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五篇

时间:2019-05-13 05: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

第一篇:“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7)05―0075―03

2007年4月22―23日,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5周年之际,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5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访问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路建平、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北京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存生等。论坛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院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了此次论坛。现将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形势

路建平在讲话中把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的形势概括为四件大事:一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二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新局面: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相关二级学科的设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四是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他认为,以上这四件大事,采取工程这种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前所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前所未有,统一编写并且大规模地组织高质量的、权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前所未有,中央五部委联合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加强队伍建设前所未有。这四件大事,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

论坛提出,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大好形势,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劲壮大的发展趋势,十分珍惜当前难得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努力加强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这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首要问题。院长们一致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路建平指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都应当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都应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大课题;都应当把结合、转化作为关键环节;都应当从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认为,学科建设的实质是开展对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要通过对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阐述推动学科建设;所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教师都应具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尽快进入学科建设的前沿阵地,精心设计,精心构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明确马克思主义学科同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明确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规划、管理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经费投入。

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现在,由中央批准的新方案已经开始实施,经中央审定的新教材也已经投入使用。在这样的形势下,怎样根据新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是本次论坛关注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杨光认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两大任务:一个是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党的理论创新做贡献;另一个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做贡献。他在讲话中提出,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地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

各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会上也结合着所在学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际情况,广泛交流了经验,研讨了实施新方案、使用新教材中的有关问题,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共识。

一是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推动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课程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为目的。凡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凡是学生喜欢的做法,教师再麻烦、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二是要通过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能真正驾驭课堂、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师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所有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科研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提出比其他专业课教师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只有拿自己有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才能在课堂上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应该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课程建设,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内容基础上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仅仅就某一门课程谈教学,而应该把教学提高到学科的高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找到课程的支撑点和生长点,不断地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

三是要通过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院长们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和所在学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际,相互介绍和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其中北京大学自1997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在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行的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多种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灵活宽松的考核方法、全年滚动式的排课方式、学生自由式的选课机制、“四位一体”(即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助教之间的分工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等8个做法,具有推广价值。特别是,北京大学所总结的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管理改革为先行、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增强实效为目的等5点体会,更具有创新的意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在实践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研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20门选修课、100次名家讲座,与4门必修课形成一个系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要求艺术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分析一首革命歌曲、画一幅漫画说明自己对革命英雄的理解。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行“四个一工程”,即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看一场好电影、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与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形成互动:等等。这些探索,对于实施新方案都很有参考价值。大家都认为,在实施新方案、使用新教材之后,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注,应该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最重要是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参加此次论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5所高校,成立时间有早有晚,多数是从学校原有的“两课”教学部的基础上经过资源整合发展起来的。这些学院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中老中青年比例不适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从院长们讨论和交流的情况可以看出,队伍建设是院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陈占安认为,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情况出发,切实把队伍建设的重点转移到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上来,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他们的成长。秦宣认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专业人才,包括中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发展有坚实的后劲和支撑。这批人才应该成为全社会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流砥柱。要进一步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素质,特别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文本的学习和研究。多位院长针对着目前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交流了情况和意见。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从教师学科背景角度提出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亟待解决,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有将研究方向转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来的思想自觉。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突出强调了队伍稳定的问题,指出地处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高校尤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稳定队伍。

队伍建设的实质是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院长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思想上高度重视、尊重人才,待遇上向真正优秀的人才倾斜,营造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环境和较为灵活的管理氛围,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培训机会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几大要点。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教师职称、待遇、备课交流、进修访问等方面,实行外评与内促相结合,集中提高和自我提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并形成长效机制的做法,对大家有启发。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闵维方指出,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放在当今急剧变革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去思考,对于北京大学来说,还要放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部署中去筹划。

1992年以来,在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含马列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建制从最早的只有北京大学一家,到如今发展到近30所高校,而且还有快速壮大的趋势。陈占安结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年的实践经验,把在有条件的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好处概括为四个“有利于”:有利于高举一面旗帜,一面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有利于凝聚一支队伍,一支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建设一个学科,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级学科;有利于开设一组课程,一组以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论坛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全国高校中正在出现一个强劲的壮大趋势。我们要十分珍惜当前难得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努力加强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杨光特别提出,要使各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双基地。张建明表示,北京市教育工委全力支持首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

在研讨中,院长们一致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都应当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都应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大课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都应当把结合、转化作为关键环节,使我们能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学院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从方永刚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争做方永刚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话题。院长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以方永刚为榜样,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郑 端

第二篇:的致辞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推荐]

3,.s,,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陈占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行,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北京大学隆重举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作为会议的主办方,我们感到十分荣兴。我谨代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全国各高校兄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中宣部理论局路建平局长、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张建明常务副书记和学校党委闵维方书记、杨河副书记、张国有副校长、赵存生主任等各位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到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媒体界的朋友们。

作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到今年这个月就15岁了。此时此刻,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多年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很多单位对我们多年的配合和帮助,感谢学院那些已经离退的老师们为学院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感谢中宣部、教育部、北京市各位领导,感谢各兄弟院校的同行,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单位和个人。

15岁,算不上什么大事,也不值得庆祝。我们愿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过这个生日,那就是主办一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

1坛。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全国高校中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在接到我们发出的邀请后,全都给予了热烈的回应,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院长或书记,还没有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几所院校也要求参加。特别是,当我们向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市教育工委的领导,还有学校的领导发出邀请时,他们都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所有这些,都让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这次高层次的院长论坛是在一个重要时刻举办的。中央正在积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由中央审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已经开始实施;国家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相关的二级学科也进入构建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全国高校中已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行们聚到一起,为的是好好交流一下我们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学院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坐在一起进行研讨,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具体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院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在送给各位的那本反映我们学院2002年至2006年进展情况的纪念册中有我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借用李大钊同志在90年前的一篇文章中的提法:《期于必达,月异岁新,与时俱进》,就算是我的一个书面发言。我在这里就不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了。我们总的一个想法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北京大学开始至今,在全国高校已经陆续成立了25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体制有进一步壮大的趋势。这是一件

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果要问我们,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我们从15年的实践中有这样4个“有利于”的体会:一是有利于高举一面旗帜,一面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我国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它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集中体现。二是有利于凝聚一支队伍,一支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承担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任务,把这支队伍集中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能够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三是有利于建设一个学科,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设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培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四是有利于开好一组课程,一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我国高校这类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认为,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同社会科学院系统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在有条件的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已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必须趁势而上,狠抓建设,努力开创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

学院建设等方面的新局面。

当前,我们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积极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活动。方永刚同志作为我们的同行,他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 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体现了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师德师风,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把学习方永刚同志的活动与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忠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而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在我的致辞最后,我还要代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愿意以本次院长论坛的名义,特别感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北京红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范强鸣同志。《导刊》多年来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向所有入会者赠送了最新一期刊物。范强鸣同志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作品的收藏和宣传工作,他不仅为这次论坛提供了经费的资助,而且向到会的所有同志赠送了由他策划并主编的“中华经典第一书”。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他收藏的《共产党宣言》两个最早的中文版翻印出版的纪念版,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品位。因而,我们大家都要感谢他。

最后,祝各位同志顺心愉快!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第三篇:全国高校红十字会交流论坛活动总结

全国高校红十字会交流论坛活动总结

2015年4月17日至19日,胡xx、赵xx和许xx代表xx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参加了由xx大学红十字会紫金港分会举办的全国高校红十字论坛。参加论坛的高校有xx省外学校xx航空航天大学、xx大学、xx大学、xx大学、xx财经大学、xx交通大学、xx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xx大学,xx省内高校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xx财经大学、xx工商大学、xx工业大学、xx海洋大学、xx交通职业技术学院、xx理工大学、xx树人大学和xx中医药大学。

4月17日,所有高校在xx大学红十字会的同学们的带领下安排入住,并在xx大学红十字会会长彭紫嫣的牵头下开展了一个短暂的见面会,各高校代表相互介绍并了解了今后两天的论坛议程安排。

4月18日,各高校代表参加了2015年高校红十字会交流论坛开幕式。开幕式邀请了xx省红十字会人道传播与组织管理处主任科员麻xx、xx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主任任xx等老师并做了开幕式致辞。然后xx大学红十字会的同学们带来了手语表演《我们的梦想之路》,xx大学红十字会会长彭紫嫣和xx大学红十字会会长赵xx进行了发言。开幕式的最后,各高校开展了关于“红十字会七项原则”的主题发言。xx大学副会长许xx进行了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演讲,强调了志愿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参加志愿活动,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开幕式结束后,xx大学红十字会开展进行了游戏环节,所有的参与者积极参与,互相了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下午,高校红十字会经验分享会正式开始,各高校红十字会代表分享、讨论探讨社团发展经验。许xx上台交流了xx大学红十字会的管理和内部建设经验,展示了xx大学红十字会一直以来“家”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分享了一些具体的增强社团凝聚力的方法和思想。同时,xx大学红十字会的三位代表也从其他高校的经验分享中学习到了很多他人的长处,并进行讨论总结,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做出改进。4月19日上午,交流论坛进入了高潮,会议开展并提出了建立全国高校红十字联盟。会议上,各高校代表就联盟总章程的确立进行讨论,代表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秉承同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更卓越的高校红十字联盟,就总章程的内容进行提议和修改。会议上,确立了以xx大学、xx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为常任理事会,以在xx航空航天大学安卫宇为秘书长,各高校指派代表担任副秘书长的秘书处这样一个组织架构。并将在会后确立章程细则。会议的最后,各高校代表上台发表总结感想,许xx代表xx大学红十字会发表演讲,感谢了xx大学组织了这次交流论坛,并祝愿高校红十字联盟的顺利开展,提出了“仰望星空,实事求是,最求卓越”的想法。最后由xx大学红十字会会长彭紫嫣发表感想总结作为闭幕式致辞。

第四篇: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创新论坛会议精神

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会议精神总结

第一部分 辅导员创新论坛

2013年5月8、9日,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创新论坛于5月8日举行,会上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教育部思政司网络处处长李永智做了精彩发言,他介绍了本次博客大赛的基本情况,全国共有31个省份309所高校1295名辅导员260个博客1800篇博文参加,50位专家通过通信评审、大会评审共评选出100个“优秀博文奖”,10个“优秀博客奖”,10个“优秀博客奖”提名,并指出博客将成为网络工作平台、空间的历史代名词,要由平台向空间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传达通知、叙述具体的事向交流心灵、触及灵魂转变,本次博客的优秀作品已汇编成册《立德树人 “博”导人生》出版,这是一本凝聚了高校辅导员辛勤工作和思考的案例集,是一线辅导员工作思想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5月8日上午,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的辅导员分别进行了工作交流和分享。

5月8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分组分主题的讨论,四个主题分别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认真学习贯彻‘五四’座谈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报国”、“提升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5月8日下午4点,教育部司政司司长冯刚同志为全体辅导员做了重要报告。他强调辅导员工作是一门专业、是一门艺术、是一份事业。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讲话:

一、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1、数量有所壮大、结构进行了优化。目前全国专兼职辅导员共有16万,专职12万,学历以本科、硕士为主,硕士以上学历为40.6%,正科以上点24%,中级职称以上占39.7%。

2、政策体系、机制基本完善。

3、培训、研修力度有所加强。

4、作用更加凸显。

以上四点成绩的取得是源于中央高度重视,注重加强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注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交流平台的建设。

二、专业化、职业化实现路径

16号文件下发近10年,24号令下发近7年,但仍存在职业认同度不强等问题,队伍流动过快容易影响科学化、影响质量培养。

1、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目前有一些研究,但还不权威,从人才领域如何理解。专业化要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达到工作科学化(科学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工作技能)、理念专家化(研究型、学术型、有素养)、管理的专门化(资格准入门槛);职业化就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和职业标准,使之成为愿意从事的长期事业,需要不断丰富理论和学科内涵,不断凝练和规范工作领域,不断强化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

2、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要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动机太强往入会导致思维能力的失误),努力成为日常事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职业发展指导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人才,努力成为突发事件处理和应对处置的专门人才。

3、着力加强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有计划的专门培训;要着力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理想(辅导员是双重身份,要特别强调其教师身份,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辅导员工作,今年会开展辅导员工作精品研究项目);要着力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认证、评价、退出机制,要建立激励和退出机制。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努力成为开展工作的行家里手;

3、勇于实践、擅于创新,努力破解思政队伍中的难点。

第二部分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

5月9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回顾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深入研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果和经验,隆重表彰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的获得者,发布“高校辅导员誓词”,部署下一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

杜玉波副部长的讲话全稿 辅导员朋友们,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交流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划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刚才,听了几位优秀辅导员敬业爱生、倾心育人的动人故事,被同志们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之后,我们又共同颂读了辅导员誓词,再次感受了辅导员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的辅导员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在你们身上,充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情系学生的高尚师德、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高校辅导员不愧是一支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队伍,借此机会向你们及所有辛勤奋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央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仅去年一年,习近平、胡锦涛、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今年五四青年节,10位辅导员人物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同大家合影留念,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今后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谋划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用中国梦打牢辅导员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辅导员的历史责任感,把十几万高校辅导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回顾中央16号文件下发的近十年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广大辅导员用心求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用爱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育人先育己。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借此机会,我向广大辅导员提五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力量。

第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钻研,与学生一道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开展工作的能力。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提高本领的根本途径。广大辅导员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善学,努力掌握做好辅导员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与学生一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希望你们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前,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面对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勤于和善于思考,努力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广大辅导员要勇于创新创造,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带着对青年学生的爱去做工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开展工作。要通过与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建设、就业教育、典型选树等日常教育教学各方面相结合,不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主题教育的方式和载体。要尊重创新、注重创造、包容多样,鼓励青年学生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求索的勇气攀登知识高峰,努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四,希望你们发扬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学生矢志艰苦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广大辅导员要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用恪尽职守来诠释责任,用奋发有为来回应期望。要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感染青年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到国家建设的一线,到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磨练,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第五,希望你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格的榜样与楷模。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上。广大辅导员要带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奉献社会的模范、促进和谐的模范。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列,用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党中央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坚持质量导向和内涵发展,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培养培训,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培训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党组已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对今后五年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方式,加强培训保障,健全国家、省级、学校的三级培训网络,构建融教学、科研、实践交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流程,完善学历培养机制,支持推动理论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教育部已经明确将全国高校辅导员国家级骨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全国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计划,在安排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项经费时对辅导员培训给予支持。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加紧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费和政策保障机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与推进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结合起来,把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把培训整体质量提升与重点培育优秀辅导员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加强形成合力,在完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队伍建设要注意形成合力,尤其要注重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各地各高校要从辅导员最关心、同辅导员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校内资源、校际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有利于政府、学校和社会积极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整合校内资源,充分集成学校教育、管理、服务部门的资源,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生动力。要整合校际资源,充分借鉴兄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推进高校之间辅导员队伍建设资源优势的有效互补。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宏观指导、资源投入,真正形成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关心辅导员队伍、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可评估、可检测、可衡量,让辅导员干有所依、考有所据、劳有所得、优有所用。

三是要加强典型选树,在塑造队伍职业理想上下功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挖掘、大力选树辅导员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高校辅导员人物”评选活动,组织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巡讲,大力弘扬辅导员价值追求。要积极宣传普及“辅导员誓词”,加强辅导员职业内涵挖掘和职业道德建设,凝炼和培育辅导员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引导辅导员在岗位上奉献、在岗位上成才、在岗位上发展。要善于与媒体协作,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精神风貌、感人事迹,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成效,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四是要加强工作督查,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中央16号文件颁发近10年,个别地区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重视不够和“忽冷忽热”等问题。各地各高校要真正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办学质量、教学评估、教师队伍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拿出更为有效,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措施。教育部将适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重点督查,推动编制、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高校辅导员岗位设置、待遇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真正让广大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五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在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把握工作规律,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深入开展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断深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规律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其它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跨学科的视角形成一批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要发挥高校思政研究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汇聚有关专家学者,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联合攻关。要实施“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重点培育和资助一批具有决策咨询价值和推广示范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同志们,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协力,奋发进取,再接再厉,努力为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总结报告

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总结报告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责任,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如何传承、弘扬和培养优良的大学精神,构建面向21世纪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各高校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前,教育部、团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首届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会议研讨的核心在于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论坛由《中国青年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以“特色校园文化,彰显育人魅力”为主题,这是国内高校首

次举办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论坛,填补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建立研讨交流工作的空白。

参与论坛的高校均表示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论坛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吸引众多高校参与

本次论坛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围绕“校园文化育人”这一主题,为教育专家、管理人员、相关行业人士搭建起交流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在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期间举办,为弘扬冰城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理念,并将理念深入积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以及进一步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的文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这也是我们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宗旨,也是本次论坛召开的最终目的与愿景。

如何避免高校文化千篇一律,展现出不同大学文化的不同个性,如何在思想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论坛中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一线工作的团干部汇聚一堂,分享了各高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上的经验心得,展示了对高校特色文化这一主题的各自理解和不同的着力点,为全国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经验分享。

二、各组织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确保论坛顺利召开 本次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由《中国青年报》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主办方为论坛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全面地筹备工作,并积极开展合作,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论坛受到了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的高度重视,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共青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勇出席开幕式,并进行了大会发言。为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宣传力度,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选拔的来自全国各高校10余名校媒记者全程参与此次论坛的宣传报道工作。高校传媒联盟由《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其宗旨在于为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合作平台。校园媒体是整个学校的嘹望塔,是校园信息的传声筒,总是站在最前端为全校师生送上最快捷的校园讯息,实践着对管理层面的信息传达功能和校园文化活动成果的通报功能,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校媒记者通过中青在线、校媒网、校媒采通、博客、微博、人

人网主页等渠道进行论坛宣传,随时关注、跟踪报道论坛进展。采访结束后,校媒记者制作“特刊”,在中国校媒网进行共享,同时在人人网、微博、博客等处进行分享。校媒记者的积极参与为论坛的宣传报道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扩大了论坛的社会影响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对本次论坛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亲自指导,并多次召集相关人员部署相关工作;校团委积极组织,全力筹办,多次召开论坛工作推进会议,认真部署,精心安排,做好接待。我校学生积极参与,为论坛提供志愿服务,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精神风貌,也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本次论坛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的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共青团干部和教师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松涛、同济大学团委书记杨元飞、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张言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雷晓峰、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书记于海夫、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书记陈苏分别进行论坛主题报告,交流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就及经验心得。会后大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索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以新生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的突破口。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松涛认为,新生年级是大学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的入口和关键环节,而新生又是大学生中最具活力和激情的群体。为此,清华大学围绕新生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校园

文化品牌比较多。王松涛说,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理念先行,离开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就可能有形而无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其是否将相应理念内化为青年品格。王松涛举例说,清华大学通过组织2009级新生参加国庆阅兵活动,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和“清华精神”内化为青年的思想主流文化。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认为,实现团组织全覆盖是共青团有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她进一步阐述说,组织覆盖优势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影响优势,更不是引领优势。将覆盖优势转变为影响优势,实现团建从弱到强,实现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有效联系,共青团可从“办活动”转变到“建组织”的新型服务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在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校园文化的走向。高天说,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复旦大学就是在学生社团内建团支部,并使团支部在服务社团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注重发挥校园先进典型对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书记陈苏说,哈工大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榜样库”建设工程,采取“校级英模集中宣传,院级先进分类引导,身边榜样不断挖掘”的方式,不断探索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关爱典型的新做法和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有英模、院系有先进、身边有榜样”的校、院、支部三级典型群落。他认为,先进典型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同济大学依托自身的历史渊源和办学特色,将国际化作为校园文

化建设的着力点。同济大学团委书记杨元飞说,在文化建设上,同济大学主张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大学传统教育,又能引导学生放眼世界,树立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同济大学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活动丰富多样,诸如成立国际学生组织、举办国际文化节和模拟联合国活动等。同济大学依托校园活动平台,在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融入国际化元素,着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国际属性。

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张言军介绍说,大连理工大学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发掘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高雅艺术走进课堂,推动高水平艺术团和社团建设,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如今,大连理工大学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已经形成传统,红色经典诗歌朗诵比赛已举办了15届,“祖国颂杯”合唱比赛已举办12届,“红色足迹”新年音乐会也举办了11届。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则依托院校学科特色来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雷晓峰说,学校摸索出了一套以涵盖“创意、创造、创业”的创新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冯如杯”竞赛为拉力、以科技创新基地为推力、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为动力的科技实践工作模式。面向低年级学生,按照“零起点、全覆盖、启发式学习”的工作思路开展创意活动;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展相应活动,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实际完成项目的制作,锻炼自身实践能力,明确个人专业爱好和发展方向;而在创业这一层面,通过与学校科技园合作,校团委建立“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和空间。

西北工业大学以“绿色校园”为自身文化特色。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书记于海夫介绍,学校围绕学校特色,坚持开展主题活动月活动,明确各个月份的活动。而在各种活动中,“绿色校园”这一主题最为鲜明,学校通过大力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打造精品环保社团,以点带面引领全校师生践行环保理念。

本次论坛得到了团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为论坛做总结发言。

他强调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大学应该具有两大文化建设使命,一是大学应该成为塑造文化的主阵地,其中要做到三点要求,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化文明成果、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大学要成为引领风尚的主力军,高校要发挥文明使命的自觉,充分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共青团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培养一代有组织、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杜汇良从全局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指导,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和定位,更是肯定了本次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这次专题论坛为契机,全国学联将在今后的工作框架中引导各高校团学组织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传承”这一高校工作的全新主题,打造这一领域更多的工作新品牌,使高校团学组织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共青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勇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定位,他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形成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托,因此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淑滨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她指出,本次特色校园文化论坛在全国高校尚属首次举办,特别是在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期间举办,对弘扬冰城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理念,并将理念深入积淀具有重要意义。

各高校代表普遍反映本次论坛的召开,从国内名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中吸取养分,为他们开始思考、或者逐步完善本校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上升的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实地感受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论坛受各级媒体关注度高,影响力大

在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青年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精心组织下,在各兄弟高校的广泛参与下,本次论坛圆满举行,并受到了国内各主流媒体及省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意义深远。

本次论坛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单位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首席记者、高级编辑庄园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中央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等多家媒体紧紧围绕“特色校园文化、彰显育人魅力”的主题,深入报道各与会高校的报告情况,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对此次论坛的精神、内容、功能等进行广泛的报道。

本次论坛是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践行者齐聚一堂的盛会,是各高校代表分享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交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模式的平台。做为首届全国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不仅填补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建立研讨交流工作的空白,也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工作者齐聚一堂,商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大事。本次论坛的召开,为提高大学生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供了一种特别载体,也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亮点和切入点。

下载“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综述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央党校、中央社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公告尊敬的各界朋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友: 2012年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二十周年......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LOGO解读(合集五篇)

    一个微笑 一颗爱心 一团火焰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LOGO解读 2008-03-07 论坛LOGO由“辅导员”拼音的首字母F、D、Y相拥而成,它们幻化成优美流畅的线条,完美地融为......

    学院院长工作总结

    学院院长工作总结1、政治思想和廉洁自律。政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和国家、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xxxxxx的思想,并将......

    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1、商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1、召集和主持学院管理层会议,组织讨论和决定学院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年度计划以及日常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负责建立和......

    学院院长年度工作报告

    艺术与设计学院二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院长工作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暨工会会员大会 院长工作报院长 郭志强......

    学院院长致辞

    院长致辞:亲爱的同学们:感谢您满载希望走进华天……感谢你的亲友对你的选择给予帮助与支持! 人生是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精美的小珍珠,回顾一生,把小珍珠串起来就是一串精......

    材料学院院长工作总结

    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材料学院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教学科研各项指标,完善了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推动学科发展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