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常见的问题类型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常见的问题类型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主要包括对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审计和对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无论是在建审计,还是竣工决算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类型是有共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建设程序方面
在200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而之后,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因此,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审批(或核准、备案,下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基本建设程序方面,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基本建设程序不合规,包括未批先建,重大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原初步设计批复部门审批,以及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等。
二、征地拆迁方面
项目建设用地通常会涉及到征地拆迁工作。而征地拆迁工作涉及面广,资金拨付链条长,且直接与被征地群众利益相关等,因此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也是基建项目审计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征地拆迁方面,常见的问题包括未经国土部门审批违法征地,未征先用土地,闲置征用土地,超征耕地少缴耕地开垦费,截留、挪用、少付征地补偿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编造虚假征地拆迁合同套取补偿资金等。
三、工程管理方面
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主要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在工程管理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招投标不规范(包括未经招标直接发包工程、未按规定公开招标而采用邀请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构成不符合规定、发标至截标时间不符合规定、评标结果不公正等),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多结算或少结算工程款,工程超概或实施概算外工程,工程成本核算不真实(包括其他项目支出挤列工程成本、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工程建设资金及通过关联交易向有关关系人输送利益从而加大工程成本等),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浪费、工程事故频发或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
四、财务管理方面
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财务管理虽然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主要还是服从和服务于工程管理审计,重在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或线索从财务的角度进行落实,予以量化。仅从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有项目的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项目前期工作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项目贷款建设期利息与经营期利息入账的正确性等。
第二篇: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类型划分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类型划分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公益性项目:是指具有防洪、排涝、抗旱、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等社会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功能,自身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水利项目。如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除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防汛通信、水文设施等。
●准公益性项目:是指以社会效益为主,又有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如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水库)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
●经营性项目:是指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
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类型在项目立项时应予明确。省及以上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对于经营性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适度安排政策性引导资金,鼓励产业化发展。
文件: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规计[2003]344号)
第三篇: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我对审计常见问题的一点浅析
审计是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内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事项也愈发复杂。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经济主体依法办事,审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审计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预算、资金、收入、建设项目、经济责任、经费使用、专项治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发现和通报了一大批财务管理的问题。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覆盖面包含了各行各业。
我从事财务工作已经16年,辗转安通服多家子公司、分公司,也经历过几个不同的财务岗位,我深刻体会到审计在监督财务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过程中重要性。没有审计,财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各种业务的经济成果将无法得到真实体现。在现实中,怎样能让审计迅速切中要害、暴露问题,从而达到目的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如今中国上市公司众多,日常各类审计也接踵而至,然而很多问题并未如期得到暴露。相反而是在次次合格的表面下直至某一导火索事件突发,方才将一系列重大问题一并引出。
审计的切入点,通常是有别于寻常、脱离一般规律的行为或表现。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被审单位账目的审阅、比较、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判断,就可以从异常现象中发现疑点。然后由疑点入手,进行延伸调查,扩大审计范围,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结合多位同行的一线审计实践经验,就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指标分析
首先应该引起注意的,就是各类经济指标。
(一)、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利润-资本费用,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EVA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二)、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100%,是指利润
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国有资本÷期初国有资本×100%,指企业经营期内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期末国有资本与期初国有资本的比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说明保值越成功。
(四)、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此指标可以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例,剔除非主营业务比如变卖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行为粉饰出的利润,可如实反映出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
(五)、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资本积累,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六)、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100%,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七)、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
(八)、应收款项周转率
应收款项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九)、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错、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
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十)、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销售(营业)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营业)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营业)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二、非指标分析
(一)、会计资料中的异常数字,是指按正常经济业务和核算程序处理后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数字。数字异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
1、通过数字的正负来判断。有些经济业务反映在账面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而有些经济业务只
字,首先应把握该笔业务反映出来的数据本身是正还是负。如某月出现的一笔大金额收入,次月冲销再进,次次再冲销再进,这就谨慎判断是否是先预列虚假收入,次月冲销,同时再预列虚假收入。
2、通过数字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如某单位的某项业务费用余额平时都相对稳定,而本月则增幅较大,不符合该项管理费用的正常变化规律,则该月发生额就为异常。如通过在职职工工资单与节日礼品发放名单相比较,有时就可以查出职工领薪不上岗的违规问题。
3、通过数字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一般来讲,销售单位定价有一定的规律,如999元、1980元,对于数额较大的资产较少出现以万为单位的整数。如被审单位年底突击一次列支30000元的仪器费,这就应该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应提出实地查看资产。
(二)、审计人员在检查会计资料时也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时间来判断。
1、通过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来判断。某些单位的业务发生受客观实际的限制。如企业销售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其工资支出也表现为旺季多、淡季少;或者某些业务按照常理——比如交通费,如果常年居高不下,通过关数字的比较,则可以查出异常时间段内发生的造假、违纪等问题。
2、通过会计资料有关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期限。如果不符合购臵的固定资产在购入首年就发生多次大修;又向放贷方利息支出一季度内发生2次以上或者金额明显高于一般金融机构利息的,审计人员就要认真查证。
3、通过年末、年初经济业务的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单位预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是有差别的。而年末、年初往往是考察单位业绩的时候。如有的单位为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销售任务,拿到年终奖,则会通常在年末以虚假销售等方式做假账,然后年初以退货为由用红字冲回。审计人员若能详细检查,就会查出事实真相。
(三)、还有就是往来检查。往来帐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资金中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帐户。根据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往来帐款应予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帐。但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部分单位的往来帐中存在一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
1、收入挂往来。部分单位将与长期合作很有默契的单位的交易应算收入却挂在“其他应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纳税业务收入;再将从对方单位采购的货款和劳务不做成本,再从“其他应付款”中支付出去,联合逃避有关税务部门监督。
二、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应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早已完工,而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甚至将资金借于其他单无偿使
用,一直挂在“应付款”。这几类问题的存在,易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不实,形成帐外资产,或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对此,一要加强对有关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教育,增强其财经法律意识。二是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清理结算组,对往来帐进行全面清算;对长期欠款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扣工资或运用法律手段等办法强制收回;对确属呆帐坏帐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冲销。三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自觉按照有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要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责任追究制,强化对现金、票据、银行账户的管理。五是加大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对财务往来从严监督,特别是对利用往来挂帐隐瞒、截留收入,偷逃税金,转移、挪用专项资金等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严惩。
(四)、内控制度分析
近几年,很多单位都建立或补充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来说却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制定标准不高,和单位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现象,近年审计问题虚列、推迟或超标列支费用、账外资产、变相购臵资产等等,都是由于内控制度执行
不力。从当前来看,一些单位经营活动有章不循、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刚性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在单位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违纪和腐败现象。另外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从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许多都是由于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办理业务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互监督,致使环节互控流于形式。同时,一些奖惩制度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奖励资金的来源限制,致使通过奖惩落实监督的机制被大大削弱。
(五)、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硬件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从审计检查的问题来看,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推迟确认或超标准列支成本,资金结算不规范,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而且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有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纪律观念淡薄,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和财务监督的力度。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一些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真伪,不能应用会计知识进行准确核算导致的,一些是由于会计职员职业素质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参与乱纪行为造成的。
(六)、主要业务情况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检查普遍存在是来“挑刺”的认识,或由于涉及自身的利益,存在怕把问题暴漏给审计人员的心态,所以几乎没有被审单位愿意将自身的情况和盘托出。审计除了询问之外,要获取不能直接获取的情况,只能依靠自身的职业判断,大体掌握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合同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首先通过档案管理部门了解合同,尤其是重大合同,包括收入和支出,通过业务情况宏观掌控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此为依据界定收入和支出金额,以杜绝明显的主要业务的收入和成本提前或者滞后的现象。
本人从业会计工作多年,工作之余除了参加并通过了审计类培训和资格考试之外,也常常思考如何站在审计的立场上看待财务问题。以上便是我对审计工作的一点观察和思考,只能算是浅析,不妥之处恳请领导斧正。
张云鹏 2014年9月8日
第四篇: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标签: 如何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中存在的问题 分类:工作学习如何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
所谓异常现象,是指有别于寻常的,脱离一般规律的行为或表现。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被审单位账目的审阅、比较、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判断,就可以从异常现象中发现疑点。然后由疑点入手,进行延伸调查,扩大审计范围,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就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发票异常
审计工作经常会遇到需要辨别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内容真假的情况。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鉴别发票的真伪。发票假则业务一般也假。发票异常有以下几种:
开票日期早于印制日期。发票的开票日期表明业务的发生时间,其不可能早于发票的印制时间。判断发票的印制日期有两种办法:一是看发票左边或右边竖排的小字,它表明了印制日期和承印单位。二是从发票的字轨号可以判断出发票的印制日期。
发票号码相连或相接近而开票单位不同。企业领购发票以本为单位,一本发票有固定的张数,如25张、50张等,发票号码相连。因此,如果不同的企业使用的发票号码相连或接近,则发票可能为假,其业务虚假的可能性也较大。
发行地区与企业注册地相矛盾。注册于甲地的公司如果开具乙地的发票,是不正常的。因为公司的注册地即为公司领受发票的地区,如果开具的发票属非注册地则业务虚假的可能性较大。
(二)数字异常
会计资料中的异常数字,是指按正常经济业务和核算程序处理后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数字。数字异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
通过数字的正负来判断。有些经济业务反映在账面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而有些经济业务只能是正数而不可能为负值。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的数字,首先应把握该笔业务反映出来的数据本身是正还是负。如笔者在某次审计中,发现该公司包装物一直为负数,经延伸审计,查出了该公司虚假生产、销售、会计造假等诸多违纪问题。
通过数字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如某单位的某项业务费用余额平时都相对稳定,而本月则增幅较大,不符合该项管理费用的正常变化规律,则该月发生额就为异常。如通过在职职工工资单与节日礼品发放名单相比较,有时就可以查出职工领薪不上岗的违规问题。
通过数字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一般来讲,销售单位定价有一定的规律,如999元、1980元,对于数额较大的资产较少出现以万为单位的整数。笔者在一次审计中,某单位一次列支30000元的仪器费,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审计人员先询问什么仪器,然后提出要实地查看。被审单位会计见隐瞒不住,最终承认了开假发票的行为。
(三)时间异常
审计人员在检查会计资料时也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时间来判断。
通过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来判断。某些单位的业务发生受客观实际的限制。如酒厂的生产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其工资支出也表现为旺季多、淡季少;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收获的9-12月与棉花生长期3-8月收购量明显不同。通过上述在特定时间有关数字的比较,则可以查出异常时间段内发生的违纪问题。
通过会计资料有关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期限。如果不符合这个期限,则发生的经济业务就值得怀疑。如某单位的小汽车在一年中多次大修;又如金融系统中对某单位存款户的利息支出一季度内发生2次以上,审计人员就要认真查证。
通过年末、年初经济业务的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单位预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是有差别的。而年末、年初往往是考察单位业绩的时候。如有的单位为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销售任务,拿到年终奖,则会通常在年末以虚假销售等方式做假账,然后年初以退货为由用红字冲回。审计人员若能详细检查,就会查出事实真相。
当然,判断某一现象是否为异常,前提是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这需要审计人员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学习,多加探索,细心体会,逐步掌握。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中存在的问题
往来帐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资金中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帐户。根据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往来帐款应予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帐。但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帐中存在一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
一、收入挂往来。部分单位将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挂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缴财政收入;还有的将违规收取的费用挂在“暂存款”中,逃避有关部门监督。
二、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暂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早已完工,而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一直挂在“暂付款”。
三、专项资金挂往来。有的乡镇将上级有关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中,而实际中资金已被挤占或挪用,造成专项资金“名存实亡”。
四、通过往来转移资金。有的单位把从下属部门调剂来的资金放在“暂存款”中,并于“暂存中”列支出;而有的单位为逃避监督,将资金拨付下属单位,从下属单位的往来中列支。
五、通过往来虚列支出平衡预算。为平衡预算,年末时,有的乡镇虚列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
六、单位或个人借款长期不还。有的单位 “暂付款”中的个人借款在借款人调离多年后仍挂在帐上,没有收回。
七、债权、债务欠真实。对欠财政或上级部门的资金,在财政或上级部门扣款时,不冲减债务,而又列入“暂付款”中,造成债权、债务不真实。
上述问题的存在,易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不实,形成帐外资产,或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笔者建议:一要加强对有关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教育,增强其财经法律意识。二是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清理结算组,对往来帐进行全面清算;对长期欠款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扣工资或运用法律手段等办法强制收回;对确属呆帐坏帐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冲销。三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自觉按照有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要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责任追究制,强化对现金、票据、银行账户的管理。五是加大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对财务往来从严监督,特别是对利用往来挂帐隐瞒、截留收入,偷逃税金,转移、挪用专项资金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第五篇: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为便利工作,理顺竣工决算审计程序,根据《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据此执行:
1、确定项目负责人--被审计单位报送资料时,确定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全部事项。
2、接收、审查资料--项目负责人接收资料,首先要核查项目是否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对不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或部分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及时向股室反映,由股室统一报局确定是否进行审计。对已确定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核对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确定项目的类型,并问清楚该项目是否存在未完工的标段等情况。若存在未完工的标段,要清楚什么时间完工,若时间较短,可等全部标段完成后,统一安排审计,若间隔时间较长,可先行安排审计。对资料不全的,要告知被审计单位应补报的资料(可提前出具一份《被审计单位应提供资料清单》)。对已报送的资料填写《提供资料清单》,双方要签字,并预留被审计单位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同时,要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录入《基本建设待审项目表》。对于送审项目的资料必须是原件,提供复印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接收;对于送审的项目,第一次报送资料时,必须由建设单位来报送,第一次送审的资料由施工单位报送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接收;审计过程中补报的资料凡由施工单位报送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签字并注明“同意报送”。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补报的资料必须报送我局,不得直接报送中介机构。项目负责人接收资料后要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对项目有一个较为全面、详细的了解。
对于乡镇建设项目、区直部门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或部分政府投资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先要求建设单位预缴审计费1万元,在审计结束后,计算实际应缴审计费,多退少补。未预缴审计费的可暂保留送审资料,但不安排项目审计。
3、报请安排审计--接收资料的当日,项目负责人将《基本建设待审项目表》交股室,由股室统一报局批准安排项目审计机构。
4、通知中介机构--项目负责人根据安排的中介机构填写《基本建设项目情况汇总表》的有关项目,通知中介机构提取资料,并告知其确定项目审计人员及所需携带的资质证书。
5、移交审计资料--3日内中介机构提取资料、项目负责人对其参审人员、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签订委托审计合同(若中介机构无法当场加盖公章,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填写好合同内容后提交中介机构,要求其在现场测量时交回),并宣布审计纪律(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不得单独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接触,执行审计“八不准”制度),并预留审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
6、下达审计通知--移交资料当日,项目负责人报请局下达项目任务通知书,并在3日内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下达通知时一并将承诺书及提供资料清单交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并告知其对不完整的资料进行补充,3日内补充不全的,以后补报的资料不接收。对计划项目和报送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要按要求进行审前调查、编写审计实施方案。
7、实施审计--下发通知后,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1)下发通知后,要求中介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审计,并告知其必须在审计基本结束定案之前向我局汇报审计情况及结果,定案后再将定案表交我局审查一次。该期间,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中介机构的审计进行跟踪监督、服务,与建设单位联系、做好各方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做好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建设项目程序的合规、合法性审计工作,做好可以完成的审计日记;对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要按规定要求记录审计日记。对于施工单位尽量要求由建设单位联系,但项目负责人要预留施工单位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2)项目负责人在实施审计的15个工作日期满时,向中介机构索取《审计报告》、《对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材料。项目负责人不得将中介机构出具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在局审计报告发布之前对外发布。
(3)项目负责人在收到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后,10日内计算审计费、税金等,录入《审计费计算表》,做好审计取证等其他未完成事项,并撰写审计报告,提交股室、局。
8、征求报告意见--项目负责人在审计报告确定后5日内完成征求意见,若被审计单位有疑问或意见,可适当延长。
9、提交法制复核--对于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收到被审计单位的《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后,当日提交法制股进行复核。
10、出具审计报告、决定--对于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项目负责人在复核后的3日内报请局签批审计业务会议纪要,代拟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经局签发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本局办公室),并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审计决定的执行。对于其他非计划项目,可直接代拟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经局签发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送本局办公室),并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11、整个项目审计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核项目档案并立卷。整理档案、立卷按照局法制股及本股室统一要求办理。
12、审计项目建立台账,审计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要及时完整填写台账。
12、项目负责人未执行上述规定形成的责任,按单位《行政责任追究制》进行处理,并接受单位的其他处理,项目负责人自行承担。
13、以上规定从2005年6月1日起执行。
200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