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委员会指导要点
教育委员会指导要点
一、善始善终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1、统筹抓好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督促指导局机关、直属单位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工作。针对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紧密围绕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未完成的整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把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学校(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及时跟踪检查,将整改工作一抓到底。坚持把整改落实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全年始终,让群众真切感受活动带来的变化,实现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2、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和巩固扩大成果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及时组织对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把工作重心转入经常性教育。结合“创业服务年”和“提升质量年”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推进我区教育发展“六个推进六个再上台阶”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健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强化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3、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三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与师纪教育。积极开展“责任与使命”主题教育和中小学师德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培育教师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加强对教职工的国内外形势教育,省情、市情、区情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帮助广大教职工开阔视野,广博心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和第七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继续推进充分融合德育主题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素质能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6、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优化班子配备,维护班子团结,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充分发挥班子团结协作、科学决策、凝心聚力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个人学习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逐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抓好对直属单位、学校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之成为干部业绩评价、选拔任用和评聘奖惩的重要标尺。
7、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绩的用人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健全干部选拔推荐、民主评议测评、任前考察公示等制度,建立“谁提名谁负责”的责任体系。加大干部经常性考察、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力度,做到好中选优,提高选人用人准确度。实行诫免谈话制度,逐步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干部轮岗机制,提高干部胜任多个岗位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畅通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干部交流,鼓励优秀干部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兼)职,实行农村或薄弱学校干部到优质学校挂职锻炼。
8、加强干部培训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结合区委《2010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立足教育工作实际,以增强广大干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着力点,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好全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通过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落实后备干部培养目标。抓好党外干部、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四、规范组织管理,激发党内活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9、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党委成员党建联系点和党委成员上党课制度,开展好党委成员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活动。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办好党务干部和支部书记培训班。继续开展“一先双优”推荐评选活动,全面实行支部工作季度专项督查和年终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坚持和完善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
10、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健全学习制度,规范学习管理,改进学习考核,建立坚持学习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和完善知识讲座、报告会、辩论赛、读书征文、网上论坛、专题调研、主题研讨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适时召开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经验转自:交流会,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11、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工作。按照“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全面推行基层支部工作“一册式”管理,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努力实现“一支一特”党建目标。抓好党费收缴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协助区委组织部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12、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加大在学科带头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和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和“三个培养”制度,有效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员“双卡式”管理和先进性量化考评制度。注重以人为本,保障党员权利,努力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13、认真谋划并开展好几项重要活动。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和“弘扬苏区精神和焦裕禄精神,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简称为“一弘扬三服务”活动)。认真谋划和开展建国61周年和建党89周年庆祝活动。
五、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惩防体系,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13、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巩固“党性教育年”活动成果,继续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他党纪国法,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我区校长、书记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弘扬红色传统,抵制黑色腐败”专题廉政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表彰教育系统先进人物,积极树立廉洁典范,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针对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
14、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制度,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反腐倡廉“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将反腐倡廉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健全党政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述廉制度,认真开展局机关、直属各单位和中小学、幼儿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督查、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区教育局内部权力运行监督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全面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切实加强对惩防体系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15、不断强化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环境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投资创业的水平。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规范学校收费、招生、考试等行为,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评价、约束、监管机制,加大违规教师查处力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六、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团结和谐,重视和加强群团工作
16、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和协调监督作用,坚持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治校。支持教育工会组织开展好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
17、加强对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指导。认真指导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以庆祝建国61周年为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雏鹰争章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
18、做好统战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和座谈会制度,认真听取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作用。
19、统筹协调其他各项工作。加强关工委组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办好中小学家长学校,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与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创建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做好走访慰问、信访受理等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围绕教育改革,服务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20、夯实宣传工作基础。健全宣传领导机构,加强对宣传工作干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完善信息、新闻报道工作考核机制,促进宣传工作提高质量,保证实效。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充实到宣传队伍中来,加强宣传工作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办好《教育工作简报》、“教育网”,指导学校办好学校网站、校报、校园广播和宣传橱窗,注重创新宣传形式,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
2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加强信息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教育党建、行政、教学工作的举措、经验和成效,加强对教育舆情信息的搜集和报送,充分发挥信息工作服务领导、服务教育、服务大局的独特作用。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教育发展动态、教育工作成效,宣传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正确引导群众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舆论环境.
第二篇: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工作要点概要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融入经济社会,着力为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人力支持、文化引领、智力贡献;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加强公共服务、提高普惠程度、坚持公益性质;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促进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着眼于推进工作创新,着力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水平。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道德体验,强化养成教育,重视学科德育,突出文化熏陶,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建设百所文化特色校和百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完善社会实践与学习成长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 1 社会。开展迎奥运系列教育活动。
2.深化教学和评价制度改革。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扎实推进各类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经验,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健全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机制。深化六升七年级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完善初中招生定向免试分配的办法。推进与新课改相衔接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改革,完善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依据新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制定高考改革方案。
3.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国家有关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规定,探索体育考试与学生日常锻炼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深化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形成良好的志趣习惯。坚持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筹备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超前做好体育人才培养和场馆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
4.健全引领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督导评估办法。健全素质教育激励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富有 成效的先进区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力争在部分区县率先实现新突破。完善并推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机制。加强并规范各类素质教育基地。筹建天津教育博物馆。
二、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5.积极服务滨海新区建设。紧紧围绕以新区为龙头的三个层面的发展,利用新区科技风险引导基金的政策,组织有关高校和新区企业在与新区重点产业相关的领域,共同承担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研发项目。协调有关高校软件学院,在新区建立软件科技服务基地,加快促进新区服务外包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参与中新生态城建设,加快落实与新区管委会达成的支持新区基础教育和共建高校的有关协议。
6.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制定有关政策,引导高校贴近区域产业结构和重点领域,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在软件外包服务、新能源等5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试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促进学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结合。
7.创新重点学科建设机制。开展新一轮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力争经过几年努力,能够有若干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若干科技创新平3 台冲击进入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行列。面向高校科技平台,在与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合紧密的重点领域,与市科委共同组织建设若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提高层次水平。
8.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模式。与科委、产业部门紧密合作,面向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六大新兴产业,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着力搭建面向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培育高新技术新优势。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带动一批科技型企业,推广一批行业共性技术。
三、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健全校舍维修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在全市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并试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推进义务教育“三保”经费纳入市、区县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依法实行经费单列。实行学校预算制度,健全预算执行审计的机制。完善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办法,组织好新形势下相关问题的调研。
10.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和乡镇幼儿园建设,规范农村小学教学点,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全面落实“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合作项目”,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进一 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区县网络教育平台和“校校通”工程运行质量。组织开展“教育规范化乡镇”评选工作。
11.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拟定并实施《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若干规定》,实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加快“历史名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学校文化传统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示范性高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层次和水平。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启动新一批示范幼儿园建设。推进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发挥特教中心功能。基本完成改制初中规范整顿工作。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经验推广。
四、加快职教改革试验区工作,抓实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 12.全面落实试验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10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进第一批、启动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校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落实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力争再有2所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行列。再组建5个职业教育集团,形成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教联动机制。全力支持塘沽区职业教育示范区建设。落实与甘肃合作发展职业教育项目。13.高水平组织首届“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组织机构,培训竞赛选手,组织竞赛项目,推动场地建设,搞好舆论宣传,初步搭建起集技能大赛、职教论坛和教学仪器设备展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平台。初步建立“政府主办,市场运作”的大赛机制,基本形成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行体系。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创设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14.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订单式培养”范围,招生计划要向实行订单培养学校倾斜。着力促进职业教育融入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百个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创新学籍管理,加快推进弹性学习制度。
15.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完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实施天津教育科研网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教育信息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快数字化学习超市和远程教育中心建设,构建终身教育网络平台。加强对助学机构的管理,发挥好自学考试的作用,推行成人院校“学分互认”试点。加强农村区县职成教育中心建设,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和农村干部及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社区教育展示周和职业 教育宣传日活动。
五、切实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着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16.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支持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优秀教材体系建设,强化对新增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质量监测点的专项督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抓实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与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联动的机制。
17.加强高校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组织高校力量,积极参与关键领域和科技前沿的重大攻关项目,力争在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建立有利于高校教师主动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把论文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教师开展自由探索研究。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18.加快高水平大学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落实高校综合投资计划,确保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推进优质教学科研平台的共享,大力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家、市级和学校三级重 点学科的带动作用,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落实医科大学“211”工程建设任务。
19.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强化对培养过程和教育质量的监控。推动跨学科联合、产学研联合、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加强新增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的组织申报工作。
20.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师范大学、理工大学和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加快职业大学新校区和中医药大学选址新建工程,推动财经大学、商业大学、工程师院、农学院等院校重点改扩建工程,启动高校高水平体育场馆和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注重培育和挖掘校园建设中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生态化校园建设水平。
六、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层次和水平21.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教师队伍“十百千万建设工程”。启动“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着力为农村学校培养200名市级骨干教师、600名区县级骨干教师和5000名校级骨干教师。进 一步做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工作。推进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计划,完善城镇和新任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重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2.探索新型教师培训培养方案。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为重点,采取“订单方式”,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加强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建设,统筹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实施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落实“双师型”教师考核评聘办法,加快推行专业课教师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务。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推进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化建设。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区域内教师交流和干部轮岗制度。
23.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对与滨海新区建设联系紧密的学科给予重点倾斜。制定并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指导意见,健全创新团队工作机制。完善“特聘(讲座)教授”制度,力争年内引进和培养15名左右拔尖创新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未来教育家工程”,启动并组织200名优秀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的遴选工作。加强职业教育院校长及管理骨干的培训。加强各 类教育国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力度,加快形成梯次衔接的骨干人才队伍。
七、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天津教育的影响力
24.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水平的科研合作,加强各类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科技合作计划,鼓励与海外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工程师院等院校在埃塞俄比亚等国进行职业教育项目合作。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积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高层次、多学科、规范化发展。
25.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在津外国留学生规模,力争留学生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奖励办法,试行留学生勤工俭学制度,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强质量意识,创新招生办法,提高宣传效果,培育辐射群体,涵养未来生源。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招收外国学生。
26.深化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校和示范高中在境外举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优化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政策和管理水平。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库,选派百名 10 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出国任教,邀请百名国外师资来津接受汉语培训。完善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功能。
八、提高公共教育服务能力,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27.加强教育法制工作。推进《天津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和《天津市学生伤害预防和处理条例》立法工作。实施《天津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治教水平。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民族教育和教育对口支援等工作。
28.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落到实处,见到效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教育行政效能。加强教育战略和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天津市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纲要》。
29.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充实督导队伍,创新督导办法,提高督导实效,着力提高督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素质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专项督导。建立健全与行业企业、区县联合督导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教育系统社团和基金会的管理。30.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制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的管理。重视学校后勤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以创建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为重点,推进后勤服务规范化。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建设节约型校园。大力开展植树活动,建设绿色校园。
31.加强助学和就业服务工作。健全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加强学生资助中心建设,确保各项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探索普通高中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重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表彰奖励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加大扶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力度,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篇:实习生指导要点
电话告知实习学校的详细安排,比如遵守纪律、听课、排课、就餐、上下班安全问题等等;沟通一致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汇报情况的时间;
指导讲解任务书,提出教师的期望,鼓励努力,发奋图强; 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实习学校情况;
所在实习单位工作繁忙,需要调整好心态,端正工作态度,努力工作; 倾听实习的听课情况给出建议; 指导实习需要的讲课教案;
要求做好实习周记,记录实习进度,填写实习手册; 提醒注意自身安全。外出回家时注意安全倾听实习讲课情况给出指导意见,鼓励继续努力; 指导修改讲课教案,给出讲课过程的建议; 给出如何作业反馈考试反馈的意见;
要求做好实习周记,记录实习进度,填写实习手册; 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沟通讨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实习心得;
指导对实习碰到的事情的妥善处理,要求在实习期间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做好实习周记,记录实习进度,填写实习手册; 继续向校外指导老师认真学习,与校内指导老师保持联系 5 在工作中学会与同事相处,学会与领导交流,学会应对突发事情; 讨论在实习中遇到问题与困难,给出指导意见; 继续写好相应的实习周记
总结要点,实习报告初稿拟定,注意报告的格式、字数等要求。查看实习手册填写情况,督促修改周记、总结报告,填写好所有材料 要求实习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盖章 上交实习材料及所有电子版文件 需将上交的纸质版文件通过快递方式寄出
第四篇:指导要点1
贵州省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
近期指导要点
(2012年7月23日)
7月20日,省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单位办公室主任
会议在省委第五会议室召开,交流介绍了各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从这次会议和近期我们了解的有关情况来看,目前试点工作开局良好,集中学习有效推进,同时有的单位有关工作还待进一步加强。为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各试点单位集中学习教育阶段各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要点:
一、各试点单位要按照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保
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方法步骤,突出工作重点和阶段性要求,在集中学习阶段组织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注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突出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为贵州后发赶超而不懈奋斗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制定和完善集中学习阶段工作推进计划,采取专题辅导、集中讨论、小集中学习、交流发言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集中一段时间开展集中学习;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和载体,增强学习效果。
三、各试点单位应加强对下属单位集中学习的指导检查,要注意督查学习活动的覆盖面,确保党员、干部全体参加。
四、各试点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重要文献,以“保持纯洁性,争创新业绩,迎接十八大”为主题,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开展专题讨论,真正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工作要点,为党员保持纯洁性具体标准大讨论打牢思想和理论基础。
五、制定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方案。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要切合实际,富有针对性,务求实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应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开展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教育实感,进一步强化集中学习的成果。主题实践活动不能铺张浪费,不增加基层负担,特别注意避免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借口搞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
六、各试点单位应指导下属单位在搞好专题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具体标准大讨论。在各下属单位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组织讨论,并概括提炼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本单位不同群体特征、符合行业和岗位实际的共产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具体标准。
七、各试点单位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力求做到电视上有视频、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网站上有专栏。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本阶段活动的视频、图片等相关资料,提前谋划活动成果展示工作。
八、省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派出的蹲点指导组即日将赴有关试点单位。蹲点指导组每月在试点单位蹲点指导的时间不少于5天,并及时把蹲点指导的情况报省试点办;在不影响指导单位正常工作的同时,积极丰富指导方式,加强日常指导,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指导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发现所蹲点指导单位的特色和亮点,要注意培养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各试点单位要积极支持蹲点指导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后勤保障,密切沟通协调,主动接受指导,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本地本单位活动开展。
九、各试点单位要做好阶段性小结工作,并于7月27日前将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报省试点办。
报:陈敏尔同志、崔亚东同志、谌贻琴同志、宋璇涛同志、刘晓凯同志、孙永春同志、侯正茂同志
送:各蹲点指导组组长
发:省公安厅、六盘水市、威宁县、贵州财经大学、瓮福集团公司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 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7月23日共印20 份
第五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事局文件 北京市财政局
京教人[2008]10号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教委、县人事局、财政局,市教委有关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特级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特级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引领作用,保障特级教师的权利,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财政局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特级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指导培养骨干教师方面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中小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特级教师是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第二条 特级教师的职责
(一)特级教师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模范履行教师职责;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特级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拓宽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本市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模范;
(三)特级教师应牢固地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广大教师做出榜样。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任务,每年在区县及以上范围讲授至少1次示范课、观摩课、大型学术讲座或评讲课,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本校和本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特级教师应认真总结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确定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著书立说,每两年至少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省级以上的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者参加省市级及以上教材编写。市教委定期组织编选出版《北京市特级教师论文集》,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和参考,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五)特级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积极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任务。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提高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特级教师应服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积极参加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与办学相对困难学校等工作任务,为本地区和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贡献。
第三条 特级教师的待遇
(一)特级教师享受特级教师津贴,享受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关心特级教师的生活与健康,每年安排一次较高水平的全面体检;贯彻落实《关于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优诊医疗事宜的通知》(京卫医字[1993]102号)的有关规定,保证50岁以上的特级教师享受优诊医疗;
(三)对退休以后的特级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工会组织要继续关心爱护他们。对贡献卓著,身体健康的退休特级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他们担任名誉校长、教育顾问、兼职督学或由学术团体安排相应的名誉职务,以便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特级教师经费保障。特级教师享受特级教师津贴、体检、对考核合格的特级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等,此类经费根据政策纳入区县财政保障范围,在教育经费中安排解决。
第四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
(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工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都可以参加特级教师评选。
(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每隔3年进行一次。由市教委和市人事局共同下发评选通知。
(三)申报特级教师须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领域形成特色,教学示范作用明显,在本市基础教育界有一定影响;
3.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吸收利用本学科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育人效果显著;
4.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绩,相关成果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5.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6.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且有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含)以上,特别优秀的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可适当放宽。
(四)在同等条件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给予优先。
1.国家级、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相当荣誉称号获得者;
2.坚持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含)以上的教师;3.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一年以上并表现突出者;
(五)市教委、市人事局共同组成由教育、人事部门领导、特级教师及有关专家等参加的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统一领导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审定特级教师人选。
(六)对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审定的名单通过有关媒体进行全市公示,公示期为15天;经市教委和市人事局审定后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教委和市人事局向新评选出的特级教师颁发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证书。
第五条 特级教师的使用与考核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特级教师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当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为特级教师留出相应的时间,以便进行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对年龄较大,教育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特级教师,应选派有事业心、肯钻研的年轻教师做助手。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为特级教师的学习提高提供方便,有计划地安排特级教师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和进修等。市教委定期组织特级教师参加学习、考察和交流等活动,以便不断更新知识、拓宽思路,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积极支持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应采用多种形式予以宣传推广,以提高当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四)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应兼任过多的行政职务和社会职务,以确保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五)建立特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特级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主要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特级教师考核档案,根据特级教师的职责、条件和考核情况,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对特级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和评价,由区县教委签署意见后,于每年9月底前统一报市教委审核、备案;对考核合格的特级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特级教师数据库,及时掌握特级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绩效和动态。
(六)引导特级教师合理流动。由于工作需要,特级教师应服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调动;特级教师本人提出在本区县中小学系统内流动的,须经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特级教师在中小学系统内跨区县流动的,须报经市教委批准。特级教师调离本市中小学系统的,不再享有特级教师的称号和待遇,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收回证书上交市教委。
(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切实做好特级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召开特级教师座谈会,并加强与特级教师的个别联系,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特级教师能安心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条 外省市调入北京的特级教师的重新认定
(一)外省市评选的特级教师调入我市须经过市教委的重新认定,方可享受我市特级教师的相关待遇。市教委成立北京市特级教师认定专家组,负责重新认定各区县从外省市调入的特级教师,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外省市的特级教师正式调入我市,应在调入的工作单位工作满一年后,方可申请重新认定。
(三)申请认定时,由区县教委向市教委报送下列材料:
1.区县教委关于重新认定调入的特级教师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正式请示;
2.学校对申请重新认定的特级教师的推荐意见;
3.申请重新认定的特级教师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主要成果;
4.原特级教师证书的复印件(如没有证书复印件,提供当年申报特级教师的申请材料副本)。
(四)市教委每年组织两次重新认定工作,分别组织相关专家对区县上报的拟重新认定的特级教师进行认定,经市教委重新认定后的特级教师方可享受北京市特级教师的待遇。
第七条 特级教师称号的撤销
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调查核实,报经市教委审核后,上报市政府批准,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取消相关待遇,并收回特级教师证书。
(一)在评选特级教师过程中弄虚作假,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二)不具备特级教师政治思想条件或不履行本职工作岗位职责,连续两个考核不合格的;
(三)违反规定进行有偿家教的;
(四)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触犯刑律的;
(五)出国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
(六)自动离职的;
(七)其他原因应予撤销称号的。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21日起施行。1999年颁发的《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京教人[1999]002号),2005年颁布的《北京市特级教师评选暂行办法》(京教人[2005]25号)即行废止。
注:下载自北京市教委人事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