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十户乡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以创建促发展 以文明促和谐
---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精神文明建设交流材料
六十户乡地处乌市北郊,是首府乌鲁木齐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全乡行政区域面积为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70亩,居住着汉、维、回、哈等9个民族,所辖6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44人。党委下辖9个基层党支部,党员227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级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抓基层,促发展、创特色,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创建活动不断上档次、上规模、出效益,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我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殊荣、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科技进步示范乡镇、自治区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殊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责任,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了文明创建“一盘棋”的整体意识,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制定创建计划,进行专题部署,并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文明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五同时”(同时规划、同时布置、同时实施、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建立和完善创建机制,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层层落实问责制和年度创建考核机制,每个行政村或部门有创建责任人,每位干部有创建责任要求,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期达要求”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一支善创业、带民富的党员干部队伍
我们按照“内蓄强兵、外朔形象”的方针,把建设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和监督,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抓好乡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在班子建设上全力推进“四个加强”,“一个建立”。即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团结协作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党委议事制度,形成了乡党委领导下,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强堡垒。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主题活动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设计开展了“党性教育”、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党员亮牌示岗活动、公开承诺活动等一系列党内活动,有效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三是抓好乡机关站(所)建设,重树机关形象。围绕创建“新农村〃心服务”机关文化品牌,强化干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事公开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树立起处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在班子表率作用的带动下,我乡被评为市级“让党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先进集体”、县级“创先争优优胜班子”、十佳“五好”党委、“八进村、五促进”先进集体、区级群众满意好班子。
三、坚持以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创建的方针,加强各式各样类载体建设,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是广泛开展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道德素质。利用各级文明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载体,加强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全乡农民培训率达到了92%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改善乡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的配套设施,全乡“三室”普及率达100%;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了“和谐杯”农民篮球赛、“天山放歌行”歌咏比赛、“我们血脉相连,我们亲如一家”千人签名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暨“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被区委授予百日文化广场先进单位。三是寓教于行,倡导文明新风尚。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道德评议小组,发动党员干部爱心捐款达6.88万元,慰问各类困难群体125户,为各族群众办实事21件。四是抓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地开展了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年对群众推选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标兵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目前,全乡六个村,两所学校、卫生院和乡机关,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7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国家级文明村1个,三级文明单位创建率达100%。
四、坚持以民生为先,强基础、解民忧,进一步提升社以上,有345人获得了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二是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我们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举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利民惠民项目上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打机井54眼、新修U型防渗渠道94公里。道路设施建设方面,新修乡村公路19条,铺设柏油路面总长59公里,整修居民巷道56公里,硬化巷道16公里,为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在安全饮水方面,实施了大梁村、三宫梁村、六十户村、八段村等四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改造工程,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在社会事业方面,完成了乡文化站综合楼建设项目、大梁村委会建设项目、乡中学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八段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乡卫生院危房改造项目、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为百姓群众健康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在社会保障落实方面,民政优抚工作、残疾人保障、就业再就业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了应补尽补,新农合、新农保工作推进有力,覆盖率达到100%,农民参合率分别达到了99.94%、97%,列全区各乡镇之首,成为近年来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在美化环境方面,通过开展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加大环卫设施投入等有利于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打造“宜居环境”。目前,全乡植树造林面积达3442.9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5 %,乡机关大院、大梁村村委会先后被授予市级花园式单位。
五、坚持以攀高争先为目标,抓民心、促发展,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我们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的落脚点,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2468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 11345 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新发展设施农业1068亩,推广自压膜下滴灌节水技术7200亩,2800亩水产品荣获农业部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殊荣,“柳丝湖”牌水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及产地认证,“绿色标准化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模式”获得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向全疆推广;蔬菜、肉、奶、蛋、禽产量逐年增长,为保障首府蔬菜及副食品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发展会员 451人辐射农户1020人,特别是八段村水务协会自成立以来,大力推广智能刷卡电表,降低了农民用电、用水成本,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保护神”,受到上级好评,全市农业节水现场会在我乡成功举办。
六、坚持以和谐为基,抓稳定,保安全,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与哈族新村的哈族贫困户开展了“民汉党员、群众双结对”活动,从思想引导、技术帮扶入手,制定了帮扶方案和具体措施,使得该组30%的群众熟练地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人均收入增长了675元,实现了全乡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辖区人口“四类管理法”,切实发挥民兵力量在全乡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骨干作用,加大了要害部位的技防监控、维稳设施的配发、改善,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地段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信访管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乡被评为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成绩,得益于上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信任,得益于文明办的指导与支持,得益于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拼搏和奉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创建认识,细化创建制度,强化创建措施,硬化创建考核,优化创建质量,更加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
2012年5月14日
第二篇: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们不忘初心、奋进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不忘为民情怀,矢志不渝抓创建
人民群众对文明环境的期望、对文明秩序的盼望、对文明风尚的渴望,是我们在文明创建路上勠力向前、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我们沉下心、扑下身,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创建理念,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20年文明创建历程磨砺出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信念追求,融入城市血脉、铸就城市品格,汇聚形成全市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创新城市治理,提升品质抓创建
底蕴丰厚的历史积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包容厚重的文化传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积极探索省会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既提升城市颜值,也涵养城市气质,打造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的品质之城。建立“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法制化”四位一体城市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万多处、3000多万平方米。打造人脸识别、爱心斑马线、信用惩戒的“路口文明”,文明交通蔚然成风。充分利用泉城的独特禀赋,在“显山露水”上做文章,泉水连续14年喷涌,26处山体公园融入城市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治霾攻坚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渐成为生活常态。城市品质的提升,优化了发展环境、增添了发展后劲。创造了十几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水平。
三、加强人文关怀,服务群众抓创建
城市不光要有高楼大厦,更要有文明的温度。我们以打造“温馨泉城、温度城市”为目标,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全市涌现出5600多支志愿服务队、63万多名志愿者。三十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毫无血缘关系孤寡老人的房泽秋,为挽救危重孕妇跑步献血的600余名泉城群众,这些普通市民用他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文明行为,传递了正能量,温暖了一座城。为环卫工人开设4000多处休息站,为迎接高考、中考把整个城市调到“静音”档,为应对极端天气制定停课安排和误工免责处理意见,为方便市民生活着力打造10分钟社区
生活服务圈,这些融入点滴的人文关怀,让城市充满温情,汇聚成城市大爱。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凤凰涅槃、蝶变花开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对过去20年文明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我们一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表彰大会精神,以城市发展的新气象和城市文明的新进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建文明城市助推县域发展
近年来,我们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核心价值引领、突出创建为民惠民、突出城市精细管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创建,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两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一、文明创建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我们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启动“老城更新、三山融城、一江两湖、万亩田园风光”工程,夯实了城市发展基础。对城市道路和棚户区进行集中改造,同步实施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着力改建农村公路,建设乡村示范点1000
多个,有62个村庄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城乡共建共享。
二、文明创建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升
我们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和街道,推动“百姓宣讲团”在边境国门、民族村寨、单位行业广泛宣讲,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激发市民和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力推进“礼仪”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旅游”“点赞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文明新风更加浓厚。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探索“服务队+服务站+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473支、志愿者8万多
人。连续4年开展“寻找最美”公益活动,选树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三、文明创建解决了城市治理的难题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短板与问题,实施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市区公厕换装提升工程、道路绿化补差工程、路灯照明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整治,通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00多处、36万平方米。过去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了亮点,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文明创建增强了基层群众获得感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改造提升群众文体设施;
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新建校舍55.6万平方米、新改建学校运动场18.4万平方米;
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珍惜荣誉,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好示范作用,把新时代的新风尚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全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升级版。呵护绿水青山,我们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实行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实现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全覆盖。做大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休闲经济年均增长超过45%,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共享“两山”成果,创办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众创空间,开办美丽乡村大学,目前已举办讲座600多场,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者分享经验。
二、坚持价值引领,培育文明乡风
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处着手,形成家风带民风、民风带村风、村风促发展的良好效果。弘扬美好家风,持续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积
极开展“生态家规”创建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评选表彰星级文明户75户。打造良善民风,每年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身边好人。树立文明村风,常年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实践活动,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墙体绘画,建立志愿者队伍,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突出利民惠民,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把富民乐民惠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打造幸福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生态产业富民,村景融合经营、绿色发展实践成效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5元,年均分别增长25%、15%。特色文化乐民,建成文化礼堂、“两山”文化展示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数字电影院,9支文艺队伍和农村文化能人活跃乡间。绿色人居惠民,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公共产品,增加民生福祉,开始全面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行动,确保群众喝上清洁水、呼吸干净空气,吃上放心农副食品。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感恩之情、笃行“两山”理念,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文明村创建,努力建设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乡村样板!
牢记使命强动力发展生态筑文明
近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增强社会效益、建设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载体,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精神传承
1962年,369名林场创业者斗天寒、防风沙,吃莜面、喝雪水,住马架、睡地窖,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用智慧和血汗坚守在高寒地区,凝聚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到1979人。我们始终牢记精神,长期用艰苦创业的历史激励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干事创业的追求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坚持载体推动
我们组织艰苦创业主题演讲比赛,重温入党誓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担当。我们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标准、林场文明公约,出版散文集、摄影集、诗歌集,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特色职工文化活动,努力建设林场文化,凝聚发展向心力。我们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儿媳、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教
育身边人,激发职工正能量。
三、坚持融合共促
我们坚持“两手抓、双提升”,一手抓精神文明创建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懈怠,真正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开展“文明服务标兵”和“提质提效、文明服务”创建竞赛,广泛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景区文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完成十多处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的建设工程,景区服务环境根本改善。以森林旅游带动周边地区的乡村游,以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效益的提高,林地产业相融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建场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始终把精神作为一面旗帜代代相传,以林场建设发展的新成绩,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创建文明校园办好一流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走在精神文明建设前列”。大学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一是立足大局,育人为本。
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发展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培养方案重构,设立师生“开放交流时间”等制度。深化思政课改革,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和研究性教学。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启航工程”,一大批毕业生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五年来超过万人到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其中1855人到西部地区工作。
二是加强领导,统筹为要。
成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文化建设委员会,完善党
委统一指导、党政齐抓共建、部门协调联动、院系细化实施、师生全员参与的文明校园工作格局。在大学章程》等重要文件中,专门对创建文明校园作出安排,将精神文明创建成效纳入对各单位领导班子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大学建设办公室作用,协同推进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制定首部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三是发挥优势,创新为先。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生生不息的文脉、继承爱国奉献的革命文化、转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振兴人文日新的文明基因。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弘扬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加强通识教育,设立文科“双高”计划,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以坚实的文化自立,推进文化强校战略,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校风等文化精神载体作用,突出校友文化、体育文化,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原创作品。
四是开放引领,责任为重。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活动,每年召开教书育人研讨会,设立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系列奖项,引导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对师德失范零容忍。制定实施全球战略,50%的本科生和60%的博士生在学期间有海外访学经历,积极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导、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高端人才成长发
展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切实发挥文明校园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四篇: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XX公司创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公司情况简介
XX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形成“一条龙”的创建模式。
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从创建伊始,就摆到公司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形成“四统一”的工作方法(与重点工作一并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单位文明状况是一个单位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创建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员工文明综合素质和文明形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第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在创建活动中,公司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办公室和工会三个部门组成创建工作联谊部门,总经理为总负责人,支部书记为执行人,并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第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为了深化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的主体意识,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结合工作实际,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办公室利用公司外网和内网,利用各种会议、展板,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职工对创建文明单位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创建精神文明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认识到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是贯
彻落实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树立管理新形象的需要,从而促使职工自觉把建设文明单位与履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外树形像,内强素质,凸显“两面光”的创建效果。
打基础、强素质、树形像,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寓创建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第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提升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始终坚持将学习实践活动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党支部的团结和活力,增强工会的协调和纽带作用。第二,加强业务培训。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和培训经费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公司鼓励员工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提升学历,增强业务理论知识。公司的部分职员通过自学,考取了会计资格证、物管员、物业管理经理、房地产经纪人、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物业管理师等多个执业资格及学历。学技术、钻业务、岗位成才蔚然成风。第三,加强优质服务,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原则,公司每年评比集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忠诚奖、道德奖等,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秉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意念,从而使得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三、推进落实、开拓创新,实施“三光策略”的创建格局。
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公司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并形成了适合企业的创建教育形式,实施“三光”策略,保持创建活动的持续性和长久性。第一,摈弃暗光点。通过创建,凡是在各个部门存在有异于企业发展的不良气习一律限时整改,直到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得到领导认可为止。公司利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结合企业的各板块实际,通过群策群力,共收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建议好意见累计43条,在争创活动中共建章立制5项。第二,找到发光点。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职工的努力付出。通过学习,不断地在基层寻求、推荐值得职工学习的好例子、好榜样、好标杆。集团员工XXX等,均被企业树立为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点滴之事,激励员工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第三,推崇闪光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采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激励措施,以闪光的行为为榜样,鼓励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大干快上。集团公司的矿管部、营销部等被评为本企业的争创先进单位,四、创先争优,塑造精神,完成“始终如一”的创建机制。创建文明单位,并不是单单只是讲究说话文明一点、做事礼貌一点。在公司的文明争创活动中,我们将争创与本企业、本行业、本部门的争优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职工从年初到年终始终保持一致的争创意识和争创干劲,形成了常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争创机制。公司的XX连续三年被评为文明生产单位。集团公司在XX中多次斩获优异成绩、参加建筑商会的金牌工人大比武第三名、历年党建工作受到县委组织部和两新工委
一致好评。集团工会主席在2013年被市总工会评为全市优秀工会干部、支部书记在2013年被市组织部评为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公司每年组织员工进行“红色教育”和外地考察,至今走遍了四川、云南、湖北、陕西、重庆、海南等革命胜地,公司每年有至少一名员工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单位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当然在创建活动中,我们也存在实实在在的一些不足。由于公司将主要的人力、精力投入到了建设一线,在工期紧张、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文体活动的条件相对不足,表现为投入较少、活动不够、精力不足等特点。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各类优秀人员的不断充实,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切实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也建议上级组织多组织一些创建活动,一方面给各公司专业特长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有利于加强各公司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强每个公司的内部凝聚力。
创建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XX有限公司定会在工商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继续本着“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用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不断成熟、创造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六十户乡党建创先争优五月份工作汇报
六十户乡党建创先争优五月份工作汇报
根据高新区(新市区)区委组织部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创先争优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
1、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具体实际,及时组织乡、村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讨论、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固根基”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有效载体,在学习贯彻落实上重点放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党员干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发挥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五个好”创建工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服务民生,确保和谐稳定,努力提升乡、村党建整体水平。
2、全面落实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开展,认真制定我乡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意见,坚持“三个贴近”,赴下身子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亲身体验群众生活。完善“三项工作机制”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真心实意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熟悉掌控本地区本单位的各项社会动态,全力推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夯实“三个基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化建设,民主化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强基固本工作,我乡多年来实行乡党政领导干部包村,站(所)部门干部包队(组)的联系点责任制,三分之二时间工作在一线,在各自的联系点与群众同甘共苦。
3、乡、村党政组织的各部门、各站(所)是最基层的服务部门,我们的全体干部每时每刻都面对的是各族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是每位干部职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工作的唯一标准。窗口单位、农业科技、服务行业重点做好本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地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4、创新创先争优有效载体,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强组织、增活力、固根基”为主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今年村“两委”民主选举的新班子年轻有为、生机,激情澎湃,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乡六个行政村你追我赶创先争优,共谋发展、民生、和谐、稳定的大业。
5、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指示精神,及时推荐申报了自治区级、市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工作,各项文字材料推荐审批表格按时上报。
六十户乡党委 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