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山东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指引指引所列课题题目为山东
2018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指南
《指南》所列课题题目为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所包含的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委托课题、年度课题和专项课题。申报者可参考《指南》所列题目的方向、范围和领域选题,或结合本人(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方向自拟题目进行申报。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一、年度课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价值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3.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4.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5.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6.总书记国家安全观研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研究 8.新时代“四个伟大”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研究 9.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1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研究 1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1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3.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15.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16.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研究 1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18.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 19.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21.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党史·党建
1.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重要论述研究
2.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3.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精神研究 5.中国共产党强化“四个意识”及其经验研究 6.中国共产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
7.中国共产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研究 8.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研究
9.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10.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11.“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12.加强党的巡视工作和巡察工作研究 13.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研究 14.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15.中国共产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研究 16.中国共产党反腐机制研究
17.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史研究 18.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史研究 19.社会组织党建研究
20.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建设研究 ★哲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2.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3.总书记中华文化观研究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研究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研究 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7.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哲学研究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9.中华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1.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12.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创新研究
13.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与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14.中国生态哲学研究
15.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16.当代山东社会道德风尚研究 ★经济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研究 3.坚持新发展理念研究 4.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研究 5.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6.全面深化改革与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研究 7.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8.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9.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研究 10.经济发展中产融结合问题研 11.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2.收入分配制度与居民消费增长机制研究 13.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性问题研究
14.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研究 15.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机制研究
16.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研究 17.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18.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研究 19.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20.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研究
21.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2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究 2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25.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26.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 27.促进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研究 28.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29.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的政策研究 30.山东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政治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 3.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4.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制度安排研究 5.新时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 识的政治机制创新研究
6.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7.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 8.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9.新时代政府推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机制研究 10.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优化研究 11.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政治机制研究 12.新时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 13.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14.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法学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 3.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4.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5.网络环境民事权利保护研究 6.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研究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8.大数据运用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9.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10.网络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11.司法改革配套保障制度研究 12.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的理论研究 ★社会学
1.习近平新时代发展思想研究
2.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学研究 3.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社会学研究 4.新时代山东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5.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基层权力监督研究 6.社会组织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结构的机制研究 7.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研究 8.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9.妇女社会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0.0-3岁儿童养育和照料的社会化研究 11.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1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13.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体系建设研究 14.独生子女父母异地养老研究 15.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历史学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选择研究 2.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研究 3.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4.中国古代选吏制度研究 5.中国古代经济地理研究 6.明清时期国家治理研究 7.近代以来中国环境思想变迁研究 8.中国近代文化自省与自信研究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研究 10.近代山东高等教育研究 11.山东重大考古发现整理与研究 12.齐文化研究 ★文学与语言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2.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研究 3.总书记语言风格研究 4.经学思维对古代文论的影响研究 5.中国近代学术与文学关系研究
6.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创新性发展研究
7.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意识与国家理念研究 8.中国当代作家的经典化研究 9.中国近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 10.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1.中外生态文明与绿色写作研究 1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13.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14.儿童语言发展研究 15.汉语语体演变研究 16.人工智能语言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7.汉字域外传播研究
18.中国语境下的外语学习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1.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2.提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研究 3.国家治理与新闻生态研究 4.重大时政新闻的发布方略研究 5.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6.融媒体背景下媒体体制与机制研究 7.新媒体传播的法制化研究
8.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视听语言变迁研究 9.新媒体时代记者角色与功能研究 10.大众传媒与女性受众研究
11.关于主题出版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研究 12.我国图书国际影响力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学学科及事业发展研究 2.数字图书馆平衡性充分性发展战略研究 3.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战略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4.中华文化知识表达体系自动构建研究 5.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机制研究 6.一站式办公系统中跨机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7.书院藏书研究
8.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9.图书馆服务的理论、方法与管理创新研究 10.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标准化研究 ★体育学
1.总书记体育思想研究 2.山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体育赛事综合治理研究
4.“一带一路”倡议与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5.“校园足球”的中期审视和未来发展研究 6.精准扶贫与振兴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7.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 8.深化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研究 9.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0.山东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研究 11.学校体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12.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研究 ★管理学
1.新时代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2.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 3.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4.中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5.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研究 6.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战略研究 7.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
8.“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9.绿色经济与低碳供应链发展研究 10.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11.城乡一体化战略和政策研究
1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路径与支持政策研究 13.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4.山东老龄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 15.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16.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现代金融研究 17.“一带一路”与绿色治理研究 18.山东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19.消费升级战略研究
20.共享经济下的组织形态与组织行为研究 21.数字经济与现代企业理论重构研究 22.虚拟社会组织管理研究 23.基层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24.新时代公共卫生政策研究 25.新时代公共服务体系管理研究 26.新时代文化艺术管理研究
二、专项课题
(一)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体系整体建构研究
2.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
3.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研究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
5.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研究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监测与政策优化研究 7.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研究
8.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法治化研究 9.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机制研究 10.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研究 11.新时代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研究 12.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 13.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14.弘扬工匠精神研究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形成机理及建设路径研究
(二)重大儒学研究专项课题
1.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儒学、传统文化结合研究 2.文化自信与儒学的当代价值研究 3.儒家学说中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与转化研究 4.借鉴儒家文化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研究 5.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6.儒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7.儒家文化与政德教育研究
8.儒家伦理与家风、家训、家族研究 9.儒家经典文献与当代国学教育研究
10.儒家优秀思想与济宁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
(三)沂蒙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1.沂蒙精神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重要启示作用研究 2.创新机制重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干群关系研究
3.建国以来践行沂蒙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回顾与启示 4.沂蒙红色文化专题研究
5.沂蒙精神新内涵的提炼与阐释研究 6.毛泽东与沂蒙根据地研究
7.新时代深入推进“沂蒙精神弘扬工程”研究 8.老区革命精神共促共建问题研究 9.沂蒙红嫂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10.沂蒙精神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 11.沂蒙精神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12.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质研究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1.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方法研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4.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6.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研究
7.山东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8.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研究
10.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11.民办高校党建引领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12.高校文明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3.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14.高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培育研究 15.高校全员化与全方位育人模式研究 16.高校新媒体意识形态管控研究
17.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18.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及职能发挥研究 19.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研究 20.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研究
21.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22.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3.高校新媒体联盟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24.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机制研究 25.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26.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
27.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与正向引导研究 28.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29.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第二篇: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引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说
明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推动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各级党委政府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用于指导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各类课题的申报。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价值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宣传教育研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西的实践研究 5.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6.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 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 7.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 8.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 9.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10.《共产党宣言》科学真理的当代价值研究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12.《资本论》当代价值研究 1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14.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1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16.广西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17.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建设研究 18.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9.改革开放40年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的实践经验研究 20.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史研究
22.满足广西农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二)党史·党建
1.总书记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4.总书记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研究 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研究
6.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研究
7.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研究 8.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 9.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 10.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研究 11.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1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研究
13.党内法规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 14.中国共产党反腐机制研究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研究 16.改革开放40年党管人才工作经验研究 17.改革开放专题史研究
18.广西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 19.广西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驱动机制与模式构建研究 20.湘江战役史料抢救性发掘整理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1.推动广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2.广西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23.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研究
24.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研究
(三)哲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研究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关系研究 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4.习近平人民中心论思想研究 5.道家哲学的时间观念研究 6.“一带一路”建设的哲学研究 7.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8.广西居民健康道德现状研究 9.广西新时代财产观研究 10.广西思想观念现状研究 11.哲学思维与广西发展战略研究 12.忧患意识与广西发展研究
(四)理论经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关于反贫困与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3.广西智慧型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4.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聚研究
5.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研究 6.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与乡村振兴研究
7.抑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返贫及可持续生计对策研究 8.广西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9.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下欠发达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10.广西北部湾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11.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12.促进广西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研究 13.广西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研究 14.广西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15.加快发展广西生态经济对策研究 16.广西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 17.全球化对广西区域发展的影响 18.广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9.广西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广西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五)应用经济
1.新时代广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新时代加快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3.新形势下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研究 4.新时代广西产业政策优化调整研究 5.广西支柱产业发展研究 6.广西金融创新研究
7.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支撑体系研究
8.广西城中村居民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匹配问题研究 9.广西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研究 10.广西旅游型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11.广西智慧农业构建研究
12.保障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的财政政策研究 13.广西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机理研究
14.广西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机理与实证检验研究 15.广西连锁品牌空间布局特征与业态发展研究 16.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创新研究 17.培育壮大广西地方税源研究 18.东盟国家旅华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19.广西高科技企业优化专利转化策略促进“走出去”绩效研究 20.新发展理念下的广西生态预算体系构建 21.广西乡村振兴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 22.广西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研究 23.广西民族手工艺旅游产业化带动研究
24.少数民族原真性在康养产业中的发展研究 25.广西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 26.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模式创新研究 27.广西壮锦产业化研究
28.广西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 29.广西县域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培育及发展研究 30.北部湾生物质海岸生态资产现状及动态分析 31.广西港口产业中政府市场关系研究 32.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33.珠江—西江经济带平衡发展问题研究 34.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
35.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研究 36.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37.广西乡村产业发展研究
38.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园区合作机制与对策研究 39.中国—东盟旅游市场一体化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 40.北部湾港口群与东盟国际航运通道联通研究 41.广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策研究 42.广西实体经济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43.广西新兴资本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44.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45.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6.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47.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48.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49.广西新能源发展补贴政策研究 50.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51.广西对外开放转型研究 52.缩小广西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53.深化广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54.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55.创新广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56.广西跨境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57.广西产业“短板补齐”对策研究 58.广西区域发展战略整合研究 59.广西台商发展研究
60.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研究 61.广西财政扶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政策研究 62.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分析研究 63.领导干部任期绩效审计研究 64.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研究 65.广西扶持企业上市策略研究 66.广西文化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六)统计学
1.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 2.新经济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3.大数据背景下抽样推断新方法研究 4.大数据统计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5.东盟国家产业结构比较统计研究
6.广西精准扶贫中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7.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 8.SMA视角下的企业投资与去杠杆问题研究
(七)政治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研究
2.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研究
4.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5.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研究 7.新时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机制创新研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研究 9.新时代深化桂台青年交流的对策研究
10.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途径研究 11.当代中国政治核心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12.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制度分析 13.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比较优势研究 14.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影响与价值 15.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16.县级政府绩效治理与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改进 17.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价值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优势及其在广西的成功实践研究 19.建立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20.民族地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创新研究 21.广西开放发展的地缘政治意蕴
(八)法学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 3.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路径研究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 5.新时代依宪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 6.农村集体土地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7.城市养老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及规制 8.习惯法审美与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生成机理研究 9.广西水污染防治的法治保障研究 10.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法通识教育研究 11.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2.深化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探究 13.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14.宗教工作法治化研究
15.新时代金融风险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16.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与丧失研究 17.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法律问题研究 18.我区司法信息化的现状与法治研究 19.对监察委员会的外部监督体系研究 20.司法改革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完善研究 21.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22.网络环境民事权利保护研究 23.共享经济的民法问题研究 24.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合法性研究 2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26.公共事件防控法律机制研究 27.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28.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体系途径研究 29.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法律机制研究 30.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31.广西“两个建成”法治保障研究 32.司法责任制改革研究
33.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34.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研究 35.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及对策研究 36.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研究
37.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金融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38.国家与投资者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39.网络安全的法律保障研究 40.涉众型金融犯罪的预防机制研究 41.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 42.预防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研究 43.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研究
44.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及其有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45.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46.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研究
47.新时代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48.法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九)社会学
1.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弱有所扶”制度建设研究 2.新时代广西乡村经济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3.“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社会学研究 5.广西绿色发展实践研究
6.青少年禁毒宣传预防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7.广西城镇规划策略研究
8.新时代广西城市形象品牌塑造研究
9.广西民族地区景观营建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0.广西民俗禁忌中的神圣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11.广西养生长寿产业发展研究
12.贫困理论、反贫困经验与评估的社会学研究 13.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条件、体制和机制研究 14.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1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方略研究 16.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17.广西精准扶贫工作研究 18.广西的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19.广西社会治理研究
20.新时代广西城乡的文化消费研究 21.新时代广西城乡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22.新时代广西城乡社区的基层治理研究 23.新时代广西农村新乡贤文化研究
(十)人口学
1.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2.广西跨境人口流动研究 3.人口统计调查方法创新研究
4.当代广西人口婚姻模式及变动趋势研究 5.广西性别比失衡地区青年婚姻问题研究
6.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 7.广西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发展与精准脱贫研究 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体系建设与人口聚集研究 9.广西生育水平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研究 10.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口政策研究 11.广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创新研究
12.广西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 13.广西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研究
(十一)民族问题研究 1.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 3.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研究 4.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经验研究 5.“四个自信”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6.改革开放40周年的民族工作研究 7.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民族理论的发展研究 8.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 9.广西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10.广西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教育路径探索 11.北部湾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12.民族音乐与族群文化分析 13.民族传统服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14.广西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15.广西民族音乐发展活态研究
16.广西民族服饰技艺传承保护效果评价研究 17.人工智能在广西壮族音乐发展的创新传承研究 18.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研究 19.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
20.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广西乡村振兴研究
21.讲好广西故事与广西民族文化传播神话故事绘本研究 22.广西民族手工艺发展研究 23.广西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4.岭南民间工艺的商业传统研究
25.广西少数民族纪实摄影及其理论的建构研究 26.广西民族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研究 27.民族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化生态研究 28.广西民族干栏民居的生态化建设研究
29.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现代演绎研究 30.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31.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
32.广西少数民族村寨返贫预警机制和防返贫对策研究 33.旅游警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4.广西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35.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36.少数民族特需产品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 37.广西壮语地名常见对音汉字的规范字推介 38.广西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十二)国际问题研究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东盟的影响研究 2.新时代广西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研究 3.中国—东盟合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4.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
5.中国与东盟邻国关系中的不稳定性问题研究 6.中国东盟战略信任网络建设研究 7.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民心相通举措研究 8.广西对外援助与国际援助体系创新研究 9.“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南向通道”建设研究 10.“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对接机制研究 11.广西与越南北方四省合作机制研究
12.人民币国际化与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研究 13.广西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研究
(十三)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1.新时代史学理论创新研究
2.“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沿海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3.新中国广西重大历史事件口述历史研究 4.广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史研究 5.广西海洋渔业发展史研究 6.桂台、桂港、桂澳交流史研究 7.广西民间外交史研究
8.广西边疆治理与边海防建设史研究 9.广西城镇发展史研究
10.广西西江流域文化与乡土历史研究 11.广西生态史文献汇编及研究 12.广西历代科举制度及教育史研究 13.广西特色体育文化史研究 14.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研究 15.广西红色文献汇编及研究 16.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历史研究 17.广西老字号企业史研究 18.广西对外开放历史研究 19.广西电影史研究 20.广西文学艺术史研究
21.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企业东盟国家的发展史 22.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各国的演变 23.东盟国家民族主义研究
(十四)考古学
1.广西重要考古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2.广西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与人类起源研究 3.大石铲文化研究 4.骆越文化的考古研究 5.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研究 6.广西出土铜鼓的考古研究
7.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的保护技术研究 8.广西乡村文物的保护机制研究
(十五)宗教学
1.广西少数民族多元宗教信仰的现代价值研究 2.广西骆越宗教文化研究 3.广西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整理研究 4.广西农村宗教活动现状研究 5.广西少数民族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6.广西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7.广西城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 8.广西城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9.广西宗教文化旅游研究
10.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研究 11.广西老年人宗教信仰现状研究 12.广西寺庙文化调查研究
13.广西籍僧人契嵩禅籍文献整理研究
(十六)中国文学
1.广西杂技的民族传承与文化传播 2.贬桂唐宋文人文学研究
3.抗战时期广西民间歌谣传播生态研究 4.刘宋诗风演变研究
5.广西网络文学发展与广西文化传播研究 6.汉唐时期广西文学与文献研究 7.广西家风与家族文学研究 8.广西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9.广西廉政文化与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10.黄绍竑词作整理与研究
(十七)外国文学 1.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研究
2.广西戏曲与西方戏剧交流互动研究 3.20世纪广西作家与世界文学 4.东南亚儿童文学研究 5.海外华人文学研究
6.东方文艺美学范畴与国别文学研究 7.中外文论与文学批评实践问题 8.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 9.外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与代表作家作品研究 10.外国文学的中国现象研究
11.文化混杂与散居族裔文学的跨界研究 12.东南亚国别文学研究
13.中国与东南亚(东亚)文学关系研究 14.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翻译研究 15.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16.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翻译研究 17.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18.中国文学作品在东盟国家流传与影响研究 19.中国—东盟民间文学比较研究 20.东盟文学中汉文化元素研究 21.海外华裔英语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象研究 22.东盟各国重要作家与作品研究 23.东盟国家华文文学作品研究 24.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十八)语言学
1.中国影视作品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意义研究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语言服务研究 3.广西石刻语言研究
4.智能时代广西多语认知习得理论体系研究 5.广西汉语方言的生成语言学研究
6.大数据时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7.东盟外宣材料的英译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8.语言服务广西精准扶贫研究
9.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词汇应用技巧研究 10.大学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认同研究 11.广西跨境语言研究
12.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学研究
(十九)新闻学与传播学
1.广西旅游景观的数字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3.博物馆文物展览与保护方式研究 4.中国—东盟艺术交流研究
5.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与国家认同研究 6.广西文化艺术类汉字审美表达效果研究 7.智能手机对广西县城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8.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舆论宣传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美国影视剧文化外宣模式对广西壮乡文化外宣的启示 10.新时代民族地区大众传媒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研究 11.新时代广西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2.新时代广西生态传播与危机治理研究 1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三农传播”研究 14.广西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5.“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 16.视/听觉符号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
17.广西乡村影像的本土化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18.广西侨乡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19.广西媒体财经新闻报道研究
20.新时代宣传片与广西城市形象重构研究
21.新时代健康传播与广西民众健康意识提升策略研究 22.北部湾城市群形象传播竞争力研究
(二十)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广西旧方志所载诗文辑录、整理与研究 3.广西大学生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定位与作用研究 4.广西乡村图书馆发展研究 5.广西图书馆与书店协同发展研究 6.广西少儿图书馆发展研究 7.广西数字阅读推广研究
(二十一)体育学
1.新时代下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机制研究 2.精准扶贫与广西农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3.广西乡村休闲体育旅游多元化发展研究 4.广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研究
5.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振兴乡村经济研究 6.广西社会体育组织改革研究
7.广西构建“一轴三沿”体育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研究 8.健康广西2030战略下广西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实施策略研究 9.广西与东盟国家体育+健康产业区域合作途径研究 10.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和途径研究
11.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区“体医结合”公共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12.广西自行车旅游发展及产业带动辐射作用研究 13.广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发展模式研究 14.广西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效益研究 15.新时期广西体育强区战略研究
16.广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17.广西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8.广西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9.广西体育科技共享平台构建
20.体育产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合作机制研究 21.广西体育向社会开放的政策研究 22.广西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二十二)管理学
1.广西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2.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研究 3.广西大学生双创生态系统的多因素分析与研究 4.广西贫困地区创业联盟联合创新机制研究 5.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公共政策研究 6.广西政府委托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7.广西乡村民宿提升策略研究 8.广西体育旅游发展机理与效应研究 9.健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
10.全国碳市场环境下广西应对策略和区域配额分配方案研究 11.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发展对策研究 12.广西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架构及风险治理对策研究 13.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4.深化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5.资产评估新业务研究与实践 16.广西资产评估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17.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18.广西基层青年人才隐性流失情况与对策研究 19.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体系研究 20.后补贴时代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研究 21.广西智能制造发展的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 22.广西对外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23.电子商务平台动态定价策略研究
24.广西制造业与互联网新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25.农产品融资策略研究 26.广西地方民族文化安全研究 27.广西康养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研究 28.城镇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关系研究 29.广西就业政策研究 30.广西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研究 31.广西文创农业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32.广西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模式与共享机制研究
3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促进双创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研究
第三篇:泉州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年课题指引
附件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年课题指南
1.泉州贯彻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泉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 3.泉州改革开放40年实践研究
4.深化拓展“晋江经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 5.泉州实现赶超发展研究
6.泉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7.泉州提升地方立法能力研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建构良好政治生态的多维路径探寻——以泉州市为视角
9.泉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 10.从严治党和基层反腐倡廉研究
11.互联网时代创新泉州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研究 12.泉州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研究 13.泉州搭建集群式“走出去”国际合作平台研究 14.泉州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研究 15.泉州提高城市友好度研究
54.泉州发展特色村镇研究 55.泉州市农村征地拆迁研究
56.泉州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调查及养老模式研究 57.泉州建设渔港经济区研究
58.泉州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国家试点研究 59.泉州市产业与生态正向互动研究 60.泉州打造生态市研究
61.泉州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研究 62.泉州加快古城提质、新城集聚研究 63.泉州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 64.泉州推行城市智慧管理和监督研究 65.泉州新型城镇化与FDI关系研究 66.泉州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67.泉州开展智慧养老试点研究
68.泉州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 69.破解泉州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研究
70.新形势下提升泉州公路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研究 71.泉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研究
72.泉州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研究 73.泉州推进社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研究
74.泉州探索信用信息应用领域研究 75.泉州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76.“放管服”背景下优化泉州政务服务研究 77.泉州完善育才引才聚才政策研究
78.促进泉州人力资源开发,增强保值增值效应研究 79.泉州推进移风易俗研究 80.泉州构建幸福和谐家庭研究 81.闽南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82.泉州湾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 83.泉州全教育链发展研究
84.新媒体视阈下创新泉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研究 85.泉州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 86.泉州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87.推动职业教育与泉州城市共荣协同发展研究 88.泉州市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机衔接研究
89.泉州市传统产业、重点产业、高新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90.泉州深化“二元制”为主导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1.泉州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职业精英研究
第四篇: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附件3: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并存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加强现代节水农业前沿与集成技术研发,创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现代节水农业新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危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以作物用水生理调控技术与品种、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与装备、作物精量给水技术与产品、异源水安全利用技术、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挖掘作物自身节水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实施智能化精量给水,开发新型农业水源,全面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建立现代节水技术创新平台,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的紧密结合,提升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19个研究课题,包括:(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4)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6)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8)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9)作物需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15)绿色环保多功能保水制剂;(16)全降解保水地膜;(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本次课题申请指南安排总经费为1.505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85亿元,地方、企业配套和单位自筹0.655亿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
研究目标:以挖掘和发现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和利用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为目标,利用作物自身节水遗传特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旱区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从渗透调节、忍耐干旱、强吸水低散失、协调生育进程四条途径整合现有鉴定筛选指标,鉴选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研究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筛选技术;在北方干旱代表性地区,筛选节水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确定与作物节水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建立水分高效利用型和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筛选鉴定优化指标体系及鉴选技术;筛选出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中等干旱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0%以上;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型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在相同供水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8%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获发明专利3-5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形成抗旱节水型作物品种筛选基地2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50万元。课题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
研究目标:以揭示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过程,探明作物自身生理节水潜能为目标,挖掘作物节水潜力,实现作物抗旱节水增产。
主要研究内容: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作物水—生物量—经济产量的转化过程,探明水分亏缺下作物产生适应─补偿的高效用水生理过程;研究作物各生育期个体、群体对水分亏缺产生适应、伤害、补偿的条件,作物产生生长补偿、光合补偿、代谢补偿的类型、强度,以及作物生理节水潜力;研究可有效调控作物水分传导、气孔反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吸水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作物水分补偿效应产生的条件和类型及其对作物光合、蒸腾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生理节水潜力;提出对作物产量和干物质形成具有明显补偿效应的调控技术,开发出1~2种生理节水调控制剂,其成本与节水调控效果明显优于现有产品水平。获发明专利3—5件。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揭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建立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构建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确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确定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与最优蒸腾量;研究区域作物生命需水信息时空变异仿真及尺度转换技术,研制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基于作物水分、土壤水分、气象信息的智能化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经济需水量标准;建立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内插查询或预测某点作物需水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5%;形成基于土壤水分、作物水分和气象信息的智能化非充分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建立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开发出适合非充分小定额灌溉的施灌控制设备与产品3—5种。获发明专利3—5件。上述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4.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抑制农田土壤无效蒸发,实现作物充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田降水再分布特征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农田土壤水库的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究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扩蓄增容技术,以及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开发可抑制土壤表面无效蒸发、有效改善土壤持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建立降雨径流调控和作物高效利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构建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规程或标准;提出降水—土壤水再分布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主要区域农田土壤水库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制出具有土壤水库扩蓄能力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5%-10%,提出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径流利用率提高10%。获发明专利3—5件。综合技术应用后,降水利用率增加10%—1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3kg/m3。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600万元。课题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水资源利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压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作物品质的影响及监测与评价技术;主要农作物再生水安全灌溉的量化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下的作物安全高效灌溉制度;研究再生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与调蓄技术及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与农作物质量的影响规律,制定再生水灌溉技术规范,形成利用再生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及主要作物的再生水灌溉制度。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节水20%—25%,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6.海冰资源化与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以缓解我国环渤海地区农业缺水矛盾,有效解决滩涂盐碱地综合开发用水问题为目标,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可利用水量。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海冰淡化实验处理装置,开发海冰淡化技术,研究滩涂陆基海冰开发集成化技术;研究海冰资源化及作物高效安全灌溉利用控制指标,盐碱地海冰淡化种植技术,基于海冰高效利用的无害化与高效灌溉技术;研究不同淡化标准海冰农业灌溉利用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利用淡化海冰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形成滩涂陆基海冰资源开发技术,海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灌溉制度;建立滩涂陆基海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淡化海冰含盐量≤3‰,海冰淡化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00万元。课题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灌溉条件下和采用微咸水灌溉所产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为目标,降低农业用水过程中的土地质量退化风险,综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温室、大田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养分、盐分迁移与累积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技术体系与精量灌溉技术及其灌溉模式;研究微咸水与淡水混灌技术,微咸水与淡水轮灌技术,微咸水与雨水合理利用技术等,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微咸水灌溉制度。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形成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模式与技术标准;建立微咸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主要作物微咸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形成微咸水灌溉水盐监测技术。技术应用后,保持土壤的盐分平衡,不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作物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课题8.作物用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
研究目标:以解决土壤、环境对作物用水信息采集的过度干扰性,以及土壤剖面水分采集的多点、定位监测问题为目标,开发作物用水信息采集装备,实现作物用水信息实时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适用于多点、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状况的新设备,适用于温室和田间条件的土壤水分自动监测新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研制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作物用水信息的新设备,用水信息监测探头布设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制基于环境信息的农田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技术,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的便携式灌溉预报装备;研究不同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探索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多种监测方法的作物用水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构建基于作物-环境节水技术的分布式、数字化灌溉管理决策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各类土质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误差不超过2%;研制的定位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监测设备,误差不超过2%;开发的以作物信号为基础的作物信息采集设备,监测误差不超过5%;研制的灌溉预报装备适用于主要农作物和灌溉方式,数量误差小于5%,时间误差小于3天。获发明专利4—5件,获得软件登记5~6个,设备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9.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提高农田需水信息诊断与控制灌溉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为目标,解决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智能控制与自动化问题,逐步实现农田灌溉及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信息采集、传输技术、变频与多路分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控制灌溉系统,实现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田间灌溉过程的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开发灌溉系统智能诊断与自动控制的支持决策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系统,开发支持软件,获发明专利3—5件,软件著作登记3—4项。使管理成本减低15%以上。技术应用控制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
研究目标:为了保证地面灌溉质量,研制与不同牵引设备动力相适应的激光控制土地精平系统,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土地精细平整工程优化设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光学、机械、电子、液压为一体的低能耗、高效率,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研究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灌溉过程控制反馈理论与方法,开发适用于地面灌溉过程控制反馈与精量自控的灌溉设备,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精量控制地面灌溉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研究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下优化设计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应用模式,开发相关的灌溉控制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与不同动力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高效率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及工程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土地平整精度达到2cm,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灌水均匀度提高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开发精量自控灌溉设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设备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获发明专利4—5件。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
研究目标:以解决轻小型喷灌机组整机配套性差、均匀度低、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为研究目标,提高喷灌系统的适应性、配套性,开发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提高喷灌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变量喷洒喷头与设计软件,研制压力/流量控制装置,开发低压变量喷洒小型移动灌溉机组,降低能耗,提升轻小型喷灌机组的整机性能;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研制可智能控制的轻型移动喷灌机组,开发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的轻小机组,提高轻型喷灌机组的适应能力;利用材料改性技术,研制抗磨损、耐腐蚀的配套管材及管件,形成适用于移动喷灌的配套产品。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低能耗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能耗降低10%,装置效率提高5%—8%,系统成本降低15%-20%;形成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研发和生产基地,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主要部件(喷头、移动管道、给水栓等)形式单
一、功能有限、使用不便等问题为目标,开发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提高喷灌装备质量与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理论,研制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提高喷灌头的适用性;针对铝合金管道强度低、易腐蚀的不足,研究镁合金挤出技术和防腐工艺,开发薄壁镁合金喷灌管材及管件,增加喷灌移动管道的品种和抗腐性能;利用3S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实现喷灌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控制;研究自反馈机制,开发智能控制恒压喷灌系统及支持软件,提升恒压喷灌系统性能;利用CAD技术,开发喷灌系统智能化设计软件,形成标准化、自动化的喷灌设计技术。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正常使用寿命达到2000小时,开发出低投入性能优良的喷灌管材及配套设备,比同规格铝合金管材成本降低15%—20%,恒压喷灌系统能耗降低15%以上;设备成本低于同类产品的20%—30%,开发出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控制误差小于10%。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滴灌系统堵塞问题为目标,研究抗堵塞滴灌灌水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以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利用精准灌溉理论,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地下滴灌自动控制设备,形成作物优质、高产微环境;利用仿生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自洁净过滤装置,提高系统的抗堵性能;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多功能地下滴灌布设和回收机具,支撑环保型地下滴灌;利用GIS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等,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的地下滴灌设计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率小于7%;研制出自洁净过滤装置,自洁净率达到80%以上,开发出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地下滴灌技术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降低滴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解决系统运行成本较高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发经济节能型滴灌系统,降低滴灌系统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滴灌工作效能。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微观水力学理论,建立基于CFD模拟模型和激光快速制造研发平台,研究微压(滴头工作压力水头<5m)滴灌灌水器流道结构设计技术和方法,开发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构建微压滴灌技术体系;利用微交联塑化技术和自反馈机制,开发微压滴灌灌水器及超薄壁滴灌带、大流量低压压力调节器,完善微压滴灌配套产品,提升系统配套性能。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微压滴灌灌水器,微压超薄壁滴灌带壁厚小于0.1mm,成本降低30%左右,制造偏差率小于7%;开发出低压压力调节器,起调压力不高于5m;开发出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微压滴灌技术规范。获发明专利4—5件。技术应用后,可降低系统能耗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5.绿色环保多功能节水制剂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制剂功能单一问题、确保土壤质量安全,降低节水制剂成本为目标,开发环境友好型多功能节水制剂。
主要研究内容:以生物和原生矿物质材料为基质,研究低成本新型节水材料复配技术和合成工艺;开发吸水倍率适中、水分有效性较高、融保水、保土和赋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保水剂,形成不同性状和功能的保水剂系列化产品,完成新产品登记;研制可减少作物奢侈耗水的叶面蒸腾抑制剂;研究节水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模式。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新型节水制剂生产工艺,研制出新型低成本高效绿色保水剂,吸水倍率达100倍左右,有效使用期内释水效率达90%;开发出叶面抑制蒸腾剂,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0%以上;建立节水制剂田间应用模式及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节水制剂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应用面积达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6.全降解保水地膜
研究目标:开发降解速率可控、可全部实现降解的保水地膜,减小地膜覆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综合节水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以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全降解地膜成膜工艺、性能指标,以及降解速率可控制的保水地膜复合配方;开发降解速率可控保水全降解地膜新产品,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开展产品田间考核试验与应用,提出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全降解保水地膜成膜工艺及配方,研制出全降解地膜新产品,降解速率可控,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提出产品生产标准,提出产品农田应用结果与使用规程;产品应用后可减少土壤表面蒸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无有害残留。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达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2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
研究目标:以解决我国未来农业用水安全问题为目标,建立节水农业数据平台,为国家节水农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系统、尺度效应、供给能力、用水成本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准确预测农业用水需求及区域节水潜力,制定农业用水安全发展战略为目标,从人口与经济两大驱动农业需水增长的因素入手,利用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等统计数据以及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成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研究全国及不同区域中长期农业用水供需关系及节水潜力;研究农业用水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时期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建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综合信息数据平台。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我国主要区域农业用水量、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粮食产量的动态关系;提出主要区域农业节水潜力及变化规律;形成我国农业需水量及农业供水量预测技术;提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报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50万元。课题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
研究目标:以发挥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效益,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为目标,建设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基地,集中展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成果与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项目实施,在我国主要缺水区域重点建设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水盐调控灌溉技术、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研究不同技术与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及集成方法,集中展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形成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3-5个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及产品集成与展示基地,单个基地面积在200亩以上,总面积600—1000亩,基地农业综合用水效率比同区域提高15%以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提出不同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规程。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课题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研究目标:以增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研究基础条件的差距,构建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依据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及技术创新需求,在提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以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以及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新产品设计与快速制造,智能控制精量灌溉,以及现代节水农业数据平台等室内实验室;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基地,形成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探讨平台开放、联合、共享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主要考核指标: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1个开放、联合、共享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研发平台,平台硬件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室内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0m2,形成精干高水平研发队伍,能开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等研究与集成创新。形成1个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面积200亩,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农业用水技术水平和用水效率达到节水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要求
(1)课题1承担单位要求所在区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200亩以上固定品种试验研究场所及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
(2)课题17承担单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具有较长的数据积累和雄厚的研究基础;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组织和调动节水农业领域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求熟悉国内外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沿,具有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经历。
(3)课题18申请时可根据课题内容涉及的区域类型和要求,以基地为单元单独申请,基地必须选择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具有长期从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技术集成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丰富经验;课题承担单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且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课题19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国家级研究基地的,拥有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学科和高水平研究队伍,承担过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项目,取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能够为课题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
第五篇:2014课题研究方向指引
说明:
本“参考”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课题研究的选题方向,提供基本思路,它不可能把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或课题涵盖,也无意使“参考”成为束缚大家课题选择的框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你的兴趣、你的需要、你的愿望、你的当务之急、你的能力、你的学术或教学背景、你的具体情况,是决定你课题选择或研究方向的基本因素。
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申报时,应该注意尽可能广泛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同时要注意研究力量的组合、配置,注意研究过程的科学设计。参考选题
(一)一、基础教育研究
1.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4.校本研训的探索与实践
5.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实践研究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途径研究
7.学生在校有效学习时间调研与分析
8.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9.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1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
12.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3.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
14.提高中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15.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6.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研究
二、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1.初中生学业考试评价研究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4.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5.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与评价研究
6.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
7.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及管理模式研究
8.中小学生校内外安全工作研究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
4.信息时代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5.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6.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7.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8.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9.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
10.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研究
11.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
四、体育卫生与美育研究
1.中小学生肥胖症、近视等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研究
3.体育、卫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教育因素研究
4.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5.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学习研究
8.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引进社会音乐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0.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五、教育信息化研究
1.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研究
2.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3.区域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4.学科、专题资源网站建设研究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
2.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研究
3.中小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4.中小学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研究
5.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
6.课例研修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学科基本功体系与培养机制研究
8.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策研究
9.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
10.学科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11.“名优”教师成长个案及其成长机制研究
12.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与再提高研究
13.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七、课程资源研究
资源整合(1)课程整合的方式和途径研究
(2)不同学段间课程衔接的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研究
(4)学科教学内容整合、重组与调整研究
(5)多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资源开发
(1)地方特色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2)学校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3)社会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5)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6)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课程实施
(1)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创新研究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模式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的研究
(6)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