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宝市国税局大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效果显著范文
在与时俱进中提升纳税服务高度
——灵宝市国税局大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灵宝市国税局从纳税人最期盼的地方入手,转观念、建机制、减负担、提效率,推出多项措施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倾力为税户办实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便捷:简化审批权限,精简办税流程
在“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理念指导下,灵宝市国税局下放和简化了一批涉税事项,实现办税手续和程序的“双瘦身”,满足纳税人多元服务需求。将277项依纳税人申请涉税事项全部交由办税服务厅直接受理,减少业务流转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涉及138种文书的“免填单”、签单、电子填单服务。初步统计,全局前几个月办理“免填单”业务达3.9万户次,减少纳税资料报送量17000份,精简办税环节23000次,极大地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提高了办税效率。“来到国税局办税基本上不用再填写表单了,也不用这个科室那个科室来回跑了,比以前真是方便太多了!”在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的两名纳税人相互交流时发出由衷的感叹。
安全: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纳税服务的新形势,灵宝市国税局一方面及时对原有制度规章重新梳理,找出和现行改革要求相违背的条款,及时予以改正。截至目前,共梳理《绩效管理办法》、《服务承诺制度》、《公开办税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办税服务厅管理制度》等15个规章制度,查找修改43处。另一方面,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补充完善新的规章制度,例如在创建“标准化办税服务厅”过程中,大厅受理业务量大幅度增加,纸质资料的流转量也迅猛增长,为了确保文书资料顺畅流转,该局制定了《税务文书受理传递制度》,建立《文书受理流转台帐》,确保文书传递安全、便捷、规范,实现每一份文书资料登记在册,规范流转。
规范:营造学习氛围,锤炼业务技能
面对日新月异的政策变化和不断深入的征管改革,灵宝市国税局积极营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学习、苦练“内功”、锤炼队伍,不断提升涉税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一是强化培训,打牢基础。几个月来,为了抓好《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的落实,该局利用八小时以外和“双休日”时间,组织开展全员练兵,认真学习各类涉税业务的审核要点、注意事项、难点问题以及办理流程时限。二是创新学习形式,量化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以科室和税务分局为单位组织“业务知识大比武”活动,分笔试和上机操作两个方面对每一位税务人员进行考核。三是完善考评体系,强化监督。学习考核由各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并将考核结果和绩效考核指标挂钩。通过强化学习,税务干部的整体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幅减少了因办税不严谨、操作不正确给纳税人带来的不便,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
满意:树立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衣着得体、态度谦逊、待人随和、服务耐心”,是灵宝市国税局确定的服务礼仪基本要求。该局在全体干部中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尤其注重服务态度的改变,对纳税人做到态度温和、热情周到,全面推广使用《纳税服务文明规范用语》,“您好”、“请…”等文明用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习惯。以“道德风尚良好、学习氛围浓厚、干部遵纪守法、各项业务领先、纳税服务高效”为标准提升站位,开展“道德大讲堂”对全体干部进行道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工作环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学细查“四风”问题,学习税务廉政誓言,杜绝“慵、懒、散、软”和“吃、拿、卡、要”不良现象。
征管改革任重道远,纳税服务永无止境。灵宝市国税局将以落实《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为目标,继续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求真务实,优化办税环境,提升工作质效,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常态化、机制化,让广大纳税人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惬心服务。
第二篇:区国税局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做法
区国税局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国税局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构建了科技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纳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税收环境。1-9月,该局共组织税收收入48.48亿元,同比增长4.5%。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对该局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社会化税宣,税法宣传全员广泛参与。一是召开全区性的税宣大会。该局自2007年以来每年牵头召开一次有重点企业、镇(乡)政府、行政村人员参加的“全区税法宣传大会”,由区政府领导对税法宣传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增强税法宣传工作的影响和各部门工作的合力。二是构建社会化税宣体系。该局联合团区委在全区208个行政村建立了新农村税收宣传基地,选择全区50家集团型企业为税企和谐共建单位,聘请行政村和企业的团支部(委)书记为兼职税收宣传员,形成以4个税务分局—28个管理点—50家税企和谐共建企业—208家税收宣传基地为支点社会化税收宣传体系。兼职税收宣传员在国税干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活动,并及时向国税部门反映企业的需求与动态。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税宣。该局选派业务水平高的税务干部,会同由区
协税护税协会聘请的经济部门、涉税中介机构相关业务专家组成“税收讲师团”,开展 “百场税收讲座进农村”、“讲师团进企业”等活动,及时向企业传递税收政策。三年来,依托社会化的税收宣传网络,共开展各类税收讲座300余场,发放税收宣传资料25000多份。
二、实施科技化办税,足不出户尽享E路畅通。一是积极开辟多元化办税渠道,建立起以网络申报、电话申报、上门申报、代理申报并存的多元化申报格局。该局积极推行增值税发票网上论证、网上抄报税工作,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络申报率达到96%,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电话申报率达到98%,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不断拓宽税款缴纳和退税办理渠道,全面实现财税库行联网服务,实现税款即时解缴入库和网上便捷退税。二是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和辅导。该局利用税收网上学校定期公布最新的税收政策、涉税业务操作方法,解答企业的疑难问题。同时设立网上局长信箱、税企QQ群,选派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干部定时上网开展视频服务,“面对面”解答线上纳税人的咨询,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近三年来,通过网络咨询涉税问题的纳税人达到了5000余人次。
三、建设规范化大厅,涉税业务全区一窗通办。一是推行全职能办税。该局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涉税事项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并于2007年全面
推行“全职能”办税模式,使申报、报税、认证、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文书受理等所有涉税事项可在任何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理。据统计,“全职能”办税实施后,该局纳税人的办税效率提升了20%,同时大厅工作人员减少了20%。二是推行涉税事项“全区通办”。该局从今年4月起,在全市国税系统率先推行涉税业务“全区通办”工作,全区纳税人可以不受主管税务机关的限制,就近到全区任一国税办税服务大厅办理纳税申报、税务登记等7大类涉税事项。截至9月底,共有9100余户次纳税人跨区域办理了各类涉税事项。三是引入“排队叫号系统”。该局在部分办税大厅引入了“排队叫号系统”,纳税人办税前先取号,然后在专座上等候,待叫号时到指定窗口办税,免去了站立排队之苦。四是探索纳税志愿服务。在办税服务厅设置纳税服务志愿岗,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复印、传真、打字服务,引导纳税人在自助上网区进行网络申报、申报预查询,同时开展政策宣传、涉税咨询、财务辅导等活动。目前,已有40余名企业财务人员、中介机构人员担任纳税志愿服务者,为1500余名纳税人提供了咨询、辅导服务。
四、完善精细化流程,涉税事项办理提速增效。一是优化办税流程。该局实施前后台工作分离,把所有114项涉税事项进行整理,对即办的65项涉税事项由办税大厅一次性办理,对后台流转的49项涉税事项由办税大厅受理后,通过税收管理员软件下达给各税收管理员,实行内部限时办结。二是打造
“无缝”化办税。加强对各涉税事项的流程分析,加快各环节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办理企业出口退税过程中,该局实现了企业退税当月申请当月办理,应退税款30天内到帐,真正做到了“无缝”退税。近年来,该局出口退税进度始终居全市前茅。三是探索“三分钟服务”。该局按照月平均办税人次、实际工作时间、窗口人员数量等指标,在统计后得出窗口人员为纳税人办理一次涉税事务需要的时间为三分钟左右。该局由此将窗口业务人员的办税时间限定为三分钟,并以骨干带动一般,促进全体窗口人员办税效率的提升。
五、建立长效化机制,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一是实施即时服务评议系统。该局根据办税服务厅工作特点,制定出了一套竞争性强、奖惩明确的服务即时评议考核机制。纳税人办完税后,对窗口税务人员的服务进行“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即时评议。该局以纳税人的评议为基础,结合窗口人员工作量,来评定“服务明星”,并对“服务明星”给予精神与物质双方面奖励。二是建立经常性反馈机制。该局利用新农村税收宣传基地、税企和谐共建企业、义务监督员会议等征求广大纳税人意见,听取纳税人的需求,从而对纳税服务的举措进行调整和完善。今年,又引入第三方纳税服务评价机制,邀请区局兼职监督员、人大代表等对全局各办税大厅进行实地测评,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打分,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该局每年征求到的合理化建议均
在20条左右。(国税局)
第三篇:税务机关如何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税务机关如何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1、要服务经济发展。税务机关要一改过去发展经济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树立税收经济观。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的社会良好形象和信誉,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找准符合地方的发展新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活动,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要充分利用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综合利用政策、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发展培植壮大地方经济;利用信息优势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出台引资办法,实行“零收费”、“无偿服务”,“重奖引资功臣”,发展地方经济,培植壮大税源;利用税务机关的职能支持配合企业改组改制,做好“活老”、“强大”、“扶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要正确执行政策。税收政策执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税收服务的质量。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要公平纳税人税负,要统一核定税额的方法,全面推行公开定税、集体议税评税,让纳税人参与定税;要严厉打击涉税犯罪,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公平、诚信税收环境;要提高税务干部执法素质,坚决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及过错追究。以规范准确、公正严明的税收执法体现税收政策服务。
3、要维护纳税人权益。要大力宣传纳税人应享受的合法权益,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要加强对纳税人税法知识的培训,重点加强税收征管法及细则、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纳税人自身维权意识;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当纳税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知道如何求助;要在电视媒体增设“税法在线”、“税案评析”等纳税人栏目,让纳税人很直观的掌握、理解税法,从而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要实行便利办税。要简化办税程序,实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一般纳税人认定、年审等“一站式”服务或“一窗式”服务,提高办税效率和办税服务质量;要推行“首问责任制”、“局长接待日”、“12366热线电话”、“文明用语”等服务形式,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监督权、平等权,消除纳税服务在“时间”、“空间”、“关系”上的距离,实现“零距离”服务,为纳税人创造一个文明高效、公正廉明的纳税环境;实施“三个一”服务,即:进一个门,办完所有的事;找一个人,办完所有的事;限一个时,办完所有事。
总之,税务机关要从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纳税人最需要的服务做起,最大限度地采用一切方便纳税人的服务方法和手段,不断追求纳税人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服务的层次,服务于我市的经济发展。
第四篇:加强纳税服务文化建设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加强纳税服务文化建设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在当前文化建设被提高到特定战略高度以及各界呼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情况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纳税服务的工作性质、职责和任务来看,纳税服务文化体现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纳税服务服务宗旨,代表了纳税服务工作发展的趋势,凝结着全体地税人员的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建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意识,有效地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从纳税人出发,维护纳税人权益。
近年来,XX地税纳税服务文化作为XX地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促成建设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自觉主动纳税的文化氛围,促进纳税服务文化的发展。新时期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有了新拓展,纳税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对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的层面,而需要上升到理念层面,从工作思路的制定、税收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贯彻纳税服务文化。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层次也需不断丰富,除精神文化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优化纳税服务
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价值取向,才会把纳税服务当做一种自觉行为,将内化的精神转变为外化的行动,这是推动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的原动力。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是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二是制定目标,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廉政勤政教育,促使“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深入人心;三是弘扬地税精神,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在内部形成一种创先争优的浓郁文化氛围,塑造“忠诚、敬业、守法、廉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税务精神,使之成为激发地税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四是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税务干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的理想信念。使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
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服务能力
物质文化是纳税服务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办税服务厅各项硬件设施、办公环境、教育培训设施、税收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要不断优化办税服务环境,这就要求纳税服务水平要与之相适应。XX地税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整合现有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形成纳税服务品牌形象的社会认知,使依法纳税赢得社会的尊重。为此,我们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统一标识,建立规范化、系统性,具有丰富内涵的办税服务大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鲜明的大厅形象;二是完善办税服务设施,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要求,为纳税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办税环境;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规范硬件设置,发挥其管理和服务功能。三是加强纳税服务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简朴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建设满足地税干部文化需求的活动场所,活跃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借助环境效应对大家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鼓舞,使大家在良好的税收物质文化影响下自觉的规范纳税服务行为。
三、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规范纳税服务
纳税服务的好坏是通过服务人员的行为直接表现出来的,地税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树立诚信、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坚持依法治税,严格公平、公正的执法,通过多彩的行为文化带动纳税服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XX地税建设服务型地税机关转变。通过纳税服务文化渗透,推进优质服务,实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二是提高大厅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公务礼仪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规范大厅干部的服务行为,促使规范的行为形成习惯,营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四是优化服务流程,抓好办税服务厅这个服务主阵地;清理办税服务中的重复环节,压缩办税时间;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沟通机制,使纳税人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四、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依托,完善服务体制
健全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纳税服务。为了更好的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XX地税对纳税服务进行规范统一,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健全纳税服务内部和外部监督考核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作到以制度文化规范纳税服务。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申报缴税制度。要推行网上申报、电子批扣申报等方式,解决纳税人办税排队等问题,努力让纳税人不再等待。二是建立纳税人需求调查制度,通过税收宣传、问卷调查、税企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和提供依据。三是建立人性化服务制度,根据纳税人的特殊需求提供特别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对需要特殊照顾的纳税人,设置专门服务的窗口,优先提供纳税服务。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纳税服务考核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将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服务规范、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措施等量化、细化,依托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对服务质量的进行监控,做到全程评测,组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推动纳税服务再上新水平。
优化纳税服务已经成为税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税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开展好纳税服务文化建设活动必然促进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优化纳税服务也赋予了税务文化建设更为丰富的内容。
第五篇:大力提升县域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大力提升县域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官学清
2011年第4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支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己任,不断增强县域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争取总行支持,进一步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信贷投入力度和金融创新力度,努力做好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10年,分行在贷款增长持续保持全省各大银行第一和工商银行系统内中部分行第一、增幅持续高于工商银行系统平均水平的同时,县域信贷投放实现了更为迅猛的增长。去年末,全辖63家县(市)支行贷款余额达到296亿元,存贷比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存贷比达到69%,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实现了当年县域信贷投放量、存贷比的大幅提升。
一、进一步提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活则经济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湖北县域金融服务大有空间,大有作为。一是县域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银行发挥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优势,提供信贷、信息、结算和相关配套服务。二是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强大、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公路、铁路、港口、重大产业化项目、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等需要银行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三是县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急需银行提供有效的金融资源的配套支持,急需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房开贷款等金融服务。四是县域消费需求的发展有赖于现代金融业支撑,急需金融机构提供结算服务、理财顾问服务、卡贷合一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分层化。五是工商银行县域机构网络和管理基础已经具备了支持条件。工商银行在全省现有63个县域机构,212个营业网点,从业人员5000人。2008-2010年我行县域机构贷款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
二、2010年分行在县域金融服务中的探索与突破
(一)分行县域金融服务有三个出发点:一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二是有效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积极响应监管部门提出的“两转一落实”号召;三是加大创新力度,分行积极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建设之需,有效支持县域信贷资金总量的提升,实现县域信贷资金的供给多领域、多品种、多渠道和多币种。
(二)分行县域金融服务取得三个阶段性成果:一是2010年分行县域分支机构贷款净增92.6亿元,增幅达到45.4%,高于分行全部贷款增幅23个百分点;二是2010年县域小企业贷款增幅达234.9%,高于全行小企业贷款增幅43个百分点;三是2010年县级支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三)分行全面提升县域经济金融服务能力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其一,破解融资难题,全力提升对小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在认真总结全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推出了“七专一线”的襄阳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即专注经营架构、专业服务队伍、专用审批通道、专门风控机制、专业营销套路、专供融资产品、专一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信贷审批机制和个性化融资方案,丰富了担保的方式,市场的响应能力得到迅速增强,这一模式被总行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复制,“襄阳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及企业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给予了报道。通过这一模式,2010年,分行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加41.2亿元,增长192.4%,高出全部贷款增幅170个百分点。
其二,突出资源特点,全力提升对特色经济的配套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大力支持武汉城市圈县(市)依托交通、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拓展供应链融资。全年以核心客户为主的供应链融资达到60.4亿元。大力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县(市)的发展,重点支持水电业、矿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我行旅游行业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
其三,做强县级支行,全力提升对县域居民的金融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进一步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各阶层“小老板”兴办实业和置业创业。全年县域个人贷款增加60.5亿元。与此同时,我行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理财优势,努力帮助县域居民实现了金融类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其四,加强产品创新,全力提升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分层服务。2010年,分行推出了小企业标准厂房按揭、“租金保理+房地产抵押”、小企业船舶抵押融资、工程项下保理、经营性物业贷款等信贷新产品;率先采用“经销商不动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农机补贴”的组合方式,对农机合作企业发放小额农机购置贷款。开办了林权质押贷款,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网贷通”贷款,当年通过网上银行投放贷款9.27亿元。我行“网贷通”被评为湖北省“2010最受欢迎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
其五,进一步加大对县级支行的扶持力度,全力提升分行县域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服务能力。①对潜江、仙桃、天门支行从去年开始实行省分行直管。同时对20家重点县支行实行分类定位和分类指导。②提高了县支行信贷授权,重点扩大小企业和个贷业务授权。我行县级支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授权都升格为总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一类行和二类行。进一步强化了营销服务体系,实现了名单制、直通式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主体的直接服务力度和快速反应能力。③进一步加大信贷规模倾斜力度。对小企业贷款规模实行计划单列,确保县域贷款增幅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幅。④加大财务和人力资源倾斜力度。2010年共花费资金1.4亿元,用于县域网点装修,新装修网点88家,同时恢复了2家县支行。加强县支行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选配了2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县级支行班子队伍。
三、2011年分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3月9日会见总行姜建清董事长、杨凯生行长的谈话精神,全面提升分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深化同各市、州、县政府的有效合作,深入探索工行服务县域经济的新路子,为湖北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点。恢复性设立2-3家县支行,新增设20个对外营业网点;二是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渠道+代理渠道优势,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二)进一步加大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面对今年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县域“表内贷款+ 表外融资”的创新力度,继续按照“四多”(多领域、多品种、多渠道、多币种)方式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总量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重组与产业升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有效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县支行信贷授权。一是继续提高单笔业务授权,同时降低信贷准入标准。二是加快提升县支行服务功能,扩大多业务品种的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继续加大对县支行表内和表外两种信贷资源的倾斜力度,争取县域贷款增幅继续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