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银行行“做大做强、做好做洋”的认识和想法(精)[本站推荐]
对银行行“做大做强、做好做洋”的认识和想法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季奋斗时。在党的十六大春风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的时候,当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锦州正在加快发展、迎接挑战的时候,商行人耳边依旧回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季奋斗时。在党的十六大春风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的时候,当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锦州正在加快成长、迎接挑战的时候,商行人耳边依旧回响着张行长在二OO四年度工作报告中“争取早日实现做大做强、做好做洋目标”的铮铮誓言,商行也正在稳步地向国际化银行的宏伟目标迈进。
二OO四年是商行提出做大做强、做好做洋奋斗目标的第一年,也是实施五年成长筹划的第一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们迎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风,同时也迎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顾锦州市商业银行的成长壮大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我们曾经创造了“三年再造”一个商业银行的奇迹,提前一年时间实现了“三个一”的经营目标,从同万人联谊、访十万客户的浩大声势,到百日三杯竞赛的累累硕果;从名符其实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到加入银联,真正地走上区域化、国际化银行业竞争的舞台,商行成就了一段段历史佳话,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今日,商行人站在曾经的诸多荣誉面前,心中充满着对过去成绩的骄傲和自豪,今日,商行人又站在了崭新的起点,决心以求实的态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更大的辉煌而努力奋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长是硬道理,没有成长就谈不上社会的前进,更谈不上商行的日新月异。商行从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做起,要想成为一个打响区域银行、国际银行的品牌,就必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早日实现“做大做强、做好做洋”。这就规定我们每一个商行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直面挑战,顽强拼搏。我们应该按照张行长年初工作报告规定,积极组织实施“12473”工程,以务实精神抓好各项建设,实现有我行特色的品牌维护战略、网络营销战略、资产优化战略、成本控制战略、资讯化推广战略、人力资源成长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把商行建设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的优秀团队。
一、以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而培育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几年来,我们以“家乡银行服务家乡人民”为建行宗旨,以“员工的命运与商行前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行训,围绕经营工作中心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的忠诚精神、合作精神、坚韧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员工忠诚企业、服从组织命令、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克服困难,成为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先进团体,开创了商行良好的工作局面。我们以引进一部分、培训一部分、淘汰一部分为思路,实施了“百名精英”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100多名大学生充实到各个岗位,改善了员工队伍结构。我们成立培训部,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检测力度,提高了员工队伍素质。我们开展了谈心活动,为企业成长献计献策,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大讨论活动,把员工思想集中到勤俭建行、树立主人翁意识,向节约要效益上来。我们开办了自己的行刊行报,宣传商行人的先进事迹和优良做法,引领员工树立以做法家的意识。通过广泛开展的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的企业文化逐渐建立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使员工们更加团结,工作更加积极认真,为我行的经营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奠定了精英基础。
二、以严格的企业管理塑造人
队伍的逐渐庞大和业务触角的广泛延伸,需要铁的纪律作为保障。我行现有覆盖全行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60余万字,每名员工都在制度的约束下工作,充分体现了“从严治行、稳健经营、注重品质、讲求效益、加快成长”的治行方针。从储蓄、会计和信贷岗位的操作规程到内部审计、薪酬改革方案,从财务成本的集中管理到在全行范围内的规章制度大检查、风险防范和稽核制度,每一项制度的贯彻执行都标志我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一次大的进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了我行经营工作的稳健、安全运营。
三、以突显的特色营销服务人
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或许都会说:“商行的服务是最好的。”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服务特色、树立服务品牌的优秀成就。我们注重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优质服务之中,根据客户需求,实施文明服务、情感服务。随着社会的成长和进步,对金融服务的规定更加严格,内涵更加深刻。我们打破常规服务模式,强调特色服务,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一样需求,提出了单一网点服务与立体化服务相结合、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单一平台服务与综合平台服务相结合、企专业在价值和产品的外在表现相结合的“四结合”服务原则。这一服务的新思路形成了独具商行特色的服务新模式,为客户带来了更为方便和满意的服务。我们强化了窗口服务,推行“统一的仪容仪表服务”、“网点物品定位管理”、“服务礼仪标准化”,实施“全员客户经理制”,成立了“理财工作室”等等。我们还通过“同万人联谊、访十万客户”活动,空前广泛地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客户联谊,进一步加深了与市民的鱼水之情,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影响。
四、以创新的成长理念维护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的日益加快,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和成长对银行的生存与成长的重要性意思越来越明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商行成长的不变的永恒主题。在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以不断进步的金融产品更好的维护客户,使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稳步升高。创新要借助于科技手段,更要来源于每名员工的新想法、新思路。我们的各项代办业务,如代收移动话费,代收国、地税税款,代理社会保险,代收煤气费等业务的开办提高了商行的知名度,我们的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的开发、升级工作使我行的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为经营管理构建了高效管理平台。我们开设了人文化、综合化、立体化服务的“96178客户服务热线”,解答咨询、提供资讯、受理投诉,实现了后台对前台服务的强有力支持,让广大客户亲身感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更多方便与快捷。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永久的创新意识,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深受广大客户喜爱的金融产品,才能维护好老客户,争取到新客户,进而推动业务经营的全面成长。
做大做强、做好做洋是我们商行人的不懈追求,无论是在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昨日,还是在加快成长、任重而道远的今日。昨日所有的辉煌和荣誉都将成为今日奋斗的基石,昨日所有的鲜花和掌声都将成为今日拼搏的动力。*勃发的商行人,只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加快成长,才能够赢得明天更多的辉煌,才能早日实现商业银行宏伟壮丽的远大目标。
第二篇: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培育赶超发展的助推器
——区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更好地实施城市建设赶超型发展战略,推动我区城市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探索出一条大步追赶周边、迅速摆脱落后的具有临川特色的赶超型发展之路,加快富民兴区进程,现将我区如何做
大做强城市汇报如下:
一、临川区近年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临川区结合本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了以“一招三化”、“1386”、“12316”、“六项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盘活城市资产,广辟融资渠道,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为目标,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突破口,使城市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上顿渡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5.11平方公里,人口达11.23万,绿化覆盖率达27.8,道路面积35.1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33.54。经过努力,目前我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我区聘请深圳城规院编制了临川区分区规划,确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制定了实施战略和措施,为城市各项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突破。通过多方融资,启动建设了河滨大道、罗家巷、宾馆路、中医院路、临川新城两条主干道,五条支干道等道路建设,对建设西路进行了改造,并配套建设了给水、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雨水和污水管网工程,拉开了中心城区的框架,使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展,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公用事业有了新发展。启动建设了临川区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一期水源工程、二期净水厂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5月底将建成供水,能够满足市民正常生活需求,有效地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4、住宅小区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开发建设了玉茗花苑安居工程、临川新城、盛世文昌、龙津购物广场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使临川区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社区建设及管理提供了保障。
5、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新进展。新剪子口、临川大道、玉茗路进行了绿化改造,新建了河滨广场、河滨景观工程、文化广场等绿地,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亮化了城区。
二、存在不足
尽管如此,我区在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建设纵深发展不足,城市功能薄弱,现代化设施水平较低;
二是城市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精品;
三是市容市貌不整洁,以街为市、占道经营较严重;
四是绿化、美化、亮化档次不高,景点亮化不突出;
五是城市管理效能不高,规划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到位,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是广大市民反映的热点和焦点,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单一,导至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临川的城市发展,所以尽快做大做强城市,培育抚州赶超发展的助动器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三、十一五城建工作目标
按照“一河两岸三线四区“的构想,抓好上顿渡宜黄河两岸的规划建设,搞好上顿渡旧城改造二期工程、河西开发工程、重点抓好抚八线、抚临大道、临崇线的规划;分步推进上顿渡旧城区、行政新区(文化教育)、商业物流区和居民住宅区的建设,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建成后面积增加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绿化覆盖率达32,道路面积45万平方米,把临川建成全省闻名的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
四、我区做大做强城市的措施和办法
为了做大做强城市,我们区坚持以打造精品的标准建设城市,从优化环境的高度管理城市,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经营城市,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城市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城市规划坚持市场经济观念,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把城建作为一种产业,科学谋划,整体运作。从我区实际出发,利用规划引导、调控和促进城区健康发展;运用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品位提高,最大限度地提升规划区域的城市资源价值,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围绕争创全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市场运作、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对接抚州城区,
第三篇: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人民日报记者在广东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
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2013-4-28 6:00:38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05 版)对话人:
人民日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蒋述卓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张仁寿
成功之路
规划政策引领,集聚发展筑基,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改革保障
记者: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各位专家谈一下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亮点。
张仁寿: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从大的方面讲有4点: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二是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蒋述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所属的出版社、企
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全省广电系统实现机构分设、管办分离。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广州、深圳、惠州、肇庆、陆丰等市县成立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其余一些市县也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关机构。
向晓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性。广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二是融合性。新兴文化产业同传统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集聚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会展交易平台,文化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四是引领性。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升级之困
长远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全
记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应增强忧患意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
蒋述卓:是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一直不能固定下来,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文化企业税负较重。一些职能部门认为文化产业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对文化企业的税收过高。三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这方面的问题广东注意到了,并且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给好剧本支持40万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向晓梅: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品种类、内容和生产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二是文化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还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完全适应;三是文化产业经营单
位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型骨干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缺乏“走出去”的雄厚实力,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完全适应。
张仁寿: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广东文化产业,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家底不清。广东文化企业名录库调查虽已完成,但调查方式还比较落后。二是缺乏绩效评估。广东从2009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现在已将近10亿元,但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没有科学评估。三是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很合理。应充分调研、核查,构建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尽管成立了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但相对缺乏好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作支撑。
应对之策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记者:各位专家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广东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大家有哪些好的对策和建议?
蒋述卓: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大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文化产业规划与现实之间应更紧密结合。例如,应制定长期性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入驻企业能安心发展、做大做强,从而使园区提高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文化企业起步阶段,应通过不征税或少征税来扶持其发展。三是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音乐人才、动漫制作人才等文化创意人才的资助力度。
向晓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在推动创新、扶持新生业态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广东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广东与香港的合作和错位发展,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深港创意产业带”,推动广深佛创意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建立促进文化人才流动及合作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张仁寿:两位的建议都很好。除了这些,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首先,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研究。应通过加强研究,了解全国及本地区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其次,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地方对文化产业进行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不利于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应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文化管理体制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再次,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尽快出台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最后,加强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研究。目前,我国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大都停留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应进一步培养国际视野,加大研究力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创新我国文化产品传播方式。
第四篇:湖洋镇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实施方案
湖洋镇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实施方案
一、自然条件
湖洋镇位于永春县东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143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人口4.3万人,是福建省卫生镇和福建省第九届文明镇、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泉州市生态示范镇。湖洋山清水秀,茶果密布,郁郁葱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属于内陆半山区、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20℃,全年≥10℃,无霜期320—350天,年降雨量1700—21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累计平均日照时数1892小时,海拔170-887m,土壤属红壤,酸碱度4.5,适宜柑桔、葡萄、枇杷、杨梅、桃、李、柿等多种常绿果树、落叶果树的生长和亚热带水果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同时境内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发展名优特新水果。
二、发展现状
湖洋镇把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作为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战略重点,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实施项目带动,实现抱团发展,培育建设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区,形成新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泉州永春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引进巨峰、醉金香、玫瑰香、红地球、无籽4号等优质葡萄和黄桃、杨梅等名优水果品种,计划投资600万元,规划种植面积500亩,已投入资金300万元,集中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果园300亩。园区采用标准化水泥柱大棚,防虫网/滴管及其他设施齐全,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具有糖度高,颗粒大而均,色泽佳等优点,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今年7月投产,年可产葡萄等水果40万公斤,创产值250多万元,形成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区,为周边土地流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我镇名优特新水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发展目标
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发挥规划的宏观导向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在水果规模总量、发展方向、产业动态、研究重点和开发领域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切实搞好科技、信息和流通服务,搞好典型示范、规划布局、政策法规引导,促进名优特新水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政府扶持、科技依托、能人经营、农民参与”和合作制、股份制、合同制等方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流转和名优特新水果的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我县和其它地区提供借鉴。建设名优特新水果优势产业带,推动我县水果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把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打造成集葡萄、名优特新水果种植加工、示范推广、营销服务和旅游休闲、农家乐、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闽台合作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区和现代农业模式的新型农场。
四、品种选择
1、葡萄:发展葡萄生产已成为热门栽培的大宗果树之一。平均亩产1000公斤,纯收入5000-8000元。宇选1号(大粒巨峰),综合性优,是生产高档葡萄和规模化建园的首选品种;醉金香,中熟偏早品种,花芽易分化,丰产性好,穗重500克,经无核化处理后可达1000克以上,充分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平均粒重1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8%-20%,有浓玫瑰香味,口感极佳;巨玫瑰,丰产性好,穗重500-600克,座果好,果粒椭圆形,粒重8-9克,紫黑色,果肉偏软,含可溶性固形物18%-20%,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果实甜、香、口感佳、不易裂果。
2、黄桃:该品种市场销路看好,当年种植当年结果,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市场价每公斤3-6元,特别临近城镇发展前景可观。
3、杨梅:随着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杨梅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价格稳定在8-12元/公斤,亩产值4000元左右,是个短、平、快的项目,吸引游客前来现场采摘、鲜销和旅游尝鲜。
4、茂谷柑:为宽皮柑桔与甜橙的杂交种,果实3月成熟,单果重130克左右,扁圆形,均匀整齐,果皮光滑,橙黄色,果肉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3%-16%,品质优,具有早结丰产、稳产的特性,有一定较好的发展潜力,皮薄清甜品质好,市场价均在10元/公斤左右,而且供不应求。
五、运行模式
泉州永春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合理、规范、科学的方向有序运行,以发展葡萄、名优特新水果产业为着力点,实行“分户种植、分类标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植保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定价收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等“二分八统一”管理运行模式,并提取部分公积金、公益金和必要生产费用。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社员田间生产管理手册,安排生产计划、制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及时为农民提供统一的灌溉、施肥、喷药、运输、技术等服务,有效保证产品品质。
六、建设内容
1、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适应人们对水果消费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名优特新水果品种。
二是坚持突出质量和效益的原则。优化水果品质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名优特新水果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完善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加强质量卫生安全建设。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实施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示范乡镇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2、实施内容
以发展高效、生态和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泉州永春天绿葡萄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优质葡萄、黄桃、杨梅、茂谷柑、沙塘桔等名优特新水果品种,到2010年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果园600亩,苗木基地100亩,年水果总产量达到800吨,实现产值900万元,建成泉州永春天绿葡萄、名优特新水果生产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要求,全方位提供葡萄、名优特新水果引进种植、栽培管理、市场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发展名优特新水果种植。
3、投资估算
2009年-2010年建设总投资600万元,资金来源构成:招商引资、自筹和上级支持,平均投资回收期3年。至2010年建设完成葡萄、黄桃、杨梅、茂谷柑、沙塘桔等5大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农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投资项目:果园基础设施、标准化生态果园、苗木生产基地、园区道路的硬化、自动喷、滴灌设施、建设小水库和拦水坝、生态采摘观光园、旅游休闲、农家乐及筹办2010年的葡萄节等等。
七、技术支撑
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新品种,秉承科技先导原则,成立技术服务辅导中心,聘请上海市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葡萄协会、嘉兴市十八里葡萄研究所、县农业局有关专家、教授、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推广果实套装等多种新技术,实施葡萄、名优特新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流程和规范,印发技术要点,举办“千人培训工程”,结合水果生长期进行现场讲解、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生产,为农民提供全程优质技术信息服务。
八、营销服务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泉州永春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湖洋超市的供销网络、即将组建的湖洋工商总会和日用小商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中心,实现品牌和销售资源优势共享,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之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搞活特色优势水果的市场流通,不断提高名优特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九、品牌战略
把天绿葡萄培育成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名优特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申请无公害、绿色食品安全认证,规范统一使用“天绿”牌商标,对醉金香、玫瑰香、巨峰、无籽4号、红地球、金手指、藤稔、黄桃、杨梅、茂谷柑等名优特新品种统一编号,强化水果生产、保鲜、贮运、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打造“天绿1号”、“天绿2号”、“天绿3号”、“天绿X号”名优特新水果品牌。
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名优特新水果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辐射作用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完善配套专业合作组织,有效提高水果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规模经营,提升产品档次及质
量安全水平,打响名优特新水果品牌,提高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建设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区,促进了水果生产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开拓名优特新水果市场,有效促进了我县名优特新水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并辐射带动运输、饮食、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生态效益。建设名优特新水果示范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产精品水果为目标,根据无公害果品生产的要求标准加强果树的修剪、管理,增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并采取频振式杀虫灯防虫及果实套袋等物理防治技术,提高果树的挂果能力和水果优质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第五篇:立足乡情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乡情做大特色产业蛋糕
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突破口与发展潜力也均在乡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新形势下,在发展经济当中必须注重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抓住工业能源优势,统筹协调经济结构,妥善处理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形势要求乡镇经济的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用好国家政策,发展特色经济,才能更好地促进本乡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经济,扩充乡镇财源渠道。
禄峒乡属亚热带气候,这里长年降水丰沛,气候条件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势,充分的合理利用固有的的耕作田地、水利等自然资源优势,稳定水稻、玉米、黄豆等粮食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施粮食生产稳定“三农”,积极发展“烟、蔗、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富民战略。
1、继续稳定稳定传统粮食农作物面积,实施保障民生工程;在当前全球粮价上涨的形势下,必须要保证现有耕地面积这一底线,保证粮食增产这一关系民生的大大问题,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优质品种的种植,加强农民农技培训,倡导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水利设施、农业排灌工程建设,避免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切实认真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打击擅自提高农资化肥
1的违法行为的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粮食农作物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产。为其它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发展“烟、蔗、桑”是特色产业,打造富民工程。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南烟北桑”结构调整战略,打造特色农村经济板块,推动产业化进程。首先要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做大做强“黄金叶”这一蛋糕。一是加大实施力度,优化烤烟产业生产的布局,增加烤烟生产面积,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禄峒乡烤烟生产面积3500亩,生产干烟超万担,主要分布在禄峒街、耀峨村、福进村这一片,发展潜力良好的还有平江片三个行政村、荣劳片的大史村、伏龙村等,烤烟面积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时下最要紧的是要加快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使具备烤烟生产的地区形成集约化生产模式,让还没有完全具备烤烟生产的地方能够发展起来,调动全乡人民参与开发黄金叶烟的热情,力争2010年种植面积6000亩,收购干烟2万担。二是用足国家有关政策,争取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目前,有禄峒乡、福进村、耀峨村、大史村四个行政村3500亩适合烤烟产业耕作面积被国家烟草总局意向作为规划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示范点进行规划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的内容包括:普及烟草烤房标准化建设使用、实施耕地面积的田园化建设,推行水利设施的标准化使用。这将大大的提高群众参与烤烟生产的积极性和提高农业耕作生产的产出的效益。三是建立完善的烤烟种植、烘烤、销售“一条龙”科技扶持服务体系,从“软件”上全力支持烤烟产业发展;随着禄峒烟站的规范建设,进一步优化烟叶销售服务质量,强化
烟站工作人员队伍的科技培训力度,为新旧烟农提供完善的,全方位的烟草种植科技服务。同时利用“农家课堂”,远程教育设备等方式大规模培训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的素质。四是完善农业产业生产保障体系;针对参与烤烟产业的农民具有抵抗自然灾害等其他风险较低的特点,为减少农民受灾的风险,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烤烟产业特种保险业务,让大众承担个人农业生产的风险,从根本上解除农民参与烤烟生产的后顾之忧。
3、做好“蔗、桑、菜”等农业产业,实现群众群众收入多元化。桑蚕的种养,应当建立价格保障体系机制,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做好蚕茧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扩大甘蔗生产面积,顺应国家糖价上涨的大好势头,搞大做强“甜蜜事业”;再次是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紧紧依靠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以及铝工业园区发展带动的城镇消费增加,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
二、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经济,增加乡镇经济总量。
结合地处北面乡镇,铝土、硫铁矿储藏丰富特点,把握我县实施“南锰北铝”工业发展战略方向,紧紧围绕“铝〃硫铁”大做文章,全力服务铝、硫铁工业,打造特色工业经济板块。
1、继续优化组合现有的硫铁等工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效益;发展工业的基础资源方面禄峒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原有的企业基础之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节能减排放在引资优先的位置上,杜绝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进行本辖区。
2、放长眼光,着手谋划服务铝工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从目前的发展态势,过不了几年,禄峒乡将成为县铝工业基地重要的材料供给基地,我们要从
长远进行规划,包括厂址、污染的防治方面进行科学论证规划,同时对本乡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必须服从服务于铝工业发展潮流,同时要理顺解决将要到来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
三、建立可行机制,规避制约因素。
在发展特色经济当中,必须正视自然条件、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滞后等制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完善经济发展保障体制机制,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一是打破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用足国家关于发展烟区所实施的扶持政策,加快实施禄峒-耀娥-福进三个村5000亩现代烤烟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同时对大史、平江片荣劳片三大潜力烟区的水利网络系统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排灌条件。降低烟叶生产成本。
二是破解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