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科技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10-01 【生效日期】2004-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十五”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支持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以解决国家战略性公益事业发展的共性科技问题为目标,促进社会公益研究网络和一批社会公益研究基地的形成,提高社会公益研究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政府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水平。
第三条第三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以“突出重点、优化机制、建设基地、凝聚人才、推动改革”为指导思想,重点支持包括资源环境、人口健康与保障、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和农业与农村发展等领域的重要社会公益问题研究。
第四条第四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由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围绕社会公益领域重大需求,实行公开申报,择优立项。项目采取有限目标、一次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采取科技部、项目承担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分层管理的方式。
第六条第六条 科技部是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的发展战略、支持方向、优先领域和基本管理程序;
(二)受理项目申请,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和预算评审,审定立项项目,会同财政部审定并下达专项经费,编制和下达项目计划,批准项目任务书;
(三)监督检查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的实施,组织(或委托部门)项目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或委托部门)项目验收,汇总登记项目成果,重要成果的发布、宣传,并跟踪检查监督项目成果的应用和实现社会共享。
第七条第七条 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并提出相关领域社会公益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申请项目的初步筛选和推荐;
(三)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承担项目的实施,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和进行统计汇总工作;
(四)落实本部门承担项目实施的相关配套条件;
(五)受科技部委托,组织对本部门所属单位承担的或牵头承担项目的验收;
(六)汇总报告本部门年度专项工作情况。
第八条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为项目顺利执行落实必要的专项研究工作条件,监督检查项目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任务书确定的各项任务,完成项目预定的内容和目标;
(二)按要求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并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提交项目验收的文件资料,并对其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归档和成果登记;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促进专项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社会共享,并按照科技部要求汇交有关成果、数据;
(五)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验收。
第九条第九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实行信用备案制。
第三章 项目申请
第十条第十条 根据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发展纲要,科技部编制并发布《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支持重点》(以下简称《支持重点》),明确资助方向和范围。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遴选原则:
1.符合国家目标,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问题,支持部门和行业开展解决社会需求迫切的重要社会公益问题的研究;
2.优先支持按非营利运行和管理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
3.属于行业共性的技术工作,需要跨部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协作、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
4.有一定预研基础,对项目申请单位的学科调整、布局优化有较大影响的项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具备的条件是:
(一)应是中央级科研院所(含转制的原中央级科研院所);
(二)具备开展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所必需的条件(如必要的设施和仪器,稳定的、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一定的研究基础等)和完善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三)对承担的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能按规定执行期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
(四)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根据《支持重点》的资助方向和范围的要求组织申请项目,填写《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和《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预算申报书》(以下简称《预算申报书》),原则上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按规定的受理时间报送科技部。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应恪守诚信原则,不得弄虚作假。若有违反,经核实后,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四章 项目立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的立项程序:
(一)科技部负责对申报项目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
(二)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技术及预算评审(估),评审专家由技术和财务等专家组成。技术评审(估)是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含技术可行性、先进性和方案的合理性)、实施条件、成果共享机制,形成基地的可能性以及项目与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审。预算评审(估)主要对项目的各项资金支出内容填列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经费。
(三)科技部依据专家评审(估)意见择优确定立项项目,并下达计划。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承担单位依据下达的计划编写《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对批准立项的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由科技部、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共同签订《任务书》。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担单位以签署的《任务书》为依据组织实施项目。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具体执行者,其基本职责是:
(一)严格按照《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在项目实施中如实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在项目结束后如实报告完成情况和经费决算情况;
(三)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接受科技部、财政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监督、检查或验收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五)认真填写由科技部制发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统计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监督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科技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实施中的项目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中实行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如实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如遇项目预期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承担单位须及时报告,并提交书面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具体建议、处理意见后报科技部审批。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每年3 月10 日前提交上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实施情况调查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3 月底前报科技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项目在实施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限期解决存在的问题,确实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应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包括可提出建议中止或撤销的申请,科技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提出项目处理意见(包括中止或撤销意见)。1.项目所依托的必要条件己不存在;
2.项目负责人发生重大变动,致使项目无法正常进行;
3.项目执行不力,难以完成预定目标;
4.发现项目专项资金有截留、挪用、挤占或其他严重违反财务规定的情况。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程序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项目的验收工作应在《任务书》规定执行期终止后6个月内完成。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项目研究内容和总结的基础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数据和成果; 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验收的,由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报科技部审批。
(二)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并提出意见,审查合格的向科技部提出验收申请。
(三)科技部负责组织验收工作,也可授权或委托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验收。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方式分会议验收、现场验收、函审验收或会议和现场相结合,具体方式由科技部确定。验收专家组由技术、管理、财务三方面5-9 名专家组成。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备齐如下验收材料:
(一)《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验收申请书》;
(二)《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含财务决算报告、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验收清单)》(一式三份);
(三)与项目成果有关的重要数据、技术资料、专著、论文等。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意见,提出最终验收结果,并下达到承担单位:
(一)通过验收
按《任务书》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和任务,经费使用合理。
(二)需复议
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和任务不足90%,或提供数据、资料不详,致使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部分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
(三)未通过验收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和任务不足85%;
2.提供验收的技术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3.未能实现预定成果或成果无科学实用价值;
4.对项目的内容、目标等作了较大调整,未经科技部认可;
5.超过原定计划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6.经费使用中存在严重问题。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对需复议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接到验收结果通知后的30 天内针对存在问题修改、完善,并书面提出申请复议意见,报科技部批复后在限定的时间内组织验收复议。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验收结论通知后,应立即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整、补充,在6 个月之内重新准备验收材料并提出验收申请,报科技部批准后再次组织验收。若仍不能通过验收,项目有关责任人将在此后的三年内不得申请和承担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
第七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专项项目实施期间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以及成果评议、鉴定、验收等材料均应标注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项目。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专项研究成果要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益技术服务,实现全社会共享。对成果扩散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进行密级评定或确认,并实施管理。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专项项目形成的档案材料,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的管理按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科技部。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管理与决策问题为目标,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根本目的,利用系统工程、运筹学、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方法而进行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
第三条
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天津市区域、技术经济领域发展战略,科技规划研究,科技政策与立法研究,管理科学与科技体制改革研究,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科技统计分析、重大技术工程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第四条
软科学研究强调以应用研究为主,同时要求体现目的性、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
市科委是天津市软科学研究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按规定经审议批准后由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组织实施管理。
第六条
市科委聘请软科学研究顾问若干名,对全市软科学研究工作给以宏观
指导。同时,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做为软科学研究的咨询机构。受市科委委托其主要工作是:为市科委研究和制订软科学研究发展战略、规划和方针提供指导和咨询;为市科委编制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计划和成果应用推广计划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根据需要应邀参加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论证、招标、评审、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 立项程序
第七条
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根据本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年的《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范围内选定。
第八条
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选题采取委托与申请相结合的办法。对委托项目由市科委直接组织承担单位填写《天津市科委软课题研究申请书》或进行招标。对于申请项目则由项目提出单位根据市科委当年发布的项目指南填报项目意向表,经由所在单位的科技部门统一申报,经市科委初步筛选后,通知拟承担单位填报《天津市科委软课题研究申请书》,一式三份。对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特别是课题成果的用户和实际应用意义予以说明。
第九条
市科委在收到申请书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召开立项论证会,对申请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并填写立项论证书。
第十条
对经立项审查同意的项目,由市科委发布立项通知书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同书》,一式五份。经批准后,正式生效。
第十一条
为使计划管理制度化,每年的上半年市科委下达当年软科学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划实施中可做适当调整和补充。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按课题下达,实行“一次审批,分批拨款”的办法。
第十三条
市科委对列入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所需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全部拨款,部分资助,或项目全部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多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项目经费拨给项目主持单位。项目主持单位需向协作单位分拨经费时,其分拨方案应经市科委同意。
第十四条
分期拨款的项目经费,从第二次拨款时起,每次拨款前,应由项目承担单位主动书面报告课题进展和开支情况。对于不按合同执行或发生不利于项目进展情况且无正当理由时,市科委有权减少或停止拨款、直至撤销项目。
第十五条
软科学研究项目承担单位应对该项目经费单独立帐,严格按规定科目使用。软科学研究经费不准挪作它用,也不准用来购买仪器设备或做为与研究工作无直接关系的用途。
第十六条
市科委有权随时检查课题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对经费使用进行严格审计。项目承担单位应主动配合。如发现严重违反合同,市科委将根据情况向承担的项目主管单位追回拨款,并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研究项目结束时,课题组应提交财务决算报告,详细列明支出情况,并由课题组长和课题主管单位财务部门签字盖章,做为项目评审或结题的必备文件。
第四章 研究项目的结题
第十八条
研究项目的结题分三种情况:、研究完成后由专家进行进行评审(会议或函审);、研究完成,所提对策措施已被决策部门采纳并实施可视同评审;3、项目因故中止或撤销。
第十九条
软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后,由承担单位向市科委提出评审申请。同时,提供专家评审组名单。
第二十条
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可采用会议或通讯评审方式进行。评审时必要的文件有:、研究工作报告(项目来源,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创新等);2、正式研究报告及有关软件、图表、资料等;、综合研究报告摘要,3-5 千字以供汇编软科学成果资料;4、课题财务决算报告;、如成果已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应提供用户报告。文件格式按市科委统一规定,所有成果应标注“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字样。第二十一条
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会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筹备,市科委或市科委委托有关单位主持,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5-9 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起草评审意见,交评审会讨论通过,并及时签署《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证书》。课题组研究人员不应参加评审委员会,并在讨论评审意见时采取回避制度。采取通讯评审项目,应事前经市科委批准。项目承担单位将全套有关材料交各评审委员审查评议并提出书面意见。参加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应具备与所评审的成果相适应的资格,并能坚持原则,主持公正,有良好职业道德。
第二十二条
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评审主要评价:成果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直接和间接,近期和远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对国家、部门和地区重大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棗成果的学术水平,研究的难易和复杂程度,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有无创新;棗成果的可操作性。所提出的建议、方案、措施是否具体明确、可行及适用范围;棗成果存在的不足或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评审委员会成员对评审结论负责。有重要异议应写入评审证书。1/3 以上成员有不同意见,评审无效。第二十三条
评审后,课题承担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全套资料一式两份交市科委登记存档,包括:、课题阶段报告,子课题报告,课题综合报告及总研究报告;2、课题经费决算报告;、科学技术成果评审申请表;、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证书;、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表;、研究报告软盘。对不能公开的数据、资料,课题组应予注明。第二十四条
因特殊原因,研究项目中止或撤销,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书面报告市科委,经审核批准后,方可结题。所余研究经费应退回市科委。未经批准或完全由于项目承担单位责任造成项目中止,市科委有权按合同规定向项目承担单位追回全部所拨经费并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研究项目应按合同规定期限完成,不可随意延期。如确有必要,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可适当延期,只允许延期一次。
第五章 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二十六条
大力提倡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评审时,课题组应提出推广计划建议。主要内容为:密级建议、适用范围、推广方式(报刊或会议发表、培训班、成果转让等)和经费估算。
第二十七条
市科委定期印发《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
第二十八条 研究成果所有权按合同书规定为甲、乙方所共有。成果有偿转让时,收入分成由成果所有权人共同协商确定。研究成果进行应用推广时,均应注明属于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关数据、报告、阶段成果等首先汇报市科委。
第二十九条
保密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应严防泄密。成果转让、受让单位负有保密义务。对国外进行资料转让或交流应事先征得市科委批准。研究资料的保密、解密按科技保密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附录、天津市科委软课题研究申请书;、天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同书;、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证书以上表格由市科委提供。
第三篇: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强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重大专项的实施效果,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专项是政府支持并组织实施,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产业化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及公益技术,通过资源整合,集成攻关而设立的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条 重大专项按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资源,创新机制;明确权责,规范管理;以人为本,注重成效”的原则和“系统规划,分批滚动,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高标准高起点,成熟一项,启动一项,优先支持对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面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
第四条 重大专项一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多部门多单位协同攻关的形式组织实施,并按照项目的技术路线要求,科学设计,对创新链上所需的技术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团队、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要素进行统筹部署。
第五条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重大专项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产业部门及项目单位共同进 1 行技术问题凝炼、实施方案制订、咨询论证立项、综合协调管理、实施绩效评价与考核、成果推广应用;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相关计划与重大专项相互衔接,形成联动,共同推进技术与产业承接,促进产业链延伸及产业群聚集等工作。
第二章 组织
第六条 主要组织形式:
1、省科技厅协调组织重大项目或(和)组织招标;
2、产业部门和(或)市州地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3、产学研联合自行组织申报等。第七条 牵头单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稳定、高素质的研究和管理团队;
2、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基础和设备条件;
3、有配套资金保障和良好信誉;
4、为境内注册独立法人。第八条 立项基本条件:
1、具有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础,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技术路线清晰;
3、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任务目标明确,考核指标具体;
4、具有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较强科研、管理能力的首席专家;
5、产学研结合关联度高,组织结构合理,措施保障有力;
6、经费预算合理,配套经费落实,配套额度一般为资助经费的1.5倍以上。
第九条 设置及实施期:
1、围绕总体目标整体策划,分分任务安排,滚动实施动态调整;
2、分为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专项由1个或若干个课题组成;课题服务项目目标,相互衔接,相对集中,彼此关联,共同推进总体任务的完成;
3、项目设置首席专家制,项目由首席专家负责,课题由责任专家负责;
4、重大专项的实施周期一般为3-5年。
第三章 立项
第十条 备选项目牵头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建议书》;
2、《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3、《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
5、有关附件,如技术情况、专利证明及《科技查新报告》等支撑材料。
第十一条 组织论证与审查:
1、可行性研究论证。在充分凝炼的基础上,组织7-9名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涉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重大专项,来自企业的专家应不少于1/3;
2、经费预算审查。由3-5名财务、技术或管理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经费结构及预算的合理性,项目单位的经济状况,配套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评估;
3、专家组根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经费预算审查情况,分别提出是否立项和经费配置的建议意见;
4、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对申报资料进行补充完善。第十二条 批准立项:
1、对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组织结构等进行审查;
2、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定量核定。包括预期突破的重大关键技术及其具体技术指标、预期取得的专利(类型、数量)、技术标准以及人才培养、以新产品开发为基础的产业化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
3、经审查通过的项目在向社会公示7天后,批准立项。第十三条 下达重大专项计划,签订《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后,正式启动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重大项目资助经费分拨付,首次拨付不低于70%。
第四章 实施
第十五条 按照“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共同推进”的要求开展工作。
1、省科技厅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执行情况追踪,绩效考评和信息发布;
2、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和课题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和反映执行情况,确保任务按时足额完成;
3、项目及课题承担单位负责按照任务书规定和实施要求,建立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规定和规范,确保配套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提供必需的设备、场地和人员支持,督促目标实现和任务完成;
4、首席专家负责对整个项目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会议等方式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5、责任专家负责围绕服从和服务总体目标的实现,组织开展课题的实施工作。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任务书规定要求执行项目。省科技厅根据项目进展和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强化项目执行中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承接,按项目组织与立项程序进行滚动支持。
第十七条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可抗拒因素,确需对项目内容、技术经济指标、工作进度、经费及承担单位等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及时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项目申报渠道和方式报省科技厅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变动;擅自调整或变更的,按照合同条款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 实施过程中申请任务调整、变更或终止的情形为:
1、市场及技术等情况发生变化;
2、依托的重大建设或工程项目调整或下马;
3、技术引进及合作方等发生重大变化;
4、研发力量发生重大变动;
5、配套资金不能落实;
6、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
第十九条 牵头单位和首席专家对批准执行中止或撤销的项目或课题已开展的研究工作、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经费使用和购置 设备仪器等情况作出书面报告,报省科技厅审批和核查备案。对终止或撤销的项目或课题停止拨付款并追回所余经费,对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进行重新调配。
第五章 管理
第二十条
执行情况报告与评估:
1、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牵头单位组织首席专家、责任专家等有关人员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检查经费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按要求编制《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于每年11月底前报送省科技厅;
2、中期检查评估制度。省科技厅组织由3-5名技术、财务和管理组成的专家评估组,根据项目任务书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针对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形成检查评估意见。
3、省科技厅以执行情况报告和评估组意见确定项目是否继续实施和经费是否拨付的依据;对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的项目及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和综合协调,作出调整。
第二十一条 经费拨付与使用:
1、重大专项的经费由财政专项拨款和配套经费两部分组成。配套经费包括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配套、投融资及社会投入等;
2、财政专项经费的拨款和使用。拨款实行一次预算、分期拨付、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使用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监督检查、事后财务决算和审计的全过程管理;
3、省科技厅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委托审计机构对经费使用进行专项审计;
4、对不按规定报送执行情况和未按计划进度实施,违反经费使用规定不按照预算执行,不配合监督检查以及配套资金未按时足额到位的项目,缓拨、减拨、停拨专项经费,并限期整改;
5、对整改不力的项目将停止拨款直至终止计划,追究当事人责任并追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
1、在执行期满半年内向省科技厅提交项目验收材料。包括《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验收申请书》、《贵州省大科技专项工作总结》、《贵州省大科技专项技术总结》及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报告等相关附件;
2、省科技厅在对验收资料进行审核后,组织由7-9名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人员组成专家组,按照任务书要求对项目进行验收,形成项目验收意见;
3、对任务完成不到85%,资料和数据不真实,经费使用中存在严重问题等情形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
4、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在三个月内作出改进和补充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三条 知识产权及其他:
1、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对涉密科技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密级评定及确认,并按要求进行管理。
2、鼓励对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对未能及时进行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按有关规定执行;
3、项目实施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等应标注“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资助”;
5、成果的申报、奖励按有省和国家的关规定办理。第二十四条 信息通报与奖惩:
1、牵头单位应当及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按要求报送报表和材料;
2、对实现产业技术重大突破或重大进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优先安排后续项目;
3、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或课题,除追究相关责任外,两年内不予受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省科技厅根据本办法制定《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四篇:《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由于具有增殖和分化的特性,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参与细胞替代和组织再生。干细胞研究作为近年来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展现出了良好发展前景,给某些疑难疾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对干细胞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并取得可喜进展。在干细胞研究和转化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机构逐利倾向明显,收取高额费用;干细胞制备标准不统一,质量存在严重隐患等问题;又由于缺乏有效学术、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使受试者权益难以保障。一些逃避政府监管、缺乏临床前研究数据的干细胞治疗屡禁不止。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充分保护受试者权益势在必行。
二、《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管理办法》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
《管理办法》不适用于已有成熟技术规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按药品申报的干细胞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提出:医疗机构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完成干细胞临床研究后,不得直接进入临床应用;如申请药品注册临床试验,可将已获得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为技术性申报资料提交并用于药品评价。
《管理办法》提出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干细胞治疗相关技术不再按照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
三、干细胞临床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须遵循科学、规范、公开的原则,医疗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的备案和信息公开程序,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监管。
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遵循伦理并充分保护受试者权益的原则,符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的要求,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四、干细胞临床研究是否允许收费?
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机构不得向受试者收取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费用,不得发布或变相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
五、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干细胞临床研究是指应用人自体或异体来源的干细胞经体外操作后输入(或植入)人体,用于疾病预防或治疗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规定,研究必须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且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果优于现有的手段;或用于尚无有效干预措施的疾病,用于威胁生命和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以及重大医疗卫生需求。干细胞临床研究应当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干细胞制剂应当符合《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
六、干细胞临床研究的责任主体是谁?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是干细胞制剂和临床研究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机构应当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进行立项审查、备案、信息公开和过程监管,并对干细胞制剂制备和临床研究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
七、医疗机构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七项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2.依法获得相关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3.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综合能力;4.具备完整的干细胞质量控制条件和全面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和独立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质量保证部门;建立干细胞制剂质量受权人制度;具有完整的干细胞制剂制备和临床研究全过程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程序和相关文件;具有干细胞临床研究审计体系;5.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和制剂质量受权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研究人员经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6.具有与所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相适应的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7.具有防范干细胞临床研究风险的管理机制和处理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措施。
八、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研究项目如何进行备案和公开?
《管理办法》规定临床研究机构在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前,应当按照要求,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伦理审查,将有关立项纸质材料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核后向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备案。同时,根据信息公开原则, 临床研究机构应当将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有关信息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网址http://114.255.123.14)公开,并负责保证登记内容的真实性。
九、干细胞临床研究过程如何管理?
《管理办法》要求临床研究机构应当监督研究人员严格按照已经审查、备案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所有关于干细胞提供者和受试者的所有资料的原始记录须做到准确、清晰并有电子备份,保存至临床研究结束后30年。干细胞制剂的追踪资料也要从最后处理之日起保存至少30年。
研究过程中,机构应当及时将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度报告、研究结果报告、研究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差错或事故及处理措施、整改情况等报告国家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干细胞临床研究结束后,应当对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评价干细胞临床研究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如何有效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机构应当加强受试者保护。干细胞临床研究人员必须用通俗、清晰、准确的语言告知供者和受试者所参与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预期受益和潜在的风险,并在自愿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风险较高的项目,研究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管,并通过购买第三方保险,为受试者提供相应保障。
如果受试者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如传染性疾病、造成人体功能或器官永久性损伤、威胁生命、死亡,或必须接受医疗抢救的情况,研究人员应当立刻停止临床研究。
十一、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和伦理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
《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和伦理专家委员会,并明确专家委员会的职责要求,指出专家委员会应当为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伦理指导,对已备案的医疗机构和研究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和评估,对机构学术、伦理委员会研究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开展。
十二、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主要监管措施有哪些?
国家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据《管理办法》,加强对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监管,对已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进行抽查、专项检查或有因检查,必要时对机构的干细胞制剂进行抽样检定。如有《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违规情形,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责令其暂停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相应处理;整改仍不合格或情节严重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责令其停止干细胞临床研究工作,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处理。未经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擅自开展研究的,以及违反规定直接进入临床应用的机构和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篇: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〇〇一 年 七 月
《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大纲
一、基本情况
1.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法定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主管单位名称;人员、资产规模及科研实力;单位改制情况及业务发展方向。
2.项目协作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法定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主管单位名称;人员、资产规模及科研实力;该单位被选作协作单位的原因及其参加的主要工作内容。
3.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研究和工作履历、主要业绩、参与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投入工作时间等。
二、项目重要性与紧迫性
1.本项目对项目研究领域和行业技术进步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意义。
2.实施该项目对本单位改革与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三、国内外现状和趋势
1.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研究进展概况;本项目目前的研究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及技术领先时间。
2.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本项目的研究趋势如何。
四、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人员条件
项目负责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科研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
2.资金条件
该项目需要的新增投入总额;对专项资金的最低需求额;自筹资金的来源和落实情况;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情况。
3.设施条件
本单位已具备哪些设施条件,还需增加哪些新的关键设施。
4.其他相关条件
该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对政策的敏感度等。
五、预期目标和成果
1.本项目预期能达到的研究目标。
2.本项目预期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为社会共享方式等。
六、主要工作内容分解及进度安排
该项目研究开发的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内容、项目研究周期、进度安排等。
七、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要求明确、具体,应至少包括相关社会公益研究和服务的成果与水平、与院所改制方向相配合形成国家社会公益研究基地的情况、以及人才和队伍的发展情况等。
八、结论(项目的主要特色、优点和缺点)
如有与项目有关的证明文件或资料,请提供。
(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