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享受政策(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5: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残疾人享受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残疾人享受政策》。

第一篇:残疾人享受政策

残疾人享受政策汇编

申请办理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的条件、申请材料、申请程序和补助标准

补助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本社区目前有2人享受此政策,社区康复1人,机构康复1人;

申请材料: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或家长持残疾人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寸同版彩色证件照3张,到居委会填写3份《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申请审批表》;

申请程序:街道初审;定点机构进行评估;区残联、市残联审批;

补助标准:社区康复的——每月康复费用不足(含)500元的,按实际发生费用补助;超过500元的,超出部分按实际发生费用的70%补助;康复服务指定机构康复的——超出部分按50%补助;享受低保及重残的可免费;封顶:视力残疾不超过500元;肢体、智力、听力言语残疾不超过1500元;精神、多重残疾不超过2000元;半年结算一次。

申办残疾人学生及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学生助学补助条件、提交证明、材料和补助标准

补助条件:具有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学生、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享受本市低保的残疾人或享受重残困难补助的重残人)子女学生,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学生、大学生(含本

科生、专科生、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申请助学补助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残疾人学生提交入学录取通知书或在校学习的证明、学费发票、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薄、《残疾人证》;取得成人高考、自学高等学历和成人研究生学历的残疾人,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残疾人证》、学历证书、学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学生,提交入学录取通知书或在校学习的证明、学费发票、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薄、父(母)的户口薄和《残疾人证》、享受低保待遇或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补助标准:普通高中,每人每学年1000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每人每学年2000元(享受一等国家助学金的,不再补助;享受二、三等国家助学金的,补足2000元)大学生、研究生每人每年4000元(享受国家助学补助的补足到4000元);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研究生考试的残疾人,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后按照大专4000元、本科5000元和研究生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助;同等学历只补助一次;免交学费的公办特教的不享受补助。

第二篇:残疾人有点政策

评定残疾军人残疾等级

▲服务对象:

(一)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

(二)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

(三)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四)因参战、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

(五)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

(六)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

前款所列第(四)、第(五)、第(六)项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

▲服务依据: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伤残抚恤管理办法》

▲服务条件:

(一)申请新办评定、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对象必须是因战、因公致残;因病致残的,不能申请新评或补评残疾等级。新办评定残疾等级的,申请人应当在因战、因公负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三年内提出申请。

(二)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必须提供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档案记载是指个人正式档案中由其所在部队作出的法定有效的涉及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的书面记载。其中,职业病致残需有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记载,医疗事故致残需提供军队后勤卫生机关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原始医疗证明是指军人服役期间由其原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指定的军队医院出具的能说明其致残原因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正式病历或者正式的病情检查、实验分析记录。

(三)原评定残疾等级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原残疾情况发生严重恶化,致使原定残疾等级与现残情明显不符者,可申报调整残疾等级。▲服务程序:

(一)退出现役的军人申报评残须具备材料

1.个人要求评残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入伍时间,退伍时间,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在部队未评残原因等情况或残情恶化情形。个人申请须由本人亲笔签名或盖章(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2.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评定残疾等级申请后出具的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或残情恶化情形的书面意见;

3.两个以上战友提供的能够直接证明其因战因公负伤情形的证明,及证人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证人身份的证明材料;

4.申请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及身份证复印件; 5.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诊断证明中不仅要有负伤事实记载,且须有能认定的因战因公受伤的情形表述。应尽可能提供原件;若确实无法提供原件的,应由档案保管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档案原件及复印件一般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从档案保管单位获取;

6.《退伍(转业、复员)军人登记表》; 7.《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

8.市州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残疾情况的检查诊断结论以及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职业病鉴定由各市州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出,精神病鉴定由市州民政部门主管的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作出),该意见必须由三个以上医疗卫生专家签字,并加盖复退军人残情鉴定专用章;

9.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须有原批准残疾等级的申报审批材料、档案记载材料和原残疾证件,本人认为残疾情况与原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10.县(市、区)民政部门的评残申报审查综合报告。11.申报材料中姓名不一致的(包含同音不同字),应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

(二)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申报评残须具备材料

1.个人要求评残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参加工作时间,退职时间,因战因公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或残情恶化情形,个人申请须由本人亲笔签名或盖章;

2.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评定伤残等级申请后出具的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或残情恶化情形的书面意见;

3.两个以上现场证人提供的能够直接证明其因战因公负伤情形的证明,及证人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证人身份的证明材料;

4.申请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人民警察须着制式服装)及身份证复印件;

5.负伤(残情恶化)时治疗医院的整套医治原始病历复印件(含出院小结,须加盖病案保存单位印章);

6.《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

7.市州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伤残情况的检查诊断结论以及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职业病鉴定由各市州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出,精神病鉴定由市州民政部门主管的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作出),该意见必须由三个以上医疗卫生专家签字,并加盖复退军人残情鉴定专用章;

8.县(市、区)级以上编制部门出具的说明其负伤时所在单位、所属编制性质的证明;

9.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县级以上政治机关审查认定其负伤性质的证明;

10.属于交通事故负伤的,须有县(市、区)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11.属于因医疗事故致残的,应提供相关机构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

12.申请调整伤残等级的,须有原批准伤残等级的申报审批材料和原伤残证件,本人认为伤残情况与原伤残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13.县(市、区)民政部门的评残申报审查综合报告。

(三)其他人员申报评残须具备材料 其他人员是指符合《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民政部第34号令)第二条第(四)、(五)、(六)款条件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不能认定视同工伤的人员。

1.个人要求评残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因战因公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调整残疾等级的,须详细说明残情恶化情形,个人申请须由本人亲笔签名或盖章;

2.申请人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评定伤残等级申请后出具的负伤或残情恶化情形的书面意见;

3.两个以上现场证人提供的能够直接证明其因战因公负伤情形的证明,及证人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证人身份的证明材料;

4.参战参训民兵民工,须县(市、区)级以上人武部门或团级以上预备役部队出具的参战参训负伤证明和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材料;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或为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无工作单位人员,须县(市、区)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机构出具的说明其身份、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负伤经过的证明;

5.为维护社会治安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无工作单位人员,须有公安部门对犯罪嫌疑人所作的讯问笔录、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以及相关材料等;

6.申请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及身份证复印件; 7.负伤(残情恶化)时治疗医院的医治原始病历复印件(含出院小结,须加盖病案保管单位印章);

8.《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

9.市州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伤残情况的检查诊断结论以及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该意见须有三名以上医疗卫生专家签字确认,并加盖复退军人残情鉴定专用章;

10.申请调整伤残等级,须有原批准伤残等级的申报审批材料、档案记载资料和原伤残证件,本人认为伤残情况与原伤残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11.县(市、区)民政部门的评残申报审查综合报告。

第三篇:残疾人政策

残疾人政策:

一、残疾人证办理:第一次申办残疾人的申请人(18岁以下或智力.精神病必须由法定监护人)均需持申请人身份证号、户口本和二寸免冠照片三张向户口所在地县残联提出版整申请。建档立卡的残疾人免费进行医学鉴定。一般需要10个工作日,申请人即可到县级残联领取残疾人证。

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1.申请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救助项目的听障儿童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残联登记,然后到新乡市聋儿语训分中心接受基本条件预选,确认后到指定医院接受医学、教育筛查,符合项目要求的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或验配助听器。

2.申请康复项目的脑瘫、智力、孤独症儿童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残联进行登记后,可申请选择康复训练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每年的康复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三、残疾人求职登记:有延津县常住户口,年龄在16-59岁之间的持证残疾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残疾人(专业证书、证件),可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四、双项补贴: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具有新乡市常住户口、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持证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具有延津县常住户口、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持证重度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五、残疾人职业培训:凡有延津县常住户口、年龄在16-59岁之间的持证残疾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复印件各一份,可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登记。

六、器具发放:需要提供残疾证、身份证复印件各两张,根据残疾类别与等级需求填写器具发放表。

七、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1、我县建档立卡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登记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2、实施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应当拥有非租借的固定住房(有产权包括宅基地、长期居住或者公租房),住房具备改造条件;3、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依赖性强,有无障碍改造需求。

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适度解放重度残疾人家庭生产力,为残疾人实现脱贫创造条件。由县统筹整合资金,根据实际改造需求,灵活掌握改造标准。

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排查到位,摸清底数,按照条件严格筛选收益对象,兼顾各类别残疾人,并优先照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别困难家庭。

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残联工作。明确2名街道残联专职委员负责残联全面工作,建立健全了《残联工作制度》、《残联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将残联工作全面深入村、组,确保更便捷、高效、快速的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

二、是规范管理。反复入户调查核实残疾人基本信息,重点调查残疾人家庭收入支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与救助、住房、已享受基本服务和需求情况等方面信息,严格把关,准确掌握残疾人动态,对符合办理《残疾证》的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促进残疾人事业数据支持,便于对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扶残助残、教育培训。制定贫困残疾人帮扶实施方案,在全街道社区开展“一助一、一助多、送温暖”贫困残疾人帮扶活动,为贫困残疾人物质和精神上提供很大的援助,也使残疾人深切感受党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怀和温暖。

四、是宣传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微信、进村入户及利用赶集日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宣传活动。

第四篇:残疾人就业政策

skip to main1.网站无障碍声明 2.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3.语音版

4.网站浏览辅助工具 5.简体版 6.繁体版 7.ENGLISH 8.设为首页 9.加入收藏 10.旧版回顾

 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事业统计管理系统 信息报送系统 邮件服务系统

首页 残联概况 领导简介 机构设置 事业发展 文献中心 政策法规 业务频道 事业统计 服务指南 简报

理论研究 维权 组织建设 康复 社会保障 就业              扶贫 教育 宣传文化 体育 国际合作 财务经济 人事 党建 信息化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就业>>研究与交流

就业优先战略下的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探讨

2011-10-22 【字体 :大中小】 【打印】

就业是民生之本,权益之基。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300多万,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59岁、女16-54岁)的残疾人近3200万,其中农村2400万、城镇770万,城镇在业残疾人441万、不在业残疾人329万。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有利于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其自身权利并体现其社会价值,使更多残疾人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在当前国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如何尽快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劳动安置型”向“劳动保障型”转变,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和保障水平,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以劳动福利型为基本特征的残疾人就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贫济残,保障残疾人生活。城镇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残疾人参加各类生产自救组织,对于暂时无法就业的给予救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党和政府重视扶持下,全国各类以安排残疾人为主体的福利性生产单位一度发展到2.8万个,同时依托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等残疾人组织,帮助盲人、聋哑人参加生产劳动。自1962年到“文革”结束前,残疾人就业工作受到较大影响。“文革”结束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得到了恢复。据统计,1979年全国仅有福利企业1106家,安排残疾职工4.82万人;到1989年全国已拥有各类福利企业达4.16万家,安置残疾职工71.9万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福利企业增幅达20%,残疾人职工年增近5万人,集中就业成为这一时期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

1982年联合国确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制定了《关于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7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50%,农村残疾人在业率达到60%,分散在普通单位就业的残疾人,平均占职工总数的0.93%;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在全社会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1992年,国家计委、劳动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在上海等8个城市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试点。这些措施有力地落实了我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针,并通过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保护措施,进一步拓展了残疾人就业渠道,丰富了就业形式。“九五”末,全国城镇残疾人就业达到331万,其中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个体及自愿组织从业占70%。

1988年,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发展“劳动福利型”残疾人事业的论断,其核心就是把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关键、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实现残疾人劳动权益的根本,其具体内涵是政府为主导,乡镇企业、街道企业和福利工厂为支柱,有组织地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使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服务,并解决残疾人温饱,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从而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二、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税务总局、工商局、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84号),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有关法规和扶持政策,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全面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稳定、搞活集中就业,推动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为主的多元化就业格局,城镇实际在业人数达到440万以上,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1700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①建立了政府主导、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机制。先后实施了残疾人事业的4个五年计划和残疾人就业配套实施方案,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计划,《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实施,残疾人就业逐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②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按比例就业覆盖面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的行业职种更加多样;残疾人集中就业由各级政府兴办的福利企业,扩展到各种所有制福利企业和其他福利性的事业单位;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0万猛增到200余万。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精神、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等辅助性就业进入探索实践阶段。

③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得到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达到2.9万名,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09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共有376万(人次)城乡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有近50万(人次)取得各类职业资格。

④培养和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创业人和“能工巧匠”。通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残疾人达百余人,并在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也日益改善。

我国残疾人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①与社会总体就业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城镇尚有近1/3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未能就业,登记失业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明显,不同残疾类别就业也不平衡。②稳定性差,工资收入水平和劳动保障水平较低。城镇残疾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和保险种类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参保的平均水平。

③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各地普遍存在残疾人不能适应按比例就业岗位要求的情况,灵活就业的残疾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较差。

④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仍亟须改善。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残疾人仍存在歧视和偏见,就业机会不平等,同工不同酬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推进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的思路和建议 “十一五”中后期,特别是以2008年为历史节点,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全国人大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6个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为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理论基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性机遇。

“劳动保障型就业”,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支持性措施,通过建立竞争性就业和保护性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实施“劳动保障型就业”,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并得到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主要建议如下。

1、强力推进按比例就业成为“劳动保障型就业”主渠道。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我国法定的一项特殊就业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的用人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数额低于使用残疾人的用工成本,目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不到城镇残疾人就业总数的1/3,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单位仍占相当数量;近年来作为代偿性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量不断增长,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却偏离了督促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原意。必须完善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目前残疾人就业比例最低、人数最少的领域。按比例就业制度的核心是实行岗位预留,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十二五”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尽快建立完善以残疾人岗位开发、就业申报及公示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刚性约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般都采取制定“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和严厉的经济处罚措施来保障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而我国将各地社会平均工资作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基数,仅接近安排1名残疾人的用工成本,造成“交金不安人”用人单位大量出现。鉴于此,应加大奖惩力度,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可以提高资金奖励、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标准;对完成安置情况差的单位,可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基数提高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通过激励机制,使用人单位在“安人”与“交金”之间作出理性选择。

降低残疾人用工成本,促进用人单位岗位开发。逐步建立完善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和职业鉴定标准,制定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目录,为企业提供岗位支持补贴及服务,如无障碍就业环境(工位)改造补贴、无障碍员工生活设施改造补贴,免费手语辅助服务,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及导盲犬等服务。

2、将公益岗位就业拓展为“劳动保障型就业”新渠道。当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难点是长期失业的特困残疾人,需要由政府直接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这部分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例如2010年1月以援助登记失业残疾人为主题的“全国就业援助月”就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将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明确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作为拓展残疾人就业的一项刚性政策。考虑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特殊困难,具体比例应不低于当年本地公益岗位开发总数的30%。

为促进残疾人在公益岗位上稳定就业,应保障其基本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或平均工资水平,并为其提供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为其提供额外的岗位补贴,并在规划社区服务网点时,提供岗位预留和租金补贴。残疾人公益岗位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将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纳入公益岗位开发,享受政策优惠。

3、完善鼓励小型企业、服务业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

2007年开始实施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安排比例和人数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单位及残疾人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厂等统一为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扩大了集中就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优惠面。但政策实施后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不少地方福利企业大幅减少,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急剧萎缩。究其原因:

①政策规定按就业残疾人人头减免税收上限较低,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②政策设置了吸纳10名残疾人就业才能享受优惠的人数下限,阻碍了小企业和微小服务业企业的进入;

③精神残疾人仅能在封闭式的工(农)疗机构参加生产劳动,一些福利企业纷纷清退此类残疾人员工。

为解决以上问题,应适当调整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将现有固定按就业残疾人人头减免3.5万元/年的税收优惠上限规定,改为原政策中已有的按上一当地平均工资标准6倍的动态上限规定。这既有利于实现税收优惠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用工成本相适应,也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利益空间,鼓励更多的企业吸纳残疾人集中就业。

降低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准入门槛,可将10人的下限修改为3-4人,鼓励小型企业、微型服务业企业和社区盲人按摩站点进入吸纳残疾人集中就业领域。

取消对精神残疾人就业的政策限制,鼓励康复后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实现弹性就业,鼓励托养服务机构、辅助性工厂、工(农)疗机构多安排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4、实施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工程。从中国残联近期对相关省(区、市)的调研来看,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普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创办福利企业、社区服务机构、工艺品作坊,建立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带动残疾人就业,平均1个创业单位带动80-100人实现就业,最多可达上千人。各地都应积极扶持残疾人能人大户自主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对残疾人能人大户和残疾人就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重点给予特惠性贴息贷款扶持,对福利企业合适的产品落实政府优先采购、专产专营等特惠政策,帮助此类企业做大做强。

依托地方各级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整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创业就业政策、扶贫开发项目、康复扶贫贷款、创业指导培训等资源,帮助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带头创业,并通过组织残疾人创业就业合作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疾人社区服务及家庭服务连锁机构等带动残疾人就业,同时将落实到人头的小额信贷、小额扶持资金由残联、残协组织采取联合担保、提供信用连保、建立贷款风险基金等方式予以整合,整体投入创业带头人项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扶持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树立残疾人创业典范,广泛宣传残疾人创业能力和特殊比较优势,倡导对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予以帮扶。

5、为自主择业、灵活就业残疾人提供稳定保障。目前城镇就业残疾人中近50%是个体就业、自主择业和灵活就业,他们的社会保险和救助问题日渐突出,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特殊困难。对此,应在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予以分类指导和针对性社保帮扶。可引导非正规就业残疾人按照个人缴费能力和意愿,选择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城镇职工保险或新农保、新农合等,尽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在城镇工作满十年以上的农村非正规就业残疾人,应享受社保接续服务,或整体纳入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障。

6、加快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突出培训促就业工作,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效能。

将残疾人培训促就业纳入政府专项就业促进项目,围绕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并逐步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的补贴标准,用足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加大对中高等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应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的“双证”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和就业率。

作者:国务院研究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乔尚奎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 李 坤

【字体:大中小】 【打印】

  

 

联系我们

网站无障碍声明 Copy©2000-2013

www.xiexie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 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22942号

 

合作单位:新华网 IBM(中国)看汉科技

无障碍支持单位:哈尔滨亿时代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第五篇:关于残疾人的一些政策

河北保定工业园区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近日,工业园区、区残联组织50多名残疾人来到北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瑞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唐钢板材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开拓就业渠道。

目前,北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已吸纳招收20多名残疾人,在企业从事推钢气瓶、刷漆、钢瓶处理、阀门维修等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据介绍,该企业利用投影仪、字幕、图像等直观教学,为残疾人提供业务、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提升残疾人的应急能力和安全意识;企业还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残疾职工,让残疾职工迅速融入企业,形成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福利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 2011-4-02 15:58 | 作者: 福利企业网 编辑:牧歌 | 来源: 福利企业网 | 查看: 69次2007年7月1日起实行的新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已近两年时间,新政策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规范福利企业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福利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对该政策实行以来的全市福利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发展提出对策。

一、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以来的总体情况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以来,通化市福利企业户数、残疾人就业以及福利企业税收变动情况主要表现为:

(一)福利企业户数有一定幅度的减少

通化市新政策执行后福利企业户数由109户减少到67户,福利企业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因素。部分安置残疾职工人数较少、产品利润较大的企业,因退税限额的设定使享受退税空间大幅度减小,因而不再申请享受福利企业待遇;二是部分企业因安置能力较差,所安置残疾职工人数不满10人,不再符合新政策的规定,退出了福利企业行列;三是企业自身发展因素。一些福利企业经营不善,产品老化,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自行注销或停办。

(二)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呈现增长态势

通化市新政策执行后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数由600多人升至719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增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台了新政策鼓励新办福利企业;二是产品附加值高的部分福利企业为充分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大幅增加了残疾人用工;三是一些原规模较小的福利企业,按照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必须至少满10人的规定,增加招收录

用残疾工人,从而保留福利企业认定资格。

(三)福利企业退税总量锐减

将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作为基期,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确定为本期,全市福利企业基期享受税收优惠税款4191.7万元,本期为2369.1万元,同比下降43.4%,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增加实现国税收入1800多万元。另外由于政策变动,全市福利企业退税大户明显减少。

二、针对税收政策调整采取的措施

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通化市福利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冲击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为确保全市福利企业在税收政策调整中平稳过渡,保证残疾职工的利益不受影响,我们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创新管理制度和手段,探索福利企业管理新路子,以适应福利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探索福利企业管理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手段。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福利企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契机,在省工办政策指导下,探索建立福利企业管理新制度、新办法,有效突破福利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的障碍,解决福利企业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福利企业协会作为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吸收更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加入福利企业协会的队伍,建立福利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构建福利企业管理网络平台,进一步优化资质管理手段,与税务、残联、社保、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系统。做好福利企业管理档案的清理和规范工作,达到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了残疾职工上岗监督机制。

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变动较大,关系到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敏感问题,在新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各福利企业,让福利企业厂长、经理认识到新的政策变化。让企业以大局为重,维护社会稳定。为防止部分福利企业可能辞退残疾人的事情发生,建立了残疾人员登记制度,以便于及时安置下岗的残疾人员。深入福利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福利企业及其残疾人就业现状,按不同行业和不同减免税额度,对福利企业进行摸底排队,确保了政策调整期福利企业和残疾职工队伍稳定。选择了几户规模适当、劳动密集型、适合残疾人就业、自愿吸纳残疾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接纳被辞退的残疾职工,在确保政策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将政策调整转化为机遇,进一步促进了福利企业的发展,扩大了残疾人集中就业渠道。

三、以《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实施为契机,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

(一)关注民生,加大新办福利企业推进力度,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了福利企业受惠范围,降低受惠门槛,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并按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定额减免税收,体现了多安置多优惠,少

安置少优惠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导向。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残疾人员约16万人,其中有生产能力的残疾人数为9万多人,现有民政福利企业已安置残疾人员700多人,仅占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总数的0.8%,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建议各政府职能部门应以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残疾人就业条例》为契机,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引导兴办劳动密集型、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同时,对新办福利企业按其安置残疾人职工数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新办福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精神。

(二)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福利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

今年以来,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较快,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负增长,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规模福利企业更受到退税额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增高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发展考验,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

1、进一步为福利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福利企业因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履行着社会义务、承担着社会责任,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予以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在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比如政府贴息贷款政策、政府专项投资或专项拨款、政府性基金减免等等,同时,在企业融资、科技人才引进、优化政府职能服务等方面为福利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条件。

2、努力提高福利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福利企业要顺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对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项目的投入,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劳动强度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三低三高”产品,努力打造企业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壮大自身发展规模,也只有这样,福利企业才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3、福利企业要努力优化残疾职工的内部构成,提升残疾职工的劳动能力。由于原税收优惠政策要求残疾职工安置比例(占全部生产人员)在50%以上,残疾职工成了香馍馍,只要是残疾人福利企业都要,造成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内部构成较差,老、弱、病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调整后税收优惠政策,对残疾职工权益保障要求提高,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之利益空间缩小。因此,应积极引导福利企业优化残疾职工的结构构成,提升残疾职工的劳动能力,降低残疾人安置成本,进而促进福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挥多部门的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促进福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严格执行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要从法制的高度,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特别是针对少数福利企业退税不及时的情况,加强调研和分析,积极向职能

部门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及时兑现政策,化解企业资金困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福利企业自身的危机风险。通过运用对福利企业的政策辅导、日常巡查等多种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福利企业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对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规定外,基层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定期对福利企业减免税事项进行清查、清理,主要内容包括福利企业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企业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等等,从而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福利企业重大偷漏税行为发生。

3、进一步优化对福利企业的涉企服务,辅导企业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基层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日常政策辅导和宣传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为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开辟为福利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优惠政策办理流程,规范退税资料上报种类,降低福利企业的管理成本,为福利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涉企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职责〕

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

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八条〔指导方针〕

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九条〔集中安排〕

国家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分散安排〕

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自谋职业〕

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二条〔农村劳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三条〔优惠与扶持〕

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 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专产。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四条〔保护〕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对于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残疾毕业生,有关单位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接收;拒绝接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接收。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其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五条〔职工培训〕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

下载残疾人享受政策(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残疾人享受政策(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残疾人政策

    您好,针对您咨询的问题答复如下: 农村精神残疾人享受的政策和办理规定:一、精神残疾人免费用药。办理程序:(1)本人或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残疾人证复印件一式三份,每年3月底到所在镇......

    各类政策享受所需条件

    城乡低保申请所需提供材料 一、本人申请报告: 需说明清楚家庭人口,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及身体状况,以及申请理由(如有几个子女、是否成家等); 二、户主或申请人照片1张,身份证复印件2......

    货物享受免税政策

    答:1、是享受免税政策 特定条件下减免进口关税 特定减免税是我国关税优惠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无偿向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使用企业提供的关税优惠,其目的是优先发展特定地......

    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

    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1、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享受政策-工伤(优秀范文5篇)

    工 伤 保 险 (2016年03月修整篇)一、工伤办理流程 (一)、工伤快报: 1、受理时间:事故发生48小时内快报到我公司,由我公司运行快报到公司所在区社会保障局。 2、快报内容:事故时间、......

    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推荐阅读)

    农村残疾人扶持对象、扶持方式和扶持措施 字体【大 中 小】 1、扶持对象: 农村贫困残疾人或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农村贫困残疾人是指具有北京市农业户口且家庭年......

    2017年国家残疾人低保政策

    2017年国家残疾人低保政策 低保是政府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的有效措施,是以家庭(每一户)为单位进行的。只要你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就可以享受低保待遇。方......

    成都市残疾人帮扶政策选编

    社 会 救 助 ★成都市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成都市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金发放办法‣(成残联„2013‟82号)。 二、受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