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墙上的风景--研修有感
高墙上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小时候,很羡慕别人爬高墙,可以到房顶上欣赏不一样的风景,无奈自己胆小,只爬过一次,还耗费了好长时间爬下来。直到现在,依旧羡慕站在高墙之上的人影。
参加工作以后,初来乍到,安排自己教授政治学科。因为专业不同,特别是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差异,表面上很努力认真,内心却非常挣扎,走又走不掉,没有勇气。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自己的高二班主任居然和自己的本科专业是一样的,现在在教授地理。在高中及其以后都非常欣赏和热爱的老师跨专业也可以教的如此好,当时的他才刚毕业,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还有之前实习期间的杨院长生物学出身又来教授学前教育,我为什么不能做到?还有好几个学校老师都是跨专业„„高中的知识每年变化很少,只要把握好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勤检查记忆就能考出好成绩,我也是按这种模式走的,学生成绩也确实有起色。但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平常的听评课新教师老教师也差不多的模式,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来教授政治课?什么时候能够听听外面老师的讲课,他们是如何上政治的?
远程研修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最开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几番指导看下来明白了意思:对来自不同地区的6位教师进行观评课并打分评价。内心非常喜悦,终于可以看到优秀教师的视频了,自己可要好好学习一下,一下子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梦想,多想站在高墙上看风景。这次远程培训仿佛让自己站在了房顶,远远望向远方„„又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打开自己观评课内容:文化生活2篇宁阳一中徐九健老师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烟台一中纪永华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哲学生活4篇济钢高级中学的任毓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临沭一中于立志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莒南一中吉春国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长清一中刘建华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让我知道了更多的优秀学校和优秀老师。问题来了,作为刚入职的教师,这6课内容自己都没有教过,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作为学生自己能听懂吗?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每节课是不是会对自己有所感悟呢?
第一篇 设计课堂导语
新泰中学的徐磊老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技巧研究》一文指出有效的课堂导语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简洁性;二是趣味性;三是针对性。任老师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中用30秒的时间引入新课,语言平缓,具有简洁性和针对性。
于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开场朗读了一段材料,并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说出每天的激励语,非常振奋人心。用时2分钟,具有趣味性。
吉老师、刘老师直接用一句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X课的第X框题《XX》,具有针对性。
徐老师导入语也非常简单:首先我们来看2段话;纪老师则没有导入语,直接点击视频。感想:不同的课堂,不同的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导语,如果不需要也可以直接进入,但总体感觉有些突兀。精彩的导语可以为引出题目和导入新课做铺垫,也是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第二篇 精彩的教学情境
德国有一名学者曾经将知识与情境的关系比作盐与汤的关系,他说:“单独吃盐会让人难以下咽,单独把知识剔除出来学习会十分枯燥乏味,但如果把盐溶于鲜美的汤中,把知识融入有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无论是吸收盐还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都会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龙口一中的刘芳老师在报告中写到“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感悟:‘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看看6位教师创设怎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①视频情境法:如徐老师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欣赏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观赏视频“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的感人事迹”)、吉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焦点访谈)
②故事材料情境法:如纪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诗歌展示)
③游戏情境法:如任老师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大重点内容均已展示动漫视频让大家做游戏导入话题)
④小组学习法:于老师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上课之前已经分好小组,并且标牌作指示。
⑤对比情境法:如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展示50后、60后的职业选择,与80后、90后进行对比)、于老师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主体》(展示不同观点讨论)
启示:6位教师几乎用了不同类型方式的教学情境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游戏情境创设法,非常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在小组讨论环节,由并排模式到面对面模式,更有利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小组讨论最好四人或者六人一组,每个小组之间有所间隔,避免所有人都一起面对面,对于课堂纪律掌控性有所缺失。第三篇 教师主导:有效的课堂提问与反馈+学生主体:合作探究讨论
徐磊老师针对课堂提问提出几点:首先提问量要适当。再次,要注意提问的梯度。第三,提问要注意紧扣学生的兴趣点。
文化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较多,理解相对容易,其中徐老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分3部分内容,约5个知识点共提出5个问题。问题相对直白,没有层层深入。每个提问点都直接紧扣教材,引入下一环节。学生表现:5个问题均由老师点名回答,回答知识点均为课本上的内容。课堂合作讨论4次,每次时间20秒-30秒左右;纪永华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3部分内容,约5个知识点整堂课提出了11个问题。学生表现:每个问题均由学生自主回答,每个问题回答人数2个以上,回答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且符合课题要求有自身感悟。探究2次,每次约1分钟。自主学习1次。
哲学部分相对而言,因与学生经历有关,对其理解困难些。任毓颖老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2部分内容,约5个知识点提问8个问题(包括2个课后延伸问题),较难的问题教师不断的设问,步步深入,最终融合总结答案,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考察了教师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素养能力。学生表现:自主回答3次与集体回答3次,探究2次,每次约2分钟;于老师《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因录像不太清晰,声音也几乎听不到,所以无法感受教师提问以及引导。但从画面里能看到于老师课堂教学情绪饱满,紧扣学生的兴趣点,这节2部分内容板书6个问题。学生表现:探究活动6次,每次约1-2分钟。课堂讨论非常热烈,自主回答问题并出现抢答现象,可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刘老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出现同样的录像不清与教师语言表达声音不清的状况,本节2部分内容提问6个问题。学生表现:探究活动3次,讨论时间每次约2分钟。学生讨论热烈,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有自己的观点主张,但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集中在中间前四排学生,其他参与者几乎没有;吉春国老师的《社会历史的主体》2部分提问约有8次左右,其中前20分钟就有4次探究。学生表现:探究活动6次,讨论时间每次1~2分钟。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回答问题既依赖课本也会有自己的观点融合,参与者面向广大群体。
感想:新课程改革要求突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应该如何主导?学生怎样体现主体性?是以学生讨论或者回答时间的长短来评价吗?还是以老师讲授时间的长短?我认为针对不同的课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徐九健老师的课内容相对简单,提问量适当,但是没有梯度,兴趣点低,这也是由课程内容所决定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课程流畅,结构清晰,知识点联系性强,既有巩固又有练习。但是没有多少亮点,估计平时也就这么上课,与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无太大区别,可能因为公开课,会增加点互动探究,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较弱。纪老师与于老师的课堂更多的突出了学生主体,提问或者探究讨论次数多,并且每个问题解决较好,并由自己的回答,提问注意梯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点;任老师的提问探究次数也较多,但是由于哲学课难以抽象理解,或者提出的问题有些难,学生在回答上经常陷入没有答案的沉默氛围,这也提示我们提问进一步深入,那么这个问题一开始学生能否会有更深的思考吗?任老师在教学设计里面也思考到这个问题,有难度学生可能分析不出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问题呢?在讲授过程中笔者也确实有些知识点不清楚和不理解。吉老师探究活动次数也比较多,但是时间间隔太短,给人一种疲劳感,问题抛出去,回答之后,解说,接着又是讨论。这需要思考讨论的次数与时间间隔,一堂课根据内容到底需要多少讨论?或者多少问题提出?是需要学生自己回答,还是集体回答?
第四篇 总结:多媒体与板书设计
在最后总结部分,6位教师其中4位课堂总结呈现在多媒体,没有板书。2位教师呈现黑板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要板书呈现总结呢?个人听课感觉如果教师写有板书,最好是边讲边写,会更直观的理解本课的内容,对框架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也对教师的技能素养提出一定要求。对于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讲多,并且忘记板书,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把握,对课堂整体的把握,这需要时间的磨合。
第五篇 教学反思:公开课要不要存在
培训过程中,我不仅观看了6个观评课,并对老师们的报告作业一一进行阅览,也有了不少的收获。感触比较大的是乳山市金岭中学隋旭玲的文章《“观摩课”不要华而不实》,隋老师针对观摩课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观摩课改变了自己的上课风格,对于最先进的教法、学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生硬接受。公开课要不要存在呢?
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应该制定一份调查问卷,学生真正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笔者是持赞成意见的,可能公开课对有些老师造成了压力,毕竟有很多教师来听课,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上课的内容再次仔细的斟酌,我认为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是种莫大的帮助,听课的次数越多,进步会越快,当然指导者能够真正指出意见,教者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这次观摩课,一个老师就算再华而不实,也会带有平时上课的影子,从学生的反映就能看出来(如果是自己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的教师,学生的反映也不会漠然,或者没什么可讨论的。一贯的教学作风,而不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也必将会被历史所淘汰,这也需要具体分析,不同的课要求类型不同。一堂完整的课:目标、导入、正课讲授、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评测练习、课后作业,不加复习包括7个环节,时间只有45分钟。6位教师只有2位教师比较完整了走完流程,其他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比较完整,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主要涉及导入、正课讲授、探究活动三部分内容,那么这样的课是不是意味着不成功了呢?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标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可能一节课我们不会把所有的都展现出来,有时候慢一点,也许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第二篇:看《高墙悲歌》后有感
看《高墙悲歌》后有感
为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三环分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及职工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以案施教,深化警示教育,三环电视台在反腐倡廉宣传周,播放了《高墙悲歌》、《英雄泪》等警示教育片。
在这些警示教育片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高墙悲歌》,这是一部反映我们云南省三个真实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昔日受人尊敬的原保山市昌宁县县委书记杨国瞿,因包养情妇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昔日头顶国徽,身穿警服,在领导和同志们眼中的骄骄者——原景洪市交警支队治安科科长周新,因私设小金库、贪污公款而走进了高墙铁网;昔日的国有企业老总——原昭通市鲁甸县滇东北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翼,没有使企业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反而堕落成企业的蛀虫。影片通过纪实手法从事发过程、起始原因、后果及教训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几名腐败分子从领导干部蜕变为犯罪分子的人生轨迹,使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的真实性及反腐工作的严峻性,从中受到了深刻的警示教育。
《高墙悲歌》中,犯罪分子声泪俱下的忏悔,使我受到了较强的心灵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造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道德观念也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踏上了不归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用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
“智者,以别人的惨痛代价警醒自己;愚者,用自己的惨痛代价警醒别人”。观看了这一警示教育片后,我需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虽然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企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决不会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我决不会忘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是人民大众的公仆。在思想上,我需要建立牢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利益观;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铸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警惕腐败堕落思想的侵蚀。
反腐倡廉,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事,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我们要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充分认识到腐败行为的危害性,真正从内心深处提高自觉防止侵蚀、抵制腐败的免疫力,虽然我们的工作平凡,无贪难腐,但也要做反行贿的坚强战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腐败的土壤,才能达到真正的廉洁自律。
水处理厂----朱琥
第三篇:观看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有感
观看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有感
——XX煤矿 XXX 2016年X月X日,矿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墙悲歌》,片中分三段分别揭示了云南省景洪市交警支队原治安科科长周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滇东北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翼、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原县委书记杨国瞿的堕落轨迹。他们三人的“事迹”也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人从一念之差到本性迷失、再到胆大包天最终走上不归路的3个主要阶段。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一、一念之差,十年苦果——薛翼
薛翼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一定要坚持自己原有的想法,不能有一念之差,一旦有,必将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每个贪赃枉法的官员都会经过这一步,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最初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或者说平庸一点的,为养家糊口,为实现自我价值,但绝不会是贪图享受、奢靡成风、以权谋私。因为有了一念之差,尝到了禁果的滋味,才滋生了他们的私欲,让他们偏离了既定的人生目标,并且越走越远。也可以说一念之差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最关键因素。
如何避免这一念之差的发生?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树立道德底线。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以学习“三严三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从内心深处对违法违纪行为实现由敬畏、避而远之到不耻、互相监督劝勉的转变。不徇私、不枉法、不与人攀比、不吃拿卡要、不施小恩小惠、不搞山头主义、不行一念之差之事,凡事按章办理,凡事按制度执行,坚守住心中的一泓清泉,并以此为荣。
二、本性迷失,终入铁窗——周新
在对周新进行狱中采访时,她说到,自己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但总是心存侥幸,抵制不了金钱和奢靡生活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不义之财达49万元之多,终获牢狱之灾。
这不禁让我想起《长江七号》中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教育孩子的话,但是多少大人“只是”用它来教育孩子。周新的堕落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片中说到刚到交警队的周新是一名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标兵、模范,但随着一念之差的发生——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办证并从中获利,让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钱权交易的世界,并迷失在那个世界中。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一句口号,努力表现也成了谋权换利的噱头,所有的理想、目标都定格在了“钱”上,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人生观、价值观的腐变是一个过程,就像周新说的也曾感到良心不安,一个人也不会一下子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对于那些已经在路上的人,如何阻止他们越走越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矿风建设,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科队一把手要带好头,生活上不搞特权、工作中不开绿灯、私下里不搞团伙,以身作则,肃清一切不正之风,用环境去影响人。这就好比置身于一间干净明亮的大厅,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人们将那些“不拘小节”的陋习都收起来。二是要用好纪律检查这把利剑,反腐仅靠自觉、靠环境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真枪实弹严查严惩。要切实加强纪律检查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制度,全方位、高频次的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诫勉谈话等多种手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其重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色胆包天,法理难容——杨国瞿
片中没有对杨国瞿进行采访,只描述了在给他上手铐、脚镣时他愣了三十几秒的一个细节。他没说话,也许走到他这一步,再多的忏悔都已显得苍白无力,他是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从何说起。
杨国瞿在一次下乡调研时遇到了许春梅,并将其发展为情妇,后利用其县委书记的权利,将其调至县一中任职,与其生子后,迫于其逼婚将其杀害并分尸,试图逃过法律的制裁。这只是杨国瞿案发伏法的主要罪行,至于他的一念之差、观念腐变过程等等已无需深究。虽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但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往往都已经是罪痕累累了,他们不愿意回头,不愿意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买单,于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胆大包天,做下了惊天动地之举,也使自己真正走上了不归路。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结下了恶果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人,如何防止其种下恶果呢?我认为也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对社会造成强烈不良影响、对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对他人生命安全造成巨大伤害等情节特别恶劣的,一律重处重罚,绝不姑息。同时结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心里上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威慑。二是广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理念,鼓励已经有了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主动收手或在接受调查时主动供认罪行,争取从轻发落,这也是有效避免这些人走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腐败可耻、害国害企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府的垮台都跟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害国毋庸置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腐败同样是制约其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安全员、质量员贪图蝇头小利纵容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施工方偷工减料,最终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比如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错把手中权力当成宝,履行职责时推诿扯皮耍太极,行使职权却吃拿卡要显官威,直接导致基层办事难、业务效率低;更有甚者,一些企业领导胆大妄为,大量提拔任用亲属朋友,肆意挥霍公司财产,最终导致企业没落。在煤炭经济持续下行的今天,煤矿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战,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省吃俭用、精简人员、优化工艺、加强管理等固然重要,但纪律检查工作也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而且要真抓实干、严查严惩,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企业持续安全、健康、高效发展。
第四篇:研修有感
随笔感言:
数学课堂也可以为孩子美好的童年添彩
研修在继续、学习在继续…..随着研修学习的深入,感触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优化”这一说法,感触颇多。
长远以来,数学这门学科都要求严谨性、逻辑性、精确性…….因此不免给人一种很沉闷的感觉。相对于语文、英语课堂,数学课的课堂气氛通常显得不那么活跃。特别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方法,很难持续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好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融入了新鲜活力,更让我们数学课堂发生了新的改变:我们可以运用教学软件做出精美且实用的课件,课堂导入,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动画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将教学重难点以幻灯片的形式拆分、勾画、分解、合成、转化等多种形式穿插一些好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手动脑、思考学习;评价环节也就是学生的反馈环节,准备一些数学小游戏,让他们在闯关、挑战自我、玩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如此一来,数学课堂也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
时代在改变,技术在改变,课堂在改变…..我们也在改变。
第五篇:研修有感
研修有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勤奋好学,那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课程标准远程培训让我转变了学习观念,更加了坚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远程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课程标准远程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学习的功能。路漫漫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信课改终将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