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支持政策材料整理须知
附件3
申 报 材 料 整 理 须 知
一、申报所需基本材料:
1、申报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证书复印件(均加盖公章);
2、项目承诺书;
3、法人签字的委托书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申报单位申报当年及上一年各税完税情况明细表及完税证明复印件;
5、申报资金超过5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提交连续三年经营收入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复印件;
6、项目书面申请(包括基本情况、经营情况、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取得的相应资质、效益分析以及申报内容等;)
7、专利权为两个以上单位的,必须提供专利权人签署的同意申请该专项资金的协议证明,最终资助资助款项将拨付给申请人;
8、专利权为个人的,必须提交本人身份证或者户口本,户口非昌平区的应提交“北京市长期居住证”,居住证地址必须为昌平区;
9、区内在校中小学生专利资助,应提交学生证、学生在校证明(原件)。
二、发明专利代理费资助(发明专利申请代理费每件2000元)
1、发明专利代理费资助申请表;
2、发明专利申请代理费资助汇总表;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申请日期必须在2013年内)
5、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费”收据;(与受理通知书对应)
6、企业与代理公司签订的代理合同;
7、企业支付代理费用发票;(发票金额必须大于申请金额)
三、实用新型专利代理费资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代理费每件1000元)
1、实用新型专利代理费资助申请表;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代理费资助汇总表;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实用新型专利受理通知书;(申请日期必须在2013年内)
5、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费”收据;(与受理通知书对应)
6、企业与代理公司签订的代理合同;
7、企业支付代理费用发票;(发票金额必须大于申请金额)
四、国际专利申请费资助(国际阶段申请费8000元/件,国家阶段申请费5000元/国/件,共5国)
1、国际专利申请费资助申请表;(一项专利一张申请表)
2、国际专利申请费资助汇总表;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PCT国家阶段受理通知书、国际申请号和国际申请日通知书;
5、申请文件中的《说明书摘要(中文)》
6、相应国家的受理通知书;
7、国际检索报告;
8、PCT 《关于缴纳规定费用的通知书》;
9、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费”收据;(与受理通知书对应)
10、细账单。
代理机构代缴费用凭证,或者其他官方寄送的发票和明
五、国际专利年费资助(一次性年费资助5000元/国/,共5国)
1、国际专利申请费资助申请表;(一项专利一张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相应国家的授权证书;
4、国际专利年费缴费凭证、代理机构代缴费用凭证,或者其他官方寄送的发票和明细账单。
六、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发明专利每件资助5000元)
1、发明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
2、发明专利授权资助汇总表;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发明专利授权证书(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内);
5、国家知识产权局“年费”收据;(与受理通知书对应)
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资助(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1000元)
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
2、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资助汇总表;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内)
5、国家知识产权局“年费”收据;(与受理通知书对应)
八、国际专利授权资助(一次性资助5000元/国/,共5国)
1、国际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一项专利一张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相应国家的授权证书;
4、国际专利年费缴费凭证、代理机构代缴费用凭证,或者其他官方寄送的发票和明细账单。
九、专利数量资助
1、昌平区专利数量资助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2012年专利申请年度统计表;
4、2012年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5、2013年专利申请年度统计表;
6、2013年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十、专利技术交易(合同总额20%,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昌平区专利商用化项目资助申报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4、委托代理人或指定办理人员的委托书及身份证;
5、与专利转让、专利许可行为有关的结算票据、计帐凭证;(包括:发票、银行入账单等)
6、专利证书及与专利转让、专利许可有关的登记、备案文件等;
7、专利成果转化经济、社会效益证明。
注 意:资助对象为昌平区企业购买专利,或专利被实施许可;
十一、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费资助(备案费的金额全额)
1、专利商品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费资助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出口商品的专利证书;
4、知识产权保护备案登记证(备案证);
5、知识产权保护备案缴费凭证。
十一、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合同总额的15%不超过20万元(含))
(一)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支持资金
1、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服务机构托管工作计划及目标;
4、知识产权托管合同(2013年内)和缴费凭证;
5、服务机构营业执照副本;
6、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考核报告(按照配套政策一准备)。
(二)专利战略研究支持资金
1、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专利战略研究实施方案;
4、专利战略研究合同(2013年内)和缴费凭证;
5、专利战略研究结题报告;
6、知识产权工作报告;
7、服务机构营业执照副本。
(三)海外知识产权侵权分析及预警专项支持资金1、2、3、4、费凭证;5、6、7、8、海外知识产权侵权分析及预警专项考核报告;出口产品或技术输出证明或国外市场拓展计划书;中介服务机构营业执照副本;海外知识产权侵权分析及预警专项结题报告(按照配套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申请表;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海外知识产权侵权分析及预警专项实施方案;海外知识产权侵权分析及预警专项合同(2013年内)和缴政策二准备)。
(四)申请专利数据库建设资助1、2、3、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申请表;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专利数据库建设合同(2013年内)和缴费凭证;
4、5、清单。
6、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可行性报告。
专利数据库建设情况总结及数据库功能介绍、建设费用服务机构营业执照副本。
(五)知识产权联盟建设资助(每年给予10万元(含)的资助)1、2、3、4、5、6、7、昌平区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建设资助申报书 知识产权联盟成立倡议书。
知识产权联盟章程、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知识产权联盟资金管理办法。知识产权联盟年度工作计划。
知识产权联盟工作考核材料(按照配套政策三准备)。知识产权联盟年度活动相关证明(如活动策划方案、新闻宣传、照片等)。
注 意: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必须符合昌平区产业政策方向,联盟成员单位需达到5个以上,经过区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每年组织成员单位培训、交流不少于5次;
十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本(包括评估、担保等费用)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含),利息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40万元(含)的性补贴;)
1、2、昌平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项目申报书;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授权证书、专利登记簿副本、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
4、与担保、评估等机构签订的担保、反担保、评估合同及评估费用、担保费用的缴费凭证。
5、与贷款相关的补充合同(协议)、以及信用担保合同(协议)等材料。
6、提交贷款相关合同(协议)承诺书:企业承诺除提交上述3和4中涉及的各类合同(协议)外,未与贷款银行或担保机构签订其它与本次贷款相关的附加合同(协议)。7、8、9、与银行签订的知识产权质押合同及借款合同。放贷证明、还贷证明、利息单据。贷款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十三、专利保险(保险费的10%,不超过30万元(含))
1、昌平区专利保险项目资助申报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投保专利证书;
4、申请人同相关保险公司签订的科技保险合同复印件(需加盖保险公司印章);
5、支付专利保险费的发票;
注 意:单位投保险种属于非一次性投保而需要按年续保的险种,在次年办理续保时按照上年度保险费资助比例进行资助,资助年限为两年(第一年和第二年);
第二篇:政策支持
双语课程建设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校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双语教学进行引导、建设,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水平,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开发优质资源的共享度。具体政策和制度保障措施如下:
我校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工作,把双语课程建设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出台了《洛阳理工学院双语教学暂行规定》等文件,文件中规定对双语课程的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1)经学院考核认定的双语教学课程,适当增加教学工作量系数。认定为双语教学的课程除按一般课程计算教学工作量外,再增加系数0.5。
(2)被评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课题组,学院按照院发〔2009〕61号《洛阳理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根据级别给予奖励。
(3)双语教学课程评教成绩优秀的教师,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岗位聘任、优秀教师评选、职称晋升等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其次,学校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积极培养能够担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组织参加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为教师从事双语教师提高英语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同时,也形成一种政策导向,使更多年青教师积极踊跃的投入到专业双语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学校多方筹资,加强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积极推进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双语教学提供硬件环境。并在校教改项目立项上,积极支持双语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立项扶持倾斜政策。
第三篇: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
根据工作安排,攀枝花市将在2012年完成《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制定《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目标任务》,2015年初见成效,2017年基本完成各项创建任务,2018年向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级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申请认定和授牌,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是依托丰富的阳光气候资源优势,以健康、养生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我市计划2018年成功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力争获得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级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对我市“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或者“中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进行认定和授牌。
环境适宜攀枝花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岛状气候,全年冬暖夏凉、阳光明媚,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是我国少见的阳光地带,光热资源在内陆地区得天独厚。攀枝花独特的气候,尤其冬春两季干燥温和,对亚健康人群及中老年人的许多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心脑血管病等具有显著的自然疗效。多晒太阳,不仅能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能减轻精神抑郁症和缓解压力。运动员们在攀冬训也易取骄人成绩。
服务业大力发展
攀枝花市旅游局大力推广“阳光花城,康养天堂”的整体形象,抓好全市旅游营销整体策划,优化促销机制、明确拓展重点。该市以产品整合为抓手,实施旅游线路统筹行动,优化红格、二滩、格萨拉等市内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开展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昆明、楚雄、丽江、泸沽湖、西昌等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环线;大力引导市内旅游,推进周末旅游、乡村旅游等,并在传统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组织开展好冬季阳光之旅系列宣传活动;攀枝花市还将全力以赴,办好“欢乐阳光节”、“格萨拉索玛花节”、“金芒果节”、“迷昜花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内需旺盛
而攀枝花市空巢老人13988人,独居老人5554人,困难老人22191人,残疾老人7526人,散居五保(三无)老人1940人。特
殊老人共计45545人,占老年人口的31.29%。特殊老人中,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581人,占特殊老年人口的10.06%。也就是说,4000多80岁以上的特殊高龄老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有养老服务需求的,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低龄老人因独居、贫困、疾病等种种原因,也存在养老服务需求。
交通便利
《攀枝花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已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准。按照规划,未来10年我市预计将投资344亿元,把攀枝花建成四川重要的次级交通枢纽、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区域交通中心枢纽。到2020年,攀枝花将形成连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个大城市和西昌、宜宾、丽江、大理、楚雄、六盘水、昭通七个地级城市的交通大通道。同时,通过规划的实施,攀枝花将打通经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至东南亚的出口通道,直接融入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圈;通过丽江,连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融入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通过昭通,连接六盘水和宜宾、重庆等城市,开辟资源入攀和产品东进华中、华南的进出口通道。
第四篇:苏州市知识产权政策
苏州市知识产权 政策法规汇编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
苏州市版权局
2014年9月
目 录
一、苏州市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
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4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13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8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34 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41 苏州市专利资助实施细则(试行)......................................................45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励办法..........................................49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评奖细则(试行)......................56 苏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办法(试行)..........................................65 苏州市重大版权推广运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68 苏州市软件正版化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72 苏州市“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单位)创建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76 苏州市版权工作示范单位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80 苏州市版权工作示范单位、示范园区评定试行办法..........................84 苏州市知识产权保险补贴实施办法(试行)......................................87 苏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92 苏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100 苏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试行)....................................103
苏州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07 苏州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11 关于加强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117 苏州市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意见........................122
二、苏州各(市、区)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
张家港市2014年创新驱动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129 2014年常熟市专利资助办法...............................................................131 常熟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134 常熟市优秀专利奖评奖办法(修订)................................................137 常熟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企业认定管理办法....................................141 昆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144 太仓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51 吴江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157 吴中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61 相城区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168 相城区科技创新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试行)........................................176 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83 苏州高新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90 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197 姑苏区、保护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扶持政策........................201
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
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2004年11月24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制定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2010年10月13日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专利运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专利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促进本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专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与本地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专利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的组织、协调及保障机制。
第五条 市、县级市(区)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促进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科技、公安、财政、商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税务、工商、质监、海关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专利促进工作。
第六条 鼓励、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促进专利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开展行业交流与协作,指导、推动本行业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激励措施
第七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专利促进工作的财政投入,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其规模与本地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专利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事项:
(一)资助专利申请和奖励专利授权;
(二)促进专利实施;
(三)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实施专利战略;
(四)健全完善专利服务体系,扶持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五)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与维权援助;
(六)开展专利宣传和人才培养;
(七)进行专利工作表彰、奖励;
(八)其他专利促进事项。
专利专项资金使用时,应当加大对申请国外(境外)专利和国内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授权的资助奖励力度。
第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设立专利奖,对在发明创造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利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以及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的专利权人、专利实施人给予
奖励。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对国家、省专利奖的本地获奖者给予奖励。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专利事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人才工作计划,培养、引进高层次专利管理、服务和贸易人才。
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将专利知识纳入课程教育体系。鼓励、支持中小学校普及发明创造相关知识,增强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通过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培养实务型专利人才。
第十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专利申请、授权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本地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重大专利推广应用计划,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第十一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各类专业专利信息数据库,促进专利信息的共享、开发和利用。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将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产品、服务列入采购目录,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
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产品符合政府首购和订购条件的,政府应当首购和订购。
第十三条 以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和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应当优先选择投资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
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鼓励担保机构优先为专利、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融资担保。
第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专利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表彰、奖励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增加研究开发专利技术及产品的投入。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百分之五十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摊销。
第十六条 鼓励、支持企业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专利权人合作,进行专利技术应用试验与开发。
鼓励专利权转让、许可、入股、质押。专利权转让、许可、入股所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七条 鼓励、扶持专利服务业发展。在本市设立专
利中介服务机构或者分支机构的,政府按照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和开办经费、办公设施等支持。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专利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专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业务,技术交易合同经当地科技、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认定,并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依法免征营业税。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业务中代收代缴的各类国家规费以及国外(境外)专利规费,在计算营业税计税营业额时依法予以扣除。
第三章 规范管理
第十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专利审查和管理工作。政府投资项目涉及专利权的,申请人应当对相关技术的专利权权属及稳定性进行检索、评估,并提出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项目主管部门应当查验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并征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等项目,申请人应当向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未提交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的,不得立项。
第十九条 引进外资中涉及专利技术作价投资的,专利、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指导相关方进行专利审查。
第二十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加强专利保护和管理。
服务外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完善专利信息管理,保护发包方的专利权。
第二十一条 进出口货物、接受委托从事来料、进料加工生产或者引进境外技术及从事技术贸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境内外专利保护规定。
鼓励对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进行检索、评估,采取防止、应对专利纠纷的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在从事与专利技术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时,可以在相关合同中就专利侵权责任问题进行约定。
对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专利权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向海关申请采取扣留侵权涉嫌货物等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就专利申请权、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缴纳以及利益分配等事项作出约定:
(一)个人到其他单位兼职进行发明创造的;
(二)合作或者委托进行发明创造的;
(三)在其他单位进修、学习或者工作期间进行发明创造的;
(四)订立其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合同涉及发明创造的。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将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的、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和信息泄露或者出卖给其
他单位、个人。
因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其他原因离开所在单位的人员,应当事先将已经完成或者尚在进行的与职务发明有关的实验材料、试验记录、样品样机以及其他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交还原单位。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专利权人或者被许可实施人在其产品、产品包装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标注专利标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明专利类别和专利号。
第二十五条 在本市签订或者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当事人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国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当事人凭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办理外汇、海关专利权备案等手续。
第四章 行政保护
第二十六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专利纠纷,防范专利侵权风险。
第二十七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专利维权援助机制,指导专利维权援助机构开展专利维权援助活动。支持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开展专利维权,协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展览会、推广会、交易会等会展活动的举
办者对涉及专利的参展技术、产品,应当查验其专利权有效证明。对未能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的,举办者可以拒绝其以专利技术、产品的名义进场参展。举办者发现专利违法行为,应当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派员进驻会展现场进行专利监管,受理和调处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专利。
第二十九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专利违法案件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假冒专利以及故意、重复侵犯专利权的企业档案,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
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假冒专利行为。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举报信息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及有关内容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专利管理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从事或者参与和专利有关的经营活动的;
(二)侵犯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挪用或者贪污办案经费、侵权案件赔偿款、罚没款等费用的;
(五)包庇或者放纵实施假冒专利行为的;
(六)泄露举报人情况和
举报内容的;
(七)泄露行政相对人的商业秘密的;
(八)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三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骗取政府专利资助、奖励的,三年内不得申报政府专利资助、奖励,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参与政府采购。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收回资助、撤销奖励,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出具虚假专利检索报告或者协助他人骗取政府专利资助、奖励的,由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
苏府〔2008〕147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全面提升苏州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重大意义
1.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举措。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苏州践行科学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内涵,促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将更加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创新能量,更快推进知识和技术优势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面提升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而广受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
够从根本上转变苏州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突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在竞争发展中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3.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苏州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优势品牌等知识产权的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只有继续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资源,增强参与国际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将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4.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繁荣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也是苏州的传统优势和支撑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和应用知识产权制度,将有效激励文化创造、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进而提升社会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形成更为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5.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坚持激励创
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构筑知识产权高地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6.至2020年,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有效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近五年的目标是: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15%,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外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20%以上;版权登记量年均递增15%,计算机软件登记量年均递增1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商标注册年申请量7000件,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累计达40件,省著名商标保持在30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达500件,获市“知名字号”的企业达到400家。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45%以上,专利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达到35%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8%。促进专利技术标准化,研制并实施一批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重要技术标准。加快发展以软件开发、动漫设计为重点的新型版权产业,版权产业销售额年均递增15%,版权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显著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良好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基本形成。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市民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主要工作
(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
7.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地位。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把创造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目标,把获取知识产权优势作为开拓市场、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应用转化能力。鼓励企业建立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增强利用专利文献能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效率。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创新活动的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专有权与实现市场价值有机结合。将知识产权创造拥有的数量、质量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实施评价、科技奖励和研发机构认定等的重要指标。
8.引导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加快知识产权创造的本土化进程。鼓励在苏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本土化。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来苏设立研发中心,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动。引导在苏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进行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推进研发人才的本土化,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创新合作,带动本土业的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创造。
9.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在苏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
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苏州经济发展、企业创新活动相结合,形成一批引领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主导产业提升的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苏州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0.加强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创造。围绕电子信息、化工、冶金机械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创造一批支撑高起点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形成跨越发展优势。围绕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品牌化,培育一批以核心专利为支撑、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商标,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动漫原创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特色农业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建立一批农业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培育保护基地。
11.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参与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金点子”等活动,发挥科技、文化工作者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智慧优势,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发明、小设计、小创作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2.促进知识产权转移应用。完善鼓励知识产权转移的
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转移的交易规则,明确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转移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市科技、服务业、文化和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向企业转移,以无形资产入股或作为注册资本创办企业,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
13.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集群。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发明人新创企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采取对专利新产品的政府采购、首用、试用等措施,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实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鼓励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快专利技术向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过渡,鼓励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各类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创业园和产业园区,吸引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
14.促进企业商标应用。加大自主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开发利用地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引导初创型、加工型、服务类企业和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名、特、优、新、稀”
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创建自主品牌。强化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强企”,支持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和专业经营,扩大自主商标的市场覆盖面。引导出口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开展涉外商标注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商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5.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培育影视制作、网络传媒等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版权产业,扶持动漫、软件、广告设计等新型版权产业,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工艺美术等优势和特色版权产业,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版权企业。加大对以昆曲、评弹、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民间文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版权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拓展能力的版权优势企业。
16.促进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应用。支持“阳澄湖大闸蟹”、“洞庭碧螺春茶叶”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发展壮大。加强对“吴门医派”传统中医药的挖掘、整理与传承,鼓励二次开发与应用;支持中医药制备技术研究与创新,形成一批支撑中医药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以“香山帮”古建营造、古琴制作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举报投诉、维权援助、行政执法、海关和司法保护等制度,优化流程、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沟通、案例分析、重大案件会商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建立由刑事、行政审判员参与的“三审合一”专业合议庭,建设纵向、横向互联互通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标准的统一,形成行政与司法双轨并行的保护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与水平。
18.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专项执法,查处盗版、假冒、冒充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案件立案、审理和执行的快速通道;发挥司法调解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备案、电子监控查验和风险分析系统,增强甄别和查获侵权货物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和企业的声誉。加强对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研究和完善网络域名、生物技术、地理标志产品、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19.加强知识产权社会监督。建立知识产权诚信档案制度,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载入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侵权“黑名单”,加强社会监督。
推进知识产权“正版正货”服务承诺活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承诺销售正版正货,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面。
20.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设专利分析数据库,应用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发布重点技术领域、行业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苏州)调研基地”在探索、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中的作用。建立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和经费补助;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及规则的研究,建立决策科学、反应快速、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重点对中小企业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给予援助。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2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适时制定推进知识产权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各级政府知识产权综合协调机制,总体规划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统筹协调知识产权重大事项。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市(区)要独立设臵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失信惩戒。
22.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的知识产权管理。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利用知识产权规则,抢占知识产权高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将知识产权产出数量、质量和转化成效作为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条件和教职员工、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23.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强化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技术改造等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制度,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管理,加强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和论证,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加强公共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监管,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4.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苏州专利代办处,提供专利申请的受理、初审、费用减缓审批等服务;建设各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集知识产
权申请代理、维权援助、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建设集成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综合性数据库和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的分类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正版软件服务平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出口、应对纠纷等提供专业服务。
25.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强化服务特色,创建服务品牌,扩大市场规模。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资产评估、风险投资等紧缺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保障措施
26.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知识产权的组织协调,探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各相关部门、各市(区)政府参加的涵盖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知识产权局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知识产权发展目标,布臵阶段性工作任务。将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纳入科学发展、党政领导干部等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将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知识产权工作目标、任务和措
施。
27.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政府项目资金优先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或产品倾斜。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享受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政策待遇。政府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以及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的商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及社会资本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知识产权服务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行政与司法保护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设立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扶持重大知识产权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预警分析、维权援助,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知识产权奖励。
28.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取得重大成就、知识产权保护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江苏省专利金奖、苏州市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
名牌出口产品的企业,按相关政策和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拥有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和市知名字号的企业予以表彰。对优秀版权作品、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园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被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按相关政策和规定予以一次性奖励。对通过•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29.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由政府推动、需求导向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自主培训、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开展面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体系。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步伐,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将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30.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并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普法教育五年计划、科普宣传周、专利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的学习培训计
划,提高公务员的知识产权素养。加强对青少年的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在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发挥新闻媒体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建立知识产权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发布•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向社会发布知识产权重要信息。利用公共网站、公共设施、科普长廊等载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四进”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苏财科字[2009]30号 苏知办[2009]3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财教[2006]195号)和苏州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知识产权资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知识产权资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促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知识产权资金使用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规章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确定支持方向和重点,发布项目指南,提出项目资金预算及使用计划,组织项 28
目实施和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 市财政局负责参与审议知识产权资金项目指南,参与审核项目资金预算,实施项目资金分配及拨付等工作,并对资金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第三章 支持范围与方式
第六条 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申报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二)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三)具备项目实施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物质保障。第七条 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作品著作权登记费用资助、知识产权维权经费补助的申请主体,为苏州市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八条 知识产权资金支持范围:
(一)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主要包括:1.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按申请费、实质审查费的实际缴纳额给予资助。每件发明专利资助额不超过4000元,每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资助额不超过1000元。2.已获得国外授权的专利申请,按其实际费用发生额给予每件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资助;同一发明创造同时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权,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3.具
有一定社会影响或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在取得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后,按申请人实际缴纳的登记费用给予每件作品不超过300元的资助。
(二)重大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推广运用。主要包括:1.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核心专利技术的推广运用。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或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作品的推广运用。
(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重点支持: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专利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 产权制度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软件正版化推进。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完善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软件使用效益等。
(五)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1.提供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维权诉讼及人才培养等专业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发展。2.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数据库、展示交易服务、正版软件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3.各类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及保护等载体的建设。
(六)知识产权应急与预警分析。重点支持:为我市自
主研发、经贸、投资和技术转移等重大经济、科技活动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论证和预警服务,指导企业、行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为政府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主要包括:1.支持企业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当事方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2.为具有较大影响的维权诉讼和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专业知识辅导、法律法规咨询、诉讼委托代理等智力援助服务。
(八)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主要包括:1.宣传报道知识产权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工作、典型事例,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引导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2.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
(九)知识产权表彰、奖励。主要对象:1.重大发明专利或取得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以及优秀专利发明人和设计者。2.具有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或文化艺术价值的版权作品。3.在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
(十)知识产权其他相关工作。
第九条 知识产权资金的使用采取无偿资助和贴息等方式。
第四章 项目审批及资金拨付
第十条 各类项目申报主体根据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指南,应向注册所在地的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各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将所接受申请的项目及其相关材料汇总后报送市知识产权局。主要申报材料:
(一)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企事业单位有效证照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状况和经营状况相关证明。
(四)其他所需材料。
第十一条 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提出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立项建议,采取相关方式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立项通知书。
第十二条 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由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财政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合同(责任书)‣(一式三份),市财政局依据合同(责任书)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由各市区财政局或有关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 国家、省知识产权项目的配套资金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各级财政分别承担。
第十四条 已在同一内申报其他市级专项资金的同一性质项目,不再下达市知识产权资金项目。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市知识产权局和市财政局应加强对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跟踪问效和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施定期检查,并在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分析汇总的基础上提交绩效报告。
第十六条 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委托各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日常跟踪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必须对知识产权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检查。
第十八条 凡发现项目承担单位有弄虚作假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有关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必要手段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起实施。此前的•苏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苏财科字[2003]19号)同时废止。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苏知政〔2009〕3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苏州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全面提升苏州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为加强对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国家、省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知识产权问题为重点,实现知识产权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市知识产权局立项、市财政拨款支持的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计划项目),包括重大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软件正版化推进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知识产权预警分析项目等。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是计划项目的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市知识产权局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委托有关机构承担项目管理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 市知识产权局管理计划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
(二)负责项目的立项、调整和终止;
(三)按项目合同确定的额度划拨经费;
(四)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项目中期检查或评估;
(五)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保障项目按进度正常进行;
(六)组织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
第六条 计划项目实行归口管理。由所辖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市属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作为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归口管理部门)。
第七条 归口管理部门管理计划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项目申报,审核申报材料;
(二)匹配约定拨付的项目经费,督促项目自筹资金的到位;
(三)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协助市知识产权局进行项目中期检查或评估,协调项目的实施;
(四)负责项目执行情况统计工作;
(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第八条 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按要求落实自筹经费;
(二)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按期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三)接受市知识产权局对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实填报项目执行情况表;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五)提交项目验收所需的有关资料。
第三章 立 项
第九条 计划项目的立项一般包括:发布指南、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或论证、审定和签约五个基本程序。
第十条 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于每年年初发布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各类计划项目的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和方式。
第十一条 计划项目申报主体应当符合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二)具有承担项目相关的经验积累;
(三)具有承担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
(四)具有承担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五)具有承担项目的良好信誉。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应提交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另有要求的,按其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市知识产权局或受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查的项目,由市知识产权局或委托有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立项评审或论证。
第十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知识产权政策,结合评审或论证意见,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并下达项目和经费。
第十五条 列入市知识产权计划的项目,通过合同书的形式,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实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督促承担单位认真履行合同。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计划项目分批拨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计划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承担单位、归口管理部门要及时报告市知识产权局。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由市财政拨款、归口管理部门配套资金和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计划项目。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经费(含归口管理部门配套、单位自筹部分的资金)实行独立核算,并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
第六章 验 收
第二十条 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由市知识产权局或委托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提出书面申请,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同意后进行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约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作出客观的评价。
第二十二条 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应在预定的项目执行期满后半年内完成。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计划任务,半年内不能进行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到期前向市知识产权局提交延迟验收申请报告。
第二十三条 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的,按市知识产权局批准调整后所确定的目标和完成时间进行验收。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时应提供各类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各类计划项目必须提供下列验收文件和资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合同;
(三)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一般采取书面评议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验收时由市知识产权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专家人数一般为5-7名。验收专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意见,核实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市知识产权局核准并作出验收结论。
第二十六条 对按期完成项目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的计划项目,视为通过验收;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一)未按项目合同要求达到预定目标;
(二)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三)擅自修改项目合同中的考核目标、内容;
(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纠纷或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作出说明的。
第二十七条 未通过验收的计划项目,项目承担者在接到通知半年内,经整改完善有关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
承担计划项目。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完成后,由市知识产权局颁发•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验收证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的15天内,及时办理验收证书的有关手续,并提供验收证书的电子文档。
第二十九条 对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项目结题或验收的,进行通报批评,市知识产权局中止其计划项目,采取措施收回市拨经费,并在两年内不再受理该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
理办法(试行)
苏知政〔2009〕3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苏州市企业的发明创造,支持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促进我市产业CD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设立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为规范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三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全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于每年年初编制并发布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第四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面向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企业或内资控股的企业,申报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有知识产权工作经费;
(二)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与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有较高的资信等级,有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
第五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或有优势的传统产业的发明专利;
(二)推广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无专利权属争议或其他纠纷。
第六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任务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知识产权状况和上经营业绩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专利权有效性证明。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本管理办法和项目申报指南,填报•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任务书‣等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第八条 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
核和签署意见后报苏州市知识产权局。
第九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报的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并下达立项项目和经费。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合同书‣,并严格按照合同书约定的内容,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第十一条 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项目实施的管理和指导,并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并接受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向市知识产权局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三)项目资金决算表。
第十四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或委托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项
目验收以项目合同考核的内容为依据。
第十五条 对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项目结题或验收的承担单位,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中止其项目,采取措施收回市拨经费。
第十六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44
苏州市专利资助实施细则(试行)
苏知专﹝2012﹞77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鼓励发明创造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和•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专利资助遵循公开透明、择优资助、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三条 专利资助包括国内专利资助和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
(一)国内专利资助:注册地或户籍地在本市平江、沧浪、金阊三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获得受理、授权的。
(二)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注册地或户籍地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获得受理、授权的。
第四条 在国内专利申请中,同一发明创造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只资助一项申请。
第五条 国内专利资助标准:
(一)发明专利资助按所发生的申请费、实质审查费、45
登记(文件)印刷费,授权后前三年年费的实际缴纳金额资助,每件专利资助累计总额不超过4000元人民币。
(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资助实行授权后资助,按所发生申请费、登记(文件)印刷费、授权当年年费的实际缴纳金额资助,每件专利资助总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第六条 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标准:每件申请资助1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官费、检索费、代理机构服务费等。同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地区)申请专利的,每个国家(地区)资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资助累计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
第七条 专利资助资金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 二个以上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专利第一申请人须符合第三条规定,并由第一申请人提出专利资助申请。对个人专利资助,每年资助数量不超过10件。
第九条 申请国内专利资助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苏州市国内专利资助资金申请表‣(从市知识产权局官网下载)。
(二)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和专利授权证书复印件。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费收据和相关证明文件。对收据原件已入账的单位须提供收据复印件并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个人须提交收据原件和身份证复印件。
第十条 申请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苏州市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资金申请表‣(从市知识产权局官网下载)。
(二)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国际检索报告、专利授权证书等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单位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法人证书的复印件,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个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四)申请人须提交代理机构出具的包括代收官费、代理服务费、检索费等票据的复印件和费用明细清单,以及向国外汇款时的银行汇款回执单据复印件。单位须在相关费用票据复印件上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个人须在相关费用票据复印件上签名。
第十一条 申请人在每年4月份向所在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上一专利资助申请。各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上报的专利资助申请进行初审、汇总后于每年5月份报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资助资金。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一经发现申请人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等行为,市知识产权局将追回已资助资金,并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励办法
(试行)
苏府规字〔2013〕8号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的有关精神,表彰奖励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活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激励专利权利人、发明人(设计人)、版权创作人创新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设下列三个奖项:
(一)苏州市优秀专利奖。
(二)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
(三)苏州市优秀版权奖。
苏州市优秀专利奖、优秀版权奖每年评审一次,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每两年评审一次。苏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奖项设臵和奖励周期。
第三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以尊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为方针,遵循公 49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负责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由苏州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名推荐,报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每届任期为四年。苏州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负责评审奖励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的奖励等级及奖项数量:
(一)苏州市优秀专利奖分为优秀专利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项数量为每届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5项。
(二)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不分等级,奖项数量每届不超过5项。
(三)苏州市优秀版权奖分为优秀版权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项数量为每届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5项。
第六条 苏州市优秀专利奖授予全市范围内通过创新活动而获得核心专利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报优秀专利奖的专利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授权的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且该专利权有效。
第五篇:电影院政策支持
大影易快讯:国家对于影院又出新政策
2013-10-15 15:02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电影专资工作会议上,根据多方讨论后的结果,新的《县城影院建设补贴政策》即将出台。据内部消息: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而且补贴的额度还不小。相信这对于全国县级影院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事件。
从近些年国家频繁颁布影院建设的有关政策来看,充分展现了国家对于发展影视影院产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随着国家对影院相继推出的多项引导和鼓励发展的政策等等多种迹象,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影院发展又将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以下仅是列举了一些草案中的基本条款(具体政策以国家颁布的正式文件为准):
(一)补贴范围
1、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县城(含乡镇)数字影院。2、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建或改扩建并投入正式营业。3、依法取得《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4、符合《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1048-2007)中一星级影院的评定标准。
5、使用符合规范的售票软件系统向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正常报送票房数据,及时足额上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6、已经加入城市电影院线公司,且在经营中无违法违规行为。
7、不低于3个放映厅,合计达到200个座位的,或者少于3个放映厅,但中、东部地区票房达到100万(含100万)以上。西部地区票房达到50万(含50万)以上。
8、所有放映厅安装使用2K数字电影设备。
(二)补贴标准
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每厅补贴标准为40万元,最多3个厅。不到3个放映厅,但符合补贴条件的,按实际放映厅个数补贴。地方财政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自筹解决。
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延后一年、分两年进行补贴的方式下达。2011年新建的影院,2013年全部补贴到位;2012年新建的影院,2013年每厅补贴20万元,2014年每厅再补贴20万元。依此类推。
(三)申报程序
符合条件的县城数字影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向省级广电部门,报送资金补贴申请报告及《县级数字影院建设补贴资金申请表》、放映场所地址方位图和观众厅座位图、《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2K数字放映服务器注册证明》与院线公司签订并在有效期内合同复印件等申请材料,由省级广电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会同广电部门于2013年9月10日前将本省资金申请报告经及《县级数字影院建设补贴资金审核汇总表》和相关申请材料,以省级财政部门文件形式联合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凡越级上报或单方面上报的申请均不受理。
根据以上列举的基本条例中不难看出,国家最近推出的贴补政策多数都是对于二三线城市和一些乡镇地区而言的。
而且,在这次补贴政策中显示,中央财政每厅补贴40万,是一笔不少的数字。外加个别省从地方财政再提高,补贴数额更是客观。这一政策落实,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完全全国县级电影市场的全覆盖。
而且最后的申报程序较为全面严密科学,这都说明了国家为防止部分不法投资商与当地广电局联合作假,也展现了国家对县级地区都能覆盖电影的美好构架以及能够让老百姓看电影更方便的坚决信心。
大影易——您身边的影院建设第一品牌。我们主要致力于全国二三级城市的影院建设,只为达成让全民看大屏幕电影更容易的企业理念。大影易——时刻为您掌握影院建设市场的第一手信息。
对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浅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电影报 王晓晖
发布时间:2013-12-11 15:25: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推动下,中国电影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逐渐改善,电影业的生产力得到逐步释放,电影的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人们生活中也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总体框架下来看中国电影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市场经济规模过小、市场集中度偏低、产业结构不优化、技术水平不均衡等这样或者那样诸多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推进数字电影放映场所网络化,影院信息平台化,如何进一步完善电影市场结构、发展电影业的生产力,如何有效地扶植民族电影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县级城市影院也将在开发中、小城市电影市场潜力的过程中发挥出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推动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撑
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电影行业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2000 年12 月18 日国发〔2000〕41 号)、《电影管理条例》(2001 年12 月25 日国务院令342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 年1月21日国办发〔2010〕9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进一步促进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09年至2012年基本完成地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部分县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2013 年至2015 年基本完成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
2011 年7 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的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现场会揭开了全面推动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的序幕。山东、河南等地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纷纷出台相应奖补措施,特别是2013年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县城数字影院建设补贴资金申报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通过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十二五”期间新建的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予以补贴政策出台之后,更加激发起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兴建、改扩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热潮。
◎ 影响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客观因素
随着全球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主要电影市场无不面临着数字化放映的现实。数字电影已经悄然迈进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除了借势各类政策引导的东风之外,其生存状况的优劣,是经营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行业管理人员回答来自各方咨询时最常谈到的话题。归纳起来影响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因素。许多县城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向大城市转移,加上外出上学、人口迁移、就业定居等因素,人口数量变小,可以说主力消费群体缺位,导致观影人数上不去,客观上自然会影响县级城市影院的发展。
2.观影习惯。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以胶片放映为主的县级城市影院已逐渐退出市场,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关闭、拆除或改做其他用途,进入影院看电影的习惯逐渐淡化;同时,电视机、电脑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对电影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导致观众兴趣转移。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观看电影也是一样,影片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硬件设施固然重要,如果没有观看电影的意识和习惯,那么观众还是不会主动走进影院,客观上也会制约影院发展。如何在广大县级城市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仍然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做出进一步探索。
3.经济基础。物质和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只有在经济基础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去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当前,县级城市票房收入相对较好的影院,几乎均是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与之相辅相成的,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其影院的票房收入一般不会有上佳表现。
4.地理位置。一如房地产经营一样,决定影院生意平淡还是火爆的关键—— 影院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县城闹市区、商业繁华地带、购物消费综合体等繁华地段的影院大多效益较好、票房较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逛逛商场、吃吃美食、看看电影,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休闲体验。所以,位于大型商场内的影院甚至还能够起到汇聚商场人气、吸引顾客的作用。在实际中,也有的县级城市数字影院选择位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盲目上马,陷入了硬件标准先进,票房收入不理想的困境。
当然,制约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发展的还有诸如:单厅影院排片困难、部分影院硬件设施较差、层高不够、观影舒适度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同样会导致票房表现欠佳。
◎ 信息化背景下县级城市数字影院观影活动的新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传统的、低标准的、雅俗共赏式的单厅影院已经逐渐让位于现代的、高标准的、雅俗分赏式的多厅经营模式。而且,电影的宣传渠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召开记者招待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之外,网络宣传、微博、微信等手段成为传播电影信息的重要载体,乃至直接影响着观影群体和票房收入。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无论是影院主体本身还是观众,都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
1.活动空间的公共性和观影活动的展示感、仪式感。影院是一个公众娱乐场所,是人们放松身心、追求精神愉悦的公共空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网络化时代到来的时候,影院也成为情侣们增进情感的好场所,年轻人呼朋引伴的好聚点,普通家庭共叙天伦之乐的好去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渐渐地不再满足于坐在家中的沙发上,通过电视屏幕或者小小的计算机屏幕观看电影,对视听质量的追求使得观众们意识到,只有走进影院观看影片才会感到满足、过瘾、够刺激。相对于家庭的、私人空间里的观影活动,选择在电影院观影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更加注重仪容仪表和公共形象,从而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而观众言谈举止之间所表现出来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和井然有序则体现出一种展示感或者说仪式感。显然,通过观影活动所展示出的无疑是观众群体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和时尚大气和时代风貌。
2.观影场所的特殊性和观影活动的现场感、体验感。随着全球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世界主要影院市场即将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数字电影已经迈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新阶段。3D、4D、巨幕、4K拍摄、数字拍摄的网络化、云处理,多平面立体声技术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逐渐拉开普通观影场所与专业化数字影院的距离,带领观众走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空间。人们在影院中享受到的不仅有身临其境的个人感受、随着情节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还有几近真实情境下的喜怒哀乐、错愕惊悚。可以说,数字影院带给观众的现场感、震撼力和体验感成为吸引人们不断走进影院的不竭动力。
3.在线影片的时效性和观影活动的约会感、新鲜感。电影市场是一个现实而残酷的竞争场所,票房好、观众多的影片自然备受院线或者影院的青睐,除了优先安排场次之外,还在档期时间内尽可能增加场次,于是形成了越是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放映的时间越长、票房收入越喜人的特点,那么对于那些一亮相便表现欠佳的影片自然就陷入匆匆登场、草草收尾的窘境。这便是档期制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很有一些“稍纵即逝”的味道在其中。所以,对于年轻一族而言,新影片正式上院线放映前有各种宣传、炒作的铺垫,加上设计现代、声像一流的观影场所和观影效果的吸引,几种因素作用下共同形成了心理上的约会意识或者叫做约会期待,从主观上刺激人们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欣赏符合自己口味的影片。
◎ 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延伸服务的开发
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做好影片本身的宣传、推广仅仅是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即仅仅是 “推销产品”。而影院若要生存得更好、获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从增值服务上多动一些脑子、多下一些功夫。目前影院的服务一般仅限于零食、饮料、配套玩具或特定品牌商品的销售,基本上是一些简便直接的服务模式和销售模式,若要真正做到一流,影院不仅要学会 “推销产品”还要学会“推销服务”,惟其如此,最终才能赢得口碑、体现特色、形成文化。
1.开发增值服务留住观众。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影院候影区适当开发餐饮、娱乐项目,让人们有兴趣留在影院。比如,针对孩子喜爱的快餐店,针对情侣的咖啡厅,针对知识分子的书吧或者体育爱好者的健身房、投币篮球馆。当然,这些项目规模可以不大,也不必全部由影院自己经营,可以采取分包或招租的形式,利用好每一寸空间,显而易见,节约成本、广开财路的同时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如此一来,观众的日常需要基本可以在影院得到满足,那么人们留在影院的绝对时间必然增加,理论上影院收入也相应有所提升。
2.提供个性服务吸引观众。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影院只不过是一个看电影的场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影院经营管理人员就要把握时代的特点,注重人的需求、注重个体感受,在此基础上推出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套餐,供人们选择。比如:影院不仅仅提供多厅的放映服务,应该还可以提供新闻发布、企业培训、生日聚会、婚姻周年庆典、谢师升学专场等各类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从而达到以影为媒、吸引观众、增加收入的目的。
3.精心策划活动影响观众。影院的特色活动策划、开发的效果是衡量影院管理人员经营智慧的标志。影院既是经营主体又是宣传平台,通过影院这样一方舞台可以做成许多事情。比如:不仅可以结合需要策划儿童节日免费观影、公益义卖等活动,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把重要体育赛事、文艺盛典的转播等活动延伸到影院。关键是要跟市场紧密结合,多做那些既有意义又有特色的活动,以及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活动。
◎ 全球化背景下县级城市数字影院的发展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征。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都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沟通手段的国际化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的电影产业发展则呈现出数字化的新银幕、信息化的新终端、虚拟化的新制作、平台化的新模式、差异化的新格式、国际化的新产业等诸多特点。为此,县级城市影院也必然要在这一背景和主题下拓展生存空间。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影院分布的合理性,资源节约的现实性和市场效果最大化是影响影院生存的关键。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是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城市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理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有效规范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秩序,使其既满足每个县级城市建设完成一座数字影院的最低要求,又要防止因电影放映市场无序竞争而造成资源浪费。
2.影院建设规范化。目前影院建设所参照的标准为部颁《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JGJ58-88),使用的数字放映设备要符合国家《数字影院暂行技术要求》(GD/j017—2007)和《数字影院(中档)放映系统技术要求》(GD/j014—2007),但对于广大的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市场,有些投资主体的确满怀雄心壮志将影城建得同一线城市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是却不见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投资成本收回,导致投入产出不匹配。而有的单厅数字影院则是将早期的会议室做了简单地改装,更名换姓之后依然难掩简陋陈旧的原貌,难以为观众带来数字时代的视听感受。因此,如何适当界定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标准,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
3.节目传输即时化。随着中国数字电影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影的拍摄和发行量不仅逐年提高,而且数字放映场所、尤其是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在不断增多。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影院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目前通行的硬盘快递的发行方式很难及时覆盖全国影院,无法有效满足数字时代影片发行的需求,从而将被卫星接收的方式所取代。根据《银幕摘要》(Screen Digest)预测,到2013年底,胶片发行将在美国等主要电影市场消失,2015年末将实现全球银幕数字化。因此数字电影卫星传输是继影院终端设备数字化之后,未来发行领域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又一重要任务。
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我们欣喜地看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良好政策的环境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奖励扶持资金的作用,引领县级城市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促进中国电影产业振兴。基层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在理性面对县级城市数字影院数量逐步增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与之配套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措施,努力为做大做强中国电影市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河南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