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罪犯个人谈话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对罪犯个别教育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和谐、稳定、健康。监狱对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工作不断发展,罪犯的教育改造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众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监狱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中来。犯罪类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多样化,罪犯构成也日益复杂,特别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问题”青年、“留守”少年等的出现,其思想十分活跃,偏激、固执,给教育改造罪犯作带来新的挑战。个别教育作为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做好罪犯转化工作的有效传统和重要方法,过去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取得了明显效果。面对新形势,如何继续充分发挥个别教育的作用,确实有效确保监管安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的基层民警,通过几年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实践与摸索,归纳出以下个别教育谈话中要注意的谈话技巧,以探索教育改造之路。
一、谈话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我们切忌草率从事,在熟悉和了解所谈人和事的情况下进行谈话。
1.充分了解谈话对象。谈话要成功,达到鼓励、说服、批评等不同的教育目的与效果,就应将熟悉和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作为抓准问题的实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前提,这也是对谈话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改造表现、事件经过、反常诱因、主要目的动机、性格特点、人际交往、情趣爱好、弱点软肋等方面。
2.注重研究分析并选择恰当时机。为保证谈话能顺利进行,我们通过深入研究罪犯的现实态度及表现,探寻其心理变化的轨迹,以此确定谈话的主题,思考切入的方式,并预测谈话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考虑调整应对的办法,尽量避免罪犯抵触、防御或恐惧心理现象的出现。同时注重选择谈话的时机,防止谈话早了,罪犯听不进,造成僵局;谈话晚了,成为“马后炮”,于事无补。
3.构思谈话中如何去体现对罪犯的尊重信任。无论是表扬谈话、鼓励谈话、说服谈话还是批评谈话等,民警都特别注意尊重和信任罪犯,尤其是说服、批评谈话更是如此。谈话是谈问题、通思想的过程,也是尊重和相信罪犯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尊重罪犯的个性、情感、兴趣、自尊心和人格等方面,并视为民警谈话前必须做足的又一门功课。
二、应对不同对象的谈话策略
谈话中,怎样避免“对牛弹琴”,一直是我们开展谈话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也始终作为一个策略性思考在对待。共七种情形:
1.“与智者言,依于博。”意思是跟聪明有智慧的罪犯交谈,要靠民警渊博的知识。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加强自身学习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以独到的见解和智慧来说服教育有“才智”的罪犯,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此类罪犯往往刚愎自用,常常因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死钻牛角尖。因此,着力点是让其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懂得摆脱不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就会如影相随地伴随在自己左右,让生活成为一副重重的担子的道理,从而试着给自己开起一扇窗,自然也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2.“与拙者言,依于辨。”辨同辩。意指跟那些理解能力差和头脑反应迟纯的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要靠善辩取胜。“拙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认识过程。我们尽量的发挥耐心与耐性,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多加解释,细致深入地讲透道理,因势利导地教育罪犯。通常采取转移、分散、弱化、体谅、解脱、升华、抵消、利用、表达等方式来系统地进行帮教,以干预罪犯的注意力、消除缠绕的烦恼、学会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3.“与辨者言,依于要。”也就是对能言善辩的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做到简明扼要。“辩者”,本身善于言谈,有的甚至爱诡辩。教育时,我们应选派口才好、应辩力强的民警抓住个别谈话教育的核心,把握要点,逻辑严密,观点鲜明,不绕“弯弯”地直言相见,力避让罪犯牵着鼻子走。通常我们从对方软肋处选定话题,让其登场不久就能抓住漏洞迅速突破。随后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启发诱导: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废话;别低估他人,你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别死撑硬杠让自己活得很累;收敛自己的脾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都不欠你,所以没有道理跟别人随便发脾气,耍性子;学会思考,头脑清醒,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凡事不要强出头,否则枪打出头鸟,谁都帮不了你;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等。4.“与过者言,依于锐。”换言之,就是跟那些变化无常的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要依靠敏锐。“过者”,华而不实,喜欢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教育此类罪犯,我们让思路敏捷,反映迅速的民警灵活地把握个别谈话教育中心,不留给罪犯转移话题的机会,且一旦谈妥,还在“钉子回脚”上下功夫。比如,郑重地告诫罪犯:你的说辞游移不定,说明你是一个心无定所、缺乏目标而胆怯的人,你的掩饰除了迎合你那虚假的自尊外,在躲躲闪闪中错过的恰恰是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说南道北,不着边际,本身就说明你理屈词穷站不住脚,纵是无谓抗争也是徒劳。藉此打断罪犯的表演,主导后续教育的切入。涉及话题有:敢于担当,才有赢的可能;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学会忍耐和坚持;学会听取他人好的意见或建议,更多时候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心动更要行动;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等。
5.“与贵者言,依于势。”意思是跟以前有一定地位的人交谈,要依靠气势。“贵者”,在此指那些罪犯入监前曾有权或有势,他们往往仍有一种高傲感,说话时喜欢居高临下。因此。针对这类罪犯,民警如果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小心翼翼,那么个别谈话教育就会失去实际的效果。为此,我们注重挑选不卑不亢,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的民警,以委婉含蓄的措辞,据理而辩,促使罪犯口服心服。主要围绕心态决定人生、适时放弃才会有收获、平常心不可少、把服刑看成是磨练、做人要能方能圆及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中失掉你眼前的目标等方面展开。
6.“与贱者言,依于谦。”其含义是跟地位低的人交谈,要依靠谦虚。“贱者”,此指有自卑感,处事谨慎小心的罪犯。在罪犯个别谈话教育中,我们要求谈话民警要十分注意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之以诚上下功夫,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着重进行自信才能赢、别把挫折当失败、避免烦恼成心病、做情绪的主人等方面的诱导开导。
7.“与勇者言,依于敢。”意思是跟勇敢的人交谈,要依靠果敢、铿锵的气质。“勇”之罪犯,最瞧不起的是懦夫和优柔寡断的人。为此,我们注重挑选阳刚、干练的民警以坚定果断的语气、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行事风格教育罪犯,重点围绕做人不要太狂妄、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不要把赌注押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生气不如争气、宽容是一种美德、任何时候做事都要留有余地等方面展开。以上策略,从教育改造罪犯的实际运用效果看,不一定都能“得心应手”,“下药对症”,仅是一种摸索和尝试。毕竟教育改造罪犯纷繁复杂,仍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总结、提高。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具有较厚实的政治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收到高屋建瓴的效果,掌握谈话教育的主动权,并令罪犯愿意倾听。
三、消除罪犯戒备心理,调动罪犯参与谈话积极性的基本技巧
要想消除谈话对象的防卫心理,让其打开话匣子,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获取谈话对象的认同和好感是谈话成功的前提。这就是要讲求谈话的技巧和艺术。
1.营造谈话气氛。谈话是我们从罪犯改造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的直接的、最具体、最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要使谈话圆满成功,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气氛,既能使谈话主题不断深入,又能让罪犯处于一种精神松驰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让谈话对象受教育。相反,正襟危坐,只能令罪犯如坐针毡,勉强应付,巴不得谈话早点结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开始适当寒喧。不一开口就奔“正题”,给罪犯留下“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印象。往往是从平淡处开口,而不是冒昧提出太深或太特别的话题。大多是从拉家常或从当时的环境找寻话题,待气氛融洽后,再“言归正传”。当然,要使寒暄自然而然地转入“正题”,我们尤其注重两点:一是避免谈我们自己不完全了解的事情。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稀里糊涂地说一遍,不仅不会给罪犯带来什么益处,反而给罪犯留下虚浮的坏印象。二是避免民警不感兴趣的内容。毕竟自己对所谈的都不感兴趣,怎能期望罪犯随你兴奋起来呢?
2.谈话中始终注意礼貌。其一,态度诚恳,亲切。不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搞“外交辞令”,否则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其二,声音大小适当,语调平和沉稳。不与罪犯一谈话,就加大嗓门或者随便添上各种语气词,像“啊”“呵”“嗯”之类,令罪犯感到很不自在,这样很难使谈话深入下去。我认为有理不在声高,只要罪犯能够听清就行了,而语气、语调则要求尽可能地平和沉稳,尽量不用或者少用语气词,只要让罪犯感到亲切、自然就行。其三,谈话时神态专注。正视罪犯,认真倾听,切忌东张西望,似听非听,甚至自顾处理一些与谈话无关的事情。否则易让罪犯产生“轻视他”的心理,就难收到好的效果。
3.善于把“独白”变成“交谈”。谈活是通过语言互相交换思想,而不是单方发表演说,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谈话效果和实现教育的目的。首先,我们必须有平等的谈话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给罪犯留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印象而破坏谈话气氛。其次,恰当设计提问引导罪犯谈话,必要时谈话中注意留给罪犯说话和插话的余地,不唱独角戏。再次,留心听罪犯谈话。从中可寻找适当话题,就鼓励罪犯说下去;还能加深理解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可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和怎样教育罪犯。我们千万要记住通过我们的引导罪犯自己求索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好的结论。
4.掌握谈话“分寸”。我们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说话不失“分寸”,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引导和着力:认清自己的身份,不乱吹。我们是代表政府和法律在履行职权,是真善美的化身。对罪犯来说,民警的语言衬托了你在他心中的形象,进而决定他是敬重你还是小瞧你。如果无所顾忌地自吹自擂,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适当考虑措辞,不生硬。谈话有决窍,不是想怎么谈就怎么谈。当然,谈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斟句酌字来进行推敲,但在一句话将说出口之前,主观上还是应该经过一番考虑。否则,措辞太生硬,影响谈话的效果。尽量客观,不“过头”。谈话时切忌动不动就夸大其词,这样难免令罪犯产生一种鄙夷心理,认为这种干部说话不着边际。例如,有的对罪犯的要求,无论是正当的还是非份的,好办的还是难办的,办得了的还是办不了的,都随意表示“没问题”、“你放心”、“一定办”;还有的喜欢对其他罪犯妄加评论等。象这样信口开河的谈话习惯,弄不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表善意,不伤人。与罪犯谈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罪犯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接受教育。因此,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必要特意挑一些过头话、刺耳话来说。毕竟恶语伤人恨难消,在谈话教育中,我们更要注意,这同样是一种“分寸”。先思后言,不泄密。与罪犯谈话,有些事情对他们是保密的,必须得先思后言。因此,我们要对自己设置个“警界线”,以免失态;再是对谈话内容有所准备,不贸然进行。
5.讲求谈话艺术。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也可以把人说跳。具有艺术性的谈话,有助于谈话教育顺利进行,也可应付意外情况,避免发生尴尬僵持的局面;同时,有助于缓和气氛,调节气氛,增强效果。我们的方法是:语言说得体。也就是注意谈话的背景、场合和气氛。例如,我们应根据罪犯的性别、年龄、犯罪经历、犯罪类型、改造态度及性格、气质、修养的罪犯面前,说话的语气、语调要有所不同。在正式与非正式,犯群与单独场合,谈话要有所区别,努力做到说话得体。同时注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氛因素,如与初犯、违规犯,反改造尖子等谈话,不能随随便便,无所顾忌;与老犯谈话不讲令其忌讳的话;过年过节,喜庆日子不对罪犯进行批评式和使其难堪的谈话,即使要谈,也是在事后委婉地表达;在罪犯碰到伤心事时,说些慰籍、开导的话语,否则会令罪犯误解为民警对他的伤心冷漠无情等。
6.谈话紧扣题。也就是说,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只谈自己感兴趣的事。开口时,自觉地讲一些能引起罪犯兴趣的事情,避免引起不良效果的话题。再是对罪犯不愿谈及的事尽量避而不谈,若不得已需要提及时,尽量注意婉转、含蓄。赞美重真诚。与罪犯交谈时通情达理,感情真挚深厚会增加信任感,引起心灵共鸣;反之就会引起戒备心理。“高谈阔论”、千篇一律也是诚意不够的表现,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再是注重真诚地、恰如其分地赞美罪犯的闪光点,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亲近感,缩短双方间的心理距离,使教育深入其心。当然,赞美要出自内心,且注意场合和对象,不能言过其实,以免反感。遇窘善幽默。民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因此,也不可能不碰到一些无理取闹的罪犯和事情,比如一些由言语造成的困境和尴尬。当谈话中矛盾发生时,缺少幽默感的民警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甚至导致不良后果;而幽默者却能使一切变得轻松而自然。为此,我们应学会用风趣、幽默、不打“官腔”的语言缓解彼此间的紧张感,并赢得罪犯的敬佩和信任,但切忌与讽刺、挖苦等同。
四、谈话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方法
毫无疑问,不同的谈话对象,不同的谈话内容,要求民警在讲求谈话策略和谈话技巧的基础上,还应选用相应的谈话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等商量法。当前,在押犯中绝大多数是青年犯,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性格特征、文化教养、道德法制观念等因素,民警尽量运用平等商量的谈话方法,让罪犯在坦诚相待的感觉中消除恐惧和顾虑心理,畅所欲言。若罪犯仍有戒备心理,保持沉默,即可引入标签术和探测术攻心。当然,得有选择性地应用。标签术有“好”、“坏”两种,探测术也有间接、委婉和直接、尖锐之分,此法只适合取用“柔”的一面。在标签术使用上,主要是抓住每名罪犯对自己的优点多少有些自负,而且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心理实施教育谈话。如:“你本来不是个随意糟蹋自己而不可救药的人,你的亲朋好友也都说你是很孝顺的,但是你这样消沉下去,继续抗改下去,最伤心的还是你的母亲,像你这样的孝子,是不应该让你母亲再为你伤心的„„”这番话给罪犯戴上“孝顺”的标志,他也许就会采取孝子的行动。再如,对一位罪犯说“好好改造,就能受到奖励,早日新生”。该犯也许就会如我们所愿,力争积极改造,争取减刑;相反,如果对他说:“你听也好,不听也好,反正你得老实呆着”,这个罪犯很可能会消极或抗拒改造。这种心理趋势就是“标志效应”。在探测术选用上,如果罪犯不肯讲话,你想打破僵局,或是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或是想得知他当时对教育的渴望程度,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探测性语言查看他的反应。例如“罪犯反应你„„”“据查你„„”,把发言权扩大而且有针对性,这样可避免民警将指责性语言直接讲出来破坏谈话的气氛,同样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不仅便于探测内心世界,也利于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2.感情激励法。针对在改造、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或遇到挫折,或违反监规监纪而产生灰心失望等消极情绪的罪犯,我们倡导民警动之以情地教育他们,关心感化他们,给他们以启发、敦促、激励、鞭策和动力,使他们精神振奋,重新扬起积极改造的风帆,使谈话教育之舟借助情理之水,到达成功彼岸。若效果不尽理想,还可以称赞术、暗示术、标签术等方法进一步攻心。比起批评罪犯的短处,称赞长处更能激起罪犯改造的积极性。其主导意图是将罪犯认为值得骄傲的地方进一步让它显扬,也就是看罪犯的长处,帮助他发挥、成事,而不是只盯住人家的短处。因为人的心理是“饰矜”,罪犯也如此。虽身处监禁之中,但仍有自傲的地方,我们如能明确地加以指出来,罪犯就会更加自信,谈话自然就找到了结合点和兴奋点。如果罪犯只是自我陶醉,而没得到我们认同,你能加以点出,效果便不言而喻。当然,最好不过的情况是罪犯本人没有注意到的长处(闪光点),你能加以发觉,不用说,自可激起罪犯很高的积极性。当中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称赞罪犯,更不能夸大其辞地“恭维”,这样会让罪犯感觉你太假,就算一时管用,也不能长期维持。暗示主要是通过故事、比方及其它心理治疗手段给予启示和矫正,从而配合教育起到效果。比如针对情感受挫、心态消极的罪犯就可通过讲“井底的驴”这个故事给予心理暗示和启迪: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每一锹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藉此启示罪犯: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都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3.比较分析法。我们主要是通过比较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特征和要求,品行和性格,分析其产生矛盾或错误的动因、过程和后果,把问题谈深刻、谈清楚,让罪犯在民警的比较中作出新的判断,建立新的是非观?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教育改造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调动和激发服刑人员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服刑人员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罪犯的教育改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每名民警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监狱民警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好的经验。然而所有的方法也敌不过实际工作中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广大我们必须耐心细致,群策群力,把握好“度”,力争为国家、为人民把罪犯改造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用之材。
第二篇:与学生谈话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与学生谈话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作为班主任,在新接手一个班时,越快、越多的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就越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越能帮助班级尽快进入正常的轨道。与学生谈话是一个最好、最直接也是最便利的了解学生的方式。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一方面这样的谈心的确让我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另一方面与学生谈话也像是一场小型战役,如果事先准备不足,或是战场上战略不当则不仅不能所向披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吃败仗。因此与学生谈话必须要准备充足,心细灵活,用爱来感化和教育学生,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有些年轻的班主任因为急于了解学生,一开学就找学生谈心。这时的谈心往往是准备不足,谈话东一句、西一句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我在初任班主任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学期伊始我就找不少同学谈话。这些谈话表面上使我和学生更亲近了,但是在这些无准备之战中,我显然损失惨重。由于缺乏做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谈话中,作为一名新教师难免流露出一些不成熟的态度和想法,学生虽然年龄尚小,可是也算“阅师无数”所以班主任的不成熟很可能是学生在心理上轻视老师,也就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也有的新教师想通过谈话的方式走“平民化的道路”,但在师生双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这种短兵相接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弊大于利。新教师对于“度”的把握不当,反而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缺少威严,不像个老师的印象。因此,在刚接手新班级时,还应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于更多的学生,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急于找他们谈心,而是尽可能的多观察、多了解一些他的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一手材料,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马到功成。
第二步要做的是找准谈话的时机。可能某个学生的问题在老师看来已经很明显了,老师也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所以老师便会随随便便就找学生谈话,而忽略了谈话对象的特点,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如果赶上学生心情不好、或者注意力正集中在某项其他事情上时,老师的谈心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班里有一名来自新疆的学生,他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学生,交给他的工作他总是做得很认真,而且每次劳动他也非常卖力。但是这个学生在学习上惰性却很大。注意到这一问题后,我多次找这名同学谈心,给他谈未来、谈知识的重要性。谈话中,我感到这名学生其实对于我讲的道理其实是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他一方面已经养成了惰性,不容易改正,要持之以恒就更困难了。此外,通过他原来的班主任我也了解到原来在新疆的时候这名同学学习成绩很优秀,然而来到青岛后他的优势渐渐失去,而且进入文科班以后他的汉语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的进步。慢慢的他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因此,我所要做的首先是让他重拾自信。恰好本学期我们有一次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活动中,他事事争着做,大家不会做的农活,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忙着帮老师打水,爬山时帮同学背背包。通过他的努力,在活动结束时被评为实践先进个人。这次的实践活动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我也终于找到了与他谈话的契机。回到学校后,我重新找他谈心,一方面肯定了他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我还在此基础上对他进行鼓励。“你看,大家伙都做不好得事情你却能做的这么棒,不正体现出你本身的素质很好吗,同学们都跟我说对你那是心服口服啊。老师相信如果你在学习上能再努力一些,你也一定可以做得很好的。”不久以后,我看到了这次谈话的成效。他上课听讲认真起来,而且他还主动找到我来补课。各科老师也纷纷反映他学习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
第三谈话要注意因人而异。老师在找学生谈心时,由于原有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容易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如果做错了事被老师单独找到谈心,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紧张和内疚的情绪的,所以如果这时老师暴风骤雨般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学生不仅不能解开心结,反而会徒生一些埋怨。但是和风细雨的教育也并不适应于每一个学生。我所教的班中有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按常理推断,这样的孩子自尊心会比较强,而且敏感。所以没每每他犯错,我都会跟他耐心的摆事实讲道。但他却依旧我行我素,让我十分头疼。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给他一次“暴风教育”。他平时经常不按要求穿校服,我决定先从他的校服问题入手。周一升国旗,除他之外全班其他同学都穿着整齐的校服,我严肃的提醒了他,但第二天,他仍是那一套行头,我便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起初,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满不在乎,但这一次我不仅一改温文尔雅的作风,而且还将他的小错上升到了责任心和集体精神的高度,严厉的批评了他。他没有料想到,我会大发雷霆,开始还有些错愕,后来就深深地低下了头。见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便要求他马上回宿舍换好衣服再重新回到教室上课。后来,我和这名同学在一次聊天时,他提起此事,说到:“老师,大家平时对待我都小心翼翼,让我觉得与他们距离很远,那次您把我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却让我觉得很亲切。”这一次错愕的人倒是我了。原来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细腻而复杂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都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我们与学生谈话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绝大多数的问题又不是我们一次谈话就能彻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谈话本身的同时,还要勤抓落实,把我们与学生谈话的内容要求学生落实到实践上来。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寄宿制的学校,午睡的时候总有学生不好好休息。我也单独
找到一些同学谈过话,可是他们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就又恢复老样子。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重复。为了帮学生养成这个好的习惯,我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查学生的午休,慢慢的学生中午就不敢再动歪脑筋了,也习惯中午按时休息了。由此看来,我们与学生的谈话最后不能只流于形式。在我们通过谈话的方式打开了学生的心锁后,更要关注这些谈话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如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则要尽快调整策略,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最后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摒弃某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老师在找学生谈话时,往往容易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学生。这种现象主要表现的语言上,类似于“你这样的学生”、“我看你是没救了”等等。这样的话即使是对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听来也是十分刺耳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老师给的这种判断性的评价不仅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乃至于破罐子破摔。另外,老师的一些肢体语言也直接反映了老师的态度。与学生谈话时,眼睛长时间看向其他的地方,不专心,或者是翘着二郎腿等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学生若是不认可老师,那老师说的什么话他也是听不进去的。
总之,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需的有勇有谋,恩威并用加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改变他们的人生。
第三篇: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谈话的技巧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谈话的技巧
作者:高海平、张颖
摘 要 由于谈话对象的特殊性,监狱人民警察除了要做好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外,还要明确在谈话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并掌握相应的技巧,以便保证谈话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无声语言 倾听 专家参与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0院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海平、张颖,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30-02
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工作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避免错误是人们需要沟通的理由之一。监狱人民警察为了更好的提高监管改造的质量,同样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罪犯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达到改造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监狱人民警察在与罪犯谈话时充分认识到一些相关信息和手段的辅助作用。
一、说服的技巧
(一)苏格拉底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论辩见长,他创立的说服术至今还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聪明的劝诱术”。其原则是:开始时不要讨论双方的分歧点,而是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而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其关键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而千万不能让他说“不”。也就是顺时针方向的谈话方式。如果我们只从一个角度去思考某个问题就很容易认死理。但是如果自己注意到了或是在别人的指点下注意到了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马上就通达了。你说问的问题都是对方所必然同意的。你不断地得到一个同意又一个同意,直到拥有许多的“是,是”。不断地反问,到最后,几乎在没有意识之下,是你的对手发现自己所提到的结论恰恰是自己在几分钟之前所坚持反对的。因而监狱人民警察在与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时,也应该多角度的、多渠道的思考问题,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要认识到如果可能的话,就对罪犯的改造情况进行充分的认可,使罪犯在开始的时候就说“是的,是的”,尽可能是他不说“不”,从思想上放松警戒,配合监狱人民警察的谈话工作。
(二)化整为零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要求不容易满足,有些要求比较容易满足。对于比较容易满足的要求、比较容易办到的事,人们往往乐于提供帮助。而对于不容易满足的要求、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人们往往予以拒绝,甚至断然否定。而“化整为零法”是指,在谈判中,比较高明的谈判者,绝不会一下子提出自己的所有要求,而是提出比较小的要求、比较少的利益,争取对方的让步,然后一点一点地增加,这样到最后,实际上满足了自己很大的要求、很大的利益。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的谈话同样可以借鉴此种做法,通过多次谈话将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所要表达的信息逐步地添加给罪犯,知道其最后完全接受或领会,是一种渐进式的个别教育方式,有其独到的可取之处。
二、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
所谓无声语言,又可称为人体语言或肢体语言,是人们用来传达信息的身体姿势、动作、自身装饰和携带的物品,具体说来它包括人的动作、姿势、体态、表情、服装、饰品和随身携带的物品等等。因此,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来传达信息的身体的姿势、动作、体态和表情,这一部分是真正的人体语言,另一部分则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选择的服装、饰品以及他们对随身携带的小东西的处理。一个人口头表达的信息中大约有65%是身体语言,因而这是一种应熟练运用的有用语言。无声语言对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个别谈话行为的预测到底有多少帮助,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尤其是监狱人民警察因为想寻求快速、简单的指针,作为其谈话行为的参考,所以总相信有肢体语言与谈话行为对照表,可以清楚地由某一个行为立即推断出其代表的意思,谈后找出应对之道。可是实际的个别谈话却不必然如此。
我们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往往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可以体现出谈话者与被谈话者之间的关系程度如何。亲近的朋友家庭45厘米;朋友或亲近的同事45-80厘米;同事或熟人60-120厘米;陌生人大约150厘米。监狱人民警察在与罪犯的个别谈话过程中,合适的谈话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会拉近罪犯与监狱人民警察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谈话的主动方监狱人民警察在谈话过程中的肢体语言也会对罪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说在谈话过程中,我们的监狱人民警察两手交叉抱在胸前,我们如何解释这个肢体语言,是充满敌意还是自信,是习惯工作,还是胃疼。当罪犯看到监狱人民警察坐立难安,这该如何解释。对,也许是我们的监狱人民警察焦虑,但焦虑什么。我们或罪犯怎么知道他一定是为现在谈话的这件事焦虑,而不是为了停车没停好,或5点钟快到了,得赶到幼儿园接孩子而坐立不安呢。列奥纳多·达芬奇说过:“眼睛是一面可以反映灵魂的镜子。”也就是说通过眼睛可以给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说充满自信的目光接触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可信和真诚;游离的眼神表示淡漠和怀疑;在北美洲,正常的目光接触时间为2至6秒(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今后需要适应更长或更短的目光接触);如果某人无法保持目光接触,那么就说明他对你本人或你们的话题感到不适应;目光炯炯地盯着对方会被人理解为咄咄逼人;保持目光接触可以表明我们自信、诚实和乐于交流;其他相关的信号还包括表示不相信的太高眼眉、面部紧缩以及眨眼等。因而,尽信书不如无书,肢体语言的判断并不是谈话的灵丹妙药。可是肢体语言并不是完全没有用。比如说,罪犯在一段时间内动作变得不自然,说话逻辑性较差,或特别大声;或频频在语言上强调他是无辜的等等,这都是不太自信的表现,而实际状况也确实经常如此。
另外,每一个人接收资讯的不同习惯,也可以从谈话对方的一些小动作,或一些惯用语中得到启示,让监狱人民警察可以“投其所好”,顺利输入我们所想要罪犯接收的资讯。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肢体语言(或小动作)有的时候可以作为对方谈话的指针,有的时候又不行,所以我们比较主张的是审慎观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才能对某一特定谈话对象的行为动作,有比较可靠的解释。
监狱人民警察除了平时就负责观察、整理各项关于罪犯的资讯外,在谈话时还必须和那些在“后方”(特情人员)进行资料搜集研判的人保持联系。比如在谈话时,忽然有关政策改变了,或某一个新的资料出现了,而这些都足以影响谈话结果,这时“后方”的人员都会将这些资讯及时的反馈给监狱人民警察,从而在谈话过程中取得主动权。
三、积极倾听
转换角色,用心倾听。被误解或被过滤掉的交流信息通常要占大约70%到90%,只有25%的信息会被保留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作“有选择的倾听”,有时可能会构成理解障碍。
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去获取信息。例如,“关于……你还有那些烦恼?”仔细想想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词句以确保你能得到正确的信息。然后再用你自己的话把你听到的东西复述一遍,防止误解的发生。你可能会赞同也可能不赞同你得到的消息,但是你一定要理解这些信息。一旦弄清了谈话者的立场,你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最后还要对双方同意的内容加以总结,防止可能发生的误解,并询问对方:“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我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吗?”倾听是沟通技巧中最基本的技巧。听是收集和给予正确信息的关键。他影响过滤和筛选信息的效果,是影响沟通效果的第一障碍。没有任何附和的声音或非语言信号鼓励讲话者,这样会使讲话者认为我们没有跟着他的思路,从而无法继续下去。
如果你提的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那么你只能得到较少的信息。封闭式的问题对于寻求事实,避免有人提出一些啰嗦问题是有帮助的,而对于展现故事全貌是不利的。展现事件全貌要问开放式的问题。所谓开放式的问题是鼓励讲话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细节,要求对方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可以促使谈话的进行,另外这些问题还可以使对话更加自然流畅,更加富有新意。
应当说明的是,不管是哪种倾听方式,都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倾听是的态度要认真。这一点在与罪犯的谈话过程中非常重要。那种对罪犯的发言表现得漫不经心,或不耐烦,或急于打断罪犯以便尽快表达自己意见等等,都是非常错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不认真地倾听罪犯的陈述,就不了解罪犯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你不尊重罪犯,所以当你发言时,罪犯就可能会用同样的态度回敬你。这样双方的谈话就无法进行下去。第二,在倾听中,应该对罪犯的谈话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罪犯讲话时,应该注视对方的双眼,并用一些体态语言如:点头、微笑等等来表示你的专心和关注,以调动罪犯主动陈述的积极性,鼓励罪犯认真的讲述相关情况信息。第三,把一切都听进来。不要表示不同的意见,不要考虑去回答,也不要急于分析罪犯陈述的信息。如果你在罪犯陈述时,就表示不同的意见,罪犯会以为你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或感受。这样,当你在陈述相关的信息时,罪犯就有可能在心中盘算,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你明白他的意见,从而造成罪犯忽略监狱人民警察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如果监狱人民警察在罪犯陈诉时考虑如何回答,或者急于分析罪犯的陈述,就不可能明确而充分地弄清罪犯的意见。为了全面掌握罪犯的全部信息材料,在罪犯陈述时,不仅不能考虑如何回答,而且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必须及时提问,让罪犯在重复一遍甚至几遍,知道完全明白而清楚地把握罪犯的思想动态为止。第四,听完以后,监狱人民警察应将罪犯的意见加以归纳。等罪犯对所知道的情报信息反馈结束后,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价值的大小等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的了解罪犯的思想动态,确保监狱的监管安全。
四、利用专家的权威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信专家、权威的意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定势。在与罪犯谈话中可以利用这一点:第一,你充当某方面的权威和专家。谈话之前要求在这方面做好准备,并在谈话开始就显示出你确实拥有高人一筹的专门知识;第二,在与罪犯谈话中要引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这也要求你在谈话之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及时地引用;第三,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权威参加罪犯谈话。如能做到这一点,比起前两种方法更有说服力。在与罪犯谈话中,专家、权威比起非专家、权威来,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占据有利的地位。因为不少人容易被专家、权威的头衔所征服,因而变得缺乏自信,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对专家、权威的话提出异议。正因为专家的权威性对改变罪犯态度的效果影响很大,监狱人民警察在从事罪犯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同时,也要注意聘请一些专家权威人士来参加我们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卡尔.怎样说话才打动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杨燕.社交心理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潘肖钰,谢成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四篇:演讲稿格式需要注意哪些
一、开头
开头要点: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格式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主体
主体要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主体是演讲稿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思路、节奏和衔接等几个问题。
首先是思路,思路清晰的演讲才能引导听众,最简单的思路是用数字序号来表达内容的层次,如提出3个问题,第1、第2、第3,或有3种方法等等。
数字序号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能表达清晰的思路。此外,演讲稿中使用过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语词来区别层次,也是使演讲思路清晰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节奏,是指演讲内容在结构安排上表现出的张弛起伏。节奏变化会使听众不至于疲劳,如在演讲稿范文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轶事等,使演讲内容不单一,以便听众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
当然节奏是为内容服务的,插入的内容应该与演讲主题相呼应,另外,节奏变换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
第三是衔接,是把演讲中的各个内容层次联结起来,使之具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由于前面提到的节奏的需要,容易使演讲稿的结构显得零散。衔接是对结构松紧、疏密的一种弥补,它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有助于演讲主题的深入人心。演讲稿结构衔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同两段内容、两个层次有联系的过渡段或过渡句。
三、结尾
结尾要点:简洁有力,余音绕梁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结束。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尾能够震撼听众,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
演讲稿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也可以是号召性、激励性的口号,也可以是名人名言以及幽默的话,结尾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演讲稿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的职场,各种大大小小的发言机会很多,如果你抓住了正确的发言机会,在老板和同事面前能够清晰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对来说,你的表现机会也就更多。正是因为如此,你需要为你的发言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就是——备好演讲稿。那么,我们该怎么选优质的**演讲稿平台呢?[**]可以**演讲稿。企鹅/薇 **
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的创办历史。只有好的平台,才能经久不衰,用实力收获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最终形成品牌。所以,在选**演讲稿平台的时候,尽可能选择有一定客户群的平台。
其次,要看这个平台的**能力。好的**才能组成一个好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里的**能力不佳,说明这个平台的实力不够,不能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也就不能写出优质的演讲稿。
再者,要看这个平台的客户影响力。如果一说这个平台,很多人都会应和着说,这个平台我听过,上次谁谁谁就是让这个平台**了演讲稿,感觉他说出来就很有逻辑性,也很有文采……这就说明这个平台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是有实力的平台。
最后,要看这个平台的服务态度。自己的想法肯定会与他人有些出入,在平台创作演讲稿的时候,就需要他们有好的态度,来倾听客户需求,最终写出优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