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金沙博物馆解说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材料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7年8月编(讲解从南大门始)
上午(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我是讲解员,非常荣幸,今天能陪同大家参观我们博物馆。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曾经兴盛一时的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吧。
(从大门到遗迹馆间或陈列馆前内容)
发现于2001年2月8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都城所在。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456亩(与国外观众讲解时必须用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以横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能协调,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时候可省)] 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李岚清、吴仪、王乐泉、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视时间可适当省略一些)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
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成都建设文化强市的突破口,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金沙遗址成为我国一流博物馆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金沙遗址发现后,市委、市政府重新规划了遗址周边的所有建设项目;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成都召开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市委、市政府根据论证会意见,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对一般观众可不必讲)]2003年开始进行遗址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遗址周边建筑的高度及色彩的协调等具体操作问题。从2004年起,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年年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和责任目标。2004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和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府全额投资 4亿人民币(不含土地费),并提出了把金沙遗址博物馆建成“国 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博物馆要求。2006年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7年4月16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为进一步发展成都的旅游业,并使之成为成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条件。金沙文化还和都江堰、大熊猫一道被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以上内容可视具体线路情况调整)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文物保护专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并注重把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首先组织专家制定了金沙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然后根据总规再进行建设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经过多次充分的论证,充分考虑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
(关于金沙遗址的建设情况对一般观众可少讲甚至不讲,主要针对政府官员、文博干部讲解。)
乌木林
在我们的右边竖立着古老沧桑的“乌木林”。这些乌木有的在金沙遗址内发现,有的出土于其他遗址或建筑工地。乌木又称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大量乌木的出土,充分证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玉石之路
沿着我们左边的这条小路设置有“玉石之路”。古蜀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等一会儿我们在展厅里就可以见到古蜀人制作的大量精美玉器。
太阳神鸟雕塑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塑,就是由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放大而成。其原件外径12.5厘米。由于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凝聚了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2005年8月16日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2005年10月17日,太阳神鸟蜀绣制品又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2005年12月18日,这个永久性的纪念性雕塑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为扩大金沙遗址的知名度,大力宣传成都悠久的历史文 3 化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遗迹馆外)
各位观众,我们眼前的这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建筑,就是遗迹馆,它的总面积约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 米,这里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所在地,也是2001年2月8日金沙遗址的发现地,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
遗迹馆主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结构基础主要设在建筑外缘已完成发掘或进行勘探无重要文化堆积的点位,馆内则为无柱大空间,为保护、发掘、展示提供了灵活的空间。这样既不会对地下遗存造成破坏,同时又为未来的考古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上在获取符合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间的同时,将建筑对地下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让观众对金沙遗址和考古发掘本身产生真实的现场体验感,遗迹馆将文物保护与现场陈列紧密结合,以考古发掘现场原状保护为主,形式上强调原生态展示,不作过多的设计和创意,保持与考古现场风格的协调,这样一方面使观众可以真实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场面的宏大,文化堆积的厚重,为刚刚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力,另一方面又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发掘过程,并亲眼目睹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
(遗迹馆内)
祭祀区的发掘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已经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到6000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是目前金沙遗址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出土遗迹最为丰富,遗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的文物极其珍贵,很多文物还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发掘工作从2002年开始暂停。大量的探方目前只到西周晚期的地层,离生土还有近3米深。(探方知识视来宾兴趣或根据提问作答)以后这里的发掘将会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在这里短短一年多的发掘,已经发现了60多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存。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走下阶梯,去近距离看看。
8号祭祀遗迹
为纪念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对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四个地点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直播,我们眼前的这个八号遗迹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在当天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就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57件。直播后又对八号遗迹进行了再次清理发掘,清理结束后,发现为一椭圆形坑,长径194厘米、短径134厘米、深度30—42厘米。坑内的文物分五层摆放,每一层埋藏文物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区别,出土了 4 一批重要文物,数量总计343件,其中金器45件、铜器88件、玉器194件、石器8件、象牙残片4件、陶器3件。金器主要有金面具、喇叭形金器、鱼形金箔、金带、金片;铜器主要有铜面具、铜人头、铜人、方孔形铜器、璧形铜器;玉器主要有小型玉璋、玉璧、玉环等。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文物珍品。2007年6月9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动日,中央电视台又对金沙遗址进行了直播,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迎接这件金面具入馆,金面具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它神秘的风采。这个坑中出土的镂空喇叭形金器、鱼鸟纹锥形铜器也都是首次发现,对于认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象牙遗迹
在祭祀区内发现了大量的象牙。经专家鉴定它们的种属均为亚洲象。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但每一次祭祀活动中使用大象的数量、方式又有所区别。在这里发现的一号坑是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也是埋藏文物最集中的一处祭祀遗存。坑内的器物分层摆放,从断面看,下层主要为玉器、铜器等,由于没有发掘至底部,玉器、铜器的数量还是未知数。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最长者近1.6米,象牙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为了更好的保护象牙,这个坑已进行了回填处理。
在祭祀区内发现的有体量巨大(最长者达1.85),保存完整的象牙,有的是取象牙尖祭祀、有被切成饼状的象牙、还有加工成圆柱状或棍状的象牙。(指L11、L16、L17等象牙照片)这些方式都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大家不禁要问,祭祀中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的象牙?象牙又是祭祀什么呢? 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推测用象牙祭祀,是因为象牙可能具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
祭祀区内发现的象牙遗存较多。你不禁还要要问,祭祀中用这么多的象牙,这些大象来自哪里?成都平原有野生大象吗?当年三星堆出土81根象牙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对象牙的来源作出了种种推测。那时候,专家们似乎倾向于大象外来说,人们认为,这些象牙也许来自云南或者印度。当人们面对金沙如此众多的象牙时,这些大象的来源再次困扰着考古学家。与三星堆不同的是,这次,大象本地说占据了上风。而现在成都地区乃至四川境内根本没有野生大象,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是否预示着3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的气候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经科学研究,距今3000年前后是全球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从文献记载看,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大象的存在。在甲骨文卜辞中有商王猎取野生大象的记载,中原地区还曾用象兵作战。考古人员在这里的古河道里清理出了一些珍贵的乌木(指示位置),还在那边(指示位置)发现了体 5 量巨大的古树根遗迹。此外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象的臼齿,麂骨,犀牛、猪獾、黑熊、牛、马等动物的牙齿以及两个较为完整的大象的下颌骨等,这些情况都反映出金沙时期的成都平原可能到处是茂密高大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可以推测这样的生存环境应适合野生大象的生存。因此金沙遗址发现的这些象牙,很有可能就是本地所产。
象牙的保护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首先,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象牙十分有限,保护研究很不深入,此前,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保护象牙成功的先例;其次由于象牙的结构和树木的树轮相似,分层组成,一旦表层的象牙质受到破坏,很快就会风化成为粉末,再也无法固定,更无法保护。金沙遗址发现象牙后,我们文物保护专家就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主要采用了就地回填处理和有机硅封护两种办法来对象牙进行保护。同时又与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密切联系,寻求多方合作。目前已与法国文化部洽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合作建立中法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金沙象牙的保护。同时,国家科技部也已将金沙象牙保护列入了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还特别为金沙遗址捐款4.5万美元,用于金沙出土文物的保护。(以上内容需视来宾时间调节,也可放在三展厅讲解)
文物保护
其实在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研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多学科的合作,内容涉及物理探测、土遗址保护、古环境研究、出土金器、玉器、铜器成份鉴定、人骨鉴定、DNA研究等多个方面。合作对象也十分广泛,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爱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成都理工学院、成都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化学系等。为深入认识金沙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上内容根据观众提问作答)
探方(内容可视观众兴趣随机调整。重点是要对考古的基本方法有所交待)大家现在看到这一个个的小方格就是考古中最常使用的“探方”。通俗地讲,探方就是在平地上竖直向下挖一个正方形的土坑,但这个土坑不是随意乱挖的,先挖哪里,再挖哪里,要根据地层单位间的早晚关系来确定。探方与探方之间的土梁称为隔梁,在隔梁壁的剖面上划的很多条线,这些线条就是为了区分地层单位而画的。划地层单位关系的线是做考古记录的重要步骤。隔梁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地层的变化。互为相邻的四个探方间的隔梁都发掘完后,最后中间就会剩下一个四方形的土墩,它的学名叫关键柱,它的作用是统领四个探方的层位关系,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故名――关键柱。地层是考古发掘的的依据。由于土质土色的不同而呈现出上下堆积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有早晚区别的。即早期的堆积在下,晚期的堆积在上。每一个时期的堆积土质土色都不同,出土文物也不相同。6 古代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层面相联系的。田野考古学就是要记录清楚出土文物的早晚关系和它们的共时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复原历史。
19号祭祀遗迹
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用石璧和石雕像为祭品的埋藏坑。出土时石虎张开的大嘴正对着石跪坐人像的胸部,旁边还摆放着一件石蛇和一些石璧。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祭祀行为。在整个祭祀区里,已发掘出土的石器近1000件,品种主要有璋、璧、钺、斧、锛、凿、跪坐人像、虎、蛇、龟等,这些器物大都已不具有实用性,而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10号、14号祭祀遗迹等
用金器、铜器、玉器为祭品的祭祀遗存在祭祀区中发现较多。祭品的数量差异较大,有用几件的,也有用数百件的。这些物品等级较高,制作也很精细。从其基本功用和性质来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它们既是当时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的媒介与法器,透过这些物品可以了解到金沙时候古蜀人的精神世界。
目前祭祀区内已出土了金器200多件,主要有“太阳神鸟”金饰、金冠带、金面具、金蛙形器等,工艺精湛,艺术表现力极强。2001年2月25日,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金饰就出土在这里。金冠带与金面具也在这附近出土。
祭祀区内发现了2000多件玉器,是国内同时期遗址中一次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址之一。其种类丰富,制作精细。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玉器的埋藏与组合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一会儿我们在陈列馆里可以看见这些精雕细琢的玉器。
2号祭祀遗迹
祭祀区内还发现了这处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特殊堆积,其中埋藏有大量的野猪獠牙、鹿角、麂角和少量象牙、玉器、美石及完整陶器。经过统计,野猪獠牙数量达数千枚,并且都是野猪的下犬齿;在这里没有发现野猪、鹿、象及其它动物其它部位的骨头。玉器、象牙又是十分珍贵的东西,不可能作为生活垃圾随意扔弃。因此,可以肯定这处堆积不是生活垃圾的堆积场所。根据民族学及其它相应的考古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应是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遗迹。这类现象过去在国内其他遗址内从未发现过,非常特殊。
大树根及小结
这里还埋藏有一个大树根遗迹,它的面积达100平方米。从这一个巨大的树根,我们直接感受到金沙时期古树参天的环境状况。
金沙祭祀活动区宏大的场面真实体现了古蜀王国雄厚的实力,繁多的祭品承载着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古代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大家 7 可以从现场的情况看到,在我们眼前这片厚厚的土层中还埋藏着大量的文物,可以说目前出土的器物只是这个地方的“冰山一角”。在地层之中应该还蕴藏着关于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更多信息。相信随着这些泥土一层一层的揭露,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震憾。
各位观众,遗迹馆的参观在这里结束,我们下一个参观点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请往这边走。
(走出遗迹馆)
各位观众,在我们的对面就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纯净简练的造型体现出古文明遗存特征,营造出馆区古朴而清宁的整体氛围;抽象的几何造型,是古文明的天然属性,而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不仅创造出破土而出的磅礴气势,更延续了对历史感的追求,赋予其一种历经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温暖的米色洞石随着天空的变化呈现出微妙、丰富的色彩与表情,仿佛缓缓诉说着神秘而古老的传说。
摸底河桥至大厅
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金沙遗址的命名则是在2001年。其实早在1995年~2000年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该遗址范围内的黄忠小区进行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房址、窑址、灰坑、墓葬等遗存,其文化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序列中的“十二桥文化”,时代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2001年以来,成都市人民政府开始大力整治金沙遗址范围内及其以上的河段。通过初步治理,河流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在下游建立了挡水闸,在上游进行疏导整治。
在博物馆的西北角是正在修建中的文物保护中心,不久以后,中法文物保护专家将在这里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专题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文保中心附近还将建起一座金沙小剧场,以后这里将常年配合旅游,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
第二篇:成都金沙博物馆
金沙博物馆讲解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我是讲解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x.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吧。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蜀国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都城所在,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我们的右边竖立着古老沧桑的“乌木林”。乌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大量乌木的出土,充分证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沿着我们左边的这条小路设置有“玉石之路”。古蜀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塑,就是由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放大而成。由于其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凝聚了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各位观众,我们眼前的这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建筑,就是遗迹馆,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走下阶梯,去近距离看看。
我们眼前的是八号遗迹。在当天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就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57件。发掘结束后,发现为一椭圆形坑,坑内的文物分五层摆放,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文物珍品。
这里是19号祭祀遗迹,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用石璧和石雕像为祭品的埋藏坑。出土时石虎张开的大嘴正对着石跪坐人像的胸部,旁边还摆放着一件石蛇和一些石璧,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祭祀行为。
祭祀区内还发现了这处特殊堆积,这就是2号祭祀遗迹。其中埋藏有大量的野猪獠牙、鹿角等。经过统计,野猪獠牙数量达数千枚,根据民族学及其它相应的考古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应是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遗迹。
这里还埋藏有一个大树根遗迹,从这一个巨大的树根,我们直接感受到金沙时期古树参天的环境状况。
各位观众,在我们的对面就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温暖的米色洞石随着天空的变化呈现出微妙、丰富的色彩与 表情,仿佛缓缓诉说着神秘而古老的传说。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金沙博物馆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会及时改进。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成都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1000字
金沙博物馆参观笔记
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故乡成都。看到路边那带花纹的圆环标志,好像似曾相识——那正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啊!带着期待的心情,我便坐车前往了那里。
进入金沙遗址公园,圆形的遗迹馆映入眼帘。走进馆内,是一大片考古发掘的地点,土地上一个个正方形的深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从上面往下看,我仿佛望见考古工作者们当年辛勤工作的身影和他们挖掘到文物时的喜悦。指示牌上标明了各个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我仿佛离那些神秘的古代文明又走进了一步。在一个“方块”里有一堆不起眼的土,原来,那里出土了数量极多的象牙,不过因为保护象牙的规定,采取了回填的措施。我站在那里,隔着那堆土,已经感受到了历史文物那股强大的魅力。
走进陈列馆,我们跨越时光的长河,轻轻叩响古蜀王国神秘的大门,3000年前的一段辉煌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一个个古蜀人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情景被真实地还原。他们住在简陋的泥砌房子里,端着陶罐,用石器耕种。沿着展厅,我们进入了原始人的世界,仿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这里展出的,是出土的一个个当时的建筑碎片、生活用的器皿、各种工具。其中工具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古代人能够制造出如此实用的工具,是非常了不起的。严谨的建筑布局,规整的丧葬墓地,精湛的生产工具与手工制品。这一切,犹如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拼接出一幅朦胧的古蜀社会的历史画卷。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神与祖先神充满了敬畏之情,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望得庇佑。展厅以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为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其中展示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经对宗教祭仪的重视。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这个精心布置的展厅里陈列着金沙遗址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中央是最为著名的文物——“太阳神鸟”金饰。在玻璃展示柜里,这薄薄的一片圆环形金饰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四只神鸟美丽而又神秘。围绕这件无价之宝的数件玉器、镀金铜器等,都十分美丽,向世人展现出金沙先民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第五展厅——解读金沙。金沙遗址等遗迹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可是我们对此的了解还远远不足。古蜀文明来自哪里?它们去向何方,为何断代?究竟是谁铸就了这个文明?在这个展厅里,学者们搜寻的证据正渐渐地理清历史的来去缘由,以现有的遗迹证据,为我们解读这个神秘的文明。
此时此刻,参观完毕的我,心中依旧盘旋着这些问题。我虽身处现代,但是内心仿佛已经乘上时光飞船,来到这片古老土地上,与我的祖先们共同生长,见证古蜀文明历史的发展„„
第四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感言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感言
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2班 石园园
去年暑假,我回成都后,正赶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金沙太阳节”活动,于是我有幸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度过了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藏品及其丰富,展区布置得体,陈列井然有序,极具游览价值,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对其特点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一、历史悠久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遗址内目前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居民生活区等,据考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社会功能强大
成都市区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游客则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而这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又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则是植被茂盛的园林区,游客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可在林间小憩,感受自然之趣。整座博物馆以其合理的功能布局,充分实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各种社会功能。
三、布局合理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1、遗迹馆
遗迹馆为近圆形的全钢架建筑,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馆中还修建了木质步道,通过步道可以走进考古发掘现场,近距离观看未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文物的现场保护。
遗迹馆主要由祭祀区、生活区、墓葬区构成。其中祭祀最为壮观。据说,在3000多年这里是古蜀金沙王国专用的祭祀活动场所,因此,置身于其中,你能不仅感受到泥土中尚未发掘的文物的气息,也能想象到3000多年前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盛大。
2、陈列馆
陈列馆则由五大展厅组成,分别为: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
(1)远古家园
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
此展区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王都剪影
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展区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用不规则的展示岛的形式将不同内容进行串联,还原了古蜀金沙王国生产生活、手工业技术和丧葬习俗等各个方面,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运用场景、实物、模型、沙盘、声光电等辅助手段,既使陈列空间丰富多彩,又让观众能在参观中不断获得新鲜感。
大型建筑基址(3)天地不绝
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
其巧妙之处是:它在入口处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引领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尽头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响起的是金沙古老的乐器石罄的声音,让观众切身体会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神圣。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
(4)千载遗珍
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展厅右侧环形空间内的图片展板将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与金沙文物进行了比较说明,成为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的合理外延。
并且还在展区为游客提供了几枚可自行使用的刻有金沙特色的纹饰的印章,可以印在纪念册上,供人留作纪念,极具趣味性。(5)解读金沙
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利用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
它在器物展示方面将精心制作、量身打造的大量辅助展具与灯光照明系统有机结合,兼顾了文物的艺术美感和展品安全。
同时,也可以帮组游客理清思绪,加深游客对各个展区的印象,强化教育功能。
四、自然环境优美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为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是博物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园林区中,树木和植被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不同区域。主要游览道路两旁栽种了四川盆地非常古老的树种银杏、水杉、针楠等;樱花林、桃花林、梨花林、芙蓉林、腊梅林等点缀在园区各处;竹林、灌木簇拥在博物馆建筑周围。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一年四季随处可见繁花似锦的景象。春天,姹紫嫣红的花朵争奇斗艳;夏天,栀子花、白兰花清香四溢;秋天,银杏洒满金黄,芙蓉满枝,丹桂飘香;冬天,腊梅芬芳馥郁,红梅独绽枝头。美不胜收。
五、基础设施完善
拥有许多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乌木林、西山水景广场、玉石之路、金沙剧场等。同时它还拥有一个强大的后勤团队—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位于博物馆西北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筑风格肃静清幽,是对金沙遗址以及古蜀文明其它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进行
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这里也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多、更新、更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延伸。
六、文化产业发达
博物馆不仅拥有自己的剧场,还有自创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娱节目,文化产业很发达。
金沙剧场,位于博物馆西北角的金沙剧场,外观呈水晶皇冠状,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中国首部原创大型音乐剧《金沙》驻演场地。同时,被誉为“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的金沙讲坛从2011年5月起入驻金沙剧场。金沙剧场还经常举办与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相关联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文艺演出。
音乐剧《金沙》是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局、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投巨资合力打造,由国内顶尖级曲作家三宝主创的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并称为成都第一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成都历史、了解金沙的绝美途径。音乐剧《金沙》以金沙文化为背景,重现了古蜀国公主“金”和考古学家“沙”之间延续3000年的凄美爱恋。
《梦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倾情打造的四维立体电影,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为您展开古蜀王朝由杜宇到开明的壮丽画卷,特技效果,动感震撼,深度体验,宛如身临其境。
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市区的金沙遗址路2号,交通便利,游客们可通过自驾或乘坐公交车等方便快捷地到达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有专门停车场,数量充足,能满足游客需要。
综上而言: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展示与研究中心,也是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通过这次的参观游览,我不仅获得了一场视觉盛宴的享受,还获得了心灵上的感悟,加强了对博物馆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历史学习的领悟:历史并不是书本上那凝固的字体,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正在发生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应付诸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历史。
第五篇:博物馆解说词
博物馆解说词1 一、主题思想与设计思路
1、主题思想:
1)承传统之美,扬科技之光,展中华之风; 2)自主、开放、多元;
2、设计思路:
以人们出行工具和出行方式的变迁为主而制作的一些小科技作品。(Welcome to Ma Quanying
branch school, The main ideas are The beauty of tradition, the li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xhibition of the Chinese wind;Our design thought is Changes in travel patterns.Its name is “ the museum of the tour.”)
现在您看到的是原始社会:(3件展品)人从直立行走开始脱离动物群体,走向了一个新的纪元…… 一号作品是:脚印
二号作品是:圆木运输:一块石头,下放三根圆木; 三号作品是:木筏:用细绳编5/7根圆木作为筏子,放篙 Thank you for your visit.谢谢参观。
博物馆解说词2
现在您看到的是封建社会,从周晚期到清代的作品: 一号作品是:牛车。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发明了牛车。
分别有 :双马车,骈/三马车,骖/四马车,驷/六马车,騑./独轮车/木牛/流马.接下来是轿子:民轿、官轿、婚轿、辇。
然后就是: 独木船、大船。明朝郑和下西洋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从南京出发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Thank you for your visit.谢谢参观
博物馆解说词3 现在您看到的是近代社会的一些作品:首先看到的是自行车 ,现代自行车(永久,飞鸽).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清朝时期,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送到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
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成立,使中国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解放后 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共只有1.5万辆左右;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黄包车,火车,汽车.Thank you for your visit.谢谢参观
博物馆解说词4 现代社会:红旗轿车: 红旗CA770 红旗CA771 车身多了三面红旗,多了后视镜
红旗检阅车
三代领导人阅兵用的都是红旗牌轿车。
1958年5月12日,国产第一辆小轿车试制成功。第一辆国产小轿车的名字并不叫“红旗”,而叫“东风”,红旗H7 跑车:吉利美人豹
是一款“中国第一跑”外形
吉利美人豹是以一个跑车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要开拓的是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的平民跑车市场。
大公交车(无人)支撑这次无人驾驶的,叫“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和谐号高铁 /大飞机C919:/长城运载火箭:/航天飞机:/辽宁号航空母舰:/蛟龙号潜水艇:.Thank you for your visit.Goodbye.谢谢参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