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

时间:2019-05-13 06: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

第一篇: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

在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斌

(2011年7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0年12月,东胜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后,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先行、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理念创新为前提,以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为重点,系统研究筹划创新内容,制定出台《东胜区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政府区长为主任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细化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个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径图”。目前,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中。

一、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要举措

(一)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全力构建“大调解”工程。为妥善有效化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我区彻底转变以往调解工作各级各部门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局限,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出台了《东胜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运行机制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任组长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社会矛盾联合接访中心,组建“五级调处网络”(即,区矛盾调处中心,镇、街道调委会,村、社区和单位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信息员),实行“六前”工作法(即,领导指挥靠前、信息预警超前、调解工作提前、法制教育在前、帮扶措施向前、舆论宣传抢前)。二是整合相关部门的调解资源,形成了公调、访调、诉调、纪调、检调、仲调“六大对接”机制。三是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疏导机制,适时组织有化解心理危机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对因心理问题引发矛盾纠纷的相关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四是制定出台《东胜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针对我区棚户区改造、教育医疗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做好源头预防。五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的收集研判机制。严格执行有信访、劳动、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参加的维稳周例会制度,抓好社情信息的汇集、分析研判,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定期分析社会突出问题,并做好处置预案。“大调解”机制运行以来,共建立各类调委会29个,调解小组736个,人民调解员1615人,共受理、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6806起,调解成功率达93%。群众所反映问题大都能在“大调解”机制的五级网络中得到解决,不仅使群体越级上访批次和数量明显下降,而且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渐趋平和理性化。

(二)创新发展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构建“大流管”工程。针对我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人员成分相对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按照“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带服务”的理念,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大网络”和“一个中心”(即,纵向到底的“互动网”,横向到边的“互联网”,信息管理的“互通网”;外来人员服务中心),全面加强了外来人员的服务。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流动人口的相关服务与市民“一卡通”绑定,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综合服务,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一体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在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提供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实现流动人口的同城化待遇。三是全面加强公共廉租住房建设,推行“公寓化”管理,解决大量外来人口安居难问题。建立流动人口工资保障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打卡直发月结月清”制度,基本杜绝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四是建成专门的外来人员服务中心。2010年,投资1000万元为外来流动人口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集免费餐饮住宿和职业介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劳务中心;今年又投资6500万元,再建面积4万平方米的劳动力服务中心,力争每年解决劳动力就业5000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开展就业培训8000人以上。

(三)创新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构建“大巡防”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的办法,推行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与“数字东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建成了视频监控、红外自动报警等八大类应用系统和居民小区、商业网点等五大类网络,全面实现城市的可视化管理。目前已累计投资2.7亿元,在全区各重要路段、部位及场所共安装高清摄像机19267部,并将触角延伸到学校、机关单位等领域,实现了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专用巡防基地,购置装备350M车载台和GPS定位系统的警用巡逻车95辆,实行24小时不间断治安动态巡逻,达到街道社区巡逻警区化、外围堵截屏障化和指挥调度实战化的效能。启动“一车五员”(即,出租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环卫清洁人员,城郊护林人员,小区物业人员,园林绿化管护人员)参与“大巡防”的新机制,组建专职巡防员、维稳信息员、平安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筑起“平安东胜”的坚固大堤。该工程实施以来,全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状况明显好转,2010年进入全国最安全城市第六位。

(四)创新发展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工程。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将镇(街道)划为一级网格,村和社区居委会划为二级网格,根据辖区面积、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间数、治安情况及管理难易度等综合因素,再将社区划分成若干个小网格责任区,每个小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组长,实行“一格多员”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楼栋长五级议事决事体系。目前,已将全区53个社区划分为430个社会管理网格,社区干部按1人/400户左右配置,每个网格均配备了包片民警、维稳信息员、矛盾调解员等。社区网格化的推行,相当于社区干部是“农户”分到了“责任田”,每位社区干部牵头负责网格内的各项服务工作,直接承担社保医保、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居家养老等事务。有了社区干部的网格包干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五)创新发展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东胜”工程。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2009年,我区在自治区率先提出打造“数字东胜”。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建成“数字城管”、“市民一卡通”、“电子政务”工程,正在同步推进的还有“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卫生”、“数字社区”等系列数字化工程。

——“数字城管”工程是按照监督、指挥相分离的原则实施的一种全新的能达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效果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目前,我区“数字城管”覆盖2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域,今年计划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建成区及周边卫星城镇。项目运行以来,系统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类案卷近20万件,平均每日受理500余件,结案率从79%上升到94.9%,处置率从78.6%上升到96%,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市民一卡通”工程是我区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一项集“政府服务、公用事业、金融支付”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惠民工程,通过为百姓免费发放集公共事业缴费、医保社保、金融消费、小额电子钱包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卡”,服务居民百姓、节约社会成本,实现市民日常生活“一卡通”。目前已为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市民凭卡乘公交车时政府给予补贴,享受不同程度优惠,分别是:普通市民5折,学生3折,老年人和特殊弱势群体全免费。市民通过刷卡可以在社区内进行水、电、气、讯等公共事业缴费,还可以实现出租车、医疗、社保、购物、加油、停车、税务申报等“一卡通”消费,目前,市民卡刷卡消费应用领域已拓展遍及百姓吃、住、行、购、娱等各个方面。

——“阳光政务”工程是通过开通OA系统,实现公文网上流转,满足各单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无纸化办公需求,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办阅文件,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为全面提升办公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启动运行2300平方米的行政审批大厅,涉及全区22个部门的147项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限时办理,非行政审批网上办理也开始在社区应用,为百姓、企业了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累计通过系统办理审批事项16095件,按时办结率99.3%,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软环境全面提升。

——“数字教育”工程是以校园“一卡通”为基础,整合政府、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各类教育资源,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平台,深入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数字医疗”工程是通过建设数字化医院和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提升居民就医条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目前,已与北京301、内蒙古附院等多家医院实现了远程会诊,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数字社区”工程是依托社区现有的人口、家庭信息等基础数据库,积极整合社会各领域面向社区的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服务社区居民。

——“数字卫生”工程是通过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信息平台,对东胜区食品加工园区的各类小食品进行源头、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控制,建立起“全部检测、全面监控、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百姓提供放心食品。

(六)创新发展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体系,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一是明确各部门“一把手”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二是以教育培训、规范管理为重点,推进队伍素质能力建设。通过组织系列业务培训学习、实际跟班作业等活动,切实增强专职调解员、社工等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及运用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把社会管理创新与实绩考评奖惩相结合。把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绩效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不断提升了社会管理创新在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将社会管理创新队伍建设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经验和启发

(一)理念创新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当前由于一些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偏狭,把社会管理仅仅理解成官对民的管理,忽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实现从传统的“整治命令”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转变,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的理念转变,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的理念转变,去除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和越位错位缺位等弊端,促进管理的社会化。

(二)方式方法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目前从总体上看,社会管理的困境还体现在社会管理体制僵化、手段陈旧、方法单

一、成本超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的载体,要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科技、道德等多种手段综合管理的转变,从“重管理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的转变。

(三)群众参与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群众既是服务对象,更是参与主体。因此,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与惠及民生紧密结合。创新的目的是服务群众,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我区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全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投入比例不断加大,先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4所,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加到每人每年4800元和3360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万套200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1040万元,实施了10527户34525人的城乡统筹移民工程,转移后的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医疗、养老、低保等保障政策,有效解决了转移农民的市民化问题。

各位领导,尽管我区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仍然不够到位,工作上依然缺乏积极主动性;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等。今后,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和市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新期待,为我区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2015-04自治区推进会发言材料

以“三建三带三创”为抓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自治区金融办住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布亚买提村工作组

自治区金融办第二批“访惠聚”活动工作组,以克州党委提出的“建班子、建队伍、建阵地;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维护稳定、带领群众维护稳定,带头弘扬现代文化、带领群众弘扬现代文化的模范;创建小康示范村、创建平安示范村、创建文明示范村”的“三建三带三创”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号召力,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以“三建”为突破,建强干事创新好班子

一是建强“两委”班子,筑牢战斗堡垒。按照“抓书记、强班子”的要求,主动与村“两委”共谋思路,帮助村党支部完善“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主动走到群众中间,征求群众对“两委”班子的合理化建议30条。敦促村“两委”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树立担当意识,主动服务群众,提升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建大党员队伍,突出示范引领。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基层组织建设、法治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党的宗教政策为主题,组织全体村“两委”

2类人员”帮教转化管理细则》,采取“一月一会”、“一月一活动”、“一人一策”、“一家一帮”的分类帮教措施。第11小队村民海提甫江·买买提明,常年非正常留大胡须,妻子也跟着蒙面,经反复教育转化难度大。工作组通过走访得知海提甫江家庭条件较为困难,妻子患有肺结核的情况后,给他家里送去面粉等生活用品,义务帮助完成7亩葡萄上架等农活,联系医疗机构,解决看病医疗报销费用。通过反复帮教转化,海提甫江主动剃去异常胡须,妻子也已不再蒙面,并表示听党和政府的话,以后好好过日子。三是创文明示范村,倡树现代新风尚。实施“一个好母亲影响一个家庭”工程,引导妇女参与现代文明生活。组建足球队、排球队、文艺队,开展多种文体比赛,把青少年群体吸引到党组织周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群众盼稳、盼富、过上幸福生活的需求一天比一天强烈,维护稳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一个多月以来和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我们真切感受到住村和不住村就是不一样。我们将不负自治区党委的期望,鼓足干劲、务实创新,以“访惠聚”活动的实际成果赢得民心、凝聚人心。

传承经验

创新思维 开创“访惠聚”工作新局面

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住墨玉县普恰克其乡

巴什普恰克其村工作组

建行新疆区分行工作组今年3月进住和田地区墨玉县巴什普恰克其村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六项任务和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架起了一座住村工作组与群众的“连心桥”。

一、深入村户走访,真情贴近群众

工作组住村以来,在村党支部的配合下,通过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宗教人士和群众代表等各类人员座谈会3场,了解基本情况后开展入户走访摸实情。通过对全村366户1698人入户座谈,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所住村发展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走访中,坚持面对面与群众沟通交流,悉心听取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向群众讲明开展“访惠聚”活动是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活动,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让群众愿意讲实话、说实情,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二、宣传发动群众,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发放宣传册、利用“大喇叭”宣传、深入田间地头、到农家走访等形式,拉家常、讲土话宣传

强化服务

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全覆盖

乌鲁木齐市委办公厅住天山区南湾街南社区工作组

南湾街南社区是乌鲁木齐市和天山区重点社区,流动人口占到辖区居民的92%,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市委办公厅“访惠聚”工作组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配合社区组织,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团结和谐稳定的标杆社区。

一、无缝衔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

我们按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要求,与社区、警务室混合编组,通过共同研判敌社情,理清工作思路,力求实现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全方位覆盖。一是狠抓以房管人,通过定期召开房东大会、评定星级户、落实奖惩机制等,督促房东对流动人口先办证、后入住,切实起到管理责任。二是加强技防,协调资金加强社区门禁系统建设,将原先16个敞开式进出口封闭13个,对保留的3个进出口严格实行岗亭值班管理,对进入人员车辆逐一登记核实。并帮助社区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新增监控探头40余个。三是将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混编成组,入户时对包户的出租房进行“二维码”扫描,对比人员信息,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四是大力整治复杂巷道,联合工商、消防等部门,开展集中清理,共清理流动摊贩和店外店近200个。目前,通过社区、工作组、警务室“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作用发挥,我社区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覆盖、进出可控、动态管理。今年一季度社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0%,社会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1.2%。

二、多措并举,强化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

按照“到人、管用、有效”要求,我们协助社区、警务室大力加强流动人口正面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入户面对面宣讲等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到每家每户,千方百计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一是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坚持教育为先、管教结合的方针,以政策攻心、说服教育为主,结对子、面对面、人盯人做工作,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累计转化28名穿戴蒙面罩袍人员。二是发挥工作组优势,协调落实资金7万多元,建设覆盖50个点位的社区“小喇叭”系统,每天定时播报新闻资讯,精心选播群众喜爱的文化节目、民族歌曲、民俗知识等内容,使“小喇叭”做出了大文章。三是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手牵手、青春靓丽你我行”主题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知识抢答、服装走秀、歌舞表演等活动,营造了争作现代女性、远离愚昧的良好氛围。四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单位)和“五好”宗教场所、“五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先后邀请13名爱国宗教人士、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客广播室,围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爱国守法”主题开展互动访谈25次,深入揭批“三股势力”反动本质,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和“六功”等歪理邪说,引导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维护团结,在社区居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10对矛盾绕着走,村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和村党支部、村警务室、村民理事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集思广益,形成了由村党支部牵头,工作组协调配合,村警务室和村民理事会积极参与的帮教转化机制。二、四方合力“过筛子”,“三色”分类抓帮教

我们通过 “过筛子”的办法,认真分析研判,认为做好本村工作要抓好三个关键:一是抓好外来流入人员管理,防止携带“病毒”交叉感染;二是带着感情在重点人员跟踪帮扶教育上持续用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让村民有钱赚、有事干、有盼头。结合工作实际,对38户重点人员家庭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了“红、橙、黄”三色维稳预警方案,建立了帮教转化台账。将4户对帮扶教育持有严重抵触情绪的重点人员家庭列为“红色”预警户,做到每天一见面,确保24小时动态掌控;将22户思想正在逐渐转变的重点人员家庭列为“橙色”预警户,做到每周入户走访帮扶教育不少于2次,防止思想出现波动;将12户思想已经明显转变、主动参加各类活动的重点人员家庭列为“黄色”预警户,做到每周入户走访不少于1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目前,通过多方协调,我们帮助“红色”重点户阿某解决了饮用自来水问题,工作组再次入户时阿某态度明显好转,门开了,脸暖了,也让工作组成员进家喝茶了;解决了“橙色”重点户沙某女儿的就业问题,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沙某有什么事也愿意给工作组和村党支部说了;帮助8户“黄色”重点户葡萄开墩,通过共同劳动,拉家常、说农事,拉近了距离,消除了思想隔阂,他们带着家人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更加积极了,也爱到村委会转悠了。通过这些举措,工作组得到了认可,村干部树立了威信,党支部增强了凝聚力,在村里初步营造了四方合力、“结对帮扶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三、夯实基础聚合力,半军事化严管理

亚坎村工作组成员来自9家单位,为了更好发挥聚合效应,我们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晨8:30坚持统一着迷彩服出操、与民兵一起训练、打扫环境卫生,每周一举行“三位一体”+村民理事会升国旗仪式;严格考勤管理,每天晨会安排当天工作,每晚小结点评当日工作,实行“红、蓝、黑”三色旗公示制度,与补贴补助挂钩,奖优罚劣。通过这些措施,激发了工作组成员的工作热情。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指导村党支部建立了《村干部绩效考核量化考评制度》,设定了百分制评比的13项量化指标,重点对村干部出勤、学习培训、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设置了扣分标准和分值,协助镇党委选好带头人、配强“两委”班子、培育村级后备,组织村级骨干到周边先进村学习观摩,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村规民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有效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干部作风实了,主动意识强了,社会氛围好了,群众点赞多了。

314众8个类别进行“细水滴灌”式宣传教育,开办法治大讲堂、文明大讲堂和“三盲”培训班58期,受教育人数达4100余人次。积极配合严打、重点乡村集中整治,协助基层党组织落实好各项维稳硬招实招;在重点村“揭盖子”“挖幕后”工作中,配合乡村制作重点人员一张表、理清社会关系一张网、绘制行动方案一张图,每个村都绘制了脉络图,8个重点村“盖子”基本揭开,新确定的2个重点村“揭盖子”“挖幕后”工作正有序进行。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当好“后勤部”

着眼于“保障基层组织有钱办事、有址议事、有场所活动”、为各级住村工作组开展活动创造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去年整合资金2.2亿元,新建1897套(6.6万㎡)住村干部周转宿舍、278个(4.8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完成围墙、厕所等附属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到500㎡以上,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两年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今年县财政将继续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保障村和社区每年办公经费分别达到17万元、22万元以上;配套933万元,落实住村干部生活费、电话费补助;投入558万元为村干部周转宿舍购置生活用品。落实住村工作组10条安全防范措施,县乡投入110万元,新购置720件(套)防暴器材。

四、创新载体、深入推动,当好“设计师”

一是实施“三年千人育人”工程。投入1000万元,分三期培养1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压茬进行,将三年任务压缩至两年完成,再用两年时间抓好二期工程实施,计划累计培养2000名村级后备干部,达到每村7人以上。住村工作组组长联系帮带村级后备干部,已有46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22名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二是开展“三学三比三提升”活动。“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机制力量共同开展“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比作风、比技能、比奉献,提升思想认识、提升实战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活动,着眼提升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处置能力,加强实战演练,形成了维稳处突合力。县乡筹资762万元组建13个民兵营,民兵总数达2万余人,住村干部发挥指挥员和训练骨干的作用,加强民兵训练,5500余名民兵参加“大练兵大比武”汇报演练。三是推广宣讲“学分制”。住村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共同制定了宣讲“学分制”办法,对16—65岁居民登记造册,根据参与宣讲情况进行积分,积分达不到要求的采取补课、强制培训等措施,保证宣讲覆盖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自治区党委、地委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责任和担当,紧紧围绕“三个坚决”总目标,主动适应稳定发展新常态,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动“访惠聚”活动,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718导等方式综合施教,提升转化效果。目前,我县已举办ABCD班85期,培训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2200人,其中1510人明显转化。

三、以“到户到人”为原则,面对面、心贴心开展家庭滴灌教育

一是“拉网式”教育转化。工作组成员与村干部混编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了解每户每人的思想动态,甄别出有宗教极端思想倾向的人员,绘制民情地图和家庭关系图。工作组成员和帮教对象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就业创业为主的“四讲”教育,通过2-3轮的入户帮教,逐步缩小重点帮教范围。

二是“交友式”帮扶疏导。各工作组坚持以心换心,采取“六个结合”的方式,主动贴上去、扶一把。与帮教干部回访相结合,巩固集中帮教转化成果;与已转化典型人物现身说法相结合,引导学员远离极端,融入现代生活;与家属朋友劝诫相结合,用亲情感召他们“失去的心”;与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相结合,引导学员重拾生活信心;与个人谈体会相结合,召开家庭会,扫除他们内心“阴霾”,敞开心扉、用心忏悔。

三是“跟踪式”动态评估。建立家庭教育转化档案,根据帮教对象现实表现进行再评估、再甄别、再帮教。对已转化的实行“五担保一承诺”,即家属、帮教干部、驻村民警、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组组长共同担保,帮教人员本人承诺,每月进行一次回访;对思想顽固、长期教育转化没有效果的,强制纳入县、乡集中教育转化班培训,直到明显转化。

第三篇: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会上的发言

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司法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已任,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反恐严打四项重点工作,大力开展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平安建设细胞工程,抓好“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的启动,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走向深入;全面铺开社区矫正工作,有效管控好社会服刑人员;进一步推进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大调解格局促进矛盾纠纷的多渠道化解;通过接进来,走下去的方法,把法律援助触角深入到农村牧区的千家万户,确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的工作方法,确保他们自食其力地溶入社会。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和“法治六进”工作,促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采取大宣传与小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普法效果。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综合考核目标,通过召开联席会、检查督导等方式,充分发挥“法治六进”牵头单位的作用,加强对全县“法治六进”全面工作的检查指导,促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去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普法挂图1000余套,现场解答法律咨询800余人次。举办法制专题讲座142场次,举办法制业务骨干培训12场次,培训骨/

5干1000余人,累计受教育的各族群众10万人次。当年荣获“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荣获自治州“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获自治州“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今年,要依据《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以启动“六五“普法为契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在全县逐步重点抓好十大“样板工程”,即:一个乡镇的法治文化中心、一个牧区定居点法治文化社区、一个法治文化校园、一条法治文化街、一个法治文化广场、一个法治文化商场、一个法治文化公园、一个法治文化居民区、一个法治文化企业、一个法治文化车站,确保法治文化覆盖全县,成为***“六五”普法的品牌。大力开展法治乡镇、单位、村(社区)创建活动,并力使创建单位达到20%以上,到2015年末,全县法治乡镇、单位、村(社区)创建率达到80%以上。

二、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契机,加大人民调解的工作力度,促进社会矛盾有效化解

***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衔接联动为平台,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是为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格局,***政法委领导亲自主持“三调”工作联席会,每周五上午,带领法院、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信访局、司法局主要领导,深入到矛盾纠纷比较多的一个乡镇或单位,听取乡镇领导的工作汇报,帮助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责任人,限期化解矛盾的时限,有效地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司法局坚持能调就调的原则,将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法院,在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窗口,并派出专职人员调解协助法院进行诉前调解,大大地降低了诉讼数量;并总结和推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工作经验,在设立基层法庭的乡镇开

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试点,加强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庭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联系,通过相互配合,促使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得以解决。

二是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名法工包联工作机制,使全县7名律师、22名法工深入到村(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文书代写、帮教人员走访活动之中,彻底解决村(社区)法律力量不足的实际。

三是深入开展基层“星级调解员”评选活动,按照每季度评选,年终表彰的方式,并分层次,提高人民调解员“一案一补”奖励报酬兑现标准,进一步调动人民调解的工作热情;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调解能手,其中有一名获得了自治区优秀调解能手称号,有三名获得了自治州优秀调解能手称号。

四是依据《人民调解法》,认真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特别是探索在交警大队、医院设立专门的行业调解组织,重点解决医患纠纷和交通肇事中的民事赔偿纠纷;同时,指导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调解委员会,去年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矛盾纠纷1473件,调解成功1440件,调解成功率为97.3%。今年计划将调解数量提高8个百分点,使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数达到1500件。

三、全力以赴地办好法律援助这项民心工程,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地维护

通过“接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继续接待好社会特困群众法律援助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简化法律援助审批程序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重点加大了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家庭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当年***法律援助中心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31件,与上年相比增长146%。今年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努力做到应援尽援,确实把政府的民心工程实做实好。

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特殊群体的管理水平

(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基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建设,形成安置帮教网络,达到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两劳”释放人员的要求。二是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移交对接工作,为每名帮教对象逐人建档立卡,实行乡镇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帮教对象,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联合走访帮教对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确实把帮教工作做细做实。三是通过与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系,在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和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向“两劳”释放人员倾斜,促使他们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是初步探索建立帮教过渡基地的方式,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结对子的方法,及时解决帮教对象生活、思想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实把帮教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截止日前,全县***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工作开局良好。

2011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举办了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加强了公检法司各部门的协调衔接,完善了对矫正对象的摸底排查、建档和走访工作,建立监狱、家庭、单位、社区衔接联动的帮教机制,确实把“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并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做好此类人员的转化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截止日前,全县**社会矫正对象,已就业38人,占矫正总数的67.8%

今年,计划加强与法院、看守所、监狱的协调沟通,在巴音郭楞监狱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观摩学习基地,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管理经验与方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加强监外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对社区矫正对象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学习教育、每月不少于8个小时的公益性劳动,促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与县检察院协调,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承担社区矫正职责成员单位的监督,邀请县检察院每季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使社区矫正对象尽快融入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司法局作为综治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今后,我局将发扬敢想敢干、勇于担当、求新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努力地干好越来越繁重的司法业务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司法行政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的发言稿

务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全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XX县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上级公安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政治性、思想性,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创新理念上找准立足点、在创新内容上找准着力点、在创新方式上找准结合点、在创新机制上找准支撑点、在创新体制上找准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大力整合了资源,创新了管理方式,加速构建了社会管理新格局。下面我把我局流动人口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全县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区55个乡镇、497个村、50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3余万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暂住人口2万余人),实有人口129万余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七项机制”,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大力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课题,针对我县流动人口季节性流动、分散性分布的特点,不断致力于“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探索,全面落实管控措施,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为提高全县社会服务管理效能,维护县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三大保障,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我局始终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之中,纳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一把手负责、分管局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局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县局治安大队下设办公室。各部门齐抓共管,凝聚管理合力,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落实制度保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出台了《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协作运行机制、定期排查通报制度等,充分发挥一线单位作用。同时,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目标要求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县局与局属各单位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保障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三是落实物力保障。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率,今年,我局为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配发了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手机警务通、打印机,配备了必需的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工作中,民警可以随时随地登记、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并依托公安网络进行比对核查,确定其身份情况,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流动人口高效管理

一是突出宣传的重点。采取媒体电台、印发宣传单、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政策、法律、制度等宣传,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对办证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晓度。今年三月份,针对我县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情况,我们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管理相关规定的集中宣传,各乡镇(街道办)、社区以派出所、警务室为平台,设臵政策法规宣传牌,开展警民相约服务活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面对面讲解法律法规,增强流动人口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二是突出责任落实的重点。严格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层层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同时,要求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与辖区内的出租房主、用工单位、流动人口雇主签定《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目标责任》,并告知相关责任人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三是突出访查的重点。以开展流动人口入户访查工作为载体,加大对居民区、商业区、重点建设工程和厂矿企业的流动人口管理。通过调查走访和录入登记,我局已经基本摸清了居民房屋的分布及重点建设工程、厂矿企业的用工情况。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创新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模式,要求民警在深入警务区的同时,积极开展入户和走访工作,认真登记辖区内所有的流动人口,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推行三大举措,促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 一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充分发挥公安大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110指挥中心和基层派出所,建立起精准掌握、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将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全部录入电脑,并与全国公安在逃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报警。目前,各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实现市、县、基层三级联网,各派出所主要负责采集辖区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流动暂住人口相关信息,实时上传至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并根据掌握情况进行比证研判,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实行分类管控。我局依据流动人口的职业、住址、经济来源及原籍调查等情况,通过微机化登记、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流动、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将其划分为四类,即:重点控制对象、注意调查对象、一般了解对象和收容遣送对象。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将有可能危害社会安全及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列为重点控制对象,落实专人监控管理;将生活困难、素质较低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人员列为注意调查对象,及时掌握接触关系及生活动向等情况;将农闲进城务工、外来固定经商等人员列为一般了解对象,对其做常规性了解录入,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对无生活来源、沿街乞讨的“三无人员”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政府救助或遣返原籍措施。三是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我局以提升科技防范、增强防控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社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城区-乡镇(街道)-社区-内保单位(厂矿企业)四级监控平台,最大限度消除社会治安管理漏洞。今年来,我局成立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城区视频、交巡警全覆盖和建成民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全县内保单位、重点厂矿企业视频监控系统正在自查整改中。有效提高了人口的科技化防范管理水平。

四、强化三个手段,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 一是强化以房管人。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办)综治维稳中心日常监管作用,采取出租房屋录入、流动人口登记、签订治安责任书等形式,有效规范房屋租赁行为和流动人口居住管理,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入源和落脚点。出租屋主落实管理责任,对流动人口按旅店管理的方式,对其逐人逐项登记,人走注销,并及时将掌握情况反馈辖区派出所、警务室、包片民警,包片民警随时进行检查核实。二是强化以业控人。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监督厂矿企业和用工单位加强管理,自觉抵制非法用工,不雇用无有效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强调务工人员登记注册。对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实行集中住宿管理,责成施工单位全面掌握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并指定专人负责人员管理。对市场、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复杂场所从业人员,落实经营者管理责任,确定管理责任人,统一食宿作息管理。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雇佣的流动人口,由所属辖区派出所与用人单位签定责任状,委托用人单位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定期向派出所反馈用人情况。三是强化以证找人。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身份的“三无人员”,进行重点登记办证,防止管理失控;对经商、务工等有固定居住场所、收入稳定、居住期限为3年以上的发给“居住证”;对从事劳务、探亲访友等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落实出租屋主、用工单位监管责任。

同时,对流动人口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简化户口申报手续,落实市民待遇,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和合法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总之,我们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这次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路子,为维护我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提升“平安新XX”创建水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的发言稿

务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全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XX县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上级公安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政治性、思想性,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创新理念上找准立足点、在创新内容上找准着力点、在创新方式上找准结合点、在创新机制上找准支撑点、在创新体制上找准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大力整合了资源,创新了管理方式,加速构建了社会管理新格局。下面我把我局流动人口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全县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区55个乡镇、497个村、50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3余万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暂住人口2万余人),实有人口129万余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七项机制”,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大力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一

项重大课题,针对我县流动人口季节性流动、分散性分布的特点,不断致力于“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探索,全面落实管控措施,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为提高全县社会服务管理效能,维护县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三大保障,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我局始终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之中,纳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一把手负责、分管局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局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县局治安大队下设办公室。各部门齐抓共管,凝聚管理合力,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落实制度保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出台了《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协作运行机制、定期排查通报制度等,充分发挥一线单位作用。同时,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目标要求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县局与局属各单位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保障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三是落实物力保障。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率,今年,我局为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配发了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手机警务通、打印机,配备了必需的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工作中,民警可以随时随地登记、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并依托公安网络进行比对核查,确定其身份情况,有效提升了流

动人口综合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流动人口高效管理

一是突出宣传的重点。采取媒体电台、印发宣传单、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政策、法律、制度等宣传,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对办证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晓度。今年三月份,针对我县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情况,我们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管理相关规定的集中宣传,各乡镇(街道办)、社区以派出所、警务室为平台,设臵政策法规宣传牌,开展警民相约服务活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面对面讲解法律法规,增强流动人口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二是突出责任落实的重点。严格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层层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同时,要求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与辖区内的出租房主、用工单位、流动人口雇主签定《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目标责任》,并告知相关责任人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三是突出访查的重点。以开展流动人口入户访查工作为载体,加大对居民区、商业区、重点建设工程和厂矿企业的流动人口管理。通过调查走访和录入登记,我局已经基本摸清了居民房屋的分布及重点建设工程、厂矿企业的用工情况。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创新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模式,要求民警在深入警务区的同时,积极开展入户和走访工作,认真登记辖区内所有的流动人口,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推行三大举措,促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

一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充分发挥公安大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110指挥中心和基层派出所,建立起精准掌握、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将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全部录入电脑,并与全国公安在逃人员信息库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报警。目前,各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实现市、县、基层三级联网,各派出所主要负责采集辖区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流动暂住人口相关信息,实时上传至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并根据掌握情况进行比证研判,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实行分类管控。我局依据流动人口的职业、住址、经济来源及原籍调查等情况,通过微机化登记、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流动、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将其划分为四类,即:重点控制对象、注意调查对象、一般了解对象和收容遣送对象。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将有可能危害社会安全及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列为重点控制对象,落实专人监控管理;将生活困难、素质较低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人员列为注意调查对象,及时掌握接触关系及生活动向等情况;将农闲进城务工、外来固定经商等人员列为一般了解对象,对其做常规性了解录入,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对无生活来源、沿街乞讨的“三无人员”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政府救助或遣返原籍措施。三是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我局以提升科技防范、增强防控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社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努

力构建城区-乡镇(街道)-社区-内保单位(厂矿企业)四级监控平台,最大限度消除社会治安管理漏洞。今年来,我局成立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城区视频、交巡警全覆盖和建成民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全县内保单位、重点厂矿企业视频监控系统正在自查整改中。有效提高了人口的科技化防范管理水平。

四、强化三个手段,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

一是强化以房管人。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办)综治维稳中心日常监管作用,采取出租房屋录入、流动人口登记、签订治安责任书等形式,有效规范房屋租赁行为和流动人口居住管理,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入源和落脚点。出租屋主落实管理责任,对流动人口按旅店管理的方式,对其逐人逐项登记,人走注销,并及时将掌握情况反馈辖区派出所、警务室、包片民警,包片民警随时进行检查核实。二是强化以业控人。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监督厂矿企业和用工单位加强管理,自觉抵制非法用工,不雇用无有效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强调务工人员登记注册。对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实行集中住宿管理,责成施工单位全面掌握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并指定专人负责人员管理。对市场、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复杂场所从业人员,落实经营者管理责任,确定管理责任人,统一食宿作息管理。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雇佣的流动人口,由所属辖区派出所与用人单位签定责任状,委托用人单位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定期向派出所反馈用人情况。三是强化以证找人。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

职业、无合法身份的“三无人员”,进行重点登记办证,防止管理失控;对经商、务工等有固定居住场所、收入稳定、居住期限为3年以上的发给“居住证”;对从事劳务、探亲访友等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落实出租屋主、用工单位监管责任。

同时,对流动人口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简化户口申报手续,落实市民待遇,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和合法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总之,我们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这次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路子,为维护我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提升“平安新XX”创建水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斌在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会典型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发言材料

    立足本职 创新管理 提升成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等......

    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乡 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典型材料 乡 村 (2011年10月22日) 乡 村是 乡南大门,分布在县道两旁,现有人口2177人,村民小组23个,中心院落10个,耕地面积1968亩(其中水田1126亩,旱土842亩......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5篇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 李晓阳 学号:1130359031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食安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深入推广群众工作站、室模式,强化基层基础及信访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发言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汇报发言材料大庄乡党委政府尊敬各位领导:下面,就我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大庄乡地处民和县中东部......

    社会管理创新表态发言

    **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表态发言今年以来,**镇按照省、市、县政法委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措施、新思路,不断提升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