的实时监控画面,该探头可以缩近拉远,360度左右旋转,可视范围达400米。另外还融合了200个自行车租赁系统的高清监控探头和灯饰、数字交通、平安株洲等系统的探头,以此确保城市重点部位得到有效监管。另外市级指挥中心及城市四区各指挥中心均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一定程度上对工作起到了互相监督、鼓励作用,提高了各平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缩短了各区级平台与市级平台的距离,更好的实现了株洲市数字化城管“两级平台、两级监督”的管理模式。中心坐席员不定时通过该系统对路面上的市容环卫状况进行巡查,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拍照存档并通过视频采集系统上报系统上报至区级信息平台,后直接进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同时市级中心也利用该系统对各区的市容环卫状况进行视频采集,有问题发由各区进行处置,存在的问题和处置情况均纳入月度考核。这种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了一种高位监管。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的是第三个系统,车载GPS环卫车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的上该系统的登录界面。我区共有33台环卫清洗、清扫车,每一台车辆都按照GPS定位设备和视频监控探头,环卫处科学合理安排全区各主次干道环卫作业计划,白天实行机械化清扫保洁,夜间23:00到凌晨6:00实行清洗清扫作业。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环卫车辆的运行地点、运行状态、运行速度、运行轨迹、运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实时掌握了车辆的作业路线和清扫清洗作业效果。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天元区A007号清扫车,现在的实时位置是在长江南路,实时速度是4千米每小时,车上装有前后两个探头,前探头主要监控环卫车辆的作业状态,我们可以看到该车正在作业,后探头主要是监控环卫车辆的作业效果,通过探头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路已经非常的洁净,该系统还可以查看车辆的历史轨迹与历史视频,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红色线条便是该车凌晨到现在为止的作业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是在珠江南路,长江南路等路段进行作业。夜间我区计划作业车辆20台,其中包括清扫车7台,清洗车9台,人工清洗车2台,疏通车2台。中心晚班坐席员每晚对夜间作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实行“定人、定车、定时、定标、定责”的“五定”工作制度,如监控到车辆未按计划作业、超速、作业效果不佳等情况,第一时间通知车队负责人或者司机及时纠正,足不出户即可对作业车辆远程调度、指挥和监督,极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道路清洗效果。
最后介绍的是采集员GPS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的该系统的登录界面。为有效推进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我们将嵩山、泰山、栗雨三个办事处划分为703个单元网格,覆盖面积为21平方公里,并按属地原则整合为21个责任网格。根据划分的责任网格,中心配备信息采集员27名,每天对各自责任网格内的城市管理状况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一个责任网格基本上是一个社区,有的甚至是两个社区,信息采集员每天满网格巡查两至三次,大到施工废弃料、下水道堵塞,小到非法小广告、垃圾满溢,平均每天巡查上报有效案卷约500条,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我们信息采集员的月排班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实行轮班制,每一天都保证每一个责任网格内有一名信息采集员进行巡查上报,做到了网格责任到位。中心信息采集员的工资实行信息量、案卷积分计件制,“奖勤罚懒”,提高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积极性,采集员工资构成 = 基本工资+超基数计件工资+自行处置奖励工资+超基数积分奖励工资–市区两级考评扣款。计件标准:不同网格信息量基数与积分基数都不相同,超额完成信息数量任务的,每条奖励3元,自行完成处置的加奖2元;超额完成信息积分任务的,每一分奖励0.45—0.8元不等。现在大屏上显示的是我区信息采集员11月份工资,通过工资表我们看到最高的是4012刘俊,2404.8元,最低的是4024肖安平,1603.5元。在信息采集员的管理上,中心有严格的考评标准,如案卷信息采集数量及质量、GPS定位情况、责任网格是否巡查全覆盖、作为情况等,都纳入中心考评范围。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从大屏幕的顶端我们看到目前我区在岗信息采集员为21名,上报信息量为241条,立案中的为224条,核查中的为184条,而已经结案的为190条。大屏幕上的黄色人形图像便是我区信息采集员今天的工作定位地点。我们随机来查看采集员今天的工作情况,现在工作人员点开的是我区采集员4014号,他现在的工作实时位置是在湘银路,大屏幕上的红色轨迹即是该采集员从8点上班到现在所巡查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他主要是在湘银路、嵩山路等路段进行巡查上报,现在操作人员点开的界面是该采集员的定位坐标和上报的具体问题,我们任意点开一条查看他所上报问题的处理情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4014号采集员今天巡查发现的一条问题,“阳光小区钱前乱堆”,上报时间是今天上午的10:06分,处置部门是我们的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结案图片是今天上午的10:58分,通过左右两张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该问题已经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中心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掌握各信息采集员的工作地点、巡查路线及上报问题的具体情况实现了高效的指挥调度,为指挥中心人员管理、数据统计及每月考核奖罚提供了依据,进一步确保人员、责任、处置、奖罚、机制到网格。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模式的功能作用,规范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机制,系统增设了各数据统计分析和通用查询考核评价功能,针对各专业部门案卷的处置率、结案率等,以及信息采集员和坐席员的岗位评价做出全面的分析并自动录入系统形成规范统一的考核文件,为区、局、中心考评科的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屏幕下端是综合评价系统的界面。大屏上显示的是通过该系统自动生成导出的11月份专业部门综合评价结果详表,11月份信息采集员岗位评价表,11月份坐席员岗位评价表。
数字城管的建成运行,有效的改变了天元区城市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大城管格局;区数字城管从建立运行至今,共有600余批外来城市考察团来中心指导和交流工作,报纸、新闻媒体也陆续报道宣传我区数字城管工作,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与肯定。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数字城管系统,逐步健全数字化综合管理成效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是我们天元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情况,请各位领导指导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