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处分细则
深圳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处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律师协会(下称“律师协会”)行业管理职能,规范律师协会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下称“会员”)的执业活动,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和律师行业的职业声誉,履行律师协会的职责,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广东省律师协会章程》和《深圳市律师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会员违反法律、法规、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管理规定以及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应受律师协会处分的,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会员作出非律师职务的不当行为,除直接损害律师行业的行为外,不适用本细则。
第二章 处分的总类和适用 第四条 根据会员违纪的性质和情节,纪律委员会对会员的处分分为:
(一)训诫;
(二)通报批评;
(三)公开谴责;
(四)取消会员资格。
会员受上述处分的,可限期改正或责令其参加律师岗前培训教育。
第五条 个人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训诫处分:
(一)不按规定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
(二)泄漏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超越委托权限,从事代理活动的;
(四)为争揽业务,向委托人作虚假承诺,或者宣称与承办案件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有特殊关系的;
(五)利用媒体、广告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不真实或者虚假宣传的;通过户外灯箱、户外拉挂横幅或在移动交通工具进行推广宣传的;在公众聚集场合派发宣传单、册招揽业务、在餐饮、娱乐等不适合的场所设置广告标牌的。在名片上做虚假夸大宣传的。
(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诋毁其他律师、律师事务所声誉的;以明显低于收费标准低价竞争的;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七)利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组织的关系,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八)明示或者暗示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为其介绍代理、辩护、仲裁等法律服务业务的;
(九)承办案件期间,为了不正当目的,在非工作期间、非工作场所,会见承办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的。
第六条 个人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一)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执业的;
(二)泄漏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三)超越委托权限,从事代理活动的,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四)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或在同一案件中同时为委托人及与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第三人代理、辩护的;
(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利害关系的案件中,分别为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六)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顾问单位的对方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七)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八)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或者收取规定、约定之外的费用或者财物的;违反律师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或者收费协议约定,提高收费的;
(九)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利益;接受委托后,故意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或者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利益的;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十)假借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的名义或者以联络、酬谢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为由,向当事人索取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十一)执业期间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
(十二)在事前和事后为承办案件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牟取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利益的。为了承揽案件事前和事后给予有关人员物质的或非物质利益的;
(十三)曾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离任后未满两年,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或者担任其任职期间承办案件的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十四)违反规定,携带非律师人员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在押犯,或者在会见中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
(十五)向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提供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十六)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间,或者在律师事务所被停业整顿、注销后继续执业的;(十七)因违纪行为受到行业处分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改正的;
(十八)发生保险事故的。
第七条 个人会员有违反本细则第六条所列之款项,情节严重,严重影响律师执业形象,给委托人造成重大损失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第八条 个人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深圳市律师协会报请广东省律师协会取消其会员资格:
(一)泄漏国家秘密的;
(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三)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威胁、利诱、唆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第九条 团体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训诫处分:
(一)变更名称、章程、负责人、合伙人、住所、合伙人协议等事项,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变更登记的;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阻挠合伙人、合作人、律师退所的;
(三)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发展为合伙人、合作人或者推选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
(四)违反律师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或者收费合同约定;
(五)聘用律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与应聘者签订聘用合同,不为其办理社会统筹保险的;
(六)利用媒体、广告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
(七)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声誉的;
(八)泄漏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九)为未取得律师执业证的人员印制律师名片、标志或者出具其他有关律师身份证明,允许其在律师事务所收受案件的,或者已知本所人员有上述行为而不制止的;
第十条 团体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一)使用未经核定的律师事务所名称从事活动,或者擅自改变、出借律师事务所名称的;
(二)不按规定统一收案、统一收费、统一保管、或不向委托人开具律师服务收费合法票据、不向委托人提交办案费用开支有效凭证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在住所以外的地方设立办公点、接待室,或者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四)恶意逃避律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债务的;
(五)利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其他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组织的关系,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六)在同一案件中,委派本所律师为双方当事人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七)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声誉的,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八)泄漏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九)向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十)允许或者默许受到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继续执业的;
(十一)采用出具或者提供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律师服务专用文书、收费票据等方式,为尚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违法执业提供便利的;
(十二)恶意逃避税收的。
第十一条 团体会员有违反本细则第十条所列之款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由纪律委员会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第十二条 团体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深圳市律师协会报请广东省律师协会取消其会员资格:
(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后拒不改正,或者在停业整顿期间继续执业的;
(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的;
(三)从事其他违法活动,严重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
第十三条 会员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予以从重处分:
(一)拒不接受律师协会或司法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不配合对其投诉的调查处理的,被投诉后订立攻守同盟或隐匿证据材料、提供伪证、阻挠调查的;
(二)拒不执行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决定的;
(三)造成严重后果,损害律师行业的声誉和形象的;
(四)对投诉人、证人和有关人员进行威胁、恐吓或打击报复的;
(五)曾因执业违法、违规受过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的;
(六)在执业过程中,因重大疏忽、过错或违法行为导致委托人重大经济或名誉损失的;
(七)因违规行为受到二次处分以上的 ;
(八)产生保险事故的。
第十四条 对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多次、连续受到处分的,报请司法行政机关对该律师事务所作出停业整顿的处罚。
司法行政机关针对违纪会员作出行政处罚的,纪律委员会可以同时作出纪律处分。第十五条 会员违规行为显著轻微或者免于处分的,可限期改正或责令其参加律师岗前培训教育。
第十六条 会员违规行为严重,应当受到司法行政处罚的,纪律委员会应当在做出纪律处分后及时提请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会员有应予处分的行为,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
(一)积极配合律师协会或律师管理部门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工作,并主动承认错误的;
(二)因非主观性过错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但主动赔偿当事人,并取得投诉人谅解的;
(三)初次违规且情节显著轻微的并自觉接受纪律委员会的规范执业建议的;
(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止或减轻不良后果发生的;
(五)虽有违规行为,但在投诉前或处分前已自动纠正的。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深圳市律师协会理事会解释。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理事会会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则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律师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北京市律师的执业水平,维护律师职业的声誉,完善和规范北京市律师执业违规查处工作程序,北京市律师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北京市律师协会设立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纪律委员会),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实施行业监督和纪律处分的权力机构。
第三条 纪律委员会的职责是:
1、对会员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
2、对于会员在执业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违规会员作出处分;
第四条 纪律委员会及其委员和工作人员在参加调查、处理、调解工作时,应当以公正和独立为基本原则。
第五条 纪律处分决定由纪律委员会执委会讨论决定,以纪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由律师协会秘书处执行。
第二章 纪律委员会的设置
第六条 纪律委员会的设立和撤销由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决定。
第七条 纪律委员会由三十四名委员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三名。
第八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和补选由北京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提名,理事会选举,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委员应来自不同的律师事务所,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纪律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第九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作风严谨,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执业操守和威信;
2、从事专职律师工作五年以上,无不良执业记录,在某一法律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或业绩;
3、热心律师协会工作,有奉献精神;
4、能够保证一定的工作时间。
第十条 纪律委员会独立地处理对会员的投诉、处分和执业纠纷调解。
第十一条 北京市律师协会行业纪律部是纪律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
第十二条 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五名由纪律委员会全体会议推举的委员组成纪律委员会执委会。执委会决定对会员的处分,对经评审后不能形成多数意见的案件或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提请讨论的案件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执委会的决定应当
在充分辩论的基础上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作出,凡拟决定的事项获得超过半数成员的赞同即为通过。
第三章 委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第十三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参加纪律委员会的会议;
2、享有纪律委员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按时完成分派的工作任务;
4、公正廉洁,维护纪律委员会的声誉和权威;
5、向纪律委员会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6、接受纪律案件时享受律师协会的津贴。
第十四条 主任委员有以下职责:
1、全面领导纪律委员会的工作,负责纪律委员会相关文件的签发;
2、制定纪律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协调纪律委员会与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关系;
3、召集主持纪律委员会会议;
4、执行纪律委员会的决定,布置工作任务;
5、主持重大疑难案件的研讨;
6、向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及其常务理事会报告工作;
7、授权副主任委员履行其职责。
第十五条 副主任委员有以下职责:
1、协助主任委员及时、高效地完成纪律委员会的工作;
2、审核纪律委员会委员做出的关于投诉案件的评审意见;
3、协调纪律委员会各工作小组的工作;
4、在纪律委员会主任缺席的情况下,代理行使主任职责。
第十六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违反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而受到处分的,或者在案件的调查评审中营私舞弊的,由北京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中止其职务并提请理事会撤销其纪律委员会委员的资格。
纪律委员会委员未通过律师执业注册或连续两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纪律委员会会议或连续两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视为自动放弃纪律委员会委员资格。
第十七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被撤销委员资格或者自动放弃委员资格,纪律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要求补选委员。
第四章 工作方式
第十八条 纪律委员会委员除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外,其余三十名委员共分成十个工
作小组。纪律委员会执委会指定的各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工作,召集小组会议。第十九条 北京市律师协会行业纪律部依组别顺序轮流向各工作小组分派投诉案件,分别由该工作小组的主评审人、协助复核人和监督会签人组成纪律法庭。
第二十条 各个纪律法庭的主评审人、协助复核人和监督会签人应当由该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担任。
第二十一条 审查案件的委员的职责:
1、主评审人职责:认真、独立地审查投诉案件,制作评审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卷宗和评审报告移交该案件的协助复核人。
2、协助复核人职责:在接到投诉案件的卷宗和评审报告后,独立地复核评审报告中查明的事实部分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可信、主评审人所列理由是否合理、评审结论是否正确,复核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卷宗和评审报告及本人的复核意见移交该案件的监督会签人。
3、监督会签人职责:在接到投诉案件的卷宗和评审报告后,独立地复核评审报告中查明的事实部分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可信、主评审人所列理由是否合理、评审结论是否正确,复核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卷宗和评审报告及本人的会签意见转回北京市律师协会行业纪律部。
第二十二条 如纪律法庭成员的意见发生分歧,主评审人应当召集纪律法庭进行讨论,并可以邀请负责该纪律法庭事务的副主任委员和行业纪律部工作人员参加。对于案情复杂或案件影响较大的,主管副主任委员应将案件处理意见提请纪律委员会执委会讨论。
第二十三条 如果纪律法庭成员需要对投诉人或者被调查的会员进行询问时,须事先通知行业纪律部,按照行业纪律部安排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纪律法庭成员不得私下与投诉人或者被调查的会员接触。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由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通过,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纪律处分委员会规则(试行)》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纠纷调解处理委员会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指引
(第5号)
在近期发生的投诉中,有一类相似的案件频频发生,引起本会的高度关注。这类案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所谓的国外投资公司设在中国境内的代表机构(通常会租赁高档写字楼)物色急需资金投入的内资企业,通常是民营企业以及持有技术的个人,并表明投资意向。条件是这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委托一家该代表处指定的律师事务所为其合法性等事项实施尽职调查或出具法律意见书,律师费必由这些企业或个人支付,通常为十几万至几十万人民币不等。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必有涉及这些企业法律地位、主体或者个人所持技术的法律瑕疵和权属争议等表述,待该代表处拿到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后通常会表示拒绝投资。这些企业或个人感到受骗并联系该代表处时,该代表处均人去楼空。
为提高广大律师的警惕,避免卷入诈骗等违法犯罪,本会特发布此指引,希望广大律师遵照执行:
1、凡涉及律师介入投融资业务中对投资对象进行法律尽职调查或者出具法律意见书,因为律师的工作成果主要用于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所以律师必须确认委托人为投资人,并由投资人支付律师费,除非融资方在可自由选择律师和事务所的前提下主动表明自愿委托律师并支付律师服务费;
2、凡有委托人以第三方指定为由前来洽谈委托事宜的,律师必须告知委托人有权自由选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
3、凡涉及类似投融资业务时,如果融资方自愿委托律师并支付律师费,律师必须向其做好充分的风险提示,并要求投资人出具有效的主体资格和资质的文书,并将其通报给融资人,履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义务。
4、严格禁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向案件介绍人、中间人、指定人支付律师费回扣、分成、分账等一切形式的非法交易。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
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2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指引
(第2号)
近一个时期以来,北京市律师人数以每年数千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律师被投诉的数量也呈大幅攀升的局面,个别律师严重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种趋势已经威胁到律师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也威胁到广大律师的根本利益。如果对此现状放任或不及时加以约束,后果必将是灾难性的。纪律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律师法》作出修改之前,律师协会作为律师的自律组织有必要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严格规范实习律师和律师转所这两个环节。因此,纪律委员会作出以下两项决定,以明确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指导、管理实习律师和办理律师转所环节中应当遵守的纪律:
(一)凡本会所辖律师事务所申报实习律师的,该律师事务所有义务为申报的实习律师指定实习期间的指导律师,指导律师应当是该律师事务所具有一定责任感、没有受到过本会的行业纪律处分及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的,且在本市执业三年以上的资深律师。指导律师应当出具接受指定的书面承诺并向本会备案。指导律师应当恰当地履行指导责任,在实习期满后,指导律师应当对实习律师的职业品行、专业素质、执业能力等作出真实客观的书面评价。凡实习律师没有指导律师指导,或者指导律师不尽指导义务的,纪律委员会都将认为是一种对律师职业的健康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关责任人将可能受到纪律委员会的追究。
(二)凡本会所辖律师事务所接纳其他律师事务所转来的律师,无论是受聘还是入伙,也无论该律师来自本地或者外地,接收的律师事务所都必须要求其出具原执业机构主任或者其他合伙人亲笔签名的推荐信。推荐信应当载明被推荐的律师的专业教育背景、执业年限、职业操守、专长以及业绩方面的评价等内容。律师事务所不得接纳没有推荐信的律师,律师的原执业机构及其合伙人也不得出具内容虚假的推荐信。否则,有关责任人将有可能受到纪律委员会的追究。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
二零零六年四月三日
第五篇: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4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规范执业指引
(第4号)
因律师转所而引起的案件交接工作不完善,并损害当事人、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合法权益的纪律案件不断增加,本会根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北京市律师执业规范(试行)》第五十五条等相关规定,发出本规范执业指引,要求本会团体及个人会员严格遵守。
(一)律师变更执业机构,律师与其所在的原律师事务所(简称“原所”)有义务互相配合,就业务和财务等相关事宜办理交接。
(二)案卷属于律师事务所所有,律师在调离原所之前应当将所办结的案件卷宗全部归档,不得带离原所;在律师调离之前,原所应当向调离的律师主动索取案卷,不得允许律师将办理完结的案件的卷宗带离本所。
(三)对于尚未办理完结的案件,原所及调转律师有义务在调离申请提出后及时以书面方式将该情况通知委托人,并就委托事项是否随律师转入新所征询委托人的意见。如委托人坚持继续委托该调离的律师承办,则该律师有义务在委托人与原所解除委托关系之前,征询拟调入的律师事务所(简称“新所”)的意见。除存在利益冲突等原因外,新所不得拒绝与委托人建立委托关系,同时原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的解除委托代理的协议。新所因上述原因不能与委托人建立委托关系的,除委托人明确表示另行委托律师外,原所应当指派其他律师继续办理委托人的委托事项,并与委托人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及授权委托书。
在上述案件的交接中,原所、新所与委托人应同时就代理费用问题一并协商解决。
(四)原所与新所应当以维护当事人在该案件中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协商一致,办理案件档案和费用的交接。在新所受理该案件的情况下,原所有义务应新所或者当事人的要求,将案卷移交新所。如原所与委托人在解除委托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则该争议不应妨碍新所在办理该案件中使用原所掌握的案件资料。
(五)因承办律师停止执业而导致的案卷归档问题和以及委托人另行委托其他律师事务所的问题,亦按照上述原则办理。
北京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
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