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与旧版相比主要的区别
哪些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
1、哪些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
1)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纳税的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4号,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简称A类企业。
2)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纳税的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1号,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简称B类企业。
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2017版与2014版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 随着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为适应政策变化,提高信息采集质量,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税务总局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优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本次修改遵循“精简表单、优化结构、方便填报”的原则,在填报难度上做“减法”,在填报质量上做“加法”,主要变化如下:(1)删除了4张附表:
1)A105081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2)A105091 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3)A107012 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
4)A107013 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2)重点修改了14张表:
1)A000000 企业基础信息表 2)A105070 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
3)A105080 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4)A105090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5)A105100 企业重组及递延纳税事项纳税调整明细表 6)A105120 特殊行业准备金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7)A107010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
8)A107011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
9)A1070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 10)A107020 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 11)A107030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 12)A107040 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
13)A107041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
14)A107042 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3)一般性修改了封面和5张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
2)A1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3)A104000 期间费用明细表 4)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5)A105050 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6)A106000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 2017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已调整为37张。与2014版相比,调整涉及报表封面和23张表,修改范围较大,希望学员提前学习理解。
3、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中限额扣除的成本费用有哪些?
成本费用的限额扣除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重点,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成本费用项目要按限额扣除:
1)职工福利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职工教育经费:一般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扣除的比例是8%;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部分特定行业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100%扣除。
3)工会经费: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4)六险二金: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5)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6)公益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8)向金融机构以外的借款利息: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借款的利息支出,按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9)佣金和手续费支出: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计算限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其他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不含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
一年一度的汇算清缴工作即将开始,作为财务人,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理解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才能做到合理节税。
汇算清缴课程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A类)学习系统2017版为例(完全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4号文件格式及要求,Excel版带计算公式和数据引用,带填报流程,项目有填报提示,注意点有政策分析),以典型企业业务为主线,以填报流程为驱动,让学员理解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原理,顺利完成报表填写。
第二篇: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看法思考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是企业所得税管理(汇算清缴)的主要内容,也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重要依据。近日,总局出台了新法框架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新表”),并规定纳税人在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启用新表。下面,我结合学习此表谈几点看法。
新表的制定是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同时符合并利用企业会计核算结果,既方便纳税人申报,又便于税务机关操作;既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又满足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新表由1张主表和11张附表组成。主表由“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大部分组成并按顺序填列,附表分为两个层次,附表一至附表六为一级附表,对应主表各项目;附表七至附表十一为二级附表,是纳税调整表的明细反映(附表五既是一级附表,又是二级附表)。
新表的尽早出台,对及时解决基层税务分局对终止经营企业依法进行所得税清算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广大税务人员和企业及时进行学习、培训等工作,确保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与税法衔接问题
(一)报表样式
新表主表分“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三大类填列缺乏科学。据了解,其设计原则是按照企业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后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加减纳税调整、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弥补亏损等),进行税款计算。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一次性和暂时性)通过一张附表进行纳税调整来集中体现,并按照重要性原则,明细反映有关项目的会计核算与税法差异。但具体填报项目及要求存在按会计数和税法数双重标准,如附表一有会计数“主营业务收入”,也有税法数“视同销售收入”,得出的“利润总额”分辨不出是会计利润还是所得额。建议参考国税发[2006]56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样式,分为“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计算”等四大类。
(二)收入
税法对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有专门条款列示,但新表无专门的行次填列,建议增加主表及附表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等项目,与税法相一致。
1、“转让财产收入”仅有“出售无形资产收益”(附表二21行)项目,而税法对转让股权收益,定性为“转让财产收入”,新表主表在“投资收益”统一反映,附表仅有“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附表十一)的转让所得,对其他则未有专门的反映。
2、利息收入,税法与会计存在差异(实施条例18条第二款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申报表无专门行次填列,只是笼统地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5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反映。而同样存在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的“股息、红利所得” 在附表三第6、7行有专门反映。
(三)减、免税项目所得
对部分项目所得减征、免征及优惠税率,存在哪些是税基式减免,哪些是税额式减免概念模糊。实施条例76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同时,税法第5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没有将“减、免税项目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从以上两个公式可推导“减、免税项目所得”为税额式减免,但申报表主表及附表“减、免税项目所得”为税基式减免,在应纳税所得额时计算扣除。
此外,上述公式的“适用税率”与申报表设计不一致,主表26行税率为25%,税率优惠在28行反映。
(四)应纳税所得额
主表25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不合理,上述第三点所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与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税率有相当大的关系。
1、实施条例对小型微利企业设定“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但无专门对“应纳税所得额”名词进行解释,存在不扣除以前亏损的当应纳税所得额,另一种情况是,扣除以前亏损的应纳税所得额。
2、减免所得在主表25行前、后反映,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一企业,08技术转让所得490万元,正常经营所得20万元,合计510万元,那么,该企业适用税率是25%还是20%。
(五)单独计算免税所得
实施条例102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但申报表没有对应的附表反映。建议设置二级附表(作为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的补充)进行反映,在符合税法要求的同时,明确了纳税人申报减、免税的法律责任。
二、操作问题
(六)视同销售
新表的填报说明指出,一般企业附表三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调增金额等于附表一13行;21行“视同销售成本”调减金额等于附表二12行,存在逻辑
错误,其结果导致:
1、主表1行“营业收入”反映附表一13行“视同销售收入”金额,主表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反映附表三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调增金额,即收入重复计算。
2、主表2行“营业成本”反映附表二12行“视同销售成本”金额,主表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反映附表三第12行“视同销售成本”调减金额,即成本重复计算。
上述两点的结果造成“视同销售所得”双倍计算,纳税人承担多缴税款风险。
3、企业视同销售成本一般情况下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如对外实物捐赠,会计分录为: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产成品附
表二12行填报说明指出,“视同销售成本”为附表一“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其结果造成企业双倍计算“视同销售成本”。
(七)资产折旧、摊销
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本期折旧、摊销额”的第5列(会计数)>第6列(税收数)比较好理解,也容易填列。但第5列(会计数)<第6列(税收数)时,则不容易把握。原因是国家未出台资产折旧、摊销年限及方法的税务审批或备案制度,当出现企业申报扣除数(税法数)大于会计处理(即发生额)时,按哪一数字为准,作为主管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是按税法数扣除还是坚持据实扣除原则按会计数扣除,不容易判断。
(八)投资收益
主表9行“投资收益”反映的是会计数,作为调整数和免税项目在附表三7行“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和附表五3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得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反映,以上三行数据填列要求表述不清楚,极容易造成企业重复调减所得额现象。
(九)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主表40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34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存在模糊。可理解为34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反映的是本年1?3季度预缴的税款,而第4季度预缴的税款在下一年初反映,这种情况下,33—34就不是本年或汇算清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本文就新表样式及项目报填要求进行了分析,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与税法衔接不到位、不易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修改、完善新表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增强新表的严谨性、周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篇:人力资源新与旧的区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人事部门、人事干部的工作内容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归纳一下,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处罚,多表扬,少批评,多授权少命令,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属于战术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日常的信息检索、报表制作、统计分析多为人工进行,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信息检索、报表制作、核算、测评、招聘等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单位的计划与决策,为单位的最重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
第四篇: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所得税的区别
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所得税的区别
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区别
varauthor=‘钱奕才’;
if(author!=‘‘)
(‘作者:钱奕才’);
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区别
1、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对分回的利润(股息)、利息(即从事投资业务)等的处理不同:
外资企业对于从联营企业或所投资企业分回的利润股息等是免税的,不管他所投资的企业适用多少的税率,而内资企业对于从联营或所投资的企业分回的利润若与本企业的税率不同,则是要就两税率的差额补征企业所得税。
2、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外
国企业与内资企业关于来源于境内的利润、利息、租金、特使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的处理:
境内无机构的外国企业取得的上述所得按10%征收预提所得税,而内资企业处理是计入投资收益或其他业务收入之中的,是要按本企业税率进行征收的。来源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第1点有说明,不再重复。
3、关于企业应付未付款的处理:
外资企业逾期2年未付的就需计入企业当收益计缴所得税,而内资企业至少是3年,尽管税法书里未提及,但会计上我们处理的一般都是3年及其以上。
4、关于招待费计提基数与比例的区别:
对于内资企业,是以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来计提,不超过1500万元的比例为%,超过1500万元的,超过部分比例为%。这里对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要注意了,一般我们都是以主营业务
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来作计提基数的,但这个问题点今年也是个疑问点,实际上去年也是个疑问点,估计有不少人看到这个地方的问题了,但是不管如何,我们考试时以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作基数来计提才有分,否则你不一定能得分。
对于外资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型的,以全年销货净额来计提,外资这个地方比较简单,没有何争议,因此,记住比例就行了,销货净额1500万元以下的,%的比例,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的比例,这个比例与内资相同。另一类是非生产型类的企业,这类企业以业务收入总额来计提的,比例为500万元以下1%,超过500万的部分%。
5、对工资与福利计提以及列支的处理区别:
这个地方是内外资企业一个大的区别点,内资企业的工资有的除限额(每月800元扣除,但经济发达地区可相应上浮20%的比例,有些地方还不止哦,这个不去管它,我们考试只管以800做限额来计算就成了),而且相应计提的三费(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也是限额扣除,超过部分不得税前列支,也不得结转以后扣除。
外资企业是不允许税前计提福利费的,大家记住,外资企业可提的是三金两费: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退休保险基金、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并且这三金二费是可以全额在税前列支的,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尽管外资企业不允许税前计提福利费,但若当年实际发生时,可在税前列支不超过工资总额14%的数额,超过这个比例的支出不得税前列支,也不得结转以后抵扣。
6、金融企业对待坏账准备的处理完全不同:
内资金融企业是不允许计提坏账准备的,当实际发生坏账时,在实际发生进行税前扣除即可,也就是我们会计上所说的直接转销法,而不采取备
抵法。
而外资金融企业(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企业),可以根据年末放款余额(不包括银行间的拆借),也即年末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的余额按3%的比例来计提的。大家主要注意一下应收票据也是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
7、对于捐赠支出的处理区别:
内资企业捐赠是有限额的,除了四项特殊捐赠可以全额税前列支、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以10%的比例税前列支外,其余的捐赠都是3%的计提的比例,当然这里的前提是通过非盈利机构的捐赠,直接捐赠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直接捐赠这一点外资同内资是一样的。
而外资企业公益性捐赠是可以全额扣除的不受比例限制。
8、关于技术开发费加扣处理的区别(引起注意):
若当年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而上年又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内资与外资的处理完全不同。内资
企业的顺序是先加扣,加扣后还有盈利再补亏,而外资却不一样,外资是用当年的盈利先补亏,补亏后若还有盈余,才能再加扣,在这一点上,内资比外资要占了个便宜。(比较了这么多内外资,终于看到内资有比外资优惠的了,欣慰一下。)
9、对于上交总机构的管理费税前扣除的区别:
内资企业税前扣除的比例是2%,而外资企业只要合理(注意是合理)是没有比例限制的,大家做题时外资只管税前列支就行了。
10、内外资转让股权超出出资额部分的处理区别:
内资企业转让股权超出出资额部分是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征收所得税,是投资回收所获的收益,征税税率与本企业所适用的所得税率同,而外资企业转让股权超出出资额部分只征收10%的预提所得税即可。
11、固定资产残值的比例不同:
内资企业残值比例为不超过5%,而外资要宽松些,不低于原价的10%。
12、对于定期减免税优惠的区别:
内资企业是在投产就要算入优惠期,而外资企业是获利才开始计算减免期的,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区分了,不要到时做题内外资一起都当成获利了。这也是对外资的一个明显的优惠措施。
我整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的一些不同点
通过看书,听课,做练习,我整理了以下不同点,欢迎补充:
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交付产品或商品开出发票的日期来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也可以按合同的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认收入。(内资企业没有前者)
2、应付未付款。凡债权人逾期两年未要求偿还的,应计入企业所得,计征所得税。而内资企业没有明确规定,但注意,内资企业是在应收账款时,坏
账的确认上有个逾期三年的标准,注意区别。
3、部分企业应纳税可不按公历年制,但须满12个月的企业会计。
4、从事投资业务的企业所取得的境内投资利润(股息)免税。而内资企业有补税的可能。
5、中外合作拍片境内发行收入依法纳税,但外商在境外发行收入不纳税。
6、境内房地产企业委托境外企业代销包销境内房地产的,按售价收入计税,对境外包销佣金、费用须提供凭证,实际列支不得超过房地产销售收入的10%。
7、向总机构支付的管理费
外企:有cpa签证报告的,ok。但不得向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
内资:总收入的2%。注意不包括技术开发费
8、交际应酬费。外资多一个按业务收入的标准。
9、工资福利
外资没有限额,据实列支,但注意不得列支境内职工的境外社保费
10、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报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计得不超过3%的坏账准备金。
11、通过....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以全额扣除。
12、外国企业与境内收益有关的境外所得的已纳税款,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其已纳税款可以做费用扣除。
13、外资交土地使用费,可以按发票扣除,而内资一般是交城镇土地使用税。
14、在不得扣除项目中,有以下几点:
a资本的利息,外资不得扣除其在境外的利息,内资可以扣除其注册资本50%(注意是按同期银行利率计算的)
b外资多一个声明:已交纳的所得税款不得扣除
c支持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
15、固定资产的残值比率。外资
10%内资5%
16、固定资产的折旧。
这一条有点烦琐:
外资是因...原因,可以缩短折旧年限。
(注意三条原因)
内资的加速折旧是“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加速折旧的方法,不允许缩短折旧年限,用“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内资允许加速折旧的原因和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大家自己看看书)
唠叨一句:外资的折旧一般只能是“直线法
第五篇:如何查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如何查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进入金三系统,在左上角的放大镜处输入“申报表查看”五个字,敲回车,在搜索结果下边就会出现“综合查询岗→申报表查看”,双击“申报表查看”,进入“申报表查询条件”界面,在此处,输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识别号”(然后一定要敲回车,否则就会提示你输入正确的识别号),敲回车后自动带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名称”,在“所属时期起”选择“2013-01-01”,在“所属时期止”选择“2013-12-31”,在“征收项目”选10104企业所得税,然后点中下边的“查询”,进入“申报数据信息”,在次,选好“居民企业(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并双击,进入“查看申报表”界面,首先看到的是主表,点击“主附表树”上边的右箭头,就看到所有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