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工作与经济效益大全
浅谈消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火灾都是因为人们的麻痹大意和缺乏基本消防科学知识造成。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二日,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由于乱倒二硫化碳残液,引起化工仓库着火,烧毁价值十九万元的物资。究其原因,一是仓库防火管理制度不严,施工人员在仓库区随便吸烟、点火;二是领导思想上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大检修中抽调消防队员给生产装置刷漆,削弱了值勤力量,遇到火灾措手不及,延误了灭火时间。由此可看出,你忽视它,就会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使企业经过千辛万苦创造的物质财富和利润付诸东流。因此,各级领导和消防人员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扎扎实实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江泽民同志精辟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论断,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深刻揭示消防工作中抓好隐患整改的关键和重要。随着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保证。但火灾隐患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火灾隐患整改长效机制,推动消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抓好此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构筑火灾隐患整改的社会组织体系。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整改了大量的火灾隐患,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意识、历史、法制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还有许多存在的火灾隐患没有整改,新的火灾隐患还在不断出现,火灾隐患依然大量存在。火灾隐患的大量存在,事关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事关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整改火灾隐患不是单靠哪一家、哪一个单位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有效开展,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消防安全社会组织网络。为此,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火灾隐患一日不除,一刻寝食不安的思想,要有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定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二是要强化单位内部消防管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依法做好单位内部的消防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公共安全,是法律赋予社会各单位的重要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承担起“消防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责任,狠抓单位内部各级领导和各个岗位消防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加强本单位消防组织、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建设,落实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落实防范火灾和应急措施,开展模拟演练和自防自救。三是加强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四是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联合各职能部门,严格依法监督社会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依法查处各种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事故,强化消防监督管理,确保一方平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把握源头,严格把关,逐步推进无隐患工程的建设。火灾隐患的消除有两个涵义:一是防止形成新的火灾隐患,二是整改已存在的火灾隐患。防止新火灾隐患的形成是主动的,而整改火灾隐患是被动的。若能完全防止新隐患的形成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消防工作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是不现实的。从社会整体来看,火灾隐患是必然要出现的,因此我们应当坚持“防新为主,整改为辅”的火灾隐患消除原则,即改变以往忽视新火灾隐患形成,只注重整改火灾隐患的被动方式,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产生,注重事前防范,强化源头控制,是消除火灾隐患的最佳途径。为此,必须坚持“防范为先”的理念,尽可能“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理”,力争把火灾隐患“扼杀”在产生之前。
三、科学论证,措施到位,用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好隐患的结论。牢固树立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具有现实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火灾隐患整改中引入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而且显得尤为迫切,具体体现在对火灾隐患特别是重大火灾隐患的科学论证和整改方面。
四、广泛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民预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消防安全网。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人是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加大消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消防知识在群众中的主体意识,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祥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消防安全在社会管理中应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固定消防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整有效并定期维护保养,不允许出现类似消防通道上锁堵塞、灭火器过期、烟感热感探头失效、消防栓无水或损坏情况。一旦出现火灾,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人们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具有一定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的“群众消防”文化。
总之,消防工作是一项任道而远的工作,只要我们始终牢记泰山之责,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消防工作,消防工作将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将火灾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的目标。
第二篇: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经济效益
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经济效益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从更深层次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规范物质生产行为,同时也规范精神生活行为,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包含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共同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企业家,不仅要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而且要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东风,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发展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之一
我们绝不能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成一个孤立的政治任务,它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之一,同时,它又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因市场贫乏,需求大于供给,经济发展走规模扩张之路,再加上国家大力投资,国际资本的倾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计划经济中解放出来的企业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爆发出勃勃生机;因为肯定了人们享受物质财富的权利,以物质利益为手段来控制人们行为的管理机制得以有效的运作。但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这在国有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再加上我们以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一些领域道德败坏,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的生活和正常经济秩序,腐蚀了人们的精神思想,使经济建设渐渐失去了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人的因素。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已失去了当初的各种有利因素,要保持其继续发展的趋势,就必须保持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健康的市场秩序,以及高素质的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要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保证经济建设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稳定,才有发展,这是硬道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树立艰苦创业、牺牲奉献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国家财力有限,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也有限,所以,我们不能走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建设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来源。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各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要在市场激烈撞碰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一个具有强烈集体主义精神的职工队伍。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行为,这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而这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竞争的,不能为了小集体的利益,用不正当的方式(非职业道德)争夺市场份额,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破坏市场经济发展的准则。
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支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杠杆。
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国有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但不能指望国家的投入或政策的倾斜抑或是坐等市场的机遇,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突破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寻求突破口的有效途径。
(1)加强敬业精神教育、提倡职业道德,这在“质量就是生命”的市场竟争中是最重要的;同时,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职工队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2)艰苦创业、勤俭办事,这是解决国有企业客观困难的有效办法之一。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难而上,不气馁,不失望,能吃苦,能打硬仗,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不挥霍,减少开支,增加企亚发展的储备。
(3)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劳动力已进人市场,企业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有句古话:“安居乐业”,人们要“乐业”,首先必须“安居”,这是个大前提,企业要发展,需要人们的“乐业”的精神,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建立一个使大家真正“安居”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说,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企业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使之能发挥最佳效果,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者。市场经济企业之间的各种因素的竞争,财力和物力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人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管理内容,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企业管理愈来愈具广泛的概念,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生产秩序和具体的生产行为的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我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是人为强加给企业的,而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我们每个企业家,要抓住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机遇,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一个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和对人民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绝不仅是政府权力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任务,没有企业的参与,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在有效规范人的行为中,企业有自己的优势。第一,企业与职工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影响着职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第二,企业与职工存在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这种关系使企业能够对职工的行为进行具体的管理。
(1)在企业内部,企业领导着职工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它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范围和实现其目标的具体步骤。因此,它是一个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2)在社会行为中,企业行为又是一个群体行为,它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这一点,我们企业家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的企业行为虽然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但它却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管理行为还是营销行为,我们都要注意社会效益。
企业作为社会结构中最大、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几乎决定着社会生活倾向的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而且还是社会制度的政治基石,企业应该、而且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企业怎样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它的生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是在口头上抓,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那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而且还要以此为动力,推动企业的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l)作为党委的日常工作之一。由党委领导企业的干部职工参加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特点,企业里的党员是职工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在企业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充分利用党员的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正气,在党员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并以此作为党员的工作评价标准之一。
(2)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职工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同时,强化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素质,使他们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
(3)完善行政管理。行政机构始终是企业行为的执行机构,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企业各机构及其负责人,职工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条例,以保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的完成。增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观点。
(4)发挥工会的作用。在职工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工会在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关心职工的物质生活,以自己职工之家的优势,教育职工以厂为家。
(5)加强领导干部的形象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教育干部勤俭办事,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的恶习,坚持杜绝挥霍公款、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加强党员干部法制教育,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加强党员干部业务的学习,提高办事能力和效率,使领导干部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力量。
(6)注重企业行为中的社会效益。企业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它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效益,因为,在职工眼里,企业行为被想象成一个真实的政府行为,职工对我们党和政府的认识,首先表现在对我们的企业行为和领导行为的认识,这应该引起每个企业家的重视。在对人的管理中,不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而忽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不仅会使职工产生抵触情绪,还容易对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在营销行为中,不遵守职业道德,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在企业行为中,如果不遵纪守法,不但会得到法律的严惩,而且还会破坏政府的威信,在职工中和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使职工的法制观念淡薄。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管理系10级文产班
指导教师
【摘要】:一个企业在努力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知道企业文化不只是客观形成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培养的,建立好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济效益、员工管理。
史书上记载,汉高祖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在大殿上接见群臣,刘邦出身草莽,他手下的一班大臣在拥有现在的显赫身家之前,都是刘邦的老乡和把兄弟,所以这一帮人在大殿之上大声喧哗,肆意的吃喝玩乐,甚至用自己的佩剑劈砍大殿的柱子来烘托气氛,这时的刘邦已是一国之君,看着脚下这群肆意妄为的人大非常恼火,于是请博士叔孙通等人制定君臣礼仪,随后大殿之上井然有序,:汉帝国北方的匈奴汗国一直保持着像西汉建国之初的那种君臣上下之间杂乱无章的制度,引发内部无秩序不团结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叛乱和分裂,到最后匈奴汗国在汉帝国的军事打击和政治角力中瓦解、灭亡。
我们可以把汉帝国和匈奴汗国看成一个企业,而这种君臣礼仪就是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在庙堂之上保证了君臣的和谐,在江湖之中则指引着全国民众互相之间关系的和谐(我所说只是汉初的政治制度,后世君主专制政体的恶性发展姑且不论,)这种文化使一个国家得以长治久安,使一个民族得意延续,源远流长。匈奴汗国内部不单只有单于,还有各个部落的酋长。互相之间只有名义上从属,没有实质的领导控制与人性化的管理,这种文化导致内部散漫混乱。没有凝聚力,在这两大企业的较量中,胜负显而易见。
物质决定意识,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文化是积极向上还是消极怠工,同时,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效益强大的影响力。
首先,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证企业内部的团结,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好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内部团结,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制度,人事升迁制度,决策制度,尽可能的民主化,全体化,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内部事物的决策;以及在广泛开展员工间的联谊等等,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到群体的力量。例如日本的汽车生产车间中,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有缺点的产品指出来,重新生产。蒙牛的老总牛根生禁止员工称他牛总。以许多大企业都要召开员工运动会等。这些都能促进内部的团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其次,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着员工努力工作,指引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和整个公司企业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在这里我举一个反例,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上下许多工厂破产,国营企业内部散漫腐败企业文化让据大多数员工只想拿钱不想干活,内部人员超编互相推卸责任等,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
现代公司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员工受到足够的尊重,反过来就会更热爱这个集体,更努力的工作,所有的员工都这样做,便推动企业迅速向前发展。
最后,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对外宣传能力,吸引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使经济效益得到增长。
海尔公司生产的洗衣机,与其厂家生产的洗衣机相比除了质量和技术上优势之外,还有的海尔公司的售后服务,海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购买海尔的产品基本上终身可以享受上门服务,服务人员接受严格的培训,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从而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所以一个企业在努力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知道企业文化不只是客观形成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培养的,建立好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概论》,麻智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第四篇:农业科研教育与经济效益问题
农业科研教育与经济效益问题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来源于科学研究,而科技工作者又依赖于教育的培养。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人口过亿,农业直接关系民生与生态环境。作者通过对珠三角地带与粤北部分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教育单位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在部分地区农业科研和教育的不良现状。提出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了它们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与发展之道。
【关键词】农业科技研究教育社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057-02
本人2003年来到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隶属广东省农业厅,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兄弟单位,属于“农”字头的成人教育院校,2006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学校转制为高职高专系列,校名也更改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06年秋季,我走访了佛山、韶关两市的八家“农”字头科研与教育单位,了解了广东基层农业教育与科研部分现状,分析原因,撰写此文。广东省人口结构特点与农业、农村教育情况概述
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沿海,京广、京九铁路的南端,毗邻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2005年1月,广东省政府公布的数据表明广东省总人口为12100万,其中户籍人7,900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以及1,100万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广东省人口结构有以下特点:1)向低生育水平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继续减缓,过去五年均增加的人口数,由10年前的119万人减少到109万人。2)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全省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573万人,占总人口的60.68%。城镇人口比重较2000年上升了5.68个百分点。3)人均寿命显著提高。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从6.05%升至7.41%。可见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加重。4)独生子女家庭增长。共有家庭户234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95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39人,比2000年的3.69人减少了0.3人。广东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独生子女家庭增长较快。
广东农业教育体系分为高等、中等、初等三级,高等教育中有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已更名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中等教育中除各市、县中学外,还有韶关农校、惠州农校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初等职业教育学校有632所,主要开设的农业科学技术专业有农学类、畜牧兽医类、园林园艺类、乡镇企业类、农检类、果蔬类、农村金融类等。部分基层农业教育、农业科研机构现状
2006年9月,我在一些农业院校调研的过程中,与这些学校的部分师生的交谈中得知,政府、教育部门对以经济利益优先,对农业教育重视不够。
佛山市农业学校是市属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于1975年复办,命名为佛山地区农业学校,1985年改名为佛山市农业学校。校址位于南海平洲,交通不便利,与平洲城区的公交车一小时一班,笔者打摩托车前往。离开公路,在田间又步行了200米到达佛山农校。下午三点钟,但见校门紧锁,透过校门看到的操场上也空无一人。通过来访登记进入后,笔者找到了学生工作处的姚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姚主任介绍说,佛山农校复办二十五年来,共为社会培养毕业生3500多人,短期培训500多人。1991年在全国中等农业党校首次办学条件评比中,佛山市农校被评为B等一级学校;同年,被佛山市教委授予“先进集体”;1993、1996年连续两次被原省高教厅授予“文明校园”的称号。该校开设了园林、园艺、计算机应用、会计、农学、经管等专业,三年制,在校生通常500-600人。但自从2002年开始,该校就已经停止招生了。
现在该校已经挂牌“佛山市中小学德育基地”,面向佛山市的各中小学。在笔者问到原因时,姚主任透露,佛山农校原隶属于佛山农委,现划归市教委,因为办学经费除了学费收入外,其它全部是由市里拨款,但因佛山属珠三角发达城市,本地学生多不愿报考农业院校,且农校位址偏远,交通不便利,也使很多考生望而却步。因此佛山农校的生源多是省内其它经济较为不发达地区。上级部门考虑资金是市里划拨,但市内学生又不多,因此停止办学。姚主任和其他老师都为此感到很遗憾。
在笔者询问到农校与附近的农科所有无技术上的联系与合作时,姚主任表示没有,而且他说,农科所也已经转型或出租。
在笔者离开时,和门口一位保安了解到,该校改为佛山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后,学生们只来一个星期,利用该校的场地进行军训,以及种蘑菇。看来,该院校与农业已经彻底脱钩,承担的教育基地作用也发挥不大,学生们在此的一个星期收获甚少,大部分学生将这一个星期的实习视为度假
我又接着走访了不远的佛山市农科所,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楼舍破旧,人员懒散。在行政科,一位赵姓主任接受了采访。他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科所与农校在技术上有合作关系,但自从九十年代起,两个单位就再也没有联系了。现在他们主要是研究水稻,销售种子。
如果说佛山位于珠三角,经济发达,政府不重视农业教育是因为忙于其他产业,而且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一些的粤北地区,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同年10月,我又走访了韶关地区的部分农业学校,发现,政府轻农的现象在此地更为明显。笔者首先来到了位于韶关市城区的韶关市农机学校,该处也是韶关市农机研究所、韶关市农机推广站的所在。该校已从农业局划归劳动局管理。据办公室的邱老师介绍,该校的任务主要有:1)农业机动车辆驾驶培训,中、大型车辆的培训权已被公安局收回,目前主要是小型手扶拖拉机培训;2)下乡推广农业技术。韶关是山区,推广工作困难,他们一般在墟日(乡镇的集会日)带着宣传画去乡镇、生产队做推广宣传,但次数也不多,一年3-4次小型推广活动,2次中型推广活动。
邱老师谈起不足时,介绍说《农机法》规定培训应该是无偿的,费用由农业局出,但现实情况是达不到的。国家不重视农机培训,财政支出一再缩减,全省很多农机学校被砍掉,农机研究所被合并,或转型为农机推广站。农机所只是扶持,但农民的后续工作无人管。她还提到,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于2003年提出《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议案》,但3年过去了,韶关农机学校仍未收到进一步的信息。
在韶关市农业学校,笔者也看到了粤北理工学院、韶关市信息工程学校的牌子。笔者找到了学生处的王老师,了解到了该校历史悠久,开办于国民党执政时期,现在开设有畜牧兽医、园林、计算机网络、财会、电子商务等专业,每年招生300人左右。王老师也认为,上级部门对农业教育的重视不足,尽管大会小会上一再重申加强农业教育,但没有落到实处。学校也将一部分校舍出租给粤北理工等社会办学。
在谈到实训场地时,王老师介绍说,畜牧兽医专业没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时只能到食堂的养猪场里实习,或去韶关市畜牧科研所实习。以前学校有几十亩的实验田,但04年以后,被政府和开发商征用作修路、盖楼。附近的韶关林校情况更为严重,珍贵的实验林因为规划中的武广铁路的穿过,不得不被成片推倒,一些很难培育的树种已长得很高,也不得不白白浪费了数十年的光阴。
在西联区的韶关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同时还挂着韶关经贸学校、韶关农经中等专业学校的校牌。一名负责招生的周老师介绍,该校目前生源比较紧张,招生人数由几年前的270人降至150人,原因是该校地处偏远,校舍老旧。
政府不重视,扶持没有落到实处,该校资金紧缺,教师收入低,房舍还是五七干校时修建的,曾打过报告要求修缮,但上级未批准。规划中的武广铁路要通过,学校准备搬迁,教师对未来感到渺茫。
据了解,粤北地区山区面积大,教育资源不足,但农业教育的招生、就业工作并未向农村倾斜。韶关农业局下属有两间学校――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和韶关市农校,因为经济效益低,农业局将学校推向劳动局,这样从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农业培训的发展。情况分析
3.1“农”字科研与教育在传统观念中不受重视。在人们常期的观念中,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与脏、累、苦不离分。农村是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的代名词,农业与工业、商业相比,劳动强度大、产出小,收益低。不错,因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农村经济差异大,社会对农业,对农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很多农民都有了“跳农门”的念头,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到城市中开拓新生活也成了他们的目标,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本人在广东省农业干部学院工作四年,对近年来学生就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本校的生源大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广州本地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地区发达城市,如佛山、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这些学生因为家乡经济发达,又不存在户口的障碍,毕业后基本都回家乡参加工作;第二类,来自珠江三角洲一般城镇或粤西、粤北城市,如江门、惠州、南海、韶关、云浮、阳春等地,因家乡经济与广州经济相比仍有一段差距,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留在珠江三角洲发达城市工作,另一部分家乡观念重的学生则回生源地工作;第三类,来自粤西、粤北等地区的小城镇或农村学生,因家乡经济不发达,缺少工作机会、工资水平低等因素,基本都留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作,少数回家乡工作的同学,也是在镇级单位工作。
3.2 经济收益慢,政府不够重视。广东工商、贸易、金融业发达,相比起来,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因此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更愿意投资到经济收益见效快的产业,例如佛山市农科所因为缺少科研经费,技术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研究缓慢,靠销售种子维持日常开支。韶关林校因为规划中武广快线的通过不得不迁址,他们的实验林,因为资金的缺乏得不到全部的移植,很多研究中的植物不得不被铲除。韶关市农业学校的实验田也因为城市的发展,被政府和开发商征去修路、盖楼。
佛山农校因生源多是省内其它经济较为不发达地区。佛山教委考虑资金是佛山市划拨,但本市学生又不多,本地收益差,因此终止了办学。
3.3 三农教育不受重视,发展缓慢。1999年以来连续的高校扩招冲击着农业教育,农业教育学校转型,农业专业关闭,农业专业学生减少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2001年全省农校中,涉农专业在校人数2305人,占总在校人数34.41%,2002年是2092人28.38%,2003年最低,是1592人和19.53%,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024人和47.48%,农业专业学生在呈逐年递减趋势
与此同时,高、中、初等农业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纷纷缩减农业专业,开设非农专业。比如我工作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00年以后撤销了农业经济专业,新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国际贸易等热门专业。韶关市农经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招生专业有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工、模具、会计、文秘、汽车维修等,已经没有一个与农有关的专业。
省外的山东农业大学申请改校名为齐鲁大学,省内的华南农业大学申请改名为广东大学,我所工作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已于2006年更名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并计划由农业厅领导转为教育厅领导,彻底脱农。东莞农校已改经名为东莞经济贸易学校。原来的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与佛山大学合并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再也没有招收涉农专业学生。农业科研和教育与经济效益如何和谐共存
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进步,人类从狩猎采摘的原始社会,进化到当代先进的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采摘到种植,从狩猎到养殖,从石器到青铜器,从马车到汽车,从机械到电磁,从蒸汽到电气,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变革。历经工业大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业人口,农业是国家的基石,关系到民生大计。种植、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业等,有了科学技术的辅助,才能够提高产量、确保质量,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和谐。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鉴于生物的生长周期,加上一轮一轮的实验论证,农业科学研究往往都不是马上能够得到结果,收获经济效益的。
对于农业科技教育来说亦是如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科学研究人材的来源。而当前社会上一些人重商不重教,政府重经济不重教育,重工不重农的思想,说白了乃追求眼前利益,片面利益,不重视长久利益,全局利益的体现。各级学院学校重经济效益,盲目追求扩招而乎视教育条件的跟进,也是不利于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学校是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教育是一门事业,不能当做产业来做。
农业科研和教育与经济效益,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体。有限的资金,是投入周期长的科研、教育,还是周期短见效快的商业、金融,这是一个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追求眼前利益,但我们更追求长久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不乎视科学技术研究,不乎视教育,就没有乎视我们的未来,这也是长久的经济效益之源。
参考文献
[1] 谭斌昭等.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2] 韶关市农经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办.韶关市农经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招生简章.2006.[3] 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广东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李水山.走失的农业教育.农民日报,2005,1,31.[6] 许开录.农村职业教育滑坡分析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6(1).[7] 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招生办.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招生简章.2005.[8]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招生办.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06年招生简章.2006.
第五篇:论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陈军)
试论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
2008级经济管理专业陈军
指导老师:
摘要:产品质量愈来愈受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如何处理好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生产经营者是至关重要。本文就什么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分类、经济效益的含义及怎么提高企业经注效益和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三个大的方面分析论述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看到很多公司的方针目标都是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回头客的最好砝码,回头客是效益的最好前提,当然这里面还关系到很多销售经营手段,措施,有质量不会经营效益也不怎么明显,但个人认为效益是离不开好质量的产品的。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向国际大市场迈进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统筹兼顾的理念,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够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正确把握企业整体发展的节奏和步伐。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环境下,企业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获取巨额利润,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都认识到的问题。究竟如何获取巨额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部门通常采取不同的手段,如扩大营销,增加销售额;又如,通过合理安排活动降低成本等方法。这些方法固然需要也是必须的。但是,还有一种更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往往被忽略了,这就是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之方法。
一、什么是产品质量
(一)产品质量的含义
产品质量指的是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
计、制造、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的信息披露。产品质量除了含有实物产品之外,还含有无形产品质量,即服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是有标准的。
(二)产品质量的分类
1、产品内在质量
产品质量免检证书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而具备的特
性,它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产品性能,指产品具有适合用户要求的物理、化学或技术性能,如强度、化学成份、纯度、功率、转速等。产品寿命,指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期限,如房屋的使用年限,电灯、电视机显像管的使用时数,闪光灯的闪光次数等。产品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不发生故障的特性,如电视机使用无故障,钟表的走时精确等。产品安全性,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身及环境的安全保障程度,如热水器的安全性,啤酒瓶的防爆性,电器产品的导电安全性等。产品经济性,指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的多少,如空调器、冰箱等家电产品的耗电量,汽车的每百公里的耗油量等。
2、产品的外观质量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如
自行车的造型、色彩、光洁度等。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特性比较,内在质量是主要的、基本的,只有在保证内在特性的前提下,外观质量才有意义。
(三)如何提高与改善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结果,产品质量有一个从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这些环节就是前文所说的质量职能。为了表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这种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提出质量螺旋模型。所谓质量螺旋,是表述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型,是一条呈螺旋上升的曲线,它把全过程中各个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或者“质量环”它大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工艺策划和开发、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和储存、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重要环节。在朱兰质量螺旋中,产品质量从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断循环,周而复始。每经过一次循环,产品质量就提高一步。
二、什么是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
1、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2、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活劳
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
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
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
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
求。
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提高质量,会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1、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产品占有市场的关键,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环境下,企业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获取巨额利润,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都认识到的问题。究竟如何获取巨额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部门通常采取不同的手段,如扩大营销,增加销售额;又如,通过合理安排活动降低成本等方法。这些方法固然需要也是必须的。但是,还有一种更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往往被忽略了,这就是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之方法。此方法为何会被一些企业忽略,是因为他们存在错误的看法,认为提高质量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了错误的行为,不愿在质量方面投入,更有甚者认为保持一定的缺陷率是合理的等。而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如海尔、长虹等)及失败的教训(如齐药二厂、冠生园等)都说明了通过更有效地处理对质量有影响的问题、提高质量,会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庆幸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2、决定一种产品销售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包括市场条件、产品的特点及通过广告而树立的形象、用户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信贷工具。除垄断和产品短缺外,在所有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品质量,这是许多用户所体会到的。依靠强大的媒介宣传攻势,任何产品的需求都可以创造出来,对这一观点虽然不少人有争议,但就产品的产出和首次销售而言,是有可能的。但是,重复和持续地销售却只能依赖于合理的成本和良好的产品质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产品,贸易将会失利。除非在垄断的条件下,否则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生产低劣产品的情况下长久生存。遗憾的是,垄断和市场保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数量可观的企业尽管生产劣质产品,仍可以继续经营,甚至赚取大量的利润。他们因此觉得很成功,而不再为提高质量做出努力。但是,随着贸易量的日益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实行经济国际化这一工业政策,国内的竞争必将产生。如果企业不改变他们对质量的认识,将因此面临严重威胁。
3、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不良质量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这种成本包括能明确计
入成本的(如检验、试验活动、废品、返工和投诉等),和未能明确计入成本的(如发生在经理、设计人员、采购人员、监督者、销售人员等身上的)两大部分。如果质量上出现了失败,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计划、改变设计、召开协调会议等。这些成本加起来占销售额很高的比例。据统计,一般来说,低质量的成本约相当于销售额的10%~30%。因此,系统持续地改进流程和管理系统,就可以在无需进一步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质量效益型道路。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全面的了解质量与效益、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揭示质量-成本-效益的变化规律。这就必然需要进行质量经济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作为企业,集团不是生存在真空中,而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求得生存,就必须注重市场。市场是企业根植的土壤和空气。任何市场竞争都是市场权利的争夺,目的是获取现实的利润和未来的获利机会。这种竞争要求企业必需超越竞争对手,从表象上讲,也就是扩大市场份额。注重市场,首要任务是将集团的各项战略和投资协调一致,通过科学的分析定位、合理的品牌营销、高质量的服务递送,增加企业效益。只有质量、效益上去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根本提升,才有能力培育市场、坚守市场、拓展市场。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和卓越的绩效,企业就不具备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质量经济分析是研究企业经济效益与质量之间关系的活动。它主要通过质量与效益、质量与成本关系分析,揭示质量-成本-效益之间的变化规律。质量经济分析必然要涉及对产品质量的分析。质量与经济的匹配问题也贯穿在产品质量的生产、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产品质量经济分析,可以使企业做到以销定产,以需定质,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提供顾客需要的经济性质量水平,从而取得或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产品质量成本体现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
1、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质量改进情况和人员工作质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分清质量体系内部各部门承担的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有效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价,促使质量体系不断改善。产品的总成本
包括制造的基本成本和质量成本两部分,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使总成本降低,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良好的质量管理提高了生产率,从而降低了制造基本成本;第二,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使质量成本降低。所谓质量成本指的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和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之和。它是反映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改善效果间的经济关系。
2、在现实环境中,很多企业认为质量水平越高,标志着成本越高。因此,他们
认为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存在一个均衡点。只要找到这个点,就可以在确保质量水平的情况下成本最低。这种看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它所计算的成本仅限于可以定量的直接成本,未考虑较难定量的间接质量成本质量,尤其是无形质量成本。(2)它对于质量方面的看法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忽略其他环节对质量的影响。(3)它认为要想提高质量水平,只能通过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 上进行更大的投入,因此在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进一步提高就需要更大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投入产出效益下降,因此再投入没有意义,最好是保持在一个较适合的水平。
3、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纸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关注度也逐渐趋向全面化和多元化,即更加关注产品的外观包装、品牌、质量、功能、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相应的企业的生产也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外观、质量、品种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益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质量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
4、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处理我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确定最
佳质量成本,同时还要正确分配好质量成本内部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打个比方说,质量高了,成本也就高了,利润少了,效益也不一定增加,当然,也有可能造成客户满意度增加了,产品的销量大了,效益也好了。个人认为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石。
在日益发达的今日社会,产品质量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只有产品质量好的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进一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