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3:经济效益报告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先进AGC及汽温控制
系统项目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华能玉环电厂
二〇一二 年 二 月
一、AGC协调及汽温控制的现状
“AGC”控制系统作为现代火力发电机组DCS中的核心控制部分,承担着协调锅炉、汽机侧各个闭环控制系统以响应调度负荷指令的重要任务,是连接电网与单元机组之间的桥梁,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着机组AGC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电网有功调节水平。
目前,国内火电机组的AGC控制策略主要采用国外各大DCS厂商提供的组态逻辑,采用了负荷指令前馈+PID反馈的调节方案,其核心思路在于:尽可能的将整个控制系统整定成开环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仅起小幅度的调节作用。这种方案要求前馈控制回路的参数必须整定得非常精确,对于煤种稳定、机组设备稳定、机组运行方式成熟的国外机组,这种方案是比较有效的,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国外DCS厂商的推荐方案;但是对于煤种多变、机组控制及测量设备不精确、运行参数经常与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偏差的国内机组,则控制效果会明显变差。通过对现场运行情况的调研和归纳,在运机组的AGC控制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⑴ 消除扰动能力差,易出现参数大幅波动及调节振荡情况
这是目前机组运行中最普遍出现的情况,机组在大幅度变负荷、启停制粉系统、吹灰等扰动工况下,控制系统常会出现控制不稳定或温度、压力大幅偏离设定值的情况,严重影响运行安全性。⑵ 机组负荷升降速率低
常规的AGC控制方案,由于对大滞后被控对象无法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机组负荷的升、降速率仅在1%/min左右,机组的调峰、调频能力差,无法满足电网对机组负荷的响应要求。
⑶ 煤种变化对控制系统影响大
在燃煤品质变差时,控制系统缺乏自适应手段,控制性能也随之变差。运行人员为保证机组安全,只能采用很低的变负荷率运行。⑷ 正常AGC调节中,燃料、给水等控制量波动大
机组正常AGC运行中,由于AGC指令的频繁反复变化(平均1~2分钟变化一次),使得机组的燃料、给水、送风等各控制量也大幅来回波动,此时虽然主汽压力、温度等被控参数较为稳定,但会造成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管材热应力的反复变化,容易导致氧化皮脱落,大大增加了锅炉爆管的可能性。
⑸ 再热烟气挡板难以投入自动,机组运行经济性差 超(超)临界机组的再热汽温通常采用喷水减温+烟气挡板的调节手段,但由于烟气挡板对再热汽温的滞后很大(控制对象时间常数达十几分钟),采用DCS常规控制方案基本无法投入烟气挡板的自动控制。运行人员只能以再热喷水减温为控制手段来调节,机组运行经济性明显受到影响。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机组工况和煤种的变化,机组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已变得越来越差,过程的滞后和惯性已变得越来越大,对象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经典PID控制系统是一个线性控制系统,而实际的机、炉被控对象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及存在大滞后的高度非线性系统,因此,不管对PID控制系统进行如何调整,总是突破不了用线性的控制器来处理非线性对象的这个局限,使得控制品质的改善总是有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应将先进的控制技术如:预测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技术应用到火电机组的优化控制中来。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各个问题,国内各省电科院、研究院、高等院校都进行过对机组AGC协调和汽温的优化控制研究,但绝大部分优化控制只是在DCS中对常规的PID控制方案进行局部的优化调整,由于受DCS中控制模块的限制,无法采用当前国际上的最先进控制技术,而预测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技术已被证明是对大滞后、非线性及时变性过程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法,但至今仍不能在DCS中直接采用,严格来说,基于对常规PID控制方案作局部改动的优化调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控制,如何将预测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学习技术等应用于大型火电机组的优化控制是一个有十分意义但有相当难度的工作。
尽管国内已有采用预测控制技术、智能前馈技术及神经网络自学习技术来研究新型AGC协调及汽温控制系统的报道,但所提出的方案仅通过了计算机的仿真试验,没有经过工程应用的检验,也没有研制出相关的实时控制装置。
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协调控制系统PROFI,可根据锅炉的非线性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预测控制技术,对锅炉的“热能”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动作给煤量,有效补偿锅炉的惯性,确保机组具有快速的负荷响应速度和平稳的压力变化,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PROFI的价格十分昂贵且核心技术对国内完全保密,另外,PROFI在对煤种自适应方面仍有不足,还需要改进。
本项目在借鉴PROFI的控制思想及实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融合预测控制技术、神经网络的学习技术及自适应控制技术等,提出了现代火电机组AGC协调及汽温控制的先进解决方案,研制了AGC实时优化控制装置“INFIT”,并成功地应用于华能玉环电厂 #2机1000MW超超临界机组AGC、汽温及脱硝控制中,有效改善了大型火电机组的控制品质,确保了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及环保运行。
二、优化控制实施前后的比较
优化控制实施前
⑴ 机组在变负荷等扰动工况下,主汽压力有1.0Mpa以上的动态偏差,即使在稳态的工况下,主汽压力也经常以0.5-0.6Mpa偏差幅度反复振荡;对于主汽温度,在大幅变负荷时,会下跌15-25℃,且反复振荡不易稳定;对于再热汽温,变负荷时,再热汽温下跌20℃左右,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调,约30%的时间内再热汽温<595℃。而且由于无法投入烟气挡板调节,再热喷水流量较大,经济性差且系统振荡明显;
⑵ 机组最大变负荷速率小于1.2%/min且负荷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⑶ 控制系统缺乏对燃煤品质变化的自适应手段,燃煤品质变差时,主要参数会长时间的波动振荡;
⑷ 尽管我厂安装了SCR脱硝装置,但NOx和脱硝效率无法投入闭环控制,造成相关参数波动太且氨气消耗量多。
优化控制实施后
⑴ 明显提高了机组的参数控制品质及稳定性
机组在稳定负荷时,主汽压力偏差小于±0.15Mpa,主汽温和再热汽温偏差均小于±1-2℃;在机组大幅度变负荷及在受到各种扰动时,主汽压力偏差小于±0.5-0.6Mpa,主汽温偏差小于±5℃;再热汽温偏差小于±8℃。所有参数基本都在半个周期内快速稳定到其设定值,不再出现参数反复振荡的趋势,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⑵ 明显提高了机组的负荷调节性能
机组的负荷升、降速率可达20MW/min以上,且当以此负荷速率进行升、降负荷时,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及再热汽温等重要参数的动态偏差很小,参数不振荡;负荷的调节精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⑶ 控制系统对煤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我厂的煤种变化比较频繁,由于优化控制系统具有对煤种变化的自适应调整手段,无论煤种如何变化,控制系统的调节性能基本保持不变。⑷ 采用了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明显减少再热喷水流量
采用了基于大滞后控制理论的先进控制方法,实现了以“烟气挡板调节”为主、“喷水调节”为辅来控制再热汽温,不仅使再热汽温的控制品质优良,而且有效减少了喷水流量,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⑸ 投入了SCR脱硝过程的闭环控制系统
采用预测控制、神经网络等先进技术,成功投入了NOx排放和脱硝效率的闭环控制,明显减小了NOx和脱硝效率的波动范围,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节氨效果十分明显。
三、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⑴ 实施AGC协调及汽温优化控制后,由于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及再热汽温等关键参数控制性能明显提高,参数的动态偏差大幅减小,且不再振荡。控制系统的稳定,使得机组的燃料、给水、送风等各控制量的变化十分平稳,十分有利于减小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管材的热应力,对防止氧化皮脱落和锅炉爆管有明显的作用,在提高机组安全运行方面,可取得很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⑵ 由于在机组的负荷升降速率和调节精度的性能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改善了机组的调峰、调频能力,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⑶ 在优化控制实施之前,在大幅变负荷时,主汽温度会下跌15-25℃,且反复振荡不易稳定;采用优化控制后,在大幅变负荷时,主汽温度的变化很小,且很快收敛到定值。通过对比发现,约40-50%的时间内,#2机组主汽温的平均值高于其它机组主汽温5-7℃。主汽温每提高1℃;降低煤耗0.09g/(kWh)。
⑶ 明显提升了再热汽温的控制质量,不但再热汽温更加稳定,再热汽温的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通过与其它机组的对比分析,#2机组再热平均温度高于其它机组约6-8℃,使机组运行效率获得提升约0.15%左右,再热汽温每提高1℃;降低煤耗0.06g/(kWh)。另外,由于采用了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使减温水量的使用明显减少了15t/h左右,约可减少0.2克的发电煤耗;
⑷ 通过投入NOx排放和脱硝效率的闭环控制,明显减小了NOx和脱硝效率的波动范围,具有明显的环保意义,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节氨效果也比较明显。⑸系统投运半年来,按发电量30亿度计算:
主汽温提升5-7℃,降低煤耗 0.45-0.63 g/(kWh)再热汽温提升6-8℃,降低煤耗 0.36-0.48g/(kWh)再热减温水量减少15吨,降低煤耗 0.2g/(kWh)节约标煤
3030吨~3930吨,按照947.85元/t标煤成本计算,降低燃料成本在287万元~372万元.全厂4台机组按照年260亿度发电量测算,降低燃料成本在2465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
⑴ 本项目通过有机融合预测控制技术、神经网络的学习技术及自适应控制技术等,提出了现代火电机组AGC协调及汽温控制的先进方案,解决了国内大型火电机组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本项目的成果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⑵ 对提高我国火电机组热工控制的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意义。目前,在基于预测控制等先进技术的火电机组优化控制方面,在国内有较多应用业绩且比较著名的产品基本上只有西门子公司的新协调控制系统PROFI,而国内还没有类似的产品。本项目所研制的AGC协调及汽温优化控制系统“INFIT”,很好地融合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预测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智能模糊控制技术等,填补了国内在AGC协调及汽温优化控制产品方面的空白,在很多控制性能方面如在对煤种变化的自适应方面,其性能已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第二篇:经济效益情况报告
《高瓦斯松软特厚易自燃煤层开切眼特大断面掘进锚网支护一次成巷技术》成果项目所创经济效益情况的证明
该技术在大水头矿东二采区215综放面,中一采区105综放面,东一采区113、110、111综放面,东二采区211、213综放面成功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传统支护相比,每米节约支护成本1500元,直接成本节约112.5万元,净利润180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工人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安全效益最为明显,未发生轻伤以上事故。
二0一二年三月
第三篇:经济效益报告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障碍因素研究
经济效益报告
承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课题主持人:杨洪青卢锡慧
2009年11月22日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障碍因素研究”经济效益报告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障碍因素研究》课题组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正是在此国际背景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正式写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就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美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80%,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也超过了65%。然而,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却不容乐观,2003年达到40.53%,到2010年最多也只能达到50%。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障碍,扫除这些障碍,才能加速我国的农村非农化进程。
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将农村城镇化放在整个国家城市化,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进行研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影响、制约与促进关系。
该课题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借助社会生态学理论中“社会系统中各类相关因子的共生、共存与制约机制”,探讨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中国城市化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命题切中要害,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敏锐性和前瞻性。研究报告立论新颖、论证严密、分析深刻,具有较强的应用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化与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本课题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为深入研究探索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题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影响因素到形成机制,将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探讨了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该课
题在研究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从产业布局、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管理人才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方面,以及国家政策、产权关系和融资举措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分析了工业化的障碍;
本课题研究借助社会科学中的相关关系理论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两个高度相关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了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的关系,以及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
本课题研究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理论”,进而使问题的分析透彻、深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在该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该课题研究,将为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相互促进提供借鉴
课题组从产业布局、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管理人才等生产力方面,以及国家政策、产权关系和融资举措等生产关系方面分析了工业化的障碍;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进而使问题的分析更接近真实情况,必将为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相互促进提供借鉴。
三、项目研究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障碍因素”有机结合进行研究,必将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研究,该项目将农村城镇化,放在整个国家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由于是将“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并深入分析了其障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
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该项成果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课题的研究最终价值将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对我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具体包括:
1.成果应用,将为学术界在理论方面进一步探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成果应用,将为河北省各地区乃至全国指导“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实践,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3.成果应用,将对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常德市鼎城祥荣矿业有限公司
沧浪坪金矿矿山情况简介与经济
效益分析报告
2015/5/18
[关键词:地质构造、钻探结果、平均品位、吨矿成本、月生产值] 常德市鼎城祥荣矿业有限公司
沧浪坪金矿矿山情况简介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矿山简介 沧浪坪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著名的雪峰山弧形隆起成矿带北东端,比邻为湘西金矿,成矿条件优越。解放前此处以淘洗明金为主;1976年至1981年解放军00536部队在该区进行普查找矿,累计完成钻探21134米、坑探1024米、浅硐探367米以及槽探8598立方米。矿区最低工业平均品位为5克/吨,提交储量1453千克,后期矿山在生产中又累计增储2070千克。1980年黄金公司成立常德县国营金矿,建立了50吨规模选厂,并结合浸出法回收产品。
2000年县国营金矿改制,2005年由常德市政府招商引资,将比邻的常德县枇杷岭金矿与县国营金矿合并成立了常德市鼎城祥荣矿业有限公司,新建了一条日处理原矿200吨的选矿生产线。2013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支持老矿山边深部探矿,公司委托了湖南省地质勘探开发局四一三队进行矿区野外钻探工作。四一三地质队的钻探工作于2014年底完成,钻探工作总投入人民币560万元。四一三地质队从地面向深部共打了6个钻孔,孔深平均为600米,见矿率100%;扣除颗粒金、钻探最高品位7.3克/吨,最低品位1.19克/吨。因钻孔网状控制超过200米,许多资源不能计算,目前矿区探明资源量为2.07吨(实际资源量大于10吨),新增储量1.4吨,祥荣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权证(2014年12月)备案储量为670公斤。
沧浪坪金矿地表出露标高为海拔120米,现有两口斜井控制至海拔-90米标高。矿山目前在-33米、-60米、-90米三个中段控矿,实际矿石品位为5克/吨(含颗粒金)。公司因采矿扩界,2013年与2014年处于技改状态,公司于今年5月16日开始采矿生产,日处理原矿石200吨,年产黄金300公斤。
经济效益分析
公司结合本区域地质及成矿条件、采用平层充填法采矿,此方法优点是矿石回收率高、贫化率低;缺点是采矿中支撑、充填成本较高。
吨矿成本分类
充填料:
85元/吨
支撑成本:
75元/吨(含人工费)采矿人工费:
80元/吨 选矿成本:
70元/吨 管理与税费:
50元/吨 吨矿成本合计:360元/吨
生产毛利润
月生产量:
6000吨×5克×93%(回收率)=27900克
月生产值;
27900克×220元/克=6,138,000.00元(假设黄金单价为220元/克)
月生产成本:6000吨×360元/吨=2,160,000.00元 月毛利润:
6,138,000.00-2,160,000.00=3,978,000.元
公司计划通过矿权融资,用一年时间从沧浪坪金矿-90米中段向深部用竖井、斜井与平巷联合开拓,将采矿能力达到800吨/日,并将原国营金矿50吨选厂生产线扩建至日处理原矿石500吨生产线,建成后选厂生产规模达到日处理原矿石700吨,年产值两亿元以上,净利润1.2亿元以上。同时进行增储和采矿权扩界。
2015年5月18日
第五篇: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二○一五年十二月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研究成果是应用于电网软件系统质量控制方面,为电网软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维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科学高效运维服务等重要工作中。软件系统涉及核心数据和业务操作,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其功能性能等指标会受到持续增长的数据量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影响,由于一个软件运行或维护错误导致的连锁故障会导致软件系统崩溃,业务不可用,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非常大,如能通过有效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及早消除软件功能及性能隐患,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但因为连锁故障是概率性事件,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也难以量化,所以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很难具体分析,本项目带来的主要效益如下:
1)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
提高软件功能及性能测试效率20%以上,节约测试成本。每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约?万元,其中项目测试阶段投入成本约占20%(网上查询),按此计算,以后每年可节约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本约?*20%*20%万元。
2)节约购臵软件成本
通过目标测试系统的实践分析,测试范围涵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本项目研究成果开源数据库MySQL作为测试用例库管理。可节省多种商业测试软件许可证采购成本,其中SAP认证的ABAP测试工具HP QTPLoadRunnerQC许可证费用可以有效节省197650元+113200元+170330元=481180元。
3)节约系统测试安全检查人力成本
测试人工及迭代周期能够有效缩短、节省人天服务时间1/3,以100人天服务商业软件技术服务合计30万元计算,可以有效节省10万元。2015年本项目如果在ABAP系统、统一权限系统、PMS流程、基建管理系统流程的测试对象上进行全面投入运行来计算,ABAP系统可以将现有146个测试对象并行测试、统一权限系统21个流程、PMS系统44个流程、基建管理系统34个流程全面进行并行测试、并加载并发用户数量为100人,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测试,相比传统测试方法和商业软件测试过程可以节省至少5个月的测试时间。可节省资金60万元以上。并满足以上流程测试和页面功能测试需求。累计节省开支481180元+600000元=1081180元。至2016年本项目如果将上述测试系统任务流程翻倍,则可以节省至少10个月的工作量,累计节省资金481180元+1200000元=1681180元。三年来可以累计节省测试服务费用及软件许可费用481180元+1081180元+1681180元=3243540元。通过在统一权限系统、PMS系统、基建管理系统、ERP ABAP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测试用例管理集约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的全面覆盖。能够提取各个测试结果和测试用例,达到测试结果可视化和测试用例可复用。
该工具计划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及相关发明专利,界时将可出售给客户软件许可及专利权益,具有潜在的市场盈利能力,特别是对于ERP类软件的测试方面。2.社会效益分析
1)更好为电力公司生产及电力客户服务
该项目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2014年科研项目,对于促进湖南省电力公司软件质量保证与科学运维管理,特别是软件测试方面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确保信息系统更好为电力公司生产及电力客户服务。
a)从运维效率提高来看,将原有传统测试周期由一个测试用例手工执行遍历小时级别提升到并发10个测试用例自动化执行遍历分钟级别,得益于自动化测试的原因,加速比达到近10倍。
b)从管理规范方面来看,将原有的开发测试单体测试覆盖到了全局测试,提供了针对自动化测试的统一方法和管理办法、形成了测试用例可复用性的测试用例数据库、完善了对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工具版本依赖性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2)探索了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平台的自主研究方法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平台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应用工程难题,目前国内外提供的平台主要是开源和商用软件两种,测试工具也各式各样,解决的问题集中而有局限性,没有一种较好的平台能够兼顾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平台的兼容性。本项目研究了通过对开源STAF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改造,集成满足项目需求的各种第三方测试工具,通过封装相应的驱动测试脚本、将传统工具执行过程利用服务化方法实现统一集成,能够满足测试功能全面、测试用例可复用、测试任务可批量并行执行的需要,并通过实际生产系统的流程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为今后推广实际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软件测试管理效率,规范了测试用例管理方法流程
将原有传统测试周期由一个测试用例手工执行遍历小时级别提升到并发10个测试用例自动化执行遍历分钟级别,得益于自动化测试的原因,加速比达到近10倍。将原有的开发测试单体测试覆盖到了全局测试,提供了针对自动化测试的统一方法和管理办法、形成了测试用例可复用性的测试用例数据库、完善了对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工具版本依赖性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从自动化测试工具带来的加速比可以看到测试效率显著提升、测试任务调度分配实现了自动化、测试脚本管理和测试用例管理可复用,可追溯。从软件质量保证的角度来看,统一解决了传统测试工具无法全面解决的测试脚本兼容性问题,避免了测试脚本重构带来的维护进度风险,并从维护角度解决了难以自动化测试常态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