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
2015年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机发展的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2015年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申报指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15年主要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和耕地质量提升机械化装备开展研究开发、优化提升和验证示范等工作,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向:
(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主要是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的精准高效复式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种植机械;自走式水稻插秧机械;自走式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智能化大喂入量高效谷物收获机械,玉米茎穗兼收和籽粒直收机械,秸秆青贮与粉碎还田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高效节能粮食烘干机械等。
(二)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装备。主要与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的适于联合机收的精准高效复式棉花、花生播种 机,葱姜蒜等特色作物种植及育苗移栽机械;棉花采摘机械、花生联合收获机械、葱姜蒜等特色作物收获机械;设施蔬菜生产高效环保病虫害防治机械等。
(三)耕地质量提升机械化装备。主要是智能化、信息化深耕、深松和整地机械,残膜回收机械等。
(四)动力机械装备。主要是智能高效、节能环保、大功率农用动力机械。
优先支持高效节能粮食烘干机械、机采棉播种收获机械、花生联合收获机械、葱姜蒜等特色作物收获机械的研发创新与优化提升和机采棉播种与收获、花生联合收获、土地深松等机械的验证示范。
二、支持方式
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由研发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审定的方式确定,采取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资金补助。项目类别分为农机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农机装备优化提升项目、农机装备验证示范项目三类。根据项目类别和研究内容确定具体资金补助额度,每个项目补助资金原则上不低于50万元,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按年度拨付。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须为山东省内注册或成立、续存时间2年以上(2013年1月1日前注册或成立)的农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农机生产企业等单位。企业须内资或内资控股,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经营业绩良好,产权清晰,财务制度健全,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申报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末净资产的50%。
(二)申报单位应主要从事农机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推广业务,具有农机研发推广业绩和持续创新意识。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攻关。联合申报必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
(三)申报单位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申报单位应多方面筹集项目资金来源并编入项目支出预算,其中申报单位为企业的,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投资总额的50%。省级将对单位自筹资金能力强的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四)申报项目应用技术水平高,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性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符合国家农业和农 村发展政策,有利于解决我省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瓶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预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优先支持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产业升级的农机技术研发创新。
(五)申报项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推广和应用价值,实施周期一般为1-3年。农机化装备研究开发类项目主要是进行新机具研发、样机试制,应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先进性、实用性试验面积不低于50亩或连续生产作业不低于50小时;农机化装备优化提升类项目主要是对现有机具进行结构性能优化、技术提升,应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可靠性考核至少在两个以上区域进行,作业面积每个区域不少于1000亩,粮食烘干项目考核点不少于2个;农机化装备验证示范类项目主要是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重点机具不同机型进行应用性、经济性验证示范,验证示范面积不少于3000亩。试验、考核、验证原则上依托流转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机合作社实施。
(六)已经获得国家或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的在研项目,不得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截止时间为3月13日,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与项目建设情况概述表》(附件1)、《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合同)书》(附件2)和其它相关材料。
2、申请材料的纸质文件采用A4纸打印,并按正式出版书籍样式装订。申报材料的装订顺序是:封面、目录、概述、申报书。
3、纸质申请材料一式15份。其中正本3份、副本(可复印正本)12份,并分别在封面右上角标注“正本”、“副本”。
(三)申报程序
各市、财政直管县农机科研推广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申报项目须经所在市、财政直管县农机、财政部门推荐;省直单位申报项目,由其主管部门推荐;驻鲁部属或省属高校、科研单位申报项目,由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省农机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未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不参加专家评审。申报材料不退回。
(四)联系方式
1、省农机局科技质量处 王博、侯献伟 电话: 0531-83199630,83192017 邮箱:kjcsdnj@163.com 材料报送地址:山东省农机局科技质量处(济南市解放路15号)
2、省财政厅农业处:蔺如伟
电话:0531-82669921
2015年2月27日
第二篇:农机装备股主要工作职责
农机装备股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全市中长期农机装备水平总体提升规划和装备结构调整计划;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制定农机购置补贴计划以及补贴资金的项目申报,安排使用和检查监督
第三篇:农机计划
2011年工作思路(农机、信访)
2011年我镇农机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以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控制农机机械事故为主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
加大对中央、浙江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尤其对一些新增加的农机补贴项目,更要做好宣传,(如今年的母猪分娩床,通过宣传,我镇农民抓住此项补贴,购进150多套),同时看是否有利于我镇的农业发展,又能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我要更加做好农民百姓的动员工作,对于下一年的农机补贴,我的想法是:在市农机补贴大会以后,仔细研究农机补贴政策及其相关的补贴项目、内容,就针对我镇的实际,召开相关人员的动员,统一购买,使其形成规范化,以便于以后使用、维修及管理。
2、加强新技术、新机型的推广
联系临海市总站,定时定期的索取新资料,按照“农机促进法”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高农机户的、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搞好农机务农工作
以农机务农为中心,坚持农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搞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机服务组织,落实好秋种冬收农机柴油卡发放工作。根据我镇各行政的实际情况,明年要做到合理分配柴油量,确保我镇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4、加强农机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抓好重要农时,确保“三夏”、“双秋”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加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三夏”、“双秋”期间机收安全生产。采取服务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发放宣传教育材料,提供服务。二是组成“三夏”、“双秋”农机安全检查小组,重点宣传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违章作业的危害,对机具进行安全检查,对违章人员进行教育,现场查究违章。
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技术标准的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每季度(每月农历逢二、五、八)以及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前组织进行农机安全交通检查,减少甚至杜绝农机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进一步抓好全镇拖拉机年检审工作,确保年检率达98%以上。把我镇拖拉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我省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山东省实施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鲁政发[2004]43号印发)和《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学位[2004]26号),特制定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着眼于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立足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以下简称“三创”精神和能力)为核心,深入探索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批高层次拔尖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山东、提高山东经济社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本着“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的方针,并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具有前瞻性,符合规律性。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认真研究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特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用以指导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2、突出创新性,体现时代性。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学科的高度分化和又高度融合,人才的培养已经由知识传承为主向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计划的项目选题与实施,要突出创新性,体现时代性,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注重地方性、强化服务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要紧密围绕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调整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丰富培养类别,提高培养质量,为山东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发展服务。争取经过较长时期的建设与改革,努力形成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
4、注重融合性,彰显前沿性。各学科的高度交叉和融合,是当代高科技与重大科技进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与此相适应。要重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鼓励相关学科及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强的课题,有易于调动和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创新性,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强调实践性,重视可操作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实践与总结。一般不列纯理论研究项目。
6、注重示范性、增强导向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选题的重点,是那些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的基础性、普遍适应性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或对于相关学科建设、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经过十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下述目标:
1、建立起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科与层次结构比较合理,导师队伍、科学实验与研究等支撑条件比较完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及其它环节上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根据“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3、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探索与建立起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监测、评价体系、信息反馈的督导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快捷的反映研究生教育运行动态,及时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形势、趋向和未来。
二、主要内容与形式
全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主要通过以下4种形式予以实施和推动。
(一)创新计划项目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选题实行学校、省、国家三级立项制度。并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要求,省级创新计划项目的立项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研究生培养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特别是优势与特色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群的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学科结构优化的研究、建设与实践;
2、研究生培养方案、导师组、资格考试、开题报告、预答辩、匿名评审、答辩评议、导师回避、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等诸多单元的成熟运转,系统工程的研究、创新与实践,搭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3、专、兼职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遴选、聘任、责任制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4、校校联合、学分互认、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校内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与实验中心、产学研结合模式、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全过程培养方案与途径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5、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其激励、约束、监测、督导等科学运行机制的研究、改革与实践;
6、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段及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7、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新型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的研究、改革与实践;
8、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信息软件、网络与信息传播的研究、建设与实践等。
(二)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
支持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有关用人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实际科研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在校研究生这一有生创新力量,提高社会相关单位创新竞争力的需要。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相关单位的联系,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要充分重视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科研力量强、实验设备先进的相关单位,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试验中心或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将有计划的建设一批省级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培养基地。
(三)设置奖励项目,强化激励机制
表彰和奖励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容造创新活动氛围,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在继续推进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选的基础上,设置有关奖励项目,创新激励机制。
1、继续推进每年一次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选,同时设置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进一步激励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设置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对在校研究生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进步等方面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奖励。2006年为首次,以后每年评选一次,与研究生优秀论文奖评选同步进行。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
2、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该奖项与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致,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成果推荐参加国家级优秀成果评选。2009年为首次,以后每4年评选一次,与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步进行。
3、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根据《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学位[2004]26号)中有关“设立研究生优秀导师奖,对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的精神,设立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2006年首次评选并进行表彰,以后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
4、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管理奖。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是加强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关键。为进一步调动和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的积极性,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管理奖。对在加强研究生教育“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获奖项目为省级奖励。2009年为首次,以后每4年评选一次,与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步进行。
(四)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
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为指导,有计划的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或联合举办为主。
举办学术论坛的目的,是要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论坛活动,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大力推进研究生“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学术论坛活动围绕若干优势学科群进行。论坛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宣讲与张贴、学术沙龙、专家点评与咨询、专家学术报告、科技成果展示及有关参观交流活动等。
三、组织、实施与管理
(一)我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组织与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合作单位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资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实施创新计划的经费,主要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并列入预算,省给予政策支持与一定的经费资助。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广开门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合作单位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资助。
(三)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要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列入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重要议程。研究生导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研究生是主体、管理人员的创新与科学管理是保障。要充分重视与发挥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的主导、保障作用,激发、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采取有力政策和实施措施,充分调动和支持广大研究生教育、研究生与管理人员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定期表彰先进。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扎实推进各级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与其他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与“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充分发挥各项重点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把科研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科研工作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实战与引领作用。以加强研究生“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2016--2017装备计划
元城初中2016-2017学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装备建设的契机,使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实施、生均图书等方面达到发展要求。围绕学校特色建设,积极有效、有序地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坚持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规范办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以深入学习研究为动力,大力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努力提升效益,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二、工作思路
结合我校的学校工作安排及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以硬件建设为抓手,配齐网络远程录播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抓好软件建设,做好各室使用记载;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软件、硬件的作用,切实提高我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应用。
1、切实抓好技装建设与配备工作
(1)硬件建设,配齐装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硬件配置方面还缺一些,计算机按照人均一台计算,还有部分欠缺;教室里的电子白板目前仅配齐了2间,很多教室还待配备;本学期将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网络远程录播教室、教室新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的建设工作。(2)软件建设,资料完善。健全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好省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各项数据登记工作,如:实验计划、记录等。
(3)检查学校各信息化设备,改善办公室、教室网络技术环境。
2、教育信息化建设
(1)继续做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工作。全面完成我校师生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按时更新平台信息化工作进展填报系统数据,稳步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2)继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校园云平台建设工作。确保每一名师生都能用上平台优质教育资源。(3)做好教育信息设备工作统计工作,按时上报。
3、教学应用与研究
(1)组织教师学习使用电子白板,加强对教师进行班级网络建设和网络资源应用等方面培训,提高教师电教运用水平,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2)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发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3)认真组织学校师生参加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类比赛。
4、实验教学方面
(1)根据实验仪器配备及教学要求,加大设备投入建设,更新设施设备,做好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功能室建设工作,力求在上级帮助下使我校的教学仪器配备率达标。
(2)加强各种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管理,实验室教师负责制定好计划,每学期按时上报。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与运用,争取实验课开课率95%以上。
5、图书室工作方面
(1)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图书室建设,加强对图书室管理工作。(2)强化图书管理,图书室由薛喜文老师负责,定期更新或补充图书,确保图书的完好率。
(3)每天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4)利用每天一节阅读课组织好对学生的图书阅读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等活动。
元城初中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