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性表彰奖励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府发[1994]131号 【发布日期】1994-09-10 【生效日期】1994-09-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性表彰奖励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川府发[1994]131号)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性表彰奖励工作的综合管理,维护政府表彰工作的严肃性,使表彰奖励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参照人事部《关于加强对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部级荣誉称号管理的通知》(人核发[1994]4号)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表彰奖励的名称、范围和时间
(一)评选表彰四川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一般每五年进行一次。“劳动模范”称号授予企业职工和农民,“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二)为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和在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贡献,在政治思想、业务技术上出类拔萃的集体和个人,以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可授予“四川省××工作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但要从严控制。
(三)在全省系统或行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以省级各部门(含部门联合)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授予“四川省××系统先进集体”和“四川省××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四)特殊情况下确需授予其他荣誉称号的,须经省人事厅审核同意。
二、二、表彰奖励审批办法
(一)四川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含省劳模待遇)经省总工会和省人事厅审核后,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
(二)省级各部门(含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评选活动,要求以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的先进个人(不享受省劳模待遇),除省委、省政府有规定的外,一律要申报。申报的文件材料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事项申报表》(式样附后)一式3份径送省人事厅,经省人事厅审核后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
(三)省级各部门(含部门联合)开展本系统、本行业的评选表彰活动,主办单位应会同省人事厅商定有关奖励办法后进行联合表彰。
(四)省级各部门的内部处室不得开展全省性的单项业务工作的评比活动。
三、三、表彰奖励名额
(一)四川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名额,由省总工会与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报省政府决定。
(二)其他以省政府名义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名额,由主办部门与省人事厅协商一致后,报省政府决定。
(三)省级各部门每次表彰奖励的系统(或行业)先进集体应从严控制;系统(或行业)先进工作者,原则上根据各系统(或行业)的实际人数按1‰的比例确定评选名额,但一次最多不超过500人。
四、四、严格执行表彰奖励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严格掌握评选的标准和条件。评选表彰先进,一定要以政治表现、贡献大小为衡量标准,并结合本系统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出明确具体的评选条件。被表彰的先进个人,要有突出的事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省或本系统堪称楷模。
(二)严格评选、审批程序。在开展评选先进工作时,要采取适当形式公布评选对象的范围、数量、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候选人要经过群众评选,由所在单位推荐,经逐级审核后,上报审批。
(三)提倡庄重、节约的表彰形式。系统表彰一般应结合部门工作会议或采取电话会等简便形式进行。确需单独召开表彰大会的,商省人事厅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
(四)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四川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发奖章和证书,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四川省××工作先进个人和四川省××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发证书,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颁发奖牌或锦旗,并统一奖牌或锦旗的规格、格式。
(五)表彰奖励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同志要带头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事。要运用好表彰奖励手段,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作用。
(六)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表彰奖励工作的职能,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坚持原则,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表彰奖励的审核和管理工作。
附: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事项申报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工作的通知
(川府发[2005]7号 2005年3月4日)
为了顺利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性电源基地建设,培育我省水电支柱产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计基础[2002]2623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进一步加强全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工作即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库区复建、移民后期扶持等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移民工作管理体制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工作实行政府负责、投资包干、业主参与、综合监理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省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移民管理工作,根据各自职能职责积极主动承担、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后期扶持工作。
建设征地移民工作实行省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县为基础、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负责做好全省的征地移民工作。
(一)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职责: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征地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并根据需要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移民工作。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预算中列支,办公经费在移民工作管理费中解决。主要职责为:
1.贯彻执行征地移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地的具体实施办法。参与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前期规划设计,开展本行政区内的移民迁建安置、扶持实施规划设计及概算编制。按规定管理使用上级下达的移民资金,配合对移民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移民资金的安全。
2.按批准的实施规划设计及概算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内移民迁建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实施本级管理的移民迁建安置配套建设项目,落实与移民迁建安置相关的社会发展项目的投资。负责所管辖移民建设项目工程监理,配合移民安置综合监理。组织本行政区内移民迁建安置、扶持分阶段验收和全面验收。
3.办理外迁移民的保险,作好本地移民群众的稳定工作。组织本地移民干部培训和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性职业培训。
(二)省级有关部门职责:
省移民机构作为全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的责任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研究制订具体措施,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授权与项目法人签订移民安置任务及补偿投资包干协议。组织有关部门配合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开展移民安置的前期规划设计。依据国家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枢纽工程建设施工计划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审查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计划。及时协调、处理移民安置中的问题,与项目法人共同委托开展移民综合监理,组织有关单位向项目法人编报实施进度及资金使用的统计报表,配合国家和省
级有关部门对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组织项目法人、设计、监理等单位对移民安置进行检查验收,配合工程立项审批(核准)部门组织的移民安置竣工验收。负责实施移民后期扶持和对移民干部及移民的技术业务培训。
省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审查业主和主体设计单位资格,协调水库移民投资与枢纽投资的关系,督促业主及主体设计单位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移民迁建安置社会稳定影响评估,要求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与枢纽工程设计达到同等技术深度,一并审核报批。审核上报移民迁建安置实施规划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重大设计变更和投资规模变化,参与移民迁建安置阶段性验收和全面验收。
省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参加移民迁建安置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从前期工作开始参与对迁建城(集)镇新址的各阶段论证、审查、核定,监督移民迁建安置工程的招投标,参与工程的单项验收和全面验收。
省交通主管部门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研阶段负责对淹没迁建公路、水运设施建设等库区交通网络的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落实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协助业主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协议。会同省移民机构审查审批交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迁建公路、水运设施所需资金由业主根据批准的概算按协议拨付项目实施单位,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与监督。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参与枢纽工程建设及移民迁建安置前期规划设计,审查实施规划设计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估,协调落实移民迁建安置所需的用地指标,负责业主、地方政府、专项实施单位申报的枢纽施工区、水库淹没区、新址占地区征地手续的审查报批。依照耕地占补平衡规定,结合移民安置规划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新开发的耕地首先用于安置农村移民。参与移民工作的阶段验收和全面初验。
省水利主管部门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规划,审查其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规划,对配套骨干水利工程的建设实行行业管理。组织实施农村移民安置水利发展规划和农村移民安置配套的社会水利发展规划,参与移民工作的阶段验收和全面初验。
省文物主管部门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可研阶段前期规划设计,对涉及区域提出文物调查方案。按批准的调查方案实施文物发掘调查,负责保护好已发现的文物并作出文物保护、迁移、陈列等实施规划设计。按照批准的文物保护实施规划设计及概算和已发现文物等级监督文物保护实施规划设计的具体落实并组织验收、移交。
工矿企业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可研阶段前期规划和实施规划设计,对需要搬迁的工矿企业进行搬迁评估,指导工矿企业迁建、重置复建、改组新建。
省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实施规划设计和制定农村移民安置中的社会保障政策,审查以社会保障形式作为农村移民安置渠道的相关方案,监督检查农村移民安置中社会保障权益的落实情况。
省物价主管部门参与移民迁建安置实施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价格测算,按照国家价格法规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测算制订移民扶持资金进入电价、水价成本水平及移民后扶征收标准,监督检查涉及移民群众权益的价格政策的贯彻落实。
财政、林业、民政、环保等部门参与做好移民前期工作和实施管理工作。
电网经营企业参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前期规划设计,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概算制订和实施水库淹没区电力网络恢复重建和移民迁建安置供电配套工程建设计划。提出水库淹没区电力网络设施拆迁补偿方案并参与审查确定。指导供区内用户电力设施恢复重建、配套新建并对接入系统设施进行验收。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承办省人民政府委托通过电网征收、提取的移民扶持政府性基金的代收统缴。
省级通信运营企业参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可研阶段前期规划和实施规划设计,按批准的移民迁建安置实施规划设计及概算组织实施属本企业资产的设施、网络、台、站的重置复建和配套新建。
项目法人应设立征地移民管理机构,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征地移民安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移民迁建安置社会稳定评估,参与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根据批准的征地移民安置规划与有关地方政府或移民机构签订征地移民安置任务及补偿投资包干协议。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建设征地的相关手续。协同省移民机构审核移民安置和资金使用计划,按计划拨付移民资金。与省移民机构共同委托移民安置综合监理。配合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对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参与移民工作的检查验收,按规定对移民进行扶持。做好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联系,维护社会稳定。
二、设计管理
承担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及相关专业设计的资质,可研阶段所提交的移民规划设计、概算和移民迁建安置评估报告应达到与枢纽工程设计同等深度。移民安置规划应会同地方政府进行编制,报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开工建设。工程开工后,必须依据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实施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有重大变更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批。承担实施规划编制任务的设计单位要派代表驻移民安置实施现场负责设计交底并配合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在移民安置实施中发生重大设计变更的,设计单位应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经移民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后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审批。
参与移民前期规划、实物指标调查、社会稳定评估和移民迁建安置实施规划设计的单位和主持评审的单位,对其提交、审定的技术成果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审批后3年尚未开工建设的,应重新组织编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三、资金管理
移民资金是专项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迁建安置和扶持的资金,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挪作他用。移民资金以批准的水库淹没补偿标准、移民投资概算、迁建安置实施规划和后期扶持规划为依据,由项目法人或省财政部门根据省移民机构下达的移民迁建安置计划、实施进度和后期扶持计划按资金管理核算渠道分期拨付。
按照省级负责、县为基础的原则,对移民资金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省移民机构负责全省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以下移民机构负责本级和所属单位移民资金的财务管理并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省移民机构依照批准的移民迁建安置规划将批准的投资概算及调整概算分解到移民迁建配套项目、农村移民安置点(或集体经济组织)及移民人口,由当地政府张榜公布。
县(市、区)移民机构应在移民搬迁前把移民个人补偿补助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集体财产补偿费等项资金按实施方案在移民村、组或安置点张榜公布。市(州)、县(市、区)移民机构应到当地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设专户,将移民机构工作经费与移民补偿、补助、扶持、建设项目等资金专户分帐管理,不得互相挤占挪用。县(市、区)以下设立的移民工程建设指挥部(管委会)和乡(镇)不是一级财务核算单位,移民资金不得经其转拨。
按规定应直接兑付给移民户的财产补偿、搬迁补助、集体财产分配、后期扶持等资金必须及时张榜公布,采取存折(卡)形式按规定时间转帐兑现给移民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截留和拖延。
移民资金、资产形成的债权不得随意减免。确需减免的,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建立移民资金审批、使用责任制,地方移民机构和实施部门应对移民资金的使用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移民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同级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移民资金的监管力度(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移民部门制定)。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移民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工程管理
实行移民迁建开发、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审批、实施责任制。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应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管理移民项目。省移民机构应按照征地移民安置任务、补偿投资包干协议的要求和批准的后期扶持规划组织迁建实施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对移民工程具体实施和管理。有移民安置任务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要求编制实施计划经移民综合监理签证,由省移民机构会同项目法人审核后下达。审核下达的实施计划必须严格执行。
移民安置的项目实施应分类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对补偿项目的实施应将确定的补偿内容、补偿标准及支付方式向移民群众公布,按移民搬迁安置进度支付。
水利水电设施、工矿企业的迁建、重置复建、防护、改扩建、配套新建,由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按批准的规划设计和补偿概算实施。
各移民安置实施单位要定期填报实施进度、完成工程量报表,经移民综合监理签证后报上级移民机构和项目法人。省移民机构要对全省移民安置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整改。
移民迁建安置和扶持工作要按规定的程序、标准、内容进行验收。首先由各市(州)、县(市、区)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移民迁建安置进行初验,报省移民机构组织全面验收,经验收合格呈省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最终验收。
移民迁建安置和扶持工作必须建立档案。省移民机构建立大项目档案,县(市、区)移民机构建立移民分户档案和全部项目档案并按照规定进行档案管理。
五、移民监理
征地移民安置的实施必须由有资质的监理单位依据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移民机构签订的征地移民安置任务及补偿投资包干协议以及经批准的实施规划、概算和下达的计划,对征地移民安置的总体进度、综合质量和补偿投资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理。移民迁建安置和扶持中的单项工程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建设监理。
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资质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管理。
六、后期扶持管理
移民后期扶持的对象是经国家批准核定的水库淹没影响区、枢纽工程施工区和城(集)镇及专项设施新址征地范围内的生产安置移民人口。移民后期扶持统一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如因特殊情况需加大扶持力度或延长扶持时间的,由省移民机构提出,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省移民机构根据移民安置工作实际和国家有关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制订移民后期扶持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会同有关单位、省级有关部门落实后期扶持资金和编制下达实施计划,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移民机构按规定落实。
后期扶持实施的工程项目由各市(州)、县(市、区)组织初步验收,经省移民机构复核后报省人民政府组织最终验收。
七、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修改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移民资金项目计划,不得擅自将移民迁建用地的使用权转让或者用于非移民项目,不得在淹没线以下擅自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违者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移民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坚决制止挤占、挪用、截留移民资金。严禁将移民资金用于非移民项目、偿还非移民债务和平衡地方财政预算,严禁利用移民资金进行融资、投资和提供担保以及购买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违者由监察、审计、财政机关依法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04日 实施日期:2005年03月04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发[2000]99号 【发布日期】2000-05-29 【生效日期】2000-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0〕99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确保全省各类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就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一、充分认识加强水库管理的重要性
我省目前已有各类水库3700多座,为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来,水库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违规修建水库,工程老化失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水库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库一旦失事,后果将不堪设想。各级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水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监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二、二、进一步明确水库管理的责任
各级政府对所管辖水库的安全负总责,哪一级政府建设、管理的水库,由哪一级政府对其安全负责;各级水利、电力、建设、旅游、司法、林业等有关水库主管部门和水库业主,对所管辖水库的安全负责。
目前仍由乡(镇)管理的中型水库,一律划转县水利部门管理。乡(镇)、村所管辖的小
(一)型水库,其安全由乡(镇)政府和县水利部门共同负责,以乡(镇)政府负责为主。乡(镇)、村所管辖的小
(二)型水库和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其安全由乡(镇)、村共同负责,以乡(镇)政府负责为主。以私人投资、股份制等形式兴建的水库,其安全由水库业主负责。
水库防洪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库大坝出现险情征兆时,当地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抢险措施,明确抢险责任人,并向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
三、三、强化对水库管理的行业监督
水库管理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加强行业监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对水库安全实施行业监督。凡我省范围内已建、新建、续建、改建、扩建、加固的所有水库,其建设过程和运行管理,都应当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有关水库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水库管理单位、水库业主都要认真及时落实监督意见。
(一)新建水库要符合流域规划,建设方案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规划同意书。不论是哪个部门建设的水库工程,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都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基建程序报批。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坝高30米以上的水库,要建造防汛管理用房和水文设施,配备报汛及报警系统,确保供电、道路和通讯畅通。水库必须通过蓄水安全鉴定,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各水库主管部门应对其所管辖的水库,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并将结果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新安江、富春江电站大坝的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报告应抄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汛前,各水库主管部门要按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进行防汛检查,落实防汛措施。
(三)对各类水库要按规定编制控制运行计划,报水库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库要抬高汛限水位,须经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批准。在建水库工程的度汛方案按规定报批后,应抄送有关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水库管理单位或业主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度汛方案和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四)水库大坝必须依法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填库、建房、排污、弃渣;不得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开发利用水库旅游资源,应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旅游项目设置和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库安全实施行业监督。总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市(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
四、四、落实水库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管理经费
要根据水库规模设置相应的专管单位或专管人员。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坝高30米以上的水库,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单位。其他小型水库,有条件的也应建立管理单位,没有建立管理单位的必须落实专职管理人员。水库管理单位应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水库管理单位领导必须掌握水库工程及其管理的基础知识。各级政府要重视水库管理单位领导素质的提高,逐步使大型水库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型及小
(一)型水库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库管理单位领导和专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各地要统筹解决水库的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水库的发电、供水等经济收入应优先用于解决维护运行管理经费的不足。对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其运行维护管理经费,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筹措解决。
五、五、继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水库病险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要高度警惕水库病险问题,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优先安排水库除险加固经费,一如既往地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要加强水库的安全检查,一旦发现水库病险症状,水库管理单位或业主要及时处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必须报水库主管部门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凡是没有除险加固的不安全水库一律不能蓄水,没有加固好的病害水库要严格控制蓄水。对在技术、经济上不值得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及灌溉等用水量已减小或已被替代的水库,经论证后应予降级使用或报废。水库降级使用和报废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对玩忽职守致使水库失事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五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
文
号:温政发[2004]60号 发布日期:2004-10-11 执行日期:2004-1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了确保全市各类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加强水库管理的重要性
我市目前已建成小
(二)型以上水库262座,山塘近2000座,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来,水库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水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监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二、进一步落实水库管理的责任
水库安全管理实行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水库安全管理责任,逐级、逐库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
县(市、区)管辖的中小型水库,其安全由当地县(市、区)政府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库主管部门行政一把手或业主具体负责;乡镇管辖的小型水库,其安全由当地县(市、区)政府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乡镇政府行政一把手或业主具体负责;乡镇或村集体管辖的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其安全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具体负责;以私人投资、股份制等形式兴建的水库,其安全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业主具体负责。
水库防汛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库大坝出现险情征兆时,当地政府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抢险措施,明确抢险责任人,并向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
三、强化对水库管理的行业监督
水库管理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加强行业监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对水库安全实施行业监督。凡我市范围内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由所在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有关水库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水库管理单位、水库业主都要认真及时落实监督意见。
(一)各地要认真抓好水库安全再普查。各水库主管部门及水库管理单位要在1998年水库安全普查的基础上,抓紧组织进行中小型水库第二次安全普查工作,重点是对第一次普查的补充和完善。水库大坝基础技术资料缺乏的,应补齐;由于加固或改造、扩建等原因技术资料发生改变的,应按新的特征值进行复核。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乡镇政府应及时组织对辖区内1-10万立方米山塘进行安全普查,发现问题逐个落实整改措施。结合防汛数据库建设要求,建立水库信息管理数据库。
(二)各水库主管部门要按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做好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小型水库大坝技术认定工作。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实行分部门、分级负责制度。市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工作;县(市、区)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小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技术认定工作。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5年对登记事项普遍复查一次,注册登记结果应进行汇编、建档。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3-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技术认定)。运行期间的大坝,原则上每隔6-10年进行一次安全鉴定(技术认定)。运行中遭遇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发生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各水库主管部门应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技术认定)工作。电力、建设、市政等部门所管辖的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技术认定)报告,按规定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各水库要按规定编制控制运行计划。中型水库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一)型水库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当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报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水库要抬高汛限水位,须经同级防汛防旱指挥部批准。水库管理单位或业主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运行计划和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调度指令。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在未除险加固之前,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每年汛前应根据水库病险情况,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并将限制蓄水或空库方案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严禁带病带险按原标准运行。
(四)水库大坝必须依法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禁止在库内围垦、填库、建房、排污弃渣;不得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造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开发利用水库旅游资源,应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旅游项目设置和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报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健全水库的管理机构,推进规范化管理
(一)根据水库规模设置相应的专门管理单位或专职管理人员。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坝高30米以上的水库,或对村镇、交通干线、工矿校区等人口集中区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小
(二)型水库,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单位。其他小型水库,有条件的也应建立管理单位,没有建立管理单位的必须落实专职管理人员。中型水库配备不少于5名专职管理人员,小
(一)型水库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管理人员,重点小
(二)型水库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管理人员。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及专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逐步使中型及小
(一)型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且必须掌握水库工程及其管理的基础知识;中小型水库专职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取得《全国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二)统筹解决水库的维护运行管理经费。逐步核定水库的供水成本,加大水价的改革力度,探索有效的水费收取方式,努力为水费征收足额到位创造条件。对防洪为主的水库,其运行维护管理经费,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筹措解决;个人、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库,其水库收益应优先用于水库运行管理费用。
(三)积极推行水库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年汛前、汛后及暴风、暴雨、特大洪水或者强烈地震发生后,各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所管辖水库逐库进行安全检查,提出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对查出有安全隐患的水库要限期处理,并将处理方案和处理结果报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四)加强工程巡查和维修养护。各地应根据《温州市水库大坝巡查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巡查制度,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开展定期巡查和暴雨、台风等天气时加密巡查活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各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应对水库工程进行经常性维修养护,使工程、设备处于完好状况,延长工程寿命。
(五)配套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水文测报等管理设施。逐步建立中型水库观测数据计算机自动采集和整编;建立和完善重要中型水库洪水预报模型和洪水调度系统。小
(二)型以上水库必须配备必要的通讯、报汛等设施;对小型水库现场无管理房或管理房破损严重的,要尽快新建或修缮;要对小
(一)型以上水库不同坝型观测必设项目进行完善和补设,对破损失效的观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立和完善小
(一)型以上水库水文测报系统,结合水库防汛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库雨情、水情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
五、继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病险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水库主管部门要高度警惕水库的病险问题,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研究制定政策,积极筹措除险加固资金,一如既往地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根据各水库的安全鉴定和技术认定结果,对病险水库分类排队,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同时要加强水库的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水库病险症状,水库管理单位和业主要及时处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中型和小
(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小
(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验收按“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责任。
对除险加固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的病险水库,经论证采取降等或报废处理;对因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导致功能衰减的水库,要重新复核水库的经济技术指标,经论证符合降等运行和报废条件的,应予以降等或报废;对水库功能已基本丧失,又严重危及下游安全的,要坚决予以报废。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水库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组织实施所管辖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并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提出水库降等或报废论证报告。中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一)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
(二)型水库降等或报废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结果应当及时报水库原审批部门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水库降等与报废实施方案实施后,由其组织实施的责任单位提出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水库降等与报废经验收后,应当按照《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二00四年十月十一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
川办发〔2011〕3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一、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一)认真实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严禁未经批准占用耕地特别是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严禁“以租代征”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非农建设。必须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防止耕地净减少。严格执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实行以耕地保护为重点、以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二)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尽快划定并落实到农户和地块,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严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改变用途,非法占用、使用基本农田。严禁各种破坏基本农田行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
(三)加大补充耕地力度。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全面推行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制度。继续开展“金土地工程”,以建设促保护,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土地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二、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把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依法按程序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人、部门配合、全力推进,确保权源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加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城郊、近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原则上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村庄,要严格执行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的政策。严禁超标准占地建房。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建房,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农房,严禁农民提供宅基地或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建设用地、其他社会成员出资联合建房,出资者获取部分房屋所有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联建”行为。
(六)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需要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规划建设许可证及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严禁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利用乡(镇)企业自用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建设、销售“小产权”房。严禁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名配置建设用地,非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
(七)严格按照《物权法》、《担保法》的规定设置抵押权。除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以及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时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同时抵押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抵押。不得以设定农民住房抵押的名义将宅基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三、进一步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八)切实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先安置好项目区农民群众,拆旧区复垦验收后,城镇建新区方可使用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挂钩试点必须严格按程序立项、审批、验收。增减挂钩项目区批准立项前不得实施拆迁和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意愿发生变化的不得强迫参与和强拆。增减挂钩试点涉及工程建设的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监理制、审计制等制度。拆旧地块必须复垦为耕地,经验收合格后即纳入耕地台账登记、统计,按耕地管理,并及时将复垦后的耕地移交给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耕种,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改变用途。
增减挂钩项目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安排,拆旧区以行政村为单位推进,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原则上控制在50公顷以内。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设立挂钩项目区,严禁项目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严禁在试点以外以各种名义调整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在挂钩试点之外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的,建新区所占土地一律按违法用地处理。
(九)切实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未批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不得将农村土地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要纳入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所需,严禁用于房地产、高尔夫和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其他产业。
(十)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全部返还农村。经批准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各地要切实做好城镇建新区土地收益分配方案,明确收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明晰收益返还渠道和具体方式。严禁社会投资者以参与节余建设用地实物分成的方式获取投资回报,也不得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
(十一)成都市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整治工作按国家批准的专项方案执行。
四、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
(十二)落实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监察、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坚决制止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电力、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要求,依据本部门职责,切实加强监管,形成执法合力。
(十三)严格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执法监察和动态巡查工作,完善巡查工作责任制,强化巡查工作保障,推进执法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认真执行巡查发现、制止、登记、报告、通报和总结等工作制度,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十四)建立土地专项巡查制度。对新上项目多、土地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进驻开展专项巡查,实施“批、供、用、补、查”全程监察,增强主动发现和形势研判能力。国土资源厅要选择一些县(市、区)开展省级专项巡查。
(十五)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批准直接出让集体农用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等非法批地行为和“以租代征”占地建设、未批先用、边建边报等非法占地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采取联合办案、挂牌督办、公开曝光等措施,严格依法依规查处、限期整改到位。(十六)严格实行问责制。通过卫片执法检查、巡查等方式发现违法用地的,严格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本意见自2011年6月27日起施行,至2016年6月26日有效。(有效期5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